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声练气

练声练气
练声练气

练声练气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兵强马壮争先恐后光明磊落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五彩缤纷心明眼亮海市蜃楼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第一阶段:呼吸练习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吸一口气,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数字练习

A.数数练习:吸气同前。在呼气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气同前。在呼气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

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数)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气同前。在呼气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到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用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来控制气息。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数,女生发“咿”音。声音呈波浪式发音,能拉多长就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断音练习

这是声、气各半练习。双手插腰或护腹,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我介绍三种练习:

A.吸一口气后,嘴里发出快速的“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噼--啪”的断音。反复4—6次。

B.吸一口气后,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

C.吸一口气后,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

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息已基本饱满,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

第二阶段:气、声、字的练习

具体方法是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

①唇音练习:(先放慢念一遍,逐渐加快)

八一百一标一兵一奔—北一坡一

北一坡一炮一兵一并一排一跑—

炮一兵一怕一把一标一兵一碰一

标一兵一怕一碰一炮一兵一炮一

②齿音练习:(先放慢念一遍,逐渐加快)

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不要把十四说四十,

也不要把四十说十四,

③舌音练习:(先放慢念一遍,逐渐加快)

六十六岁刘老六,

推着六十六只大油篓,

六十六枝垂杨柳,

拴着六十六只大马猴。

④喉音练习:(先放慢念一遍,逐渐加快)

山前有只虎,

山下有只猴,

虎撵猴,猴斗虎,

虎撵不上猴,

猴也斗不了虎。

第三阶段:高音练习

高音是演讲中不可缺少的。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做废,还会伤及嗓子。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硬。将音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下面是一张60分钟声音训练计划表,各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合操练.

(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衣”-----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卷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27)转舌:8*8拍,1分钟.

(28)弹舌:30秒.

(29)d本音:60次,1分钟.

(30)da音:60次,1分钟.

(31)da-----da-----da-----da------;60次,1分钟.

(32)g本音:60次,1分钟.

(33)ga本音:60次,1分钟.

(34)ga-----ga-----ga-----ga-----:60次,1分钟.

(35)ge音:60次,1分钟.

(36)ge-----ge-----ge------ge-----:60次,1分钟.

(37)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38)数“数儿”:一口气数10个八拍,3 次,3分钟.

(39)数“数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气数3到4个回合.2次,2分钟.

(40)数“数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口气数下来,2次,2分钟.

(41)数“枣儿”:要求尽可能一口气数20个以上“枣儿”,2次,2分钟.

(42)数“葫芦”:要求一口气数20个以上“葫芦”,2次,2分钟.(43)喊操:变换节奏进行,2分钟.

(44)绕口令:任选10段,10分钟.

(45有针对性的语段或诗词片段练习:10分钟.

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

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 气息(一)基本常识 2008-11-12 15:34 一、呼吸器官及其基本方法 1.呼吸器官: (1)呼吸道(口腔、咽腔、气管、支气管、肺泡) (2)膈肌 (3)胸廓和相关肌肉 (4)腹部肌肉 2.呼吸的基本方法 (1)胸式呼吸(浅式呼吸、锁骨式呼吸) (2)腹式呼吸(深式呼吸) (3)胸腹式联合呼吸 3.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呼吸要领 (1)吸气要领 两肋打开吸到肺底膈肌下降腹壁站定 (2)吸气要领 ①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感觉。呼的力量大于吸的力量 ②伏击保持适度收缩力量,发"S"音 (3)注意事项 ①吸气时两肩自然放松,勿抬,避免造成胸式呼吸;同时也要避免单纯的腹部膨胀形成胸式呼吸,要把注意力放在腰腹部上。 ②发生时,吸气不能过多,播音时吸气七八分饱即可。

