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查学复习资料

矿产勘查学复习资料
矿产勘查学复习资料

1、矿床成因类型的概念

答: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

2、矿床工业类型的概念

答:在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来进行的矿床分类

3、我国铝土矿床、磷矿床、铁矿床、锰矿床、铜矿床、岩金矿床的工业类型各是如何划分的

答:铁矿床:岩浆晚期铁矿床(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岩浆晚期贯入式铁矿床)、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有关的铁矿床(陆相、海相)、沉积铁矿床(浅海相、海陆交替—湖相)、受变质铁矿床、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其他类型铁矿床(白云鄂博铁矿、石碌铁矿)。

铜矿床:斑岩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变质岩层状铜矿床、超基性岩铜镍矿床、砂岩铜矿床、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各种围岩中的脉状铜矿床。

磷矿床:硅质及硅酸盐型磷矿床、混合型磷矿床、碳酸盐型磷矿床。

锰矿床:海相沉积锰矿床、沉积变质锰矿床、层控铅锌锰矿床、风化锰矿床。

铝土矿床:沉积型、堆积型、红土型。

岩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斑岩型、矽卡岩型、角砾岩型、硅质岩层中的含金铁建造型、含金火山岩型、微细粒侵染型。

5、矿产勘查类型的概念,划分目的和划分依据

概念:在矿体地质研究和对以往矿床勘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特点相似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称矿床的勘查类型。

划分的目的:在于总结矿床勘查的实践经验,以便指导与之相类似矿床的勘查工作,为合理的选择勘查技术手段,确定合理的勘查研究程度及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划分依据:矿体规模的大小,主矿体形态的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的稳定性、矿体受构造

和脉岩的影响程度以及矿体中主要的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等。

6、矿产勘查类型的划分原则

追求最佳勘查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度的原则、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7、铝土矿床的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8、铁、锰、铬的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矿体的规模、矿体的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矿床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

9、岩金矿床的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矿体的规模、形态变化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和主要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等

10、不同矿种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分类和共同规律

规模:大、中、小。矿体形态:简单、较简单、复杂。矿床构造影响程度:小、中、大。厚度稳定程度: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有用组份的分布均匀程度: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勘查类型:简单(Ⅰ)、中等(Ⅱ)、复杂(Ⅲ)。

11、划分矿床勘查类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12、矿体形态分类及勘查剖面

一向延伸:水平断面。两向延伸:垂直矿体走向。三向延伸:两组互相垂直的勘查剖面。

13、勘查工程系统的概念及其分类

用来揭露矿体的各种勘查工程手段按一定距离有规律的布置构成勘查工程系统。分为:勘探线、勘探网、水平勘探、灵活布置工程四类。

14、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原则

1)、各种勘探工程,不论是地表还是地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间距系统而有规律的布置,并尽量使各相邻的工程相互联系,以利于制作一系列的勘查剖面和获得矿体的各种参数;

2)、勘查工程应尽量垂直矿体的走向,或垂直矿体的平均走向和主要的构造线方向的方向布置,以保证勘查工程沿矿体厚度方向穿过整个矿体或含矿带;

3)、为了遵循对矿床的认识规律,勘查工程的布置要由已知到未知,由地表到地下,由稀到密;

4)当应用地下坑探工程进行勘探时,应使勘查坑道尽可能的为将来开采时所利用,因此布置时预先要考虑使之开采系统和技术相一致。

15、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勘探线、勘探网、水平勘探三种形式

勘探线:适用于两个方向延长,产状中等至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的矿体。勘探网:适用于矿区地形起伏不大,无明显走向和倾向等向延长的矿体,产状呈水平或缓倾斜的层状、似层状以及无明显边界的大型网脉状矿体。

水平勘探:适用于陡倾斜的层状、脉状、透镜状、筒状或柱状的矿体。

16、勘查工程间距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单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通常以工程沿矿体走向的距离与倾斜的距离来表示。

17、影响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1)、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其变化性。

2)、矿体的勘查工作程度:地质可靠程度越高,勘查工程间距越密,反之越稀。

3)、勘查工程种类。

18、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

1)、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的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密集。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是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

的实际变化差异。

4)、工程间距要按由稀到密、先稀后密的次序进行,在勘查中要不断检验间距是否合理,而且要及时的调整间距,使其更加合理。

19、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有哪些

1)、验证方法:类比法、加密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

2)、分析方法:根据变化系数及给定的精度确定合理的网度、根据参数的方差及给定的精度要求确定勘查网度

20、类比法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步骤

在总结和积累矿床勘查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将准备勘查的矿床和已勘查而在主要的特点上与其相类似的矿床进行比较,采用与其相近似的勘查工程间距。

21、应用类比法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必须矿床地质研究结合起来,矿床地质研究中尤应以矿体变化性为主,取得地质参数的变化性质和变化程度,勘查类型的确定才合理。

2)、在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和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以主矿体为对象。

3)、地质勘查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工程控制的密度,还取决于地质规律的综合研究程度。

22、地表坑探工程的设计要求

1、地表坑探工程如探槽要垂直或近于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并应尽量布置在勘探线上

2、第一个地表坑探工程要布置在矿体中心,然后向两边扩展。

23、钻孔类型有哪些?各自的通用条件是什么

类型:直孔、斜孔、定向孔

直孔:倾角不大于45°,产状平缓的矿体,均质无层理的火成岩,以及较厚的松散沉积层中,施工方便。

斜孔:产状较陡的矿体和岩石(45-60°)以保证钻孔沿着或近似沿着厚度方向钻进

定向孔:倾斜大于60°,且片理发育的软硬相间的地层,或者是上部平缓,下部变陡的地层。

24、钻孔的孔口位置、寄矿位置和终孔深度的含义

孔口位置:根据截矿点位置和钻孔类型以及技术施工要求反推确定钻孔在地表的位置。

寄矿位置:钻探工程截穿矿体的位置。

终孔深度:钻孔穿过矿体后再钻进一段之后,而停止钻进的深度一般为1-2米。

25、钻孔技术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孔位的确定、钻孔设计书(钻孔的直径、岩矿心采取率、终孔深度、孔深校正及要求)、钻孔通过矿体时的要求、封孔。

26、地下坑探工程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必须有充分的地质依据和明确的目的;必须考虑以后开采时利用的可能性;同属一个开采系统的同一水平的勘查坑道标高应当一致。

27、勘探工程的施工原则和顺序分类

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近及远、由稀到密的原则。

28、地质人员对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对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编录,以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提出具体的要求。

