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身上精明与狡黠的生意气常受人揶揄 但绝不能因此而认为他大节有亏。人们总是记挂着他曾尽享人间的富贵荣华 却难以体会其晚年竟埋藏着如斯苦痛——无法落叶归根。在近代画史上 我以为徐悲鸿是与张大千最具可比性的人物。两人的共同之处在于 通过努力实现理想 而且几乎都做到了心想事成。比如徐悲鸿的理想是要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现状 而张大千的理想则是通过尽观古来名画 来提高自己的画艺。这两人的艺术理想 都实现得很完美。任何人想要在现实中实现理想都困难重重 但他们却始终在最大程度上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不是凭运气而是凭智慧与努力 完成了平生夙愿。这在古往今来的画史上 并不多见。而如果比较两人的不同 则更能清晰地见出张大千的个性。徐悲鸿具备兼济天下的入世品格 他的艺术从主张到实践 都体现着鲜明的“为人”特色。相对而言 张大千则较“为我” 比较出世 一生始终围绕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实践 “拔一毛以利天下”的行为 做得不多也不算主动。这跟其二兄善子相比 有一定的距离 比起徐悲鸿致力于改造社会与传统的艺术运动来 张大千一直关注的是自己绘画的进境。研究徐悲着眼于其个人作品远远不够 而探究张大千 只消研究其作品便已足矣。至于张氏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那些奇闻逸事 亦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这与其创作 倒也并无至关重要的联系。张大千在近代画史上的艺术史意义虽然极大 但他本人却未必十分在意。换言之 他并不想艺苑领袖 但却想成为最好的画家。否则他就不会一直有与古人较劲的冲动与举动 也不必为了张古画追踪数千里 甚至跑

到天老地荒的敦煌面壁数年 更不会因世人的怀疑 就几乎拼掉老命去完成《青城》、《庐山》那样的大幅巨作 来证明自己其实老当益壮……张大千是个典型的川蜀“袍哥” 讲义气重规矩 是他对待朋友的一贯原则。他的情感世界里留给“天下”的空间 绝对大大少于他留给朋友的。为了朋友 他几能倾其所有 听说朋友手头拮据 他会悄悄托人送去刚卖画所得的钱款 再三强调不令受款人得知真相 听说朋友入狱 他会立刻筹款托人相救 听闻远在大陆的弟子集会追悼嫂子 即善子夫人 他会即刻写画分赠每个弟子以示奖掖 甚至据说为祭奠深爱其画的亡友 不惜画成并烧毁大量作品…而历经考验 也能看出大陆还是有不少与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比如谢稚柳 比如徐悲鸿、叶浅予……当然 张大千也精明过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极高。他晓谙处世的机巧 秉承“布衣傲王侯”的理想 周旋于达官贵胄之间。与他交往的 多的是像张学良、张岳军这样的达官贵人 但他却也未仰人鼻息——据说酷爱书画的宋美玲当年未能拜大千为师而转事“渡海三家”之一的黄君璧 就因大风堂门规甚严 而其“第一夫人”的身份又不可行跪拜礼所致。自 年始 上海博物馆开始搜集、编纂 并最终出版了被《中国书》 其近现代部分包括了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吴湖帆等等名家 却唯独没有张大千。实际 当时是由于他众所周知的叛逃罪考虑再三 最终也无人敢将此编入书中……对于张大千人品的定性 我以为关键并不在于像十多年前某杂志发表的张氏门生对他“做假画、好色、好吃、破坏倒卖文物”等等恶行的揭发 而在于他没有接受大陆聘其回国的数度邀请。清晰而真实的轮廓 何况在政治家看来的区区一介画家 张大千友朋、学生们过去的种种无奈与表现 并非不可理解 但毕竟还是令我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段话 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 而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 促使张大千决绝地背井离乡 我以为他与国共两党的关系 并非至关重要。

