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

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
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

1.卵巢良性肿瘤早期肿瘤较小,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若肿瘤长大,可出现腹胀或压迫症状,甚至腹部可扪及肿块。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肿块,球形,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无粘连。若肿瘤长大充满盆、腹腔即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2.卵巢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可在妇科检查发现。主要症状为腹胀、下腹部肿块以及腹水。肿瘤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出现下肢水肿;若为功能性肿瘤,产生相应的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三合诊检查在阴道后穹隆触及盆腔内硬结节,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有时在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3.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①B型超声检测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可提示肿瘤性状。临床诊断符合率>90%。②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肿块性状。良性肿瘤多呈均匀性吸收,囊壁薄,光滑;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向周围浸润或伴腹水;CT还可显示有无肝、肺结节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③腹部平片:若为卵巢畸胎瘤,可显示牙齿及骨质。(2)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尚未寻找到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各种类型卵巢肿瘤仅具有相对较特殊标志物,用于辅助诊断或病情监测。良性肿瘤者肿瘤标志物多为阴性。恶性肿瘤则根据病理类型及病情不同可出现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不同程度的升高。CAl25水平的高低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病情缓解或恶化较一致,用于病情的监测的敏感性高;AFP对卵巢卵黄囊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HCG的升高则见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此外血清雌激素水平上升可疑为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3)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块状况,对盆腔、腹腔及横膈部位进行探查,并在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抽吸腹腔液行细胞学检查。(4)细胞学检查: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找癌细胞对卵巢癌患者进一步确定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法有意义。若有胸水应作细胞学检查确定有无胸腔转移。

4.良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1)卵巢瘤样病变: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最常见。多为单侧,直径<5cm,壁薄,可暂行观察或口服避孕药,2~3个月自行消失,若持续存在或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2)输卵管卵巢囊肿:为炎性囊性积液,常有不孕或盆腔感染史。肿块边界较清,活动受限。(3)子宫肌瘤:浆膜下肌瘤或肌瘤囊性变异与卵巢实体瘤或囊肿混淆。检查时肿瘤随宫体及宫颈移动。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鉴别。(4)妊娠子宫:妊娠妇女有停经史,作HCG测定或超声检查即可鉴别。(5)腹水:大量腹水应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腹水常有肝病、心脏病史,平卧时腹部两侧突出如蛙腹,叩诊部中间鼓音,两侧浊音,移动性浊音阳性;B型超声检查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液平面随体位改变,其间有肠曲光团浮动,无占位性病变。巨大囊肿平卧时腹部中间隆起,叩诊浊音,腹部两侧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边界清楚;B型超声检查见圆球形液性暗区,边界整齐光滑,液平面不随体位移动。

