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多文本阅读实施方案

高中多文本阅读实施方案
高中多文本阅读实施方案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及时、最准确的交流工具,又是展开联想、想象、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的事、理、情、态,表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民族文化。所以,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彰显我校语文学科特色建设的特色,促进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基础和现状

由于高考的压力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我校的语文教学同样也存在重基础、轻能力,以问代议、以考练代读写的现象,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当然,我校在语文学科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大优势:是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课程名称为“为生命奠基的经典体验式”)基地,有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群”——从赣榆高中走出了李震、何宜隆、宋恒、张勇、王锦起、徐立刚、莫立刚、王经军等八位特级教师,有莫立刚名师工作室,有“荠菜花” 文学社,有两个和语文学科建设联系紧密的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等。

三、定位与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我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将在语文课程建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等方面制定发展目标。

1. 语文学科特色定位:营造校园语文特色文化氛围,整合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科学、高效的“阅读与作文” (高中三年)教学序列,打造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文精品课,开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一批在全市范围内有影响的语文名师以及众多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丰硕成果的高素养学生。

2. 语文课程建设目标:整合、优化苏教版必修、选修课程,编拟以“经典研修”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生活中的语文”微课程。

3.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建构语文“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课堂,打造高质量的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序列化精品课或微课。

4.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能独立主持市级以上语文研究课题,撰写有独特见解的教学论文,努力成长为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语文名师。

5. 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目标:鼓励学生三年内完成不少于五百万字的经典阅读,鼓励学生三年内写作不少于三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或自由练笔,培养一批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语文特长生等。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核心,优化整合校本语文课程资源。

(徐谦负责)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它吸收了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等等作为语文的课程知识。为了丰富校本语文课程资源,特别是为了具体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特确立以“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 为宗旨,努力打造具有经典文化气息与我校特色的“为生命奠基的经典体验式”高中语文课程基地

1. 语文课程建设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徐光静校长任组长,并聘请李震教授、莫立刚教授等语文学科专家为顾问。在此基础上,组建语文课程开发总项目组,由柏茂东副校长任组长,下设若干子项目组,实行总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1)语文课程开发基地管理委员会

(2)组建语文课程开发总项目组

2. 语文课程开发定位及概述

以“生命教育” 为课程开发的哲学依据,贯彻语文课就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是用生命去体验、用思想去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体地说语文课程开发就是要打造有尊严的生命课堂,构建注重学生体验的、带有美感的、开放式的、动态的课堂,以经典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程旨在通过开发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校本课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用演绎经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让学生在书香中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使教育的内涵更深刻、更厚重,享受生命之旅的同时享受人文之旅,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

3. 课程建构

语文课程模型建构,主要体现将传统(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学(经典名篇)与艺术(雕塑、服饰、碑刻、表演艺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经典欣赏、诵读、学习、表演、探究与语文素养的陶冶相结合的原则,以生活学习、实践体验、验证探究、潜能发现为指向的教学‘新课堂'”,结合我校教学特色和已取得的成果,我们拟着力建构六大“学习平台” (经典文学研修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书法艺术研习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打造四大“经典主题研修室” (先秦两汉经典研修室、唐宋经典研修室、明清经典研修室、现当代经典研修室)和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 (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建造一个经典教育剧场、一个经典文化园和一个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以此为载体建设语文课程基地。

从课程设置上看,不同的“学习平台”在学习方式上又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形成整体和合力,既包含了应用、审美和探究这三项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又突出了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经典文学研修平

台” 、“文学创作平台” 侧重经典文本和文化的探究学习方式,“经典文学诵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侧重经典作品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突出实践性和动手能力。

六大“学习平台”的基本工作有:

①开设对应的校本选修课程;

②组织相关社团成员开展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

③为有特长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

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科资源和学术支持。

四大“经典主题研修室” 和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 将承担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经典研习,二是活动体验,三是资料查阅。从而使语文课程基地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为学科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六大“学习平台”将使语文课程基地课程建设实体化、系统化、制度化。

4. 语文课程开发内容

项目一(探究学习)

①经典文学研修平台(杨德成负责)

成立经典研修活动项目组,组建“怀仁”国学馆,以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为依托,开设经典研习校本课程。

②经典文学创作平台(臧文淑负责)

