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催化资料全

生物酶催化资料全
生物酶催化资料全

酶的反应机理如下: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去看,而不能孤立地看形成蛋白质后的氨基酸残基。因为酶一般都是具有三级,或四级空间结构的,其中有功能的是部分氨基酸残基形成的结构域,包括底物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首先底物结合部位和底物结合,再由催化部位作用,形成过渡态中间体,进而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

生物学中的酶是具有高活性的蛋白分子。它的作用机理

有很多种,如趋近作用,亲核作用,亲电子作用等。

它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条件性(条件严格,因为蛋白质容易变性)

而化学里讲的催化剂只具有一般的催化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映的活化能。

-----------------------------------------------------------

生化中酶的作用机理:

酶的作用机理

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是当代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探讨酶作用高效率的原因以及酶反应的重要中间步骤。

酶原的激活(proenzyme activation)着重研究酶在激活——由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时构象发生的变化。

一、与酶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

据现在所知,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底物与酶的“靠近”(proximity)及“定向”(orientation)

由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若在反应系统的某一局部区域,底物浓度增高,则反应速度也随之增高。提高酶反应速度的最主要方法是使底物分子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区域,亦即大大提高活性中心区域的底物有效浓度。曾测到过某底物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001mol/L,而在其酶活性中心的浓度竟达100mol/L,比溶液中的浓度高十万倍!因此,可以想象在酶的活性中心区域反应速度必定是极高的。

“靠近“效应对提高反应速度的作用可以用一个著名的有机化学实验来说明,如表4-12,双羧酸的单苯基酯,在分子催化的过程中,自由的羧基作为催化剂起作用,而连有R的酯键则作为底物,受—COO-的催化,破裂成环而形成酸酐,催化基团—COO-愈靠近底物酯键则反应速度愈快,在最靠近的情况下速度可增加53000倍。

但是仅仅“靠近”还不够,还需要使反应的基团在反应中彼此相互严格地“定向”,见图4-19。只有既“靠近”又“定向”,反应物分子才被作用,迅速形成过渡态。

当底物未与酶结合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还未能与底物十分靠近,但由于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有一种可适应性,即当专一性底物与活性中心结合时,酶蛋白会发生一定的构象变化,使反应所需要的酶中的催化基团与结合基团正确地排列并定位,以便能与底物楔合,使底物分子可以“靠近”及“定向”于酶,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诱导楔合。这样活性中心局部的底物浓度才能大大提高。酶构象发生的这种改变是反应速度增大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反应后,释放出产物,酶的构象再逆转,回到它的初始状态。对溶菌酶及羧肽酶进行的X-衍射分析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的看法。Jenck等人指出“靠近“及“定向”可能使反应速度增长108倍,这与许多酶催化效率的计算是很相近的。

2.酶使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发生“变形”(域力)(distortion或strain),从而促使底物中的敏感键更易于破裂。

前面曾经提到,当酶遇到它的专一性底物时,发生构象变化以利于催化。事实上,不仅酶构象受底物作用而变化,底物分子常常也受酶作用而变化。酶中的某些基团或离子可以使底物分子敏感键中的某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增高或降低,产生“电子力”,使敏感键的一端更加敏感,更易于发生反应。有时甚至使底物分子发生变形,见图4-20A,这样就使酶-底物复合物易于形成。而且往往是酶构象发生改变的同时,底物分子也发生形变,见图4-20 B,从而形成一个互相楔合的酶-底物复合物。羧肽酶A的X-衍射分析结果就为这种“电子力”理论提供了证据。

3.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还有一些酶以另一种方式来提高催化反应的速度,即共价催化。这种方式是底物与酶形成一个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这个中间物很易变成过渡态,因此反应的活化能大大降低,底物可以越过较低的“能阈”而形成产物。

共价催化可以提高反应速度的原因需要从有机模式反应的某些原理谈起,共价催化的最一般形式是催化剂的亲核基团(nucleophilic group)对底物中亲电子的碳原子进行攻击。亲核基团含有多电子的原子,可以提供电子。它是十分有效的催化剂。亲核基团作为强有力的催化剂对提高反应速度的作用可由下面亲核基团催化酰基的反应中看出:第一步,亲核基团(催化剂Y)攻击含有酰基的分子,形成了带有亲核基团的酰基衍生物,这种催化剂的酰基衍生物作为一个共价中间物再起作用;第二步,酰基从亲核的催化剂上再转移到最终的酰基受体上,

(1)亲核基团(Y)催化的反应:

(2)非催化的反应:

这种受体分子可能是某些醇或水。第一步反应有催化剂参加,因此必然比没有催化剂时底物与酰基受体的反应更快一些;而且,因为催化剂是易变的亲核基团,因此如此形成的酰化催化剂与最终的酰基受体的反应也必然地要比无催化剂时的底物与酰基受体的反应更快一些,此两步催化的总速度要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因此形成不稳定的共价中间物可以大大加速反应。酶反应中可以进行共价催化的、强有力的亲核基团很多,酶蛋白分子上至少就有三种,即图4-21中所指出的丝氨酸羟基、半胱氨酸巯基及组氨酸的咪唑基。此外,辅酶中还含有另外一些亲核中心。共价结合也可以被亲电子基团(electrophilic group)催化,最典型的亲电子