29、地质编录的概念及其分类

在地质勘查、勘探中,对各种工程的地质现象进行编绘、记录的过程。按工作阶段分为:原始地质编录、综合地质编录。按内容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采样编录,又称样品编录。

30、原始地质编录的概念及其编录对象

指在野外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编录对象为:

天然露头或探矿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

31、综合地质编录及其编录形成的主要图件

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和采样编录。主要图件: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储量计算平面图及剖面图等。

32、矿产质量的概念

决定矿产能够满足社会生产要求的性质。

33、矿产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矿石中有用及有害组份的含量、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

矿石中矿物的成分、含量、共生组合及分布。

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的嵌布特征。

矿石的技术物理性质。

矿石工艺性质研究。

34、矿产取样的概念及其分类

从矿体或近矿围岩中采取部分矿石或岩石,并应用各种现代测试手段进行加工、鉴定、测试、分析、实验,以及对结果的分析整理研究的整个过程。分类:化学取样、矿物取样、物理取样、工艺取样。

35、化学取样的概念、目的和主要任务

概念:全称化学分析取样,通过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

目的:测定矿石中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确定矿石的质量、矿体与夹石、围岩界线,进而圈定矿体,核算只要伴生有用组份的平均含量。

主要任务:研究各组分间的关系及空间变化规律,估算矿产储量,划分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检验矿山生产活动中矿石的损失、贫化及质量变化等。

36、坑探工程化学取样的采样方法有哪些

刻槽法、剥层法、全巷法、刻线法、方格法、摄取法、打眼法。

37、影响刻槽法样品断面规格的因素有哪些

矿化均匀程度、矿体厚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的粒度及脆性以及岩石的坚固性等。38、确定刻槽法样品断面规格的方法

经验类比法、实验法。

39、样品长度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单个样品沿取样线刻取的长度。确定方法:经验类比法、实验法。

40、影响样品长度确定的因素

矿体厚度、矿石类型、矿化均匀程度、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

41、不同类型坑探工程中采样位置具体是如何布置的

42、刻槽法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概念:在矿体上按一定的规格刻凿长槽并将凿下的全部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优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较强,可以分段采样。

缺点:人工刻槽效率低。

适用条件:各种类型的固体矿产,样品在探槽、浅井、坑道中采集。

43、剥层法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概念:在垂直于矿层面的断面上,按一定的规格刻凿下一层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优点:精度高,可用作检查采样精度。

缺点:采样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

适用条件:适用于厚度较小的脉状矿体、有用组份分布很不均匀的网脉状矿床和贵金属矿床、某些矿物规格较大的非金属矿床以及用刻槽法难以提供可靠资料的矿床。

44、全巷法的概念、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概念:将坑道掘进一定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优点:精度高,样品质量大且不影响掘进工作。

缺点:采样方法复杂。加工搬运工作量大,成本高。

适用条件:用于技术加工取样和技术取样、剥层法不能提供可靠资料时的取样、用于检查其他采样精度。

45、样品问题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46、岩心钻探岩心的采样方法

矿心部分采样:采取率。矿粉部分采样

47、化学样品合并的概念和方法

在满足代表性的前提下,为减少测试、分析的工作量,在化验前将多个样品合并为一个样品。按样品原始质量的比例合并、合并的样品矿石类型和样品品级必须相同、原始样品的采样方法应相同。

48、化学样品加工的概念和程序

广义:在矿床勘查工作中研究矿产质量所进行的鉴定、测试、化学分析等各种必须的加工。

狭义:化学分析样品加工。

49、最小可靠重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样品破碎到一定的粒级时,缩减后缩减误差不超标的最小样品质量。

影响因素:矿物的粒级、颗粒数、相对密度、矿石的平均品味和化学分析误差等。矿物的粒径越大、相对密度越大、平均品味越低、允许误差越小、样品可靠质量越大,反之越小。

50、岩矿石样品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矿物学及矿相学的鉴定:

1)、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的次生变化及其规律。

2)、确定矿石中各矿物组份的数量。

3)、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测定矿物外形、粒度、嵌布特征、硬度、脆性、磁性、导电性等。

4)、考查矿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5)、结合物像分析,确定矿石的氧化程度,划分矿石类型,查明其分布。

51、岩矿石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的种类有哪些

光谱分析、化学分析。

52、基本分析的概念和常见矿种的基本分析项目

查明矿石中主要有用组份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

53、多元素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了解矿石中多种元素的含量,检查可能存在的伴生的有用、有害的组份,为多元素分析提供项目。

54、组合分析的概念及其特点

在多元素分析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对其中的有用、有害组份的含量进行分析。不需要单独采样,可以由基本分析的多个样品组合而成。

55、合理分析的概念和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自然类型划分

56、全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57、岩矿石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的检查分类

内检、外检及仲裁分析

58、什么是内检、外检及仲裁分析、各自的执行机构是什么

内检:化验分析单位进行的内部检查。外检:由外部分析单位进行的检查。仲裁分析:在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有关单位用指定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59、超差率的概念和偶然误差的处理方法

超差率:超过允许误差的样品个数与内检样品总数的比值。

处理方法:用超差率法。

60、什么是岩矿石样品的测定、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岩石物理性质和技术性质的测定,包括:体重、比重、湿度、松散系数、孔隙度、硬度、可钻性、抗压强度等。

61、岩矿石体重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单位体积岩矿石的质量,分为图腊法和全巷法。

62、岩矿石湿度、孔隙度、松散系数、硬度和抗压强度的概念

湿度:自然状态下单位质量矿石中的含水量。

孔隙度: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松散系数:一定量的矿石在爆破前后的体积的比值。

硬度:矿石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抗压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

63、岩矿石样品选冶实验的分类或分级以及矿产勘查各阶段的选冶实验的基本要求

实验分类:可选性实验、实验室流程实验、实验室扩大连续实验、半工业实验、工业实验。

基本要求:矿产勘查各阶段都应该进行矿石的选冶实验,选冶实验程度与勘查程度相适应、勘查的各阶段只做必做的矿石选冶实验,基本准则为既保证矿石能提供工业生产利用,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各阶段的实验必须在物质组成研究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实验、式样的采取必须具有代表性,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代表性依次增强。

64、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概念

在矿产勘查和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

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65、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的种类

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测量法、地球物理测量法、遥感地质测量法、探矿工程法。

66、地质测量及其工作程序

根据地质的观察研究,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应在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的方法。准备工作、野外踏勘、剖面的实测、野外工作的展开、成图等。

67、地质测量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根据地质的观察研究,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应在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的方法。

适用条件:基岩出露较好的地区。

68、砾石测量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适用条件: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

