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先进生产制造方式

21世纪的先进生产制造方式
21世纪的先进生产制造方式

面向21世纪的“先进制造与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应用要求的个性化,产品需求向多元化发展,促使企业生产规模从单品种大批量朝多品种变批量的方向发展,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制造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要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制造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快速占领市场,在竞争的同时还需不断促成有关企业之间的区域性联合或跨国合作,以形成动态联盟。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先进的制造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出现和发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有关先进制造模式和管理模式给予简单介绍。

第一部分先进制造模式

一、虚拟制造(VM-Virtual Manufacturing)

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虚拟制造(VM)的概念,到90年代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VM是一种新的制造技术,它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在产品设计或制造实现之前,就能使人感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制造过程状态,从而可以提前作出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

1.VM的概念

虚拟制造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新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又因为VM研究的出发点,侧重面及应用场合的不同,所以,VM就有各种不同的定义。

1)Kimura、Onosato等定义:VM是现实制造系统上虚拟环境下的映射,是针对现实制造环境的虚拟模型,该模型为生产规划、调度和管理提供测试环境。

2)Chetan Shukla等定义:VM是一个发展中的研究领域,其目的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各种与制造者有关的技术集成起来。

3)Hitchcock等定义:VM是一个用于提高制造业内各级决策和控制能力的集成的,虚拟的制造环境。

4)Nahavandi、Preece等定义:VM是已经存在或不存在的制造系统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具有与制造过程,过程控制和管理以及产品有关的所有信息。

5)Lin定义:VM是应用计算机模型和制造过程来辅助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6)Iwata定义:VM是实现沟通制造工程和信息基础结构建立新型信息基础结构最有希望的方法。

K.I.Lee和S.D.Noh定义:VM系统是表示现实制造系统物理和逻辑结构与特性的一种集成计算机模型。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单位,特别是863/CIMS主题项目,对虚拟制造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并结合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VM的关键技术

VM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建模技术、仿真技术、控制技术及所需的支持技术等。

1)建模技术

·产品、过程及生产系统建模;

·虚拟公司的建模;

·虚拟制造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结构、功能等的映射关系的管理、维护、监控、更新等问题;

·基于分布式并行处理环境下的虚拟制造开放式体系结构模型;

·面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经济模型和产品评价体系模型。

2)仿真技术

指运行和操作构成VM系统各种模型的所有仿真方法和技术及多模型集成的仿真技术。

3)控制技术

·模型部件的组织、调度策略及交换技术;

·仿真过程的工作流程与信息流程的控制;

·概念设计与制造方法、加工过程、成本估算集成技术;

·将动态的、分布的、协作模型的集成技术;

·实现最佳设计的冲突求解技术;

·基于仿真的推理技术;

·模型及仿真结果的验证,确认技术;

·虚拟制造环境下,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高度与控制机制,以及面向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问题。

4)支持技术

·数据库技术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在企业各级组织、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决策中的应用;

·虚拟环境下多种协同机制技术;

·综合可视化技术;

·计算机软硬件集成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

二、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

1988年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DA)的R.I.Winner提交了题为“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在武器系统采购中的作用”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并行工程的概念。并行工程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由于不能在设计早期很好地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致使设计更改频繁,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并且还不能得到用户需求的满足这一难题。从而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供了先进的制造模式。

1.并行工程的概念

并行工程的定义为:并行工程是为达到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一体化并行设计而采取的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力图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所有要素,从方案开始直到各方面的安排包括质量、成本、进度以及用户需求等。

这一定义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并行工程要求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多项计划任务同时平行交叉进行;二是在设计阶段中很早就要考虑到一项产品的所有要素。这就是说,CE是关于设计过程的方法,它要在设计过程中全面地考虑到相关过程的各种问题,强调在生产前完成全部设计。CE的技术

构思是设计过程的集成,它不仅是可加工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设计,还包括产品的美观性,耐用性甚至产品报废后可处理性等更多需求的设计,其目的是优化设计。CE的实施改变了制造业的企业结构和工作方式,可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CE的关键技术

CE的实施有以下关键技术

1)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技术

并行工程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把产品开发的各个活动作为一个集成的过程,从全局优化的角度出发,对该集成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对已有的产品开发过程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这种方法就称为产品开发过程重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是其关键技术。在并行工程中,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就是对企业中产品开发过程的描述、抽象和提炼,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产品开发过程的规划、仿真和分析,产生适合并行工程要求的产品开发过程的组织方案。这一方案是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基础。

