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

1 采收

2 贮藏

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然后把油茶果

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

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

料出现走油现象。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

料中非脂肪部分*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

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5、吸湿性

强,容易软化。6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

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米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

垛。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5、

加强巡查。

3 清理除杂

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

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

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

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

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

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 剥壳

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采用油茶籽剥壳

机剥壳。

要求:1、油茶籽的水分控制在12%-18.5%之间,剥壳后的整仁率在99%以上。当油茶籽料的水分含量为10%-22%时,油茶仁能保持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破碎,壳与仁之间间隙为1-3mm,便于破壳。2、壳仁比例。在榨料中含有10%-15%的残余含壳量。原因是蒸炒是起透气传热作用;压榨取油时起毛细孔作用。

2 蒸炒

使料胚由生胚转换成熟胚的过程为蒸炒。主要作用是:让油脂充分地制取出来;降低取油的动力消耗;调整料胚结构适应入榨要求;便于制取品质更好的油脂。

方法:采用加热炒胚的方法。目的是升温去水,使料胚达到入榨前合适的低水分及足够高的温度,以满足适宜的榨料结构性能。

工艺要点:此环节为整个压榨过程的核心环节。炒籽的生熟度直接影响压榨油的品质及压榨的效率。1、温度的控制。2、投籽量的多少。3、炒籽的时间的长短。

工艺流程和方法:蒸炒锅温度达到150度以上投第一锅籽,保持锅内温度在140-150度之间。每锅投籽150kg左右,共炒50分钟左右。炒出的料胚颗粒表面呈谷黄色,内外生熟均匀。配合压榨速度,以一台榨油机150kg/时来计算,控制进籽的速度,避免熟籽无法及时

榨完。每锅籽做好温度、时间的记录,便于准确的计算炒籽的时间。

3 压榨制油

压榨取油的要点:1、进料的温度2、料的水分。即籽的生熟度。3、流油毛细管的长度越短越好。

油茶籽中蛋白质含量低,油路通畅,在较小的压力下即可出油,且压榨后的茶饼中残油较低,但油茶籽中富含淀粉25%、皂素(8%—16%)等胶黏性物质,在压榨时易出现出油段靠前、不吃料、榨膛抱死等问题。

工艺要点:压榨时要求熟料入榨温度为120度左右,入榨水分在2%以下,榨机转速为28转/分,出饼厚度为

1.5—1.8mm。如果熟料水分过低,料温过高,则出饼处冒

烟,榨机吃料少,出油也少。如果入榨熟料水分过高,则条排部分出油不旺,有油从放料口流出,榨机因吃料少而难以下料。

4 毛油除杂(毛油过滤)

分离出毛油中的不溶性机械杂质。公司使用板框式过滤机。板框式过滤机的一个操作周期是由装合、过滤、卸载、和清洗滤布四个阶段组成。

操作方法:每次抽油5cm以下,以出油口刚连续出油,泵声音出现变化为止,关抽油泵及阀门,开压缩空气阀门1/3,出油适中,不宜过大,避免把含渣油直接吹出。

以出油为金黄色为准。每次约吹20分钟。等出油口不连续出油,关压缩空气阀,开抽油泵及阀,再次抽油。如此反复,一直到抽油困难,关泵时出现倒退的情况时,停止抽油,一直吹干,约吹5-8小时,然后放松滤板压紧器,清除滤渣,洗净滤布,重新装合,继续生产。最佳过滤温度在35~40度之间。滤出的油泥可掺入油料中进行复榨,以回收油脂。

一次榨油过滤完毕后,打入毛油库,并做好记录。三、精炼工艺流程:

毛油—碱炼脱酸—水洗—脱色—

脱臭—脱脂—精滤—成品油

1 碱炼脱酸

由于油茶籽原油中胶质含量较少,酸价也不高,可将脱胶与脱酸合并为一道工序,仅需进行碱炼,公司采用湿法碱炼法。即碱量中和反应后添加一定量的软水,冲淡过剩碱液,使皂脚吸水提高沉降速度或使皂脚稀释溶解呈皂浆而有利于油-皂分离。

工艺流程:毛油—碱液中和—静止沉淀—脱酸油

关键控制点:中和是该工艺的核心。

技术要点:a.增大碱液与游离脂肪酸的接触面积,

缩短碱液与中性油的面积,降低中性油的损耗。

b.调节碱滴在毛油中的下降速度,控制皂胶膜结构,避免生成厚的皂胶态离子膜,并使该膜易于絮凝。

影响碱炼的因素:碱液浓度

加碱量

操作温度、时间

搅拌速度

1、进油。进油4.5—4.8吨左右。

2、打开搅拌,控制速度在60—70r/min,30

分钟后测定毛油酸价,根据酸价计算出加

碱量和加水量。

总碱量(kg)=理论碱量(kg)+超量碱

(kg)

理论碱量(kg)=0.000713*毛油质量(kg)

*毛油酸价(mgKOH/g油)

超量碱(kg)=(0.1~0.25)%*油量

烧碱溶液质量=总用碱量/0.1267

实际加水量(kg)=总用碱量/0.1267-总用

碱量

盐水:盐量=油量*(3‰~5‰)

水量=油量*(5%~15%)

