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集料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2)骨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大于或等于4级;次

干路及以下道路应大于或等于3级。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

具有1个破碎面宜大于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3)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6的规定。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

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8.1.7-7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表8.1.7-7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4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简介_图文.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简介 1.温拌沥青技术的概念 温拌沥青技术,是指用于沥青路面铺筑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加入某种添加剂(即温拌剂),实现混合料拌合、施工温度降低20?30 C,而其品质(使用性能)不下降。 温拌沥青混合料其拌合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如图1 )。 图1温拌沥青技术温度示意图 2.温拌沥青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温拌沥青新技术施工温度低(比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30 C),能够减少燃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对人体有害气体、

烟尘的排放(见图2表1),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在城市道路、里巷道路等人口密集地区施工,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非常小。 (2)能够实现在低温季节的施工 沥青路面铺筑需要在高温状态下施工,因此施工季节集中在炎热的夏季。温拌沥青技术可以使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对施工温度严格控制的要求得以放宽,可适当延长作业时间,保证压实质量;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施工,延长施工期。 图2温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烟尘排放对比 表1污染物排放量对比 降幅 (%) 测试项目单位热拌温拌采样地点

(CO2) mg/m3 2.6 氮氧化物 (NOX) mg/m3151一氧化碳 (CO)mg/m3 104 二氧化碳 1 61.5 拌和站 40 73.5 91.3 12.2 二氧化硫 104 mg/m3 13 (SO2) 3.3 7 4.6 烟尘mg/m3 5.6 2.59 53.8 沥青烟mg/m3 21.1 摊铺施工现2.06 90.2 场 苯可溶物mg/m3 19.5 0.58 97.0

沥青沥青混合料技术全参数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 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8.1.7-7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表8.1.7-7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3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3)细集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8的规定。 表8.1.7-8 细集料质量要求 4)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见表8.1.7-9。

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见表8.1.7-10。 中要求。 4矿粉应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当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50%。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11的规定。 5 纤维稳定剂应在250°C条件下不变质。不宜使用石棉纤维。木质纤维素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12的规定。 8.1.9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8.1.10基层施工透层油或下封层后,应及时铺筑面层。 8.5.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路用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范第8.1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

沥青混凝土拌合主要技术参数

沥青混凝土拌合主要技术参数 1、沥青混合拌合时间应为40—50秒,干拌时间不得少于15秒. 2、拌合场生产设备安置于空旷干燥处、运输条件较好的地方,并做好 场地临时防水措施. 3、各种矿料按规格分别堆放到位,插牌说明。矿料装入储料仓,防止 受潮,细料用防雨布遮盖以防止雨淋,含水量增大会造成集料烘干困难. 4、拌合场在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范严格控制 A:加热温度为165—175℃ B:矿料加热温度为175—190℃ C:混合料出厂温度为宜为155—175℃,超过190℃废弃 5、时刻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发现混合料有花白 料、冒青烟和离析现象应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对不合格的料主动废弃. 造成花白料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A:拌合时间不够 B:细料颗粒、矿料比例较大。 C:沥青用量不够 D:矿料或沥青加热温度不够 6、沥青混合料每车应检查温度并填写出厂料单。料单应注明车号、车 次、数量及温度等。施工现场凭出厂单检查温度、观察验收混合料,并填写施工原始记录. 7、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取一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稳定实验 和抽提试验分析。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 应全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8、要严格控制油石比例和矿料级配,避免油石比例不当而产生汽油和 松散现象。操作人员必须在试验人员的监督下严格操作. 9、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及沥青路面技术规范及要求: 9.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纯洁度,避免风化出现,沥青面层的集料可采用 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9.2、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 水性石料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满足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9.3、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①、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沥青标号,对采用的细集料、填料分别进行筛 分试验,测定相对和实际级配,绘制筛分曲线图,根据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进行级配合成,并调整使级配符合沥青路面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目标配合比设计:用确定的各种集料比例与沥青试样并制备马歇 尔试件,通过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确定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以此矿料配合比例调整拌合设备及各种冷料仓的进料速度,验证设备进料的稳定性. ③、生产配合及设计: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 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的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检验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孔隙率等各项技术指标的书面详细说明,