等也都属于此类,它们可以接受电子或供出电子。

下面将通过共价催化而提高反应速度的酶,按提供亲核(或亲电子)基团的氨基酸种类,分别归纳如表4-13:

丝氨酸类酶与酰基形成酰基-酶;或与磷酸基形成磷酸酶,如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半胱氨酸类酶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巯基与底物酰基形成含共价硫酯键的中间物。组氨酸类酶活性中心的组氨酸咪唑基在反应中被磷酸化。赖氨酸类酶的赖氨酸ε-氨基与底物羰基形成西佛碱中间物。

4.酸碱催化(acid-base ctatlysis)

有机模式反应指出,酸碱催化剂是催化有机反应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催化剂。

有两种酸碱催化剂,一是狭义的酸碱催化剂(specific acid-base catalyst),即H+与OH-,由于酶反应的最适pH一般接近于中性,因此H+及OH-的催化在酶反应中的重要性是比较有限的。另一种是广义的酸碱催化剂(general acid-base catalyst),指的是质子供体及质子受体的催化,它们在酶反应中的重要性大得多,发生在细胞的许多种类型的有机反应都是受广义的酸碱催化的,例如将水加到羰基上、羧酸酯及磷酸酯的水解,从双键上脱水、各种分子重排以及许多取代反应等。

酶蛋白中含有好几种可以起广义酸碱催化作用的功能基,如氨基、羧基、硫氢基、酚羟基及咪唑基等。见表4-14。其中组氨酸的咪唑基值得特别注意,因为它既是一个很强的亲核基团,又是一个有效的广义酸碱功能基。

影响酸碱催化反应速度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酸碱的强度,在这些功能基中,组氨酸咪唑基的解离常数约为6.0,这意味着由咪唑基上解离下来的质子的浓度与水中的[H+]相近,因此它在接近于生物体液pH的条件下,即在中性条件下,有一半以酸形式存在,另一半以碱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咪唑基既可以作为质子供体,又可以作为质子受体在酶反应中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咪唑基是催化中最有效最活泼的一个催化功能基。第二个是这种功能基供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速度,在这方面,咪唑基又是特别突出,它供出或接受质子的速度十分迅速,其半寿期小于10-10秒。而且,供出或接受质子的速度几乎相等。由于咪唑基有如此的优

点,所以虽然组氨酸在大多数蛋白质中含量很少,却很重要。推测它很可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是作为一般的结构蛋白成分,而是被选择作为酶分子中的催化结构而存在下来的。

广义的酸碱催化与共价催化可使酶反应速度大大提高,但是比起前面两种方式来,它们提供的速度增长较小。尽管如此,还必须看到它们在提高酶反应速度中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广义酸碱催化还有独到之处:它为在近于中性的pH下进行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这种接近中性pH的条件下,H+及OH-的浓度太低,不足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牛胰核糖核酸酶及牛凝乳蛋白酶等都是通过广义的酸碱催化而提高酶反应速度的

制药废水处理中生物酶催化技术

(2017-10-15 14:44:28)

标签:

分类:废水处理

制药废水

生物酶催化技术

处理效率

1 制药废水的水质特性

一般情况下,医药化工行业中所产生的制药废水都属于高

浓度的有机废水,对其处理的难度较大,不同类型的药品,其生产工艺就会有所区别,同时药品的组成成分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药物产品具有生产反应复杂、时间长以及生成的副产物多等特点,

反应的原料通常都采用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或是溶剂类的物质,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制药废水中污染物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高并且种类多,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也较多,废水中BOD5 值和COD 值偏高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含盐量很高,同时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我国的医药化工企业几乎都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在短时间所生产的药品种类也会有很大变化,这也是导致制药废水的水量、水质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变化

很大的重要原因。另外,制药废水的一个重要缺点就是其具有非常差的生化性,因此,要想降低治理有很大的难度,并且治理成本较高,这类废水属于治理难度非常大的一类工业废水。

2 生物酶催化技术的概述

在治理制药废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是采用传统的生化

法和物化法进行治理工作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治理后的废水也并没有真正符合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快探索出更加低耗、高效并且投资成本更低的制药废水处理新技术,环境污染保护和防治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将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而生物酶催化技术就是环境生物技术中的一项关键容,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治理制药废水时是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的。

2.1 生物酶催化技术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采用生物酶催化技术治理废水等各类污染物时,其作用的