5.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1)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进行性痛经、月经多,经前不规则阴道流血等。B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必要时应剖腹探查确诊。(2)结核性腹膜炎:常合并腹水,盆腹腔内粘连性块物形成。但多发生于年轻、不孕妇女,伴月经稀少或闭经。多有肺结核史;有消瘦、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妇科检查肿块位置较高,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不活动。X线胸片检查、B型超声检查、胃肠检查多可协助诊断,必要时行剖腹探查取材行活体组织检查确诊。(3)生殖道以外的肿瘤:需与腹膜后肿瘤、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鉴别。B型超声检查、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检等有助于鉴别。(4)转移性卵巢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肾形、活动的实性肿块。有消化道癌、乳癌病史者,要考虑转移性卵巢肿瘤诊断。但多数病例无原发性肿瘤病史,应作剖腹探查。(5)慢性盆腔炎:有流产或产后感染病史。常有发热及下腹痛。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肿物缩小。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研究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使用MRI设备对卵巢肿瘤进行检查,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方法任意抽选本科室2013年2月~2014年5月接收的卵巢肿瘤疾病的妇女96例,运用MRI成像技术对患者的卵巢器官进行扫描,观察肿瘤的病变表现,并根据表现划分肿瘤病变为良性或恶性,随后将MRI成像检查报告与临床病理诊断报告对比,分析MRI检验的准确性。结果经过成像技术检视,肿瘤病变为恶性病变有33例,其余患者均为良性。通过MRI检验,卵巢肿瘤在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两种情况下呈现的特点区别明显P<0.05。结论扫描检查能够观察到恶性以及良性肿瘤的生物特征,提高肿瘤病变类型诊断的精准性,因此基层医院应普及MRI成像诊断技术。 标签:MRI成像检验;特征分析;恶性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 受生活环境以及个人习惯的影响,当前患上肿瘤疾病的女性患者日益增加,其中卵巢肿瘤是多种妇科肿瘤疾病中发生概率最高的病症之一[1]。为了提升临床科室为患者实施肿瘤诊断的精准性,当前基层医院主要运用MRI设备给患者实施扫描检查。本文笔者通过对患者的MRI成像检验报告进行回顾,研究在MRI 扫描成像中,恶性以及良性卵巢器官肿瘤呈现的特点,详细资料回顾情况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任意抽选本科室2013年2月~2014年5月接收的卵巢肿瘤疾病的妇女96例,年龄在18.4~77.6岁,平均为43.5岁。有92例经临床手术观察证实,其余4例通过活检方式证实,上述妇女的临床症状反应如表1所示。 1.2 MRI扫描成像检测方式运用型号为1.5T的MRI扫描仪器为患者进行检查,腹腔通过相控线圈进行检视。在通过仪器对前膀胧进行检视时应适当进行充盈,同时将扫描的区域控制在耻骨和隔顶部位之间。对全部患者实施一般平扫同时进行增强性成像扫描。对盆腔部位进行平扫时,扫描的层间距离设置为1mm,横轴位扫描层厚度设置为6mm。矢状以及冠状的层厚设置为4mm,同时层间的距离设置为1mm。对腹腔部位进行平扫时,扫描的层间距离设置为1mm,横轴位扫描层厚度设置为7.6mm。选用Gd3对比剂实施增强成像扫描,在患者的手肘静脉血管给予滴注,输入速率调适为 2.0ml/s,Gd3的使用计量应控制在30ml 之内。在开启滴注装置后约20s时,对盆腔部位实施横轴成像扫描;在48s时,对静脉血管进行成像扫描;在68s时,对盆腔部位实施矢状位扫描;在88s时,对盆腔部位实施冠状扫描。 2 结果 2.1通过MRI进行成像检查及手术下观察结果对比通过MRI仪器对患者的卵巢进行成像检查,诊断出的恶性患者例数与手术下观察结果相符,因此MRI

超声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应用

超声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应用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因受多种因素干扰,早期不易发现。经腹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继用于发现卵巢肿瘤,根据其特点进行诊断评分并预测良恶性。三维超声、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超声造影的应用提高了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准确度。现对上述方法在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标签:卵巢肿瘤;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技术;超声评分系统;三维超声 近几十年来,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卵巢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 4.35%~23.9%,其中恶性肿瘤约占10%[1]。经腹部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超声造影的应用以及利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的应用都进一步提高了卵巢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1超声评分系统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应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的良恶性的报告。Sassone等[2]利用阴道超声观察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根据肿瘤的内壁结构、壁的厚度、有无分隔及内部回声进行评分:内壁光滑、壁薄3 mm、隔薄3 mm、隔厚>3 mm、内部为低回声且局部回声偏强,每项评3分;内部大部分为实性或囊实混合性,每项评4分;当内部完全为实性时,评5分。总分以9分为界,9分以上高度可疑恶性。 2超声造影技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在血管内增强声波反射及红细胞的散射信号,可动态观察卵巢肿瘤周边及内部微血管形态、分布、血流灌注特点,利用谐波成像技术可检出直径<40 μm血管内的流动微泡,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根据微泡内包裹气体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超声造影剂可分为三代:第一代超声造影剂主要是包裹空气的微泡造影剂,主要以利显声(Levovist)为代表。目前应用最多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主要为包裹惰性气体的微泡造影剂,主要以声诺维(Sonovue)为代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在合适的超声强度下,气泡能够非线性震动而不破裂,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好、显象时间较长等忧点。第三代超声造影剂(即靶向微泡造影剂)具有靶向功能的特点,具有高敏感、高特异、相对无创性等优点,但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超声造影主要从从血管形态学估计,造影前后多普勒信号强度的变化及时间