4.换气 (1)换气的情况 ①两句话间有较大停顿,可以从容地换气,以满足下一句话发声表达的需要以及生理气体交换的需要 ②由于思维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为维持较长时间地发声需要而超出了生理能力,需要补充气息又没有补充气息的时间,这种换气的技巧叫做“补气”或者“偷气”。 怎样补气 (1)基本动作 保持住发声结束时的气息控制状态不变,两肋向外一张,接续后面的发声动作 (2)基本要求 在不破坏语句的连贯,在受众不察觉的情况下少量、无声的补充气息 (3)其他常见技巧 ①抢气 ②就气 (2)换气的要领 句首换气换气到位随换随用补气自如换气无声留有余地 二、播音发声对气息控制的要求、要领 1.播音发声对气息(呼吸)控制的要求 (1)稳劲 (2)持久 (3)自如 2.气息控制的要领 ①准备:姿态积极、心理放松、集中精力 ②发声姿势:

1.3用气发声与训练——科学用嗓

1.3用气发声与训练(四) 科学用嗓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世界嗓音日”吗?知道是哪天吗?——4.16 二、怎样保护嗓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用在形容人的嗓音上,也是同样适用的。虽然优美动听的声音离不开天赋,但是如果不注意科学的用声和保护,优美的声音将只会是昙花一现。因此保护嗓子和训练嗓子同样重要。 嗓子是播音员主持人的饭碗,没有正确的保养和好的用嗓习惯,将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甚至有的人练声的方法不正确,造成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因此,科学连声科学保养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日常如何保养嗓子,使声音保持弹性好、干净、饱满、表现力强的特点呢? (一)要养成保护性训练的习惯。 其实,保护嗓子的秘诀就四个字——科学用声。因为用声是每天不可避免的工作,如果将科学的发声方法渗透到自己每时每刻的用声中,那么,自然就起到了保护嗓子的作用。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将破坏嗓音健康。 科学声音训练法,不是通过大喊来改变声音,而是通过调整肌肉的组合能力来改变声音的,那些拼命喊叫的方式来训练声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声带的负担过重,而且咽腔的毛细血管容易被拉破,造成出血的现象。我们主张用长时间,小声发音,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我们之前学习的控制声调的音高基本保持一致、呼吸训练、运用共鸣腔等等,都是科学的用声方法。现在,我们首先来打开口腔,怎么放松口腔?——作半打哈欠状态。 接着,我们一起系统回顾一下在准备播音或参加演讲前可以怎样科学练嗓: 1、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 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播音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1)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2)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完整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完 整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导读: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唱歌就要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唱歌时除了上口盖轻松张开外,一般人唱歌,唱歌就是唱呼吸、唱共鸣,唱歌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所以如果没有好的呼吸基本功,唱歌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唱歌要求腹式呼吸,将来唱歌时,吐“嘶”字训练是为了将来唱歌时,是为了将来唱歌能站着也用腹式呼吸,降低喉节唱歌,也就是用声带唱歌,发声会越来越好,吐舌是不让咽部发声,迫使声带发声,降低喉节用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第一章张口 唱歌就要张口,但这个张口不是我们平常说话、吃饭这种生活上的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小舌要往上提。这种张口增大了口腔的空间,俗称膛。大张口时,鼻腔通道扩张,鼻腔里有窦口,经细小通道,与头腔各共鸣区相连。大张口时,也有助于窦口张开。小舌提起也有助于后咽壁上的鼻咽口扩开。这样能使声音容易进入头部各共鸣区。头部具体各共鸣区构造请参看邹本初老师《歌唱学》一书第10-13页。张口具体方法如 1 打哈欠 上口盖打开,下巴不要用力,深吸气,后咽壁有凉凉的感觉。由于是刻意地打哈欠,所以脸部肌肉可能会紧张,面部表情也不自然。这都没关系,练习久了,熟能生巧。上颌骨,也就是靠近耳朵那个关节就会松动、灵活,张口动作就会轻松自然。张口动作每天都得练,每次练七八下。这算一单元。每天不得少于100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段练习。练的时候得悠着点,要防止下巴掉下来,俗称掉环。 2 望天花板 人垂直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缓慢往后仰,同时口慢慢张开,最后头仰的角度和天花板呈水平状态,然后头慢慢再恢复到原来位置,与此同时口也慢慢闭上。这个方法是让上口盖张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个方法不适合老年人和有颈椎病的人。 3 下巴支茶几张口 第三种办法比较笨,但是容易找到上口盖打开的感觉,具体方法如下:找一个高低适中的小柜,站立,半蹲或全蹲,把下巴支在小柜上,慢慢张口然后再慢慢闭上。这种办法是强迫上口盖打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就像打开一口箱子,是把箱盖打开,而不是把箱身往下拉,这个动作也得天天练,练了一段时间,张口就会自然了。我们还可练咬苹果、啃骨头动作找打开上口盖的感