3、中和。理论碱由毛油酸价确定,超碱量按

油重的0.10%~0.25%添加碱液浓度一般

在16-24B?。搅拌速度为60~70r/min,温度

为42~48度,全部碱液在5~10分钟内连

续加完,搅拌至油皂明显分离时

(10~20min),降低搅拌速度为30r/min

左右,通过加热装置以每分钟1度的速度

加热油脂,促进皂粒絮凝,終温控制在

60~70度。

4、压水。中和结束后添加软水称为压水,添

加量为油量的5%~15%,把3‰~5‰的盐

和水配成饱和溶液。添加的水温和油温相

同,搅拌速度为30r/min,添加水后,立

即停止搅拌,静止沉淀。

5、静置分离。油皂分离的沉降时间一般为

6~8小时,可适当延长时间。沉降过程中

药注意保温。

6、静置沉淀完成后,上层清油泵入水洗锅,

皂脚泵人皂脚池。

2水洗

碱炼锅中的油经过静置沉淀后,需将上层清油泵入水洗锅中水洗以除净油中残存的皂粒等杂质,使油中残

皂量符合工艺指标。

要点:洗涤水分布均匀,搅拌强度适中。

操作流程:1、进油,计量。

2、开启搅拌,油温升至80度。准备占油

重5%~10%的水,并溶入占油重0.2%~0.5%的无碘盐(第一次取上限,第二次取下限,第三次不加)。盐水温度加热到比油温高5~10度。放盐水喷洒,完毕后,关搅拌。静置沉淀1小时。1小时后,放废水。开启搅拌,第二次水洗。盐水放完后,静置1小时后,第三次水洗(不开搅拌)。

3、排放完废水。

3 脱色

利用对色素具有较强吸附作用的活性白土,在一定条件下吸附油脂的色素及其他杂质。

控制要点:1油的品质及前处理

2白土的质量和用量

3操作压力

4操作温度

5操作时间

操作流程:

1 真空抽油。计算油的质量。开启搅拌。

2 开启加热阀门,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93~97

度脱水,油面无白色泡沫、罐内无水汽时脱水完成。吸入准备好的白土,不要吸入空气,吸完关闭吸管阀门。白土量为7%~15%。白土与油接触20min以后,开始过滤。

3 过滤时,刚开始有浑浊,放入污油罐中。滤

出的油澄清后,放入净油罐中。过滤完后,通入压缩空气,把滤渣的油脂挤压出来。完成后清理滤渣。

4 脱臭

除去油脂的特殊气味称为脱臭。采用水蒸气蒸馏脱臭法。

关键控制点:汽提脱臭。

控制要点:1脱臭温度

2操作压强(真空度)

3通气速率与时间

4待脱臭油和成品油的质量

5直接蒸汽质量

操作流程:

1 抽油。抽油从上往下第二根管,约2.5吨。

2 开启加热阀门,蒸汽加热阀开一半。油温升

至100度时,开真空一级、二级,间隔1分钟,开冷凝管阀门1/3。

3 升温120度,加热蒸汽到0.4,开中间阀。排

掉残存空气,保持0.4的压力。

4 135度开翻滚、喷雾,不使油飞溅太厉害。

保持压力0.44,升温至180度,加大翻滚、喷雾。240度时保温2~4小时。保持蒸汽压力0.44。

5 2~4小时后,关热源、加热阀、蒸汽加热、

中间阀、翻滚、喷雾。开冷却水。200度以下,关真空阀、真空一级、真空二级、真空泵。关冷凝管阀门。

6 60~70度关冷却水,抽油进冷冻罐。

5 脱脂

部分油脂中含有固体脂,这种硬脂在0度以下会结晶如

猪油状,脱除油脂中固体脂的方法为脱脂。

控制要点:1 温度和冷却速率

2 结晶时间

3搅拌速度

4 输送及分离方式

5 油脂品质

操作流程:

1 抽60~70度油进冷冻罐中。开启冷却水、冷

冻机组、阀门。

2 慢速搅拌,在常压下冷却,冷却时间为48

小时,最终油温为10度左右。关掉设备,养晶12 ~24小时。然后进行过滤。

6 精滤

采用板框式过滤机双层过滤,一层脱脂棉滤布,加一层药用

滤纸,使产品的等级更高。室温保持在18~22度,过滤时间为12小时。过滤前加入3.7‰的活性炭,兑油调好,倒入需过滤的油中。过滤快结束时,用空气压缩机吹片刻,使油油压力流出。

精滤完毕,即为成品油。过滤完6小时后再进行化验,12小时后方可灌装。过滤完后,打入成品油库保存。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_李志晓