浅谈超声造影对3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

浅谈超声造影对3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28T11:12:53.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毛丽媛黄雪兰卢晓萧[导读] 观察肝脏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各期相的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毛丽媛黄雪兰(通讯作者)卢晓萧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黑龙江佳木斯 152000)【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036-02 【摘要】目的观察肝脏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各期相的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36 例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肝脏良恶性肿瘤病变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如下:1.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增强开始时间、减退时间均早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2.肝脏良恶性肿瘤造影后3个时相增强方式有所不同;3.肝脏恶性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良性肿瘤表现为慢进慢出。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地反映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揭示不同肿瘤的增强特征, 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肿瘤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肝癌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三位[1]。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并且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不同占位性病变血流灌注显示具有优越性,对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分析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在其各期相的造影灌注特点进行比较,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数据:对门诊自2012年 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0-75岁;常规超声检查36例患者发现病灶43个,经超声造影检查后共发现病灶58个,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方法:超声造影剂混悬液经置于肘部浅静脉的三通套管针3~5秒内快速注射完毕,选取典型病灶同时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实时不间断地观察重点区域病灶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同时观察记录邻近区域病灶的灌注。在造影后根据录像资料注意记录病灶个数,灌注方式以及各病灶的灌注时相和消退时间,统计分析资料做出造影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 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方差齐性检验后选择相应的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共发现58个病灶;肝脏恶性病变者28例:原发性肝癌19例,肝转移瘤9例;恶性占位性病变共发现病灶43个,其中原发性肝癌病发灶24个,转移性肝癌病发灶19个。肝脏良性病变者8例,肝脏血管瘤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2例;良性占位性病变发现病灶15个,其中肝脏血管瘤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 24个原发性肝癌病灶中,22个造影后在动脉期呈现整体均匀增强并迅速廓清,呈“快进快出”模式;另2个病灶伴有液化坏死造影后呈非均匀增强,恶性肿瘤显影时间为(15.7±2.8)s,廓清时间为(31.6 ± 6.0)s。15个肝转移癌病灶造影后均表现为非均匀增强,呈动脉期快进,门脉期廓清。肝血管瘤病灶9个均呈“慢进慢出”模式;良性肿瘤显影时间为(25.4 ±6.1)s,廓清时间为(68.2 ± 45.3)s。 3 讨论 肝脏良恶性肿瘤病灶均会出现早期动脉相快速增强。HCC 是多血管性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周围肝实质80% 由门静脉供血,两者出现的增强效应时相完全不同,呈现“快进”现象[2]。典型的肝脏恶性病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流灌注量增大、血流速增快,超声造影动脉早期病灶回声明显增强; 动脉期快速增强后,由于缺乏门静脉供血及正常的静脉回流系统,微气泡迅速廓清,门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呈等增强、低增强或黑洞征,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型。本组研究的28例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有26例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另外2例恶性病灶伴有液化,超声造影后表现为动脉期非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回声略低于周围肝组织,初步诊断为肝恶性转移癌,后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 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由血管构成的肿瘤,其特征为内部血流速度缓慢且血流丰富,因此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为造影早期周边的团状或环状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呈向心性增强。本组研究的良性肿瘤中8例肝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仅周边呈环状开始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为向心性高增强;1例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呈高增强。而恶性肿瘤多在门脉期就迅速廓清,平均廓清时间明显早于肝血管瘤,且廓清后病灶回声低于肝实质回声。 综上所述,结合谐波造影技术,可实时显示造影剂进入组织、肿瘤内,直至消退的整个过程,准确的反映了血流灌注状态,揭示了不同肿瘤的增强特征。超声造影可明确病灶的数目、大小、位置、血流灌注情况并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530. [2]陈敏华.消化系统疾病超声学.北京出版社,2003: 74-114.

肝脏占位病变的分类

重要意义: ?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影像技术、保健意识)?中国为肝癌高发区 ?及早明确诊断、正确鉴别、恰当处理 肝脏占位病变的分类 手术切除肝实质占位病变统计 一、原发性肝癌 ?世界肿瘤发病第5、死因第3 ?年发病56.4万、死亡54.9万 ?中国第2肿瘤死因(占世界54%) 5%)

早期无,中晚期出现,乏特异性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间歇/持续,放射痛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腹胀、腹泻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出血倾向、 ?转移灶症状:肺、骨、脑等 3.体征 早期无,中晚期表现 ?肝区肿块 ?黄疸:胆管受压、肝功障碍 ?腹水:肝功障碍,门V主干、肝V、下腔V癌栓 ?癌旁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男性乳房发育等 ?其他: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 (二)实验室检查 ?AFP(甲胎蛋白):特异指标 –60-70%肝癌AFP阳性(>20ng/ml) –除外肝病活动、妊娠、生殖腺肿瘤、消化道肿瘤 ?HBV:90%阳性 ?ALT、r-GT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 ?彩色超声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显像(MRI) ?同位素扫描 ?血管造影 1.B型超声 ?实质不均质光团、晕圈 ?小肝癌低回声、大肝癌高或混合回声 ?伴管道癌栓(门脉、静脉、胆管) ?肝硬变、腹水 2.彩色多普勒超声 ?丰富的动脉血流(95%) ?动脉频谱 ?流速快、阻力系数高(RI>0.6) 诊断价值高:鉴别良恶性病变 3.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平扫:低密度 ?增强:A相早期填充(不均匀),V相低密度 (快进快出) ?伴肝硬化征象(肝裂增宽、表面不平、脾肿大) ?准确直观:肿瘤与管道及周围的关系 具特殊地位:切除率、安全性、彻底性的保证 (外科医师的慧眼、术前必备)

