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评价

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评价
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评价

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评价 钟嵘《诗品》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为后人所重视,然而历代诗论 家对 《诗品》 所评诗人的品第问题多有微词, 如所谓品陶不公, 第谢不允的指责。 《诗品》中被历代评论家所非议者,大约有魏武帝、魏文帝、宋征士陶潜、宋临 川太守谢灵运、梁左光禄沈约等几条,其中最甚莫过于陶潜条。《诗品》对所评 诗人的品第安排问题与那个时代的文学 观、钟嵘的文学观以及后来《诗品》和陶渊明 分别被接受的情况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故于此略申拙见。 《诗品》因其致流别之体例,所面临的第一个责难就是陶诗的渊源问题:其 源出于应璩, 又协左思风力。 宋叶梦得 《石林诗话》 卷下云: (钟嵘)论陶渊明, 乃以为出于应璩,此语不知其所据。应璩诗不多见,惟《文选》载其《百一诗》 一篇, 所谓下流不可处, 君子慎厥初者, 与陶诗不相类。 五臣注引 《文章录》 云: 曹爽用事,多违法度,璩作此诗以刺在位,意若百分有补于一者。渊明正以脱略 世故,超然物外为意,顾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且此老何尝有意欲以诗自 名, 而追取一人而模仿之?此乃当时文士与世进取竞进而争长者所为, 何期此老 之浅?盖嵘之陋也。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六亦云然。《江西诗派宗派图录》 山谷云:渊明于诗直寄焉耳,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宁复有派?夫无派,即渊明 之派也。钟记室谓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果何所见而云然耶?清人沈德 潜对此亦有类似语。日本近藤元粹评《诗品》:陶诗实得诗人温厚之旨,为千古 一人,应璩、左思辈安得比拟哉。这些诗论家由于对陶渊明的推崇,表达出对钟 嵘这一推源溯流的不满, 仿佛应璩使陶诗大打折扣,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应璩的 五言诗以《百一诗》流传后世,诗讥切时事,讽规之意正与陶诗同,所谓语时事 则指而可想也。 且陶诗风格上亦与钟嵘所评应璩善为古语雅意深笃相类。 《诗品》 推源溯流之体例源于其所谓《七略》裁士,正如张伯伟所说:钟嵘运用推源溯流 法评论诗人时,其评语至少有两部分组成,即渊源论推溯诗人风格的渊源所自; 本文论考察诗人及作品的特色。 胡大雷更进一步指出: 钟嵘渊源论是或有或无的, 且推溯诗人风格的渊源所自,并不推溯至最源头而只考察其最近。也就是说,钟 嵘溯源只是其体例的一部分,且所溯之源,取距离所评作者时代最近者,而不是 将最上源也说出来,其说陶诗源于应璩,只是因为应璩诗中有与陶的共通处,且 与陶诗有共通处之诗人以应璩距陶渊明时代最近, 并不一定陶诗于应璩以上之诗 人没有相承处。 这样来看, 叶梦得等人怕因应璩而抑制陶渊明进而对钟氏进行责 难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他们只关注到其源出于应璩, 而忽略了又协左思风力之说,

