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片核心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片核心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片核心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片核心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 陈华臻 张 潋 ■ Chen Huazhen Zhang Lian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杭州 · 310022)收稿日期:2007-12-01

Urban Design for the Core Section of Yangzhou Economic-Technology Development Area

一、项目背景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作为扬州拥有一定开放性政策支持、以外来投资为主的特定区域,长期以来凭借新兴工业生产这一主体功能,已初步形成汽车产业园、新光源产业园、光伏产业园、港口物流园、出口加工区等一批专业产业园区。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内产业和人口不断集聚,推动了城市空间的急剧拓展,使扬州市呈现出“保护”(老城)与“建设”(新城)并行的生长态势,形成老城区“肌理的城市”和新城区“实体的城市”两种空间特质并存的双尺度城市发展模式。

在此发展背景下,老城区的功能亟需进一步疏解,如果开发区继续停留于现有单一的工业生产功能,将无法进一步推动地区的发展和品质的提升。从城市的发展来看,资本的汇聚与空间的特征性往往成正比,一旦缺少了空间的特征性——如库哈斯所形容的“鼠夹”的可识别城市空间——就意味着这片空间在抽象的资本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沦为边缘的危险。因此,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有以一种凝聚中心的标识营造空间的特征性,以一个中心来吸引投资和人气,实现从单一工业生产功能向

综合城市功能的转变,才能打造城市西南部的现代化新城区。二、基地特征

1.区位优势

基地位于扬州西部新城区的几何中心,人口和产业的依托腹地较大。内部两条快速路——江阳中路、扬子江路与主干道维扬路构成基地的交通骨架,使其与老城区及新城各功能区块均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

2.人口基础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基地两侧的西部分区和西南分区将集聚46万城市人口,周边服务人口基础优势明显。而目前新城部分尚未形成明确的中心区块,服务功能仍然欠缺,不得不依托于老城文昌阁地区的中心职能。

3.土地储备

基地内新城河以南片区虽然目前仍以工业用地为主,但其中即将搬迁的工厂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公共职能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储备。

4.辐射范围

类比城市居民商业休闲行为习惯,较为合理的出行距离为5km,以此为半径,本次规划的区块辐

射范围将涵盖扬州西部新城区的全部以及老城区的南片地区。

5.开发诉求

从基地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新城河以北地区以交通干道江阳中路和维扬路为开发导向,集聚了不少近年开发的商业、住宅房产项目,开发强度和密度较高,功能上的“退二进三”也反映了地区城市职能升级的开发诉求。三、设计理念

1.紧凑城市

紧凑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强调城市功能和空间的紧凑发展,反对无序和低密度的蔓延和扩张,其理念主要包括:通过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提倡多样化的高密度开发,建设住宅、办公、商业、文化、休闲、服务等功能混合的区域;创建适于步行的空间,提倡公交优先;合理利用资源和基础设施。设计力求通过用地职能的转变、多样功能的集聚、交通体系的高效运转打造具有活力的扬州新区中心以及与老城区文昌商业中心互补的新城现代商圈。

2.整体融合

扬州城市的空间景观特点可用“水、绿、古、

1 区位及城市总体分析图

2 规划构思图

文、秀”五字概括,规划设计应结合扬州的城市空间特质和基地发展条件,强调“水、绿、文、秀”和城市空间的融合,围绕“水”(新城河)、“绿”(绿地系统)营造生态环境,突出地区“文”(文化设施和体验文化)的内涵和“秀”(灵动精致)的空间景观序列。

3.以人为本

设计应以功能齐全的工作、居住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对多种城市功能的复合使用需求,防止中心区块功能的“空洞化”,提升地区的城市活力;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需要,同时鼓励公交优先,构建人性化的交通空间;注重城市空间使用者的交往需求,强调人性化尺度,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和场所。

4.时尚高效

扬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而城市时尚感稍显不足。规划应从居民对于城市现代商圈和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出发,通过在城市功能、空间形态、景观美学等方面的塑造,提升新城中心功能区块的现代时尚感,同时基于现代交通方式搭建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在缓解高强度开发对城市交通的压力、保