成立文学创作活动项目组,依托“荠菜花”文学社,组织社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作文大赛、读书竞赛,举办文学创作讲座,编辑《荠菜花文学社习作园地》及《荠菜花文摘报》。

项目二(活动体验)

①经典文学诵读平台(寇文勇负责)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项目组,组建“黄海潮”诵读社,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与经典名篇”等诵读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

②经典文学表演平台(孙育红负责)

成立表演活动项目组,组建“海洲湾”表演社,与学校艺术组合作,将经典文学推上校园舞台。

项目三(实践性)

①书法艺术研习平台(唐国田负责)

成立汉字文化研习活动项目组,组建“夹谷山”书法社,将经典诗文以书法艺术呈现。

②活动视频制作平台(乔庆磊负责)

在“荠菜花文学社”新闻社基础上组建“荠菜花”小记者团,及时将语文课程基地各项活动以音像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快速予以报道。与赣榆电视台合作,打造“经典欣赏”等电视专题节目。

5. 课程基地建设

(1)硬件建设

打造一流的基地硬件设施——遍布校园的经典载体、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一场、一苑、一园。

校园内经典文化氛围浓郁,路桥山石、亭台楼阁命名及楹联已顺利完成;班级文化建设体现经典主题性,多维度、立体式展现经典文化特色;语文多功能实验教室功能日益显著。

学校大礼堂应进行改建,使其承担经典教育剧场的功能,为开展课程基地的大型活动提供设施保障。

图书馆一楼四大经典主题研修室进一步充实资源,提供现代化的电子资源库,为课程开展提供资源保障。

文学音像观摩室(大阶梯教室)更新设备,为课程基地开展中小型活动提供设施保障。

在科技楼一楼建设视频音像制作室。

完善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荠菜花文学社)。

将行政楼三楼东办公室改建为课程基地办公室。

在科技楼北面建设经典文化园(规划已经完成)。

建设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展示语文名师成果。

(2)课程实施

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基地“走进经典”丛书《〈诗经〉选读》、《唐宋婉约词选读》、《明清小说选读》、《现当代散文选读》、《现当代诗歌选读》共计60 余万字已经编订完成。下一步是将教材进课程。

建议《现当代诗歌选读》、《明清小说选读》、《唐宋婉约词选读》、《〈诗经〉选读》分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推进,每周安排专门时间研修学习,教师有教案。《现当代散文选读》为自读教材。

有计划地开展“荠菜花”杯作文大赛、“黄海潮”杯经典诵读比赛、“海洲湾”杯课本剧表演比赛、“夹谷山”杯经典书写大赛、“怀仁”杯语文读写知识竞赛等等。(以上比赛必须统一规划,形成体系。)

聘请大学教授,尤其是研究国学的著名教授作为导师团成员。定期来学校作国学等方面的学术报告,让学生

与大师实现面对面。

聘请省内外著名作家或赣榆乡土作家来学校作创作方面的报告。

邀请知名校友来学校讲学,如邀请著名演员侯勇开设“表演艺术” 讲座,邀请旅美艺术家穆家善在我校“穆家善美术馆”继续做“书法艺术”系列报告。

深入开展校际交流,分批次选派教师到锡山高中、南京十三中、苏州十中等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有特色的学校学习取经,借助外力,促进自身发展。

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不断汲取经验,屹立教育前沿。

6. 课程基地重点建设项目

1.2014.7~2014.9:改造经典教育剧场(餐厅三楼大礼堂)。

2.2014.7 ~2014.8 :在科技楼北面建设经典文化园。

3.201

4.7 ~2014.8 :更新文学音像观摩室(大阶梯教室)设备。

4. 其它建设。

(二)以名师工作室活动为指导,积极打造语文“读写”精品课。

赵仲春负责)莫立刚名师工作室是连云港市首批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定期举行全市范围内的语文示范课、专家讲座、课题研究交流、外出学习等系列活动。

名师工作室近期活动的中心议题是,借助语文多功能录播教室,以活动为契机,录制“读写” 精品课,具体包括:

1. 古诗鉴赏精品课。(仲玉梅负责)

2. 文言文阅读精品课。(徐维刚负责)

3. 现代散文阅读精品课。(赵仲春负责)

4. 现代小说阅读精品课。(尙延联负责)

5. 写作指导精品课。(王春迪负责)

6. 写作讲评精品课。(杨德成负责)

7. 论述类阅读精品课。(臧文淑负责)