与政治家关系的好坏对于张大千这样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来说 虽然要紧 但绝非根本。尽管张大千与张岳军私交极好 但他不也曾在离开大陆后托何香凝向毛泽东赠画 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他为此还去不了台湾 他真正去到台定居是已衰年的 年代 。张大千所以坚辞大陆的邀请 我认为关键的关键 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问题。连类而及 也导致其生活方式 与当时大陆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对身着一袭长衫走遍欧美 在远在天涯的巴西、美国都曾大兴土木 营造中国园林的这位传统画家来说 对当时大陆“破四旧”、“移风易俗”的政治运动与社会环境 难道敢不退避三舍 年代以还 大陆自由买卖的艺术市场全面消失 画家由政府供养 以创作主题绘画为业 像张大千这样主要凭卖画、间或买卖字画换得“布衣傲王侯”的自由与自信的壮年画家而言 又如何全性保真 坚持自己“就是做了和尚 也是个画画的和尚”的一贯原则与立场 谢稚柳曾明确推辞过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托他劝说张大千回国的要求 理由是大千性格太过自由散漫 不适应大陆艺术界。后来在即使连潘玉良都曾动心的那次巴黎会晤中 张大千仍以不置一辞的方式婉拒了大陆方面的邀请 而在张大千婉拒邀请之后 大陆也张大千的一生 走遍了五湖四海 散尽万贯贽财 不曾改变的 是对旧土故里和中国画深沉的爱。对这一点 相信只要愿意了解事实真相的张大千晚年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说过 我只是个画画的 就是做了个和尚 也是个画画的和尚。前已述及 张大千后半生是穿着一袭中国式长袍 走遍了相信他内心都不无陌生、甚至恐惧感的欧美世界 并在那里大兴土木 营造园林 流连诗酒 歌咏作画。这番虽称一以贯之但却有自明身份之嫌的举动 岂非是他对饱经磨难的这个民族的身份感的一种近乎强调式的认同 正所谓儿不嫌母丑 我想他是不会不知道自己披挂的这袭长衫 可能会招来当时欧美人观赏野生动物式的奇异目光。然而 也正是这袭过了时的欧美人眼中的

奇装异服 令在国内时曾视张大千为“老古董”的晚辈亲戚 后来定居欧洲的培伦之子 在德国与张大千相见时却由衷地生出对他的崇敬之心。至于喻竟彻底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 悄然张大千主动约见毕加索 我相信他是在试图了解欧洲顶级艺术奥妙 并将自己的艺术自证证人的同时 还要用他的精明与机巧 借这位至今被世人视作大爷的老毕 向洋人世界证明他的祖国与民族虽曾沦落为任人宰割的猪羊 却同样拥有丝毫不逊色于列强的优秀文化 而他的私意 至多不过源于自己身与艺俱化的那份自信。要知道 这既是当年连他国家的政府都难以办到的事情 更非今天我们大谈 曾牢牢捧住那一捧故人托友朋捎来特谈的“走出去” 晚年终于定居属于中国版图的台湾地区的张大千的川中泥土 情不自禁的老泪纵横。一生纵横南北东西的他 晚年最痛楚的事 莫过于只能隔海遥望故乡 自己的发妻与儿女 正在海的那头。如同徐悲鸿英年早逝一样 也许这就是上苍特意留给这位太过圆满的奇人的不圆满罢……对于这位袍哥 我们这些凡人总是记挂着他曾尽享人间的富贵荣华 也挥霍过看似无尽的金钱与才华 毕生有美女相伴 鲜衣怒马……却难以体会外人眼里的这位神仙中人 在其风烛残年的内心竟埋藏着如斯苦痛 这位一辈子风光无限、至死保持着故乡旧习甚至陋习的老人 最终难以完成的 竟是落叶归根的最平凡的一点念想。

著名画家简介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4.15---1519.5.2)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