证区块整体运营效率的同时,满足当前城市居民快

捷、通畅的出行需求。

5.可持续发展

自然的可持续——梳理并整治区块内的水系,

加强绿地系统的建设,提升地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人文的可持续——延续扬州特有的文化特色

和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时尚的城市元素,实现地

区文化品质的提升;

经济的可持续——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等城市

资源,规划建设循序渐进、留有余地,保护原有生

态、景观风貌,突出个性特征。

四、重点问题

1.开发规模

针对地区公共设施开发规模的不确定性,规划

进行了前期的策划研究和量化分析,由于目前关于

中心区的规模研究尚无系统、明确的方法,因此设

计采用规模类比的分析方法,借鉴国内外中心区发

展经验,通过类比国内相似城市中心区(上海五角

场—江湾副中心、重庆观音桥—新牌坊副中心),结

合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基地公共职能的开发建

设规模。

2.开发强度

设计根据已确定的规模计算确公建开发量,同

时还充分考虑地区文化品质的提升需求,挖掘中心

绿地公园周边土地的潜在价值,增加公共设施用地

的开发强度,保证开发过程中的资金动态平衡。

3.空间营造

(1)高层建筑空间

由于区块总体开发强度较大、高层建筑较多,

未来将成为扬州市高层最为密集的地区,因此规划

针对高层建筑布局进行了前期研究,确定了高层布

置的重点区域以及空间序列,提出的引导目标为:

强化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形成有序的高层建筑空间

形态;强化地区尤其是中心绿地公园的视线分析,

塑造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强化建筑退界的控制

引导,形成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

(2)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中最具识别性与活

3 总平面图

4 日景鸟瞰

5 用地规划图

6 规划结构分析图

7 功能结构分析图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力的组成部分,规划将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作为塑造高品质开放空间的重要目标,注重文化品位和氛围营造的同时,以人为主体,塑造具有强烈体验感的个性空间,并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建连续、完整的公共空间体系,强化形式信息,增强空间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3)城市色彩

色彩设计依据与城市文脉协调、与自然环境协调以及与城市空间氛围协调的三项原则,分别针对各特色分区及街道确定不同的主、辅色及场所色系,虽在总体上强调色彩的协调,但主、辅色或其与场所之间允许对比,以增加活力;对于重要的城市节点以及标志性建筑,允许以个性化的色彩强调其标志性和吸引力。

五、设计构思

设计注重城市各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以及景观结构的有机性,强化中心区的空间特征和标识性,并通过办公和商业功能的混合开发,加强城市功能的交融,激发地区活力。

根据商业类型的消费需求特点,为区域服务的商业设施以大卖场的形式沿城市主要交通路线(江

阳中路和维扬路)布置,而专卖型及为区块内服务

的零售商业则结合公园、步行系统进行布局;以办

公为主的商务设施结合公园绿地进行开发,并邻近

零售商圈,物质空间和中心功能的互补需求方面,

都容易形成新的中心区职能;结合中心区的商务功

能及设施布局,居住用地以开发高档住区为主,布

置酒店式公寓和单身公寓;结合基地古运河支流的

视线通廊营造东西向的城市景观主轴,将公园、商

业、办公、文化娱乐等容易形成生动空间景观的功

能用地沿该轴线展开。

六、空间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规划构建了“一核、二圈、三

轴、六区”的空间体系:

一核——梳理原有水系,并结合设置中心绿

地,形成生态绿核。

二圈——围绕绿核建设时尚商业和商务圈层,

从中心绿地视觉景观的角度出发,引导周边商业、

商务地块的高强度开发和空间体系的建构,同时利

用江阳中路现已经形成的商业氛围引导沿线地块

的纵深发展,形成大型商业和商务配套圈层。

三轴——以江阳中路为商业发展轴、维扬路为

商务发展轴、东西向的新城河段为空间景观轴,根

据轴线的功能组织沿线的空间景观序列。

六区——划分四个以商务为主体、两个以商业

及配套为主体的区块,各街区、地块以绿地、硬质

活动空间为核心,形成各具功能特性的活动单元。

七、结语

所谓“中心”,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完

整城市机能的中心地域,一般来讲是城市商业和商

务职能汇集的地方,也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场所,

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中心区的营造往往注重

商业功能的振兴,而忽略居住、商务、医疗、文化

等城市职能的强化。基于这一点,中心区活力的提

升可谓是一个复合概念或系统工程,是新老更替、

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延续城市的物质空间、社会生

活,逐步发展到能够满足现实需要,应包含居住、

工作、购物和通行等多方面功能。因此为了实现地

区活力的提升,中心区块的规划设计不仅需要关注

技术问题,更应该思考城市发展的价值观问题。■

8 夜景鸟瞰9 局部透视

10 商务区透视

论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史以扬州市为例

论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史 ——浅谈扬州城市发展规划史 摘要: 从城市的形成,兴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看城市规划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有利于理解城市规划的功能,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市扬州规划史发展 Abstract: From the city formation,rising,development,and the evolution historical process,we can look out the function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different time,and the status which locates.It is advantageous in understood the planning function,and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Chines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 city YangZhou programming history development 正文: 中国早期的城市,是在城内设市以后产生的,后来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一些交叉路口,水路码头,军事要塞,或人口集中的地方也形成了城市。这些城市并不一定筑城,但它们都是真正的城市。因为这些地方既有众多定居的人口,又有市场,符合早期城市的基本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我们今天主要谈谈扬州的城市规划史。 行走在扬州老城区,青砖黛瓦如旧,小巷深幽依然。驱车新城,道路更宽、车流更畅,国展中心、双博馆等一批建筑洋溢着现代气息。在今日扬州,你随时可以在古朴与新潮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间穿梭。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古扬州诞生。经历了两汉的烟雨、三国的战乱、隋唐的演义、宋元明清的更迭,扬州至今还保存着浓郁的文化气质,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隋炀帝开运河三游江都,扬州出现了畸形的繁华。隋初的江都,约有居民一万户。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长至七万七千余户,四十六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当时扬州已是国内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被称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时称“扬州富庶,甲于天下”。唐代扬州城的规模,包括一个正方形的子城和一个长方形的罗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子城,亦称牙城。官衙多集中城内。罗城是在蜀岗下发展起来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杜牧诗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为了抗金,知州郭棣利用唐罗城南半部改筑成宋大城。南宋末年,蒙古军压境,贾似道以宋大城位置较低不易据守,在蜀岗上唐子城故址筑城,因该城筑于宝祐年间,故称“宝祐城”。在宝祐城与大城之间筑夹城,三城形似蜂腰,又称“蜂腰城”。现存扬州老城区系明朝所筑,明初,元帅张德林以旧城虚旷难守,截城西南隅筑而守之,这就是现在的“旧城”。明朝中叶,为防止倭寇侵犯,知府吴桂芳在城东筑城,此即今之新城。清代沿用明城。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又出现了极度繁荣的局面,康熙与乾隆先后曾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扬州。瘦西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文化活动十分昌盛,“扬州八怪”开创了画坛上的一代新风,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某商业广场设计说明