69、砾石碎块在山坡上的分布范围和形状与矿体走向及上坡坡向的关系

当矿体的走向与上坡的坡向一致时,分布范围呈三角形,三角形顶角大小随坡度的大小而定;当矿体走向与山坡的坡向垂直时,分布范围呈梯形;当矿体的走向与上坡的坡向斜交时,分布范围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巢状矿体的分布范围为扇形,开阔程度随坡向而定。

70、重砂测量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以各种松散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与有用重砂矿物有关的地质

矿产及地质信息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原生矿产和砂矿为主要目的的找矿方法。

原理:重砂机械分散晕(流)的形成,是矿源母体遭受风化剥蚀的结果,重砂矿物经历了搬运、分选、沉积等综合作用,其分布范围较矿源母体大得多,故成为较易发现的重要找矿标志,经推本溯源,就可找到原生矿体。

71、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流)的分布范围、形状及矿体形态产状的关系

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流)的形态与母源矿体的形态、产状及所处的地形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等轴矿体呈扇形,脉状及层状矿体顺地形等高线分布。

72、河流重砂取样的分类,总原则

水系法、测网法、水域法

原则:

1)、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水流上游密下游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

2)、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的密,反之稀。

3)、主干溪流的两侧支沟对称性好,样点可放稀,反之加密。

4)、垂直岩层走向的溪流应密,平行的可放稀。

5)、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的地区、岩体接触带、岩性发生重大变化处加密取样。

73、形成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的控制因素

矿源母体的形态、产状、及所处的地形位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

74、重砂矿物的概念和稳定性分类

比重大于3,物化性质稳定的单矿物或其碎屑。

分类:极稳定矿物、稳定矿物、较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

75、河流冲积层重砂取样的具体取样位置如何选择

流速改变的区域。

76、河流重砂取样的一般要求

1)、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水流上游密下游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

2)、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的密,反之稀。

3)、主干溪流的两侧支沟对称性好,样点可放稀,反之加密。

4)、垂直岩层走向的溪流应密,平行的可放稀。

5)、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的地区、岩体接触带、岩性发生重大变化处加密取样。

77、地球化学测量法的发展趋势

已经从单纯的以找矿为目的而扩展到了地学的其他领域,在进行地球化学异常的总结研究时,很重视系列模式的建立。

78、地球物理测量法的概念和特点及工作前提条件

以地球化学及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科。

存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79、探矿工程法的概念、分类及各自的适用条件、特点

用钻探和坑探工程获取信息的方法。

坑探:埋藏不深的矿体。

钻探:埋藏较深的矿体。

80、坑探和钻探各自的优缺点

坑探:优点:直接观察或验证矿体,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对矿体进行直接的观察、取样、编录。缺点:成本高、施工速度慢、机械笨重,难以运输。

钻探:勘探深度大、施工速度快、费用相对坑探要低、施工灵活

缺点:成本高、机械笨重,难以运输。

81、影响矿产勘查技术手段选择使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勘查任务或勘查阶段、地质条件和矿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条件。

82、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概念

估算矿产资源在地下埋藏数量的工作。

83、矿床资源储量种类有哪些、其相应的资源储量数字单位是什么

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产:立方米。黑色金属和一般的非金属矿产:吨。一般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矿石量Q、金属量P,吨。贵金属矿产:吨、千克。金刚石矿产:克拉。

克每立方米、克拉每立方米。

84、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一般过程

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

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

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矿体(或矿段)面积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

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Q:

Q=VD

或金属量P:

P=QC

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源量/储量。

85、矿产工业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

矿产工业指标:指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及衡量矿体能否为工业开采利用的规定标准。

主要内容:

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味、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最低工业米百分率、含矿系数、剥采比、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

86、各不同种类矿产工业指标:边界品味、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等的基本

概念

边界品位: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中有用组份的最低要求。

工业品位: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储量估算的既定块段中,有工业意义的有用组份的最低要求。

最小可采厚度: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可采真厚度。

夹石剔除厚度:开采工业矿石时能分别处理的最小夹石厚度或圈定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的夹石最大真厚度。

87、制定矿产工业指标的基本原则

1)贯策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方针政策,综合的、最大限度的利用矿产资源。2)保护矿体的完整性,利于开发。3)优质利用,分级开采。4)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5)因地制宜和灵活性、适时性。

88、矿体圈定的概念

将勘查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或投影图等图上的多勘查工程的矿体边界点按照地质规律连接起来,圈出矿体范围。

89、矿体边界线的概念及其种类

将勘查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或投影图等图上的多勘查工程的矿体边界点按照地质规律连接起来,圈出矿体范围,得到的线就是矿体边界线。分为::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线、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内边界线、外边界线。

90、各不同种类边界线:零点边界线、可采边界线、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内边界线、外边界线的基本面概念

1) 零点边界线:矿体尖灭点的连线。一般情况下它与矿体自然边界(矿体与围岩界限边界明显)或外边界线一致,表示各矿体大致分布范围。

2) 可采边界线:按照最小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小工业米百分值所确定的基点的连线。

3) 内边界线:连接边缘见矿工程所形成的边界线,表示有勘探工程实际控制的那部分矿体分布范围。

4) 外边界线:用外推法确定的矿体边界线,表示矿体的可能分布范围;它与内边界线间的储量可靠程度要低于内边界线范围内的储量。

5) 资源储量类别边界线:以资源储量分类圈定,表示不同类别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的边界线。

6) 自然(工业)类型边界线:以矿石自然(工业)类型的边界线

7) 工业品级边界线:在能分采矿石工业类型边界线内,以工业品级划分标准确定的边界线。

91、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矿体厚度趋近于零的各点的连线。是有矿和无矿的界线。

92、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的概念及其外推规律

93、可采边界线的确定方法和具体过程

内插法:计算法、图解法、平行线移动法。

原理:

94、矿石类型边界线确定时应考虑的因素

成矿地质因素、成矿规律、矿区的地形地貌等。

95、资源储量边界线确定的依据或方法

在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特点,有害组份的空间分布规律,蚀变矿物的分布和组合,以及后期构造的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

96、圈定矿体边界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对成矿地质因素的研究,分析成矿规律,圈定符合实际的矿体边界线,还要结合其他的条件灵活运用矿体确定的方法,防止边界线过大或者过小,造成资源浪费。

