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破乳剂破乳的认识浅谈

原油破乳剂破乳的认识浅谈
原油破乳剂破乳的认识浅谈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010 NO.07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研 究 报 告

科技创新导报1 概述

原油含水是油田开发中的普遍现象和正常状态,而原油含水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在石油开采时,油水混合物由井底向地面流动时,随着压力降低,溶解在原油中的油田气会不断析出,气体的不断膨胀会对油、水进行剧烈的搅拌,从而形成比较较稳定的乳状液。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给原油的脱水处理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还会随着含水率的上升,稳定性逐渐增强。经过初步统计马北试采作业区2007年~2008年原油含水率由之前的30%增加到目前的55%。

柴达木盆地马北试采作业区在原油处理过程中曾经多次出现处理、沉降后原油含水率在0.5%(马北合格原油外运的最高含水率)以上的情况,经过实验室化验显示是由于破乳剂破乳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的。这给生产带来了很多危害,原油乳状液的不断循环处理增大了原油处理负荷,增大了站内回压,造成许多低压油井产量降低或不出油等现象的发生。这也是目前马北原油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马北试采作业区原油乳状液性质为W/O型,但由于马北油田原由综合含水率由刚投产时到目前急剧增加,此时油可能以微小的颗粒分散到水中,这样就会产生O/W型原油乳状液,那么目前使用的非离子、水溶性破乳剂破乳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破乳剂破乳温度在42℃左右,破乳剂用量100g/t,也存在着破乳剂破乳温度、用量不够准确等问题。

破乳剂温度、用量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原油脱水效率,还与原油脱水成本,热能消耗,生产负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破乳剂破乳效率,降低脱水成本,减少能量消耗。我们应该对破乳剂进行实验室内的分析优选。

2 原油乳状液

2.1原油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通常由水(或水溶液)和有机液体(常称为“油”)组成,它们两者可分别为分散相或分散介质,所以乳状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简称水包油型,以O/W表示。牛奶即为O/W型

乳状液;另一种是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

介质,简称油包水型,以W/O表示。油田生产的原油即为W/O型乳状液。

两类乳状液在外观上并无多大的区别,但表现出的性质是不相同的。O/W型乳状液,外相(分散介质)是水,故往往显示出水溶液的性质,而W/O型乳状液的外相为油,故往往显示出油溶液的性质。例如:W/O型乳状液能像油类那样使橡胶溶胀,而W/O型乳状液则不会使橡胶溶胀。因此,在选用和制备乳状液时必须弄清它是属于哪一类乳状液。

2.2原油乳状液的鉴定

滴混和法:在玻璃上滴上一滴原油乳状液,在它的旁边再滴上一滴水,如果是O/W型乳状液,则水滴一碰到乳状液,两者就能很快混和,如果是W/O型乳状液,则两者混和较慢。

奥斯特沃德(Ostwald)根据立体几何学分析,当含水率小于26%时,只可以形成W/O型乳状液;当含水率在26%~74%时,即可以形成W/O型乳状液,也可以形成W/O型乳状液。

通过鉴定马北各单井原油既存在O/W型乳状液又存在W/O型乳状液,但进站原油的综合乳状液性质经鉴定主要表现为W/O型。

2.3原油乳状液的形成条件

在石油开采时,油水混合物由井底向地面流动时,随着压力降低,溶解在油中的油田气会不断析出,气体的不断膨胀会对油、水起到破碎和搅拌作用。当油、气、水混合物通过油嘴时,流速猛增,压力急剧下降使油水充分破碎,发生剧烈搅拌,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乳状液。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三要述:(1)油田采出物油和水,二者互不相溶;(2)是原油中有足够的胶质、沥青质、石蜡等,他们都是天然的高性能乳化剂;(3)油田开发和油气输送过程中,油、水、乳化剂三者共聚一体,在井筒、油嘴、管道、阀件、机泵中充分接触混合,特别在伴生气参与下,搅拌更为激烈,使油水乳化液的乳化程度逐渐加深。2.4减轻原油乳化程度的措施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完全避免原油

乳状液的形成是困难的。但采取措施减轻乳化程度却是可能的。在马北我认为能采取的措施有以下三点:

(1)合理控制各单井油、套压,使用大小适当的油嘴,尽量减少油嘴前后压降。

(2)因为油井和原油集中处理站的位置固定不变,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高含水油井尽量采取进单井罐的方式,在罐中充分沉降后排掉游离水,再由罐车倒运进站,这样由于游离水少了,便可以减轻脱水处理设备的负荷,同时还可以减少破乳剂的用量,尽而节省一定的成本。

(3)车倒进站的原油要用离心泵输送至加热炉,最好选用低转数、排量和扬程都比较适当的转油泵,以免因扬程过高而使泵的出口阀节流严重,或因排量过大而在泵的进出口造成不必要的循环,因为这样都能造成原油乳状液受搅拌次数及激烈程度的加大,从而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加大了原油脱水处理难度。

3 破乳剂破乳的初步认识

3.1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因为破乳剂是在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活性,能使原油乳化液界面膜强度减弱或破裂使水珠相撞,接触并合,从原油中沉将下来,破乳剂的破乳机理有以下四种:

(1)正相吸附作用:破乳剂是高效能的表面活性剂,其活性一般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加,它可以聚集在乳化液的水界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界面自由能,因而使水滴很容易从“油包水”型的界面膜中解脱出来实现破乳。当乳化液加入含水原油中时,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表面自由能减少,油膜内小水珠很容易从油包水界面膜解脱出来,合并成大水珠沉降出来。

(2)反相乳化作用:“油包水”型乳化液是原油中憎水的乳化剂形成的,如环烷酸、沥青质等。采用亲水的破乳剂可以将“油包水”型的乳化液改变成“水包油”型的乳化液,借乳化液的转化过程及“水包油”型乳化液的不稳定性可以实现破乳。有些破乳剂可以促使油包水转相形成水包油,水在外面则碰撞很容易聚集合并成大水滴沉降下来。

(3)反离子作用:在石油乳化剂中呈分散相的细水滴几乎总是带负电荷,并在自己表面吸附正离子,因而石油乳化液相应的带有负电荷。因为所带电荷相同,分散相的粒子互相排斥,这使他们不能汇合成更大的聚合体,因而保持乳化液的稳定性。向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后,使离子发生根本改变,乳化液的离子开始吸附符号相反的电解质离子,这样一来,带电荷的分散相吸附电解质阴离子,阴离子自然会把这种颗

表1 破乳剂100(g/t)加入量各温度下原油含水率

原油破乳剂破乳的认识浅谈

张含明 王英军 宋源

(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冷湖油田管理处 青海海西州 816300)

摘 要: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强,破乳难度越大,给原油的脱水处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原油乳状液破乳的问题得到许多专家的分析研究,目前化学破乳剂破乳法被全国各大油田所广泛应用。但对于马北试采作业区而言破乳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然存在破乳剂种类单一,破乳剂破乳温度、用量不够准确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乳状液 稳定性 破乳剂 用量 温度中图分类号:TE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3(a)-0008-02

表2 温度为42℃时不同破乳剂用量下原油含水率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研 究 报 告

2010 NO.07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科技创新导报

粒上的正电荷中和,结果消除电荷,同时也消除了稳定性。乳化液的颗粒开始合并成大液滴,结果油水分层达到破乳的作用。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的重要原因是阴离子的乳化剂存在,加入阴离子形的表面活性剂后,使阴阳离子结合,阴离子失去表面活性,从而达到破乳的目的。

(4)“润湿”和“渗透”作用:表面活性剂有一种很强的“润湿”和“渗透”作用,能穿过“油包水”型乳化液的界面而与水亲合,达到破乳的作用。3.2破乳剂的加入位置

化学破乳剂的最佳加入方法是井口加药法。由井口加入的破乳剂,在井底与油水混合物混合,经井筒和地面管路的搅拌,或者破乳剂防止了W/O型原油乳状液的生成,或者对于已经形成的乳状液在管路内进行破乳,使站内脱水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处理质量大为改善。虽然井口加药能起到如此神奇的效果,但定期向油井运送破乳剂的工作的确十分繁重。各油田地域、交通、气候等条件不同,井口加药在经济上并非总是最佳选择。所以全国各大油田目前主要采取的破乳剂加药方式是原油处理站的集中加药处理方式,马北油田就是采用的这种加药破乳方法。

3.3实现化学破乳的必要条件

(1)要有对症下药的化学破乳剂。由于原油本身是一个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原油乳状液中起乳化剂作用的物质种类和特性也是复杂的,在通常情况下又是未知的。什么样的化学破乳剂对某种原油乳状液破乳有效,目前是通过室内筛选试验和工业试验找出对症下药的化学破乳剂。