XXX项目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1、项目概况 XXX项目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部,由洛阳市XXX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6544㎡,总建筑面积267610㎡,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1770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49908㎡,容积率为5.96 ,绿地率31.5%,机动车车位631个。该项目是一个包含百货、超市、电影院、餐饮、服装、高档酒店及写字楼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能很好地结合周边的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成为集工作、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区。 2、位置与现状 该项目南邻九都东路、北临吕氏街、东临柳林街、西邻校场街,周边道路网络发达,交通十分便利。该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资源十分丰富,坐拥老城区及瀍河回族区的大量人脉,但其周围缺少能有效聚集人气的大型商业建筑,因此该项目的开发将改变地块及周边的商业形态。地块总用地面积36544㎡,场地现状多为二、三层民居,用地平整,并无太大的高差变化。 3、设计依据 本工程应执行的主要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08-8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国家有关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和技术要求。 二、设计理念 洛阳市作为国家的中部重镇,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老城区改造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开发来提升城市竞争力。因而该项目的建立很好地满足当今这个大环境。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会展、餐饮、娱乐和交通等各个功能复合、互相作用、形成价值链的高度集合化的建筑群体。 该项目从“城市性、开放性和集合性”的层面上出发,把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筑实体与城市其他空间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城市实体。 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将是人口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拥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对亲近自然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生态的、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空间就会成为城市的主体。本案以此为出发点,塑造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体现建筑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把人纳入到建筑中,人融入自然中,人、自然、建筑融为一体。建筑充分考虑气候、日照、通风以及建筑空间对人的影响。考虑对残疾人及老年人的关怀等等,期望做到以人为本,创造适宜的建筑内部环境。 洛阳自然条件优越。本案取法自然,整个布局,建筑依托地形展开,利用景观绿化带、广场绿化以及屋顶绿化,以形成不同绿地层次,人工自然相得益彰,补充和完善了该地区的城市景观。 三、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的目标是在有限用地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发掘使用价值,同时充分结合地形现状,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统一的空间形态,强调为城市做贡献。位于老城区的XXX项目建筑综合体,在融于整体环境的同时,应表现自身卓尔不凡的文化特质,因此和环境协调的办法并非简单的吸收和移植。相反,他是从城市场所中吸收若干属性,继而使其转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建筑群落形态。 2、道路交通组织 机动车流线分析: (1)静态交通:静态停车交通空间由地下停车库及部分地上临时停车位构成。地下二层停车556辆,地面临时停车75辆, (2)动态交通:动态交通空间依据规划用地可开口位置确定机动车流线从东西两边的校场街和柳林街两条城市次干道引入。从而避免了人车间相互干扰,

书香城市建设中的“扬州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1491639.html, 书香城市建设中的“扬州实践” 作者:池沁 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18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围绕把扬州建设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修古城文脉,养新城文气,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城市书房建设,就是满足市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切实举措。扬州,坚持在最繁华、最漂亮、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打通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26家城市书房,3年来书房新增读者办证量近10万张,年均120多万人次走进书房阅读,逐渐形成了扬州特色的金色名片。 关键词 ;城市书房 ;全民阅读 ;扬州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The “Yangzhou Practice” of Scholarly City Construction:Taking;the 24 Hour City Library;in Yangzhou as an Example ;; Chi Qi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Yangzho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ly strong;city. Focusing on building Yangzhou into a “famous city of ancient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Yangzhou revises;the context of the ancient city, maintains;the style of the new city, and constantly improves;the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ibrary;is to satisfy the public’s practical needs of a better life.;Yangzhou adheres;to the most prosperous,beautiful, and the nearest place to the people to build city library,and opens;up the “last kilometer” of library services, as well as creates;a 15;minut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ircle. At present, 26 city study rooms have been built and opened up in the cit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nearly 100,000 new readers have applied for certificates. Each year, more than 1.2 million readers have entered the study rooms to read, which gradually forms;a golden card with Yangzhou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ity library. Nationwide reading. Yangzhou Library. Public culture service.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在江苏省庆祝改革開放周年图片展上,实景再现的扬州24小时城市书房引起了许多参观者的关注,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点赞。近年来,扬州大力 弘扬“读书成才、读书有福、读书传家、读书兴城”的理念,契合扬州城市特质,以城市书房建设为抓手,从其酝酿到启动建设,直到全面推开,极大地满足了百姓文化需求,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据2017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扬州城市书房作为市民阅读的新空间和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市民对基层阅读服务设施满意率居全省第一,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聚焦报道。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大型商业广场设计方案