即钟氏认为陶诗中另有一番刚劲之气则非应璩所备, 所以紧接一句又协左思风力, 以左思之风力评价陶诗可谓恰合。 诗人风格本身就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钟嵘以其源出于应璩, 又协左思风力评 价陶渊明,正是切合实际的表现,所以后人也有为钟氏鸣不平的,如王夫之评陶 渊明 《拟古迢迢百尺楼》 时说: 此真 《百一》 诗中杰作, 钟嵘一品, 千秋定论耳。 游国恩以为左思胸次高旷,笔力雄迈,与陶之音节苍凉激越,辞句挥洒自如者, 同其风力。许文雨支持此观点,曰此论甚是。逯钦立亦同意此说,并说:钟嵘之 论,甚足玩味,未可慢然视之也。王叔岷《疏证》在分析钟嵘所论之后言:后人 非议钟氏之评陶诗, 但就其源出于应璩一语为说, 而忽其所谓又协左思风力一层, 此非钟氏不知陶公, 盖由后人不解钟氏耳。 王运熙更是从应璩诗与陶诗具体内容 入手,分析其风格体貌之相似,指出陶诗受应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左思是第二 位的。此论在应璩诗不多见的今天看来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然思钟嵘当时,恐 怕亦确如王先生所言以两人诗之具体内容作评,只是由于时代久远,作品流失, 我们无缘得见而已。由此可见,钟嵘对陶诗的溯源论还是比较中肯的。 溯源之后,钟嵘对陶诗风格特点的评语部分,有意见者几无。至于最后钟氏 评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胡仔、 黄文焕以为隐逸之宗不足以尽渊明而叹钟 嵘之陋,然考钟嵘之意,并未以隐逸之宗尽渊明,二人之批判又从何说起?这一 点,王夫之、陈衍、古直等均同意钟嵘的看法。再者,当时陶诗多被认为是田家 语,而钟嵘质疑此说,以为田家语不足以尽渊明,故曰岂直为田家语?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也。可见,正是钟嵘扩大了陶诗的内涵。诚如朱东润所说:彭泽之诗, 仲伟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推许至此,殆难复过。此正是钟嵘对陶渊明推许之词, 而胡仔辈以此贬低钟嵘, 吾不知其于陶公, 果扬耶?果抑耶?鉴于现在陶渊明为 隐逸诗人之宗的观点已为学界接受,兹不再论。 关于钟嵘将陶渊明放在《诗品》三品之中品的问题,明闵文振《兰庄诗话》 说:其上品十一人,如王粲、阮籍辈,顾右于潜耶?论者称嵘洞悉玄理,曲臻雅 致,标扬极界,以示法程,自唐以上莫及也。吾独惑于处陶焉。王士祯《渔洋诗 话》曰:陶潜宜在上品。沈德潜《说诗晬语》云:陶公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 能旷世独立。钟记室谓其源出于应璩,目为中品,一言不智,难辞厥咎已。陈延 杰同意王士祯的陶潜宜在上品说,并在《诗品注》中引《太平御览》文部诗之类 来证明陶诗在《诗品》中原属上品,后来讹误而居中品。冯幵《论诗示天婴》亦 言:不解品诗钟记室,却将潘陆压陶潜。 窃以为诸公以此责难钟嵘陋言,质疑钟嵘眼光之浅,是极不公允的。考察钟 嵘那个时代,辞采之于诗文的重要性已为文人所深知。前代曹丕《典论论文》即 已提出诗赋欲丽;陆机《文赋》也说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诗缘情而绮 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也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 词必穷力而追新, 此近世之所竞也; 萧子显在其诗赋集 《鸿序》 自序中说: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可知当时诗坛,对辞 藻的追求已是社会风气,甚至是一种求取名声的手段,因而令世人趋之若鹜。但

就此而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风尚,以其时下所尚讥前人之不合于己者,后 人亦讥其偏狭!即使在陶渊明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唐代,以诗圣杜甫 的眼光,尚言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勿论其他。放开这一点不讲,钟嵘 的眼光不仅高明,魄力也非一般人所比。上文已论,世风尚辞藻,求华艳,而钟 嵘却没有囿于当时的文坛风气,而是跳出来审视诗歌 ,既肯定了时人之辞采,又力挽传统之风力,且将风力置于首要地位。钟嵘 《诗品》正是针对淄渑并泛,朱紫相夺的现实状况而作,意在力矫时弊建安风力 尽矣终朝点缀,分夜呻吟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文多拘忌, 伤其真美云云。考陶渊明当时诗名甚微,其所以名重于世者,以隐士显。颜延之 是当时文坛领袖,又是陶渊明生前好友,然其在《陶徵士诔》中对陶渊明文学上 的评价仅学非称师,文取旨达一句,由此可知当时陶诗为时人所不屑。沈约《宋 书》 为陶渊明立传, 也仅取其隐士身份而对其作品无一字涉及, 刘勰 《文心雕龙》 对其只字未提,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列举了当时颜、谢、休、鲍诸家,也 无一字提到陶渊明, 连深喜陶渊明的阳休之说到陶潜之文时也叹辞采未优。 这足 以说明,陶渊明在当时未被文坛认可,因而在当时诗坛,其影响远无法与颜、谢 等人相比。钟嵘的文学观念如其在序中所言: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 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 心动,是诗之至也。在实际的品评中,他也是这样做的,被其推为第一的曹植正 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骨气风力与辞采英华都是钟嵘所 重视的,而前者在钟嵘文学观里是排第一位的,这既是其文学观念所固然,又是 针对当时过分追求华靡风气的一种矫正。 对时人都不以为意的陶诗, 钟嵘独具慧 眼,不仅使陶潜预此宗流,进入以后文学讨论的范围,且置于评价不可谓不高的 中品,此已是惊世之举。一定意义上讲,陶渊明因其诗之古朴真笃颇具风力而成 为钟嵘矫正时弊,提倡更重视风力、骨气之诗学的一个有力工具。易言之,正是 由于钟嵘眼光之锐,才使得《诗品》因品陶而高,陶诗因《诗品》而显,实现了 双赢。 今察后人多推崇萧统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盖世之功, 其实萧统受钟嵘的影响 是显而易见的。《诗品》成书在萧统编《文选》及辑《陶渊明集》并为之作序之 前, 学界已无疑议。 试比较两者对陶渊明作品的评价, 钟嵘 《诗品》 : 文体省净, 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 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萧统 《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 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 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由于钟嵘论 的是五言诗,故只就诗说;而萧统除诗文外,更侧重强调陶的人格,除此之外,

