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1. 椭圆定义:

(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2(222F F a a >的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21F F 、叫椭圆的焦点.

当21212F F a PF PF >=+时,P 的轨迹为椭圆 ; ; 当21212F F a PF PF <=+时,P 的轨迹不存在;

当21212F F a PF PF ==+时,P 的轨迹为 以21F F 、为端点的线段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10<

(利用第二定义,可以实现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

3.点),(00y x P 与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位置关系: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外;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内;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上;

4.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离0

题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

之和等于10;

⑵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2)和(0,2)且过(23-

,2

5) (3)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3,0),(3,0),椭圆经过点(5,0).

(4)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和为26. (5)焦点在y 轴上,与y 轴的一个交点为P (0,-10),P 到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2.

解:(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12

2

22=+b y a x )0(>>b a 9

454

,582,10222222=-=-=∴==∴==c a b c a c a

所以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

9

252

2=+y x ⑵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122

22=+b

x a y )0(>>b a 由椭圆的定义知,

22)225()23(2++-=a +22)22

5

()23(-+-

102

11023+=

102= 10=∴a 又2=c

6410222=-=-=∴c a b 所以所求标准方程为6

102

2=+x y 另法:∵42

222-=-=a c a b

∴可设所求方程142

222=-+a x a y ,后将点(23-,2

5

)的坐标代入可求出a ,从而求出椭圆方程

(3)∵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0(122

22>>=+b a b

y a x ∵100)35(0)35(222=+-+++=

a ,2c =6.

∴3,5==c a

∴16352

2

2

2

2

=-=-=c a b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116

252

2=+y x . (4)∵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0(122

22>>=+b a b

x a y . ∴.1442

2

2

=-=c a b

∴所求椭圆方程为:

1144

1692

2=+x y (5)∵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所以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0(12

2

22>>=+b a b x a y ∵P(0,-10)在椭圆上,∴a =10. 又∵P 到它较近的一焦点的距离等于2, ∴-c -(-10)=2,故c =8. ∴362

2

2

=-=c a b .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136

1002

2=+x y . 题2。已知B ,C 是两个定点,|BC |=6,且ABC ?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

解: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BC 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

坐标系,设顶点),(y x A ,根据已知条件得|AB|+|AC|=10再根据椭圆定义得,3,5===b c a

所以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

116

252

2=+y x (y ≠0)(特别强调检验)

因为A 为△ABC 的顶点,故点A 不在x 轴上,所以方程中要注明y ≠0的条件

题3。在△ABC 中,BC =24,AC 、AB 的两条中线之和为39,求△ABC 的重心轨迹方程. 分析: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B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M 为重心,则|MB |+|MC |=

3

2

×39=26.

根据椭圆定义可知,点M 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椭

圆,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125

1692

2=+y x (y ≠0) 题4。已知x 轴上的一定点A (1,0),Q 为椭圆14

22

=+y x 上的动点,求A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点M 的坐标为),(y x ,则Q 的坐标为2,12(y x -

因为点Q 为椭圆

14

22

=+y x

上的点, 所以有

1)2(4)12(22

=+-y x ,即14)2

1

(22=+-y x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4)2

1

(2

2=+-y x

题5。长度为2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滑动,点M 分AB 的比为3

2,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点M 的坐标为),(y x ,则A 的坐标为0,35(x 的坐标为2

5,

0(y 因为2||=AB ,

所以有 4)25(

)3

5

(22

=+y x ,即44

2592522=+y x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4

259252

2=+y x

题6。已知定圆05562

=--+x y x ,动圆M 和已知圆内切且过点P(-3,0),求圆心M 的轨迹及其方程 分析:由两圆内切,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差的绝对值根据图形,

用数学符号表示此结论:MP MQ -=8

上式可以变形为8=+MP MQ ,又因为86<=PQ ,所以圆心M 的轨迹是以P ,Q 为焦点的椭圆

F E

A

M

C

B

x

O

y M A

Q

2-2

x

O

y

M A

B

x

O

y

r =8

M P

Q

x

O

y

解 已知圆可化为:()6432

2

=+-y x

圆心Q(3,0),8=r ,所以P 在定圆内 设动圆圆心为),(y x M ,则MP 为半径 又圆M

和圆Q 内切,所以MP MQ -=8,

即 8=+MP MQ ,故M 的轨迹是以P ,Q 为焦点的椭圆,且PQ 中点为原点,所以82=a ,

72

=b ,故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17

162

2=+y x 题7。△ABC 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是B (0,6)和C (0,-6),另两边AB 、AC 的斜率的乘积是-

9

4

,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

选题意图: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建立借助方程对应曲线后舍点的解题意思,训练根据条件对一些点进行取舍.