2)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定义技术

在并行工程中,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定义技术主要包括:全局产品模型定义;CAX和DFX等最具并行工程特色的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全局产品模型就是按照集成化的思想定义产品开发过程的功能模型,构造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全局信息模型。CAX主要包括CAD、CAM、CAPP、CAE 等。DFX是指面向性能的设计DFP、面向装配的设计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测试的设计DFT、面向质量的设计DFQ、面向成本的设计DFC及面向服务的设计DFS等。产品数据管理技术是指采用DBMS、PDM等产品数据管理工具,有效地、有规则地存取、集成、管理、控制产品数据和数据的使用流程。

3)决策支持技术

并行工程产品开发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建立全局的决策管理模型,在相应的决策模型的支持下,产品开发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决策支持主要包括:用户需求定义与保证。应用质量功能配置是一种

把用户需求作为最终质量保证因素映射到产品开发活动的系统化方法;产品开发过程的协同管理与控制。在并行工程中,可能存在资源不平衡、设计活动之间关于产品定义不一致、开发过程对上游设计评估不一致等冲突问题,都需要进行协同管理与控制;群组协同工作支持技术,是指基于计算机环境的各种软件工具,如多媒体会议系统,各种群件、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4)支持平台技术

并行工程的实施,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数据信息的存取,管理与控制的数据库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是很重要的平台支撑技术。

三、精良生产(LP-Lean Prochuction)

精良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是1989年和1990年出版的《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及对策——夺回生产优势》和《改变世界的机器》两本专著中提出的概念,实际上在此之前日本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早已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

1.LP的概念

LP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的生产概念。它的目的是要在一个企业里同时获得极高的生产效率,极佳的产品质量和很好的生产柔性。在生产组织上强调各部门相互密切合作的综合集成。这不仅限于生产过程本身,尤其重视产品开发,生产准备和生产之间的合作和集成。

精良生产首先在产品质量上追求尽善美,保证用户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感到满意。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上充分考虑人的因素,采用灵活的小组工作方式和强调相互合作的并行工作方式。在物料管理方面,准时的物料后勤供应的零库存的目标,使再制品大大减少,节约流动资金。在生产技术上,采用适度的自动化技术,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切,都使企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

LP的主要特征有:

1)面向客户企业重视客户的需求,与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不仅向客户提供服务,还要洞悉客户的思想和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适宜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优质的适销新产品去占领市场。

2)以人为本企业重视职工的作用,强调一专多能,以企业各部门

的专业人员组成面向项目产品的工作小组,赋于每个职工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权,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以精简为手段要精简一切生产中不创造价值的工作,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组织机构,简化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减少非生产费用,强调一体化质量保证。

4)精益求精企业要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降低成本,力求达到零废品,零库存和产品品种多样化。

2.LP的关键技术

实现LP的关键技术有成组技术(GT)、准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M)三大支柱技术和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并行工程技术。

1)成组技术(GT)

应用GT技术可将原生产系统的老模式改变成流水型和单元型的新模式,可使企业工作简化和有序。这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高柔性、按顾客定单组织生产的基础。

2)准时生产(JIT)

JIT是实施LP的核心,它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按质、按量、按时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是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TQM)

LP要求企业职工重视产品质量,采用TQM是保证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和达到零缺陷的主要措施。

4)计算机网络及其网络环境下的并行技术

这是实现LP的基层支持技术。在先进制造系统中网络技术(包括硬件、软件技术)都是不可缺少的。并行技术在实施LP中,主要反映在产品的设计中。

四、敏捷制造(AM-Agile Manufacturing)

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里海(lehigh)大学一起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1991年由里海大学的Dr.Roger和Dr.Rich Dove为首的百余名专家,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报告,报告提出了通过实施敏捷制造战略夺回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1992年,美国成立

了敏捷制造企业协会(AMEF),该协会每年均要召开有关敏捷制造的国际会议。目前,美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已有上百个公司,企业在进行敏捷制造的实践。我国也有一些单位在研究敏捷制造技术。1993年我国863/CIMS主题专家组就开始跟踪研究敏捷制造技术,并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布置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项目。

1.AM的概念

敏捷制造是制造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新的概念,目前世界有不少国家在研究AM,但尚无公认的定义。美国敏捷制造的提出者认为:AM被定义为能在不可预测的持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使企业繁荣和成长,并且具有面对由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市场作出迅速响应的能力。