张大千作品欣赏作文

张大千作品欣赏作文 【篇一:张大千作品赏析】 张大千作品赏析 张大千是我国画坛一位举足轻重的国画大师,在不同的时代,其画 风不同。将近晚年,张大千独自开创的泼彩画法,在我国的绘画领 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泼彩画法巧妙的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西方 绘画技巧结合。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西方绘画不同,中国山水画主 要在欣赏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人物画主要在欣赏其神韵,花鸟画 主要在欣赏其情趣。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被称为中国现在画坛三杰(张大千、溥心畲、黄君壁),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张 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 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 水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将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 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的画风几经改变,到晚年时,自创泼彩画法。这种画法既保存了中国传统的绘画特色,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巧)。主要代表作品:《佳藕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不断的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美术, 对古老的中国话形成了有力的冲击,迫使人们认真思考中国画如何 发展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关于革新中国画的争论以及中国话创作实 践中的多种探索。这些探索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中国画:传统中 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前者除部分画家因只是固守前人技巧、风格 而使作品缺少新意外,有一些画家则在努力继承传统的同时,力求 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进行革新创造。(摘自《美术欣赏》修订版 第八讲中国近现代绘画欣赏p51)其中,代表人物有绘画大师张大千。张大千在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上,结合西方绘画的色彩关系创 作的泼彩法,极具代表意义。 《爱痕湖》是张大千泼彩画法的最具代表性的巨作。该作品创作于1968年,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爱痕湖其原型是瑞士的亚琛湖,张大千游历欧洲,曾在亚琛湖逗留两日,亚琛湖给张大千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故归国后,他以爱痕湖为主题,创作了许多画作, 其中《爱痕湖》尤具代表性。在《爱痕湖》这幅作品上,有:“水悠 悠漾爱痕,岸花摇影狎波翻。只容天女来修拱,不遣阿难着体温。”

中国山水名画赏析之——张大千《爱痕湖》

商英八班 卢安琪 201011701360 中国山水赏析之——张大千《爱痕湖》 一.作者简介 张大千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画家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青年时随哥哥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回国后一心向佛,痴于佛学,曾剃度为僧,法号大干,后经还俗,以法号行。他擅绘画,特别是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 石有“南张北齐”之誉。20世纪50年代 张大千旅居海外,在巴西生活了17年,到 了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千诗、书、画、 篆刻样样精通,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 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是 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他的泼墨画画风工写 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 泼墨泼彩的新风格。其代表作品有《爱痕 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 屏西园雅集》等。 二.创作背景 《爱痕湖》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画家 张大千1968年创作的巨幅绢画泼彩。这幅画的背后有这么一个故事,1965年秋,张大千与友人张目寒等游瑞士,奥地利诸国,在奥地利著名的风景胜地亚琛湖畔(Aachensee),有数日之逗留。关于此行的细节,张大千在翌年创作的另一本《爱痕湖》落款中,曾这样写道:“年前与艺奴漫游欧洲,从瑞士入奥国,宿爱痕湖二日,曾做此诗以戏之。"艺奴不知道具体是何人,听名字似是一女子。文中提到的诗,也见于《爱痕湖》的题款:“湖水悠悠漾爱痕,岸花摇影狎波翻。只客天女来修供,不遣阿难著体温。”[4]诗旖旎而侧艳,似张大千经历于亚琛湖畔的,不仅有悦目的美景,也有动心的情事。张大千将“亚琛湖”译为“爱痕湖”,或取“留情之地”的意思。远眺爱痕湖所看到的无限波澜壮阔的风光美景使得张大千心情也澎湃无比于是便挥墨画出了这幅传世名作《爱痕湖》

世界著名画家简介

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4.15---1519.5.2)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后审判》 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代表作品:《塔希提少女》等 列宾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 4101.张大千高士图镜心 释文: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卷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南缓,何用风牵上濑船,蜀人张爰写并题。 天才画家张大千(1899—1983)是近代中国画坛上一位学贯古今而又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难能可贵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富于书卷气的高士题材在张大千的画作中是一个为他终生不弃的题材,有时他甚至将自己和挚友的肖像引入这一题材之中,这说明作者不单单是喜欢创作这一题材,而是将它作为个人人格理想的一种追求去加以描绘。这张《高士图》未署创作年代,但是从远山的没骨画法等细节之处,以及钤有?摩耶精舍?印章可以判断这是张大千八十岁左右的作品。整件构图简约,寥寥数笔,诗情画境跃然纸上。图中的高士倚坐在山石间,脚下?江静潮平?,遥望逶迤连绵的远山,展现了旷达高远的诗意。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比如本图录第220号拍品《竹林高士图》作于1935年、第120号《幽篁高士图》作于1945年)相比较,可见作者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艺纯熟对胸臆的表达已不构成任何障碍。风格