解:设顶点A 的坐标为),(y x . 依题意得

9

4

66-=+?-x y x y , ∴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

)6(136

812

2±≠=+y y x . 说明:方程136

812

2=+y x 对应的椭圆与y 轴有两个交点,而此两交点为(0,-6)与

(0,6)应舍去.

题8.P 为椭圆

19

252

2=+y x 上的点,且P 与21,F F 的连线互相垂直,求P 解:由题意,得+-

20)545(x 20)545(x +=641625720?=

?x ,16

812

=y ?P 的坐标为)49,475(

,)49,475(-,)49,475(--,4

9

,475(- 题9.椭圆

192522=+y x 上不同三点),(),5

9,4(),,(2211y x C B y x A 与焦点F(4,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求证21=+x x

证明:由题意,得 ++

)545(1x )545(2x +=2)45

4

5(?+?821=+x x 题10.设P 是以0为中心的椭圆上任意一点,2F 为右

P

y

焦点,求证:以线段P F 2为直径的圆与此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证明:设椭圆方程为122

22=+b

y a x ,(0>>b a ),

焦半径P F 2是圆1O 的直径,

则由112

22

2

22

OO PF PF a PF a ==

-=

-

知,两圆半径之差等于圆心距,

所以,以线段P F 2为直径的圆与此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题1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0,1(),0,1(21F F -,P为椭圆上一点,且|21F F |是|1PF |和|

2PF |的等差中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点P 在第三象限,且∠21F PF =120°,求21tan PF F .

选题意图:综合考查数列与椭圆标准方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等比定理进行解题. 解:(1)由题设|1PF |+|2PF |=2|21F F |=4 ∴42=a , 2c =2, ∴b=3

∴椭圆的方程为

13

42

2=+y

x . (2)设∠θ=21PF F ,则∠12F PF =60°-θ 由正弦定理得:

)

60sin(120sin sin 1221θθ-?=

?

=

PF PF F F

由等比定理得:

)

60sin(120sin sin 2

121θθ

-?+?+=

PF PF F F

)60sin(2

3

4

sin 2

θθ

-?+=∴

整理得:)cos 1(3sin 5θθ+=5

3cos 1sin =+∴

θθ故23

2tan =θ

题1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坐标轴上,直线y =x +1与椭圆相交于点P 和点Q ,且OP ⊥OQ ,|PQ |=

2

10

,求椭圆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0,n >0), 设P (x 1,y 1),Q (x 2,y 2),解方程组

y =x +1, mx 2+ny 2=1.

消去y ,整理得(m +n )x 2+2nx +n -1=0. Δ=4n 2-4(m +n )(n -1)>0,即m +n -mn >0,OP ⊥OQ ?x 1x 2+y 1y 2=0,

即x 1x 2+(x 1+1)(x 2+1)=0,2x 1x 2+(x 1+x 2)+1=0,∴n

m n +-)1(2-n m n

-2+1=0.

m +n =2. ①

由弦长公式得2·

2

)

()(4n m mn n m +-+=(210)2,将m +n =2代入,得m ·n =43

. ② m =

21,m =23

, n =23n =21. ∴椭圆方程为22x +23y 2=1或2

3x 2+22

y =1..

题13.直线l 过点M (1,1),与椭圆42x +3

2

y =1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为M ,

试求直线l 的方程.

解:设A (x 1,y 1)、B (x 2,y 2),

则421x +321y =1,①

422x +322

y =1.② ①-②,得

4))((2121x x x x +-+3

)

)((2121y y y y +-=0.

2121x x y y --=-4

3

·2121y y x x ++.

