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进展规划

(2009—2020年)

自主创新体系是激发创新制造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主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全然要求,是推动进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进展的差不多途径,是实现跨越进展、推动中原崛起的战略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河南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进展的意见》(豫发〔2008〕28号),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进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进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进展的良好态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一五”以来,我省认真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进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十一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2008年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不为18411件和9133件,分不比“十五”末增长105%和144%。创新主体不

断壮大。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90家,其中国家级45家。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47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3家。全省县级以上科研机构1600家,省属高等院校84所。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公布了一批地点性科技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出台了一批加快自主创新的重大措施。科技创新对经济进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4%提高到2007年47%。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06%,要紧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

我省自主创新尽管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对自主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建设创新型河南、支撑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还有专门大差距。当前,我省经济粗放型的进展方式还没有得到全然转变,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和技术层次低,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这些都严峻阻碍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严峻制约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提高。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社会进展造成了严峻冲击,更加凸显我省资源主导型经济和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薄弱环节,更加凸显我省经济社会进展由要素驱动转变为要紧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总体上讲,我省自主创新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还不适应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要求。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薄弱。许多地点和有关工作部门抓经济进展仍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依靠自主创新推动进展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许多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意识和动力。社会也尚未形成鼓舞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08年我省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67%,远低于全国1.52%的平均水平。创新主体进展水平低,

全省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仅为23%。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缺乏,全省仅有院士15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尚为空白。能够解决我省经济社会进展重大关键问题的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少。三是推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创新治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四是支持和鼓舞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和省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有些没有得到专门好落实。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进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进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为确保我国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进展,国家作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实现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在我省经济社会进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猎取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差不多难以为继,走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进展路子成为必定选择。要想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只有把进展的着力点放在自主创新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进展方式、实现科学进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进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全然途径。建设和进展自主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进展转入科学进展的轨道。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进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全然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进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为实现跨越式进展和中原崛起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进展战略。以提升我省经济社会进展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进展需求为全然目的,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集聚区及其他各类科技园区等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建设我省自主创新体系。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集中资源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重要抓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进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

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依靠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进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进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进展,加快中原崛起。

(二)差不多原则。1.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性任务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为全省经济社会进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2.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推动自主创新体系高效健康进展。3.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我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4.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用相结合。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成

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量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5.应用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既要坚持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开展科技创新,为当前经济社会进展提供科技支撑,又要立足长远,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选择对

我省可持续进展有重要作用且有优势的领域加强基础研究。

(三)进展目标。1.到2020年,我省要差不多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进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包括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2.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进展能力明显增强,为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到2012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取得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阻碍的科技

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要紧粮食品种实现更新换代2—3次,支撑粮食单产水平提高30%以上;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进入全国前10位;取得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重大阻碍的科技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完成建设创新型河南任务。

三、培育壮大自主创新主体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并以此为示范引导宽敞企业走创新驱动型进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不是创新型企业流淌,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二)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稳定和壮

大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支持鼓舞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经济社

会进展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支持科研机构提高自身的科技

创新能力。支持中央驻豫和军口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我省自主创新活动。支持进展民办科研机构。

(三)强化高等院校生力军功能。依照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探究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

大学。改革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经济社会进展主战场,与企业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在基础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四)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海外及省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加强农村有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

服务人才。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教育,为科

技创新提供大批高素养的人力资源。同时,动员社会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四、丰富进展自主创新载体

(一)加快进展企业研发中心。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优先布局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和进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到2012年,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企业技术中心400个,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到2020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支撑企业进展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事关我省可持续进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到2012年,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个,工程实验室和高校重点实验

室各50个,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突破。到2020年,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0个、工程实验室100个。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进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科技园区。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区域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进展基地。重点围绕省定20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加强科技支撑能力,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予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走创新驱动型科学进展道路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12年,培育2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培育5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同时,加快进展其他各类科技园区。

(四)积极进展创业孵化基地。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863软件孵化器、中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积极进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科技企业和大学生等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心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五)探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进展前景好、我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组织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

工和合理衔接,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紧密的技术合

作和联合攻关。各成员单位以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突破产业进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标准,共同提高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和壮大

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近期选择风力发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功能性耐火材料、生物疫苗等领域开展试点。

(六)进展其他各类有效的创新载体。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建设和进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技术平台、科技和人才信息服务网络、技术贸易和技术产权交易网络、生产力促进网络、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等能有效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关心完成创新目标任务