集料坚固性试验作业指导书_secret

文件编号xx 作业指导书 (集料坚固性)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xx试验室 (xx检测中心)

目录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校准/检测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4测量结果,数据处理规定 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6表格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2.1 电子天平 2.1.1打开电源 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 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 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 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 2.1.6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 2.2 电热鼓风干燥箱 2.2.1打开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打开箱门,检查电热丝是否正常加热,如发现不加热则需及时修理

2.2.2关上箱门,设定电热鼓风干燥箱的加热温度,打开鼓风开关 2.2.3待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上升到设定的温度时,将温控数显上显示的温度与插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的温度计进行比较,如两者一致,即可放入试样;如两者不一致,则需要检查电热鼓风干燥箱的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修理好以后方可放入试样 2.2.4当放入的试样达到要求的时间后,取出试样 2.2.5关闭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电源 2.2.6待电热鼓风干燥箱冷却后方可进行清理,以防烫伤 3、试验工作程序及样品处置 3.1 样品收发程序 现场采样或委托送样→样品编号→样品室→取样品,技术员做好取样登记→实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完毕→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复审员复审后签字→室主任审核后签字→由专人出据试验报告→客户 3.2 试验工作程序及物品处理 粗集料(粒级>4.75mm)样品:筛分洗净试样→将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4h→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剩余样品放样品室集中处理→进行原始记录数据的处理→填写试验使用记录→出据试验报告→完毕 3.3 操作过程 3.3.1试验准备 3.3.1.1试剂的配制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 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 2SO 4 )300g~350g或加入10

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指标2

10.2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与温度稳定性——这三个你仔细看一下吧 10.2.1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特性 表征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参数是: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包括抗弯拉)强度。一般沥青混合料均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剪和抗拉强度则较低。因此,沥青路面的损坏,往往是由拉裂或滑移开始而逐渐扩展。 1、抗剪强度(shearing strength) 沥青混合料的剪切破坏可按摩尔一库仑原理进行分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不产生剪切破坏,则应具备下列条件: τmax< σ tg φ+c (2-4) 式中:τmax — 在外荷载作用下,某一点所产生最大的剪应力; σ — 在外荷载作用下,在同一剪切面上的正应力; c — 材料的粘结力; φ — 材料的内摩阻角; 在沥青路面的最不利位置取一单元体,设其三个方向的主应力为σ1、σ2和σ3,且σ1>σ2>σ3。由于单元体中最不利的剪切条件取决于σ1和σ3,故仅根据σ1和σ3分析单元体的应力状况。图2-17为单元体应力状况的摩尔圆。 图2-17 应力状况摩尔圆图 图2-18 三轴剪切实验装置 1-压力环;2-活塞;3-出水口;4-保温罩;5-进水口;6-接压力盒;7-试件;8-接水银压力计 从图2-17可得: ()φσστcos 2131-= (2-5) ()φφφσσσ2231sin cos 21tg c -+= (2-6)

