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节选《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节选《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节选《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髀者,坚食之,赐串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己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兵逼淝水而陈.陈:通“阵”,迫近。B.君悬.军深入悬:引,带。

C.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蹙:迫近D.执.其淮南太守郭褒执:抓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自相蹈籍而死者.B.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

民有进壶飧豚髀者.此间旦暮闻何.物

C.为.晋兵所杀D.秦兵逼淝水而.陈

臣为.陛下子弗顾而.去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兵大败”的一组是()

①不可复止②(融)为晋兵所杀③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

④死者十七、八⑤其走者闻风声鹤唳⑥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玄深谙前秦军队欲速战速决,诱使秦军后撤,秦军稍作退却,结果秦军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晋军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所在。

B.前秦军队的失败,既有战略上的失误,让秦军退却,为晋军渡河攻击秦军创造了条件;也和内部混乱有关,朱序等起到了扰乱秦军的作用,使得军心动摇,在内外作用下,秦军溃败。

C.苻坚让秦军少却,意在表面上行“仁义之师”之道,实则是想在晋军渡河一半后乘其立足未稳而更有效地击败晋军,一箭双雕。

D.谢安接到晋军取胜的战报,表面上毫无喜色,继续下棋,回答客人问及此事时,也是慢条斯理,其实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移陈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3分)

译文:

(2)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3分)

译文:

(3)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4分)

译文: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 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 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 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译文: 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 (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 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 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 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属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属锡便被改任 为连州刺史了。 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 繁茂的。有人问他其中的道理,郭橐驼回答说:我本人并不能够使树木延长寿 命并且生长繁盛。大凡树木的本性,树根喜欢舒展,喜欢让人培上旧土。将树木种植好后,不需挪动它,不需为它担心,离幵它后,便不用再去看管它。裁种树木时,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将树木放入土中后,就象将它抛弃了似的,这就使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了。别的种植树木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使树木的根部拳

语文版必修二《淝水之战》翻译练习

《淝水之战》片段翻译及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将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知,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紧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万分安全。”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感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B ) A.见晋兵部将严整 B.至于青冈,秦兵大败 C.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D.皆以为晋兵将至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C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 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 D.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淝水之战练习(1)

文言文整体阅读:淝水之战课后练习(1) 1.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B、思知止以安人 C.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2.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 B、六王毕,四海一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4.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B、沛公奉卮酒为寿 C、谨拜表以闻 D、无以终余年 5.下列句中“则”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②欲速则不达。 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④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⑤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A.②③ B.③④ C.⑤⑥ D.①⑥ 6.下列句子中“乎”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A.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C.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D.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7.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 C.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手像裁缝一样举起,蟋蟀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D.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8.下列句中的“而”字已按意义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⑵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⑶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⑷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村成荫而众鸟息焉⑸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⑹秦军灭滑而还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唐纪)原文 第一百九十四卷(唐纪) 唐纪十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下贞观六年(壬辰、632)唐纪十唐太宗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 [1]春,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乙卯朔(初一),出现日食。 [2]癸酉,静州獠反,将军李子和讨平之。 [2]癸酉(十九日),静州獠民反叛,将军李子和率兵征讨平定。 [3]文武官复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徵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

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3]文武百官又请行封禅大礼,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从前秦始皇行封禅礼,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代岂能认为文帝的贤德不如秦始皇吗!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徵认为不可。太宗说:你不想让朕去泰山封禅,认为朕的功劳不够高吗?魏徵答道:够高了!德行不厚吗?答道:很厚了!大唐不安定吗?答道:安定!四方夷族未归服吗?答道:归服了。年成没丰收吗?答道:丰收了!符瑞没有到吗?答道:到了!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行封禅礼?答道:陛下虽然有上述六点理由,然而承接隋亡大乱之后,户口没有恢复,国家府库粮仓还很空虚,而陛下的车驾东去泰山,大量的骑兵车辇,其劳顿耗费,必然难以承担。而且陛下封禅泰山,则各国君主咸集,远方夷族首领跟从,如今从伊水、洛水东到大海、泰山,人烟稀少,满目草木丛生,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并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供给无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几年免除徭役,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象这样崇尚虚名而实际对百姓有害的政策,陛下怎么能采用呢。正赶上南北地区数州县发大水,于是就停止封禅事。 [4]上将幸九成宫,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谏。上曰:朕有气疾,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司马光《淝水之战》原文及译文

