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保分小题天天练12含答案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保分小题天天练12含答案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保分小题天天练12含答案

保分小题天天练(十二)

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现象级文化类节目,到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的《清明说吧》《写在墓碑上的人生》等新节目模式,对传统文化的青睐和回归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创、低成本、接地气、________,这些节目内容清晰、风格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从山东尝试让儒学走出大学课堂而重新回归乡村生活,到成都、贵阳、昆明、重庆等西南4城市联合举办国学吟诵活动,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的中华传统信条迎来春天,在乡村、在城市,传统文化热________。当代人类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人与自然关系________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和储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最广泛的社会认同,是中华民族________、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通过各种形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是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厚力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B.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C.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

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D.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解析]A项,搭配不当,“风格”与“充实”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再“直指世道人心”。D项,“风格”与“充实”搭配不当,且语序不当。

[答案] 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B.社会风气逐渐变好,起着引领作用

C.因此逐渐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化

D.良好的社会风气引领了其逐渐转化

[解析]B项,前后主语不一致。C项,强加因果,夸大影响。D项,主客颠倒,前后主语不一致。

[答案] A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寓教于乐盛极一时剑拔弩张息息相关

B.学以致用盛极一时分崩离析生生不息

C.学以致用方兴未艾分崩离析息息相关

D.寓教于乐方兴未艾剑拔弩张生生不息

[解析]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学以致用:学习能应用于实际。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寓教于乐”。盛极一时:在一个时期之内非常兴盛。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方兴

未艾”。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剑拔弩张:指形势紧张,一触即发。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剑拔弩张”。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生生不息”。

[答案] D

4.下面是某家长在儿子婚礼喜宴上的致辞,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好!

今天是我的儿子与儿媳新婚大喜的日子,作为家父,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在此我祝愿他们夫妻二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永结秦晋之好;在工作中能够团结同事,尊敬领导,事业如日中天。最后承蒙各位来宾吃好!喝好!让咱们共同举杯,开怀畅饮!

谢谢大家!

(1)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家父”“父亲”(2)“永结秦晋之好”“白头到老”(3)“如日中天”“蒸蒸日上”(4)“承蒙”“希望”

5.请根据下面“小说各要素示意图”写一段话,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图形表达,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本题标题是“小说各要素示意图”,要求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图表把小说各要素分成三个层次,其中小说的主题处于核心位置,然后是叙事和结构,最后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答题时,选择适合的叙述顺序,准确表述各要素的层次;各要素内容表述也要准确。

[答案]阅读小说有三个层次。“主题”是阅读的核心;读者借助“叙事”形式和“结构”方式,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表现“主题”的要素,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古代文化知识(3分)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有刺史属吏之称,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从事”改为参军。

B.“江表”中的“江”指黄河,“江表”指黄河以南地区,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C.“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自汉代开始,演变为对

太子、亲王的尊称。

D.“饥馑”指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

[解析]B项,在古代,通常“江”指长江,“河”指黄河,“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答案] B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描绘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冲刺模拟卷含答案

2021 年语文高考 模拟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

高三高考冲刺卷(语文)

20XX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六)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精典渡难关原型毕露平心而论 B. 翔实家具录像凝练 C. 上阕小俩口占上风蘸水 D. 灰谐暴发户跳槽濒临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 ....,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B. 先生的杂文有如射向敌人的投抢,批判教育的对象不同,因而文体有别,小说则平. 易近人 ...,并包含对下层人们的同情关怀。 C. 中央加大环保管理力度,在港商聚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政府治污也紧接着亦. 步亦趋 ...,部分港商显然对内地政府在环保上的态度猝不及防。 D. 令人玩味的是,他们相识数十年,胼手胝足 ....,共同打下江山,难道之前不知对方是什么人品,用过什么不堪手段吗?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 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B.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已将控制房价列为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社会上 甚至有人说,能否调控房价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C. 气候的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如每年的春末和秋初,气温变化幅 度较大,哮喘的发病人数也明显增加。 D.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向致力于对人权的保护和促进取得显著成效,最近十余年来,中 国政府已经批准了十余项国际人权条约。 4. 依次填入下面两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因此,。 (2)当然,既善于观察,又善于贯通,这是最理想的了。可是人们做学问总难免有所偏,。可以以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走极端就不会有成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56(附答案)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莱。莱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莱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保分题目天天练(八)