将式(2-5)、(2-6)代人式(2-4)得: ()()[]c ≤+--φσσσσφsin cos 213131 (2-7a ) ()c tg ≤--φτσφτmax max cos (2-7b) 式(2-7a)或(2-7b)为沥青路面材料强度的判别式。 式左端称为活动剪应力,当活动剪应力等于粘结力c 时,材料处于极限平衡,若大于粘结力c ,材料出现塑性变形。 根据式(2-7a)或(2-7b)可求得沥青路面材料应具有的c 和Φ值。 c 和Φ值可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取得。三轴剪切试验的装置如图2-18所示。 三轴剪切试验所用试件的直径应大于矿料最大粒径的4倍,试件的高与直径之比应大于 2。矿料最大粒径小于25cm 时,试件直径为10cm ,高为20m 。试验时,将一组试件分别在不同侧压力下以一定加荷速度施加垂直压力,直至试件破坏。此时测得的最大垂直压力,即为沥青混合料的最大主应力σ1 ,侧压力即为最小主应力σ3(σ1=σ3)。根据各试件的侧压力和最大垂直压力给出相应的摩尔圆,这些圆的公切线称为摩尔包线,切线与τ轴相交的截距即为粘结力,切线的斜率即为内摩阻角Φ(见图2-19)。 由于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故试件应在高温条件(65℃或50℃)下进行测试。 粘结力c 和内摩阻角Φ值,也可根据无侧限抗压和轴向拉伸试验取得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来计算: 抗压强度 ??? ??+=242φπctg R (2-8) 抗拉强度 ??? ??+= 242φπtg c r (2-9) 从式(2-8)或(2-9)可得: ??? ??+-=r R r R -1sin φ (2-10) Rr c 5.0= (2-1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重交通与中轻交通道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有何区别? 答: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如表3-1。 表3-1 主要区别有: ⑴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含蜡量要求不大于3%,而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对含蜡量未作要求。 ⑵延度试验条件的不同,重交通是在5cm/min水温15℃条件下

的试验结果,而中轻交通是在5cm/min水温25℃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⑶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163℃、5h的薄膜加热试验项目中,有延度控制指标要求,中轻交通蒸发损失试验对延度没有要求。 要点:沥青标号有区别重交蜡量有指标 延度试验不相同沥青标准应记牢 2、用于沥青面层的粗、细集料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粒径规格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选用。其质量技术要求如表3-2。 表3-2

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等,但其规格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有关规定,并应洁净、干燥、无风化,颗粒组成适当。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砂当量试验有困难时,也可用水洗法测定

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3%,其他 公路不大于5%。 要点:主要指标应记牢视密大于二点五 压碎小于百二八磨耗不超百三十 扁平高限百十五磨光须过四十二 细集粒料砂当量下限百分之六十 3、沥青混合料为什么要规定使用石灰岩矿粉?对其质量标准有什么要求? 答:用石灰岩和白云石磨得到的矿粉最好,均属憎水性的碱性石料。因此,沥青与石灰岩矿粉混合胶结在矿料界面处,将产生较高的握裹粘附强度。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技术要求见表3-4。 表3-4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一、粗集料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集料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2)骨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大于或等于4级;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应大于或等于3级。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具有1个破碎面宜大于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 路备注 表面层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30 洛杉矶磨耗值,不大于% 28 30 35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2.50 2.45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3.0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 针片状颗料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 % 15 12 18 18 15 20 20 - -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5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规格名称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06 75 63 53 37.5 31.5 26.5 19 13.2 9.5 4.75 2.36 0.6 S1 40~75 100 90~100 --0~15 -0~5 S2 40~60 100 90~100 -0~15 -0~5 S3 30~60 100 90~100 --0~15 -0~5 S4 25~50 10090~100 --0~15 -0~5 S5 20~40 100 90~100 --0~15 -0~5 S6 15~30 100 90~100 --0~15 -0~5 S7 10~30 100 90~100 ---0~15 0~5 S8 10~25 100 90~100 -0~15 -0~5 S9 10~20 100 90~100 -0~15 0~5 S10 10~15 100 90~100 0~15 0~5 S11 5~15 100 90~100 40~70 0~15 0~5