原理就是借助于不同种类普通微生物菌的系列生物酶结合技术,酶可以将各类污染物质中的化学键打开,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成了小分子的有机物或是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COD 值也随之降低,能够取得较好的污染物清除效果,废水的处理费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降低。(1)接近定向效应。酶的浓度与酶催化反应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也就是说酶的浓度越高,那么酶催化反应就越激烈,其能够将反应物全部集中到分子周围,这样它们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就是非常大的了;(2)形变效应。酶分子能够有效拉长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并促使其发生变形和扭曲等变化,这样反应物分子就很容易被水解。生物酶催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时对设备的情况以及废水的质量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十分温和,对浓度、温度和有毒物质都有着很广的适用围,并且是可以重复处理废水的。

2.2 生物酶催化技术的特点生物酶催化技术与产品作为一类环境友好型产品,其具有去除COD、除磷脱氮和脱色除臭等多种功能,能有效分解各类污染物,生物酶能打开制药废水中的各类大分子有机物,制药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很大提升。(1)替代了现有的传统药剂,处理成本降低30%以上;(2)能够快速、高效的去除废水中的各特征污染物;(3)生物酶催化技术使用效果稳定,并且容易操作,对环境无不良影响;(4)处理量和处理效率都得到了改进,同时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 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由于现阶段对制药废水并未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我国的一些环保企业已经开始将环境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了,同时深入研究了生物酶类的选用和开发工作,力求更加低耗、高效并且简单安全地解决制药废水的处理问题。制药废水的可生化性很差,并且色度深、浓度高,而如果能在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较好应用生物酶催化技术,那么就能够大大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将难于降解的污染物直接分解,特殊的生物酶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出水就能够达到国家相关部门所要求的排放标准,应用这一技术处理制药废水后,切实降低了制药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也真正保护了环境。

伴随着生命酶解技术的新突破,现代生物酶解技术将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物酶解技术是未来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的重要发展道路,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以食品科学与营养系食品科学专业研究人员在不断的攻克运用各个领域的技术难题,生物酶解技术的发展将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技术优势

生物酶解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让物质自体分解,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叫酶活力(或称酶活性)。酶活力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控制,从而使生物体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利用不同酶的不同催化作用,掌握物质不同活性成分的特性,能够提

高二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解析: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答案:A 2.如下图所示,下列4支试管内加入3 mL浆糊。另外A、C内分别注入2 mL清水,B、D内分别注入2 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甲、乙两水槽水温分别为35 ℃、55 ℃。保温5 min,再向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来鉴定酶是否将淀粉水解。A、C两支试管中没有淀粉酶,所以淀粉还存在,加碘后会变蓝色;D试管中虽然有酶,但由于唾液淀粉酶催化的最佳温度在35 ℃左右,温度55 ℃太高,已经使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不能水解淀粉,所以D试管也会变蓝色;只有B 试管中的酶能将淀粉水解,所以加入碘液不变蓝色。 答案:B 3.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中得到的三酯磷酸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需要适宜的( ) ①温度②酸碱度③水分④营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固定化酶的条件。大肠杆菌中的三酯磷酸酶可以催化有机磷农药分解,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同时反应离不开水,但是不需要提供营养。 答案:A 4.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依次经过提纯、沉淀、过滤等过程 B.经过固定化的酶才能称为酶制剂 C.酶制剂活性的维持需要提供营养物质 D.酶制剂中的酶最终来源于活细胞 解析:获取酶制剂要将细胞破碎,释放出细胞内的酶分子;提取到的酶即可称为酶制剂;酶不是活细胞,活性的维持不需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D 5.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影响实验结果 B.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C.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变量 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 解析:本题考查了果胶酶及其相关实验,探究果胶酶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葡萄糖异构酶不属于果胶酶;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为单一变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ān rán zhàng peng tān tāqián yǎng hòu hé yíhàn jiǎo jiàn límíng yǎo wúyīn xìn 二、辨别形近字,组词。(8分) 偶()杳()厉()瞎() 藕()查()历()割()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6分) 泪如泉()毫不气()阳光明() 悲()欲绝兴奋不()赏心()目 四、用所要求的修辞手法造句。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改为肯定句) 2.儿子收到一个信封,信封上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把这两句话改成一句完整的句子) 六、词语接龙。(8分) 例:药方→方法→法律→律师→师长 黎明→→→→ 兴奋→→→→ 七、阅读课文《生命的药方》7-9段,回答下列问题。 冬天的一个下午,德诺的妈妈上街买东西,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夕阳照着德诺瘦弱苍白的脸,德诺对着夕阳笑了。然后,他对艾迪说他还想玩装死的游戏。艾迪像往常一样,让德诺躺好,自己去找医生。可是,当医生赶来为德诺摸脉的时候,德诺却没有睁开眼笑。这次,他真的死了。 那天,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患病以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1.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她的泪水中包含什么意义?(3分)