教师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

【摘要】教师的嗓音需要着意保护。因为在教学工作中,健康的嗓音是做好工作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而教师职业需要大量的利用嗓音,那么,就必须掌握科学用嗓的规律,注意用嗓的保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较之其他专业的教师更深感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嗓音科学发声训练保养 教师每天都需要在大量的时间中通过声音讲课与做学生工作,因此,用嗓的量和度都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要多并大好几倍。如果用嗓不当,或者只用声不练声,或者发生其他一些病理原因,就会造成嗓音的质量下降,讲不响,讲不长,甚至于沙哑失声,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感教师嗓音的重要性,愿意利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教学中积累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 影响嗓音的原因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无论音质和音高等诸多嗓音因素怎样,健康的嗓音标准则是一致的,那就是保持个人正常讲话的音质和音量。但是影响嗓音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这些因素大致为: 1.1发声器官――声带及相关器官的原因。由于器官的先天或后天病变造成发声器官的畸形,呼吸器官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嗓音质量差的,只有先进行医学治疗后再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 1.2发声方法不当,对嗓音损害。一般人以为,既然发声器官就是嗓子里的声带,想声音大些就使劲在嗓子里说,往往是伸脖子、拉长声带来发音的。这对于长期需要有一定音量来“说话”的教师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声带拉长会变薄,在为取得大音量而用了过于猛烈的呼气的冲击下,造成“扯脖子喊”,就会显示出耐力差、常充血、咽喉疼痛等病症。 2 科学发声的训练 2.l呼吸与共鸣同步结合练习 步骤一:呼吸调节法。良好的呼吸是美好发音的基础。呼吸应该是快吸慢呼的胸腹式呼吸,我们用抽泣或吓一跳的感觉吸气然后慢慢呼出,同时强调自然、深长。这时我们腰带一圈的身体:腹肌、腰肌、肚子即横膈膜都打开撑住,直到口中说话的气息慢慢消失。这样练习的时候,把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觉不到有明显气流冲出时,说明这时候的呼吸的力量和速度掌握得恰好。 步骤二:声音共鸣法。运用呼吸合理正确的“贯通”体共鸣腔。人体可以利用的共鸣腔体主要包括: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和腹腔等。通过改变这些腔体的形状来和声带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的效果,使声音丰满、圆润,声带负担减轻。首先:口腔、咽腔共鸣。软腭上提抬起,找打哈欠结束时的状态。喉头向下,软腭抬起,下巴放松,使喉到嘴唇的共鸣管道尽量拉长,同时打开喉咙,让气息将说话声音毫无阻挡地送到充分打开的鼻腔和口腔。这样声带发出的声音得到了共鸣,音量自然增加许多。 2.2用声乐练声的方法纠正呼吸和共鸣错误 由于大多数的发音方法不正确是呼吸的气息和声带闭合的配合不当造成的,所以利用练声曲使练习者在发音时在每句练声要求时间之内,给气息和声带的正确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如:a、o、e、i……的音阶练习。不仅如此,利用有关母音的强化,还能纠正和治疗一些因不良发音造成的声带上的毛病。利用练习练声曲时各个发音器官的积极状态,帮助练习者寻找声音共鸣的感觉,学会使声音产生共鸣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音量的问题。 2.3加强咬字、吐字能力,增强口腔这个“扩音器”的效能 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头时的力量,吐字指的是字腹到字尾的过程中的口力。字头要咬得“重”些,字尾必须交代清楚。我们中国的汉字发音一般是由子音和母音构成的。子音在口腔的前半部形成,母音是在口腔的后半部形成。舌前三分之二管发子音,舌根、咽、喉是用