的创新载体。

五、自主创新的重点任务

(一)支撑现代农业进展。以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等院校为骨干,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均衡供给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和农产品平衡供给提供支撑;以粮食安全、畜禽安全为核心,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壮大现代农业。

种植业领域,重点支持农作物良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大力推动转基因、分子标记等现代育种技术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加速小麦、玉米、水稻等要紧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换代升级;加强良种与良法相配套,集成组装一批要紧粮食作物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耕地生产力;加大环境友好型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研制和推广力度,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加强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等精准作业技术的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推动精准农业进展。

重点支持棉花、花生、油菜、烟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加快要紧经济作物主导优良品种的换代升级;加强经济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棉花、花生、油菜等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健康进展。

重点支持蔬菜、花卉、果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加快园艺作物优良品种换代升级;加强园艺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蔬菜、花卉、果树等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推进园艺生产健康进展。

畜牧养殖业领域,引进优异的畜禽种质资源,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爱护、创新和有效利用我省优异畜禽种质资源;加强饲料、兽药和疫苗等要紧投入品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点支持开展畜禽水产清洁生产技术和畜禽要紧疫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高肉、蛋、奶及水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支持研发养殖场污染操纵关键技术、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及配套设备,实现畜牧业健康养殖和生态安全。

林业领域,重点支持林木种质资源的爱护、创新与利用技术,林业生态安全技术研究与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木本粮油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加强林木生物灾难形成机制、检测技术和综合治理研究,开展森林湿地爱护和可持续进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进一步发挥林业在爱护生态、粮食安全和降耗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微生物领域,重点支持野生食用菌资源保存与利用、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新技术等研究,推进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开展农用生防微生物菌株改良及其抗病虫基因发掘利用研究,加强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饲料复合菌剂、微生物农药制剂等农用微生物制剂研发;围绕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筛选微生物发酵菌种,优化发酵工艺,提升传统食品发酵技术。

农副产品加工领域,重点支持粮油、畜禽、果蔬、乳品、薯类等要紧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增值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展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安全操纵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确保农产品加工业良性循环进展。

农业装备领域,大力进展大型、高效、多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装备,重点支持农业装备关键技术、农机核心部件和新型高效节能设备研发,开发要紧粮食作物、薯类和油料作物生产装备和节能环保型作业机械,开发畜禽养殖、设施农业、农林产品加工与贮运关键机械和设备;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合,研究开发能够精量操纵水、肥、种、药施用量的优质农机,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显著提高农业装备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农业防灾减灾领域,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难监测、预警、预报和定量评估技术研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研究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防备农业气象灾难的能力。

农业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重要农业生物基因组学和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利用,重要农业生物遗传育种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爱护、评价和创新,重要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制,农业有害生物成灾机理及预警技术,土壤、作物、环境水分循环过程及节水调控机理,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动物重大疫病病原学及致病机理,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与基因定位,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产

生机理和操纵理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技术基

础等。

(二)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升级。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批既能扩大内需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进展方式转变。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工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强质量治理和自主品牌建设,进一步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开发资源、能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污染减排与治理、清洁生产等新技术,

大力进展循环经济。

装备制造工业领域,重点研发整机系统集成、自动操纵等关键技术;重点支持高效清洁发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都市轨道交通等所需的重大装备和基础部件研发;支持矿山、工程、石油钻采、电力、环保、空分、振动、数控加工、节能、中高压变配电等领域大型成套装备研制;重点扶持特种周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液压操纵器、特种阀门、气动及液压元器件、中高档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研发;扶持大型周

密模具、周密高档磨料磨具、周密复杂刀具、周密量仪等加工辅具研发,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汽车工业领域,重点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支持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集装箱运输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加强开发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鼓舞研发排气净化、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

有色工业领域,重点支持研发高强高韧铝合金板、饮料罐板、印刷基板、高压电容铝箔、高纯铝生产技术;研发电子产业用铜材、高纯无氧铜材、冷凝铜管、高精度高性能铜合金板带及环保节能短流程铜材生产技术;开发镁合金连续铸轧、镁合金板带和型材、镁合金压铸与焊接关键技术;支持研发海绵钛清洁生产和钛合金深加工技术、钼钨选矿及精深加工技术;重点支持铝电解、铅锌冶炼、镁冶炼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低品位铝土矿、低钴镍和高铁红土矿经济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钢铁工业领域,重点支持非高炉炼铁、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及纯净钢、共生低品位铁矿选冶及尾矿综合利用、钢渣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