敏捷制造是作为替代大量生产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是人们寻求的一种新的制造策略。敏捷制造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对用户需求作出灵敏快速反应的市场竞争力强的制造组织和活动。敏捷制造有丰富的内涵:·AM的出发点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和瞬息万变的经营机遇,是一种“订单式”的制造方式;

·AM反映的是制造企业驾驭变化,把握机遇和发动创新的能力。

·AM强调人的积极因素,强调有知识、精技能、善合作、能应变的高素质的员工,充分弘扬人机系统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AM推行面向产品过程的小组工作方式,企业间有机驱动而形成的动态联盟。

敏捷制造的基本特征是智能和快捷。智能是指利用人的智力、知识、经验和技艺等内在的能力,同时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捷是指对顾客驱动的市场的响应灵活而快捷。敏捷制造就是根据市场的变化,通过信息交换网络将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制造资源进行组合,以快捷的方式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2.AM的关键技术

在《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中,所描述的2006年美国敏捷制造企业模式中,含有20多项使能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有:

1)基础技术-CIM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是敏捷制造的基础技术,CIM技术是一种组织、管理与运行企业生产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硬件、

软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流与物流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以实现产品高质、低耗、快速上市,从而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2)环境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企业实施敏捷制造,必须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网。利用内部网实现企业内部工作组之间的交流和并行工作,利用外部网,实现资源共享,异地设计和异地制造,及时地、最佳地建立动态联盟。

3)统一技术——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技术是实现集成、网络通讯的重要技术之一,首先要作企业内部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还要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的有关国际标准,以便进入国际合作大环境,参加国际动态联盟。

4)虚拟技术——建模和仿真技术。这一部分的关键技术在虚拟制造中已有详述。

5)协同技术——并行工程技术。并行工程技术是对产品及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化技术。其关键技术在并行工程中有详述。

五、绿色制造(GM-Green Manufacturing)

由于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结果带来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严重沙化等恶果。据统计,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物有70%以上来自制造业,它们每年约产生出55亿吨无害废物和7亿吨有害废物。这早就引起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但传统的环境治理方法是末端治理,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对制造业来说,就是要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能源、减少有害废物和固体、液体、气体的排放物,改进操作安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1996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发表了关于绿色制造的蓝皮书《Green Manufacturing》,提出了绿色制造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绿色制造(GM)的概念

由于绿色制造提出的较晚,其要领和内函尚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当前的研究,绿色制造可定义为: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绿色制造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生态学,它是人与构成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及其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从制造业来看,绿色制造涉及三大领域即:制造领域(包括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环境领域;资源领域。绿色制造的内容涉及到绿色设计及其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等问题。从产品生命周期看,绿色制造涉及到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和开发、资源供应、制造生产、包装储运、销售服务、产品报废处理等整个过程。由此可看出,绿色制造的目标是产品周期时间短(T),产品质量好(Q),产品成本低(C),服务支持优(S),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环境的负影响(E)。即TQCSE。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2.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

绿色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我国也有一些科研单、,高等院校、企业对绿色制造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目前研究的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有:

1)绿色制造的理论框架

主要研究绿色制造模式的有关概念,适用范围和系统框架,其目的是为实施绿色制造技术和研究提供总的指导。

2)绿色产品生命周期设计技术

·绿色材料使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理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工艺对制造业,绿色工艺指清洁工艺,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

·绿色包装选择包装材料,改进产品结构,减少重量,包装简化,使产品包装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不仅包括产品设计,还包括产品制造过程和制造环境的设计。

·绿色处理面向环境的产品回收处理技术。

3)绿色制造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衡量绿色制造对环境的影响,首先要制定有关标准,如:

·制造过程物料资源消耗评估标准;

·制造过程能源消耗评估标准;

·制造过程排放评估标准;

·产品使用过程对环境污染评估标准;

·产品寿命终结后对环境污染评估标准。

各种评估标准制定后,就要研究评估方法问题,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的评估方法。

4)绿色制造的集成技术

绿色制造的集成技术包括:

·绿色制造领域的集成:包括制造领域(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环境领域、资源领域的集成;

·绿色制造问题的集成:包括绿色设计及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的集成;

·绿色制造效益的集成:包括绿色制造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集成;

·绿色制造的过程集成:绿色制造覆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它是以数据库、产品数据管理、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各过程的集成。