司马光《淝水之战》原文及译文 太元八年,秋,七月。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唐纪)原文 唐纪四十五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亥、783) 唐纪四十五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 [1]十一月,乙亥,以陇州为奉义军,擢皋为节度使。又使中使刘海广许皋凤翔节度使;皋斩之。 [1]十一月,乙亥(初二),朝廷将陇州改名为奉义军,提升韦皋为节度使。朱又指使中使刘海广许诺韦皋担任凤翔节度使,韦皋将来使斩杀了。 [2]灵武留后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会渭北节度使李建徽合兵万人入援,将至奉天,上召将相议道所从出。关播、浑曰:漠谷道险狭,恐为贼所邀。不若自乾陵北过,附柏城而行,营于城东北鸡子堆,与城中掎角相应,且分贼势。卢杞曰:漠谷道近,若为贼所邀,则城中出兵应接可也。傥出乾陵,恐惊陵寝。曰:自攻城,斩乾陵松柏,以夜继昼,其惊多矣。今城中危急,诸道救兵未至,惟希全等来,所系非轻,若得营据要地,则可破也。杞曰:陛下行师,岂比逆贼!若令希全等过之,是自惊陵寝。上乃命希全等自漠谷进。丙子,希全等军至漠谷,果为贼所邀,乘高以大弩、巨石击之,死伤甚众;城中出兵应接,为贼所败。是夕,四军溃,退保州。阅其辎重于城下,从官相视失色。休颜,夏州人也。 [2]灵武留后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会同

渭北节度使李建徽,合兵一万人,前来救援。在将要到达奉天时,德宗召集大将和宰相商议援兵的行军路线。关播、浑说:漠谷的道路险要狭窄,恐怕会被敌军拦击。不如从乾陵北面经过,贴着柏城行进,在城东北鸡子堆扎营,这样可与城中军队内外呼应,夹击敌军,而且还会分去敌军一部分兵势。卢杞说:漠谷的道路较近,倘若援军被敌军拦击,城中出兵接应援军就行了。倘若从乾陵过来,恐怕要惊动陵墓寝庙。浑说:自从朱攻打奉天城以来,砍伐乾陵的松柏,夜以继日,这对陵墓寝庙的惊动,已经够多的了。现在城中形势危急,各道救兵还未到来,只有杜希全等人来了,他们所关系到的情势并非无足轻重,如果能够占据重要地点扎营,朱便可以被攻破了。卢杞说:陛下调动军队岂能和叛逆的寇贼相比!如果让杜希全等人的军队从乾陵通过,那便是我军自行惊动陵墓寝庙了。于是,德宗命令杜希全等人由漠谷进军。丙子(初三),杜希全等人的军队来到漠谷,果然被敌军所拦击。敌军用大弩和巨石居高临下地攻击援军,援军死伤很多,城中出兵接应援军,又被敌军打败。当天傍晚,杜希全等人所率四支军队溃散了,只好退保州。朱到城下来视察援军弃下的辎重,随从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不为之大惊失色。戴休颜是夏州人。 攻城益急,穿堑环之。移帐于乾陵,下视城中,动静皆见之,时遣使环城招诱士民,笑其不识天命。 朱攻打奉天城愈发急迫,他凿通沟堑,将全城环绕起来。朱将军帐迁移到乾陵,由此向下察看城中的动静虚实,全都能够看清。朱还不时派人环绕着奉天城引诱城中的将士和百姓,嘲笑他们看不清天

(文言文阅读题)《谢安,字安石》阅读答案及翻译

《谢安,字安石》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谢安,字安石。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善行书。少有重名。 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 简文帝疾笃,崩,温入赴山陵①,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

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②,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学之。 (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 注:①山陵:皇帝的陵墓。②户限:门槛。 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生平,欢笑竟日竟:从头至尾B.安从容就席,坐定就:靠近,趋向 C.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虞:忧患D.已别有旨旨:皇上的旨意 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安常棋劣于玄多于南亩之农夫B.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不觉屐齿之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其矫情镇物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 译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坚曰:

“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选自《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注】①岁镇守斗:岁,木星;镇,土星;斗,星宿名。斗宿的分野在吴地(东晋占据吴地,吴即东晋)。《汉书·天文志》:“岁星所在,国不可伐。”下文“福德在吴”也是此意。 7.对下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臣辑睦辑:和睦 B.以待其衅衅:罪过 C.吾虽未为令主令:敬辞

《资治通鉴》导读答案

1.1.1已完成 1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 A、纪传体 B、编年体 C、纪事本末体 D、纲目体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 A、司马迁、司马光 B、司马迁、司马相如 C、司马相如、司马光 D、司马相如、司马懿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 我的答案:√ 1.1.2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 A、北汉禁军将领 B、地方军阀 C、北汉宗室 D、后周禁军将领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 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 A、收夺武将权力 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 C、鼓励武将饮酒 D、加强禁军力量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 1.1.3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 A、文人 B、武将 C、外戚 D、宦官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 1.1.4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 A、《太平广记》 B、《太平寰宇记》 C、文苑英华》 D、《太平总类》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 A、《太平广记》 B、《太平御览》 C、《册府元龟》 D、《文苑英华》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我的答案:× 1.2.1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关于《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的关系,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资治通鉴》是《册府元龟》的续编 B、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看,《册府元龟》的编纂可以被视为是《资治通鉴》成书的铺垫 C、两部书都曾初名《历代君臣事迹》 D、两部书都致力于以史为鉴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以下关于《册府元龟》的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是一部长达千卷的大类书 B、和《太平御览》一样包罗万象 C、是宋初四大类书之一 D、编成于宋真宗时期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册府元龟》的特点与宋真宗作为继承型君主的身份有很大联系。()

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doc

本部网络版《资治通鉴》原文部分,主要参照光绪刻本《资治通鉴》影印件予以校对,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du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

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戊寅),尽玄黓困敦(壬子),凡三十五年。〕 〔〖胡三省注〗《尔雅》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彊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是为岁阳。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掩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是为岁阴。周纪分注“起著雍摄提格”,起戊寅也。“尽玄黓困敦”,尽壬子也。阏,读如字,《史记》作“焉”,于乾翻。著,陈如翻。雍,于容翻。黓,逸职翻。单阏,上音丹,又特连翻;下乌葛翻,又于连翻。牂,作郎翻。涒,吐魂翻。滩,吐丹翻。困敦,音顿。杜预《世族谱》曰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稷之后,封于邰;及夏衰,稷子不窋窜于西戎。至十二代孙太王,避狄迁岐;至孙文王受命,武王克商而有天下。自武王至平王凡十三世,自平王至威烈王又十八世,自威烈王至赧王又五世。张守节曰因太王居周原,国号曰

淝水之战练习题

淝水之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左仆射.(yè)兖.州(yǎn)郧.城(yún) B.左衽.(rèn)硖.石(xiá)趣.洛涧(qū) C.勍.敌(jīng)怃.然(wǔ)蹙.而杀之(chù) D.麾.兵(huī)重.以饥冻(chóng)壶飧.(sūn) 答案:C 提示:“勍”,应读“qíng”;“蹙”,应读“c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摄书仇雠草木皆兵潸然流涕 B.军实屐齿风生鹤唳悬军深入 C.崩溃富绕亲朋必集草行露宿 D.陛下谄谀蹈籍乘胜追击 答案:A 提示:B项,“生”应为“声”;C项,“必”应为“毕”;D项,“籍”应为“藉”。 3.下列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年二十已.下 B.不闲.军旅 C.兵甲无阙. D.悔.无及也 答案:D 提示:A项,“已”通“以”;B项,“闲”通“娴”;C项,“阙”通“缺”。 4.下列语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为晋兵所杀 B.知秦已败 C.胡彬闻寿阳陷 D.此乃持久计 答案:D 提示: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与把握能力。A、B、C三项是被动句,A项,用“为……所……”表示被动,是有标志的被动句。B、C两项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B项中“已败”是“已经被打败”的意思,C项中“寿阳陷”是“寿阳被攻陷”的意思。D项是判断句,用“乃”表示判断。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家子劝.之劝:鼓励,鼓动。 B.安夷然 ..夷然:平坦的样子。 C.安遂游陟 ..游陟:登山游玩。 D.融驰骑略.陈略:巡视。 答案:B 提示: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词义的理解能力。是高考文言文的一个典型题目。B项中,“夷然”应该是“平静的样子”。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吾今复何面目 ..治天下乎 B.栅.淮以遏东兵 C.欲不战以老.秦兵 D.草.引露.宿 答案:A 提示:B项,栅:名词用作动词,设置栅栏。C项,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惫。D项,草、露:名词作状语。 7.下列句子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 B.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 C.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 D.为晋兵所杀 答案:D 提示:D项,“为”是介词,被;其余句中的“为”是动词,担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座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