2.艾迪迪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疗的药。”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德诺妈妈所说的药方和艾迪说的含义一样吗?(3分) 3.什么是友谊?艾迪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请用“友谊”开头依照例句造一个句子。(2分)例句:友谊是咱的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八、阅读文章《绿的歌》,回答问题。(13分) 这“绿”—— 虽然, 没有烈火般的激情, 没有疾风般的气魄; 然而, 却能装点山河以秀美, 却能打扮草原以壮阔, 编织一派春意, 捧出满园花朵。 啊! 绿色,绿色呀, 你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同阳光空气合作, 尽意地为人类—— 送来了春的喜悦, 秋的收获。 就是这“绿”, 在亿万年以前, 已在地球上辛勤劳作;繁衍在水面, 扎根在原野, 攀登在峰峦, 奔驰在荒漠, 为迎接生命衍进, 布置了温馨的帷幄。 春天来了! 绿挺着胸,昂着头, 偕着和风甘霖, 装点着绵绵山河。 把一滴滴汗,一滴滴“血”,溶入广袤的大地, 注入人类生命的脉搏。 林荫、飞鸟、泉水, 草坪、曲径、小河, 松柏挺拔隽秀, 杨柳舞姿婆娑。 这绿的遨游, 驱散了多少疲劳和烦恼,

高二下册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单元检测题

2019高二下册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单元检 测题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下册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单元检测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下列不能表示酶活性高低的是( ) A.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 B.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减少量 C.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物的增加量 解析:选C。酶活性的高低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减少量或产物增加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可以影响反应速度,却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 2.某同学为了验证果胶酶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1)取两个100 mL的洁净烧杯,编号为1号、2号。 (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mL的苹果泥,向1号烧杯内加入2 mL的蒸馏水,向2号烧杯内加入2 mL的果胶酶。(3)把这两个烧杯放在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搅拌。下面分

析中正确的是( ) A.1号烧杯为实验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B.2号烧杯为实验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C.1号烧杯为对照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D.2号烧杯为对照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解析:选C。由于该实验是研究果胶酶的作用,所以加入果胶酶的烧杯为实验组,加入蒸馏水的烧杯为对照组;果胶酶能够把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溶液变澄清。 3.果胶酶的作用底物是果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B.果胶酶可催化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使得浑浊的果汁变澄清 C.果胶是由半乳糖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D.果胶酶就是果胶分解酶的简称 解析:选A。本题考查果胶和果胶酶的组成及其作用,同时考查学生对果胶酶作用原理的理解。本知识点常和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酶等知识相联系。本题中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被果胶酶水解后的产物是半乳糖醛酸,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混为一谈。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试题 甘肃农业大学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A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2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 A微生物学 B食品生物技术 C生物技术 D绿色食品 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 A虫害 B物理因素 C微生物 D化学因素 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 A脱水干燥保藏法 B熏制保藏法 C冷藏保藏法 D罐藏法 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反应技术。 A细胞改造 B细胞修饰 C细胞杂交 D细胞衰老 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之间的土壤(B) 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 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 A制冷 B高压 C供热 D抽真空 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 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 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 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 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 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法 D 单孢分离法11()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 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 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 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 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 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 14 分子育种是应用()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 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 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 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D“细胞菌” 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 A 1 B-10 C -20 D-5 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乳糖 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A培养基 B人工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

食品检验工题库答案版汇总

食品检验工题库+答案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 1、我国电力的标准频率是( D )Hz。 A、220 B、110 C、 60 D、50 2、标准是对( D )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A、单一 B、复杂性 C、综合性 D、重复性 3、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严格任何( B )入口或接触伤口,不能用( B )代替餐具。 A、食品,烧杯 B、药品,玻璃仪器 C、药品,烧杯 D、食品,玻璃仪器 4、若样品中脂肪含量超过10%,需用( C )提取3次。 A、酒精 B、丙酮 C、石油醚 D、CCl 4 5、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B )。 A、0.1ml B、0.01ml C、1ml D、0.02ml 6、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B、13662是产品代号 C、92是标准发布年号 D、13662是标准顺序号 7、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甘汞电极的( A )。 A、电极电位不随溶液PH值变化 B、通过的电极电流始终相同 C、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 D、电极电位始终在变 8、俗称氯仿的化合物分子式为( B )。 A、CH 4B、CHCl 3 C、CH 2 Cl 2 D、 CH 3 Cl 9、可检查淀粉部分发生水解的试剂是( D )。 A、碘水溶液 B、碘化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硝酸银溶液、碘水溶液 10、仪器中的光源基本功能是( C ) A、发光 B、发热 C、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 D、无很大的作用 11、预包装商品是销售前预先用包装材料或者包装容器将商品包装好,并有预先确定的( C )的商品。 A、使用方法; B、产品的性质; C、量值(或者数量) D、内容物种类 12、标注净含量为50g<Q n≤200g的产品净含量标注字符高度不得低于( B )m m A、2 B、3 C、 4 D、6 13、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是( B )。 A、固定时间 B、死时间 C、保留时