收稿日期:2014-07-07;修回日期:2014-12-24基金项目:国家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3006)作者简介:李志晓(1988),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E-mail )a476438069@163.com 。通信作者:金青哲,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jqzwuxi @163.com 。 油脂安全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李志晓1,金青哲1,叶小飞2, 黄健花1,刘睿杰1,王兴国1 (1.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江西上饶334700) 摘要: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 )最低(0.51mg /g ),过氧化值最高(5.89mmol /kg ),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h );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 分别为25.5、151.89、3297.26mg /kg ;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mg /kg ;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关键词:制油工艺;油茶籽油;微量营养成分;抗氧化性中图分类号:TS224;TS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7969(2015)04-0047-05 Impact of extraction process on quality of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LI Zhixiao 1,JIN Qingzhe 1,YE Xiaofei 2,HUANG Jianhua 1, LIU Ruijie 1,WANG Xingguo 1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Jiangsu ,China ; 2.Jiangxi Chunyuan Green Food Co.,Ltd.,Shangrao 334700,Jiangxi ,China ) Abstract :With shelled oil -tea camellia seed as raw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four kinds of extraction processes (cold pressing ,solvent extractio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hot pressing at 100?and 130?)on acid value ,peroxide value ,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race nutrients and scavenging activity on DPPH free radical of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id value of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extracted by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process was the lowest (0.51mgKOH /g ),while its peroxide value was the highest (5.89mmol /kg )and its 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 was the smallest (0.77h );the contents of polyphenols ,squalene and to-tal sterols in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extracted by hot pressing (130?)process were the highest (25.5,151.89,3297.26mg /kg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β-carotene and tocopherols in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extract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process were the highest (10.33,524.90mg /kg ,respectively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n DPPH free radical of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extracted by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process was the lowest ,which exhibited the weakest antioxidant activity.Key words :extraction process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trace nutri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籽油脂肪酸 组成与橄榄油十分类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 [1] 。油茶籽油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长期食用 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制取油茶籽油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压榨法、浸出法 [2] 和水酶法等。压榨法分为热榨法和冷榨法。 冷榨法能更好地保存油中的营养成分及天然风味。尹先益等 [3] 通过微波技术辅助冷榨工艺制取油茶 籽油,提高了油茶籽油的品质,避免过氧化值增高。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热榨法和浸出法。其中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五成左右。压榨法和浸出法是山茶油提取的两种方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浸出法则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普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补的做法,即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道克客巴巴网;具体操作流程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使用螺旋榨油机榨茶籽油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茶油的生产技术及设备 (一)山茶油的制取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 (1)山茶油浸出取油成套设备主要包括: 进料刮板输送机、存料箱、料封绞龙、平转式浸出器等油料浸泡系统设备;湿粕输送机、封闭绞龙、脱溶剂机等料粕脱溶设备系统;混合油暂存罐,一、二蒸发器、汽提器等混合油蒸发分离设备系统;冷凝器组、分水箱、平衡罐、尾气吸收器、溶剂周转罐等溶剂回收设备系统; 2、压榨法制油工艺 (1)茶籽仁冷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清滤→优质冷榨油→优质茶籽饼 油茶籽冷榨制油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毛油质量好,节省能源,运行成本低和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茶籽仁高温压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蒸炒→压榨出油→沉淀→过滤→茶油 (3)超临界萃取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CO2萃取→分离1→分离2→精馏→茶油 (二)山茶油的精炼工艺 1、茶油的化学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 2、茶油的物理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过滤→脱胶→脱色→脱酸→成品山茶油 (三)山茶油的冬化脱脂工艺及设备 (1)冬化生产工艺流程 茶油→热交换器→结晶槽→加热槽→过滤器→冬化油 (2)冬化工作原理: 冬化系统主要为以低温结晶方式将油中之腊质分离出来 (3)冬化处理范围: (4)冬化处理之油种主要为葵花油,棉籽油及葡萄籽油等等 (5)冬化可分为湿式及干式两种 (一)湿式冬化 原理为食用油经过脱色阶段之后,以皂脚颗粒为晶种,快速结晶之后,将腊结晶以水洗水一起分离,但因为快速结晶仍有部份腊会残留,故结晶后达到之标准为5.5小时0℃仍无腊结晶析出,如果需要更少造成低温雾化之条件,可在脱臭之后增加另一慢速晶将微量之腊、糖类以精细过滤除去。 优点为减少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等之成本,操作上亦可降低过滤机换槽之频率。 (二)干式冬化 原理为脱色或脱臭之后,将食用油降温,以慢速结晶,使腊结晶能培养成为大结晶,且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将大、小颗粒之腊结晶除去,以达到几乎完全除去油中之腊质。 优点为按冬化油之要求达到12HR,0℃或24HR,0℃不会雾化之条件,可由结晶时间及过滤条件来控制

油墨生产工艺流程

油墨生产工艺的流程及原料? ?印刷油墨是印刷主要原材料之一,它的未来要视印刷的发展而定,今后的印刷仍将是现有印刷方式的延续,所以油墨基本上仍靠连结料将着色料转移到承印物上;连结料作为着色料的传递介质和粘合剂仍依然不变。但是,随着印刷高速化、自动化,联动加工作业的发展,以及环境卫生保护和节约资源能量方面的要求和限制,使油墨制造的内容不得不作相当的改变。 [关键词]连结料、有机溶剂、溶解性。 油墨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也不一样。有的很稠、很粘,而有的却相当稀。油墨应具有鲜艳的色彩,良好的印刷性能和满意的干燥速度。此外,还应具有耐溶剂、酸、碱、水、光、热等特性。 连结料是油墨的流体部分,能使着色料——颜料在分散设备上轧细、分散均匀,在承印物上附着牢固,而且使油墨能够具有必要的光泽、干燥性能和印刷转移性能等。对不同品种的油墨,选用合适的连结料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主要是连结料决定油墨的类型,因此有了良好的连结料,才能制得质量上乘的油墨。植物油大都可用来制造油墨的连结料,一些动物油、矿物油、合成油等也可成为油墨连结料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种合成树脂的出现,扩大并开辟了连结料的境界。 连结料大都是按干燥类型来命名的,如氧化结膜干燥型、渗透干燥型、挥发干燥型,热固型、紫外光光固型等。总之,不同类型的油墨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连结料。油墨使用主要的着色料颜料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颜料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或连结料而具有一定色彩的固体粉状物质。它不仅是油墨主要的固体组成部分,也是印到物体上可见的有色体部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墨的质量(如在色彩、稀稠粘度、理化性能、印刷适性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制造油墨要求颜料有鲜艳的色彩,较高的浓度,良好的分散性,以及其他有关性能。 一、网印油墨的分类与应用 1.网印油墨的分类 目前国内使用的丝网印刷油墨,其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承印材料分类 纸张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高光型油墨、半亮光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自然干燥型油墨、涂料纸型油墨、合成塑料纸型油墨、板纸纸箱型油墨。 ①织物用油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乳液型油墨等。 ②木材用油墨:水性墨、油性墨。 ③金属用油墨:铝、铁、铜、不锈钢等不同金属专用油墨。 ④皮革用油墨:印刷皮革专用油墨。 ⑤玻璃陶瓷用油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晶、陶瓷器皿用油墨。 ⑥塑料用油墨:聚氯乙烯用油墨、聚苯乙烯用油墨、聚乙烯用油墨、聚丙烯用油墨。 ⑦印刷线路板用油墨:电导性油墨、耐腐蚀性油墨、耐电镀及耐氟和耐碱性油墨。 (2)根据油墨的特性分类 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 (3)根据油墨所呈状分类 胶体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树脂油墨、淀粉色浆等。固体油墨,如静电丝网印刷用墨粉。 (4)根据油墨的功能性分类 印刷油墨是通过用印刷方法在承印物上表现图像线条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再具备其他物理、化学功能的油墨,则叫做“功能性油墨”。目前,使用的主要功能性油墨有: (1)物理性功能油墨