8. 实用类阅读精品课。(王烨负责)

9. 考点复习指导精品课。(唐国田负责)

10. 试卷讲评精品课。(蒋长权负责)

这些不同课型的精品课,要呈现“生态化”“生命化”“生活化”的三大特色。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尙延联负责)

“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的‘特别'研究”这个课题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自筹),课题编号为B-b/2013/02/134 。该课题研究的近期工作安排如下:

1. 课题研究目标

①开发、利用赣榆高中有利于“语文特级教师群” 成长的优势环境资源,为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培养新的语文特级教师团队提供“正能量”。

②整合、传承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语文教学的“特别”智慧成果,纵横分析、研究课例,撰写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风采录,形成区域化的语文教学的“特别”合力。

③比较、归纳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的语文教学个性,撰写特级教师访谈录、教育故事、成长启示等,努力让中青年教师能直观而快捷地熟习、借鉴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之处。

④激励、鞭策作为被研究对象的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的自身反思,促使他们在“后特级教师时期”永不懈怠,坚持更科学的研究和更高的教学追求。

2. 课题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①“语文特级教师群”成长的学校“特别”环境研究

例如,研究赣榆高中语文组的“薪火相传”的传统、学校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校园语文学习的环境等。

②“语文特级教师群”的语文专业为何能“特别”发展的研究

例如,研究他们自我主动发展的意识、深厚的学业基础、蓬勃的奋斗精神、宽容合作的态度、善于对课堂问题的反思以及长于科研设计等。

③“语文特级教师群”的语文“特别”教学思想研究

例如,可以从他们的“思维创新论”“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习惯本旨论”等方面进行研究。

④“语文特级教师群”的“特别”课例研究

例如,研究他们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或在精品课、家常课等方面的课例特点。

⑤“语文特级教师群”对学生的“特别”影响研究

例如,研究他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文学作品阅读、文学创作、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⑥“语文特级教师群”对青年教师的“特别”引领研究

例如,可以从他们对青年教师在“读书” “理念” “模式” “方法”等方面的引领进行研究。

⑦“语文特级教师群” 在“前特级教师时期” 与“后特级教师时期” 教育教学工作的“特别” 比较研究例如,比较他们不同时期的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方向以及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变化等。

⑧“语文特级教师群”成长之路的“特别”启示研究这项研究因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感受不同而异,两位主持人及参与者要写出不同的研究启示录。

该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的语文专业为何能“特别”发展的研究,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的语文“特别”教学思想研究,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的“特别”课例研究,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对学生的“特别”影响研究等。

3. 课题研究计划和步骤

研究分成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03 —2013.10)

①搜集、整理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方面的文字、影像资料。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资料,讨论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及具体内容,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

(2)实施阶段(2013.11 —2015.06)

①从学校环境、语文学科的角度,研究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之所以能迥异于其他学校、其他学科而迅速成长的“特别”原因。研究要着眼于校际、学科比较。(2013.11—2014.03)

②从共性归纳与个性比较的角度,研究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 的集体教学智慧和个体教学风采。研究要通过访谈、实际考察,力争多侧面、立体化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个特殊群体。(2014.04—

2014.12)

③从传承与反思的角度,研究赣榆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群”对学生培养、青年教师示范引领的可持续影响。研究要注意对学生个体、青年教师个体的反馈调查,以真正获取有益于研究者自身发展、语文专业未来发展的“特别”成长启示。(2015.01—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2007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作品阅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文等实用类的文本。其中新闻和传记应该是重点。本堂课预备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实现新闻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对文本的特色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到一两篇新闻(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本来总结回顾其基本特征。 2、提前印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阅读题《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其中消息、新闻点评将会在语言运用中考查,其它形式将会在2007年考纲增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考试大纲》,实现在做题之前“胸中有考纲”的目标。 《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的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考纲明确新闻类文本阅读得要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_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理解和论证分析 一、考点、考情分析 2017 年、2018 年全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试题与之前的同类高考试题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第二个选择题改为论证分析题,考察形式变化了,对应的能力点跟着转移,从之前信息筛选整合转变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第2 题涉及中心论点与主要观点、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论证方法与主要论据、论述的层次思路等,这些构成论述类文本的要素与文本的整体架构密不可分。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难在何处?主要在于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没有形成对文章整体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到庞杂的文字和烦乱的信息中间,理不清头绪。因此,从整体读文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强化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是二轮复习中重要的提分方法。 二、复习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论述文的结构,提升分析论证能力,准确解答论证试题。 三、读论述类文本的一般方法 1、画出各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表明作者赞同或反对的情感句等)。 2、提炼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情感句)中关键词,全面准确....概括各段意思。 3、将各段的主要内容连缀成段,反复读几遍,弄明白文章整体内容。 4、创建思维导图,分析论证方式。 四、讲读文章 2017 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