萧统对陶诗的评价与钟嵘几乎全同,如省净与精拔,笃意真古与旷而且真,文与 德之互见,等等。钟嵘提到陶诗质直的同时,还注意到其风华清靡的特点,且举 了两个例句,而萧统《文选》所选陶诗不多,钟嵘提到的却都入选,顾农清楚地 指出了这一点:按渊明的《读山海经》和《拟古》均是组诗,萧统各选其一首, 都恰恰是钟嵘予以好评者,可知并非巧合。且《诗品序》末提到的陶公《咏贫》 之制萧统亦选。这些足以说明,萧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钟嵘《诗品》的影响。所 以说,真正第一个把陶渊明的文学地位予以极大提高的,正是钟嵘而非萧统,萧 统只是在崇拜陶渊明人格的同时发现了其文章之不群和其诗的风教作用。 综上所言, 钟嵘于周围人都漠视陶诗艺术的时候, 其 《诗品》 列陶诗于中品, 非但无贬义, 反而在陶渊明接受史上有筚路蓝缕之功。 除提高陶渊明诗歌的地位 外, 钟嵘还准确指出了陶诗省净笃意真古的特点, 认为时人所叹陶诗质直田家语 不足以尽渊明,从而又补充陶诗风华清靡的一面,扩大了陶诗的内涵,且准确定 位陶为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其眼力与胸次不可谓不高矣。至于后人评陶诗时, 进一步揭示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自是钟 嵘所未述,然亦不可越代而强求之于一人也。 另外,后人对钟嵘《诗品》中置陶渊明中品的指责与《诗品》的接受也有一 定关系。郭绍虞云:按是书(《诗品》)晦于宋以前而显于明以后,故唐宋类书 除《吟窗杂录》节引数语外,余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事类赋注》等书均未见称引。然而萧统《文选》的接受则在唐代 已为繁盛,此由李白 三拟《文选》的故事 和杜甫熟精《文选》理之诗句 可知。宋代更是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谣。陶渊明在唐代已被广泛接受, 在宋代,由于其人其诗合乎宋人气质,更是被推崇至极,而品陶不公的批评几乎 全来自宋代以后学者, 所知最早的为两宋之交的叶梦得, 其他诸人以南宋和明代 居多。这又是文学接受学的一个现象,陶渊明的形象在唐宋两代被重新建构,而 后人这些想象力建构, 或许已远离了真实的陶渊明, 或许更接近了真实的陶渊明, 然无论如何,陶渊明的形象被建立起来了,其诗歌的价值被充分认识了。这种建 构, 给以后的接受者以直接的知识灌输, 即自接触陶渊明始就接受最新最近之评 价,而当时最新最近之评价又是最高之评价。加之《文选》的普及程度及宋代对 陶渊明的推崇,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当是先接受了萧统的观点, 或者先继承了唐 宋人对陶渊明之酷爱的接受, 心中先有一个其文其德都是六朝第一流人物的陶渊 明形象,然后在《诗品》中发现陶渊明竟意外地不在上品,故有上述责难,恐此 亦有之。 参考文献:

[1]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3. [2] 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 袁媛.钟嵘《诗品》陶诗居中品辨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1(6).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喝酒诗

代表作: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内容摘要: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简要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恬淡自然;意境悠远;朴实无华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现从艺术特点、意境特点、语言特点、笔法特点四方面浅析陶渊

明田园诗风格。 (一)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 (二)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