包装机械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钣金件工艺 机加工生产加工工艺 钣金车间工艺要求流程 (1)钣金车间可根据图纸剪板下料,在相应位置冲孔和剪角剪边。以前工序完成后进行折弯加工;第一步必须进行调整尺寸定位,经检查后进行下一步折弯工艺。折弯后经检查合格组焊;组焊要求必须在工装和模型具下进行组焊。根据图纸要求焊接深度和点处焊接。焊点高度不得超过设计要求、焊机工艺要求;2mm以下必须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和氩弧焊接。不锈钢板必须用氩弧焊。焊接件加工成形后进行校整,经检查符合图纸要求后进行下一步打磨拉丝。打磨必须以

量角样板进行打磨,不得有凸出和凹缺。拉丝面光吉度必须按图纸要求进行。 (2)外协碳钢件表面处理喷漆工艺要求:喷沙或氧化面积不得小于总面积的95%,除去沙和氧化液进行表面防锈喷漆和电镀处理。经底部处理后再进行表漆加工,表漆加工必须三次进行完成。喷塑厚度不得小于0.35mm。钣金件经检验合格后进厂入半成品库待装。 (3)入库件摆放要求:小件要求码齐入架存放。大件必须有间隔层,可根据种类整齐存放。 机加件加工流程: (1)机加工件工艺要求;原材料进厂由质检部进行检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进行检测,进厂材料必须检测厚度、硬度、和其本几何尺寸。 (2)下料;根据图纸几何尺寸加其本加工量下料,不得误差太大。 (3)机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定位面进行粗加工、精加工,加工几何尺寸保留磨量。 (4)铣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刀具装入刀库,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更换刀库刀具,工件要保整公差。 (5)钳工;机加件加工完成后根要求进行画线钳工制做,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用中心尖定位。大孔首先打小孔定位再用加工大孔。螺纹加工要在攻丝机进加工,不得有角度偏差。螺纹孔加工后螺栓要保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是高档食用油,能否将油菜籽脱皮冷榨生产工艺移植到油茶籽生产上来,还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油菜籽仁和油茶籽仁化学组成不一样,油菜籽仁含粗蛋白较高,为 30%左右,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约为17%,这与大多数油料籽仁的化学组成特点是一致的,即油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油茶籽不同,其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仁的水分平均为8.7%时粗蛋白含量平均约为 9 4%,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为35.5%。采用脱壳、加水调质、冷榨工艺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是否可行有待实践检验。 宏日机械油茶籽油加工成套设备工艺:

主要工序设备和工艺参数: 清理采用两层振动筛,去除油茶籽中的大小杂质。大杂主要是未裂开的油茶蒲(或称茶包 )。 低温干燥采用平板烘干机,控制夹层加热蒸汽压力0.2M Pa左右,对含水分8%左右的油茶籽干燥至水分含量4%左右。尽量减少仁中的游离水分,以利于加水调质。仁中水分高,使榨料塑性增大,当榨料压力增大时,将使流油通道变窄,影响出油。 分级由于单粒油茶籽体积从 0.3 ~2.5 cm 不等,重量从0.461 ~1.4 6 3 g 不等,相差较大,决定采用分级将大小差不多的油茶籽汇集起来,为脱壳创造条件,分级采用振动筛。 脱壳采用撞击式粉碎机将油茶籽打碎,油茶籽壳较薄,且经干燥后水分较低,易于破碎。 仁壳分离仁壳分离主要有两个主要指标,即壳中含仁和仁中含壳。显然,壳中含仁越低越好,有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提高出油率和出饼率。我们将壳中含仁率定为0.3%,由于前道采用了分级工序,要达到这一指标并不困难。生产稳定后,壳中含仁几乎检测不出。仁中含壳希望越低越好,但有两点需要考虑,其一是含壳率低了,榨油机榨膛容易被入榨料抱死,造成滑膛,压榨难于进行,即使是双螺杆榨油机也如此,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是应考虑饼的溶剂法浸出取油,当饼中含壳量少了,没有骨架,料层易被压实,溶剂渗透困难,导致粕中残油高,湿粕含溶高,影响浸出效率和溶剂消耗。

植物油提炼设备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1.油料清理 (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2.油料剥壳与仁壳分离 剥壳要求 ①仁中含壳率:不超过*%。 ②壳中含仁率(手拣)不超过*%。 3.油料干燥 油料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脱水至适宜水分的过程。油料收获时有时在雨季,所以水分含量高。为了安全贮藏,使之有适宜水分,干燥