又∵M 为AB 中点, ∴x 1+x 2=2,y 1+y 2=2. ∴直线l 的斜率为-

4

3. 解①②得 或

椭圆的定义及几何性质

椭圆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 (2)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 (3)掌握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难点】(1)椭圆的离心率有关的问题 (2)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则动点的轨迹为线段; 若,则动点的轨迹无图形。 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 2.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注意: 1.只有当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和; 3.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知识点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的简单几何性质 (1)对称性 对于椭圆标准方程,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 成―x、―y,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是以x轴、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讲练结合: (2)范围 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x=±a和y=±b所围成的矩形内,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x|≤a,|y|≤b。 (3)顶点 ①椭圆的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 ②椭圆(a>b>0)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即为椭圆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a,0), A2(a,0),B1(0,―b),B2(0,b)。 ③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A1A2|=2a,|B1B2|=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 ①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度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用e表示,记作。 ②因为a>c>0,所以e的取值范围是0<e<1。e越接近1,则c就越接近a,从而 越小,因此椭圆越扁;反之,e越接近于0,c就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于a,这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a=b时,c=0,这时两个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为x2+y2=a2

椭圆的第二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知识要点 椭圆的第二定义: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10(<<= e a c e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何意义. e d MF =| |∴ 准线方程:对于椭圆12222=+b y a x ,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 =.根据对 称性,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对于椭圆122 22=+b x a y 的准线方程是c a y 2 ±=. 焦半径公式: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 右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 ===右; 左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 左 二、典型例题 例1、求椭圆 116 252 2=+y x 的右焦点和右准线;左焦点和左准线; 练习:椭圆8192 2 =+y x 的长轴长为_________,短轴长为_________,半焦距为_________,

离心率为__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准线方程为____________. 例2、已知椭圆方程136 1002 2=+y x ,P 是其上一点,21,F F 分别为左、右焦点,若81=PF , 求P 到右准线的距离. 例3、已知点M 为椭圆116 252 2=+y x 的上任意一点,1F 、2F 分别为左右焦点;且)2,1(A 求 ||3 5 ||1MF MA +的最小值. 变式、若椭圆:3 \* MERGEFORMAT 13 42 2=+y x 内有一点3 \* MERGEFORMAT )1-,1(P ,3 \* MERGEFORMAT F 为右焦点,椭圆上有一点3 \* MERGEFORMAT M ,使3 \* MERGEFORMAT MF MP 2+值最小,求:点3 \* MERGEFORMAT M 的坐标。

2021年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欧阳光明(2021.03.07) 1. 椭圆定义: (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2(222F F a a >的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21F F 、叫椭圆的 焦点. 当21212F F a PF PF >=+时,P 的轨迹为椭圆 ; ; 当21212F F a PF PF <=+时,P 的轨迹不存在; 当2 12 12F F a PF PF ==+时,P 的轨迹为 以21F F 、为端点的线段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10<>=+b a b y a x 的位置关系:

当12222 >+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外;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内; 当1 2 2 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上; 4.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离 0

椭圆的一个几何性质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椭圆的几何性质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1 几何性质 为了思路清晰简明,我们采用罗列命题的方式叙述椭圆的几何性质,但这又不是简单的罗列,各命题间是有紧密地联系的。 定义1:椭圆是到两个定点(焦点)的距离和等于定长(2a )的点的轨迹。 命题1:椭圆外一点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和大于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和。 【证明】:如图1所示,M 是椭圆外任一点,1MF 和2MF 分别是该点到两焦点1F 和2F 的距离。由于M 在椭圆之外,所以我们总能够在椭圆上找到一点N ,使此点在21F MF ?内。所以总有a NF NF MF MF 22121=+>+。 下面我们证明命题1中用到的关于三角形的一个命题。 命题2:三角形内一点到两个顶点的距离和小于第三个顶点到这两个顶点的距离和。 【证明】:如图,M 是ABC ?中任一点,我们要证明的是CB CA BM AM +<+。 延长AM 与BC 交于D 点。 在ADC ?中,由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MD AM CD CA +>+; 在BDM ?中,由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MB MD DB >+。 上面两式相加有CB CA BM AM +<+,命题得证。 命题3:椭圆内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和小于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和。 图3 图1 A B C M D 图2