六、智能制造(IM-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世纪80-90年代,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日本在1991年发起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国际合作研究开发计划,其目的是实现当前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开发出能使人和智能设备都不受环境和国界限制、彼此合作的高技术生产系统。目前欧美已有许多国家参加了这一计划。

1.智能制造(IM)的概念

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

过程中的脑力劳动。

IM是将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使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它将信息技术集成进行分析,判断并具有规划自身的能力,因此集成是智能的基础。目前的智能制造系统是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是采取以人为中心,人与机器一体的技术路线,人与机器处于平等的地位,组成一个系统,各自执行自己擅长的工作,共同认识、共同感知、共同决策和共同工作。

当前智能制造技术还处在探索、研究和开发阶段,但可以断定智能制造技术将是21世纪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智能制造研究的主要技术有:

1)企业集成技术:包括建模技术、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知识库、产品数据管理和交换技术等。

2)企业全面制造技术:包括并行工程、组织和经营、供销管理等。

3)智能制造单元技术:包括并行智能设计、智能调度、规划、仿真、与优化,质量信息智能处理,制造过程的智能监视、诊断、补偿与控制,生产与经营的智能决策等。

4)绿色制造技术:包括环境安全、废料处理、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控制等。

5)人的组织和管理:包括面向人的生产系统,内部和外部协调、人机柔性交互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教学系统等。

6)先进的物料处理技术:包括加工、成型和复杂处理技术。

7)智能机器的设计技术:包括机器人智能技术、机器自学习和自维护技术、智能制造单元及其设计、制造与控制技术等。

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 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激光与高密度能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生产组织方法。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 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 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

日本企业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发展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8008093.html, 日本企业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发展概述 作者:李祺欣李洋葛佳王刚高军姜述伟 来源:《卷宗》2016年第10期 摘要:我国机械企业近些年发展迅速,但其落后的管理水平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鲜明 反差,这也是制约着中国机械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生产管理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而日本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一直为全世界所学习,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管理模式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学习和研究的方向。本文则详述了准时生产制(JIT)、精益生产(LP)两种日本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及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产管理;日本企业;准时生产制;精益生产 据统计,2015年在机械工业所属500余种主要产品中,我国有220余种工业制成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且我国机械工业年产值也位于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已成为机械大国。但。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管理方法落后。等诸多弊病也制约着我国无法成为机械强国。近年来,国家对机械工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大。“十三五”期间国务院也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质量兴业、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国企合作、人才为本、文化提升”八大战略任务,解决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普遍性、基础性、体制性问题,提升我国机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1]其中,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对国企改革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产管理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2]。生产管理模式指的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考核活动并根据上述问题 形成的一套理论,以此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标准。自20世纪中叶至今,现代生产管理模式可分为已下三类:a、日本企业模式;b、美国企业模式;c、其他模式。[3]本文将主要阐述日本企业的两种模式:“准时生产制(JIT)”以及“精益生产制(LP)”。 1 准时生产制(Just in Time,JIT) 生产管理学上将所有“仅能增加产品成本”的因素称为浪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产过剩所导致的库存浪费。JIT(准时生产模式)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生产模式。其基本思想可用一句脍炙人口的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JIT)一词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适时、适量生产[4]。也就是说在生产中,JIT追求一种无库存“或使库存始终处于最小”的物流状态,而库存量大不仅占用仓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半成品进行保管,更占用了大部分流动资金,致使企业缺乏活力。而JIT的目标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看板原则等一系列减少库存量的方法“应运而生”,经过半个世纪来的演变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生产体系。“Just in Time”一词本来所要表达的含义是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进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进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进展状况和进展趋势。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1.1 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运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升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持续地吸取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治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治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成效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预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专门强调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治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治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持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猛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猛烈的市场竞争而显现的。因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目录 概述 3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3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3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又可说成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技术) 4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5 五、发展7 主要参考文献9 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从两种角度解释其结构特征和关系,并从各种不同角度展望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前景及其趋势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nology)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许还会催生新的先进制造制造技术,特别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制造自动化技术 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发展。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包括众多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包括CAD、CAE、CAPP、CAT、PDM、模块化设计、DFX、优化设计、三次设计与健壮设计、创新设计、反向工程、协同产品商务、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并行工程等。 (1)产品(投放市场的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工艺装备(夹具、刀具、量检具等))设计现代化。以CAD为基础(造型,工程分析计算、自动绘图并提供产品数字化信息等),全面应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如虚拟设计、优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动态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美学设计、绿色设计等等;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 所属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 09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班 姓名杨晓飞 学号 200908030270173 指导教师李小伟 撰写日期 2012 年 5 月