保分题目天天练(八) 一、古代文化常识 1.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二、语言文字运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周总理时常冒着极大的危险跑来跑去,把自己的生命安危________,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②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某些学校仍以分数为指挥棒,将心理学课程________。 ③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很多专家和媒体一再提醒考生要慎重对待志愿表中的“服从专业调剂”,但仍然有很多考生对此________。 A.束之高阁置之度外置若罔闻 B.置之度外束之高阁置若罔闻 C.置之度外置若罔闻束之高阁 D.置若罔闻束之高阁置之度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谣言的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不及时扑灭,会使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恐慌状态,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乃至引起社会动荡,也不是不可能的。 B.实践表明,一个人即使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对自己心灵的养护,缺乏对自我的驾驭,那么不知在什么时候他也会跌跟头。 C.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民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和自由,并不需要知道对方究竟是谁,这就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 D.我们遵守的第一个诺言,就是对朋友的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和支持,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资格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道路,要包含中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的景观,

高考冲刺卷语文试卷

高考冲刺卷语文试卷(一)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水蒸气拾人牙惠昵(ní)称弄巧成拙(zhuō) B.发详地一脉相承麻痹(bì)曲(qǔ)意逢迎 C.快捷键情有独衷阴霾(mái)虚以委蛇(shé) D.元宵节形迹可疑滂(pāng)沱蓦(mò)然回首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句子和词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_________回报给版权方。 ②对学生的教育,如果在生活上“怀里抱着走”,在课业上“鞭子赶着走”,那么将_______ 无穷,很难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③每次会议,闫书记都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常说: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讲真话,而不负责任的__________是事业的绊脚石。 A.效益祸害附和 B.收益祸害附会 C.收益贻害附和 D.效益贻害附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一些商业电视广告“打造优等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蛊惑之词不绝于耳 ....,对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B.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加了给予老年人生活关照和精神慰藉的内容,这对那些虐待老人 的不肖子孙 ....起到了震慑作用。 C.中华文理学院中文系孔立远教授博览群书、学养深厚、才气横溢,他的诗文犹如天马行空 ....,令他的学生十分佩服。 D.肖仁福的小说《权规则》是一本表现权利背景下各色人等心态的作品,对官场上尔虞我诈现象的讽 刺批判入木三分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戏剧美学理想,它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B.畜牧局下发通知,要排查并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害物质及在畜禽饲养、贩运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 C.甲状腺减低症简称“甲减”,发病率高达5%,但在人群中知晓率却很低,多数人不但没听说过这种病,甚至还很不了解这种病。 D.以色列军方一位发言人说,以色列军队几天前就开始占领了靠近以色列北部边境的两个黎巴嫩村庄中的阵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 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C.《氓》是一首叙事诗,她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爱情悲剧,多用比兴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个因循守旧、害怕新事物、抗拒新思想的“套中人”形象。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

高三每日一练(七)含详细答案

高三每日一练(七) 时间:54分钟分值:5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上许多发明家受到缅怀和崇敬,但一个叫米基利的却被称为“20世纪最声名狼藉的发明家”,这个评价也许稍欠公允。平心而论,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不少便利,还得益于米基利的贡献,但人类面临的几项重大环境灾难,却也 ________地要归咎于米基利的发明。1912年汽车马达点火的发明让用户摆脱了摇把启动的费力和危险,但还有个难题便是气缸运行中经常发生“爆震”,即火花塞把压缩混合气体点燃后,缸内远处油气便自行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产生“逆火”,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并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因此,克服“爆震”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________。米基利担负了解决这个难题的使命,他果然________,找到一种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10加仑汽油中放进不到1盎司四乙基铅便能完全消除“爆震”。( )。当铅进入人的体内后便会“鱼目混珠”,被误当作钙、铁、锌吸收并沉积在骨骼中,给人造成永久性血液疾病。1986年美国市场98%的汽油已经不再含铅,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禁止含铅汽油的法令。虽然________,但不能完全杜绝,仅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每年要向环境中排放20万吨铅。后世人虽不认识米基利,却必须为他带来的环境债买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容置喙当务之急不孚众望知过必改 B.无可争辩当务之急不负众望亡羊补牢 C.无可争辩燃眉之急不孚众望亡羊补牢 D.不容置喙燃眉之急不负众望知过必改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缸内远处油气便自行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B.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自行燃烧产生“逆火”,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并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 C.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自行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D.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自行燃烧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消除“爆震”带来了汽车销量激增,但铅也从此开始危害人类 B.“爆震”的消除带来汽车销量激增,但人们从此开始受到铅的危害 C.“爆震”的消除带来汽车销量激增,但铅也从此开始危害人类 D.消除“爆震”带来了汽车销量激增,但人们从此开始受到铅的危害4.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三)