(2)要让化学破乳剂和原油乳状液充分接触混合。

(3)破乳后应有足够沉降分离的空间和时间。

3.4破乳剂的筛选

破乳剂的筛选方法是根据破乳剂用量、脱水速度、脱水效果、脱水温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筛选,但由于马北油田目前只采用DW-02X型化学破乳剂,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对马北油田的破乳剂进行实验室的筛选工作。

4 DW-02X型破乳剂优点

马北注采站目前采用的破乳剂为DW-02X型化学破乳剂,它属于非离子、水溶性破乳剂。与离子型破乳剂相比其优点是(1)用量少,经济划算;(2)不产生沉淀。一般不和混合物中的盐类、酸类起化学反映;(3)脱出水清澈,水中含油少;(4)脱水成本低。它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无须用昂贵的甲苯、二甲苯等溶剂油稀释。缺点是仅破坏W/O型乳状液,O/W型乳状液效果不佳。

5 破乳剂破乳温度与用量实验

5.1破乳剂破乳的温度实验

首先我们取7支250mL的锥型瓶,分别加入未经处理马北原油油样200mL,其次各加入DW-02X型的化学破乳剂100g/t,在恒温水浴中分别在30℃、35℃、40℃、45℃、50℃、55℃下进行破乳剂破乳的平行实验(通过计算马北原油在三项分离器里的停留时间约为4小时,所以我们在实验室采取的破乳剂与原油的作用时间为4小时)。在原油与破乳剂作用4小时后,我们分别用分液漏斗滤去各锥型瓶中的水相(水相颜色浑浊,略带油状物),再用原油含水分析仪对各油样进行含水分析化验,最后得破乳剂加入量为100g/t时,各温度下的原油含水率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绘制含水率与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40℃到45℃时原油的含水率最小而且接近为一条直线,所

图1 破乳剂100ppm加入量时原油含水率与温度曲线

以我们说马北原油在DW-02X型化学破乳剂作用下,最佳破乳温度在40℃~45℃之间。5.2破乳剂破乳的用量实验

取7支250mL锥型瓶,分别加入未经处理马北原油油样200mL,在此同时分别加入DW-02X型化学破乳剂0g/t、60g/t、80g/t、100g/t、120g/t、140g/t、160g/t(由于马北原油的最佳破乳温度在40℃~45℃之间,所以我们这里的恒温水浴温度取为42℃)。在42℃的恒温水浴中进行破乳剂用量的平行实验。同样原油与破乳剂的作用时间为4小时。在原油与破乳剂作用4小时后,我们分别用分液漏斗滤去各锥型瓶中的水相(同样水相颜色浑浊,略带油状物),再用原油含水分析仪对各油样进行含水分析化验,最后得温度为42℃下,原油破乳剂用量与原油含水率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北原油可进行自行脱水,但达不到脱水率小于0.5%的要求。

根据表2绘制42℃时,含水率与破乳剂用量曲线如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破乳剂用量在120g/t到140g/t之间时马北原油含水率最低,而且接近一条直线,所以我们说马北原油脱水的最佳破乳剂用量为120g/t到140g/t。5.3破乳剂破乳性能的鉴定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北原油的最佳破乳温度为40℃到45℃之间,最佳破乳剂用量为120g/t到140g/t。但从破乳剂用量、脱出的水相颜色及水相是否含油等情况来看,马北目前使用的DW-02X型化学破乳剂,虽然能达到脱水效果小于合格原油外运的需求,但脱出水样颜色浑浊不清澈、破乳剂用量大、水样中含油(在320g/t以上)率高等情况看。马北目前使用的DW-02X型化学破乳剂破乳效果不好,具体表现在达不到脱水效果好、经济划算等特点,而且考虑到马北油田含水率的升高原油乳状液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这里我建议更换马北的原油破乳剂类型。

6 结论及建议

经过上述的分析认识可以推断出DW-02X型破乳剂的最佳破乳温度在40℃~45℃之间,最佳加药量在120g/t~140g/t之间。但具体加药量和具体的破乳温度还要根据油田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储油罐的沉降时间等进行调节。

随着马北油田综合含水率的上升,乳状液的类型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仅仅使用一种破乳剂破乳的效果肯定会有所下降,而且会出现单一破乳剂无法满足正常的破乳要求。所以建议对马北原油乳状液、破乳剂进一步鉴定。并对破乳剂优选、复配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原油乳状液的类型并对破乳剂进行复配、优选。最终满足马北油田原油脱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红艳,等.FC-9303油溶性破乳剂的

工业试验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1.[2]王艳丽.油水乳化液微波辐射破乳与水

浴加热破乳的比较[J].科技创新

导报,2008,36:

7.

