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简答题

人格心理学简答题
人格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答:即为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体现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相同的,而且人格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先天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 简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第三阶段为检验。3. 简述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有: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有用性。

4. 简述佛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

答: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他认为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他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最深层部分;后期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我;自我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5. 简述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

答:佛洛伊德将人格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2~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成年)。6. 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他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7. 简述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答:荣格把态度类型划分为内倾和外倾,把功能类型划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把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组合起来,有八种: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8. 简述阿德勒的个体发展理论。答: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但这种社会性又带有一定的先天潜意识因素,因此阿德勒的心理发展理论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理论。阿德勒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他认为创造性自我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9. 简述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

答: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他还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表现的特点,把人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统治—支配型;二是索取—依赖型;三是回避型;四是社会利益型。他认为:前三种类型的人的社会兴趣和生活风格都是错误的,只有第四种类型的人具有正确的社会兴趣和健康的生活风格。

10. 简述霍妮有关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说。

答:霍妮继承了佛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的观点,认为需要决定人格,神经症的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她提出了著名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归纳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趋向他人(依从型)、反对他人(敌对型)、逃避他人(退缩型)。。12.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表现出与其特质不一样的行为或习惯,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答: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按照奥尔波特的理论框架可能有三种解释:①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整合;②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③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是短暂地不符合特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转变左右了他。13. 简述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

答:斯金纳提出了两条原则:①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②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任何刺激物。14.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例如:一个人相信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从而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好评。15. 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和过程。

答: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它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叫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率低。班杜拉发现,立榜样、树标兵、杀一儆百、杀鸡儆猴都是利用替代强化来对观察习得行为表现与否实施社会影响的常用办法,榜样的呈现方式是身教和言传;观察学习的过程划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16. 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学习的四个要素。

答: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点,它们是: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会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反应,既可以是外显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强化,就是内驱力的降低。17. 简述高峰体验的含义和作用。

答: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父母情感体验,审美感知,创造体验,治疗中或思想上的顿悟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其作用是:①它可以而且的确具有一些严格意义上的疗效,能够消除病症;②可以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③可以多种方式改变一个人对他人的看法,以及他与他们关系;④它可以或多或少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⑤它能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自发性和独特性。18. 马斯洛的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答: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一般呈现出前面所列出的那种顺序,一般说来,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出现。人的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烦忧。19. 罗杰斯关于人格改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答:罗杰斯关于人格改变的六个必要和充分条件:①治疗者和患者必须处于“心理接触”的状态中;②患者必须是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中;③治疗者必须处于与患者保持一致的状态;④治疗者必须对患者无条件积极看待;⑤治疗家必须对患者有移情理解;⑥患者必须在一些程度上感受到治疗者的整合,无条件看待与移情式的理解。20. 简述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特征。

答: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四个特征:第一,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第二,普遍性;第三,稳定性;第四,中性。21. 简述凯利人格建构的推论。

答:凯利的人格建构的推论是:建构推论;个体框论;组织理论;两分推论;选择推论;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整推论;片断推论;共同性推论;社会性推论。

22. 简述投射测验具有的特点。

答:投射测验具有以下特点:①测验材料一般都很含糊,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含义,而受测者也不受任何限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②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受测者一般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将得到何种心理的解释,使测验的结果更能反映受测者真实的人格特征;③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对某个或某些单个人格特质的关注。23. 简述行为观察法的特点。

答:行为观察法有如下特点:①它重视的是收集客观可靠的具体行为;②它同投射技术一样,也重视个体行为的独特性;③它和自陈问卷一样都涉及到个体的具体行为;④行为观察法和行为治疗,是试图以情境控制行为和改变行为。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一、知识点:【绿色不考】【红色重点】 P3:1、人格,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外在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 ②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 P5:2、(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5层含义:①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②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a稳定的动机,b 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c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③人格是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④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的基本特性)。 ⑤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交互作用的过程。 P5:3、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剖跨时间的连续