保分小题天天练(三) 一、语言表达小题练速度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小错误不省思就可能铸成大错,小腐败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大腐败,必须明白群轻折轴 .... 的道理,防微杜渐。 ②常念“紧箍咒”还包括对领导干部长期不懈的思想教育。 制度之网再严密,总有挂一漏万 ....之处,也有根据时移世易进行修正的过程。 ③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俱 ...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 ④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 .. 补牢 ..,使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⑤吴丕绩的《六朝文笺注》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 ....,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段。 ⑥在中美关系上,我们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 ....,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解析:选C ①群轻折轴:比喻小的坏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使用正确。②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应改为“百密一疏”。③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应用“百废待兴”(形容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④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句中“萌芽状态”没有损失。使用错误。⑤尝鼎一脔: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也写作“一脔之鼎”。使用正确。⑥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到目前为止,13个省市已经完成了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全面两孩政策正在依法有序的实施过程中。 B.由于家电数字化和制造技术的进步,液晶面板的差别化竞争已经十分困难,日本失去了曾经的竞争力。 C.在娱乐资本看来,当一个行业里的人发现,附着在这个行业上的金融产品赚钱的可能比本行业来得更快时,这个行业基本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D.非洲是盗猎的重灾区,象牙、鳄鱼皮、犀牛角……盗猎者肆无忌惮的捕杀除了获得暴利外,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选D A项,“全面两孩政策正在依法有序的实施过程中”介词滥用,导致宾语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六月定心试卷(四)语文试题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六月定心试卷(四)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那么,如何有效和顺利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关键是要处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根据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甚至对立的同一。这意味着,没有众多的存在着种种差异的国家,就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附答案)

高三语文午练(3月13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 从9月30日至10月3日,一股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2) 他因为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3) 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 曼延耳熟能详良莠不齐 B. 蔓延耳濡目染鱼目混珠 C. 曼延耳濡目染鱼目混珠 D. 蔓延耳熟能详良莠不齐 。 答案. B (蔓延:像蔓草一样地延伸,引申为传播散布。曼延:曼,长,延长。连绵不断。多指山脉、河流、道路等接连不断。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够详尽地记下来。良莠不齐:喻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喻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这次“国十条”明确叫停了上述“因噎废食”的做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出台限制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市场准入和发展。 B. 只是,如果这种道德行为不是出自于自觉,而是持之以强力,而且加以推广,则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 、 C. 《读者来信》的话题新鲜,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不仅中学生阅读这些鲜活故事和案例感到亲切,看到小学生的来信也能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文章,很多人还会生出跃跃欲试的想法。 D. 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西周时期的精品,价值非常高,热烈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馆参观。 答案. B (A项成分残缺,“发展”后加“的有关政策”。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放到“感到亲切”的前面。D项句式杂糅) 3.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 男儿何不带吴钩 B. 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长江万里白如练 D. 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 A (A项是借代,其他是比喻) 4.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汉字是方块字,是图像性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语言和语音联系密切但并不等同。中华民族是多元的语言、多元的种族、多元的宗教、多元的文明构成的一个整体,最具有包容性。一个地方的哲学跟地域、经济、生长方式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不是本质之如何。 ①拼音文字② 图像性的文字可以从图像的直觉中体会到文字的意义③ 所以有语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5(含解析)

保分小题天天练(五) ——背练在平时,天天有收获一、语言基础题 (2019·东北三省四市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金碧辉煌的殿堂映射盛世辉煌的光芒;故宫,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院,美轮美奂的厅阁苑囿储藏着琳琅满目的珍稀。如今提到故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是提到气势磅礴的楼阁宫阙、古代帝王遗闻轶事,转而开始谈论“石渠宝笈”“千里江山”等展览中令人目不暇接的奇珍异宝,还有不少人拿出一把“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更有人聊起故宫“守门人”单霁翔…… 2019年4月8日,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他在任时的最后一项大型活动“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也于4月7日落下帷幕。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首次复原了消失在历史长河近200年的天灯、万寿灯,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虚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如今,故宫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守门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俞天任,网名“冰冷雨天”。他的最新作品《谁在统治着日本》,对日本高级公务员制度的由来、发展以及利弊做了详细介绍。 B.中国古代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一家一族的兴衰荣枯,一朝一代的兴旺更替,正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C.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A项,“冰冷雨天”,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C项“快车道”,与例句中的“守门人”,都表示特殊含义;D项,“自由”表示否定讽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 B.这场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的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C.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这是一次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展览。 D.这场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巳节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句首少主语,把“这场大展”移