图2 42℃时破乳剂用量原油含水率与温度曲线

原油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原油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Crude Oil CAS No.: 8030-30-6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制日期: 2013-1-5 生效日期: 2013年1月1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或混合物: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原油 有害物成分:原油 含量:无资料 CAS No.: 8030-30-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原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险: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 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1)小量泄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

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 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 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然后收集运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蒸发、或焚烧。 (2)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 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戴安全防 护眼镜,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护手套,工作现场严 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 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 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 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 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 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 有关法规。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 焚烧法处置。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1)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肖稳发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65) 摘 要:论述了原油破乳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破乳机理、复配破乳剂、稠油破乳剂、新型破乳剂、反相破乳剂、低温破乳剂。原油破乳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原油的脱水温度将在25~35e 或更低的温度、高效低耗、一剂多用的高效破乳剂。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破乳机理 Research Progress in Demulsifier for Crude O il XI AO Wen -f a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T echnolog y,Shanghai U niversity of Eng ineering Science,Shang hai 200065,China)Abstract:T he research trends of demulsifier for crude oil ar e discussed including demulsificatio n mechanism,built demulsifier ,demulsifier for highly viscous crude oil,new demulsifiers,reversed demulsifier and low temperature demelsif-i er.T he demelsifiers serv ing many purposes w ith hig h effect and less dosage or wi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t 25~35e or mo re lower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Key words:crude oil;demelsifier;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破乳剂的分子结构由最初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现在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均聚物,破乳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重质油的开采技术和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使用,破乳剂除了要满足传统破乳剂的基本性能外,还要具有快速、高效且低温条件下也能满足脱水工艺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原油破乳剂非常必要。 1 破乳机理研究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至今人们还没找到一种能够适合各种原油破乳的破乳剂。研究破乳剂的破乳机理,首先必须研究乳状液稳定的界面膜特性及在破乳剂作用下界面膜的变化情况,而膜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因此对界面张力的研究是了解界面膜变化的最 直接方法。 长期以来,通过系统地研究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与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及破乳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密切相关,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强,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破乳过程包括顶替作用和胶溶作用,在低破乳剂用量下,以顶替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高破乳剂用量下,以胶溶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同一原油的油-水界面膜对破乳剂HLB 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破乳剂的HLB 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形成最大的界面吸附,此时界面张力下降得最低。 2复配型破乳剂 由于原油的组成复杂,其中的天然乳化剂和稳定剂含量变化大,特性不尽相同,加之原油物性的影响,不同原油形成的油包水乳状液界面膜的组成、结构和强度有很大不同。一般针对某一含水原油筛选 # 18#X 收稿日期:2004-10-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肖稳发(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已公开发表论文45篇。 Vol.12,No.24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2卷第24期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4年12月21日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是空气污染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态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防止皮肤接触。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3、避免吸入气体。 4、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5、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护服,戴劳保手套。 6、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7、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8、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荐 661 常治辉原创 | 2010/3/13 18:19 | 投票 关键字:原油破乳剂 、相破乳机理 早期使用的破乳剂一般是亲水性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早期的破乳机理认为,破乳作用的第一步是破乳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界面膜内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 这种新的油水界面膜亲水性强,牢固性差,因此油包水型乳状液便能反相变型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从油相中沉降出来。 Salager用表面活性剂亲合力差值SAD(Surfactant affinity–difference)定量地表示阴离子破乳剂的反相点: SAD将所有影响破乳剂的诸因素归纳在一起,当SAD=0时,乳状液的稳定性最低,最容易反相破乳。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在非离子型破乳剂问世后,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阴离子破乳剂,因此,出现了絮凝-聚结破乳理论。这种机理并没有完全否定反相排替破乳机理,而是认为:在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下,即在加热和搅拌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破乳剂分散在原油乳状液中,引起细小的液珠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珠集合成松散的团粒。在团粒内各细小液珠依然存在,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随后的聚结过程是将这些松散的团粒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导致乳状液珠数目减少。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直径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沉降分离。 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SAD定义为: 研究表明:在低温下,非离子型原油破乳剂中环氧乙烷链段以弯曲形式掉入水相,环氧丙烷链段以多点吸附形式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在高温下,环氧乙烷链段从水相向油水界面转移,而环氧丙烷链段则脱离界面进入油相。