精选的陶渊明诗词名句大全

精选的陶渊明诗词名句大全 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3、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4、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15、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16、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9、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0、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21、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2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5、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7、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刘珍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史的重大贡献。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陶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这些朴素的诗句,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诗人用含蓄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在四十一岁那年,彻底脱离了官场,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着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出他的胸怀。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最后“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他时时怀念的,仍是山泽居和班生庐,他深深向往的,还是飞鸟游鱼般的自由自在。”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相,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深愧平生志”。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活调和的结果。 第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大多数篇章是描写如画的农村风光,反映质朴的村居生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描写恬美静谧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他的这类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诗词欣赏

陶诗鉴赏及陶渊明其人。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就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凡是少涉猎他作品的人们对他不致毫无了解,但是想完全了解他,却不是易事。而诗歌讲究知人论事,所以这些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内在结构,先了解其人,在鉴赏其诗。 历来研究陶渊明大都从他的社会政治方面入手,站在政治的高度分析陶渊明其人其诗,固然是一条捷径,但使人的感觉像是雾里看花。我试图通过本文,揭开人为的面纱,解读真实的陶渊明。 一、孤独与自卑的陶渊明 对于陶渊明,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卸任归田的壮举,“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是人们经常引用来证明他彻底与黑暗的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还有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云云。且不说陶渊明是出自什么心理辞官归隐,让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形成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深层的背景原因。 1、家世衰微,造就他自卑的心理 打开历史,我们看到,陶渊明的曾祖侃,“早孤贫,为县吏。”(《晋书陶侃传〉)后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尤其是平定苏俊之乱后,其声望如日中天,成帝时已成为能左右朝廷的最大的实力派,并为朝野所称。《晋书陶潜传〉:“祖茂,武昌太守。”然再看《晋书陶侃传〉称侃“有子十七人,唯洪、瞻、夏、琦、旗、斌、称、范、岱见旧史,余者皆不显。”显然没有陶渊明的祖父茂之名,可见,在陶氏曾经有过的显赫中,陶渊明的祖父茂乃是一个卑微者。再看其父亲,陶渊明在《祭从弟敬远文》中写道:“相及龀,并罹偏咎。”说的是他与敬远相及幼年而并丧父。陶渊明还在诗文中反复提到早年的贫苦,如“弱冠逢世阻”、“弱年逢家贫”、“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很显然,陶渊明的早年贫困与其父的早瘁有关。 从以上援引可知,自曾祖侃起,陶渊明经历了家族的二次衰微:一次是陶氏家族之衰微,一次是陶渊明一支非陶氏嫡嗣本支,既属显赫中卑微之庶出者,且从他的祖父茂起,家世一代不如一代,到陶渊明,不免落入“少而贫苦”的困境。从早年的家庭环境及通过家庭环境起作用的社会背景上看,陶氏家族之衰及渊明一支于陶氏家族中卑微之地位,易给渊明自小造成自卑心理,而早孤贫困之家世又加深此一心理定势。 2、对现实不满,使其落入孤独困境 再者,陶氏家族之衰及渊明一支于陶氏家族中卑微之地位,又易使陶渊明对现状产生不满,甚至愤世嫉俗,与周围群体发生不可调和之矛盾,从而落入孤独之困境。渊明“性 刚才拙,与物多忤”、“禀气寡所谐”“少无适俗韵”即由此产生。另一影响渊明的 落入孤独困境是疾患。渊明诗文中多次直接与间接言及疾患问题,总括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诗人的疾病并非偶然,或后天所得,或是早年就素质羸弱;二是疾患始终伴随诗人一生,以至老病而终。如《杂诗八首》其七:“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答庞参军并序》:“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另外,陶一生乐爱闲居,厌倦旅宦巅沛,亦当与体弱多病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素质羸弱之人较关注自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倾向,从而与周围环境产生矛盾冲突,落入孤独之困。 二、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凸现陶渊明诗歌创作的辉煌 学界历来所争渊明出仕与归隐之矛盾,其人格中“浑身静穆”与“金刚怒目”之二端,实际上是由于他的自卑和孤独心理所触发的。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之程度与对优越感执着之程度成正比,个体为从自卑困境求解脱,往往会树立超乎于常人的人生理想和目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诗词10篇

