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检测】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第1章 综合练习

【同步检测】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第1章 综合练习
【同步检测】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第1章 综合练习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第1章综合练

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GG×gg

B.GG×Gg

C.Gg×Gg

D.gg×gg

2、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

1 红果×黄

492 504

2 红果×黄

997 0

3 红果×红

1511 508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3、用下列哪种方法,可最简捷的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形叶和狭披针形叶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纯合体的比例

A.自交、杂交、自交

B.自交、测交、测交

C.杂交、测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

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下。

实验1 :红果×黄果→F1中红果(492)、黄果(504)。

实验2 :红果×黄果→F1中红果(997)、黄果(0)。

实验3 :红果×红果→F1中红果(1511)、黄果(50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5、视神经萎缩症是受显性翻控制的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体,生了一个患病的男孩,如果再生一胎,是正常男孩的几率为( )

A.25%

B.12.5%

C.75%

D.O

6、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下列对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亲本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均为纯合子

B. 控制荠菜果实形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F2的三角形果实自交,有3/15的个体不发生性状分离

D. F2的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杂交子代卵圆形果实的比例为1/5

7、如图为甲乙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两种疾病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1号个体无A病致病基因,若4号和7号婚配,生出健康女孩的概率为( )

A.1/2 B.1/4 C.1/6 D.1/8

8、某植物有白花和红花两种性状,由等位基因R/r、I/i控制,已知基因R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Ⅰ会抑制基因R的表达。某白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5︰1;再让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R/r与I/i独立遗传

B.基因R纯合的个体会致死

C.F1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

D.亲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li

9、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花色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不同的植株甲、乙、丙、丁,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P F1

组合一红花植株甲?红花植

株乙

红花︰粉花=3︰1

组合二红花植株甲?粉花植

株丙

红花︰粉花=1︰1

组合三红花植株甲?白花植

株丁

红花︰粉花=3︰1

组合四粉花植株甲?白花植

株丁

红花︰粉花︰白花

=1︰1︰2

A.花色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途径

B.红花植株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C.组合一的F1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

D.组合四的结果可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0、某雌雄同株植物花色有白色、粉色和红色三种。研究发现纯合白花植株与纯合红花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让F1植株自交,

F2中红花植株有315株,粉花植株有105株,白花植株有140株。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种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F2中粉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多

C. 若让F1植株与亲本白交,则子代中白花植株出现比例最髙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出现题中所示性状分离比的前提条件之一

11、如图1表示某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中两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图2表示该生物黑色素的产生需要三类基因参与,三类基因的控制作用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该生物是四倍体,基因型是Aabb

B.由图1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C.若图1中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物质乙

D.图1表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含有四个b基因的细胞

12、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5/8

B.3/8

C.1/4

D.3/4

13、某种植物(二倍体)叶缘的锯齿状与非锯齿状受叶缘细胞中T蛋白含量的影响.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两锯齿状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TT和AAtt

B.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

C.F1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3

D.基因型为aaTT的植物根尖细胞也有T蛋白的存在

14、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________。

2.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基因型

_______ _____。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头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色。

15、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且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花瓣中色素代谢如下图。现将纯种蓝花植株与纯种黄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红花︰黄花︰蓝花︰白花=3︰3︰3︰1。

(1)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研究发现,该种植物雄性个体产生的某种配子致死。为了进一步解释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某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说:含有AB 的雄配子致死,且含有AB的雌配子与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致死。

请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说(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GG×gg→后代均为Gg,表现为高茎,这与题图不符,A 错误;

B、GG×Gg→后代GG:Gg=1:1,即后代全部为高茎,这与题图不符,B错误;

C、Gg×Gg→后代GG:Gg:gg=1:2:1,即高茎:矮茎=3:1,这与题图相符,C正确;

D、gg×gg→后代均为gg,表现为矮茎,这与题图不符,D错误.故选:C.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A、从实验2中可以看出,红果跟黄果杂交,后代只出现红果没有黄果,说明黄果为隐性,红果为显性,A错误;

B、实验组1的子代红果:黄果=1:1,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B错误;

C、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2的F1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C正确;