破乳剂

破乳剂概述 摘要:原油化学破乳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各种类型的破乳剂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的说明,介绍了破乳剂的选用原则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破乳剂研究的总趋势。 关键词:破乳剂机理种类选用原则影响因素应用发展方向1.引言 随着三次采油(尤其是碱驱、表面活性剂驱)在油田的广泛使用,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O/W乳化原油。形成稳定乳状液的主要因素是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等天然表面活性剂物质,他们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由于乳化原油含水会增加泵、管线和储罐的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因此乳化原油外输前,都要破乳,将水脱出。 破乳的方法[1]有电法、热法和化学法,这几种方法常常联合起来使用。但是使用最多的是化学法。化学破乳法需要的化学剂即破乳剂,目前我国油田年需破乳剂大约2万吨。 2.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混溶液体形成的多分散体系,分散的液珠一般大于0.1μm。通常把乳状液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亦称为不连续相),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油和水形成乳状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2]: (1)存在两个不相溶液体,即原油和水。 (2)存在一种乳化剂,以形成和稳定乳状液。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依赖于存在的乳化剂。若乳化剂在油中具有比在水中更好的溶解性、分散性或润湿性,会有利于油作为连续相的形成,即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反之,则有利于形成O/W型乳状液。原油乳状液中发现的乳化剂[3]有沥青质、树脂类物质、油溶性有机酸(如环烷酸)、晶态石蜡、微型碳酸盐、硅石、粘土、磺酸盐、硫酸盐或因开采过程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和碱等。 (3)应具有使油水混合物中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充足的混合能(mixing energy)或搅拌。亿万年形成的原油在地层是油水分离的[4],只有开采、集输过程

石油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石油醚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石油精 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 ether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2018年4 月 3日 国家应急电话:(86)-(0532)-()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液体,高度易燃,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被吞食,可能造成严重的肺部损伤。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有害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吸入危险,类别1 生殖细胞至突变性,类别1B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 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气体,吞食或进入呼吸道可致命,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远离火源、热源、火花。保持容器密闭。使用不产生火花或静电的工具。操作

时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眼罩。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立即呼叫急救中心,不得诱呕吐 安全储备: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建议燃烧处理 物理化学危害:高度易燃物,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 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聚合物乳液破乳过程分析

由于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定向吸附并形成坚固的界面膜,同时增大了扩散双电层的有效厚度,并且使得双电层的电位分布宽度和陡度增大,使油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从而使乳化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因此要使乳化液失去稳定性,就必须设法消除或减弱乳化剂保护乳化液稳定的能力,即破坏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膜,,减少分散粒子岁、所带的同种电荷量。最后实现油水分离、达到破乳的目的。由此可见,破乳是处理乳化液废水的关键之所在。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1相破乳机理 早期使用的破乳剂一般是亲水性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早期的破乳机理认为,破乳作用的第一步是破乳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界面膜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 这种新的油水界面膜亲水性强,牢固性差,因此油包水型乳状液便能反相变型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从油相中沉降出来。 Salager用表面活性剂亲合力差值SAD(Surfactant affinity–difference)定量地表示阴离子破乳剂的反相点: SAD将所有影响破乳剂的诸因素归纳在一起,当SAD=0时,乳状液的稳定性最低,最容易反相破乳。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在非离子型破乳剂问世后,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阴离子破乳剂,因此,出现了絮凝-聚结破乳理论。这种机理并没有完全否定反相排替破乳机理,而是认为:在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下,即在加热和搅拌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破乳剂分散在原油乳状液中,引起细小的液珠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珠集合成松散的团粒。在团粒各细小液珠依然存在,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随后的聚结过程是将这些松散的团粒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导致乳状液珠数目减少。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直径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沉降分离。 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SAD定义为: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 课题名称: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禹荣飞 学号:33 指导老师:王治红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五号