【证明】:如图3所示,我们总能够在椭圆上找一点N ,使M 位于21F NF ?内。由命题2可知命题正确。 我们可以说,椭圆的外部是这样的点的集合,它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大于2a ;椭圆的内部是这样的点的集合,它到椭圆的两个核糖点的距离之和小于2a ;椭圆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恰为2a 。 定义2: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称为椭圆的切线。 命题4:椭圆的切线不可能通过椭圆内的任何一点。 【证明】:假设切线可过椭圆内一点,则必与椭圆交于两点,这与该线为椭圆的切线相矛盾。 命题5:构成椭圆的切线的点的集合中,切点是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和最小的点。 【证明】:切点在圆上,因此到两焦点距离和为2a ,切线上其它点都在椭圆外,因此到两焦点的距离和大于2a ,命题得证。 命题6:直线与直线上到两定点的距离和最小的点跟该两点的连线成等角。 【证明】:如图4所示,设PQ 是任一直线,1F 和2F 是任意的两个点(在直线的同一侧)。我们总可以在直线上找一点M ,使此点到两点1F 和2F 的距离的和最小。方法如下 如图3所示,做1F 关于PQ 的对称点3F ,连结32F F 与PQ 交于M 点,则M 点为所求点。原因是简单的,如图5所示,任意在PQ 上取另一点1M ,则此点到两定点1F 、2F 的距离和大于M 到这两定点的距离和。由对称可知,角1PMF =角3PMF ,而角3PMF 与角2 QMF 互为对顶角。所以角1PMF =角2QMF ,命题得证。 命题7:椭圆的切线跟切点和焦点的两条连线成等角。 【证明】:因为切点是切线上所有点到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由命题6知切线跟切点和焦点的两条连线成等角。 命题8:切线的垂线平分两焦点与切点连线所成的角。 【证明】:如图6所示,1F 与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M 是椭圆上任一点,PQ 是过M 点的切线,MN 是的21MF F ∠的平分线。则有,PQ MN ⊥。 F 1 F 2 P 图4 F 1 F 2 P 图5 F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高考相关点: 在高考中所占分数:13分 考查出题方式:解答题的形式,而且考查方式很固定,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求曲线方程,弦长,面积,对称关系,范围问题,存在性问题。 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1.引入椭圆的定义 在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2c)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0,c>0,且a,c为常数: 有以下3种情况 (1)若a>c,则集合P为椭圆; (2)若a=c,则集合P为线段; (3)若a

标准方程x2 a2 +\f(y2,b2)=1 (a>b>0) \f(y2,a2)+错误!=1 (a>b>0) 图形 性质范围 -a≤x≤a -b≤y≤b -b≤x≤b -a≤y≤a 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轴长轴A1A2的长为2a;短轴B1B2的长为2b 焦距|F1F2|=2c 离心率e=错误!∈(0,1) a,b,c的关系c2=a2-b2题型总结

类型一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F是圆内一定点,M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与F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设CD与OM交于点P,则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圆 【解析】根据CD是线段MF的垂直平分线.可推断出,进而可以知道 结果为定值,进而根据椭圆的定义推断出点P的轨迹【答案】根据题意知,CD是线段MF的垂直平分线.,(定值),又显然,根 据椭圆的定义可推断出点P轨迹是以F、O两点为焦点的椭圆.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练习1:已知F1,F2是椭圆C: 22 22 1 x y a b +=(a>b>0)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C 上的一点,且 错误! 1⊥2 PF,若△PF1F2的面积为9,则b=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的面积∴故答案为: 【答案】3 练习2:已知F1,F2是椭圆错误!+错误!=1的两焦点,过点F2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AF1B中,若有两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A.6?B.5 C.4 D.3

高中数学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 教学内容: 椭圆的几何性质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三.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四. 知识梳理 1、几何性质 (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 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 (3)顶点 在中,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 ①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②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4)离心率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的比 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a>c>0,∴0<e<1. 当e接近1时,c越接近a,从而b越接近0,因此椭圆越扁; 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供参考)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1. 椭圆定义: (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2(222F F a a >的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21F F 、叫椭圆的焦点. 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为椭圆 ; ; 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不存在; 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为 以21F F 、为端点的线段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10<>=+b a b y a x 的位置关系: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外;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内;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上; 4.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离0