就十分必要。 利用干燥设备加热油料,可使其中部分水分汽化,同时,油料周围空气中的湿度,必须小于油料在该温度下的表面湿度,这样形成湿度差,则油料中的水分才能不断地汽化而逸入大气,并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油料表面的空气量越多,则油料的脱水速度越快,干燥设备强制通入热风进行干燥,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4.油料破碎 用机械的方法,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叫破碎。破碎的目的,对于大粒油料而言,是改变其粒度大小利于轧胚;对于预榨饼来说,是使饼块大小适中,为浸出或第二次压榨创造良好的出油条件。 5.油料软化 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其变软。增加塑性的工序。为使轧胚效果达到要求,对于含油量较低的大豆、含水分较少的油菜籽以及棉籽等油料,软化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大豆,由于含油量较低,质地较硬,如果再加上含水分少,温度又不高,未经软化就进行轧胚,

势必会产生很多粉末,难以达到要求。 6.油料轧胚 轧胚亦称“压片”、“轧片”。它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将油料由粒状压成薄片的过程。轧胚的目的,在于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为蒸炒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便在压榨或浸出时,使油脂能顺利地分离出来。 对轧胚的基本要求是料胚要薄,面均匀,粉末少,不露油,手捏发软,松手散开,粉末度控制在筛孔1毫米的筛下物不超过10%~15%,料胚的厚度:大豆0.3毫米以下。轧完胚后再对料胚进行加热,使其入浸水分控制在7%左右,粉末度控制在10%以下。 7.油料蒸炒 油料蒸炒是指生胚经过湿润、加热、蒸胚和炒胚等处理,使之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使其内部的结构改变,转变成熟胚的过程。 蒸炒是制油工艺过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因为蒸炒可以借助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使油料内部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例如细胞受到进一步的破坏,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磷脂和棉酚的离析与结合等,而这些变化不仅有利于油脂从油料中比较容易地分离出来,而且有利于毛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香肠工艺流程图 辅料验收原料肉验收 原料暂存肥膘解冻 精肉解冻水切丁辅料暂存分割热水漂洗1 漂洗2 加水绞肉 肠衣验收、暂存(处理)灌装、结扎 (包括猪原肠衣和蛋白肠衣) 咸水草、麻绳验收、暂存浸泡漂洗3 冷却 内包装 装箱、入库 出货

香肠加工工艺说明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原料肉验收、暂存化验室、仓库 按照原料肉验收程序进行,并要求供应商 提供兽药残留达标保证函及兽医检疫检 验证明 辅料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肥膘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肠衣验收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肠衣处理腊味加工间天然猪肠衣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冲洗,人造肠衣灌装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润湿 咸水草、麻绳 验收 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暂存仓库 浸泡腊味加工间咸水草、麻绳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浸泡使之变软 解冻解冻间肉类解冻分 割间 ≤18℃、18~20h恒温解冻间空气解冻 分割分割台、刀具肉类解冻分 割间 将原料肉筋键、淋巴、脂肪剔除、并分割 成约3cm小肉块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漂洗2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加工用水漂洗,将肉的污血冲洗干净 绞肉绞肉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12℃以下,采用Φ5mm孔板 肥膘切丁切丁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切成0.5cm长的立方

漂洗1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水温45-60℃,洗去表面游离油脂、碎肉 粒 灌装、结扎灌肠机香肠加工间按产品的不同规格调节肠体长度,处理量800~1200kg/h ,温度≦12℃ 漂洗3 水池香肠加工间水温45~60℃,清洗肠体表面油脂、肉碎 冷却挂肠杆预冷车间12℃下冷却0.5~1小时,中心温度≦25℃ 内包装真空机、电子 秤、热封口机 内包装间 将待包装腊肠去绳后按不同规格称重,装 塑料袋、真空包装封口 装箱、入库扣扎机、电子 秤 外包装间、成 品仓库 将真空包装的产品装彩袋封口,按不同规 格装箱、核重、扣扎放入成品库并挂牌标 识。

电解铜箔电解液制造工艺流程

1.电解铜箔生产工艺 电解铜箔自20 世纪30 年末开始生产后,被用于电子工业,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解铜箔的品质在不断提高,其制造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各铜箔生产企业及相关研究单位对电解铜箔制造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形成多家多种电解铜箔制造技术,各企业生产电解铜箔的关键技术千差万别,但无论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工艺区别有多大,作为电解铜箔制造的工艺过程都大致包括电解液制备、原箔制造、表面处理、分切加工以及相关的检测控制、附属配备等工序。基本工艺流程如图5-1-1 。 5.11工艺流程 2.电解液的制备 电解液制备是电解铜箔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就是将铜料溶解成硫酸溶液,并经一系列过滤净化,制备出成分合格、纯净度很高的电解液。电解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铜箔产品品质的好坏,不但影响铜箔的内在质量,还影响铜箔外观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溶铜造液过程所用的原料辅料,还要严格控制电解液制备的生产设备和操作过程。 作为制备电解液过程,所用的原料有电解铜、裸铜线、铜元杆、铜米等。要求原料含铜纯度必须达到99.95% 以上,铜料中各种杂质如Pb 、Fe、Ni 、As 、Sb 、AI 、S 及有机杂质等必须符合GB 4667-1997《电解阴极铜》国家标准中一号铜要求。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其质量也要达到国家标准化学纯级技术要求。 (1).几种常见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 第一种流程