多文本阅读的教学

多文本阅读的教学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吴敏而 绪论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阅读教科书来学习,然而,为了拓展知识,学习者必须超越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要能发挥最大功效,学生必须整合众多文本里的细小讯息,建构出较巨观的图像。进行学科领域的课外阅读时,学生连结他们从教科书里学到的东西跟补充读物里的“新”讯息。在连结的过程中,他们在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并运用此意义来支持、辅助其他的学习历程;学生建构的意义成为进行新学习的一项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澄清先前学科知识里的错误概念,或发展有关社会议题的批判思考,或发展阅读策略本身。因此,进行文本之间的连结是从阅读中学习的关键能力。虽然大家都了解课外阅读的好处,但是大多数的老师都没有要求学生做学科领域的课外阅读;就算有补充读物的建议书单,一般学生常常也会忽略老师没有要求或跟课业无关的阅读。本文将描述一个用以协助学生运用多文本建构概念或形成概念的活动。 课程及背景材料 多文本讯息连接的相关研究 多文本连接让学生形成更弹性灵活的讯息表征,因而能促进学生 学习,研究证据显示,能够从多文本中转换与整合讯息的读者,对于 学科内容会有更深入的了解(Wiley & Voss, 1999)。这种从多文 本连接讯息的能力,对于学生通过阅读来探索和获取知识的学习是非 常重要的。

一、阅读的建构—统整模式 Kintsch(1988)提出建构—统整模式 (Construction-Integration Model 简 称CI Model),描述读者如何响应目前阅读的文本(Kintsch的“局部结构”或“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以及如何将目前的文本跟其他情况连结起来(Kintsch的“总体结构”或“巨观结构”〔macrostructure〕)。根据Kintsch的模式,在微观层次,读者创造出文本的表征以进行几项活动:核对在文本中读到的说明、回答有关文本的问题、回忆及概述文本内容。 在不只单一文本的更深层次,意即巨观层次,读者能够提供单一文本当中未明白陈述的讯息,并且需要相当主动地进行推论,将文本跟个人先前的阅读或知识连接起来。更进一步,读者会统整目前文本提供的讯息跟先前的知识,重新组织和架构他对整个知识领域的理解,而非只是理解刚读过的文本。最后所产生的心理表征,让读者对该文本有更深的理解,而读者获得的新知识也能够应用在新环境,解决意料之外的问题。 二、读者回应理论和阅读交易理论 Rosenblatt(1938,1995)可能是本世纪最常被引用的阅读理论学者,虽然她 主要是上个世纪的理论家,她的《Literature as Exploration》在1938年初版,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因为当时是新批评主义盛行的年代,众人非常尊崇文学学者,认为他们在文学诠释上有最终的发言

多文本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多文本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而目前我校高中语文课表现有:第一:整体上,教师以教材为序,按照必修、选修、复习的顺序进行语文课,单篇单文传统教学流程普遍存在,学生感觉语文比较乏味,教师对新教法研究较少。第二:课堂上,教师一个人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存在,教师缺乏与学生多层次的交流,拓展延伸少。第三:教学中,合作与探究环节,就题论题,流于形式现象普遍,缺乏实质性的收集整理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做法,课堂容量较小。第四:效果上,有些问题,方法,虽然讲解过多次,但是学生任然不会,一错再错,时间浪费多,效果差。第五:态度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差,主动性差,特别被动,对语文没有什么兴趣,动手少,更别提自主思考探究,归纳总结。第六: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从而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缺乏的,但是又是必须具备的。基于以上实际,我们决定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探究新方法、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教研水平。 2.实践意义: (1)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开展多文本阅读,它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开放的阅读胸襟,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更新观念,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内容的正确性、研究方向的先进性。我们刚接触本课题,理论知识教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利用网络学习,阅读有关书籍,向领导请教,课题组老师相互探讨,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不断学习,本课题中一些模糊的问题逐渐明晰,课题组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改变教学结构,丰富阅读形态 课题组教师可以改变原来单篇文本教学,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传统语文教学,关注了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策略、方法,教师让学生读,重在加强阅读指导。 (3)学生合作意识及能力得到培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项目分工、表演展示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在老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了培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训练 东坡中学杨惠 【设计意图】 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13页目标5)。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15页目标8)。 今年中考,将增加此类阅读题的考察。因此,无论从应考的角度还是实用的角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漫画《啃老》,请同学说说此漫画的含义与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三、阅读练习,把握答题思路与方法 材料一:【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5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或刻画上自己的名字等,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城市快报》)