中国XXXX XX大厦商业广场1-3层室内设计方案 2019.12

项目背景 源启

核心定位CORE POSITIONING 倾力打造富有创新精神的商业标杆,引领百姓生活!广州地处中国南方,千年商都史积累了深邃包容的广府文化体系,如今作为粤港澳湾区的核心城市,更承载中华文明弘扬 与文化自信。这样的地域与历史背景赋予广州天然的文创+商业项目的孵化力,该项目的开发,将开创文商结合趋势之先河 。

目标人群定位CORE POSITIONING 他们是业界精英,社会名流,他们追求高贵奢华,享受私密和文化气息,注重商务洽谈的空间氛围和社交平台。 They are a group of industry elite, celebrities, they pursuit is luxurious, enjoy intimate and cul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business space atmosphere and social platform.

项目定位CORE POSITIONING 本案将打造一座以绿色生态为概念,音乐主题的文商社区,以音乐文化+高端主题餐饮的商业策略性定位设计,构建多元的时尚美学新体验,其中室内以深基黑色调(寓意音乐文化)的加大胆绿植墙(寓意绿色餐饮文化)的绿心创意概念堪称公共商业空间设计创举,为广州乃至中国商业空间带来全新提案。 高端时尚餐饮与文化娱乐生活体验中心

设计说明-因应场地特质,化平庸为优势。 本案基于东西走向,狭长和只有三层不到顶不采光的挑空空间,我们力压挑战,在尽可保证最大空间使用率基础上,通过精妙的空间规划,说服业主把原本挑空中庭空间优势得以保留与发挥,塑造出强烈的空间体验感,设计以逆向思维把原狭长的空间格局特征被强化,并顺势转化为更强烈的主题和仪式感的空间体验。

城市规划分类

城市规划分类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的规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

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任务 根据国家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合理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最终使城市工业、居住、交通和游憇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阶段性规划。具体内容 ⑴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⑵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⑶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 公示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811491639.html,/gzcy/ 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商业广场市调及初步设计汇总

商业广场市调及初步设计汇总

高攀项目商业广场市调及初步设计汇总 营销策划部王毅一、市调论证的切入点、方式和计划说明 高攀项目位于成都火车南站临近区域,与机场高速高架出入口无缝接驳,背靠桐梓林、新希望片区,与科华路中央商务区紧邻,考虑规划商业广场作为项目的一个定位方向是公司高层前期既定的考虑。本次市调论证通过对已知成都近40余个不同年代、不同规模、功能规划各异的知名商业广场项目进行筛选,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目标进行实地市调,尽量深度挖掘不同地段、不同商圈、不同商业氛围下的商业广场的特性,找到商业广场从设计规划上成功的共通点,再分析商业广场新的发展趋势,结合高攀项目在火车南站所具备的未来发展前景,推断出高攀项目的大致设计要求和规划要点。 1、市调目的 通过市调解决高攀项目商业广场产品设计需求的问题,找到高攀项目从市场定位角度和与自身属性相匹配适合的商业广场模式及招商业态划分。 2、市调思路 对成都区域内各种形态、不同体量的的商业广场作市调,从扩大拓宽商业广场的调查面上对各类型商业广场做分解,获取其建筑构造、设计思路、功能划分、商业要求、业态划分、招商考虑等最具参考价值的信息,为高攀及商贸园项目的产品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 3、市调要求 对市内各种形态的商业广场展开广泛的市调,收集各市调项目的基础信息、建筑构造、功能设计、商业信息等重要资料,尽量了解项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能与对方项目部、管理部门人员面谈了解更多深层次信息,市调的项目需拍照记录。 4、市调计划