怎样用气声唱歌的方法

怎样用气声唱歌的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怎样用气声唱歌的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组合的方式,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这种用气声唱歌的方法了,那么在唱歌的时候应该怎样用气发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一些方法吧!怎样演唱气声的方法... 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组合的方式,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这种用气声唱歌的方法了,那么在唱歌的时候应该怎样用气发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一些方法吧! 怎样演唱气声的方法 流行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流行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 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组合的方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声音。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气声唱法在中低音区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到高音后,因为呼吸的控制难度加大,就需要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了。 从国内流行歌坛的发展来看,最早使用气声唱法的是在香港,继而台湾、内地。张明敏算是一个成功使用气声唱法的歌手,将流行音乐带入内地,功不可没。

气声唱法有它固有的特点,不仅因为声音自然,同时气流的流动声及呼吸(换气)的放大声,通过采音精准的话筒传出,也成了这种表演方式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气声唱法同样有无法回避的缺点。有人这样形容港台的歌唱环境:香港歌手阴盛阳衰,台湾歌手阳盛阴衰。为什么呢?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香港部分歌手太过依赖使用话筒的气声唱法,唱歌风格大都柔弱无力,娇柔大于阳刚。而台湾歌手在这方面有些明显不同,他们更尊崇一点——"歌,是要唱出来的"。所谓的"唱出来",就是真正将所有共鸣打开来唱,认为有低吟有高亢,才能真正将音乐的灵魂展现。 怎样用气声唱歌"气靠声传"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茚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⒈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科学练声的方法_如何练气

科学练声的方法_如何练气 练声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和材料,对具体一定先天条件的人,开发发声器官潜在能力以适应特定技术要求的声音训练过程。科学的练声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效果高度统一的过程。下面小编整理了科学练声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科学练声的方法01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科学练声的方法02 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

如何用气发声

说话要讲究声音。朱自清说:“兼耳底心底音乐而存之。”说的是声音的美感、宏亮、圆润、字正腔圆才能谈得上美,要做到这些,必须科学地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领。 一、呼吸与发声 气乃声之源。韩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①用于说话的气主要是靠呼吸。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大体有三种呼吸方式: (一)胸式呼吸。这种呼吸主要靠胸部上端进行。吸气时,横膈膜下降程度很小,腹肌基本上没有运动。呼气时,只把肌肉放松以恢复原状。这种呼吸,吸入的气流量不大,气息很浅、发高音时,显得中气不足,容易造成喉头及颈部肌肉的紧张,声音干瘪,缺乏弹性。 (二)腹式呼吸。这种呼吸,靠横膈膜上下移动,扩大胸腔的上下径。这时,小腹鼓起或收缩。这种呼吸比胸式呼吸要深一些,因而呼吸力量要强一些,在平常说话的呼吸中占有优势。但由于腹式呼吸,胸肌不能积极推动胸廓,胸部固定在一定的状态上,得不到胸部呼吸肌肉的配合,气流量仍然不是很大。 (三)胸膈式呼吸。这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联合,也叫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时,一方面借助胸部呼吸肌肉群的力量使肋骨提高与扩展从而扩大胸腔;同时,横隔膜收缩下降增加胸部容积,胸腔得到了全面的扩大,气流量就比前两种呼吸方法大多 了,有利于用气发声。 日常生活的说话,在用气方面的讲究并不大,能做到腹式呼吸和胸隔式呼吸就已经不错了。但用于演讲,用于朗读,用于讲课等,显然不够,还必须掌握更科学的呼吸方法,这就是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式的呼吸。这种呼吸方法是在胸隔式呼吸的基础上加强呼气时的控制。即呼气时不马上放松,而是持续工作并逐渐放松,同时小腹自然内收,有一种内外对抗的感觉。这样呼吸,既能“开源”,扩展两肋,全面吸气;更能“节流”,把气息停留在体内深处,不是一下就把气吐完,而是用两肋逐渐展开和小腹内收拉住呼出的气流,有控制地将气流呼出,使气按照说话的需要有调节地均匀地呼出,从而既有声音的变化,又能清晰生动地表情达意。这是一种最科学,也最理想的呼吸方法。 除上述几种正常呼吸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补气的方法,也叫偷气。就是说话时,情绪激昂,语速较快,需要增大气流量以加强语势,但又不允许有大的停顿来换气,这就只能边说边吸气,在一刹那问迅速地用口和鼻吸人少量的气流作为补充。 二、共鸣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只有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的共鸣,声 音才能扩大,才能获得宏亮、圆润、悦耳的声音。 在口语表达中,主要运用的是以口腔为主,中、低、高三腔共鸣的方式。中音共鸣区就是口腔