97、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常用图纸有哪些

勘查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矿体顶底等高线图等。

98、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参数的概念及其种类

计算储量时所需要的数据。

分类:矿体面积、矿体厚度、矿体平均体重、平均品位等。

99、矿体面积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求积仪法、曲线仪法、方格纸法、几何法。

100、钻孔中矿体厚度的确定方法及其具体的计算过程

间接测量。

101、矿体平均厚度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102、坑道中个钻孔中矿石平均品味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103、特高品味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品位高出一般样品很多倍的情况。确定方法:检查是否为化验的差错、检查采样点是否出错、最后确定。

104、特高品味的处理

计算时去除特高品位、用整个坑道或整个块断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用特高品位相邻的两个样品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用一般品位的最高值代替特高品位。

105、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算术平均法的概念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将勘查地段内全部勘查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参数值,用算术平均法求

其平均值,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产储量。优点:计算快、方法简单。缺点:结果粗略、没有划分等级。适用条件:矿体变化小、矿化均匀、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

106、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断面法的概念和分类

利用勘探剖面将矿体分为若干个矿段,根据勘探剖面两侧的工程资料、块断面积及剖面间的垂直距离分别计算出矿体的体积和矿产储量。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07、断面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

只要勘探工程大致沿直线或者水平面有系统的工程布置,能编出一系列的断面图时,都能适用断面法。

108、地质块断法的概念、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根据矿床的地质特点和条件或勘探工程把矿体划分为不同的小块断,每一个块断按算术平均值估算储量。优点:在勘查工程较密且工程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计算或估算的结果较为精确。缺点:当勘查工程较稀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有用组份变化较大时,结果误差较大。

109、地质块断法块断划分的依据或标志

不同的矿床地质特征、不同的矿石自然类型或工业类型、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不同的矿床开采条件。

110、开采块断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以坑道为主要勘查手段的矿床常用的储量估算方法。

适用条件:用于矿体厚度小,产状变化不大的情况。

111、矿产资源储量误差分为哪几类

地质误差、技术误差、计算或估算方法误差。

112、资源储量误差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重复测量、检查测量、探采资料对比。

113、资源储量计算或估算的精度估算方法及基本思路

用资源储量计算/估算参数的精度来评价所计算/估算的资源储量精度、用重复计算或估算的方法来评价所计算或估算资源/储量的精度。

114、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运用多种学科成果,对一项工程在建设的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分为:概略研究评价阶段、预可行性研究评价阶段、可行性研究评价阶段。

115、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的条件

116、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的评价因素有哪些

矿床地质因素、社会经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矿床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因素。

11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行性评价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区别

118、矿产技术经济评价的种类

119、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概念

120、矿床潜在价值、提取价值、工业价值或总利润的概念

121、贴现的概念

122、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意义

1)、避免盲目提高勘查程度,减少储量的积压。

2)、避免未经技术经济论证工作人为的低估矿床的经济价值而终止地质工作

3)、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为择优勘探和择优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对矿床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矿床经济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5)、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矿床外部建设条件的变化,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可使大量呆矿变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6)、为与矿山开发相关的主要部门定制建设规划提供信息。

7)、矿床经济技术评价是评价勘查工作经济的基础。

123、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原则

1)、坚持使用价值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124、矿床预测的概念和意义

也称为成矿预测,是在矿产预测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矿产预测原理,矿产预测的种类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成因,弄清成矿规律等以建立成矿模式,总体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矿产标志等以形成找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矿产预测方法,圈出矿产预测远景地区,优选矿产预测重点区,进而对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进行预测。意义:是实现科学找矿的重要途经。

125、矿产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

三大基本理论:相似类比理论、地质异常致矿理论、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理论。

126、矿产预测的原则

最小风险、最大含矿带准则;循序渐进准则;综合预测准则;统一标准准则;尺度水平对等准则;优化评价准则;

127、矿床预测的分类

小比例尺成矿预测,比例尺在1:50万~1:100万

中比例尺成矿预测,比例尺在1:10万~1:20万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比例尺在1:5万~1:1万

128、矿产标志的概念和分类

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指示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现象和线索。

分为:地质标志、生物标志、人工标志、地球物理标志。

129、地质标志有哪些

矿产勘查学复习题

矿产勘查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某铜矿床矿石Cu平均品位1%,矿石中Pb含量达到0.2%,Zn含量达到了0.4%,则铅锌可称为该铜矿床的B A:共生矿产; B:伴生矿产;C:属于共生矿产的一部分; D:因为不够品位,所以既不能称共生矿产也不能称伴生矿产。 2、基础储量111b、121b和122b中的“b”的含义是C A:基础储量(以便同可采储量相区别);B: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C: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D:可采的基础储量。 3、基础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包括以下6种类型B A:111、121、122和111b、121b、122b; B:111b、121b、122b和2M11、2M21、2M22; C:111b、121b、122b和2S11、2S21、2S22; D:2M11、2M21、2M22和2S11、2S21、2S22。 4、河流(水系)重砂测量法采样点的布置,一般是依照下述原则D A:只需采集小河的样品,且同一条水系则下游密上游稀; B:只需采集大河的样品,且同一条水系则上游密下游稀; C:大河密,小河稀,同一条水系则下游密上游稀; D: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条水系则上游密下游稀。 5、从已探明储量看,我国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到第三位,并占世界基础储量的15%以上的优势矿产是B A:铁、铝土、铅、锌、汞,硫、硼、高岭土、珍珠岩及磷等; B:稀土、钽、铌、钛、钒、钨、锡、钼、锑、锂、铍、煤、芒硝、镁、重晶石、膨润土、耐火粘土、石棉、萤石、滑石、石膏及石墨等; C:石油、天然气、锰、铜、镍、金及银等; D:铬铁矿、Pb族金属、钾盐、天然碱、金刚石。 6、地质测量法在有些自然景观条件下效果是不佳的,或者是难以应用的C A:高寒山区和干旱戈壁区; B:干旱戈壁和森林地区; C:森林地区和厚覆盖平原区; D:厚覆盖平原和亚热带农作物区。 7、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包括A A 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和经济合理原则。 B 系统规律原则、垂直矿体走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考虑今后开采原则; C 考虑矿体外部特征原则、矿体内部特征原则、开采技术条件原则和矿石选冶性能原则 8、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包括A A 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 B 地质构造条件、围岩力学性质条件、矿 体形态产状条件和矿石品位条件; C 最小可采厚度、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夹 石剔除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 9、右图为一铅锌矿体勘探线剖面图,通过探 槽、平窿、穿脉、沿脉和钻探等工程的揭露和 取样分析,圈定了矿体的边界线。该矿床仅开 展过概略评价研究。根据剖面图,确定矿体的