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的鉴别

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的鉴别 1.卵巢良性肿瘤 发展缓慢。早期肿瘤较小,多无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增至中等大时,常感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逐渐医学教育网增大。块物边界清楚。妇科检查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球形肿块,囊性或实性,表面光滑,与子宫无粘连,蒂长者活动良好。若肿瘤大至占满盆、腹腔即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腹部隆起,块物活动度差,叩诊呈实音,无移动性浊音。 2.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常无症状,仅因其他原因作妇科检查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等。肿瘤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出现下肢浮肿;若为功能性肿瘤,产生相应的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时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三合诊检查在阴道后穹隆触及盆腔内散在质硬结节,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半实性,表面高低不平,固定不动,常伴有腹水。有时在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3.卵巢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1)卵巢瘤样病变: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最常见。多为单侧,直径小于5cm,壁薄,2个月内自行消失。 (2)输卵管卵巢囊肿:为炎性囊块,常有不孕或盆腔感染史,两侧附件区形成囊性块物,边界清或不清,活动受限。 (3)子宫肌瘤:浆膜下肌瘤或肌瘤囊性变易与卵巢实质性肿瘤或囊肿相混淆。肌瘤常为多发性,与子宫相连,并伴月经异常如月经过多等症状,检查时肿瘤随宫体及宫颈移动。 (4)妊娠子宫:妊娠早期,三合诊时宫体与宫颈似不相连,易将柔软的宫体误认为卵巢肿瘤。但妊娠妇女有停经史,若能详细询问病史,作HCG测定或B 型超声检查可鉴别。 (5)腹水:大量腹水应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腹水常有肝病、心脏病史,平卧时腹部两侧突出如蛙腹,叩诊腹部中间鼓音,两侧实音,移动性浊音阳性;巨大囊肿平卧时腹部中间隆起,叩诊浊音,腹部两侧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腹块物边界清楚,B型超声检查可以鉴别。 4.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