第二种流程 第三种流程

第四种流程 3. 电解液制备过程 上面仅列举了4 种有代表性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除此之外,由于各铜箔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设备条件、配套能力等区别,以及生产铜箔档次要求的不同,在电解液制备循环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区别。虽然电解液循环方式不同,但其机理都是一样的,都包含有铜料溶解、有机物去除、固体颗粒过滤、温度调整、电解液成分调整等作用和目的。 首先将经过清洗的铜料及硫酸、去离子水加入到具有溶解能力的溶铜罐中,向罐内鼓人压缩空气,在加热(一般为50-90 t) 条件下,使铜发生氧化,生成的氧化铜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溶液,当溶解到一定cu2 + 浓度(一般为120 -150 gIL) 时,进入原液罐(或经过滤后再到原液罐),与制筒机回流的贫铜电解液(一般为70 -100 gIL) 混合,以使电解液成分符合工艺要求,然后再经过一系列活性炭过滤、机械过滤、温度调整等设备及过程后,把符合工艺要求的电解液送人制筒机(或称电解机组)进行原箱生产制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解液都是循环使用的,不断的从制循机中生产原筒,消耗电解液中的铜,而由溶铜罐不断溶铜,再经一系列过滤、温度调整、成分调整后,不断送人制筒机。这其中,利用活性炭吸附掉电解液中的有机物(包括有机添加剂) ,机械过滤滤掉(截留) 电解液中的固体颗粒物。 电解制备过程不但要保证电解液连续不断地循环,还要及时调整并控制好电解液成分(含铜、含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循环量匹配等技术指标。 4. 电解液制备主要工艺参数 电解液工艺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解铜锚质量,决定着溶铜造液的能力和电解液制备所用的设备规格和数量,电解液各工艺

啤酒生产流程图及说明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一个典型的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不包括制麦部分):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 10、麦糟输送 11、麦糟贮罐 12、煮沸锅/回旋槽 13、外加热器 14、酒花添加罐 15、麦汁冷却器 16、空气过滤器 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 18、发酵 罐 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 20、缓冲罐 21、硅藻土添加罐 22、硅藻土过滤机 23、啤酒精滤机 24、清酒罐 25、洗瓶机 26、灌装机 27、杀菌机 28、贴标机 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 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

建设油茶加工厂的流程

建设油茶加工厂的流程 工厂建设项目主要细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不少步骤往往是同步进行的,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项目管理和协调。 1.前期相关审批 主要包括:工厂项目立项备案、用地、选址及环境评审、获取土地使用证及规划审批等这几项内容其中部分是可以同步进行的。 建厂投资流程:工商注册(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公司具体名称、股东名称、出资总额、出资比例(如股东

是法人,需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资证明、环保证明、房产证明项目备案(计划局、发改委):编制项目简介、填写项目申请备案表、项目备案请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相关手续办理(环保局、建设局、土地局):环保评审∕审批、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土地评估、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建设用地预审办理土地证(土地局):地籍调查表、用地申请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国土资源局规划股出图意见、建设部门一证一书、环保证明、一书四方案、土地评估。 2.厂房整体及配套设计 设计通常包括设计前期工作、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 ① 设计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厂址选择和设计任务书的编制。② 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初步设计包括: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水、动力的来源和用量;规定工艺过程、物料储运、环境保护等设计的主要原则;明确设备、建筑物和公用系统的构成和要求;进行工厂布置,设计全厂和车间的平面布置图;提出生产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生活福利设施的方案;计算主要设备材料的数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概算。批准后的初步设计是建设投资的拨款、成套设备订购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③ 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各种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详图、设备和管线的安装详图、各项室外工程的施工详图、编制全部设备材料明细表和施工预算。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关于消防审批和验收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doc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 1.食用油的介绍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1]。油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食用油不仅影响莱肴的色香味,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提供人类部分所需的热量以及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近年来,我国的食用油生产产量持续增加,加工工艺不断优化和改进,人们正逐渐告别过去那种油烟大、杂质多、卫生条件差的散装油,而改为使用安全卫生的桶装油和包装油。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2]。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脂油料生产和供应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国家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油脂油料生产,促使了我国油脂油料生产不断提高,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油茶籽、亚麻籽等八大油料产量由1990年的3452.8万t 上升到2009年的6015.1万t,增长74.2%,平均年增长3.9%[3]。 2.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 我国和国际上一样,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4]。食用油制取流程见图1所示[5],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经过选料、焙炒、物理压榨生产而成,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提取,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的互溶性质而将油脂萃取溶解出来,并用严格的工艺脱除油脂中的溶剂,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条件良好,油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1)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验收 清选去杂 烘干冷却 破碎脱皮 热风烘炒 降温、轧糁 蒸炒 榨油 降温过滤毛油成品油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1.原料验收: (1)原料100%来自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或备案基地。 (2)原料进厂前,对所收购的原料按《原辅料验收制度》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原料一律拒收。 (3)原料进厂时,检查供应商的三证和检验证明。 (4)合理安排生产所需的原料量,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生产。 2.清选去杂 清除原料中的石子等杂质,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 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3. 烘干冷却 将花生在烘干房用热风气流干燥机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然后迅速用冷空 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4. 破碎脱皮 用齿辊式破碎机将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 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5. 热风烘炒 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煤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 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6. 降温与轧糁 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7.蒸炒 用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8. 榨油 本工艺使用的是200型螺旋榨油机,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 1.5%~2%,机榨饼残油9%~10%。 9.降温 用冷冻盐水于低速搅拌下将植物油冷却到10℃~15℃,然后保温沉淀静置48h。 10.过滤毛油 将沉淀48h后的毛油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在滤饼形成前得到的过滤油较浑浊,应在滤饼形成后重新过滤。