从7月21日至7月28日调查成都城区内6个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商业广场,分区域进行市调,大方向分东南西北,小方向分为不同商圈,由市中心至一环、二环、2.5环,合理安排线路节省市调时间,以求达到最高的效率和得到最佳的效果。 5、目标选取 经过搜索查询选出成都40余个知名商业广场:博瑞优品道广场、大地.新光华广场、嘉信茂广场(交大路)、汇龙湾广场、铂金城购物广场、金色夏威夷、新城市广场、千盛百货广场、双楠置信广场、罗马假日广场、大世界商业广场、玉林生活广场、丰德国际广场、百联天府购物中心、蓝色加勒比广场、万达广场、东方新城广场、新视界广场、大陆.玉沙生活广场、SM广场、第五大道、高地中心、财富又一城、仁恒置地广场、中环广场、上普国际中心、EGO潮流广场、时代华章、香槟广场、郁金香花园广场、东方时代商城、时代广场、来福士广场、第一城、银石广场、喜年广场、仁和春天广场、金沙时代生活广场、成都华置广场、群光广场。 通过市调任务需求和市调工作重心的明确,我们选取十个商业广场项目进行市调研究,以下是属性划分和分析说明: 市调项目名称开业 时间 区域归属属性划分分析说明 优品道广场2009 年 新光华商 圈、2.5环 居、购、休、 娱 商业广场 典型项目 新光华广场2006 年 新光华商 圈 购、居、餐、 休、娱、办 有商业街 及商业分 块 汇龙湾2002老会展商购、休、餐、购物广场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摘要通过对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的调查研究;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发现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如果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就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针对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再生、保存、有机更新、公众参与 人类社会走过了三百万年的历史,经历了六千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人类文明跨入了21世纪后,社会生存环境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急据枯竭、现代工业化速度过快、物质主义倾向严重、城市建设困难重重、城市风貌雷同、城市历史地段破坏严重……。于是当今人们开始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而中国自八十年代进入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致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定海老街区面目全非,襄樊古城墙夷为平地,福建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周围历史建筑被拆光、安阳穿城修路严重破坏历史街区。诸多城市的老城区陷入了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不断遭受着肢解和蚕食;而文物古迹则年久失修。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中国旧城更新的热潮中,认真地进行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城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的科学涵义 1986年我国在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历史地段的概念。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地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件中所说需要予以保护的街区、建筑群等就是"历史地段"。而对其中价值较高的、采取法定保护措施,则冠以"历史文化保护区",这就是历史地段与历史文化保护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 的调研报告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 ——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市“提升城市品质”课题调研组 (2009年11月)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9月下旬以来,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进一步坚持和彰显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主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部门联动等方法,对城市品质的内涵、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路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意义 城市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体。城市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城市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的家园。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4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最初以高墙深池、重城壁垒为基本形态,以安全为本的阶段,到之后以商业贸易、工业生产等为基本功能,以经济为本的阶段,再到当前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是以人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一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因为商品买 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 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 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突出的 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 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 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 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 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 的发展。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持续 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⑴“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FORUM),是人们进行 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⑵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 场地(PLAZA); ⑶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 “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 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SQUARE)雏型;

⑷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水准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 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 部分; ⑸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 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2】。 二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 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 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 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 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 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 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 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 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概念要广义得多,大到形成一个城市的中 心或一个公园,小到一块空地或一片绿地,除街道外,是城市公共空 间的另一种重要空间形式。城市广场突出地反映了城市的特征,为市 民提供了室外活动和公共社交的场所。 三广场的类型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建筑师以工程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精品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 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意义城市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体. 城市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城市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的家园.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19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 2019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最初以高墙深池、重城壁垒为基本形态,以安全为本的阶段,到之后以商业贸易、工业生产等为基本功能,以经济为本的阶段,再到当前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阶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提升城市品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提高,又关注人们心理满足、价值实现等精神生活的丰富;既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关注人们的创造生活;既关注量的更多,又关注质的更好,推动城市发展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二)提升城市品质,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确立城市发展定位的战略选择.城市是具有完整而先进的社会、经济、文化功能的区域和基本社会单元.