目录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原油破乳剂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原油破乳剂的产品类型、结构、国内外现状及研发情况, 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发情况。 关键词:乳状液;破乳剂;发展历程;新进展;发展方向 前言 近年来,随着原油的不断开发,原油储量越来越低,促使采油技术和合成乳化液技术不断发展,大量高级乳化液的应用,使原油乳状液变得更加稳定,导致采出的原油含水量逐年上升,加重了乳化原油破乳脱水的任务,这也加大了原油存储、运输、精炼过程中的设备负荷,增大了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量,含有盐类、硫化物和其它物质的水会对管线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这使得原油的破乳脱水任务大大加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考察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原因及破乳机理,并不断开发新的破乳剂。

1原油乳状液与原油破乳剂 1.1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是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滴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分散体系,分散的小液滴一般在~100μm 之间,以液滴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种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石蜡、脂肪酸、环烷酸、有机氮和硫、粘土等天然乳化剂,其中大部分乳化剂对形成油-水乳状液有促进作用。原油在地层内是油水分离的,当油-水混合物沿油管向地面流动时,压力不断降低,原油中溶解的气体陆续析出,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对油、水产生混合和搅拌作用。通过井口的油水气混合物,压力迅速下降,而流速急剧飙升,使油和水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此外,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原油乳化现象更加严重。 原油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电性质和稳定性,其中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对于破乳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原油粘度与分散度、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固体颗粒、温度、无机盐、pH 值等。原油乳状液中含有的水、有机物、无机盐等对原油的开采、原油输送、存储和精炼过程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使液流的体积增加,存储设备和输送管道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2)使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大量增大; (3)使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大幅增加; (4)对金属管道、换热器等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 (5)影响炼化加工过程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处理,而且越彻底越好,以保证油田开发和后续炼化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乳状液类型 原油乳状液是指以原油作为分散相或分散介质的乳状液,分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上) 2009年09月17日星期四 10:13 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带水,且盐分主要存在于水中,而水则与原油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如果不能通过破乳就很难达到脱水脱盐的目的,也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的腐蚀,并造成容器管道壁结垢等现象。油品乳化问题可以说在原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随着日益明显的原油劣质化趋势,因此如何高效解决原油乳化问题已经成为提高炼油厂工艺运行效率的一个首要问题。 原油破乳最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首先就是找到一种适合所加工原油性质的破乳剂,当然最好是广谱型的高效破乳剂。 1.原油乳化的理化实质 一种乳化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相通常为水。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这种情况称为水包油型乳化液。反之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就称之为油包水型乳化液。原油中的乳化液就属于油包水型。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但单个水分子与油分子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排斥力,并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此时油水便在各自表面力作用下将接触界面的面积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形成水滴、油滴或油包水、水包油等毫米级的液滴。实践证明,当往原油中加入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之后,这种发生在界面上的排斥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从而大大降低表面力。 有些物质既含有亲水基团,也含有疏水基团,如果混合液中含有这类物质便极易发生乳化现象。原油乳化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此类天然的乳化物质,如羧基或酚基等等极性基团就是原油中的乳化物质。与此相应,破乳过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2.原油破乳剂原理、类型与技术研发状况 2.1.原油破乳剂原理

最新版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

最新版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 -2 SDS编号:LBPC-M-003 产品名称:液化石油气版本:LBPC-M(2)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日照岚桥港口石化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潘家村西首 邮编: 276808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LBPC-M-003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

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可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吸入危害-4,皮肤腐蚀/刺激-3,水生环境危害-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液体。吸入有害,皮肤接触有害,对水生生物有害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工作场所严禁烟火,应远离热源、火花、明火。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装置,防止静电的积聚。使用防爆电机、通风、照明等设备,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预防措施: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生产、储存