椭圆的几何性质及综合问题汇总

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概念及性质 1.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轴长、焦距、离心率及范围、a ,b ,c 的关系”; 2.椭圆的通经: 3.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概念及面积公式: 4.椭圆的焦半径的概念及公式:主要用来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对于此问题也可以用下列性质求解:c a PF c a +≤≤-1. 5.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6.椭圆的中点弦问题: 【注】:椭圆的几何性质是高考的热点,高考中多以小题出现,试题难度一般较大,高考对椭圆几何性质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命题角度: (1)根据椭圆的性质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2)由性质写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题型一:根据椭圆的性质求标准方程、参数的值或范围、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典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2,0(),0,3(--Q P ;(2)长轴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 5 3 . 【典例2】求椭圆40025162 2 =+y x 的长轴和短轴长、离心率、焦点坐标和顶点坐标. 【典例3】已知A ,P ,Q 为椭圆C :)0(122 22>>=+b a b y a x 上三点,若直线PQ 过原点, 且直线AP ,AQ 的斜率之积为2 1 -,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 ) A.22 B.21 C.42 D.4 1 【练习】(1)已知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的一个焦点是圆x 2+y 2-6x +8=0的圆心,且短轴长 为8,则椭圆的左顶点为( ) A .(-3,0) B .(-4,0) C .(-10,0) D .(-5,0) (2)椭圆x 29+y 24+k =1的离心率为4 5 ,则k 的值为( ) A .-21 B .21 C .-1925或21 D .19 25 或21 (3)设椭圆C :x 2a 2+y 2 b 2=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过F 2作x 轴的垂线与C 相交于A , B 两点,F 1B 与y 轴相交于点D ,若AD ⊥F 1B ,则椭圆 C 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 【典例4】已知F 1,F 2为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的左,右焦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 215PF PF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练习:如图,把椭圆 116 252 2=+y x 的长轴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与P 1,P 2,…,P 7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721PF PF PF +++Λ=

最新椭圆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知识点大全

【专题七】椭圆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知识点大 (一)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F 1、 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 ?标准方程是指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标准位置的椭圆方程。 2 2 x 2 y 2 =1 (a b O) a b (PF 1 + PF 2 =2a ■ F1F 2),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 焦 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 焦距. 注意:①若(PF 1 + |PF 2 |=F I F 2),则动点P 的轨迹为线段F 1F 2 ; ②若(PF 1 + PF ^<|F 1F 2 ),则动点P 的轨迹无图形 2 2 y 2 X 2 =1 (a ■ b ■ O) a b 图形 性质 焦占 八焦距 范围 F i (-c,O),F 2(C ,0) F I (O,-C ),F 2(0,C ) F 1F 2 =2C F 1 F 2 = 2c x^b, | y|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对称 标准方程 (_a,0) , (0,-b) (0,-a), (_b,0) 顶点

?椭圆标准方程为 =1 (a b - 0),椭圆焦点三角形: 设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F i ,F 2为焦点且/ F 1PF 2 ?,则△ F i PF 2为焦点三角形,其面积为 轴长 长轴长 AA 2, AAj =2a ,短轴长 BB 2, EB 2 =2b 离心率 ① e = C (0cec1),② e =』1—(b )2 ③ c 2 = a 2_b 2 a V a (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 【说明】: 1?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 与b ,确定椭圆的形状和大小,是椭圆的定型条件,焦点 F i ,F 2的位置,是椭圆的定位条件,它决定椭圆标准方程的类型,常数 a ,b ,c 都大于零,其中 a 最大且 a 2 = b 2+ c 2. 2 2 2.方程Ax By 二C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ABC 工0,且A ,B ,C 同号,A 2 2 S PF I F 2 = b 2 tan 。 2 (四)通径:如图:通径长 2 2 ?椭圆标准方程:笃? — =1 a 2 b 2 (五)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C 1) 点 P(x o ,y o )在椭圆外= a b a b x =1;