D、因为实验3的F1中黄果为隐性,所以其基因型为aa,D错误。故选C。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①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但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法;②女娄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不能自交,所以用杂交法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连续自交法.故选:A.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实验2或实验3可以判断出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因此,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aa;实验2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aa,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实验3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后代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解判断A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bbX A X A,1/2bbX A X a,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BBX a Y,2/3BbX a Y,4号和7号婚配,生孩子患A病的概率为1/3,不患A病的概率为2/3,生出健康女孩的概率为3/8,因此生出健康女孩的概率为1/4。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表现型及比例判断基因型、特殊性状分离比。由题干信息可知,红花基因型为R_ii,白花基因型为R_Ⅰ_、

rr__。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1,说明F1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Rrii,且在红花植株中RRii的个体会死亡,B 正确;某白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5︰1,说明亲本白花植株基因型应为Rrli,而F1中红花植株Rrii的比例为2/3×1/4=1/6,说明基因R/r与I/i独立遗传,A、D正确;F1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RrⅡ、RrⅠi、rrII、rrⅠi、rrii 5 种,C 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图中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植物的花色,体现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A项正确;根据图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或aabb,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分析各杂交组合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红花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红花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粉花植株丙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植株丁的基因型为aaBb,B项正确;组合一杂交方式为AABbxAaBb,F1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1/3=1/6,C项正确;组合四的杂交方式为Aabb×aaBb,两植株各含一对等位基因,此杂交既不属于自交也不属于测交,不能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1植株自交,F2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故此种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F2中粉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B错误。假设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为A、a和B、b,若让F1植株(AaBb)与亲本白花植株(aabb)杂交,则子代中红花植株︰粉花植株︰白花植株=1︰1︰2,白花植株出现的比例最高,C正确。题中所示性状分离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出现的前提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黑色2. Bb、Bb、bb 3. 3/4 1/3 棕

解析: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AaBb;

(2)实验一:实验思路——将红花(AaBb)(♂)与白花(aabb)(♀)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及结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黄花︰白花=1︰1︰1;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

实验二:实验思路——将红花(AaBb)(♀)与纯合亲本蓝花(AAbb)(♂)、黄花(aaBB)(♂)分别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及结论——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蓝花︰红花=2︰1,黄花︰红花=2︰1;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与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致死。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及结论,即可验证假说。

解析:(l)该植物的花色具有4种不同表现形式,F2中红花︰黄花︰蓝花︰白花=3︰3︰3︰1,是9︰3︰3︰1的变式,推测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xaaBB,F1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2)该种植物雄性个体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配子致死,且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与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致死。遗传图解如表所示:

AB Ab aB ab

实验验证该假说,实验一:实验思路——将红花(AaBb)(♂)与白花(aabb)(♀)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及结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黄花︰白花=1︰1︰1;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实验二:实验思路——将红花(AaBb)(♀)与纯合亲本蓝花(AAbb)(♂)、黄花(aaBB)(♂)分别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及结论——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蓝花︰红花=2︰1,黄花︰红花=2︰1;基因型为AB 的雌配子与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致死。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及结论,即可验证假说。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题---2015.12.21 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 ) A .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 .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 D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3、对甲、乙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 B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 C .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 D .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 4、菠菜的阔叶和窄叶是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阔叶对 窄叶为显性。要判断阔叶和窄叶基因位于片断Ⅱ上还是片断Ⅲ上,现用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阔叶,雄性为窄叶;②雌性为窄叶,雄性为阔叶,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 .Ⅱ;Ⅱ B .Ⅲ或Ⅱ;Ⅱ C .Ⅲ;Ⅱ D .Ⅲ;Ⅲ 5、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6、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 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 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值分别是( ) A .1∶0 3∶1 15∶1 B .3∶1 3∶1 9∶6∶1 C .1∶0 1∶1 9∶6∶1 D .1∶1 3∶1 15∶1 7、基因型为XXY 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 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 染色体数目 B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C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D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 8、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某种鸟(2N =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 位于Z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 +控制灰红色,D 控制蓝色,d 控制巧克力色,D +对D 和d 为显性,D 对d 为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 .该鸟种群中共有6种基因型 B .蓝色个体间交配,F 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 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D .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9、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 10、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 链都用32P 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 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B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C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D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11、如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 A .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 C .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 12、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 、b 表示。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bb B .Bb C .X b Y D .X B Y 13、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基础测试题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D C.一定是黑色的 3、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4、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5、隐性性状是指()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D .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新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6、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 D .遗传规律.性状分离C 7、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A.鉴定一匹白马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B.区分狗的长毛和短毛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C.不断的提高小麦的抗病系的纯度用测交 D.检验杂种灰兔F1的基因型用杂交 8、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 D.A、B.杂种黑毛兔C 、 C 都不对 9、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D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C. 10.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F自交得到F,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211在F 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 2 A.1/4 B.3/4 C.3/8 D.5/8 11、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B.全不变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必修二综合2(同步练习,含答案)