高考语文冲刺宝典【即答题宝典】

高考语文冲刺宝典【即答题宝典】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诗歌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高考语文每日一练(之一)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就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对于成人,孩子可能慢慢表现得,但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承蠢蠢欲动灰心丧气惟命是从 B.薪火相传跃跃欲试灰心丧气言听计从 C.一脉相承跃跃欲试心灰意冷惟命是从 D.薪火相传蠢蠢欲动心灰意冷言听计从 1.B/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含贬义;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灰心丧气: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心灰意冷:指灰心失望,失去进取之心,程度更深。唯命是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服从;言听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唯有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B.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C.儿童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D.要想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就必须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2.C(原句存在主语不明确和搭配不当的现象) 3.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 B.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塑造孩子的身份价值 C.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式感 D.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满足孩子身份价值塑造的需要 3.A/根据文意和陈述对象前后一致的原则。 4.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井拟出恰当的横批。(5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 4.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3分) 横批:振兴中华(2分) 5.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要求:(1)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2)点明漫画寓意。(3)40—60字。(5分)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保分题目天天练(五)

保分题目天天练(五) 一、古代文化常识 1.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羊,未为马,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B.“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如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D.“三辅”在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 二、语言文字运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中国步入商品社会后,“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被大力提倡,但这不等于说为顾客服务的人就是奴仆,顾客花了钱就可以________。 ②某领导干部酒后驾驶、超速撞人后非但不认错,反而骂骂咧咧,________,扬言要办案交警小心着点儿,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形象。 ③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真让人头疼:工作没有成绩时,他整天唉声叹气,悲观失望;工作稍有成绩时,便沾沾自喜,________。 A.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趾高气扬 B.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趾高气扬 C.颐指气使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趾高气扬盛气凌人颐指气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提倡勤俭,并不是留恋过去物质贫乏的生活,而是想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保住那份对勤俭精神的珍惜之心、珍爱之情。 B.为确保广大旅客出行安全,即日起浙江铁路警方将在全省各个火车站全面提升安保级别,提高安检查危、隐患排查、治安整治等安保措施。 C.在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报告》期间,他的公关团队在社交媒体上一直发布报告片段、背景知识、图片等大量信息。 D.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甄选工作已启动,此次院士甄选办法的核心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学术机构、高等教育机构改革。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冲刺试卷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冲刺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B . 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C . 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D . 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B . 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高考冲刺语文成语大全

高考冲刺语文成语大全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些基础题是考察成语的,所以同学们在平时要多注意积累成语。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冲刺语文成语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冲刺语文成语大全一 1、心宽体胖——也说“心广体胖”。胖——pán,安泰舒适。指有修养的人心胸宽广,体貌也就舒泰、安详。 2、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却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 3、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年词语解释题) 4、心有余悸——指经历一场危险之后,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5、兴高采烈——兴致和情绪都非常高昂热烈。形容十分愉快。 6、信誓旦旦——旦旦——诚实的样子。形容誓言极其诚挚可信。 7、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 8、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随便写作。不是画画。 9、信口雌黄——信——听凭,随意。雌——cí。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再写。比喻不问事实,随嘴乱说。 10、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 11、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12、行将就木——意为人之将死,而不能用来修饰树木。 13、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声势。 14、虚与委蛇——蛇——yí。委蛇——应付。对人虚情假意地进行敷衍应酬。 15、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可以表示对别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当谦词用于自己。 16、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高中语文每日一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每日一练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劝诫子孙为人处世之道,治家守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沧桑历尽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 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即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熠生辉。()。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手捧数百封家书,感喟涕流:我是全北京最 的人了。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 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的平常生活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灵动而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 地“”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来。 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娓娓道来富有衣食住行嫁接 B.侃侃而谈富足悲欢离合链接 C.娓娓道来富有衣食住行链接 D.侃侃而谈富足悲欢离合嫁接 1.C解析“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侃侃而谈”,形容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根据前文“晓之以理”可知用“娓娓道来”。“富有”,强调的拥有的多。“富足”,强调足够满意。根据前文的“几百封”可知用“富有”。“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悲欢离合”,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根据后面的“平常生活”可知用“衣食住行”。“嫁接”和“链接”都是比喻用法, 过去和现在之间,用“链接”更恰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014届高考冲刺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考冲刺试卷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

高考冲刺语文天天练

C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5.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6.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C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