第3讲 椭圆的定义及几何性质

椭圆的定义及几何性质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及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基础知识回顾 1.定义: ①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等于2a (122___a F F ),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 ). ②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e ∈ ,则P 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叫做双曲线的 ,定直线l 叫做双曲线的 。 ③,,a b c 之间的关系 。 2.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1)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焦点坐标为 ,焦距为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图像关于 对称,顶点坐标为 ,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离心率为 ,准线方程为 。 (2)若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焦点坐标为 ,焦距为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图像关于 对称,顶点坐标为 ,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离心率为 ,准线方程为 。 3.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如图): (1)12PF PF += ,(2)12PM PM += , (3) 1212|||| |||| PF PF PM PM == ;(4)1122A F A F == ; (5)1221A F A F == ;(6) 1PF ≤≤ ; (7)12BF BF == ,12OF OF == ;12OB OB == ;

(8)21F PF ?中结合定义122PF PF a +=与余弦定理21cos PF F ∠,将有关线段1PF 、2PF 、21F F 和角结合起来,设122 F PF θ ∠=,则12PF F S ?= , 三、例题分析: 题型1.椭圆的定义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B .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C .方程()22 22 2 10x y a c a a c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D .方程()22 2210,0x y a b a b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练习1:1F ,2F 是定点,126FF =,动点M 满足126MF MF +=,则点 M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直线 C .线段 D .圆 题型2.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离心率为 2 2 ,准线方程为8±=x ; (2)长轴与短轴之和为20,焦距为54

高中数学 2.5第11课时 椭圆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复习小结学案 理 新人教A版选修2-1

课题:椭圆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复习(1) 课时:11 课型: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及重要结论.二.知识要点: 1、椭圆及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有两种,注意焦点在坐标轴上位置的确定;有时标准 方程可以改写为=1;标准方程有时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2、椭圆中的四线:两对坐标轴,两对准线;六点:两个焦点,四个顶点; 3、弦长公式:|AB|= 4、椭圆中的点对焦点的张角的变化情况: 5、点代作差结论: 6、焦点三角形的面积:tan 7、特殊的焦点弦:通径= 8、椭圆中的最值问题: (1)、椭圆上的点到椭圆外的直线距离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2)、椭圆上的点到椭圆内的点及椭圆的焦点的距离之和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3)、A为椭圆内的点,F为椭圆的一个焦点,M是椭圆上动点,则存在M,使得|MA|+|MF|有最小值; (4)、A为椭圆内的点,F为椭圆的一个焦点,M是椭圆上动点,则存在M,使得|MA|-|MF|最大; 9、椭圆的焦半径 左:= a+e = a-e 10、有关椭圆中向量的最值问题P是椭圆上的点,则 (1)、||||=(a+e)( a-e)=. (2)、| |:(| |==++2=+ +2||||()=+4-2()=4+. (3)、+(或+). (4)、=||||()=-()=-+. 三、椭圆精典题型: 1、已知椭圆=1上的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A.2 B.3 C.4 D.5

2、 椭圆22 12516 x y +=的一个焦点为F,O 是坐标原点,点P 在椭圆上,且||4PF =,M 是线段PF 的中点,则||OM =___________;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顶点和,顶点在椭圆上,则____. 4、 椭圆22 14 x y m +=的焦距为2,则m 的值等于( ) A.5或 5、 已知方程22 212x y m m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2m >或1m <- B. 2m >- C.12m -<< D. 2m >或21m -<<- 6、 “0m n >>”是“方程22 1mx n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 椭圆122 22=+n y m x )0,0(>>n m 的一个焦点坐标是(2,0), 且椭圆的离心率2 1=e ,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 A.1161222=+y x B.1121622=+y x C.164482 2=+y x D.148 6422=+y x 8、已知椭圆22 221x y a b +=有两个顶点在直线22x y +=上,则此椭圆的焦点坐标是( ) A.(0) B.(0, C.(0) D.(0,

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

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重点)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解决有关椭圆的简单综合问题.(重点) 3.能利用椭圆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教材整理1 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点P(x0,y0),椭圆x2 a2+ y2 b2=1(a>b>0). (1)点P在椭圆上?x20 a2+ y20 b2=1;(2)点P在椭圆内? x20 a2+ y20 b2<1; (3)点P在椭圆外?x20 a2+ y20 b2>1. 课堂练习 已知点(2,3)在椭圆x2 m2+ y2 n2=1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点(-2,3)在椭圆外②点(3,2)在椭圆上 ③点(-2,-3)在椭圆内④点(2,-3)在椭圆上【解析】由椭圆的对称性知点(2,-3)也在椭圆上.【答案】④ 教材整理2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直线y=kx+m与椭圆x2 a2+ y2 b2=1(a>b>0)联立 ?? ? ?? y=kx+m, x2 a2+ y2 b2=1, 消去y得一个 一元二次方程.