粗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技术性质 粗集料技术性质所包含的内容:①物理性质:物理常数(各种密度、空隙率)、级配、坚固性;②力学性质:压碎值、磨耗性、冲击值、磨耗值、磨光值;③化学性质:有害杂质含量、碱集料反应。 (1)集料物理性质 a密度 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 表观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价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表干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b吸水性和耐候性 吸水性:两个指标,吸水率(石料吸收水份的能力)和饱水率。 耐候性:包括抗冻性和坚固性。指集料抵抗最不利季节(干湿交换、冻融徇环、温度变化等)影响的能力。 砂石材料空隙率对耐候性的影响:空隙率大,冬季产生冻融破坏,耐候性降低。 c颗粒形状 针片状颗粒对集料应用所造成的影响:针片状含量多,集料抗压碎能力低。 定义方法:规准仪法(适用于水泥砼4.75㎜以上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使用专用规准仪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 尺寸之比小于一定比例的颗粒。游标卡尺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 影响试验的重要因素:采用规准仪进行颗粒形状判断时,首先要通过标准筛将粗集料进行分级,不同粒级的颗粒要对应于规准仪相应的孔宽和间距来判定,不可错位;采用游标卡尺对集料颗粒进行甄别时,首先要确定好颗粒基准面,然后再测量其厚度和长度等相应尺寸。 (2)力学性质

沥青混合料的特性指标1

沥青混合料的特性 虽然沥青混合料中单个材料的性能对混合料的性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和集料组成统一的系统,其组合特性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更大。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包括永久变形、疲劳开裂、低温开裂、应力—应变特性、强度特性。 1.永久变形 永久变形是在重复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塑性变形的累积,它是一种不可恢复的变形。轮迹线上的变形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作用在土基、底基层、基层和沥青表面层的重复应力较大,虽然面层材料对减少这种类型的车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一般认为路面车辙是路面的一种结构组合问题,对于路面面层很薄的结构层车辙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面层太薄而导致,作用在路基顶面的应力较大;对于路面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土基较为软弱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土基的累积变形而引起。路面软化产生的车辙见图9-7。 二是路面面层在重复荷载的作用下的累积变形,这种累积变形是由于沥青面层抵抗重复荷载的抗剪强度较小,一般这种车辙是由于沥青面层的强度太弱。路面的永久变形是由于面层和土基两个原因总和引起。沥青软化产生的车辙见图9-8。 沥青路面的车辙主要是因为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很小但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累积引起的。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应力将导致垂直变形和侧向流动,当荷载作用足够的次数以后,路面的累积永久变形不断增加,车辙就出现。路面出现车辙以后,由于在辙槽内的水将导致水溅或结冰而影响行车安全。 当沥青稠度低、加载时间长或温度较高时,沥青混合料表现为弹—粘一塑性体,应力重复作用下将会出现较大数量的累积变形。 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特性的研究,可利用静态蠕变(单轴受压)试验或重复三轴压缩试验进行。前一种试验较简单,而后一种试验同实际受力状况相符,但二者所得到的累积应变一时间关系的规律基本一致,因为重复应力下塑性应变的逐步累积实质上也是一种蠕变现象。 密实型沥青碎石混合料经受重复三轴试验的结果表明,塑性应变量承重复作用次数而增加,温度越高,塑性应变累积量越大。许多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

设计文件相关材料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1)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 所用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方正、扁平、针片状的成分较少。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2)细集料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料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

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细料质量表2 (3)砂 本项目公路路面用砂采用机轧砂,其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4)石屑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中,选用S15。石屑规格应符合表4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表 4

(5)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7.5的技术要求。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5 (6)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选用90号A级沥青,所用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6规定的技术要求。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

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0C,并不得高于1700C。道路石油沥青在贮存,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表6 (7)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见表7。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级配组成范围表 7

粗、细集料技指标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 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