生物酶催化资料全

酶的反应机理如下: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去看,而不能孤立地看形成蛋白质后的氨基酸残基。因为酶一般都是具有三级,或四级空间结构的,其中有功能的是部分氨基酸残基形成的结构域,包括底物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首先底物结合部位和底物结合,再由催化部位作用,形成过渡态中间体,进而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 生物学中的酶是具有高活性的蛋白分子。它的作用机理 有很多种,如趋近作用,亲核作用,亲电子作用等。 它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条件性(条件严格,因为蛋白质容易变性) 而化学里讲的催化剂只具有一般的催化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映的活化能。 ----------------------------------------------------------- 生化中酶的作用机理: 酶的作用机理 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是当代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探讨酶作用高效率的原因以及酶反应的重要中间步骤。 酶原的激活(proenzyme activation)着重研究酶在激活——由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时构象发生的变化。 一、与酶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 据现在所知,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底物与酶的“靠近”(proximity)及“定向”(orientation) 由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若在反应系统的某一局部区域,底物浓度增高,则反应速度也随之增高。提高酶反应速度的最主要方法是使底物分子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区域,亦即大大提高活性中心区域的底物有效浓度。曾测到过某底物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001mol/L,而在其酶活性中心的浓度竟达100mol/L,比溶液中的浓度高十万倍!因此,可以想象在酶的活性中心区域反应速度必定是极高的。 “靠近“效应对提高反应速度的作用可以用一个著名的有机化学实验来说明,如表4-12,双羧酸的单苯基酯,在分子催化的过程中,自由的羧基作为催化剂起作用,而连有R的酯键则作为底物,受—COO-的催化,破裂成环而形成酸酐,催化基团—COO-愈靠近底物酯键则反应速度愈快,在最靠近的情况下速度可增加53000倍。 但是仅仅“靠近”还不够,还需要使反应的基团在反应中彼此相互严格地“定向”,见图4-19。只有既“靠近”又“定向”,反应物分子才被作用,迅速形成过渡态。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2,专一性高;3,反应条件温和 4,可调节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2. pH 的影响在一定的pH 下, 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此pH 为最适pH。pH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酸或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引起酶构象的改变,酶活性丧失。(2)当pH改变不很剧烈时,酶虽未变性,但活力受到影响。(3)pH影响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解离,从而影响了酶活性部位的构象,进而影响酶的活性3. 温度的影响一方面是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因此大多数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大。4.酶浓度的影响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当[S]>>[E]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v=k[E]),这是酶活测定的基础之一。5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现象,称为酶的抑制作用。能够引起酶的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则称为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一般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a.在化学结构上与被抑制的底物分子或底物的过渡状态相似。能够与酶的活性中心以非共价或共价的方式形成比较稳定的复合体或结合物。6.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有的酶反应的系统需要一定的激活剂。 酶的分类与命名(1) 氧化还原酶AH2 + B = A +BH2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 例,醇+NAD+=醛或酮+NADH +H+→氢供体是醇,氢受体是NAD+ 系统命名→醇:NAD+氧化还原酶;推荐名→采用某供体脱氢酶,如醇脱氢酶 (2) 转移酶AB +C =A +BC系统命名:“供体:受体某基团转移酶”。推荐名:“受体(或供体)某基团转移酶。例,L-丙氨酸+2-酮戊二酸=丙酮酸+L-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L-丙氨酸:2-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表明该酶催化氨基从L-丙氨酸转移到2-酮戊二酸。(3) 水解酶系统命名:先写底物名称,再写发生水解作用的化学键位置,后面加上“水解酶”。推荐名:在底物名称的后面加上一个酶字。 (4) 裂合酶系统命名:“底物-裂解的基团-裂合酶”。 如L-谷氨酸1-羧基-裂合酶,表明该酶催化L-谷氨酸在1-羧基位置发生裂解反应。 推荐名:在裂解底物名称后面加上“脱羧酶”(decarboxylase)、“醛缩酶”(aldolase)、“脱水酶”(dehydratase)等,在缩合反应方向更为重要时,则用“合酶”( synthase)。 例子,如谷氨酸脱羧酶(L-谷氨酸=γ-氨基丁酸+CO2), 苏氨酸醛缩酶(L-苏氨酸=甘氨酸+乙醛), 柠檬酸脱水酶(柠檬酸=顺乌头酸+水), 乙酰乳酸合酶(2-乙酰乳酸+CO2 =2-丙酮酸)。 (5) 异构酶Isomerase 异构酶按照异构化的类型不同,分为6 个亚类。命名时分别在底物名称的后面加上异构酶(isomerase),、消旋酶(racemase)、变位酶(mutase)、表异构酶(epimerase)、顺反异构酶(cis-trans-isomerase)等。 (6) 合成酶Ligase or Synthetase 系统命名:在两个底物的名称后面加上“连接酶”。如谷氨酸:氨连接酶,其催化反应式为:L-谷氨酸+ 氨+ ATP ===== L-谷氨酰胺+ ADP +Pi。 推荐名:在合成产物名称之后加上“合成酶”。 如,天门冬酰胺合成酶,其催化反应式为: L-天门冬氨酸+ 氨+ATP == L-天门冬酰胺+ AMP +PPi。