唱歌技巧与发声方法基础练习

唱歌技巧与发声方法基础练习 引言 唱好歌的前提:给自己足够的信心!这是任何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都弥补不了的!很多人认为嗓子的好坏是天生的,乐感更是天生的,觉得自己的嗓子条件不好,声音不好听等等,这种观点无疑是给歌唱爱好者头像了心理上的阴影,这种观点的危害性首先子啊于它否定了歌唱者的主观能动性,第二是扼杀了歌唱者可能存在的潜在能力,自从卡拉OK兴起以来,革命队伍日益壮大,原先被判为“五音不全”,“缺乏音乐细胞”的人也敢一试歌喉,歌唱爱好者都有一个很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嗓子究竟是好是坏? 朋友们:在这里我可以真诚的告诉大家,不要被表面的“好听”和“难听”的现象所迷惑,嗓子是可以改造的,可以通过方法来改变,只要把自己的嗓音潜能发挥出来,条件就不是绝对的了。 1、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共鸣 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发音 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 马力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电话: 教师良好的发声状态、标准的语音、完美的吐字归音、语言表达的日臻成熟,是离不开长期艰苦而持之以恒的基本功训练的,练习时一定要有耐心,逐步寻找正确的呼吸和发声状态。任何基本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恰当地分配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即便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仍然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不是停留在大自然的生活语言,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艺术语言表达。 教师嗓音疾病原因分析: 1、发声方法不科学; 2、用嗓不当,包括用嗓过度和滥用嗓音; 3、过度劳累,抽烟饮酒、嗜食辛辣或冷饮过度; 4、不良生活习惯; 5、身体健康状况欠佳; 6、女性在月经期或妊娠期用嗓过度; 7、个体的心理品质。胆汁质、多血质类型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嗓音患病率高。 为了达到正确用声的目的,我们必须做到: ⊙气息下沉,保持声音宽厚、通畅; 气息控制在丹田,可根据发声需要自如调控其松紧; ⊙起声合理,声带闭合状态良好; ⊙喉部放松,避免声音捏、窄、挤、僵; ⊙口腔、鼻腔、胸腔等共鸣腔体充分打开,声音畅通,共鸣充分; ⊙吐字归音,要做到字头叼住弹出,部位准确;字颈要定型标准,过度柔和;字腹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字尾要归音到位,完整自如。吐词准确有力,圆润饱满,清晰优美; ⊙弹性声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声音挂于硬腭前部,柔和、响亮、扎实、悦耳,富于变化,嗓音有穿透力、吸引力,表现力强。 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 综合感觉: 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获得综合感觉须做到: 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怎样才能用丹田之气发声