矿物岩石学试题1答案

矿物岩石学试题答案 一,1-5.ACCDA 6-10.AACDD 二,11.风化作用;就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12. 辉绿结构; 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由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板状斜长石晶体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13. 矿物: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物体。大多数为结晶的单质 14. 岩浆岩;指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15. 内碎屑;是盆内弱固结的碳酸岩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经过再沉积的碎屑。 三.16. 该机理由许靖华等(1969)提出,海水是由于萨勃哈上面的蒸发泵作用,从泻湖侧向被抽吸入潮上沉积物内,从而提高孔隙水的Mg/Ca比值,因而引起白云石化作用。 17. 鲕粒一般认为是无机沉淀作用生成的,热带海水的搅动环境中,上升的冷的海水升温并逸出CO2,使之对CaCO4经常处于过饱和,搅动环境使核心不断升起,而形成围绕核心碳酸钙沉淀,形成包壳的鲕粒。 18. 白云岩化作用的渗透回流机制,由德菲斯(1965)提出,海水为毛细管作用抽吸入潮上沉积物及湖泊中,以及和涨潮带来的海水一起为蒸发作用所浓缩,产生具有Mg/Ca比值的孔隙水,然后这些浓盐水通过地下沉积物向海倒流或下渗,造成钙质沉积物的白云石化。 19. 片岩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其中片状或柱状矿物至少〉30%,粒状矿物中常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25%。岩石表现为显晶质的均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具片状构造。片麻岩主要由粒状矿物和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其中粒状矿物大于50%或更多,且长石多于石英。是指具有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或条痕状构造并含长石较多的岩石。 四,20岩石呈浅灰色、浅肉红色、灰白色,主要矿物:石英(20-50%)、钾长石和斜长石,其中钾长石占斜长石总量的三分之二。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有时有少量的辉石。副矿物: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中粗粒、细粒结构,有时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也见斑杂构造、似片麻状构造。根据暗色矿物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辉石花岗岩、白岗岩等。如果钾长石与斜长石含量近于相等,称为二长花岗岩;斜长石多于钾长石,且含角闪石为主,称为花岗闪长岩;如果由酸性或中酸性斜长石组成,称为斜长花岗岩;如果具文象结构,称为文象花岗岩;如果具全晶质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和石英,称为花岗斑岩。如果斑晶为石英,称为石英斑岩。

【最全】矿产勘查学总结

1-1 绪论=2 1.矿产勘查学的概念(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矿产普查勘探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工业矿床最有效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地质学。 2.矿产勘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及矿产评价三个基本方面。 3.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矿床产出的(局限性)、矿体变化的(复杂性)与人们对其勘查范围和观察研究的(有限性)的矛盾。 4.基本任务:研究矿床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更好地指导矿产勘查生产活动的实践。 5.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 2-1矿产勘查基本问题 1.矿产勘查的含义(矿产资源勘查或矿产地质勘查),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总称 ?含义: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基本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 ?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

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是指对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普查和找矿是同义词! ?可分(来自苏联) ?初查(初步普查)(概查)利用小比例尺,简单查明地质构 造和矿产生成的条件 ?详查(详细普查) ?矿产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以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可进一步分为: ?初勘(初步勘探):利用探槽,,浅井,,浅钻等工程,,并配合物 化探对矿床进行地表地质研究,,揭露,,追索和圈定矿体 ?详勘(详细勘探):矿体的形状,,产状,,内部结构,,矿石的物 质成分和加工技术性能,,研究和评价可供综合开采利用的共生 矿产或伴生有用成分,研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 ?开发勘探(生产勘探):重点是为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矿产 储量 2.地质调查与地质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区调):一般指基础性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1:5万、1:20万、1:25万;山西省区域

矿物岩石学考研试题复习资料

矿物岩石学考研试题复习资料 《矿物岩石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 第一章结晶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1、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2、科塞尔理论:在理想的情况下,晶体的生长将是长完了一个行列再长相邻的另一个行列,长满了一层面网再长另一层新的面网,晶体(最外层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的,这就是科塞尔理论。 3、布拉维法则: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面网密度的小的晶面将逐渐缩小以至消失,面网密度大的晶面则相对增大成为实际晶面,因此,实际晶体往往倍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称之为布拉维法则。 二、填空 1、空间格子的要素包括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 2、格子构造决定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因而晶体具有一些共同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和异向性、对称性、一定的熔点、最小内能和稳定性。 3、晶体的形成过程就是由一种相态转变成晶质固相的过程,其形成方式主要有由气相转变为晶体、由液相转变为晶体、由固相转变为晶体。 第二章晶体的几何特征及表征 一、名词解释 1、单形: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2、双晶:是指同种晶体的规则连生,相邻的两个单晶体间互成镜像关系,或其中一个单晶体旋转1800后与另一个重合或平行。 二、填空 1、晶体的对称要素有L1 、 L2 、L3、L4、Li4、L6、Li6、P、C。某晶体存在以下对称要素:C、6L 2、4L 3、9P、3L4,该晶体的对称型为3L44L36L29PC,属于高级晶族,等轴晶系。 2、双晶的形成方式主要有生长双晶、转变双晶、机械双晶。 三、问答题 1、三个晶族、七个晶系的划分原则是什么?答:依据晶体的对称型可将晶体分为32个晶类,进而根据高次对称轴的有无和高次轴的数量,将32个晶类划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个晶族。再根据晶族中各晶类的对称要素特点,把三个晶族划分为7个晶系。低级晶族的对称特点是没有高次对称轴,这里包括三斜、单斜和斜方三个晶系。中级晶族的对称特点是有一个高次对称轴,按高次轴的轴次划分为三方、四方和六方三个晶系。高级晶族以具多个高次对称轴为其对称特点,晶系名称是等轴晶系。三斜晶系只有一个L1或C;单斜晶系有一个L2或P;斜方晶系L2或P多于一个. 三方晶系有一个L3 ;四方晶系有一个L4或 Li4 ;六方晶系有一个L6或 Li6 ;等轴晶系有4 L3. 2、根据双晶个体间的连生方式不同,可将双晶的类型分为哪几种?其定义是什么?并相应举例说明。答:根据双晶个体间的连生方式不同,可将双晶分为以下类型:

矿物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矿物岩石学上网试题及答案B(红字体为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2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粒度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呈现的形貌特征。 4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5 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晶体又被称为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非晶的区别: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非晶不具备。 2为什么变质岩中的斜长石很少出现环带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构造一般是岩浆岩在结晶过程中,斜长石结晶时岩浆不断存在成分的变化,或者说晶体周围有持续的岩浆补给,使得斜长石出现由中心到边缘成分成不同的变化的环带。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般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所以,斜长石变质没有外来组分的参与,一般不能形成还带结构。 3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暗色矿物 40%(单斜辉石 25%、紫苏辉石 10%、黑云母 5%),斜长石 60%。 苏长辉长岩 (2)暗色矿物 98%(橄榄石 65%、透辉石 20%、顽火辉石 13%),尖晶石 2%。 二辉橄榄岩 4、简述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最新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11)