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P9:4、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几大人格理论的区别! 5、人类探索人格、构建人格理论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or改变) P10:6、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问题? 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③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④他是健康的吗? ⑤他会不会改变? ⑥如何帮助他改变? P12:7、人格测评的用途? ①了解当事人的一种途径, ②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③临床心理诊断技术, ④人员选拔和人力资源管理。 P23:8、负相关 P27:9、什么是社会称许性?按照社会期望他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P28:10、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 P31:11、相关研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P33:12、投射测验、投射作用P99

人格心理学提纲与的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特质是指我们用来描述个人人格特点的描述词 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关程度关联的程度的实验方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安排、控制并实施的实验条件 因变量实验者要观察、测量和记录被试发生变化的变量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人格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 ①整体性,正常人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且能认识到与他人的差异 ②独特性,中华名族在表达人际交往和个人感情方面比较含蓄;即使是双胞胎人格也会有很大差异 ③稳定性和可变性,成长中的儿童人格不稳定,容易受到客观的影响,但成年后人格就比较稳定 ④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印度“狼孩”虽具有人的生理组织,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人格。 2、请简述观察法和实验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是指在自认情境中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现象与规律的方法。 优点:获取的资料、信息比较真实客观,能够发现许多平时不大注意的现象 缺点: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也很难进行重复观察验证,而且会受到观察着主观经验、技能和观察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无关变量,系统的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优点:便于控制无关变量,真实显示因果联系 缺点: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 3、人格心理学的目的包括哪几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①描述:客观的呈现所要研究问题的事实 ②理解: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 ③预测: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4、人格的心理学定义有哪五种。 ①罗列式定义②整合式定义③层次性定义④适应性定义⑤区别性的定义 5、Allport所概括的两种相对的定义 ①人格是一个人所引起的别人对他的反应,即把人格看成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②人格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这种内部机制的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三、问答题 1、Mead等人对新几内亚三个民族的研究体现了人格的哪一重要特性? 独特性 2、在观察法中,为了确保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研究者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观察者效应②观察者偏差③拟人化错误 3、在实验法中,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过程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安慰剂效应②实验者效应 4、进化心理学范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两个方面? ①缺乏经过验证的理论构想,只从生物遗传的角度说明人类行为模式的演变,这使得它对

人格心理学考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24,奥尔波特(1897-1967)开设美国最早人格心理学课程 2. 古典精神分析流派关于人格结构的划分:伊底(本我)、自我、超我 3. 阿德勒生活风格理论: 每个人追求优越感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决定个体适应生活中的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根据社会兴趣和活动度(前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后者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生活风格被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4. 奥尔波特的特质的概念 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个体所特有),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得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1937) (1)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许多人共有的特质,就像一种文化,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2)显著倾向、中心倾向和次要倾向 首要倾向又称显著特质,表现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行动均受其影响。这种特质十分强大,具有统治性。每个人只有一个首要倾向,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统治性特质,也并不是在每个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来。例如,林黛玉,多愁善感。 中心倾向也称核心特质,是指普遍性与渗透性略弱于首要倾向的重要人格特征。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具备的中心倾向大约在五到十项之间,其对个体的影响有轻重之分,所包含的情境范围也比首要倾向狭隘有限。例如,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 次要倾向又称次要特质,代表最不显著、最不具概括性与一致性,渗透性弱的特征。在个体行为中较少体现。某些次要倾向只有个别的亲密朋友才有所了解。 5. 卡特尔特质论分类体系 根源特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源,是个体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一个人的一贯行为。 能力特质:在特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其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他概括出16种根源特质,并据此设计了著名的16PF人格问卷,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属于自陈量表。 6. 大五模型-------五个维度(因素) 大五模型中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 五个主要因素: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7. 荣格的发展阶段(最重视中年阶段) 荣格将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童年阶段(出生到青春期)、青年阶段(由青春期到四十岁左右)、中年阶段(大约四十岁以后)。 8. 艾森克人格层次模型、人格维度(几个维度,代表) 人格层次模型: 类型层次、特质层次、习惯反应层次、特殊反应层次 人格维度模型: 内倾-外倾维度、神经质-稳定性维度、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人格心理学试题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