也由?清新俊逸?转尔?苍深渊穆?之境,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4102.张大千深山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蛰庐老友求正弟爰钤印:阿爰(朱)、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 4103.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 钤印:张季、大千 题识:斜阳外,寒鸦数点,一湾流水绕孤村。大千居士。张海若、高毓浵、陈云诰、邵章边题,张、高二题署年甲申(1944年)。 4104.张大千松下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 钤印:张爰印、大千 题识:笔端突兀走千军,墨落能生米壑云,惭愧东坡仰后辈、却无玉带镇山门。己巳冬日过长椿寿走笔图此,似寿泉大禅师即正,蜀人张大千。 提要:此幅《松下高士》作于张大千早年,为画家师法古人时期的精品佳构。彼一时期的作品,大千先生临摹了大量的明清卷轴画,山水、花鸟、人物等无所不包,其中尤其以学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弘仁等最为精彩绝纶,往往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此幅山石为典型的石涛笔法,而松树则由大千己出。 4105.张大千李秋君秦子奇高士图镜心 款识:(1).丁亥十一月,子奇画竹,秋君写石。大千为补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悲鸿少年时代,随父学画,20岁时,在上海卖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他非常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古典绘画,废寝忘食的悉心临摹。1927年回国后。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抗战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也就在这个期间,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怎么办李公朴教授给陈汝言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的画是热门,一匹‘马’就卖了500元。”陈汝言听后很高兴,因为他深知徐悲鸿的为人,也知道自抗战以来,徐悲鸿大师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槟榔屿等地举办画展卖画的行情及他把画展收入捐献给离乡背井难民的义举。他想,只要这个小小书店徐悲鸿认为办得有价值,他就一定会慷慨解囊的。于是陈汝言便从沙坪坝过江来到江北盘溪找到徐悲鸿,大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悲鸿听完这个小同乡的坦诚之言,沉思片刻,用郑重的语气回答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不是富翁,但出点钱是办得到的。不过要办就得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你回去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几天之后,陈汝言把编委会组织好了又来到盘溪,徐悲鸿立即拿出二千元交给陈汝言作开办费,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不久,“正风出版社”就在沙坪坝正式开张了,出版了很多享誉文坛的世界名著和国内进步书籍,于是徐悲鸿赠“马”办书店的事迹便被传为佳话。

张大千作品的市场行情解析

Art Elites 艺界精英 张大千作品的市场行情解析 Market Analysis on the Works of Zhang Daqian 文_马学东 By Ma Xuedong 张大千作品进入市场比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形成自己作品的价格体系。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了他第一次画展,展出的百余件作品在开展几天全部售出,当时其每幅作品的定价为20块大洋。此后他在报 The works of Zhang Daqian entered the market early, which formed its own price system in 1920s. The market of the works is comparatively stable, which is particular that after 2003 the average turnover of every sales season surpassed RMB100 Million, reaching RMB185 Million in autumn in 2009. China Guardian Auction Company has don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market development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works of Zhang Daqian. 纪念张大千诞辰110周年专题之三 纸上刊登了画作的润格,从此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的道路。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移居香港,并先后旅居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其独特的画风吸引了许多海外藏家的眼球,这为其作品初步建立了国际性销售渠 道。到上世纪60年代,张大千作品在国际上拥有了自己一定的收藏群,在海外屡创佳绩:1963年,巨幅《荷花》以6万美元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购藏,创下当时国画的最高价;1965年, 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被美国藏家以14万 张大千 李杜联吟图 镜心 52.5×102cm 戊子(1948年)作 成交价/Price :RMB 3,808,000