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 (20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为采样对象的地球化学测量,又称为(次生晕)。 2.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的(多解性)一直是影响地质矿产勘查效果的重要因素。 3.勘探网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4.衡量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好坏的首要标准是(真实性 )。 5.合理勘探网密度,就是指所获得的地质成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的(最稀的)网度。 6.取样的核心问题是样品的(代表性)。 7.矿化越均匀,取样长度(越大 )。 8.基本分析项目为矿床中的(主要有用)组分。 9.我国现阶段固体矿产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三类。 10.边界品位是区分(矿体与围岩)的分界品位。 11.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 )乘积。 12.矿产勘查的五个具体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和经济合理原则。 13.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矿产预查、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四个阶段。 14.确定矿体纵投影图的投影面依据是(矿体产状 )。 15.编码为121的固体矿产储量是(预可采储量)。 16.矿体地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 )。 17. 传统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形态复杂的 )矿体变为与该矿体(体积大致相等的 )简单形体,从而计算其体积与储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矿产勘查是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的总称。(√ ) 2.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科学,称为矿产勘查学。(×) 3.矿床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矿产储量。(√ ) 4.矿产详查是矿产勘查工作的最终阶段。( × ) 5.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法、地球物理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都是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 6.地质测量法既研究成矿地质条件,也研究成矿标志。(√ ) 7.重砂测量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岩石中人工重砂矿物。( × ) 8.地球物理测量的对象必须具备与围岩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别,且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规模。(√ ) 9.穿脉指在矿体中沿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 ) 10.勘探工程布置形式,是依据工程种类确定的。( × ) 11.勘探线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 ) 12.灵活布置工程也是一种勘探工程布置形式。(√ ) 13.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自然类型和成因类型划分的。( × ) 14.矿产取样是研究矿产质量的主要方法。(√ ) 15.穿脉编录通常画两壁一底展开图。( × )

矿物岩石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 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2. 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 可分为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熔透式(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3.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 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4.条带状构造:在变质岩中,指各种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以石英、长石、方 解石等粒状矿物为主的浅色条带和以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为主的暗色条带,各以一定的宽度成互层状出现,形成颜色不同的条带状构造。 5.变质岩的结构:1、变余结构,2.、变晶结构,3、交代结构,4、变形结构。 6.花岗结构:是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 岗岩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 7.岩浆的结晶作用: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 矿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这种元素聚合成矿物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作用。 8. 气水热液变质作用:是由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和热液,与固态岩石发生 交代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9.暗色矿物: 10. 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石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11. 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改造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 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12. 变晶结构:已生成岩石在固态下重新结晶,形成变质岩的作用 13.片状构造: 14. 侵入岩: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 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15. 辉绿结构:指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形晶较好的斜长石之间形 成三角空隙,其中填充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 16. 脉岩:是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火成岩 17.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 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18. 岩石: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集合体 19.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20.结构: 21.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 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22. 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 23. 光性均质体:介质的折射率不因光波在介质中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其折射率值只有一个,此类介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24. 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是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

矿产勘查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工业矿体: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冇经济价值,可被工业部门开发利用的矿体。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 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 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 3.经济意义未定的? 储量:是基础储量的一部分。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和控制的,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吋,经过了对采矿、冶金、经济、市场、会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索的研究及论证,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基础储量:是发现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资源量。经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论证,经济评价具有边际经济意义的资源量,均划入经济的基础储量范畴。基础储量主要用于国家的矿产开发监管、矿产资源统计、规划和政策研究。 资源量:是指发现矿产资源中,除基础储量以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认定为不经济的部分和未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以及预测的资源量。 矿业权: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力。 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矿业权市场:因物业权流转、交易所产生和形成的经济关系和行为的总和。 主体:是矿业权交换关系的行为人。客体:就是矿业权本身。 结构:矿业权市场作为矿业权这一特殊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其市场体系的结构模式,按矿业权所有者的不同分为一级(出让)市场和二级(转让)市场。 一级(出让)市场:是指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以批准屮请、招标、拍卖等方式,向申请人授予矿业权的行为。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向申请人、投标人出让矿业权即构成矿业权一级市场。 二级(转让)市场: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方式。矿业权在-?般民事主体之间转移构成矿业权二级市场。 笫二章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的工业类型:一般把这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勘查类型的概念:在矿体地质研究和对以往矿床勘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 第一章: 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 (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 (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 (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 (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 (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 (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 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 (1)地质基础 (2)数学基础 (3)经济基础 (4)技术基础 (5)预测基础 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 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 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 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矿物岩石学问题及答案

第一节 1.晶体的概念: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重复排列的 固体)。 2.晶体的基本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和异向性,对称性,固定的熔点,最小内能和稳定性。 自限性: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环境适宜且有足够的自由空间,能自发地形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 均一性:同一晶体的各个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异向性:晶体的性质随方向不同有所差异。 对称性:格子构造中结点的周期性重复排列,导致晶体中相同的晶面、晶棱和角顶重复出现。 固定的熔点:同一个晶体的各个部分质点排列相同,破坏其不同部分所需温度是一样的,所以有固定的熔点。 最小内能和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晶体与同种物质的气体、液体和非晶质相比,其内能最小,晶体也处于最稳定状态。 1.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各列举出若干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答: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盐,水晶;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态物质。 如玻璃、松香、琥珀、蛋白石。 2.什么是空间格子,包括哪些要素? 答: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 3.空间格子的分类方法。 答:分类依据: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和大小。立方格子,四方格子,六方格子,三方格子,斜方格子,单斜格子,三斜格子。 分类依据:结点的分布情况。原始格子,底心格子,体心格子,面心格子 4.晶体的基本性质有哪些?请详细解释之。 答:同上2 5.非晶体为什么能够自发地转变为晶体? 答:P19最下面