先进制造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而提出。同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先进制造技术是在现代制造战略的指导下,不断吸取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新材料和现在传统管理技术,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售后服务,同时能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概念。制造技术尤其是先进制造技术将主宰一个国家的命运,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使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把握世界汽车制造技术发展动态,关注世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及时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信息。实践证明,最先进的技术不一定是最适用或最好的技术,只有那些用成本最低,环境污染最小的方式生产出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制造技术才是最好的。 关键词:制造技术,工业,应用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the nineteen eigh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in the computer center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advanc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eap development,and gradually formed the concep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strategy,continue to learn computer,information,automation,new materials and now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echnology,its application to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esign,production,management and market development,after sale service,at the same time can obtain the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of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have emerged in new technology,new concep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ill dominate the fate of a nation is,therefore,government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ina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goals is through independent innovation,master core technology,the Chinese from a bi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owerful nation strides to. Grasp the world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world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in time fo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decision-making provide information. Practice has proved,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is not necessarily the most suitable or the best technology,only those with the lowest cost,minimu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y of production to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the best.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dustry,application

先进制造技术答案完整版

先进制造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先进制造技术包含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和制造技术环境三个技术群。2.制造系统是由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系统的可靠性预测要根据系统的组成形式分别按串联系统,并联系统 和混联系统可靠度进行计算。 4.根据产品的信息来源,反求工程可分为实物反求,软件反求和影像反求。5.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除了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外,还应包括清洁 和灵活生产。 6.微细加工中的三束加工是指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7.超精密机床的关键部件包括:主轴,导轨,床身,其中机床的床身多采用天然花岗石制造。 8.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 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9.及时制生产追求的目标为零缺点,零库存,零整备时间,零前置时间。最终目标是排除一切可能浪费。 10.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两种工作模式为恒(直)电流工作模式,恒高度工作模式。 11.超高速机床主轴的结构常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内置式集成结构,这种主轴通常被称 为空气轴承主轴。 12.快速原型制造常用的工艺方法光固化成形,叠层实体制造, 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制造。

13.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中三大支柱是GIT及时生产制,GT成组技术和 T QC全面质量管理 14.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竞争—合同—协同”机制下,实现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一种生产制造新模式。 15.虚拟制造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使人体会或感受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者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作出前瞻性的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 16.并行工程的特征为并行特性,整体特性,协同特性,约束特性。 17.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细制作方法有外延生长,氧化,光刻,选择扩散,真空镀膜。 18.优化设计的两个前提条件以数学规划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为基础。 19.常用的看板有生产看板,运送看板两种。 20.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熔丝沉积成形法通常采用的原材料是热塑性材料。 21.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有色金属时,常用的刀具材料为金刚石。 22.FMS的机床配置形式通常有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生产线。 23.超精密机床导轨的主要形式有:立式,滚珠丝杠式和 R-θ式 24.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沿着“手动→机械化→ 单机自动化→ 刚性流水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 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25.与传统制造技术比较,先进制造技术具有的特征是:集成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 26.从时间维的角度划分,产品设计的四个阶段分别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 27.优化设计的三要素是: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约束条件。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简述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多样化、个性化、快捷化,促使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技术无论是在管理、设计,还是在制造工艺、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均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阶段性差距。为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丰富加工品种种类,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必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1 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1.2 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1.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