关于张大千的介绍

关于张大千的介绍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中文名:张大千 别名:大千居士、下里巴人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 出生日期: 1899年5月10日 逝世日期: 1983年4月2日 职业:画家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山水画方面 代表作品:《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 人物介绍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艺术特色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精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艺术评价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张大千”的三阶段:40

国画家张大千画作欣赏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他從小隨母親學畫,1917 年與兄長同赴日本京都,學習繪畫及織染工藝.1919 年返上海,拜曾農髯、李梅庵為師,學習詩文書畫,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1927 年始遍游名山大川,包括黃山,峨眉山,敦煌。1929 任第一屆全國美展幹事,1933 年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一年。1941 年至1943 年間赴敦煌,臨摹敦煌壁畫,他描摹壁畫時,發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後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被揭露後又抵賴辯解,且自稱對敦煌壁畫的文物保存也有相當多的貢獻。1943年他出版的《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讓藝術界開始重視中國文物的保存和精華。?張大千於1949 年移居香港,1951 年移居阿根廷,1953 年從阿根廷移居巴西聖保羅,從此畫作開始聞名國際,包括法國羅浮宮也前來邀展。1956 年,他曾與畢卡索切磋同談。開始將西方抽象主義的理念應用到中國傳統水墨畫上,並發展出了潑墨山水的風格。1958年,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以「秋海棠」圖,譽為世界偉大畫家。之後,他在1969 年居美國,至1977 年回臺灣定居,建摩耶精舍。1983 年過世,是為中國現代最重要畫家之一。?張氏精鑒別,富收藏,曾出版《大風堂名跡集》四冊。詩文亦精妙。仍以書畫用力最深,於山水、花卉、人物無不精擅,畫藝蜚聲國際。早年專注於傳統筆墨,對於石濤的畫尤見功力,其臨摹作品足可亂真。赴敦煌臨摹了石窟壁畫後,畫風 轉呈豐麗細潤,嗣後成立一己風格,氣韻高雅,筆精墨妙,深得文人畫神髓。晚年畫風再變,好用青及水墨作大潑墨。蒼莽不羈,淋漓盡致。 國畫家張大千畫作欣賞

画家简介

高奇峰简介 高奇峰(1889 -1933),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幼年多斋,因家境贫寒,曾寄食于他人之家为小役,至其兄高剑父振兴家道方挈之归。17岁时,随兄赴日本留学,21岁学成归粤,作品初露于社会。民国初年由广东省政府资助,与兄剑父同至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后剑父随孙中山奔走国事,审美书馆馆务由奇峰担任。1918年受广东工业学校之聘任职于该校美术制版科,同时自设美学馆于广州,开馆课徒。后因染肺疾,迁居珠江之滨天风楼,杜门作画以自娱。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为赴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专使,在赴南京途中之上海病逝。与高剑父、陈树人被称为“二高一陈”、“岭南三杰”、为岭南派创始之人之一。出版有《三高遗作合集》等。高氏擅画花鸟走兽,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尤擅画雄狮猛禽。 程璋简介 程璋(1869—1936年),安徽休宁人。后移居江苏泰兴。由于他酷爱绘画,便常利用工作余暇,涂抹点染,临摹古画。不足一年,便画艺大进。他父亲去世后,程璋便把一千数百元的遗产,全部用来购买日本出版的博物图册,历尽数年,孜孜不倦,潜心研习博物学。学有所成后,他便辞去典铺的职务,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曾任常州粹化学校的国画及博