1.卵巢良性肿瘤早期肿瘤较小,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若肿瘤长大,可出现腹胀或压迫症状,甚至腹部可扪及肿块。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肿块,球形,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无粘连。若肿瘤长大充满盆、腹腔即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2.卵巢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可在妇科检查发现。主要症状为腹胀、下腹部肿块以及腹水。肿瘤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出现下肢水肿;若为功能性肿瘤,产生相应的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三合诊检查在阴道后穹隆触及盆腔内硬结节,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有时在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3.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①B型超声检测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可提示肿瘤性状。临床诊断符合率>90%。②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肿块性状。良性肿瘤多呈均匀性吸收,囊壁薄,光滑;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向周围浸润或伴腹水;CT还可显示有无肝、肺结节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③腹部平片:若为卵巢畸胎瘤,可显示牙齿及骨质。(2)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尚未寻找到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各种类型卵巢肿瘤仅具有相对较特殊标志物,用于辅助诊断或病情监测。良性肿瘤者肿瘤标志物多为阴性。恶性肿瘤则根据病理类型及病情不同可出现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不同程度的升高。CAl25水平的高低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病情缓解或恶化较一致,用于病情的监测的敏感性高;AFP对卵巢卵黄囊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HCG的升高则见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此外血清雌激素水平上升可疑为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3)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块状况,对盆腔、腹腔及横膈部位进行探查,并在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抽吸腹腔液行细胞学检查。(4)细胞学检查: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找癌细胞对卵巢癌患者进一步确定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法有意义。若有胸水应作细胞学检查确定有无胸腔转移。 4.良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1)卵巢瘤样病变: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最常见。多为单侧,直径<5cm,壁薄,可暂行观察或口服避孕药,2~3个月自行消失,若持续存在或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2)输卵管卵巢囊肿:为炎性囊性积液,常有不孕或盆腔感染史。肿块边界较清,活动受限。(3)子宫肌瘤:浆膜下肌瘤或肌瘤囊性变异与卵巢实体瘤或囊肿混淆。检查时肿瘤随宫体及宫颈移动。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鉴别。(4)妊娠子宫:妊娠妇女有停经史,作HCG测定或超声检查即可鉴别。(5)腹水:大量腹水应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腹水常有肝病、心脏病史,平卧时腹部两侧突出如蛙腹,叩诊部中间鼓音,两侧浊音,移动性浊音阳性;B型超声检查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液平面随体位改变,其间有肠曲光团浮动,无占位性病变。巨大囊肿平卧时腹部中间隆起,叩诊浊音,腹部两侧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边界清楚;B型超声检查见圆球形液性暗区,边界整齐光滑,液平面不随体位移动。 5.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1)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进行性痛经、月经多,经前不规则阴道流血等。B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必要时应剖腹探查确诊。(2)结核性腹膜炎:常合并腹水,盆腹腔内粘连性块物形成。但多发生于年轻、不孕妇女,伴月经稀少或闭经。多有肺结核史;有消瘦、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妇科检查肿块位置较高,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不活动。X线胸片检查、B型超声检查、胃肠检查多可协助诊断,必要时行剖腹探查取材行活体组织检查确诊。(3)生殖道以外的肿瘤:需与腹膜后肿瘤、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鉴别。B型超声检查、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检等有助于鉴别。(4)转移性卵巢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肾形、活动的实性肿块。有消化道癌、乳癌病史者,要考虑转移性卵巢肿瘤诊断。但多数病例无原发性肿瘤病史,应作剖腹探查。(5)慢性盆腔炎:有流产或产后感染病史。常有发热及下腹痛。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肿物缩小。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卵巢良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的对患者卵巢良恶性肿瘤境界、形态、分布、强化程度及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在本组60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35例,其中黏液性囊腺癌8例,浆液性胰腺癌15例,未分型低分化腺癌3例,转移患者6例,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以及宫内膜样腺癌各1例;上述患者一共检测出55个病灶,其中单侧病灶16例,双侧病灶21例;患者MRI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强化明显并且境界不清。良性肿瘤25例,其中粘液性囊腺瘤以及浆液性囊腺瘤各5例,畸胎瘤10例,纤维瘤5例;一共检测出病灶20个,其中单侧病灶13例,双侧病灶2例;患者MRI表现为囊性肿块,境界清晰、边缘规则,且轻度或无强化。本组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境界、形态、分布、强化程度及成分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可快速准确显示出卵巢肿瘤分布、大小及范围,同时还可根据肿瘤境界、形态、强化程度及信号等,判定病变性质及病变成分,故在临床鉴别中有重要价值。由于生物特性的差异表现,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MRI 表现有各自的特征,在临床中应加强鉴别,结合诊断结果进行疾病的治疗。 标签:卵巢良恶性肿瘤;MRI表现;研究分析;肿瘤分布 卵巢良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常见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仅次于子宫体癌和子宫颈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几种肿瘤疾病之一。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其预后有着巨大意义。当前临床上通常采用CT或者超声等进行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检查,但是上述方式在定位及定性方面均具有局限性[1]。MRI 由于具有多方位成像及软组织鉴别能力,同时其特殊扫描能力,可准确的对卵巢良恶性肿瘤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鉴别,故具有突出优势。为了进一步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临床鉴别诊断,现对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卵巢良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的对患者卵巢良恶性肿瘤境界、形态、分布、强化程度及成分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卵巢良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年龄18~72岁,平均51.2岁。 1.2MRI检查方法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机,腹部联合相控线圈。患者进行MRI检查前应保持膀胱适当充盈,扫描范围应为耻骨至膈顶联合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机常规平扫。盆腔平扫行横轴位T1WI(TR 117 ms、TE 4.76ms)、横轴位T2WI(TR3800ms、TE108ms),抑脂矢状位T2WI(TR3600 ms、TE 73 ms)扫描。横轴位层间距为1mm、层厚为6mm。腹部平扫行横轴位T1WI (TR117 ms、TE 4.76 ms)、横轴位T2WI(TR3800 ms、TE 108 ms)扫描;层厚7.5mm、层间距1mm。扫描对比增强剂为轧喷酸葡胺,注射于患者静脉血管,剂量为0.4mmol/Kg,最高剂量不应超过30ml。在注射药物之后的20s及48s分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平常人们口中所说的“肿瘤”,会不自然的和恶性肿瘤即癌症联系到一起。其实肿瘤是分成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主要区别点如下表: 现在不理解没有关系,下面我们将逐一解释: 1、组织分化程度:正常人体各种组织都是各司其职的,所以都会分化出相应的特异性的功能。比如皮肤的角质层,覆盖在皮肤表面的角质细胞可以产生角质蛋白,起到保护作用。 良性肿瘤分化好,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结构及功能均类似;恶性肿瘤分化不好,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很大。这些形态的辨认会在病理报告中出现。 2、核分裂像:正常的组织细胞,一般都是单个核,而当组织细胞发生变化,可能含有两个或多个细胞核。出现病变组织中发现多个核的细胞,我们叫做核分裂象。请比较下面两个细胞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左边细胞有很多细胞核,右边的三个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左边细胞就是病变的细胞。 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病理诊断可以确认。 3、生长速度:这是最简单的辨认方法,也是大家需要自己密切关注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但是,良性肿瘤虽然生长缓慢,但是也会长到很大,因为在它很小的时候可能不会带来任何症状。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但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可能引发机体症状。所以不能根据大小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因为良恶性肿瘤引发身体症状的时间是不同的。 左边这个肿瘤大概有一个手掌这么大,但是它是良性的。右边这个肿瘤需要借助胃镜看到,直径在几厘米左右,但却是恶性的。 4、生长方式:良性肿瘤生长较慢,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恶性肿瘤生长较快,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