第二节及余下内容 1.对称的概念及晶体对称的特点:物体可分为若干彼此相同的部分。这些相同部分之间可通过某些操作发生有规律的重复。特点:1.所有的晶体都是对称的。 2.晶体的对称受格子构造严格控制,因此晶体的对称是有限的。 3.晶体的对称不仅表现在外形上,还表现在物理化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方面。 2.晶体的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有哪些? 答:对称操作:使对称图形中相同部分重复的操作。反伸,旋转,反映。对称要素:在晶体对称的研究中,使晶体上相等部分有规律的重复所凭借的几何图形。包括: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伸轴。 3.什么是晶体对称定律?如何解释? 答:晶体对称定律:受格子构造规律的制约,晶体中可能存在的对称轴的轴次并不是任意的,只能是1、2、3、4、6,与轴次相对应的对称轴也只能是L1、L2、L3 、L4、L6。 解释: 4.晶体对称分类的原则是什么(晶族,晶系,晶类)? 答:晶体中对称要素的组合受对称规律的控制,存在的对称型是有限的。经推导,总共只有32种。 对称型的分类:3个晶族,划分依据:高次轴的个数。7个晶系,划分依据:对称特点 32个晶类,划分依据:是否属于同一对称型 5.晶体可分为哪三个晶族?哪七个晶系? 答:低级晶族(无高次轴3)中级晶族(只有一个高次轴3)高级晶族(有数个高次轴1);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斜方晶系,四方晶系,三方晶系,六方晶系,等轴晶系。 6.单形和聚形的概念。 答:单形:由等大同形的一种晶面组成。 聚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形聚合而成。 7.什么是开形/闭形? 答:开形和闭形:开形:单形晶面不能围成一个封闭空间,为开形,如平行双面、各种柱类单形。闭形:单形晶面可以围成封闭空间者为闭形,如四方双锥、立方体、八面体等。 8.认识47种几何单形。自己看吧

矿物岩石学试题

矿物岩石学试题 一、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 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 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二、填空(共20分) 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 质。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 矿物。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内碎屑、鲕粒、骨粒、团粒、团块。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株、岩基。 6、磨园度可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辉长岩、浅成岩类是辉绿岩;喷出岩是玄武岩。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4、时间。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 作用,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 四、简述题(共50分) 1、白云岩化作用的渗透回流机制。由德菲斯(1965)提出,海水为毛细管作用抽 吸入潮上沉积物及湖泊中,以及和涨潮带来的海水一起为蒸发作用所浓缩,产生具有Mg/Ca比值的孔隙水,然后这些浓盐水通过地下沉积物向海倒流或下渗,造成钙质沉积物的白云石化。 2、比较粒屑结构与砂屑结构的异同 粒屑结构是内源沉积物经波浪(潮汐和水流等机械作用的破碎、搬运和再沉积 而成的,和碎屑结构一样由颗粒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颗粒主要有内碎屑、骨屑、鲕粒、团粒和团块等,胶结物为亮晶方解石和微晶方解石组成。而碎屑结构的颗粒主要为陆源的石英(长石和岩屑等,胶结物可以是钙质,或硅质(铁质等组成。 3、简述尤尔斯特龙图解 1 该图解表现了起始流速与颗粒大小的关系。由图中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1)颗粒开始搬运(侵蚀)所需的起动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所需的流速; 2)0.05-2毫米的颗粒所需的起动流速最小,而且与沉积临界流速间差值亦不大; 3)大于2毫米颗粒的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的差值也很小,且两者随粒度增 大而增加,表明砾石不易搬运很易沉积。 4)小于0.05毫米颗粒的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间差值很大,所以粉砂以下的 颗粒一旦被搬运就不易沉积。

矿物岩石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 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2.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火成岩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总和。可 分为火山岩产状和侵入岩产状。熔透式(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3.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 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4.条带状构造:在变质岩中,指各种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以石英、长石、方解石 等粒状矿物为主的浅色条带和以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为主的暗色条带,各以一定的宽度成互层状出现,形成颜色不同的条带状构造。 5.变质岩的结构:1、变余结构,2.、变晶结构,3、交代结构,4、变形结构。 6.花岗结构:是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岗岩 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 7.岩浆的结晶作用: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矿 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这种元素聚合成矿物的过程称为岩浆结晶作 用。 8.气水热液变质作用:是由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和热液,与固态岩石发生交代 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9.暗色矿物: 10.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石的熔 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11.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改造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 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12.变晶结构:已生成岩石在固态下重新结晶,形成变质岩的作用 13.片状构造: 14.侵入岩: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 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15.辉绿结构:指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形晶较好的斜长石之间形成三 角空隙,其中填充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 16.脉岩:是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火成岩 17.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 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18.岩石: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集合体 19.岩浆: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 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 20.结构: 21.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 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22.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 23.光性均质体:介质的折射率不因光波在介质中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其折射率值只有一个,此类介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24.光率体:又称光性指示体,是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 的一种立体图形

矿产勘查学第三版答案

矿产勘查学答案 1.矿产勘查学:亦称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称矿产普查勘探学。 2.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 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预可行研究可行研究 3.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3.、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是由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和勘查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2)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人们对矿床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深化,故矿产勘查应奉着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这一循序渐进原则。 (3)全面研究原则,全面研究原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反映在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的研究评价,克服矿产勘查的片面性,实现全面阐述矿床的工业价值。 (4)综合评价原则,自然界的矿床几乎没有单矿物矿石存在,它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益组分,因此涉及矿产的综合利用,它对矿床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5)经济合理原则,矿产勘查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它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经济合理的原则。 4.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是指那些在矿产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的形成与赋 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5. 根据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原理可以分为: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 物理方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等。 6. 地质测量分类;依据工作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进行划分的。我国所用的区域地质测量比例 尺有1:100万--1:50万(小比例尺);1:20万一1:10万(中比例尺);1:5万一1:2.5万(大比例尺)等三类 7. 1.矿产预测的基本概念:矿产预测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之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以地 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等信息为依据,建立找矿模式;依据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矿产预测准则;对预测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做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段和优选成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部署意见。 8. 相似类比理论:1基本概念:相似类比理论是一种自然的理论和法则在矿产预测中,相似 类比理论认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床,高度概括的成矿规律,可以应用到相似的地区,指导类似矿产的成矿预测。2.相似类比的范围:类比法正广泛应用于各类预测,类比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至包括大至全球范围,小至区域性或某一局部地区、矿区等不同规模和级别的类比。地质场是在某种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下,在一定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所成的地质上均一的地区。3.相似类比的内容:(1)成矿背景(或环境)类比:包括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物理背景的类比,通过典型矿床形成环境的研究建立环境类比模型 (2)成矿条件(或控矿因素)类比:主要包括控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 等条件的类比。对内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一岩浆活动因素类比;对外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一岩相因素或岩相古地理因素的类比;对变质矿床而言,主要是岩性、变质相及变质程度类比。通过典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分析,建立成矿条件类比模型; (3)矿化信息类比:通过典型矿床的矿化信息(地质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地球化学信息、 遥感地质信息等)研究,建立综合信息类比模型; (4)成矿规律类比:包括成矿的时间规律、空间规律、矿质来源规律和矿床共生规律的