绪论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1)外在的行为模式; (2)内在的动力组织;(3)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4)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5)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三种研究途径:(1)Clinical approach临床途径或个案途径,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2)Correlation approach相关途径,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不同人格变量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3)Experimental approach实验途径,操纵自变量,测查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六大理论观点:(1)精神分析: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2)特质: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的;(3)生物学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4)人本主义: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5)行为主义: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6)认知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对攻击的看法:(1)精神分析:经典解释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本能—自我毁灭的愿望,但一个健康人格的人是不会自我毁灭的,所以这种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一共几别人或外部的方式表达出来;后来的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一个处于巨大的挫折体验中的人就可能出现比较持久的攻击行为;(2)特质: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小时候攻击性强,长大后易表现出攻击行为;(3)生物学: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4)人本主义:不承认有些人生来就具攻击性,认为人本性善良如果能在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所有人都能成为乐观和善的成人,当某些因素妨碍了这种自然的成长过程时就会出现问题,爱打架的孩子往往是来自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家庭,如果儿童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就可能在遇到挫折时对别人大打出手,解决的办法是给儿童的成长提供充满温暖和尊重的环境;(5)行为主义:人们是像学习其他稳定的行为一样学会攻击行为的,解释行为的关键在于得到犒赏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攻击性得到的不是惩罚二十犒赏,儿童就会变成富于攻击性的成年人,也可能观察被犒赏的行为; (6)认知:认为人们怎样对这一环境或其他任何环境作出反应,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作出解释,有些人比别人更倾向于把这种模糊的情景解释成为收到了威胁,同时也可能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 对抑郁的看法:(1)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处于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阻止别人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愤怒就转向内心,想自己出气;(2)特质:重在查明那些人容易抑郁,预测一个人是否为严重抑郁的最好指标之一是看这个人过去是否曾为抑郁所困;(3)生物学派:抑郁不仅仅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抑郁的敏感素质,比一般人更可能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时作出抑郁反应;(4)人本主义:用自尊来解释抑郁,人的自尊心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就会经常为抑郁所困;(5)行为主义:考察导致抑郁环境的类型,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6)认知派:采用社会学习模型,当人们觉得自己不能控制事件时会用一定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不能控制,这种方式会保持稳定,经常抑郁的人倾向于以导致抑郁的方式来解释不可控制的事件 特质理论 特质跨时间稳定性,跨情景的一致性 发展历程:(1)词汇学假设:任何一种特质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描述;描述某种特质的词语越多这种特质就越重要。奥尔波特,分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2)因素分析法:斯皮尔曼,以相关为基础;(3)卡特尔及其理论:研究核心是为了发现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质,把相关的特质归类,分理出

[人格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人格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用人格心理学理论进行自我分析 人格心理学是对人类心理力量的科学研究,这种心理力量使得人们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人格是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对人、对己、对事的一种态度,它包含两层意思: 人生舞台上的各种言行;面具下真实的自我。人格的基本性质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和性、和功能性;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均指人的心理面貌,包括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狭义的人格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智力。人格理论是 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 研究的框架。所以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重要的学科,它有利于我们充实和完备心理学 的内容体系。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材施教,健全他们的人格。在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个合理使用人才的依据,优化了群体人格特征的合理配置。而且也 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下面我就根据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些人格理论去分析自己日常行为,处事的方式分析我 自己的人格特征,这对我自己日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首先用物质流派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课上讲到, 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根据对这几种特质类型的了解,我 觉得自己是比较倾向于粘液质类型的,因为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 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主要表现是: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感情丰富,稳重含蓄,能够镇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有时 候显得被动,但大多数时候是主动的,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做事谨慎,不允许让 自己犯多少错误,比较有思想,看待事物以辩证思想,能够比较成熟地处理各种事情。喜 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竞争,虽然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与他人竞争状况长时间坚 持不懈。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因此,我 觉得自己的气质更多的是来源于先天即遗传基础。 人格心理学中,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也是里程碑式的理论。他认为特质是构建人格结 构的基本成分,就像化学元素构成宇宙万物一样。通过研究,他找到许多人格特质,并将 它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首先按个体与群体的角度分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从层次 上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关于人格动力,他提出动力特质,并分为能,外能和辅助。 后来卡特尔根据大量的生活记录材料,问卷材料和客观测试材料编制了著名的十六种人格 因素调查表。根据十六种人格因素调查表测试结果,我十六种特质基本属于平均水平,自 律性偏低,敏感性,焦虑性,稳定性偏高。我既适合交际类型工作也适合偏精确性工作, 比较乐群,做事也理智不幼稚。这基本符合了我对自己的认知。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不断发 展的,但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遗传的天性会影响他人对他的反应,影响他本身的学习方式,也限制了环境力量对其人格的塑造。就我个人而言,我遗传了母亲脾气暴躁的特性,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人格概说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G.奥尔波特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2002 人格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或: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当承认人格结构存在之后,就要探讨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究竟有多少?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 人格动力: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人格动力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的。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遗传与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 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则属人格障碍。 人格评鉴:又称人格的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人格评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自陈测量、投射测验、行为评鉴等。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是帮助我们了解人格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研究取向。 三、简述人格研究的三种传统取向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 相关研究 ——通常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换言之,相关研究取向强调个体差异并力求建立起在不同的人格特征上这些差异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 ——实验者操纵变量并且旨在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取向。 表1.1 三种研究取向优缺点的比较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