《资治通鉴卷六十八》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资治通鉴卷六十八》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光武遭汉中衰,群雄麋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大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及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幸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混淆,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涝、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夫岂特数子之贤哉,亦光武、明、章之遗化也!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之,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也。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注】①遹:yù,遵循。②烝:zhēng,众多。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俗吏慢之慢:傲慢,不敬 B.乃能敦尚经术乃:却,竟然 C.上则有……之徒面引廷争引:揭发,检举 D.岂特数子之贤哉特:仅仅,只是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用来说明教化是国家“急务”的一组是(3分) ①光武遭汉中衰,群雄糜沸②足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③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④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 ⑤加有大功于天下⑥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③④⑥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化是国家的紧要任务,风俗是天下的大事。只有圣明智慧的君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明白重视教化、匡正风俗的益处和功效。 B.在群雄蜂起、天下大乱的背景下,汉光武帝却能凭一介平民之力,奋发起兵,恢复祖先的事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教化的作用。 C.孝和帝以后,贵戚专权,朝政的腐败。面对混乱局势,志士仁人坚守道义,勇于赴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保证了东汉王朝不至倾覆。 D.虽然汉室衰徽,但如果有明君发奋振作,那么汉朝的福运仍然不可估量。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卷(宋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卷(宋纪)原文 第一百二十卷(宋纪) 宋纪二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甲子、424) 宋纪二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 [1]春,正月,魏改元始光。 [1]春季,正月,北魏改年号为始光。 [2]丙寅,魏安定殇王弥卒。 [2]丙寅(初四),北魏安定殇王拓跋弥去世。 [3]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特进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非徒不足以威四夷,祗生远近之怪。陛下践阼,委政宰臣,实同高宗谅暗之美;而更亲狎小人,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也。不听。泰,宁之子也。 [3]营阳王刘义符在为其父宋武帝刘裕服丧期间,喜欢与左右侍从亲昵轻佻,嬉戏游乐,不能自我节制。以特进衔退休的范泰呈上一本用皂囊封板的奏章,说:我听说陛下常常在后园习武练功,鼓虽在宫中,鼓声却远传宫外,在禁宫深院,打闹砍杀,又在朝廷各部公堂之间,喧哗嘶喊。如此,则不但不能威服四方夷族,而只能使远近各邦觉得怪诞不经。陛下即位以来,把政务都交给了宰相大臣,实际上同商朝的高宗武丁一样,有着服丧期间闭口不言的美誉。想不到您

却与小人亲近,恐怕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和维持世的好策略。刘义符没有理会范泰的劝告。范泰是范宁的儿子。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常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刘宋南豫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聪睿敏捷,喜爱文学,但是性情轻浮,常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过从甚密。刘义真曾经说:有朝一日我当上皇帝,就任命谢灵运、颜延之任宰相,慧琳道人为西豫州都督。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性情傲慢偏激,不遵守法令及世俗的约束。当时朝廷只把他放在文学侍从之臣的位置上,却不认为他有从事实际工作的才干。而谢灵运却自认为他的才能应该参与朝廷机要,因而常常愤愤不平。颜延之是颜含的曾孙,喜爱饮酒,放荡不羁。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于是羡之等以为灵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司空徐羡之等对刘义真与谢灵运的交游,十分厌恶。刘义真的旧部范晏曾婉言规劝刘义真,刘义真说:谢灵运思想空疏不切实际,颜延之心胸狭窄,见识浅薄,正如魏文帝曹丕所说的古今文人,多