《多文本阅读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结题报告

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多文本阅读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立项编号 2014SZ017 实验单位铜仁市逸群小学 铜仁市教育局制 2016年6月25日 、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

验,学会运用多助攻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会有个性化的体验,才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地处山村,学生阅读习惯欠佳,能力较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电脑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许多语文老师颇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激发、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成了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策 略。 2.建构多文本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多文本阅读引入语文学科教学,提炼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 3.在学校开展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研究多文本阅读策略对学生阅读方式、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习惯等产生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阶段结 束前,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实施研究的侧重点。预期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1.准备阶段(2014. 3—2014. 6) 设计和申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子课题组 2 .课题研究阶段(2014. 7—2016. 6) 在老师指导引领下,组织学生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按一定主题进行多文本阅读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汇集编排资料;教师能形成初步的指导学生多文本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学生能结合实际自主选题,能读中有悟,形成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教师能形成较为成熟的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进专业化发展。 3.总结阶段(2016. 7—2016. 12)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随笔、教学设计、论文,总结提炼研究经验,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可操作的经验方法,确认课题研究价值,发挥课题研究效益。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接受成果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行动研究法:强调在《标准》的指导下,以提升学生多文本的课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真题展示(文本略) 2015年课标一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釆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2015年课标二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2014年课标一卷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社科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社科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高三 2013-03-21 09:36 社科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一、考点阐释 1、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所以阅读此类文本要主要把把握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论点、论证、论据和文章的结构。 2、本考点为必考内容,分值一般为9分,考查题型分为两种,一是客观题,二是主观题,湖南卷2012年高考二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 3、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4、考纲说明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安排 4 教时 三。教学方法例题引路、探究规律、练习巩固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理解(客观题型为主) 教学目的:正确理解重耍概念的含义;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设误类型并迅速正确答题。

教学过程: 一。真题体验 见“听课手册”第96页。 二、探究规律 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实在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拢点设置在以下九大对应关系上。 1. 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 [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试题】 (四川卷第5题)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剖析: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而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08山东卷8题)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明确:原文是“普遍”,选项是“全部”。 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 与程度范围相关:一些、某些、凡是、几乎、全部、大多、所有、一切、到……为止、除……之外等。 2. 已然与未然

多文本阅读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多文本阅读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语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时:第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永嘉句表达情总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本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4)能复述叙事情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够用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共有四篇课文,其有有三篇精读课文。本组课讲述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首要的难题在于识字量有限,阅读中会遇到较多的生字,影响阅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阅读之前先解决生字,初读课文,为多文本阅读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同桌互读,全班交流等形式,读懂文本大意,体 会各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和阐明的道理。 2、通过多文本阅读对比,体会各文本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能从多文本的总结中概述出自己从是明白的道理和所受的启 发。 4、通过本课的多文本阅读,体验多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建 立多文本阅读的意识。 学习过程 学习环 节 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ppt课件出示主题文本。同桌互 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 交流文本大意 能正确表达文本大意。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用自己喜欢方式读第10、11 课,和同桌说说文本大意,尝试 总结自己明白的道理。全班交流 (完成目标一、三) 能用不同的方式阅读文 本;能初步总结文本大意, 并阐明自己明白的道理。

2018秋新区实验小学多文本阅读汇报材料

新区实验小学 多文本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自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以来,我校以基础教研室多文本阅读教学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研究,在有最初的对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认识,到理解,到师生人人参与,到现在的“打造多文本阅读教学理想课堂”。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可喜的效果,下面我来给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我学校的做法: 一、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 沈丘县实验小学是新建的一所由教体局直管的公办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位于沈丘新区东环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向北一百米路西。学校占地总面积22000平方米。本校现有在校学生2160人,全校48个教学班。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34人。本校秉承“创特色教育,育一流英才”的办学理念,营造了“乐学、善思、阳光、自信”的学风和“爱生、敬业、求真、务实”的教风,更为学生营造了优美、舒适、富有感染力的校园阅读氛围。我们近期还准备在教学区每层楼增设室外图书架,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外时间随时阅读更好地去营造随时阅读的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小组 自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以来,为了加强学校多文本阅读教学