第一章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 (一)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 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人格是在先天为儿童所提供的生物实体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逐渐社会化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它们二者相互作用。 广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心理过程(4)心理状态 狭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学的哪一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调查法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 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 种破坏力。当它指向个人内 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 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 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 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 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 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 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 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 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 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 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 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 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 一过程称为倒退。 2.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 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 的一种方法 2.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 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难 以相信亲人的逝世 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 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 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 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 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 抑的经验。 3.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 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 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 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 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3.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 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 “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 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3.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 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 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 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 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 创伤范式。 3.生活风格:一切人都具 有共同的最终目标------力 求优越,但是,如何追求优 越就取决于个人独特的条 件。每个独特的个人试图获 得优越的方法 3.社会兴趣:指的是社会 某一领域对人才的感兴趣及 需求,所以,现金社会择业 人员应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 兴趣来选择职业 3.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 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 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 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 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 创伤范式。 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 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 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 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 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3.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 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 的部分。 3.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 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心理冲 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 3.人格化:指一般标志 和特征带有人的行为,使事 物赋予人类或人的品质。 3.社会性格:是社会成 员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近 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性格特 征。 4.特质:是一种概括化 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 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 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 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4.机能自主性:是指一 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 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 那些原因。 4.表面特质:表面特质处 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从外 部行为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特质。 4.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 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 特质。 4.16PF:16种人格因素 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 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 的一种问卷。 4.EPQ:。 5.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 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 象。 5.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 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 象。 5.行为的消退:即如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 出现的强化物所强化,那 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 作性反应就会随之消退,直 到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 水平。 5.挫折:指人们在有目的 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 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 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 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 5.强化的效价:表示的是 某一物品或结果对于某个特 定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价 值,而不是它的实际价值。 5.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 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 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 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 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 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5.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 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 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 主观判断和信念。 5.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 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 行为的主观体验。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人格这个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首先是外在的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其次是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3人格在心理领域的定义分为:罗列式,综合性,层次性,适应性,区别性,本质性。 4,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5本书认为: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6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7现在人格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以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解释》,和默里《人格探究》两书为标志。 8人格心理学家关注人的所有层面,第一,人类本性的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第二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的差异),第三,个人唯一的层面(个体的唯一性)。 9,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描述(最基本),理解,预测,控制。 10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确定一个理论的标准:内部一致性,包容性和广博性,简约性,实用性。11,人格心理学是以整体的人为研究对象。三种研究途径:临床途径,相关途径,实验途径。人格测评是指创立并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资料,从而对人格的个人方面进行考察。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特征是将人性作为其核心 12,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人格理论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第二章 1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作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 2测验资料分为:自我报告资料,观察者报告资料,实验资料,生活史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