AgNOR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AgNOR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 的价值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摘要:目的:AgNOR检测应用于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已确诊94例卵巢肿瘤,良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47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癌24例,交界性卵巢囊腺瘤23例。分别对三组进行AgNOR检测。结果:良恶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交界组界于两面者之间。结论:AgNOR计数与肿瘤的恶性度大体上呈正比,对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及分类,分型、分级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AgNOR;卵巢肿瘤 Evaluate AgNOR test in Distinctively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AgNOR test in distinctively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Method:To analyze ovarian tumor diagnosised of 94 cases take AgNOR test and there are three classes serious cystadenoma of 47 cases,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of 24 cases and bordering cystadenoma of 23 cases.Result:The sight between serious cystadenoma and mucinous

cytadno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p<0.01)and bordering cystadenoma was borderd by them. Conclusion: AgNOR calculated was as deeply as ovarian tumor and to evaluate for them in distinctively diagnosis of the deep and class.

如何鉴别良性和恶性骨肿瘤

如何鉴别良性和恶性骨肿瘤9 良性胃溃疡和恶性胃溃疡的鉴别诊断? 1、胃癌的X线表现?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型癌;(2分) (1)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由浸润型癌引起,也可见于蕈伞型癌;(2分) (2)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态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 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 不规则而锐利,其中常见到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为半月综合症; 粘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粘膜下肿瘤浸润常使皱襞异常粗大、僵直或如杵状和 结节状,形态固定不变;(2分)癌瘤区蠕动消失。(1分) x线图形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一,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3分) 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至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4分) 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需经过显影的过程,例如用x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3分)。 中央型肺癌的定义及X线表现? 中央型肺癌指肿瘤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4分); X线表现:直接征象是肺门影增深、增大和肺门肿块影(3分);间接征象可有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炎症和阻塞性肺不张等 3、儿童骨折的特点及X线表现? 儿童骨折的特点是骺离骨折和青枝骨折(4分);骺离骨折的x线表现有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还可以是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3分)。青枝骨折的x线表现有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见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x线表现? 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的血液进入左心室发生障碍,左心房内压力升高,致左心房增大,并使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这时肺动脉压上升并致使右心室逐渐肥厚和增大(4分); x线表现有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及右室增大。肺淤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间质性肺水肿,肺静脉压升高,同时有肺动脉高压表现。有时二尖瓣区及左房壁可出现钙化。肺野出现1㎜~2㎜大小颗粒状密度增高影,为含铁血黄素沉着的表现(6分)。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106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者中,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脏血管瘤共106例,超声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临床意义不同。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地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 超声检查;肝脏肿瘤;CDFI 肝癌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脏的超声诊断中二维超声是基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肝脏实质和病灶的血流进行检测及分析,从而提高了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尤其是对于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二者结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来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80岁。平均(57.32±7.54)岁。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 1.2 方法仪器采用Aloka SSD-3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 5 MHz。先用二维声像图行肝脏大小、形态多切面扫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血管关系,回声,有无声晕,测量肿瘤大小,再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肿瘤血流信号,测量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2 结果 45例肝血管瘤中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超声检查中发现,少数有肝部不适。超声表现:①高回声型:最常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散在点状低回声或少许纤维条光带;②低回声型:肿瘤回声明显低于肝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内部有不规则小等号,后方回声增强;③混合型:多见于大血管型,为典型的蜂窝状网络结构,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彩色多普勒表现:尽管肝血管瘤内血流丰富,但由于瘤体内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到血流信号,故血流信号检出率极低。40例原发性肝癌,29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3例为酒精性肝硬化,4例无诱因。原发性肝癌超声影像表现中,直径<3 mm的小肝癌,多单发,边界较清晰,结节周围见低回声声晕,内部回声不均匀;肝癌体积较大时,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