矿产勘查复习资料及答案

1、矿产勘查的概念 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地质勘探理论和方法,对矿床地质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2、矿产勘查的任务和意义 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矿产勘查工作是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发现、探明矿产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2)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矿产勘查所服务的方向及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既为基础产业服务又为基础建设服务,既为矿业、农业、工业也为高技术产业服务,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 3、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全面研究原则4)综台评价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 4、矿产勘查的基本程序 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 5、矿产勘查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1、地质观察研究2、勘查统计分析法3、勘查模型类比法4、技术经济评价法 第一章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1、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包括哪些内容?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 1、矿产与地质背景的关联性包括:1)裂谷环境2)海构环境3)岛弧环境4)大陆边缘海环境5)地缝合线型成矿环境6)板块内部环境 2、矿产的共生性包括:1)矿种共生2)矿床类型共生 3、矿产的分带性包括:1)全球分带2)区域分带3)矿区分带 4、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包括:1)矿产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2)矿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5、矿化的不均一性 3、为什么要进行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划分的原因?) 勘查的阶段划分的原因包括:1)对客观地质规律认识上的阶段性2)勘查阶段划分必须与矿山建设程序相适应 4、矿产勘查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矿产勘查阶段一般划分预查(矿产预测)、普查、详查、矿产勘探四个阶段。 1)预查阶段(reconnaisance):任务是寻找矿产资源。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矿产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 2)普查阶段(prospecting):任务是对工作区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矿山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3)详查阶段(general exploration)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4)勘探阶段(detailed exploration)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5、矿产勘查各阶段研究的基本内容? 矿产勘查各阶段的研究内容基本相同,主要是对矿床的地层、构造、矿层、岩浆岩、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其它有益矿产以及储量等进行调查研究。但各阶段对上述内容的研究程度和控制精度是有区别的。 1、矿产预查(矿产预测)阶段:(1)初步研究预查区的地质构造情况,矿点、矿化点、各类异常的分布范围和成矿远景。(2)初步了解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3)根据预查成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进行类比,估算预测资源量。 2、矿产普查阶段:(1)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矿点、矿化点、各类异常的含矿性以及矿产分布规律和成矿远景;(2)对矿体(层)的形状、产状和分布情况、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的控制和研究程度,(3)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对比和研究,做出是否可能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4)大致了解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5)对矿床进行概略的技术经济评价。 3、矿产详查阶段:(1)基本查明矿区(体)地质的构造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类型,及其矿体富集与分布规律;(2)基本控制对区内的矿体有破坏和影响的较大断层、褶皱的的性质和产状;(3)基本查明矿体数量、连续对比条件和分布范围;(4)基本查明矿体(层)的产状、厚度、规模、形态特征及赋存规律;(5)基本查明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石类型(自然和工业)和品级,研究其分布规律;(6)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加工选冶工艺性能做出是否有工业价值的评价;(7)基本查明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8)对矿床进行初步的技术经济评价。

矿产勘查试题

1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2 勘探工程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3 找矿模型:找矿模型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4 矿体取样:矿体取样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 5 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 二、填空(24×0.5分=12分) 1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有:;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预测基础 2科学找矿的具体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定量找矿、智能找矿 3我国2000年颁布的最新《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矿产勘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4举出四个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技术方法:岩石测量法(原生晕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散流法)、水化学测量法(水化学)、生物测量法、气体测量法中的任意四个 5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地质可靠程度、矿床技术经济(或可行性)研究程度、(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 6根据取样目的任务不同可以把矿体取样分为:化学取样、岩矿鉴定取样、加工技术取样、开采技术取样、地球物理取样中任4个 三、判断(8分) 1 矿产勘查工作是在不确定条件下采取决策的一种活动。(对) 2 为了不漏圈矿床,找矿远景区应圈定范围大一些。(错) 3 趋势外推法是在惯性原理指导下的一类成矿预测方法。(对) 4成矿的多旋回性指的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合在前后构造旋回中完全重复出现的规律性。(错)5穿脉是一种无直接地面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错) 6矿体地质特征主要指的是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质量特征。(对) 7剥层法是一种可靠程度最高的化学取样方法。(错) 8 对于穿过矿体及其顶板、底板3~5m内的岩矿心采取率底于80%的工程可以认为该工程质量不合格。(对) 四、简答(4×10分=40分,5个任选4个) 1简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10分)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2简述成矿预测工作的一般程序?(10分) 1)明确预测要求 2)全面收集地质资料 3)研究成矿规律和建立矿床成矿模式 4)编制预测图 5)重点工程验证 6)编写报告 3简述成矿规律研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10分) 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矿床共生规律 4简述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依据?(10分) 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矿床类型。 其划分依据主要有: 据主矿体规模 主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影响程度 按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主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5简述勘探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10分) (1)勘探线勘探工程布置在一组地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所在铅垂勘探剖面内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之为勘探线法 适用于呈两个方向(走向及倾向)延伸,产状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矿体。(2)勘探网勘探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探线的交点上,构成网状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为勘探网。要求所有的勘探工程主要是垂直的勘探工程,如直钻、浅井等。 正方形勘探网适用于勘探在平面上形状近于等轴状,矿化品位变化也在各方向无明显差别的矿体,如斑岩型矿床、产状极缓或近水平的沉积矿床等。 矩形网适用于平面上沿一个方向延伸较长,另一方向延伸较短的产状平缓的层状、似层状矿体;或矿体某些特征标志沿一个方面变化大、沿另一个方面变化较小的矿体。 菱形网适用于那些矿体规模很大,而沿某一方向变化较小的矿床。 (3)水平勘探勘探工程沿不同标高水平(中段)揭露矿体,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标高水平的勘探断面的这种勘探工程布置形式叫做水平勘探。 它尤其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特别是柱状、筒状、管状矿体,采用水平勘探地质效果更好 五、论述题(1×20分=20分,2个任选1个) 1简述岩浆岩控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20分) 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3) 岩浆岩对成矿的空间分布控制(3)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间分布控制(3) 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的影响(3) 岩浆岩与已知矿产的成因关系的判断(3)?岩浆岩被剥蚀程度的研究(3) 总体印象2分 2试述矿床勘探的基本研究内容及要求?(20分) 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3) 勘探并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3) 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3) 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2) 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 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2)研究矿区环境地质条件(2)总体印象2分 矿产普查试卷B答案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成矿预测: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