第一学期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2015?新疆)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川融化B.葡萄酿酒C.西瓜榨汁D.玻璃破碎 2、(2015?孝感)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移开蒸发皿 D、读出液体的体积 3、(20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4、(2015?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 5、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6、小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7、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 D、以上方法都不行 8、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9、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固定化酶: 2、原生质体: 3、超滤: 4、酶的催化特性: 5、生物酶工程: 6、酶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 7、诱导与阻遏: 8、酶反应器: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酶的分类()()()。(三种即可) 2、酶活力是()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的量度指标,酶转换数是()的量度指标。 3、微生物产酶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四种。 4、酶的生产方法有(),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 5、优良的产酶微生物所具备的条件:(1)()(2)()(3)()(写出三种即可)。 三、判断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空1.5分,共15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3、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4、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5、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6、补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补充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补料的时间一般以发酵前期为好。 7、酶固定化过程中,固定化的载体应是疏水的。 8、在酶的抽提过程,抽提液的 pH 应接近酶蛋白的等电点。 9、青霉素酰化酶不但能催化青霉素侧链的水解作用,而且也能催化逆反应。 10、亲和试剂又称活性部位指示试剂,这类修饰剂的结构类似于底物结构。 四、问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45分)。 1、试述提高酶发酵产量的措施。(8 分,答出四点即可) 2、酶失活的因素?(8分) 3、酶的提取方法有哪些?(8分) 4、酶分子修饰的意义有哪些?(6分) 5、试简述酶分子的定向进化。(5分) 6、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10分,优缺点答五点即可) 答案 一、1、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2、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3、超滤:超滤是采用中空纤维过滤新技术,配合三级预处理过滤清除自来水中杂质;4、酶的催化特性:①极高的催化效率②高度的专一性③酶活性的可调节性④酶的不稳定性5、生物酶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酶蛋白分子进行修饰、改造,改进酶蛋白的催化特性或酶蛋白的蛋白质特性等;6、酶的必需基团:指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活性中心:是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场所;7、酶合成的诱导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酶合成

生物催化剂

《工业催化》结课论文 生物催化剂 姓名:郭超 指导教师:吴彬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 10化工 提交日期: 2013/1/13

一、前言 二、内容 <一>、 1、概述 2、生物催化剂的定义 3、生物催化剂的类别 4、生物催化剂-酶的主要特性 5、酶是蛋白质,所以酶促反应又固有其特点 <二>、生物催化剂筛选的反应过程的设计 1、一般产酶微生物筛选的原则、酶或产酶微生物的筛选 2、生物催化剂筛选的主要途径 3、从极端微生物中筛选极端酶的策略 4、未培养生物催化剂的发现策略 <三>、微生物和酶的一般筛选方法 1、从自然界发现产酶微生物 2、生物催化剂的高效筛选 3、优良菌种选育 三、参考文献 《应用催化基础》(吴越)

广义是指由生物产生用于自身新陈代谢,维持其生物的各种活动。 工业用生物催化剂是游离或固定化的酶或活细胞的总称。它包括从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 的游离酶或经固定化技术加工后的,以上统称为;也包括统称为的游离的、以整体微生物为主的活细胞及固定化活细胞。酶催化剂用于催化某一类反应或某一类反应物(在酶反应中常称为底物或基质),其过程则称为;而以整个微生物用于系列的串联反应的过程称为。死的细胞或干细胞制剂也具有催化作用,但其细胞已无新陈代谢能力,往往不能进行辅酶或辅基(酶的组成部分)的再生,只能进行简单的酶反应,属于一种不纯的酶催化剂。 催化剂可分为生物催化剂和与非生物催化剂 与非生物催化剂相比,生物催化剂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反应速率快,催化作用专一,价格较低等优点,但缺点是易受热、受某些化学物质及杂菌的破坏而失活,稳定性较差,反应时的温度和pH范围要求较高。用作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时,使用寿命一般应不少于30批或连续使用3个月,否则经济上很难过关。 酶是生物催化剂。活的生物体利用它们来加速体内的化学反应。如果没有酶,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就会进行得很慢,难以维持生命。大约在37℃的温度中(人体的温度),酶的工作状态是最佳的。如果温度高于50℃或60℃,酶就会被破坏掉而不能再发生作用。因此,利用酶来分解衣物上的污渍的生物洗涤剂,在低温下使用最有效。

高一生物酶的特性综合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基础达标测试 基础·巩固·达标 1.下图中表示某种动物消化酶的消化反应速度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 思路解析:酶的活性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并且酶具有最适的温度,也 答案:B 2.关于酶的叙述,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思路解析:本题在于考查酶的活性,A、B、C三项不难理解,D项容易迷惑人,但联想到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酶不仅离开了活细