如何正确辨别肿瘤的良性和恶性

如何正确辨别肿瘤的良性和恶性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的界限,某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肿瘤可发生恶性变化,个别恶性肿瘤也可停止生长甚至消退。如结肠息肉状腺瘤可恶变为腺癌,个别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也可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见于少年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有时能发育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有时甚至转移灶的瘤细胞也能发育成熟,使肿瘤停止生长而自愈。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生长方式:良性肿瘤多见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恶性肿瘤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伴有浸润性生长。 (2)继发改变: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 (3)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有转移。 (4)复发:良性肿瘤手术后很少复发;恶性肿瘤手术等治疗后经常复发。 (5)对机体影响:良性肿瘤较小,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恶性肿瘤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6)核分裂像: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7)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缓慢;恶性肿瘤较快。 在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天然药物(包括中药)由于毒副作用小,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中药也正在世界范围得到逐步接受。“藏药雷丸”是继紫杉醇之后人类在抗癌史上的又一重大发现。它的问世将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肿瘤标记物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意义

肿瘤标记物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22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肿瘤标记物CA125、CEA、HE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意义。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测确诊,其中,卵巢恶性肿瘤118例,卵巢良性肿瘤110例,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均在术前和术后进行了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CEA、HE4的检查。结果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A125、CEA、HE4水平比卵巢良性肿瘤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EA、HE4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0.17%、29.66%、40.68%,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14%,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CEA、HE4联合检测是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有效方法,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标签:卵巢肿瘤;肿瘤标记物;诊断;鉴别;意义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致死率高居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卵巢的结构和内分泌功能复杂,又位于盆腔的深部,卵巢癌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1],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死亡率较高,因此,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肿瘤标记物的升高可早于影像学表现数月或数年[2],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26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肿瘤标记物CA125、CEA、HE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228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测确诊,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均在术前和术后进行了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CEA、HE4的检查。其中,卵巢恶性肿瘤118例,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8.94)岁,Ⅰ期患者18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40例、Ⅳ期患者30例。卵巢良性肿瘤110例,患者年龄在26~78岁,平均(55±9.34)岁。 1.2 方法 CA125、CE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E4采用ELESA法检测。 1.3 正常参考值 CA125<35.00 U/ml、CEA<5.00 ng/ml、HE4<150.00 pmol/L[3]。凡高于上述标准者判断为阳性。