怎样才能用丹田之气发声 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 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 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 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 这是一个循环,每天这样练功,两个小时,半年的时间你的唱功一定会很实力,但中间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坚持下来练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乐录影带,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时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练 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才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把声带损害,要注意唱歌时不要多用自己的声带,要让自己的声音传的远而稳,注意运用气息,否则会使声带生茧。 声音忌讳大声喊叫。其实我们都要避免:1、大声喊叫;2、在具备充足睡眠后,每天用声不准超过两小时[总用声量],长期超量用声,必然导致声带病变[坏嗓子]! 养成用丹田气说话的习惯。意念上,不要用嗓子说话,用小腹[脐下两寸的点]说话。多练仰卧起坐,加强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较弱]。口腔要打开[后上下牙距离],整个口腔形成:前紧[开、齐、合、撮]后松[打开后槽牙]之势。 长期坚持科学训练。情、气、声的训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语言表达训练;气—-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声—-声音的弹性训练。 我们常说丹田气,不妨在我们空闲的时间经常做一些深呼吸练习,尽量把气吸到丹田,(可以用打哈欠或闻味的举动来体会深呼吸的感受,此时身体都处于一种自然舒展状态,肩不要随着吸气上耸,尽量保持两肩平静,两肋自然外扩,吸气受力在腰腹部。)然后保持住吸气时腹肌的用力状态缓缓呼出,(可以用吹蜡烛的小气流想象不要把蜡烛吹灭,但一直吹的它摇动,注意:蜡烛是在眼睛的前上方,我们的气流直接集中作用于蜡烛的火焰。)呼出的时间越长越好,然后再吸再呼,连续重复,体会腰部集中用力的感觉。这就是发声用力的支点。 其次,一个结实有穿透力的声音的产生除了有好的气息支持外,共鸣腔体的运用更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所谓共鸣腔体主要包括头腔、咽喉腔、胸腔。平时我们说话主要用咽喉腔,也就是说用嗓子,所以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声带的疲劳,如果想保护声带,节省力量,就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那就是让声音贯穿三个腔体为一体,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声的起点要高,我们把眼作为一个界限,想象以眼睛为底线往两边延伸直至后头,形成一个横截面,以此横截面为平面,声音的起点就放在这个横截面上两眉之间的眉心。前面我们提到过打哈欠的练习,在我们打哈欠时除了体会腰腹受力感觉外,还会有头向外膨胀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兴奋感,歌唱时要求一直有这种兴奋感,那么说话时也要有这种感觉,只是没有歌唱时表情那么丰富,也就是说用打哈欠的感觉说话,这时候你就会感觉没有用喉咙用力,另外,在打哈欠的同时口腔内的软颚,硬颚都有向上隆起的感觉,有一个一直向上的积极主动感,舌根有种不自觉的下放感,使口腔内有充分的空间,这就叫打开喉咙。说话时努力保持这种感觉,让声音向上走,集中到头腔从两眉心间推出,可以先用简单的爆发式的“啊、哈、吗、哩”等字感觉。注意:发声时必须努力按上面提到的位置与方法要求进行,放松喉咙,可以体会轻声,假声的感觉,尽量体会不用喉咙用力,否则,没有效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做什么都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只要你肯动脑,经常练习体会就会有效果。只要在科学的方法作用下,很好的把用力的支点与发声的起点结合起来就会让你的声音事半功倍,具备洪亮结实,有磁性的魅力。