必修二综合序号:24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能在细胞核中发生转录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②精原细胞③高度分化不再分裂的神经细胞④人体成熟的红细胞⑤效应T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2.白斑银狐是灰色银狐中的一个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斑点,十分漂亮。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1/3的灰色银狐,其余均为白斑银狐。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 A.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B.后代灰色银狐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白斑银狐后代出现灰色银狐是基因突变所致 D.白斑银狐与灰色银狐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约占1/2 3.已知一个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现有一细胞质粒,其周长为30个核苷酸链的长度,这个质粒的相对分子量为 ( ) A.3060 B.3078 C.6120 D.6156 4.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可以确定色氨酸的遗传密码是 ( ) C DNA分子 G 信使RNA G 转运RNA A 氨基酸色氨酸 A.ACC B.TCC C.TCG D.UGG 5.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⑥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

6.基因型为Aa 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 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 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 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 1/9;1/6 B . 1/6;1/9 C . 1/6;5/12 D . 3/8;1/9 7.下图为蜜蜂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丝分裂只发生在Ⅰ、Ⅴ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Ⅴ ③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Ⅰ、Ⅱ、Ⅲ、Ⅳ、Ⅴ ④雄蜂体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8.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 .R 活菌 B .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C .普通青霉菌 D .初级卵母细胞 ↓+S 死菌 ↓转入 ↓培育 ↓形成 S 活菌 羊的受精卵 高产青霉菌 次级卵母细胞 9.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根据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 、 S 、N 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B .R 、S 、N 、O 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C .每个基因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 .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0.下图表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 指纹,据此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基因标 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章末检测试卷(第1、2章)

章末检测试卷(第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对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D.所有的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答案 C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B错误;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C正确;细胞不是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如受精卵通过细胞融合形成,D错误。 2.“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其原因不包括() A.只有细胞内才有遗传物质DNA B.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基础之上的 C.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 D.比细胞更小的结构层次,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 A 解析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也有遗传物质DNA,A错误。 3.一位昆虫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蜜蜂的社会行为;一位果树专家正在研究某种果树的丰产措施。他们研究的对象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 A.种群、生态系统B.群落、生态系统 C.物种、种群D.种群、群落 答案 A 解析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的一个整体,生物学家研究的是某一种蜜蜂的社会行为,因此他的研究对象属于种群。研究某种果树的丰产措施还需要考虑光照、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因此研究对象属于生态系统。 4.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标本的上方加盖盖玻片 B.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物像

C.放置装片时,让标本对准通光孔的圆心,是快速找到物像的有效措施 D.换用高倍镜后,利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答案 D 解析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标本的上方需要加盖盖玻片,A正确;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物像,再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放置装片时,让标本对准通光孔的圆心,是快速找到物像的有效措施,C正确;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D错误。 5.(2019·山东高一单元测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细胞,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答案 D 解析因为高倍镜的视野小,所以物体不在视野中是有可能的,A正确;切片和载玻片放反了会使透光度不够,载玻片比盖玻片要厚,所以看不到,B正确;低倍镜的焦点和高倍镜的焦点不在一个平面,所以看不到,C正确;在转换高倍镜时不需要切换目镜,因为目镜只是起到二次放大作用,像的清晰度与目镜无关,D错误。 6.(2020·北京八中高一期中)蓝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无细胞结构 B.前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后者有核糖体 D.后者有细胞壁 答案 B 解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与酵母菌(真核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 7.(2020·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念珠蓝细菌是异养生物 B.大肠杆菌和颤蓝细菌体内均有核糖体 C.细菌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检测卷