规定。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砂的分类 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 3、Ⅰ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Ⅱ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Ⅲ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4、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在于15%,300u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6.4粗集料 6.4.1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水的碎石或卵石,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表6.4.1粗集料技术指标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JTG]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以确定碎石或砾石经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或强度降低的性能,以评定砂的坚固性能(也称安全性)的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下表(表1)选用: 公称粒级(mm) 2.36~4.75 4.75~9.5 9.5~19 19~37.5 37.5~63 63~75 试样质量(g) 500 500 1000 1500 3000 5000 三脚网篮、波美比重计等 三、主要试验步骤 1、按表1规定分级并称取相应的各粒级试样质量αi,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 2、浸泡20h后,提出网篮,烘干,至此已完成第一次循环,待试件冷却至20~25℃,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开始,浸泡及烘烤时间均为4h。 3、最后一次循环(5次)完毕后,将试样置于25~30℃清水中洗净硫酸钠中,再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用筛孔孔径为试样粒级下限的筛,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 4、对于粒径大于19mm的试样部分,应该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库里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角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四、计算 1、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Qi =(Mi-Mi')X100/Mi 式中: Qi--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Mi—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烘干质量,g Mi'--经硫酸钠溶液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2、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Q=(∑miQi)/(∑mi) 式中: Q--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mi—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g Qi—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粗细集料技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

————————————————————————————————作者:————————————————————————————————日期:

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一、细集料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 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 3或300t 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项 目 技术要求 Ⅰ类 Ⅱ类 Ⅲ类 有害物质含量 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轻物质(按质量计,%) ≤1.0 ≤1.0 ≤1.0 有机物(比色法)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 3质量计,%) ≤1.0 ≤1.0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0.01 <0.02 <0.06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5 ≤1.0 ≤2.0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 (按质量计,%) 亚甲蓝试验 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 ≤2.0 ≤3.0 ≤5.0 坚固性 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合的质量损失,%) ≤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表观密度(kg/m 3) >2 500 松散堆积密度我(kg/m 3) >1 350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检测性能及指标

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应具备的性能评价指标及影 响因素 作者:冯光营 摘要: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十几年,但是在高速公路的发展过程中公路路面由过去的表面处治、贯人式路面跃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然而新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量剧增、超载严重,使许多高速公路建成不久就发生了早期破坏。因此提高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显得重要,从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以及施工和易性来研究沥青混凝土。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施工和易性 Highway asphalt mixture should hav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engguangyi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asphalt in China although only ten years, but on the highway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pavement from the surface treatment, and through one type YueWei pavement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however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ring traffic volume excursion, overload and serious, make many highways built soon happened early destruction. Therefore improve highway asphalt mixture road performance is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asphalt concrete of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low temperature crack resistance, durability, skid resistance,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workability to study the asphalt concrete. Keywords:highway asphalt mixture at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low temperature crack resistance durability skid resistance construction workability 引言 据调查,美国于20 世纪80年代,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为20 年, 但实际使用寿命为8~ 12 年; 而我国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5 年,可是大部分高速公路的通车时间不长,仅 2~ 3 年,沥青路面就出现大面积的破坏, 甚至有的不到一年就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破坏。究其原因就是沥青混合料在实验室配合比试验中,其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下面就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论述。 1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发生的病害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沥青结合料,因而增强了矿料件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了提高。然而随着我国交通量的逐年增加,也使沥青路面出现多种病害,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常见病害有裂缝,车辙,松散剥落,表面磨光等。对此急需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其性能包括: 1.1高温抗车辙性能:它是抵抗路面流动变形的能力。 1.2低温抗裂性能:它是抵抗低温收缩裂缝的能力。1.3耐久性:它是使用过程中抵抗不利环境因素的能力及承受车荷载重复作用的能力 1.4抗滑性:它是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行驶速度高的高速公路。 1.5施工和易性:它是沥青混合料在施工工程中施工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2高速公路的性能指标 2.1高温抗车辙性 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 能够抵抗荷载的反复作用, 不发生显著永久变形(不可恢复变形如车辙、波浪及推移拥包等) , 保持路面平整的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矿料的嵌挤作用和沥青的高温粘度, 有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集料的因素约占 70%而沥青约占30%。矿料颗粒的嵌挤作用主要与集料级配、颗粒特性有关,多级嵌挤混合料组成结构显然比密实悬浮结构高温稳定性优越,破碎的碎石具有丰富的棱角和发达的纹理构造,经压实后颗粒之间能形成紧密的嵌锁作用, 有利于增强混合料的稳定性。沥青高温粘度大, 与集料的粘附性好, 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足够的粘滞性, 使混合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劲度,而不致出现过大的变形;因此控制好沥青混合料中的油料比,集料的级配,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高温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14-2000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是确定碎石或砾石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石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方法。 2 仪具与材料 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2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1g。 2.3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T0314-1选用。 注:①粒级为9.5mm~19mm的试样中,应含有9.5mm~16mm粒级颗粒40%, 16mm~19mm 粒级颗粒60%。 ②粒级为19mm~37.5mm的试样中,应含有19mm~31.5mm粒级颗粒40%,31.5mm~ 37.5mm粒级颗粒60%。 2.4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2.5 三脚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mm,高为150mm,采用孔径不大于2.36mm的铜网或不锈钢丝制成;检验37.5mm~75mm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250mm的网篮。 2.6 试剂:无水硫酸钠和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3 试验准备 3.1 硫酸钠溶液的配制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 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g~35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0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3.2 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按表T0314-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T0314-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量m i。 4 试验步骤 4.1 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脚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筛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4.2 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可为4h。 4.3 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5℃~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