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卢芳校长任组长,设立了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办公室,认真制订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并有兼职工作人员郑红英老师负责多文本阅读教学日常工作。学校将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和学校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做到“常规教学中抓阅读,以阅读大力推进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认真务实地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点、贯彻到面。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打造多文本阅读教学理想课堂”的口号,充分调动了全体师生参与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日常工作 (一)促进老师专业发展 、 学校教学的核心竞争力在老师,多文本阅读教学课程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老师的发展动力与水平。特别是对我校而言,年青教师居多,如何尽快使青年教师、多文本阅读教学种子成长为本校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骨干教师,发挥指导、引领作用,这是多文本阅读教学能否在我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关键。上学期,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教师“打造多文本阅读教学理想课堂”的专业化成长: 1、采取“走出去”的形式,促进教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发展。 2、提高教师观摩能力。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教案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卷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由提问引出新闻访谈及其设题方向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实用类中的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三、明确目标 四、新课过程: 1、明确考纲要求:(多媒体显示)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 (一)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3、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4、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①、分析综合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窃读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选文: 《窃读记》、《忆读书》、《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读书使人优美》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学会筛选信息。 2、找出文中细节描写,说说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推荐: 1、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 2、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 3、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采用扫读或跳读的方法阅读《窃读记》,完成1-2题 标题中的“窃”字怎么解释?作者是怎么窃读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作者对书的什么感情? 窃: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第二种) 本文讲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偷偷读书的故事。“我”无力购买又渴望读书,就去书店装作买书的人偷偷看书。当书店的环境已经不适宜“我”再站下去时,就走入另外的书店,直到把书读完。 作者酷爱读书。 二、合作探究 采用跳读或寻读的方法阅读《窃读记》,完成第1题 1、文中哪些细节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书的这种浓厚感情?画出3到5句相关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例如:“”,我读出了(感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 例: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我读出了作者进入书店的艰辛。为了能读书不顾形象。表现了作者渴望读书的急切心理。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2.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征 一、观点鲜明 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二、结构清晰 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 3、命题范围及考点 (1)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 (2)阅读文本的篇幅:1000字左右的文本。 (3)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

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1.解题指导 纵观近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仔细分析还是能够从中悟出有关的“规律”和“方法”的。如果在迎考复习中能掌握此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就完全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分数。 ☆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阅读备考中要解决的问题(“五缺”) ①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②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 ③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④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⑤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陈老师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高考试卷中选做题,其中实用类阅读主要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几种实用类文体。对于实用类问题阅读题的解答最主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原文的挖掘,问题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基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甚至答案就直接显现在原文中,所以,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每一段落所讲述的内容有所了解。回答问题时要回归到原文,以原文为根据,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分值,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一般一点2分,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题目的分值,是答题要点的重要提示。 一、访谈类文本阅读 阅读访谈文本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主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探究访谈的价值。 (一)、阅读访谈文本的方法 1、首先要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和关键内容,明白它写什么人,叙述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也就是必须知道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很多

时候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就在文章不起眼的地方,如果走马观花,自作聪明就会很容易造成信息筛选疏漏。 2、将访问者和访问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掌握主要有哪些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重点圈画。 3、精度一些关键问题的回答,通过阅读被访者的回答,归纳出其主要观点、立场、态度;并以此了解被访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某个问题的建议主张。 (二)、访谈的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我们在阅读时主要关注提问者的艺术技巧。 针对提问者的技巧,一般有单刀直入式和旁敲侧击式两大类,可细分为: 1、趣闻: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的提出来。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4、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5、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想继续予以回答。 6、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7、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究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一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觉得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另一方面是针对回答者的技巧,一般有引用、比喻、打比方、反问、反复等修辞技巧,还有开门见山表明态度,委婉含蓄呈现观点,层层推进揭示本质,顾左右而言他巧避锋芒等。 在语言风格上有的朴实无华,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巧用俗语民谚,有的引述诗文,有的生动形象等。 (三)、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类型。 2、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阅读几种常见的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3、引导、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信息,指导自身活动的能力。 4、培养分析归类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阅读几种常见的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信息,指导自身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文本,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2、像刚才这样的文本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一些有图又有文字的的文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非连续性文本”。(板书“非连续性文本”)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我们平常学习的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明