第七章检测卷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 1.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两种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 ?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 ?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2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A?获得性遗传B?用进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 ?中性学说 3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B ?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4 ?如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 ?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 ?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是()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否定 C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 ?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6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 ?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 ?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7?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 A ?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B ?定向生存斗争 C?能传种接代D?变异是定向的 8. 某种群中AA 、Aa、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2中的()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 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8 D、1/6 3、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4、一对有耳垂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B、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 D、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它们生育一个白化病 男孩的概率是 A、% B、25% C、50% D、75%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7、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出现亲代原有性状的个体占总 数的 A、3/8 B、9/16 C、5/8 D、3/16 8、测交是指 A、F1与双亲之一相交 B、F1与显性类型相交 C、F1与隐性类型相交 D、F1与显性亲本相交 9、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若想知道已知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兔 子最好是 A、褐毛兔 B、黑毛兔 C、纯种黑毛兔 D、杂种黑毛兔10.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12.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A. BbDD B. DdCc C. EERr D. AAbb 13.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 14.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则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学典:3.2DNA的结构

3.2DNA的结构 1、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 ) A.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肽键 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2、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3、在含有4 种碱基的某DNA片段中,有腺嘌呤a 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 A.b≤0.5 B.b≥0.5 C.胞嘧啶为a?(1/2b-1)个 D.胞嘧啶为b?(1/2b-1)个 4、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碱基依靠①连接 B.②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③的形成只能发生在细胞核 D.若α链中A+T占48%,则DNA分子中G占26% 5、已知一个DNA 分子中有1000 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600 个,这个DNA 分子中

脱氧核苷酸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依次是( ) A.2 000 个和200 个 B.2 000 个和400 个 C.1 000 个和400 个 D.1 000 个和600 个 6、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骨架由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B.DNA中的含氮碱基数目与磷酸数目相等 C.双链DNA分子中,氢键的数目与碱基的数量有关而与种类无关 D.双链DNA分子中,在每条单链中(A+C)/ (T+G)的值相同且等于1 7、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 “指纹”是指DNA分子的( ) A.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8、现有4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含腺嘌呤17%的样品 B.含腺嘌呤22%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腺嘌呤38%的样品 9、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D.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10、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5个脱氧核苷酸对

人教生物必修一练习:第章 章末综合检测四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四)[学生用书P12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天水高一检测)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A.类囊体膜B.线粒体膜 C.细胞膜D.内质网膜 解析:选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是细胞的识别和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而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c>b>a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c=b≥a C.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丙>乙>甲 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解析:选B。实验后a、b、c溶液中的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均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此时细胞液浓度为丙>乙>甲,所以外界溶液的浓度也是不相同的,应为c>b>a。 4.(2019·安徽铜陵一中高一上月考)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菌的过程,结构①②为两种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能识别病菌,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结构①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外 解析:选D。糖蛋白具有识别能力,A正确;结构①高尔基体可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B正确;该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态发生改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D错误。 5.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解析:选D。据图可知,氨基酸和钠离子可被同一种载体蛋白运输,A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消耗ATP(能量),故应为主动运输,B正确;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氨基酸可逆浓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但必须消耗能量,D错误。 6.(2019·南昌高一期末)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如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刻溶血。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尿素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卷 1.(2013·郑州一模)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有关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 B.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 C. 有3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12:3:1 D.有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A.4∶4∶1 B.3∶2∶1 C.1∶2∶1 D.8∶1 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 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 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 6.红花蚕豆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黄花的蚕豆植株,推测该黄花表现型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黄花植株与红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B.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H5N1病毒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 8.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的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10.(2013·山东一模)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B.图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 C.图丙中b链可能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D B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A B A C C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A D D D C B 二、非选择题 1、GUC; UUC; 4;a;;4: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 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用该突变体与缺失 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 的比为1: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宽叶红花 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 2、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极体和卵细 胞;一;一 3、细胞核;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 4、AA;AABB;CC;AABBCC