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建筑设计分析

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建筑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1T17:38:09.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周鹏 [导读] 摘要:商业综合体是城市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上海 200040 摘要:商业综合体是城市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城市中心区住宅、商务办公、购物、文化、娱乐、观光等多种城市物业功能的综合综合体。本文结合漕盈路轨交综合体项目实例,从规划建筑设计构思角度,对综合体的规划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总体布局;建筑设计;节能 1项目概况 青浦漕盈路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城区地铁17号线漕盈路站,是一个新建地铁上盖项目。项目用地分为东西两块,地块名称分别为03A-03地块和03C-01地块。其中03A-03地块,东至俞家埭路,西接酒盈路,南临盈港路,北面贺桥村路;03C-01地东临利通路,西接俞家埭路,南临盈港路,北面贺桥村路。两地块均与地铁漕盈路站相接,设置地铁出入口:其中03C01地块内设计建设一处30条线路的公交枢组站。此项目为集商业,办公,公交枢纽,地铁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 图1 鸟瞰图 1.1土地使用现状 项目用地西侧为民乐佳苑住宅区,东側为城市代建用地,南侧为佳邸别墅区,北侧为代建住宅,其中03C-01地块内为待搬迁的青浦客运站,03A-03地块,东至俞家埭路,西接漕盈路,南临盈港路,东至俞家埭路;03c01地块,东至利通路,西接俞家埭路,南临盈港路,北面贺桥村路。地块车流量大,交通便利。 1.2功能定位 项目在功能上定位为集办公和购物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商业购物中心。地下:地下二层包含商业和车库两部分,商业部分包括大型杂货,零售以及餐饮,车库内除设置满足本项目的停车位数量之外,还设置有220个P+R停车位;地下一层包含商业,车库及非机动车库三部分,商业部分包括零售和餐饮。地上:03A-03地块,地上一至五层为ShoppingMall内含餐饮,零售及书吧、儿童娱乐、电玩等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六至八层为创意办公区;03C-01地块,地上一至二层南側为商业,北侧为公交枢纽,三层为商业及电影院,四层为社区体育服务设施。 3总体规划设计 3.1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规划03A-03地块地上建筑面积24462m2,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7462m2、办公建筑面积7000m2;03C-01地块地上建筑面积21616m2,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0816m2,公交枢纽面积10800m2(含社区体育设施1800m2)。两地块均呈方形,03A-03地块东西向约 78m,南北向约65m:03C-01地块东西向约140m,南北向约128m,项目总体目标在于处理好城市与商业、地铁、公交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东西两地块为依据,在地上把总体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其中03A-03为商业与办公相结合的MALL,03C-01地块为商业与公交相结合的公交地块商业。 与传统商业综合体的布局不同,本方案意在打破原有裙房加高层塔楼的布局方式,放弃盒子型建筑形式,从而发展一个与自然结合,能够透气的新型建筑空间。在03A-03地块内对办公区域的布局上,放弃对单栋写字楼的设置,取而代之的是祓拆分的创意办公区,使之国合成更富自然气息的空中花园,使建筑的第五立面不再是堆积各类设备的机房层,而是与自然共同畅快呼吸,与城市共同沐浴阳光的亲切庭院。 在03C-01地块内,由于公交枢纽、商业及地铁出入口的并存模式,使得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空间,而更像是一座微城市。正确处理好商业、地铁,公交枢纽及城市四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是使这座微城市更具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在本项目中,放弃大面积占用土地的想法,把建筑外墙向北側大幅度收缩,挑空两层高度,营造空旷的城市广场,使得商业,地铁及公交枢面对城市。 由于城市广场的存在,对具有大量人流的此地块也能起到快速集散人流的作用。在对商业氛围的考虑上,由于地块东西沿线较长,影院作为目的性消费场所且占空间较大,为了尽量缩短商业购物步行距离,将东侧设置影院,而把商业向西側压缩,在缩短横向距离的同时,也与03A-03地块内的MALL进行更好的联系和交流 3.3交通流线 3.3.1车行流线 本项目车行流线分为城市车流路线和公交车流路线两部分,03A-03地块:办公车辆从漕盈路进入,设置回车场,方便乘客下车及车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