胞,而且离开了口腔,在试管中就能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所以D是 答案:D 3.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土豆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X上出现泡沫,在土豆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A.土豆片X B.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在没煮过的土豆片中的酶使过氧化氢不起 C.土豆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促使H2O2的分 D.土豆片X 思路解析: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而酶的活性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酶的催化效率下降,但是高温会使酶失活 答案:C 4.对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的酶,主要产生于( A.细胞核内 B. C.线粒体、叶绿体内 D.核糖体中 思路解析: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而核糖体是

答案:D 5.现在,市场上经常见到加酶洗衣粉,有时,它的洗涤效果明显地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中含有蛋白质,使用加酶的洗衣粉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从而达到除去奶渍和血渍的目的。酶除专一性、高效性外,其催化作用还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温度过低,催化效率低,甚至不起作用,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因而,加酶洗衣 答案:(1)血渍、奶渍中含有蛋白质,加酶的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 (2)因为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催 综合·应用·创新 6.在一块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

生物酶简介

生物酶简介 过氧化氢酶 酶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内外已具有80多年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生物工程作为一门新兴高新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斯.诺.美-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A11)酶的制造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也日臻成熟,由过去主要用于棉织物的退浆和蚕丝的脱胶,至现在在纺织染整的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生物酶在染整工业中的优越性。现在酶处理工艺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生产工艺,它不仅使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又因无毒无害,用量少,可生物降解废水,无污染而有利于生态环保的保护。 编辑本段生物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 1生物酶的结构和特性 生物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象其他蛋白质一样, 生物酶解堵剂作用原理示意图 酶分子由氨基酸长链组成。其中一部分链成螺旋状,一部分成折叠的薄片结构,而这两部分由不折叠的氨基酸链连接起来,而使整个酶分子成为特定的三维结构。生物酶是从生物体中产生的,它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其特性如下:高效性:用酶作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即酶是仅能促进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学键、特定化学变化的催化剂。 低反应条件:酶催化反应不象一般催化剂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而可在较温和的常温、常压下进行。 易变性失活:在受到紫外线、热、射线、表面活性剂、金属盐、强酸、强碱及其它化学试剂如氧化剂、还原剂等因素影响时,酶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有所改变。所以在大生产时,如有条件酶还可以回收利用。 可降低生化反应的反应活化能:酶作为一种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易进行。而且酶在反应前后理论上是不被消耗的,所以还可回收利用。 2生物酶的作用机理 酶蛋白与其它蛋白质的不同之处在于酶都具有活性中心。酶可分为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肽链的平面空间构象;三级结构是肽链的立体空间构象;四级结构是肽链以非共价键相互结合成为完整的蛋白质分子。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酶的一级结构,它的改变将改变酶的性质(失活或变性)。酶的作用机理比较被认同的是Koshland的“诱导契合”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当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时,酶的构象有一个改变。催化基团的正确定向对于催化作用是必要的。底物诱导酶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催化基团的正确定位与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上去。

隆回县联通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隆回县联通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公文版头部分要素的是()。 A、发文机关标志 B、主送机关 C、发文份数序号 D、签发人 【答案】B 【解析】公文版头部分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故选B。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在于()。 A、实现马斯洛理论中第五层次的需求 B、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 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D、社会对个人的责任与贡献以及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 【答案】C 【解析】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来看,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所以答案为C项。 3、下列科技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 B、信息高速公路是以多媒体为车、以光纤为路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 C、信息技术是高技术的前导,以通信技术为基础 D、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的物质构成的材料 【答案】C 【解析】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的总称。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C 项错误,当选。 4、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 A、市场结构 B、市场行为 C、市场绩效 D、市场需求

【答案】ABC 【解析】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 A、市场结构 B、市场行为 C、市场绩效 D、市场需求 【答案】ABC 【解析】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6、下列药品中,没有杀毒消菌作用的是()。 A、生理盐水 B、紫药水 C、双氧水 D、碘酒 【答案】A 【解析】该题要求选出没有杀毒消菌作用的药品。 A项中生理盐水的作用是避免细胞破裂,它的渗透压和细胞外的一样,所以不会让细胞脱水或者过度吸水。B项中的紫药水又称甲紫,属于三苯甲烷类染料消毒剂,和微生物酶系统发生氢离子的竞争性对抗,使酶成为无活性的氧化状态,从而发挥杀菌作用。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以及绿脓杆菌、白念珠菌、表皮癣菌有杀灭作用。 C项中的双氧水用途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D项的碘酒也叫碘酊,是碘和碘化钾的酒精溶液,能渗入皮肤杀死细菌。 7、公文的功能在于说理办事,开展公务活动。因此,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议 论。 A、诗歌 B、描写 C、说明 D、抒情 【答案】C 【解析】公文的语言要求庄重、准确、简练、平实。公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说明。故选C。