沥青混合料的几种实验技术

沥青混合料的几种实验技术 发表时间:2019-02-25T16:33:38.8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作者:李丹 [导读] 质量是公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技术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青岛建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质量是公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技术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试验检测人员的职责就是客观、准确、及时的为公路施工提供检测数据,真实的记录工程的实验检测全过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为指导、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沥青混合料是公路施工中的重要建筑材料,本文就是针对公路用沥青混合料的各项工作试验检测工作展开讨论,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关键词:沥青;试验检测;混合料;密度 1 概述 沥青路面由于其行车舒适性好,维修方便,材料可以广泛采购等很多优点,目前在我国的公路建设行业已经广泛被使用,其中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沥青混合料是手指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混合料的密度、最大相对密度、试件的制作方法、马歇尔稳定度、沥青含量、车辙试验、黏附性试验、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几项试验检测技术。 2 沥青混合料几项主要试验检测技术 2.1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试验主要有表干法、水中重法、蜡封法、体积法几种检测方法。这里主要讨论表干法的测试方法。 ①准备试件。 用钻芯法,把试件保存在不高于35度的地方,不要使试件产生变形。 ②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满足称量试件的要求。 ③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干燥试件的质量。 ④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在3-5分种后称取水中的质量。 ⑤从水中快速取出,擦去试件表面水,称取试件的质量。 ⑥计算 试件的相对密度=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表干质量-试件的水中质量) 试件的毛体积密谋=(干燥试件的质量*常温水的密度)/(试件的表干密度-试件水中的质量) 2.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步骤 ①将试件放在恒温水槽中45-60分种。 ②将试件放在马歇尔试验仪上,启动加载设备,当荷载达最大瞬间,取下流值计,读百分表及流值计的数。 ③计算 试件的马歇尔模数: T=MS/FL T―试件的马歇尔模数,Kn/mm MS―试件的稳定度,KN FL―试件的流值,mm ④马歇尔试验的注意事项 根据笔者多年的试验检测经验,所出现的数据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浸水时间不符合要求,加国不均匀,压头上下没对准试件直径和高度不符合要求。 所以在试验检测过程中,针对这几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2.3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方法 ①测定试验轮压强,在(0.7±0.05MPA),将试件装于试模中。 ②试件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下放置不少于12小时。 ③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试验机的试件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行走,时间1个小时。 ④计算结果:DS=(t2-t1)*N*c1*c2/(d2-d1);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d1―时间t1(一般为45分钟)的变形量,mm;d2―时间t2(一般为60分钟)的变形量,mm;N―试验轮每分钟行走次数,通常为42次/min;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试件的变速行走方式为1.0,链驱动试验轮的等速方式为1.5;c2―试件系数,试验制备的宽300mm的试件为1.0,从路面切割的宽150mm的试件为0.8。 2.4 沥青混合料黏附性试验 ①取粒径9.5-13.2mm,形状规则的集料200克,洗净并在105℃的烘箱中烘干备用。 ②以标准方法取沥青试样放入烧杯中,加热至要求的温度。 ③按四分法称取备用颗粒100克。 ④从烘箱中取出,使集料完全被沥青膜裹覆,并在室温下冷确1小时。 ⑤将放有集料试样的玻璃板浸入水温80℃±2℃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并将剥离及浮于水面的沥青用纸片捞出。 ⑥由水中小心取出玻璃板,浸入水槽的冷水中,仔细观察裹覆集料的沥青薄膜剥落情况。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目测,评定剥离面积的百分率,评定后取平均值表示,并按表6-10评价沥青与集料的黏附等级。