破乳的常用方法

破乳的常用方法 液-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地振动样品。此步骤可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在分液漏斗发生完全的混合,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使得有效的分配出现。由于物质剧烈的振动,在液-液萃取中乳化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那些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收集欲测物质必须先进行破乳。为 ,改变溶剂或了防止乳化形成,应用采取加热或加盐的方法破乳。通过改变K D 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诸如使用缓冲剂调节pH,盐调节离子强度等。用于破乳的常用技术如下: ①加盐; ②使用加热-冷却萃取容器; ③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 ④通过相过滤纸过滤乳化液样品; ⑤通过离心作用; ⑥加进少量的不同的有机溶剂。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有机相、水相、乳化物和外力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破坏乳化形成的条件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乳化的形成。诸如,在脏器、血液等生物样品的萃取前,在研钵中先加入等量的无水硫酸钠与样品同时研磨,直至干沙状后,经有机溶剂萃取就不会发生乳化现象,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但本法不适用溶液萃取。在水溶液样品中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可有效地防止因为有机相与水相比重接近易引起的乳化现象。在生物体试样中含有蛋白、油脂等乳化物,它们具有降低有机相和水相界面张力的功能,将有机相液珠与水相粘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如果除去这些乳化物就能避免乳化的形成。除去乳化物的方法很多,应当根据萃取的目的决定。例如,在萃取生物试样中不挥发性有机物时,常用的方法有:酸性乙醇浸取法、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法、冷冻除油脂法等均可除掉样品中的蛋白、脂肪等乳化物。此外,提高两相的体积比,一般地保持两相体积比为1:(5~10)时,可有效地防止乳化。在剧烈振摇时发生乳化,采用缓慢振摇可防止乳化。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发生乳化现象时,可根据乳化的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高度乳化(即全部乳化),可采用离心法破乳。破乳率随离心转数的增加而增大,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通常采用2000r/min,作用 2min后的破乳率可达100%。但离心法不适用微乳液的破乳。也可以采用无水硫酸钠研磨法破乳,将乳浊液转入研钵中,使用无水硫酸钠研磨至沙状后再进行萃取可消除乳化现象。还可以采用蒸干法,将乳浊液置入蒸发皿中,于100℃沸水浴蒸干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本法不适用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课题名称: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禹荣飞 学号: 指导老师:王治红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五号

目录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原油破乳剂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原油破乳剂的产品类型、结构、国内外现状及研发情况, 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发情况。 关键词:乳状液;破乳剂;发展历程;新进展;发展方向 前言 近年来,随着原油的不断开发,原油储量越来越低,促使采油技术和合成乳化液技术不断发展,大量高级乳化液的应用,使原油乳状液变得更加稳定,导致采出的原油含水量逐年上升,加重了乳化原油破乳脱水的任务,这也加大了原油存储、

运输、精炼过程中的设备负荷,增大了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量,含有盐类、硫化物和其它物质的水会对管线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这使得原油的破乳脱水任务大大加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考察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原因及破乳机理,并不断开发新的破乳剂。 1原油乳状液与原油破乳剂 1.1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是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滴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分 散体系,分散的小液滴一般在~100μm 之间,以液滴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种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石蜡、脂肪酸、环烷酸、有机氮和硫、粘土等天然乳化剂,其中大部分乳化剂对形成油-水乳状液有促进作用。原油在地层内是油水分离的,当油-水混合物沿油管向地面流动时,压力不断降低,原油中溶解的气体陆续析出,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对油、水产生混合和搅拌作用。通过井口的油水气混合物,压力迅速下降,而流速急剧飙升,使油和水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此外,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原油乳化现象更加严重。 原油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电性质和稳定性,其中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对于破乳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原油粘度与分散度、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固体颗粒、温度、无机盐、pH 值等。原油乳状液中含有的水、有机物、无机盐等对原油的开采、原油输送、存储和精炼过程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使液流的体积增加,存储设备和输送管道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2)使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大量增大; (3)使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大幅增加; (4)对金属管道、换热器等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 (5)影响炼化加工过程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处理,而且越彻底越好,以保证油田开发和后续炼化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乳状液类型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