物教员。后到上海与宋教仁、于右任等人执教中国公学。又应聘掌教苏州的草桥学舍及北京清华大学。二十世纪初由京返沪,作了海上寓公。在上海期间参加了“海上题襟馆”、“豫园书画善会”、“宛米山房书画会”(程璋曾任会长)等美术团体,同当时海上画派的吴昌硕、王一亭、哈少甫、黄山寿、陆廉夫、赵叔孺、贺天健、赵子云、江仲山、商笙伯、曾农髯、吴待秋等一大批著名的书画家,博古论今,研习书画,共同推动了海派绘画艺术的发展,1936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68岁。 程璋是一位全才的画家。他不论花卉、翎毛、走兽、山水、人物,皆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尤以花卉、鸟兽最精。他博采众长,广泛地研习古今各流派的绘画特点,传统绘画功力深厚,技法精严。同时又熟谙透视原理,精通博物学。在绘画中又能参揉西画的技法。因此,他所描绘的物像工致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色彩秾丽,构图别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能风行于当时的正统画派之外,在近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程璋的绘画作品颇受世人的喜爱,他的绘画作品构图严谨,技法精湛,行笔流畅。他的花鸟画中蕴含着恽南田的笔墨韵味.兼工带写.用笔圆润,敷色典雅,形象生动而不呆板,颇具神韵。他的走兽画造型准确.比例协调.注重写生,将西画的技法巧妙地运用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利用光线的

国画大师张大千荷花作品赏析

国画大师张大千荷花作品赏析 张大千(1901-1984)名正权,后改名猨,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 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84年病逝 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他于晚年又开创出具有现代新气象的中国水墨画风,其创作范畴庞大复杂的程度,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亦是少见,可谓是承前启后,集大成的画家。他的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于精致的写真精神,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华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张大千荷花画主要特点 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荷花画居多。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 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创泼墨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 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简介

人物 吴山明,著名国画家,1941年11月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现为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浙江省人大常委。代表作有《吴山明画集》、《吴山明画谱》。 刘国辉,男,斋号长乐轩,1940年生于江苏苏州市。 刘国辉先生(4张)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同年分配至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受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 何家英,天津美院。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文轩画廊推荐画家。苗再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清华美院客座教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刘文西,现任中国美术协会顾问,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刘文西的重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协理事。作品《碑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肖像系列”之一《小溪》获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大奖。出版有《田黎明画集》、《田黎明画集》、《田黎明专集》、《当代新文人画大系·田黎明画集》等。 唐勇力,中央美院。河北唐山人。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笔人物画家,兼长写意人物画。200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副主任。 崔自默,原名崔宏勋,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著名画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范曾先生开山弟子,主要从事学术学、美学以及文化产业和交叉学科的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70)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70) 5751. 张大千昆明三清阁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昆明三清阁,峰峦秀拔,郁蟠千仞,下瞰滇池草海,浩渺无际,左度龙门,奇峭万状,至不可名,诚一郡之名胜。每忆昔游,恍如隔世,漫以二石法图此,以寄怀想。乙酉春日,大千居士沙河村居。 印文: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鉴藏印:石林斋、江风题签:大千居士画昆明三清阁图精品,癸酉江兆申署。印文:江兆申印、物外真游 说明:江兆申题签条并钤二印。江兆申先生字椒原,1925年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书香世家。在传统家庭教育熏陶之下,江先生的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当代艺评家推崇他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新典型?与?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奇才?。曾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任职27年,先后担任书画处处长、副院长。 张大千从1938年至1949年,在成都居住了9年(除去在敦煌临摹的两年),因家人众多,他在成都有多处寓所,本幅即为成都时期的作品。张大千作此画时47岁,正是其艺术进入第二个高峰阶段时,他早年师法古人,从石涛、八大山人、徐渭以及中古名画中得到非同一般的笔墨滋养,40岁以后又壮游山河,将世事万物之性理情态掌握于胸,发诸于笔端。 三清阁在云南昆明西山罗汉山的悬崖绝壁上,其上的龙门凿有全滇最大道教石窟,此地景色幽奇险峻,是道教的三清圣境,