附录1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记录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

附录1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记录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

————————————————————————————————作者:————————————————————————————————日期: 2

附录1 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 序号项目参数参数号表格名称记录表号报告编号 1 土 颗粒级配0101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筛分法) JJ0101a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一)JB010101 土工试验检测报告(二)JB010102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密度计法) JJ0101b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移液管法) JJ0101c 界限含水率0102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 JJ0102a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液限碟式仪法) JJ0102b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塑限滚搓法) JJ0102c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缩限试验) JJ0102d 最大干密度0103 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3 最佳含水率0104 CBR 0105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检测记录表(一) JJ0105a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检测记录表(二) JJ0105b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检测记录表(三) JJ0105e 相对密度0106 土的比重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6 天然稠度0707 土的天然稠度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7 回弹模量0108 土的回弹模量试验检测记录表(承载板、强度仪法) JJ0108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0109 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09 黏聚力0110 黏聚力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0 内摩擦角0111 内摩擦角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1 自由膨长率0112 自由膨胀率试验检测记录表JJO112 烧失效量0113 土的烧失量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3 有机质含量0114 土的有机质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JJ0114 含水率0115 土的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JJ0115a 土的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比重法) JJ0115b 3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主要技术指标

一、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主要技术指标 BH-10/20型自动混合料拌和机是沧州恒达公路建筑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搅拌设备,适用于制备沥青——砂石混合料或水泥——砂石混合料试样时必不可少的拌和机械。完全满足交通部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各项规定。目前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系统的科研、施工和监理部门的实验室中。其他相关设备 拌和容量:20升 加热锅温度范围:室温~250℃(任意设定) 控温精度:±3℃ 拌和时间:1~999秒(任意设定) 搅拌桨转速:公转48转/分 自转76转/分 工作条件: 温度:-10℃~40℃ 相对湿度:不大于80% 电源电压:220V 电流:15A 1、机器的安装 机器拆箱后进行安装。安装地面有较好的基础,距墙及附近固定物应大于0.6米。可用地脚螺钉固定,也可不用地脚螺钉。安装时机器放在混凝土基础上,保持平稳,不震动即可。 3、加热锅温度控制

根据工作需要由拨盘设定所需温度,并由温控表控制与显示温度。该机的控温方式为通断式,由于热惯性原因,温控表上的显示数值有过冲现象,这是正常的。应以预置温度值为准。 该部分有一旋钮,指示“工作”与“停止”位置。当混合料需要控温时,则旋到“工作”位置。当不需要控温时,如水泥混合料的拌和,则将旋钮置于“停止”位置。这时加热器停止工作。 4、拌和时间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5、搅拌器升降控制 在操作面板的右侧,有“上升”“下降”及“急停”按钮。当按下“上升”或“下降”按钮,则搅拌器自动升至最高或降至最低位置。搅拌器在运动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可按下“急停”按钮,则搅拌器立即停止运动。 根据规程要求,由预置键设定所需时间。工作时,按下“启动”按钮,搅拌电机开始转动,通过搅拌头驱动搅拌桨做公转与自转运动。到达设定时间后,电机自动停止。“清零”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操作。当遇到紧急情况,可随时按下“清零”键,则搅拌器立即停止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