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进展电站用特厚钢板、高强度机械用钢和建筑用钢、高档工模具钢等高档钢材品种及专门大型锻材,开发焦化产品回收、余热利用、铁合金和炭素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化学工业领域,重点支持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汲取再创新,加快研发粉煤加压气化、煤制烯烃、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精深加工等技术,支持煤化工下游产品、煤化工关键装备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煤制炔烃、煤制油的研究;加快离子膜烧碱新工艺、先进磷化工、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支持大型整流技术、石化产品深加工新技术开发;开发新型化学原料、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工程塑料和专用树脂;加快研发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数字化制版技术。

食品工业领域,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核心,做强做大面制品、肉制品、果蔬产品、乳制品、豆制品、油脂、淀粉等优势产业链,重点支持新型分离、质构重组、物性修饰、冷杀菌、节能干燥、现代生物、高效浓缩、快速检测、食品物流等新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调理、速冻、方便等主流趋势食品和低温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原料标准化技术研究,推进中式面制主食及中式肉制品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操纵技术体系建设,支持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

天然环保型食品添加剂研发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推动食品产业技术升级,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服装纺织工业领域,重点研发对位芳纶纤维、新一代高强聚乙烯纤维、新型聚酯纤维、生物质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及多功能差不化等高新技术纤维;支持千吨级碳纤维生产工艺及装备,大型涤纶、粘胶短纤维成套设备,非织造纺织复合材料成套工艺与装备等新型纺织机械研发;支持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企业节水减排新技术开发;支持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开发;支持服装设计、裁剪和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发。轻工业领域,重点研发高速纸机、高效节能蒸发浓缩设备、高速贴标机、新型塑料成型设备、制革制鞋等轻工设备;支持节能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生产工艺及装备的研发;支持特种纸品、制浆造纸、制革清洁生产工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家用制冷设备技术、防冻技术研发;支持环保功能塑料、可降解塑料制品、新型棚膜、温室专用降解地膜和新型表面活性剂研制,支持LED节能照明灯具研发;支持数字化家电操纵技术和新型家用电器产品研发。

(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产业集聚区为基地,以电子信息、生物及新医药、新材

料、新能源为重点,积极开发高新技术及产品,加速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进展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点研发集成电路设计、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空间信息猎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新型接入技术及设备、数字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及技术;进展新型显示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开发智能交通、信息安全和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技术;加强网络融合和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建立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领域,重点开发生物乙烯、新型生物聚合物、生物添加剂、工业酶制剂、新菌种及新菌剂;重点支持开发生物疫苗和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检测设备;进展生物化学药物,重点支持开发新型医用中间体、原料药及制剂;进展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重点支持道地中药材研究,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基地建设,道地中药材深加工、中药饮片、经方开发和传统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支持以中药为基源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开发;开发医用电子及物理治疗设备、医

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xx小编整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类文章,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文章,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xx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XX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XXXX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XXX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20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20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组的要求,对相关材料及时作出解释说明,在全市的考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 1.开展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鉴于我区在探索党务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效,市编办将我区定为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的试点区,试点启动以来,区廉洁办积极指导区编办开展相关工作,从管理服务对象的角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目前试点工作已得到市编办的初步认可。 2.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开发政府购买服务信用验证系统,依托区信用信息平台扩大政府采购用信范围,明文规定除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采购项目外,各单位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组织采购且需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达成履约关系的采购事项,均须对供应商信用状况进行全面核实,实现政府购买服务100%用信。通过对接区财政体系,规范核算部门名称和编码,面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配发信用验证账号565个,全面覆盖区、街两级单位。二是继续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将网上办事大厅延伸至街道和社区,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区8个街道、111个社区基本已完成服务大厅建设。三是制订政务服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结合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将政务服务建设的相关工作纳入审批和服务效能指标中,明确了指标定义、评分项目、操作规程等内容。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17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信用建设示范单位评定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豫整规办[2008]18号 关于印发《河南省信用建设示范单位评定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整规办、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委)、商务局、卫生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环保局、安监局,各银监分局、隶属海关(办事处),省直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现将《河南省信用建设示范单位评定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七月三十日