古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翻译赏析

古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翻译赏析《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作者为宋朝诗人叶梦得。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前言】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是宋代文学家叶梦得的词作。上片怀古,描写八公山地形,追述淝水之战。“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勾画出了谢氏子弟少年英武的形象以及东晋军队的威武雄姿。“沸浪骇奔鲸”形容前秦军轰然崩溃,如洪汇鲸奔。下片由古思今.用笔曲折深妙,逸出常境。八公山下,断崖荒草,云涛吞吐,历史上的英豪一去不返,再也无处寻觅了,既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又婉转地表示了对主和派的不满。接着又正话反说,以否定谢氏叔侄、否定自己,来诉说心中强烈的愤懑之情。结拍三句,以谢安自况,写出词人空怀抱负,却受到猜忌,不为重用的痛苦境遇。全词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慷慨苍凉,声情激烈。 【注释】 1、寿阳楼: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城楼,东晋改名寿阳。八

公山在寿县北,淝水经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精兵大败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3、长淮: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4、孤城:指寿阳城。 5、乌衣: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6、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 7、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8、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oRG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9、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10、转盼:转眼之间。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12、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13、劳生:碌碌的人生。 14、怆:伤感。

淝水之战原文及翻译1

淝水之战 秋,七月……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 Word编辑,CTRL+F进行搜索 1.1.1 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 ?A、司马迁、司马光 ?B、司马迁、司马相如 ?C、司马相如、司马光 ?D、司马相如、司马懿 我的答案:A 得分:33.3 分 2 【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 ?A、纪传体 ?B、编年体 ?C、纪事本末体 ?D、纲目体 我的答案:B 得分:33.3 分 3 【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我的答案:√得分:33. 4 分 1.1.2 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 ?A、北汉禁军将领 ?B、地方军阀 ?C、北汉宗室 ?D、后周禁军将领 我的答案:D 得分:33.3 分 2 【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A、收夺武将权力 ?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 ?C、鼓励武将饮酒 ?D、加强禁军力量

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 3 【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 1.1.3 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A、文人 ?B、武将 ?C、外戚 ?D、宦官 我的答案:A 得分:33.3 分 2 【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 3 【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 1.1.4 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 ?A、《太平广记》 ?B、《太平御览》 ?C、《册府元龟》 ?D、《文苑英华》 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 2 【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 ?A、《太平广记》 ?B、《太平寰宇记》 ?C、《文苑英华》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 唐纪三十四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至德元载(丙申、756) 唐纪三十四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 [1]五月,丁巳,炅众溃,走保南阳,贼就围之。太常卿张荐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征吴王祗为太仆卿,以巨为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兼统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国珍,本柯夷也。戊辰,巨引兵自蓝田出,趣南阳。贼闻之,解围走。 [1]五月丁巳(初四),鲁炅兵败,退守南阳,被叛军包围。太常卿张推荐说夷陵太守虢王李巨有勇有谋,玄宗就征召吴王李祗为太仆卿,任命虢王李巨为陈留及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并统领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和南阳节度使鲁炅。赵国珍本是柯地方的夷人。戊辰(十五日),李巨率兵从蓝田出发,向南阳进军。叛军得知后,解围而去。 [2]令狐潮复引兵攻雍丘。潮与张巡有旧,于城下相劳苦如平生,潮因说巡曰: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巡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潮惭而退。 [2]令狐潮又率兵来攻打雍丘。令狐潮与张巡有交情,二人就在城下像平时见面那样互相问候,令狐潮借机对张巡说:现在唐朝的

大势已去,您还在为谁苦守危城呢?张巡说:你平常总是说自己如何忠义,而现在这种叛逆行为那有一点忠义的味道!令狐潮听后惭愧而退。 [3]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万余人助思明,合五万余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余人。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3]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兵退回常山,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轮番挑战,三天以后,到了行唐县,叛军因疲劳无力再战,才退兵。郭子仪乘机出击,又败叛军于沙河县。蔡希德到了洛阳,安禄山又让他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向北靠近史思明,并派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一万多人增援史思明,合兵共五万多人,其中同罗、曳落河精兵占五分之一。郭子仪抵达恒阳,史思明也率兵追到,郭子仪依靠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叛军来攻就固守,撤兵就追击,白天以大兵向叛军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使叛军不得安宁。这样持续了数天,郭子仪与李光弼商议说:叛军已经疲劳,可以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