铜矿生产工艺标准汇总

第一章铜业发展历程 1.1铜及铜精矿简介 铜精矿是低品位的含铜原矿石经过选矿工艺处理达到一定质量指标的精矿, 可直接供冶炼厂炼铜。 第二章铜矿石 2.1铜矿石分类 铜矿石种 类 主要成分图片产地 自然铜自 然 铜 Cu (Fe、Ag、 Au、) 世界:美国密执安州的苏必利尔湖南岸(1857年这 里发现重达420吨的自然铜块)、俄罗斯的图林斯克 和意大利的蒙特卡蒂尼等地。 中国:湖北、云南、甘肃、长江中下游等地铜矿床 氧化带中。 硫化矿黄 铜 矿 CuFeS2 (Ag、Au、Tl、 Se、Te)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滇地区、山西南部中条 山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西藏高原等。其中以 江西德兴、西藏玉龙等铜矿最著名。 世界:西班牙的里奥廷托,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克拉 马祖、犹他州的宾厄姆、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 哥的卡纳内阿,智利的丘基卡马塔等。 斑 铜 矿 Cu5FeS4 (Pt 、Pd) 中国:云南东川等铜矿床。 世界:美国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卡纳内阿和 智利丘基卡马塔等。

提出在铜精矿中分别测定辉铜矿、斑铜矿、砷黝铜矿和黄铜矿的方法:称取三份试样,用含4%硫脲的0.15%硫酸浸取辉铜矿,用含15%硫脲的2N 盐酸浸取辉铜矿和斑铜矿。 第三章 铜矿的选矿、冶炼及成本 3.1铜矿的选矿工艺 铜矿的选矿工艺主要是破碎--球磨--分级--浮选--精选等,对含镍钴钼金等稀贵多金属矿,可将粗选铜精矿再分别浮选镍精矿、钴精矿、钼精矿、金精矿。 3.2浸染状铜矿石的浮选 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流程,经一段磨矿,细度-200网目约占50%~70%,1 次粗选,2~3次精选,1~2次扫选。如铜矿物浸染粒度比较细,可考虑采用阶段 辉铜矿 Cu 2S 中国:云南东川铜矿 世界:美国布里斯托、康涅狄格州、比尤特、蒙大拿、亚利桑那州、宾厄姆峡谷、犹他州、鸭城、田纳西州、英国康瓦耳、纳米比亚楚梅布、意大利托斯卡纳和西班牙的力拓矿区、美国的内华达州的Ely 矿区、Arizone 州的Morenci 、Miami 和Clifton 矿区以及蒙大拿州的比尤特矿区等地。 氧 化 矿 蓝铜矿 Cu 3(OH)2(CO3)2 中国: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赣西北。 世界: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 赤铜矿 Cu 2O 世界:法国、智利、玻利维亚、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有世界主要矿区。 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江西、甘肃等地铜矿区。 孔雀石 Cu 2(OH)2CO 3 世界: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 中国: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赣西北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 采收卜贮藏十烘干二清理除杂二剥壳二压扁”轧胚+蒸炒一压榨 | 制油卜毛油除杂弓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脂4精滤—充氮匚包装卜产品贮歹一、采收 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之一,在南方各地均有种植。 收摘油茶籽的季节性很强,一般从充分成熟到油茶果开裂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必须抓紧这一时间收摘,采收油茶籽应在油茶果成熟期的前3天开始,到成熟后7天采收完,即“霜降前三后七”原则。如收摘过早茶籽未充分成熟,而且含水分高,含油低,影响出油率。如收摘过晚,茶籽果开裂,果实散落,收时费工费时,还会霉烂造成浪费。 普通油茶中的霜降种群,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成熟,寒露种群则在10 月上旬成熟。 油茶的采摘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生理成熟是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种壳坚硬,乌黑

有光泽或呈深棕色,种仁呈乳黄色,胚已发育成熟,但种仁含油率只有30%-35%此时油茶果基本成熟;种子成熟是10月上旬以后,种仁含油率达到最高峰,即40%-60%果实自然落地,种子完全成熟。 从油茶树上直接采摘的果实是油茶果。油茶果由油茶蒲(俗称茶 包)与油茶籽构成。油茶籽由茶籽壳与茶籽仁组成,油茶籽占油茶果的38-40% 茶籽仁占油茶籽的66-72%。油茶籽全籽含油25%-40%油分主要集中在茶籽仁中,壳中含油量在0.5%左右。通常说的油茶籽便是除去了茶蒲这一外壳之后的带硬壳的籽粒。 二、贮藏 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后熟和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然后把油茶果摊到土晒坪上,经常翻动,风晒脱粒,除净杂物。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了,便可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油料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3、安全水分低,油料安全水分(临界水分)二油料中非脂肪部分X 15% 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容积大;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6、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勺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C以下;

铸造工艺流程介绍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 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 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 3)造型与制芯; 4)熔化与浇注; 5)落砂清理与铸件检验等主要工序。 成形原理 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

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 1、型砂的性能 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性等。2、型砂的组成 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纸浆等。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 工艺特点 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3)铸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零件很接近,既节约金属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时。 4)铸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广、铸件成本低。 5)铸造工艺灵活,生产率高,既可以手工生产,也可以机械化生产。 铸件的手工造型 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砂型铸造分为手工造型(制芯)和机器造型(制芯)。手工造型是指造型和制芯的主要工作均由手工完成;机器造型是指主要的造型工作,包括填砂、紧实、起模、合箱等由造型机完成。泊头铸造工量具友介绍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手工造型因其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工艺装备简单,无需造型设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但手工造型生产率低,劳动强度较大。手工造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整模造型 对于形状简单,端部为平面且又是最大截面的铸件应采用整模造型。整模造型操作简便,造型时整个模样全部置于一个砂箱内,不会出现错箱缺陷。整模造型适用于形状简单、最大截面在端部的铸件,如齿轮坯、轴承座、罩、壳等(图2)。