河南省信用建设示范单位 评定实施意见(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育信用企业,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整体竞争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2006?28号)精神,结合我省当前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以企业信用为重点,评定河南省信用建设示范单位(以下简称示范单位)。通过树立信用典型,引导和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探索和总结适合我省的企业信用建设方法和途径,为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全面地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累经验,奠定工作基础。 第三条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 的企业单位,包括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类,金融类,商品流通和商业服务类,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类,以及从事经济类业务和从事经济鉴证类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第四条示范单位信用评定以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基本行为准则,以诚实守信状况为评定内容,以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包括各类经营活动及凭借信用的借贷活动中能否诚实守信,做到遵法守规、履约尽责为评定依据。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9月2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前期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作出了明确要求。 会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及时传达了王市长的讲话精神,并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 市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实施办法(试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我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为了强化和推进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气象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宿政办发XX171号、172号文件中要求的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明确专人负责信用记录核查实施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有组织、有部署、有分工、有成效。 二、加强应用,推进信用核查。 我局作为信用核查首批试行单位之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施放气球资格证发放两项行政管理事项中推行信用核查,加强信用

体系信用。9月5日,我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就信用核查的时间节点、阶段以及核查实施的主体、核查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极构造诚信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目前,《xx市气象局关于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核查的实施办法(试行)》正在走公文流程。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者,结合失信类别和程度,严格落实失信惩戒制度。 三、自我加压,打造诚信机关。 近年来,我局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打造诚信机关形象。一是政务公开,凡是我局行政许可项目,均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一站式办结,办理结果向社会、向行政相对人公开。二是规范审批流程、尽量压缩办结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便捷服务对象。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20xx年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市"两建"办、市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及区"两建办"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根据《**市诚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20年)(送审稿)》,区发改和招商局对我区的规划进行了相应修编,形成

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

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7号) 《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9年11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11月29日 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增强社会诚信意识,保障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信用监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归集、共享、披露、查询和使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信用主体的权益保护,信用服务行业的规范发展以及信用环境建设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社会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信用主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的状态。 本条例所称社会信用信息,是指可用以识别、分析、判断信用主体守法、履约状况的客观数据和资料。 第四条社会信用建设应当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统筹规划、信息共享、奖惩结合的原则。 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归集、共享、披露、查询和使用等活动,应当遵

循合法、客观、及时、必要、安全的原则,不得侵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工作经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会同同级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相关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社会信用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社会信用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社会信用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社会信用建设工作。 第七条省、省辖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本行政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汇集社会信用信息,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省、省辖市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本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提供社会信用信息应用和服务。 第八条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加强诚信建设。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职、守法履约,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自身信用管理,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约和职业道德准则,主动参与社会信用建设,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公众应当守信自律,增强诚信意识,积极参与信用教育和信用监督活动。 第九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诚信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第二章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 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2015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14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14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河南省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办法

XX省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构建全省建设市场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建设市场各方主体及其从业人员进行信用信 息采集、记录、公布、存储、使用和利用信用信息进行评价、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市场主体包括: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活动的企业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包括建设(房地产开发、代建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施工图审查、检测试验机构及构配件、预拌混凝土生产或供应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以下统称“企业”)。 (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各类注册执业人员、项目经理、监理人员、检测人员、招标代理专职人员、评标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以下统称“个人”)。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用于识别企业、个人身份、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履约能力、财务状况、商业信誉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对市场各方主体、从业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与信用行为有关的信用记录和信用状况的数据、资料。 第五条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省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实施方案、信用标准;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准入清出制度;构建与工商、金融、商务等有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市场联动机制。 各省辖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构建本辖区的信用体系,对辖区内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行为进行检查、记录、整理、发布、上报。具体工作由建筑业管理机构牵头负责(以下简称信用管理机构)。 行业协会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信用标准,负责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指导工作;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开展市场信用专题研究,组织行业内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建立行业内部约束、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由XX 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协会(建设信用委员会)牵头实施。 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建设行业信用研究,掌握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经营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市场信用征信和评价建议,依法从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咨询、征信和信用评价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县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和《池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201X年工作开展情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XX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快,效果好。201X年以来,根据池州市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县以打造“信用XX”为目标,积极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导向,以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公开、利用为主线,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平台建设,创新拓展应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打造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信用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召开的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暨媒体通气会精神,召开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建立了多渠道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联动机制:一是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会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执行计划,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二是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推进党群部门、政法系统、社会组织的创建工作。三是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创建第四届文明县城的一个重要载体,全民参与,共同推进。四是政府带头落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务诚信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言行,通过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是为进一步加强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市201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制定了《XX县201X 年推进XX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 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强化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建立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用人机制,严格公务员诚信管理,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公务员诚信作为公务员个人考核、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作为奖励表彰等工作的基本内容,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培训计划中,加大公务员诚信考评,塑造“忠诚、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形象。 建立和完善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讨论与听证等制度,提高决策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县重点项目都在确定前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市政府重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b15507025.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2017《专业技术人员诚信建设》试题及答案解析_江苏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1]