陶渊明诗词10篇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拟古其九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拟挽歌辞其三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和郭主簿其一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其二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傑。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时运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其一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馀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其二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其三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挣,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其四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江夏二中任志英 内容摘要: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对陶渊明田园诗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以及造成这一内涵原因的分析,旨在说明陶渊明田园诗何以成为古典田园诗的典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究竟体现在哪里,为何能对后来的田园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审美价值取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具有丰富内涵。他的田园诗表面看来虽然写的多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家生活,以及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但正是在这样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切而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即对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热爱,而且这两种美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和谐统一亦即田园之美,也只有这种宁静质朴的田园美才能表达其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在陶渊明眼里,乡村生活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反之亦然: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就是一种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诗歌就是田园,就是生活,都是真、善、美的体现。因而文学也就是人学,诗品即人品。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他的人生境界:对真、善、美的热爱和无限向往,充分体现了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正是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所在。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抒发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即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采用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独特的

角度抒写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从那白描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现实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层》第一首: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生活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入喧嚣终日,尔虞我诈的官场是多么不同。难怪诗人象“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深深地被其中悠悠自得的情趣所陶醉。 类似的赞美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多。在这些诗篇中,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陶渊明扫复地歌咏田园风光的纯洁和田园生活的淳朴:“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第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第二)。陶渊明是一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实际生活的痛切体验和老庄崇尚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理想:主张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视官场、仕途为“尘网”、“樊笼”;反对欺诈和虚伪,

陶渊明诗选集[最新]

陶渊明诗选集[最新] 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陶渊明诗全集古今名家文集 两晋 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陶渊明死后 100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

8卷,并亲自写序,作传。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10卷本《陶潜集》。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 9卷本。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 都没有传下来。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诗文 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 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 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 --------------------- 命子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2.1情、景、事、理的浑融 2.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陶渊明诗词诗词大全.doc

陶渊明诗词诗词大全 答庞参军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 来会在何年? 咏贫士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和郭主簿(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①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②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杂诗 白日沦西阿[1],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2]。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3],挥杯劝孤影[4]。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5]。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饮酒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饮酒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目录 目录 (1) 摘要与关键词 (1)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词》及《归园田居五首》。自此以后,直至终老,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 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

陶渊明最经典的十首诗

陶渊明最经典的十首诗 陶渊明钟情自然,热爱自由,追求真善美,人格强健,魅力四射,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 陶渊明诗如其人,质朴纯真,妙句迭出,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田园诗派开山鼻祖。 陶渊明不但诗名鼎盛,其散文成就也极高。《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均是千古名篇。 读陶渊明的诗,如饮醇酒,如沐春风,是一大人生享受。 尤其是诗中千古流传的佳句,言简意赅,细细咀嚼,回味无穷。 (一)移居二首 魏晋·陶渊明 (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全文翻译: (一)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 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二)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二)饮酒·结庐在人境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三)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诗意的栖居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参考模板)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 论文(对外汉语) 学 部 人文学部 学科门类 汉语言文学类 专 业 对外汉语 学 号 2009473071 姓 名 王虹霞 指导教师 田小军 2010年5月30日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装 订 线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诗意的栖居者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摘要 陶渊明、陶诗融洽的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代表,陶渊明的存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诗意地栖居”。 陶渊明的诗意栖居表现为对躬耕田园生活的体验和表现为诗意化,追求任真自然和身心自 由境界; 与劳动创造、美酒、诗书相伴的美好人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亲友民胞物与的 仁爱情怀;都是他对美的诠释。这种境界追求、美好人生、仁爱情怀三位一体,分别从感 性的生活体验和理性的生命思考,建构起陶渊明诗意栖居的动人的美学精神景观。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诗意的栖居 装 订 线

Poetic Dwelling Persons _____Taoism 's Pastoral Poetry ABSTRACT Taoism and his poems show us a kind of harmonious balance which is human with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themselves. As a delegat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with high value of life,Tao’s existence appears a truly poetic dwelling which is the experience of rustic life, the freedom of mind and body, and the life of poetic. His definition of beauty is that live with work, good wine, nature and books , and love all nations. That is the beauty in his heart. He built a landscape from the perceptual life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which are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beautiful life and love. Key words:taoism;pastoral poet;poetic dwelling

陶渊明诗

陶渊明诗导读:古诗词大全陶渊明诗 【篇一:《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篇二:《悲从弟仲德》】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篇三:《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篇四:《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篇五:《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篇六:《酬刘柴桑》】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