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作者/采编:佚名世界咨询师繁體发布:2007-8-200币 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简介: 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对于近代管理学而言,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发展的百年。虽然迄今为止仍有学者不承认独立的“管理”的存在,但无法否认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20世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在新的世纪中,管理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如何顺应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是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21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若干趋势 全面分析21世纪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至少可以根据管理学自身发展的轨迹和环境发展变化的预测,对企业管理发展的若干趋势进行判断。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企业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既然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产生巨大影响,那么,首当其冲,企业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的和基本的经济活动,自然要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将电子计算机用于工资计算开创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新纪元始,至今世界上80%的计算机是用于管理领域,尤其是现在企业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多是以现代化大生产的工业社会为背景产生的,显然信息社会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一定是革命性的。而且这种革命性的变革是全方位的,涉及20世纪管理学所关注的所有主题:管理与管理者、领导、组织与人事、效率、市场与顾客、竞争与战略、管理创新与组织变革、大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全球化等。莫顿(Morton M. S.Scott)的研究表明,这种变革至少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1信息社会给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2信息技术将企业组织内外的各种经营管理职能、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3信息社会的到来会改变许多方面产业的竞争格局和态势;4信息社会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性的机遇,促使企业对其使命和活动进行反思;5为了成功地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的变革; 6 企业管理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改造企业,使其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以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为核心,创新各类管理理论和实践。丰富“人本管理”的思想。 “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本管理”可分为五个层次,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具体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可以预见,在21世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解人、尊重人的价值观将会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具体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上述“人本管理”的内容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纵观二十年来的改革历史,为了达到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从放权让利到产权制度的改革,从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创建股份制,逐步使企业从政府的襁褓中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充满活力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使得企业经营者的内在动力得以进一步的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企业改革也是管理的改革,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先进制造技术 英文名称: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110993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分:2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 课程概要: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主要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全面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技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先进制造技术是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技术前沿,是机械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方法,先进制造工艺,更新制造技术理念。本门课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等多学科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掌握目前制造业中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 2.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场合; 4.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对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概论(4学时) 1 制造与制造技术 2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 3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分类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由来、概念、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般掌握:十大先进制造技术简介及其基本发展理念 了解: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先进设计技术(6学时) 1 先进设计技术概述 2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3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4 模块化设计 5 逆向工程 6 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先进设计技术概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模块化设计。 一般掌握: 未来精密加工、微型设备制造和精品仪器设备的发展蓝图 了解:逆向工程,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第三章先进制造工艺(6学时) 1 先进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其内容 2 超精密加工 3 微细/纳米加工技术 4 高速加工技术 5 现代特种加工技术 6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7 绿色制造技术 重点掌握:现代制造业中最新工艺及其发展 一般掌握:世界快速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有效技术改造的方法,培养宏观驾驭能力 第四章制造自动化技术(4学时) 1 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述 2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 3 工业机器人技术 4 柔性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题库与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题库 (选择题36题,判断题37题,问答题73题,共146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些体现了 “先进制造业”的“先进”性?(BCD ) A 产业政策的先进性 B 产业的先性 C 生产技术的先进性 D 生产组织管理 的先进性 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包括(ABC ) A ?产业的先进性 B ?技术的先进性 C 管理的先进性 D ?产品的先进 广东省积极鼓励各高校院所参与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在下列哪 所高校投资建立了省CIMS 重点实验室,开展CIMS/CAD 询沿技术应用硏究 慕(D ) U 前,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包括(ABCD ) A 清洁燃料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纯电动汽车 全球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示范电站落户(A )? A 广州 B ?上海 C ?东京 D 底特律 2. 3. 4. 5. 6. A.华南理工大学 B.中ft 大学 C 0南大学 下列哪些属于广东省制造业的要素优势? (ABD ) A ?技术 B 资金 C 土地 D 劳动力 U 前,薄膜太阳能光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可达到(D A. 18% B.27% C.42% 下列哪些属于核岛重型设备(ABD ) A 蒸汽发生器 B 反应堆压力容器 D 广东工业大学 ),而且无污染。 D. 63% C 增速箱 D 稳圧器。 7. D 燃料电池汽

9. U 前轿车上广泛采用的变速器是(B) A.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 B.液力自动变速器(AT) C.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 D.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 10. 安全气粪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多少?(C) A. 35%左右 B. 18%左右 IL 柔性加工技术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 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C.人工智能技术及专家系统 12. 电池技术经历的前三代电池包括 A.铅酸电池 B.碱性电池 电池 13. 电动汽车中使用较多的驱动电机类型包括(ABCD) A.直流有刷 B ?永磁无刷 C ?交流感应 D ?开关磁阻 14. 2009年8月,下列哪家汽车企业在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国内行人保 护 “第一碰”之后,使得“行人保护”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新的安全理念。 (A) A ?广汽本田 B.广汽丰田 15?下列哪些产业属于钢铁工业的上游产业(ABD) A ?地质勘探 B ?矿物采选 C ?冶金装备 D,原燃材料 16.下列哪些属于钢铁行业的经济特点(BCD) A.较低的产业关联度 B 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C 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壁垒 D 节能减排压力大 17.根据《广东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列哪些属于广东省将努力打造 的钢铁基 地(ACD)o A.湛江 B,珠海 18.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B)。 C. 47%左右 D. 27%左右 (ABCD) B.模糊控制技术 D.人1:神经网络技术 (ABC) C ?燃料电池 D ?固体氧化物燃料 C.东风日产 D ?深圳比亚迪 C,广州 D ?韶关