播音主持人练气发声的方法与技巧

播音主持人练气发声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 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数枣"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完整编辑)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导读: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唱歌就要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唱歌时除了上口盖轻松张开外,一般人唱歌,唱歌就是唱呼吸、唱共鸣,唱歌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所以如果没有好的呼吸基本功,唱歌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唱歌要求腹式呼吸,将来唱歌时,吐“嘶”字训练是为了将来唱歌时,是为了将来唱歌能站着也用腹式呼吸,降低喉节唱歌,也就是用声带唱歌,发声会越来越好,吐舌是不让咽部发声,迫使声带发声,降低喉节用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第一章张口 唱歌就要张口,但这个张口不是我们平常说话、吃饭这种生活上的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小舌要往上提。这种张口增大了口腔的空间,俗称膛。大张口时,鼻腔通道扩张,鼻腔里有窦口,经细小通道,与头腔各共鸣区相连。大张口时,也有助于窦口张开。小舌提起也有助于后咽壁上的鼻咽口扩开。这样能使声音容易进入头部各共鸣区。头部具体各共鸣区构造请参看邹本初老师《歌唱学》一书第10-13页。张口具体方法如 1 打哈欠 上口盖打开,下巴不要用力,深吸气,后咽壁有凉凉的感觉。由于是刻意地打哈欠,所以脸部肌肉可能会紧张,面部表情也不自然。这都没关系,练习久了,熟能生巧。上颌骨,也就是靠近耳朵那个关节就会松动、灵活,张口动作就会轻松自然。张口动作每天都得练,每次练七八下。这算一单元。每天不得少于100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段练习。练的时候得悠着点,要防止下巴掉下来,俗称掉环。 2 望天花板 人垂直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缓慢往后仰,同时口慢慢张开,最后头仰的角度和天花板呈水平状态,然后头慢慢再恢复到原来位置,与此同时口也慢慢闭上。这个方法是让上口盖张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个方法不适合老年人和有颈椎病的人。 3 下巴支茶几张口 第三种办法比较笨,但是容易找到上口盖打开的感觉,具体方法如下:找一个高低适中的小柜,站立,半蹲或全蹲,把下巴支在小柜上,慢慢张口然后再慢慢闭上。这种办法是强迫上口盖打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就像打开一口箱子,是把箱盖打开,而不是把箱身往下拉,这个动作也得天天练,练了一段时间,张口就会自然了。我们还可练咬苹果、啃骨头动作找打开上口盖的感觉。因为咬苹

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

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 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 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 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 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 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 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 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 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 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 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完整)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完整)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导读: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唱歌就要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唱歌时除了上口盖轻松张开外,一般人唱歌,唱歌就是唱呼吸、唱共鸣,唱歌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所以如果没有好的呼吸基本功,唱歌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唱歌要求腹式呼吸,将来唱歌时,吐“嘶”字训练是为了将来唱歌时,是为了将来唱歌能站着也用腹式呼吸,降低喉节唱歌,也就是用声带唱歌,发声会越来越好,吐舌是不让咽部发声,迫使声带发声,降低喉节用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第一章张口 唱歌就要张口,但这个张口不是我们平常说话、吃饭这种生活上的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小舌要往上提。这种张口增大了口腔的空间,俗称膛。大张口时,鼻腔通道扩张,鼻腔里有窦口,经细小通道,与头腔各共鸣区相连。大张口时,也有助于窦口张开。小舌提起也有助于后咽壁上的鼻咽口扩开。这样能使声音容易进入头部各共鸣区。头部具体各共鸣区构造请参看邹本初老师《歌唱学》一书第10-13页。张口具体方法如 1 打哈欠 上口盖打开,下巴不要用力,深吸气,后咽壁有凉凉的感觉。由于是刻意地打哈欠,所以脸部肌肉可能会紧张,面部表情也不自然。这都没关系,练习久了,熟能生巧。上颌骨,也就是靠近耳朵那个关节就会松动、灵活,张口动作就会轻松自然。张口动作每天都得练,每次练七八下。这算一单元。每天不得少于100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段练习。练的时候得悠着点,要防止下巴掉下来,俗称掉环。 2 望天花板 人垂直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缓慢往后仰,同时口慢慢张开,最后头仰的角度和天花板呈水平状态,然后头慢慢再恢复到原来位置,与此同时口也慢慢闭上。这个方法是让上口盖张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个方法不适合老年人和有颈椎病的人。 3 下巴支茶几张口 第三种办法比较笨,但是容易找到上口盖打开的感觉,具体方法如下:找一个高低适中的小柜,站立,半蹲或全蹲,把下巴支在小柜上,慢慢张口然后再慢慢闭上。这种办法是强迫上口盖打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就像打开一口箱子,是把箱盖打开,而不是把箱身往下拉,这个动作也得天天练,练了一段时间,张口就会自然了。我们还可练咬苹果、啃骨头动作找打开上口盖的感