(完整word版)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清晰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由触诊发现的4%~7%增至19%~69%,而且,在触诊发现的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0%~48%经超声检查发现为多个结节,在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 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有原发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屯状腺滤泡细胞癌、Hürthle细胞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MTC)、淋巴瘤以及罕见的继发性转移癌等[1]。临床上,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前2种多见,分别占70%和15%左右。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愈后较好。值得庆幸的是,甲状腺结节大多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仅占其中的5%~10%。不过,Burgess和Tueker[2]。报道,近1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尤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更为明显。所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关键。以下简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较少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通过体格检查或自身触摸或影像学检查而发现。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必须对甲状腺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仔细检查和评估,并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证据包括:(1)颈部接受大剂量放射线辐射或射线治疗史;(2)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综合征(MEN)或乳头状甲状腺癌家族史;(3)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4)男性患者甲状腺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病变;(5)结节增长迅速,且直径超过2cm;(6)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7)结节质地硬、形状不规则、固定;(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下列4种情况甲状腺结节恶性变的可能性相同: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触及的结节、意外甲状腺结节(即偶然瘤)[3]。另外,现有资料提示,甲状腺小结节和甲状腺大结节具有一样的侵犯性,能侵犯甲状腺包膜、周围淋巴结,故认为结节大小不是判断其是否有侵犯性的指标[4]。 总体而言,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仅仅起到参考作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确诊需要参考其他辅助检查指标。 二、实验室检查 虽然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功能都正常,但促甲状腺素(TSH)仍被推荐为必测项目[5]。检测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以区分甲状腺功能正常、减退(甲减,TSH升高)和亢进(甲亢,TSH降低)。大多数权威指南提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首先行TSH测定,如果TSH低于正常,下一步行甲状腺核素显像,以判断结节是否为功能性。因为除极少数的甲状腺滤泡性腺癌表现为热结节外,功能性结节绝大多数均为良性病变,因此,显像确定为功能性者一般不需要再行细胞学检查。如果TSH正常或增高,应做甲状腺超声或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 https://www.360docs.net/doc/886676725.html,/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 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应用放射诊断鉴别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应用放射诊断鉴别 发表时间:2018-03-06T16:26:55.4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9期作者:王志 [导读] 放射诊断能够准确鉴别诊断肝血管肿瘤的良恶性,临床推广价值高。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424400) 摘要:目的研究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应用放射诊断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12日至2017年9月20日期间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肝血管肿瘤患者,对66例患者进行放射诊断。观察放射诊断的结果,并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放射诊断肝血管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依次为95.92%、100.00%、96.97%;且肝血管肿瘤良性、恶性患者之间对比最大摄取值明显是后者更高(P<0.05)。结论放射诊断能够准确鉴别诊断肝血管肿瘤的良恶性,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肝血管肿瘤;良恶性;放射诊断;鉴别 肝血管肿瘤是临床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1],早期肝血管肿瘤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是在进行B超检查或者是腹部手术过程中发现,若未及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会继发肝癌,导致较差的预后效果。因此尽早发现、诊治疾病十分重要。择取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66例开展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放射诊断鉴别诊断该病良恶性的价值,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66例(属于2016年9月12日至2017年9月20日期间)。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0例、26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32岁,上限值为71岁,年龄平均值(49.28±5.44)岁。病因:肝硬化24例,肝炎35例,其他7例。肿瘤最大直径为0.5-12.3cm,平均直径为(6.02±0.47)cm;病灶深度为2.2-10.7cm,平均病灶为(4.93±0.24)cm。 1.2方法 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LS产品,为light speed16排螺旋CT,层厚为4.25mm。将18F-脱氧葡萄糖作为造影剂,取仰卧位,在患者平静状态下经手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5.5MBq/kg。在静卧1小时后进行拍尿处理,之后进行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从患者股骨中上段开始使用计算机激光线定位系统向头部进行静脉断层扫描,床位采集6-8个,CT扫描参数:电流和电压依次为160mA、140kV,螺距和层厚分别为0.75、5mm。在扫描过程中叮嘱并确保患者的呼吸平静,以便CT图像和PET匹配,匹配之后完成计算机重建和帧对帧图像对位融合显示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肝血管肿瘤患者放射诊断中的原发灶、腔静脉或者是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感兴趣区,并使用计算机对标准摄取值进行计算,取最大值,统计肝血管肿瘤患者中的良性例数和恶性例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不同性质肝血管肿瘤患者的指标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6例肝血管肿瘤患者中良性47例,恶性19例。放射诊断结果显示66例肝血管肿瘤患者中良性例数和恶性例数分别为49例和17例,其中误诊的2例为肝细胞型肝癌,被误诊为肝血管瘤。其中良性肿瘤中包括肝血管瘤28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6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4例,其他3例;恶性肿瘤中包括转移性肝癌4例,肝细胞型肝癌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4例,混合型肝癌2例。放射诊断肝血管肿瘤的敏感性为95.92%,特异性为100.00%,准确性为96.97%。 见表1所示: 表1 放射诊断与病理诊断鉴别肝血管肿瘤良恶性的对照(n) 在放射诊断中,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的最大摄取值为(6.28±2.14),肝血管恶性肿瘤的最大摄取值为(8.10±2.92),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 3讨论 肝血管肿瘤是由嗜酒、硒缺乏、肝炎、肝硬化、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2],以往肝血管肿瘤的诊断以病理活检为主,会损害患者的机体,且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也存在不同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各种放射诊断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PET与CT技术在放射诊断中的融合互补,可将病理、生化以及生理等方面的诊断信息详细显示出来[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放射诊断技术对肝血管肿瘤的良恶性进行诊断,根据表1数据计算得知,放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能够对肝血管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分析原因可能在于PET、CT分别为功能放射代谢显像、解剖形态影像,可对分子水平进行分析,从而将机体和病灶组织细胞的增殖、受体分布、功能、代谢以及血流状况有效显示出来[4],两种的同机融合在鉴别肝血管肿瘤良恶性、寻找肿瘤原发灶以及监测肿瘤复发、转移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标准摄取值同肝血管肿瘤的病理分级、分化程度、增殖情况、代谢情况之间的关系密切[5],可为临床鉴别诊断肝血管肿瘤的良恶性提供有效信息,且文中数据显示肝血管恶性肿瘤患者的最大摄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