精品-先进制造技术解读word

先进制造技术WORD版本可编辑

●制造业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制造技术 一、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配臵空间Configuration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秘史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nology)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的差距。 2.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五、发展。

先进制造模式的分类研究

文章编号:1004-132Ⅹ(2002)01-84-05 先进制造模式的分类研究 孙林岩 教授 孙林岩 汪 建 曹德弼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各种先进制造模式,以及关于制造模 式的分类方法。针对模式特征从制造哲理、制造的系统方法和具体的技术和方法3个方面,分3层将各种制造模式归类。最后,从制造哲理的角度讨论了各种制造模式的关系,并且指出先进制造模式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分类;模式;先进制造 中图分类号:F406;TH16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12—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59990470—4)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因为在生产制造领域更多地受到市场变化所主导,很难存在一个使得大家都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方法,所以我们定义模式是一类具 有共同特点的方式方法的总称。先进制造模式是指作用于制造系统的具有相似特点的一类先进方式方法的总称。虽然生产系统和制造系统有着严格的区分,但是更多的学者认同两者在广义上很类似[1]。在这里我们采用广义的制造系统的概念,即制造系统是指生产制造过程及其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将资源转换成产品的有机整体。 正如分类学所述,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和设计组织结构或者机制是分类的5个基本目的中的2个[2] 。我们通过对于各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分类可以为找到适合于中国自身特色的先进制造模式提供线索和依据。同时,模式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各种先进制造模式。 1 先进制造模式分类方法的总结 对于制造系统的分类标准有多种,例如从运作特点上Wild 依据产品的数量和种类的重复程度将制造系统分为4类:连续过程制造和离散制 造,其中离散制造可以继续划分为大批大量生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量生产。从运作目标上,Wild 依据操作特点将制造系统分为4类:从库存到库存再到顾客、从来源到库存再到顾客、从库存直接到顾客、从来源直接到顾客;或者直接将制造系统分为面向顾客的生产和面向库存的生产。此外,还可以从运作流程结构上、从材料变换形式上、从材料流动类型和从生产组织上等角度对制 造系统进行划分。正如Constable 和New 所说任 何制造系统都有3个属性:生产结构、组织结构(流水线、单元式、功能布置等)和需求的目的(为库存生产和为订单生产)。这些基本属性都可以作为制造系统分类的标准。 在制造方式方法的分类上,国内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例如,按照管理创新和模式产生的国度和时间划分为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的10年,1985~1995为美国的10年,之后是全球性的管理创新。美国产生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精益生产、灵捷制造;日本产生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制造;德国的分形公司;以色列的制约理论等。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的各种生产方式和方法可分为4种:概念主体型、计划主体型、实施主体型、控制主体型[3] 。中国研究更加广泛。罗振璧等按照生产制造模式的历史变革划分为2次转型:福特开创的少品种大批大量模式和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提出的各种新型生产制造模式。朱剑英列出了世界上流行的33种制造系统和模式。陈国权将各种模式分为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产品开发模式,先进制造模式,质量管理模式等。钱宇等按先进制造模式的特点分为6类:自组织、并行处理、分布化、集成化、简化和以人为中心。魏铁华等对现代制造系统在工程、经济和经营目标上总结了各种制造模式的共性。顾新建等对先进制造系统中的分布化和集成化特征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顾元勋等依据经济学含义和生产力主导因素变迁等线索对先进制造模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将各种先进制造模式分为技术型、组织型、社会型和方法论4种类型。 上述各种模式分类中,国外的模式分类标准非常具体,对于制造系统的分类非常精确,但是,较少涉及各种模式在生产、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国内的模式分类比较宏观,研究模式之间的 · 84·中国机械工程第13卷第1期2002年1月上半月

先进制造技术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先进加工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姚云杰 学号:200706040322

目录 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2.现代制造工程的前沿科学 2.1 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制造信息科学2.2 微机械及其制造技术研究 2.3 材料制备/零件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2.4 机械仿生制造 3.现代制造业的先进生产模式4.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5.我国存在的差距与可实施策略

现代制造技术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我国制造技术要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可行的实施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对先进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之梦想。 关键词:制造科学;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发展趋势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 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 Space)进行几何推理[1]。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3)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