1.建立并完善诚信评价机制是开展诚信评价的有力保障,确保诚信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最终起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A.全面 B.全速 C.有效 D.专业 答案:A 2.诚信观是人们对于诚信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综合因素的认知总和,属于()范畴。 A.思想意识 B.情感态度 C.价值观 D.人生观 答案:A 3.打击学术造假,需()保证。 A.机制 B.法律 C.道德 D.诚信 答案:A 4.()败坏,将引发社会的混乱,从而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 A.作风 B.道德 C.社会风气 D.诚信 答案:C 5.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A.腐败 B.失衡 C.不公正 D.社会不满 答案:A 6.在我国诚信建设过程中最能体现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 B.坚持制度保障、规范约束

C.社会平等原则 D.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答案:D 7.()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A.诚信 B.爱国 C.守法 D.知识 答案:A 8.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A.法制 B.诚信 C.道德 D.文明 答案:A 9.近年来,为了顺利的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在企业诚信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经济诚信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 A.市场诚信建设 B.社会诚信建设 C.经济诚信建设 D.企业诚信建设 答案:C 10.坚持廉洁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加强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建设。 A.政策 B.法律 C.制度 D.条例 答案:C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国家,必须充分发挥()的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逐步建立起“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诚信激励约束机制。 A.社会诚信 B.商务诚信 C.政务诚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填空判断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一、填空题 1.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法律、法规、标准和()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答案:契约、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 2. 国务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信 用体系建设,公布实施(),一批信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和标准相继出台。全国集中统一的()建成,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部门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各行业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自律活动;各地区探索建立(),促进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整合应用;社会对信用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征信业管理条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综合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3.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

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政务诚信度、()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等。 答案:失信成本偏低、司法公信度 4、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以健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广泛形成()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 答案: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5.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答案:信用标准体系 6. 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强化(),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办〔2011〕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谋划我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43.7亿公斤,连续5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38.3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88.6万吨,奶产量达到290.9万吨,均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40.72万吨、6624.26万吨、767.33万吨、99.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18.7%、38.1%和9 2.3%。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5.88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8.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信息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归集和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信息公开 【发文字号】豫政[2016]40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6.13 【实施日期】2016.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归集和运用管理暂 行办法的通知 (豫政〔2016〕40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归集和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3日

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归集和运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以下简称公示监管警示系统)有序运行,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十八部门《关于印发〈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通知》(发改财金〔2015〕2045号)及《工商总局关于加快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工商企监字〔2016〕7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以企业信息的统一归集、公示、共享和运用为主要目标,以将企业信息记于企业名下并为社会公众和政府提供信息服务为核心,以着力解决企业信息归集公示不全面、纵向横向不统一、服务社会不广泛、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为主要任务。 第三条公示监管警示系统由面向公众的公示服务子系统、面向各级机关(包括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司法机关、金融管理等部门)的监管协同子系统和信息报送子系统等构成,与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财政经济大数据融合中心等政务平台数据互联共享。通过公示监管警示系统实现公示查询、联动监

“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框架结构

《“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基本结构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第一节“十三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回顾XX市“十三五”期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总体情况,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总结相关情况:组织架构建设情况;政策文件等顶层设计;规章规范标准等制度设计;信用信息归集情况;信用信息应用情况;重点部门或重点行业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信用宣传教育培训等。(突出工作亮点,需向相关部门调研了解) 第二节“十三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政策环境。 总结分析“十三五”以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新变化、新政策、新格局,着重分析十八大之后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为背景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

回顾总结XX市“十三五”期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格局。 通过国家政策、XX市政策环境的分析为“十四五”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供方向性指引。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 政策面分析: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牵头推动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XX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XX 市参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的契机。 经济社会发展面分析:信用体系建设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阐述“十四五”期间XX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提出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信用体系建设要求。 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基础分析:在调研基础上分析出XX 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的建设成果。 第二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我县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以事关全县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为基础,以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手段,以健全信用制度为保障,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部门要以身作则,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形成共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合力。 (二)健全制度,严格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制度,依法开展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使用工作,加强信用信息监管,规范信用服务主体行为,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

(三)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按照国家、省、州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统筹全局,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关键环节和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创新试点,以点带面,协调推进。 (四)强化应用,以用促建。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倡导综合信用承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大力宣传弘扬诚信典型,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在信用产品应用中促进诚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信用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诚信贵德”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全县诚信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四、任务分工 (一)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依据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用信息交换及共享方式、方法,全面整合归集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并逐步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建设县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的互通互享,逐步建立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