阴极铜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阴极铜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学号:1231050531 班级:12大宗2 姓名:沈佳培 摘要 研究报告介绍阴极铜的基本定义和种类,同时报告中还提到了相关的成产加工环节,以及行业的基本概况和阴极铜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水平。报告中列举出了具体阴极铜进出口、产量、消费等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上海有色金属网、有色金属协会、渤海交易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网站以及百度文库等。

第一章电解铜行业概况 第一节电解铜定义 阴极铜又称电解铜。将粗铜(含铜99%)预先制成厚板作为阳极,纯铜制成薄片作阴极,以硫酸(H2SO4)和硫酸铜(CuSO4)的混和液作为电解液。通电后,铜从阳极溶解成铜离子(Cu)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亦称电解铜)。粗铜中杂质如比铜活泼的铁和锌等会随铜一起溶解为离子(Zn和Fe)。由于这些离子与铜离子相比不易析出,所以电解时只要适当调节电位差即可避免这些离子在阳极上析出。比铜不活泼的杂质如金和银等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这样生产出来的铜板,称为“电解铜”,质量极高,可以用来制作电气产品。沉淀在电解槽底部的称为“阳极泥”,里面富含金银,是十分贵重的,取出再加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第二节电解铜标准

第三节阴极铜的加工方法

量仍满足不了工业用铜的要求,必须精炼后得到的精铜要求含铜99.95%以上。在硫化铜精矿冶炼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回收硫、金、银、锑、铋、镍、硒等有价元素在中国,从铜精矿中提取金属铜,主要采用火法冶金的方法,比较先进的就是闪速熔炼,其产量占全国产铜量的30%以上。由于能耗低,规模大,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优点。这一冶炼技术正在炼铜工业上得到日益发展。闪速熔炼根据不同炉型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Outokumpu闪速熔炼、InCo闪速熔炼。以下介绍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⑵湿法冶金 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湿法冶金在许多情况下与火法相配合的。其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铜(锌)矿物预先通过氧化或硫酸焙烧,转变可溶状态,然后再进行浸出、净化电积、以提取电解铜。通常有RLE法、常压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压氨浸出法、细菌浸出法等。从焙烧→浸出→净化→电积,简称RLE法。其生产流程,湿法冶金主要适用从低品位氧化矿、废矿堆及浮选尾矿中提取金属铜。 第四节铜产业链的结构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说明

1 9 10 12 2 11 13 3 14 4 15 5 16 17 8 7 6 18 至提升机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 编号名称 1 永磁筒 2 圆筒初清筛 3 电动三通 4 锤片粉碎机 5 吸尘罩 6 栅筛 7 下料斗 8 斗式提升机 9 风帽 10 组合脉冲除尘器 11 叶轮式闭风机 12 双轴桨叶混合机 13 自动闸门 14 料位器 15 手动闸门 16 螺旋喂料器 17 电子秤 18 刮板输送机 工艺流程图

19 23 20 24 21 25 22 26 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编号名称 19 环模制粒机 20 空压机 21 双层冷却器 22 对辊破碎机 23 振动分级筛 24 离心通风机 25 离心集尘器 26 自动打包机 集尘袋

生产流程图工艺说明 一.原料粉碎 需粉碎原料经栅筛除去较大杂质后,投放到下料斗经吸尘罩吸,其目的是降低粉尘浓度。由提升机送到永磁筒除去磁性铁杂质,再经圆筒初清筛得到合格的原料经粉碎储备仓进入粉碎机粉碎至需要大小粒度的粉料 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 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员的确定 1、大队长由纪律部门、卫生部门、升旗手、鼓号队四个组织各推荐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共四名),该部门就主要由大队长负责部门内的纪律。 2、中、小队长由各班中队公开、公平选举产生,中队长各班一名(共11名),一般由班长担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选举。小队长各班各小组先选举出一名(共8个小组,就8名小队长)然后各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小队长几名。 3、在进行班级选举中、小队长时应注意,必须把卫生、纪律部门的检查学生先选举在中、小队长之内,剩余的中、小队长名额由班级其他优秀学生担任。 4、在班级公开、公平选举出中、小队长之后,由班主任老师授予中、小队长标志,大队长由少先队大队部授予大队长标志。 二、成员的职责及任免 1、大、中、小队长属于学校少先队组织,各队长不管是遇见该班的、外班的,不管是否在值勤,只要发现任何人在学校内出现说脏话、乱扔果皮纸屑、追逐打闹、攀爬栏杆、乱写乱画等等一些违纪现象,都可以站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2、班主任在各中队要对中、小队长提出具体的责任,如设置管卫生的小队长,管纪律的小队长,管文明礼貌的、管服装整洁的等等,根据你班的需要自行定出若干相应职责,让各位队长清楚自己的职权,有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去管理,让各位队长成为班主任真正的助手,让学生管理学生。各中队长可以负责全班的任何违纪现象,并负责每天早上检查红领巾与校牌及各小队长标志的佩戴情况。 3、大、中、小队长标志要求各队长必须每天佩戴,以身作则,不得违纪,如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根据中、小队长的表现撤消该同学中、小队长的职务,另行选举,大队长由纪律、卫生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撤消,另行选举。 4、各班中、小队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负责,表现优秀,期末评为少先队部门优秀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