白,都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很强的。 3、那这样的一些文本我们应该怎么来阅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方法?(补充课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二)合作探究,寻找阅读方法。 1选择旅游地点,探讨图表类阅读方法 (1)、创设情境:老师想假期的时候像约上自己的小伙伴去重庆旅行,于是经过商量,让小伙伴做了一份攻略。下面是老师的朋友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结合资料给老师推荐一到两个必去打卡的景点吧。(出示表格“游客对景区满意情况统计表”)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相机揭示并板书:图表类:读标题,知主题;析图例,明内容;比数据,得结论) (4)、教师小结:在阅读图表类的文本时,不管是条状的、柱状的、饼状的、线状的,还是表格类,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标题、横坐标、竖坐标了解主题,有图例的分析一下图例,关键是要比较数据,尤其要抓住极大的数和极小的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选择乘车线路,探讨图文类阅读方法 (1)确定好游玩地点,接下来再请大家替老师选择一条合适的出行路线吧。按照老师平时的出行习惯呢,喜欢简单快捷一点的,一步到位最好,所以高铁是首选。资中到重庆的高铁在重庆北站南广场站出站,我还想去的那天到美食天堂、打卡圣地“洪崖洞”(“小什字”附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_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教案

第一节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 微点1 读懂全文 微点秒杀联系所学,消除误区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

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图1 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 图2 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 (摘编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看标题信息 没有标题,但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2.抓记叙要素 三则材料,材料一是报告,较完整;材料二是图表,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任教学科:语文 任教年级:六(8)班 任教老师:穆应波 考情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是仁怀市近两年小考考查的热点,所选题材广泛,但主要涉及社会热点和现实相关的内容,其文本呈现的形式除了文字外,还有图表、漫画等。其考查的难度不算大,但学生得分不尽人意。 教学目标: 了解非连续性文本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考题型。 通过练习,知道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思路和方法。 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备考自信心。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观看图片,说出样式,导出所学内容。 2.板书。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以文字说明、表、符号、单、图画等信息为单位,一种或几种信息组合而成,直观呈现信息内容的文本形式,阅读时以非线性阅读方法,需要组合多重信息,

进行分析理解,做出评价。常见的类型有:图类(地图、导游图、统计图等)、表类(统计表、时刻表)、文字说明类(说明书、广告词等)、单类(车票、购物小票、报价单等)等等。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分为哪三种样式? ①文本类(文字片段) ②图表类(图画、图形、表格等) ③图文类(前二者的结合)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 (一)筛选辨析文本信息。关注题干、关注关键词、关注逻辑 (二)整合信息归纳要点。原文摘抄或归纳,求同存异、合并同类(项) (三)分析品味文本语言。结合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联系上下文 (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结合材料 五、不同类型方法讲解 1.非连续性文本之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答题思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 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 读”部分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 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 考情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是广州市近两年中考考查的热点,文本长度约 1500 字,所选题材广泛, 但主要涉及社会热点和现实相关的内容,其文本呈现的形式除了文字外,还有图表、漫画等。其考查的难度不算大,但学生得分不尽人意。 教学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考题型。 2.通过练习,知道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思路和方法。 3.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备考自信心。 课时: 4 课时 学习过程: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以文字说明、表、符号、单、图画等信息为单位,一种或几种信息组合 而成,直观呈现信息内容的文本形式,阅读时以非线性阅读方法,需要组合多重信 息,进行分析理解,做出评价。常见的类型有:图类(地图、导游图、统计图等)、表类(统计表、时刻表)、文字说明类(说明书、广告词等)、单类(车票、购物小票、报价单等)等等。必要说明的一点是不附文字说明的图片、娱乐意义为主的卡通画和漫画不包括在此类文本中。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 (一)筛选辨析文本信息。关注题干、关注关键词、关注逻辑 (二)整合信息归纳要点。原文摘抄或归纳,求同存异、合并同类(项) (三)分析品味文本语言。结合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联系上下文 (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结合材料 三.非连续文本阅读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文本大多由材料组成,除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