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

科学发声的气息训练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 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增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能够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能够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能够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因为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能够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逐步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能够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能够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 (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体会呼吸时腹肌的参与感。

播音主持练气发声

播音主持练气发声 声音的弹性如何训练 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型是以一种声音要素变化为主。所谓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并不否认其他声音变化也混杂其中,只不过其他声音变化不那么明显。这种类型的声音弹性变化较为简单,容易体会和学习,是学习声音弹性的基础。 (一)高与低 这一声音变化主要表现为声音的音高变化。它与各种感情色彩变化相关联。有兴趣的声音常常表现出高低变化,使表达更为生动;缺乏兴趣的声音则缺少高低变化,显得十分单调。一般来说,向积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激动、紧张、喜悦,声音呈升高趋势;向消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安静、放松,悲伤,声音倾向低沉。 在练习高与低的声音变化时,可有意识地利用一些不同含义的句段来设计高低变化。 例如: 1、有层次的高低变化 (高)床头明月光,(次高)疑是地上霜。 (次低)举头望明月,(低)低头思故乡。 (低)它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高)越飞越高,(更高)越飞越高。 2、明显对比的高低变化 (高)对面是高耸入云的大山,(低)脚下是波涛汹涌的急流。 (高)孩子们有的再跑,(低)有的在跳,(高)有的坐在那里发呆。 (二)强与弱 强与弱主要表现为气流和发音强度的变化。即音量大小的变化。紧定、有力或激昂等感情色彩常表现出较强音量;而软弱,无力或消沉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较弱的音量。与高低变化相同,在声音的强弱变化中也体现着一些其他声音要素的变化,例如强往往与高音和明亮音色相联系,而若弱往往与较低和较暗音色相联系。广播中过于强烈的强弱对比影响收听效果。但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段,适度的强弱对比仍是必不可少的。 强弱变化可用词或句子强弱对比进行练习。 (1)他的心怦怦地跳着。("怦怦"的声音较强) (2)(弱)他暗自下定居心;(强)我绝不能那样做! (三)实与虚 表现为声音音色的明暗变化,它是由声门开闭状态不同造成的。实声声音响亮扎实,常用于表达严肃、激动、紧张或兴奋地感情色彩。虚声混有呼气声,声音柔和,常与亲切、轻松地感情色彩相连。播音中在表现喊叫时为避免过强音量,带用虚声的神似手法来表达。对于一般的讲述,适当的虚实音色变化会使表达更为生动。 (四)快与慢 指发音的速度变化。发音的速度变化可形成声音节奏。节奏之中常包含多种声音要素的变化,如强弱、高低。但速度变化引起的节奏最易感觉。发音缓慢给人松弛、平和之感,发

最科学发声的气息练习

最科学发声得气息练习 (一)、腹肌得锻炼: 1.腹肌爆发力得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 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得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得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得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就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得发,注意腹肌弹发与舌根发h-a时得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得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您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得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得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得锻炼。 有得人腹肌力量不小,但就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就是女同志,由于生理得原因,腹肌参与呼吸得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得配合。 (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得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得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就是上台得、呼气时就是下塌得,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得吸气时,小腹不就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得绷紧感,不就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就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得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

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方法与技巧

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方法与技巧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 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 (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体会呼吸时腹肌的参与感。 胸腹联合呼吸操 纵气息的主要部位在胸部和腹部,吸气时,胸部、双肩放松,感觉气已吸到腹中,腹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