大千游后数年不忘,固有此作?以寄怀想?,张大千作于同年的一幅《龙门图》(云南省博物馆藏,)在题跋中称龙门为?昆明第一幽奇处?。 此画以西山龙门最险峻的一段为表现对象,构图奇险,以对角线作为分界,山峦占据右侧四分之三的位臵,左侧留白,深远和平远的缺失将视觉中心引向山体,山势高峻峭拔,殿阁游廓沿悬岩绝壁而建,似有凌空之感,三清阁上探出一块金字塔型岩石,或可即为依山而建的龙门石窟,以此为视线向下眺望滇池,深不可及,浩渺无际,山体左侧的大片空白和停泊的几只小船营造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效果,乃平中出奇之法。此作笔墨松秀挺拔,线条刚劲,用墨浓淡相间,松石之中可见石涛、石溪之法,而更为爽利洒脱,石青在松树、草丛间薄施一层,赭石大半施于画面下方,岩石、水面、小船,与上半部山峦造成一种冷暖对比,使画面出现色调上的微妙变化,将西山龙门的险峻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5752. 张大千峨眉俯瞰图立轴水墨纸本 款识:昔贤嗟未到,而我得奇观。不陟最高处,安知天地宽。佛光从岛现,优钵散花繁。大士应相契,无心可与安。戊子春,忆写峨嵋绝顶,俯瞰接引殿、雷洞坪、白雪寺诸胜,于成都昭觉禅林。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人间乞食(朱)可以横绝峨眉颠(白)

张大千的家庭生活和四位夫人的简介

张大千的家庭生活和四位夫人的简介 张大千一辈是第十世,属“正”字辈。张正兰又名泽,因他与长子是双胞胎,故取字善孖,后改称善子。张善子生于1882年7月1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由于家中长子早夭,他在家里的地位相当于老大,说话颇有份量,对张大千的影响也最大。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张善子,就没有张大千。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善子发现了大千卓越的绘画天赋和才能,对张大千关怀备至,所需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莫不搜求以供,并经常指点书画之道,使张大千获益良多。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京都公平学校归国,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师学习书画,父母反对。在这个决定张大千今后命运的关键时刻,张善子站到了弟弟一边,支持他到书画家荟萃的上海拜师。“ 张善子对其弟的支持,还表现在不断地携带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八弟出入上海滩上的文人雅集,利用各种场合,把八弟引荐给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陈散原,傅增湘,黄宾虹,齐白石,柳亚子,叶恭绰,谢玉岑,郎静山等等,张大千都是通过张善子的引荐而得以结识的。” 张大千在上海很快就能露出头角,与这些艺苑前辈名流的提携分不开。张善子在中国画坛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张大千夫人共有四位,分别是曾庆蓉、黄凝素、杨宛君和徐雯波。 曾庆蓉是张大千夫人之一,也是张大千最早娶的一位夫人。曾庆蓉是一位大家闺秀,在双方父母主持下,张大千和曾庆蓉喜结良缘。但是,俩人感情并不深厚。不久之后,张大千又娶了第二位夫人黄凝素。黄凝素不仅长相美丽,而且聪明干练,深受张大千的喜爱。黄凝素是张大千母亲的一位远房亲戚,因父母离世过早,黄凝素便来到张大千家生活。后来,张大千和黄凝素自由恋爱,黄凝素因此成为张大千第二位夫人。黄凝素对绘画也有不俗的见解,张大千和黄凝素举案齐眉,共育有11个子女。 张大千第三位夫人名叫杨宛君,是北平一位鼓书艺女。张大千在北平听鼓书时,对杨宛君一见钟情。对了得到杨宛君,张大千派黄凝素前去当说客,最终杨宛君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 中国著名画家,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及其简介: 注:以下顺序并非按作家实力大小排序。 一.王虎江 简介:王虎江,男,一九五二年生,现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员、高级记者、“北京虎江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其书法特色不拘一格,善写楷书、行书、行楷、隶书、篆书、草书、狂草等多种书体。 成就:众多作品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二.林再成 简介:林再成,男,1970年生,黑龙江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科毕业,大学本科,文学学士。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专职书法教师。 风格:其篆刻以满白、细朱为主,工稳秀丽,流光溢彩。印风虽工稳但细微处 见变化机巧,蕴藏匠心。因为有大量临摹汉印的功底,其印虽多平直,亦见高古神韵。 三.马忠贤 简介:马忠贤(1955—)安徽省宿州人,著名画家。曾任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导;现任苏州科技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席;全国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绘画上以中国画为主,亦涉及版画等相关艺术。 风格: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四.冯大彪 简介:冯大彪 1938年6月15日生于河北蠡县。曾用名冯焰。党员。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1958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学语文教师22