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是空气污染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态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防止皮肤接触。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3、避免吸入气体。 4、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5、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护服,戴劳保手套。 6、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7、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8、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1、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换不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3、眼睛接触:不适用。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 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5、食入:不适用。 安全储存: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4、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废弃处理:处理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石脑油:原油:粗汽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石脑油:原油:粗汽油 标识中文名:石脑油;原油;粗汽油英文名:Grade oil 分子量:0 CAS号:8030-30-6RTECS号:DE3030000 UN编号:1256危险货物编号:32004IMDG规则页码:3264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红色、红棕色或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体。 主要用途: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苯、煤油、沥青等。 熔点(℃):无资料沸点:120~200 相对密度(水=1):0.78~0.97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8自燃温度(℃):350 爆炸下限(V%): 1.l爆炸上限(V%):8.7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 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包装类别:Ⅰ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寓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 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 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 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 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毒性:LD50:500~5000mg/kg(哺乳动物吸入) 健康危害: 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 绀等缺氧症状。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 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 收集运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蒸发、或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 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 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 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 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类中 闪点易燃液体。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肖稳发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65) 摘 要:论述了原油破乳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破乳机理、复配破乳剂、稠油破乳剂、新型破乳剂、反相破乳剂、低温破乳剂。原油破乳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原油的脱水温度将在25~35℃或更低的温度、高效低耗、一剂多用的高效破乳剂。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破乳机理 R esearch Progress in Demulsif ier for Crude Oil X IA O Wen 2f a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0065,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trends of demulsifier for crude oil are discussed includin g 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built demulsifier ,demulsifier for highly viscous crude oil ,new demulsifiers ,reversed demulsifier and low tem perature demelsifi 2er.The demelsifiers serving many purposes with high effect and less dosage or wi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t 25~35℃or more lower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K ey w ords :crude oil ;demelsifier ;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破乳剂的分子结构由最初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现在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均聚物,破乳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重质油的开采技术和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使用,破乳剂除了要满足传统破乳剂的基本性能外,还要具有快速、高效且低温条件下也能满足脱水工艺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原油破乳剂非常必要。 1 破乳机理研究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至今人们还没找到一种能够适合各种原油破乳的破乳剂。研究破乳剂的破乳机理,首先必须研究乳状液稳定的界面膜特性及在破乳剂作用下界面膜的变化情况,而膜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油2水界面张力,因此对界面张力的研究是了解界面膜变化的最 直接方法。 长期以来,通过系统地研究原油乳化液的油2水界面张力与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及破乳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乳化液的油2水界面张力密切相关,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强,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破乳过程包括顶替作用和胶溶作用,在低破乳剂用量下,以顶替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高破乳剂用量下,以胶溶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同一原油的油2水界面膜对破乳剂HLB 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破乳剂的HLB 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形成最大的界面吸附,此时界面张力下降得最低。 2复配型破乳剂 由于原油的组成复杂,其中的天然乳化剂和稳定剂含量变化大,特性不尽相同,加之原油物性的影响,不同原油形成的油包水乳状液界面膜的组成、结构和强度有很大不同。一般针对某一含水原油筛选 ? 81?Ξ 收稿日期:20042102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肖稳发(19632),男,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已公开发表论文45篇。  Vol.12,No.24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2卷第24期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4年12月21日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液化石油气 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 Liquefied petroleum ges 生产企业名称: 西双版纳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景洪市景仑公路三公里处 邮编: 666100 传真号码: 公司主要存在的是火灾事故隐患。 虽然公司不储存、 运输所经营的危险化学品, 但有义务向承运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办法和措施。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登记号: 4-780 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 0 □ 第二部分 成分 / 组成信息 混合物 □ 纯品 × √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丙烷 74-98-6 丙烯 115-07-1 丁烷 106-97-8 丁烯 106-98-9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类 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 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气体比空气重,能在低凹处流动和滞存,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

破乳剂概述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原油乳化剂概述 所在院系:理学院 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与工艺 考生姓名:于欣 学号: S100061380 班级:应化10级研 指导教师:郑晓宇 完成日期:2011年6月24日

原油破乳剂的概述 摘要:对目前常用的非离子破乳剂进行归类介绍,分析乳状液稳定的影响因素,概述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并对目前常用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原理和破乳剂改性的研究思路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梳型破乳剂的合成方法。最后概述破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破乳剂;破乳机理;合成机理;梳型破乳剂 原油从地下采出多以油水乳状液状态出现。据了解,如今国内陆上多数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如果不及时脱水,会增加泵、管线和贮罐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而排放水中含有的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由于化学破乳剂具有活性高、见效快等优点,投加破乳剂是目前最常用的破乳方法。 一、油田常用破乳剂的种类 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的性质有关,对某一种原油有效的破乳剂,对另一种原油就不一定有效,因此如何根据原油的性质去选择合适的破乳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原油破乳剂,品种繁多,但多是非离子型的破乳剂,破乳效果也各有千秋。但就其分子组成来说,主要是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l. SP型破乳剂 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 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由于羟基、醚基亲水性较弱,所以只靠一两个羟基或醚基不能把碳12~18烃链疏水基拉入水中,必须有多个这样的亲水基,才能达到水溶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