(完整版)高考生物组成细胞的分子测试题及答案(二),推荐文档

必修一第2 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模拟试题2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观察 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 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 红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 RNA D.盐酸有利于染色体中 DNA 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2.东北虎主要分布于我国长白ft、小兴安岭等地;华南虎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 区。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判断,东北虎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与华南虎相比,下列哪种物质含量所占比例明显偏高 A.脂肪 B.糖原 C.蛋白质 D.核酸 3.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 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C.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 4.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肽键的是( ) ①胰岛素②雄性激素③酶④Na+载体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④ 5.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 C 、 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D.含有羧基 6.下列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①葡萄糖②淀粉③蔗糖④麦芽糖⑤果糖⑥纤维素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④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 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 20 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8.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先倒入甲液摇匀,再加入乙液摇匀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混。 9.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 与DNA 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DNA 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 分子的特异性 D.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合成直接由 RNA 决定 10.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的蛙心脏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 注蛙心脏时,蛙心脏不能维持收缩;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脏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 A.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D.为蛙心脏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11.免疫球蛋白 IgG 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 该IgG 由m 个氨基酸构成,则该 IgG 有肽键数及形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酶活力 :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 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 愈低。 2.酶的专一性 : 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 催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 :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 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 : 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中 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 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 : 6.细胞破碎 :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 壁得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 碎。 7.酶的提取 :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 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 : 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 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 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 ),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 (称为流动相 )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 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是指以各种多孔凝 胶为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 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 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1.亲和层析 : 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将混合 物装入层析柱中利用流动相的冲洗作用和目标分子与固定相配基亲和作用力不同而 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12.离心分离 : 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 离的技术过程。 13.电泳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利用 不同的物质其带电性质及其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 移动速度也不同,故此可使它们分离,电泳技术是常用的分离技术之一。 14.萃取 : 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技术。 15.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者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一定的浓度 混合而形各种不相溶的两水溶液相。由于溶质在这两相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 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 16.超临界萃取 : 又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欲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 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酶工程》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酶工程基础 1.名词解释:酶工程、比活力、酶活力、酶活国际单位、酶反应动力学 ①酶工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是工业上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所需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地一门应用技术。 ②比活力: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蛋白质或RNA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③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 ④酶活国际单位: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内能转化1μmol底物或催化1μmol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即为国际单位(IU)。 ⑤酶反应动力学:指主要研究酶反应速度规律及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科学。 2.说说酶的研究简史 酶的研究简史如下: (1)不清楚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治病等。 (2)酶学的产生: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Spallanzani 的山鹰实验;1822年,美国外科 医生 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获得胃蛋白酶。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1878年,德国 科学家K?hne提出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 (3)酶学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独臂学者”萨姆纳博士从 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具有蛋白质的性质;1930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Northrop 分离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结晶,确立了酶的化学本质。 3.说说酶工程的发展概况 I.酶工程发展如下: ①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用米曲霉制备淀粉酶,酶技术走向商业化: ②1908年,德国的Rohm用动物胰脏制得胰蛋白酶,皮革软化及洗涤; ③1911年,Wallerstein从木瓜中获得木瓜蛋白酶,用于啤酒的澄清; ④1949年,用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 -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序幕; ⑤1960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通过酶的诱导和解除阻遏,可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⑥1971年各国科学家开始使用“酶工程”这一名词。 II.在酶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注意到酶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稳定性差,对强酸碱敏感,只 能使用一次,分离纯化困难等,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固定化。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经历如下历程: ①1916年,Nelson和Griffin发现蔗糖酶吸附到骨炭上仍具催化活性; ②1969年,日本千佃一郎首次在工业规模上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③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固定化酶。 4. 酶的催化特点 酶催化作用特性有: ①极高的催化效率:在37℃或更低的温度下,酶的催化速度是没有催化剂的化学反应速率 的1012-1020倍;

高一生物酶和ATP测试题

1.(2011济宁育才中学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处于不同状态下细胞内ATP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下降 B.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C.在剧烈运动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 D.在饥饿时,细胞内产生AD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TP的速率 解析C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使细胞代谢加强,产生ATP的速率升高,A项错误;无论何种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 TP的速率基本等于产生ADP的速率,B、D项错误。 2.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它能降低活化能D.图2中酶2催化的反应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解析B图1中A表示腺嘌呤,b、c表示高能磷酸键,方框内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它能显著降低活化能。酶(无机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肌肉收缩、暗反应、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等都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都属于吸能反应。酶2催化的反应是A TP的合成反应,与细胞中放能反应相联系,丙酮酸氧化分解等属于放能反应。A TP合成、A TP水解既不看作放能反应,也不看作吸能反应。 3.(2011河南洛阳模拟)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适合在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酶具有高效性主要是因为酶一旦生成可以多次发挥作用 D.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解析A少数酶是RNA,无需核糖体合成;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其酶的合成只需核糖体直接参与;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类胞内酶一般也不需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酶具有高效性主要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人体中的酶可以在细胞内、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