5、初级精母细胞;20;10;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离;精细胞 6、2;8;8;8;20 7、乙;雌性;a;有丝分裂后期;丙;2;DNA分子复制和有关RNA合成;乙;丙;第二极体或卵细胞;Ⅲ与Ⅳ 8、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16;c、g;g;次级卵母细胞;2、4; 细胞分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25% 9、①→③→②;卵细胞和极体;①含有同源染色体,③无同源染色体;①;Ⅱ;1;Ⅰ;间期所处的时间较长;0 10、4;6;极体或卵细胞;1~4和9~13;受精作用;一定的流动性;细胞间信息交流;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11、次级精母细胞;减Ⅱ后期;AbD、abd或Abd、abD; AABB、AaBB、AABb、AaB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4; 9/16; 8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练习: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一)[学生用书P9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豫南九校高一联考)2018年冬季,诺如病毒进入感染高发期,河南疾控专家提醒预防很关键。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下列关于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诺如病毒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 B.诺如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C.可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培养基培养诺如病毒 D.诺如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 [解析]选D。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仅有一种核酸,因此,一种病毒的核酸只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A错误;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B错误;培养病毒不能直接用一般的培养基培养,只能在活细胞内培养,C错误;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营寄生生活,D正确。 2.(2019·湖北重点中学高一期中)在夏威夷发现两例超级淋病患者,其传染性可能会超过艾滋病,超级淋病细菌属于引起淋病的一种球菌。下列有关超级淋病细菌和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超级淋病细菌的结构比HIV复杂,属于真核生物 C.HIV感染人体后会破坏人体所有细胞而致人死亡 D.为了获得大量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培养 [答案]A 3.(2019·天水一中高一期中)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析]选A。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2.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3.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 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4.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5.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 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7.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运用假说―演绎法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萨顿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9.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2、牛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3.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4.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子比较,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分别是 ( ) A.不变、不变 B.减半、减半 C.不变、减半 D.减半、不变 5.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单体、DNA 分子数目分别是 ( )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6.某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多时有44个,则该物种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出现的四分体数目是 ( ) A.88个 B.44个 C.22个 D.11个 7.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 和a 、B 和b 、C 和c ,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 ) A.aBc 、AbC 、aBc 、Ab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8.一个基因型为YyRr 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B.常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C.常染色体存在于性细胞中,而性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常染色体和性染色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 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 )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11.在下列遗传谱系中,只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 ( ) 12.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 (D) (C) (B)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的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3.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 5.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是杂合子 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 C.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

高一生物必修一检测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六章检测 一、选择题(共40分) 1、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时,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 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 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 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根据图中的数据, 判断()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60℃数据点是在60℃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30℃时该酶已经失去活性 D、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分子ATP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与D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C.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D.动植物细胞中ATP的能量来源相同 E.温度的突然变化不会影响ATP和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降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能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例如,蛋白酶既能催化所有酶分解,同时也可以作为底物被分解 4、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B.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D.37℃时的酶活性比30℃时高,因此,37℃下比30℃下更利于酶的保存 5、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6、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参与ATP形成的化学元素包括C、H、O、N、P ②衣藻和黑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③小麦根尖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④ATP 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来源相同⑤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之后可作为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基本单位之一⑥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和ADP仍能达到动态平衡⑦ATP是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⑧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7、某班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最不合理的是(图见下页)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二氧化硅

2020高考生物必修二模块检测卷二

模块检测卷(二)(教师独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看到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两条X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点分裂 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解析初级卵母细胞虽然已经进行过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变,所以细胞内含有两条X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存在两条X 染色体,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不会出现着丝点分裂,着丝点分裂伴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数量并不相等,一般是精子的数量远远超过卵细胞的数量,C错误;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答案 A 2.(2019·湖北稳派教育联考)下列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沃森和克里克用显微镜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C.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和1个碱基 D.若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丢失了若干个碱基对,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DNA的双螺旋结构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错误;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和1个碱基,C正确;若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丢失若干个碱基对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答案 C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为确定果蝇A性状和B性状的相对显隐性,某研究者将正常的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与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进行杂交,得F1。已知控制A性状和B性状的基因均位于果蝇的Y染色体上且位置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细胞,其两条染色体可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为可育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个体为可育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和YY的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可产生4种配子,F1的雌雄比例为1∶1 B.A性状和B性状的遗传在雌雄果蝇中都可能出现 C.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4∶1,则A性状是显性 D.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3∶2,则B性状是显性 解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可产生XX、XY、X和Y共4种配子,比例为1∶2∶2∶1,若用A、B分别表示控制A性状和B性状的基因,则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Y A,产生的雄配子为X∶Y A=1∶1,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Y B,产生的雌配子为XX∶XY B∶X∶Y B=1∶2∶2∶1,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如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