年。1980年调入中国新闻社,曾任高级编辑兼专稿部编辑室主编,现已退休。 五.方向军 字向珺,号一壶。1964年9月生于甘肃省民勤县。2004年移居苏州。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1990年至1993年永登水泥厂报社主编报刊主编,1993 年至2001年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系主任,1997-99年在中央美院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学科带头人。 六.李成印 简介:李成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化振兴基金会书法委员会会长、中国梁楷书法院名誉院长、中国长城研究院名誉院士。 成就:李成印热爱书法艺术已有数十载,笔法、字法、行法、章法,皆深藏匠心。近年来,作品被各种报刊选载,被书法专业刊物推介,至今已出版多部书法作品集,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七. 殷宪 简介:殷宪,山西太原人,1943年1月28日生于太原市晋源区大园村,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学教师,公社副书记,区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大同市委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大同高专党委书记。四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山西省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大同市书协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学会副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朝史研究基地主任,《北朝研究》主编。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9)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19) 1731.张大千陈云诰仿石涛山水人物图扇小楷七言诗扇立轴 款识: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石涛写意。佐周先生方家正,蛰庐陈云诰 钤印:张爰之印信(白)、云诰(白)、癸卯翰林(朱)、有竹亭(白) 1732.张大千荷梦俱香图并行书七言诗成扇 题识:(1).荷花世界梦俱香,八十叟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幸,大千豪发, (2).不施脂粉不浓妆,水殿风微有暗香,……六十七年夏六月写似飞雄仁兄法正,八十叟爰摩耶精舍。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3).扇骨:全副象牙。 1733.张大千戊子(1948年)作行书七言诗立轴钤印:张大千长寿印信(二次)、大风堂(二次) 题识:(1)戊子十月既望,大千张爰。 (2)爰。 1734.张大千丁巳(1977年)作行书七言诗立轴钤印:大千父 题识:丁巳冬月二十七日晨,小诗书似静农哂正。小兄爰皤。 释文:枕边。夜午寒生梦醒初,枕(脱边字,心神不定,可

笑)得句未遑书。侵晨研墨披衣坐,提起笔来一字无。 台静农(1902-1990)题签:大千居士法书。静者。此帧大千兄归道山後由其家检交,七年矣。癸亥(1983年)十月,静农记。 鉴藏印:澹台静农所藏 书则始学篆隶,次北碑、右军正楷,兼习行草。十二岁时先师使习大字,以增腕力,并习双钩古帖,以练提笔。时家藏晋、唐、宋、元墨迹尚未散失,日夕吟习,并双钩数十百本,未尝间断,亦未尝专习一家也。画则三十左右始习之,因旧藏名画甚多,随意临摹,亦无师承。又喜游名山,兴酣落笔,可得其意,书画一理,固可以触类而通者也。盖有师之画易,无师之画难;无师之画必自悟而後得,由悟而得,往往工妙。 —溥心畬自述 溥心畬先生是清宗室恭亲王奕砢之孙,天潢贵胄,一代名士,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乐志琴书,收怀道举,与世无竞,与人无争。以诗、书、画三绝称名当世,诗风高古超迈,书风遒劲疏散,画风清逸空灵。他的题画诗,诗意与画境相得益彰,诗写心声,清幽淡逸,动人心弦,使画面更为真切、灵秀、生动,寓意完美。他的画,无师承,但师古人,师造化,由悟而得,举凡山水、人物、花鸟、翎毛、鞍马、楼阁,在在精能。飞鸟灵禽、花蝶草虫,莫不栩栩如生,欣欣向荣;仕女恬静灵秀,丽质天生,我见犹怜;高士都雅隽秀,简淡如菊;山水随意造境,变幻欹谲,

张大千个人资料

张大千个人资料 篇一:关于张大千的介绍关于张大千的介绍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中文名:张大千别名: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国籍:中国出生地: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出生日期:1899年5月10日逝世日期:1983年4月2日职业:画家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山水画方面代表作品:《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人物介绍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艺术特色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