2.弦长公式 设直线y =kx +b 与椭圆的交点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则|AB |=1+k 2|x 1-x 2|= 1+1 k 2·|y 1-y 2|.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点P (2,1)在椭圆x 24+y 2 9=1的内部.( ) (2)过椭圆外一点一定能作两条直线与已知椭圆相切.( ) (3)过点A (0,1)的直线一定与椭圆x 2 +y 2 2=1相交.( ) (4)长轴是椭圆中最长的弦.( ) 【答案】 (1)× (2)√ (3)√ (4)√ 例题分析 (1)若直线mx +ny =4和⊙O :x 2+y 2=4没有交点,则过点P (m ,n )的直线与椭圆x 29+y 2 4=1的交点个数为( ) A.2个 B.至多一个 C.1个 D.0个 (2)已知椭圆4x 2+y 2=1及直线y =x +m ,问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相切、相交? 【精彩点拨】 利用几何法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自主解答】 (1)若直线与圆没有交点,则d = 4m 2 +n 2 >2, ∴m 2+n 2<4,即m 2+n 24<1.∴m 29+n 24<1,∴点(m ,n )在椭圆的内部,故直 线与椭圆有2个交点. 【答案】 A (2)将y =x +m 代入4x 2+y 2=1, 消去y 整理得5x 2+2mx +m 2-1=0. Δ=4m 2-20(m 2-1)=20-16m 2.

椭圆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一)

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椭圆的焦距() A.2 B. C. D. 2、是定点,,动点M满足,则点M的轨迹是() A.椭圆 B.圆 C.线段 D.直线 3、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且椭圆过点则椭圆的方程为()A. B. C. D. 4、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0,1) 5、过椭圆的一个焦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则A、B与椭圆的另一焦点构成的周长是() A. B.2 C. D.1 6、已知椭圆的对称轴是坐标轴,离心率为,长轴长为12,则椭圆方程为() A.或 B. C.或 D. 7、已知,则曲线有() A.相同的短轴 B.相同的焦点 C.相同的离心率 D.相同的长轴 8、椭圆的焦点,P为椭圆上的一点,已知,则的面积为() A.9 B.12 C.10 D.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椭圆的离心率为,则= . 10、设是椭圆上的一点,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的最大值为 . 11、椭圆的焦点分别是,点在椭圆上.如果线段的中点在轴上,那么是倍. 12、已知圆及点,为圆上一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于,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如果点在运动的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写出它的方程.

14、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求点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是什么图形. 15、已知点是椭圆上的一点,且以点及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点的坐标.

2.2.2椭圆的几何性质

2.2.2 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学内容解析】 1.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上引进“坐标”概念,并借助坐标在平面上 的点和有序数对(x,y)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于是,平面上的一条曲线就可以由带两个变量的一个代数方程来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方程来研究几何 2.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一类重要的数学模型, 其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在天文、物理等其它学科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生产或生活实际中有着大量应用. 3.椭圆的几何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 上感受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从方程出发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是继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之后,进一步渗透并应用这种思想,是后续学习双曲线、抛物线的知识铺垫、能力基础和方法指导,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典范,也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多种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完善建构、形成范例的作用. 4.能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获得椭圆的几何性质,发现椭圆方程与椭圆几何性质的 关系,揭示椭圆几何性质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设置】 1.能根据椭圆方程初步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简单几何性质; 能解释椭圆标准方程中,, a b c的几何意义; 2.在探究椭圆性质的活动中,经历从图形直观抽象几何性质的过程,提取出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建立离心率模型;

3.在这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丰富内涵. 4. 树立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和喜悦,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星级高中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直线和圆的相关知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数形转化方法的重要作用,初步感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任务,具有一定的图形分析和代数推理能力.同时在函数和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利用等量关系寻找不等关系、图像的对称性等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经验.这些都为本节课提供了充分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准备.(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要达成本节课的目标,这些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基础不可或缺,但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利用代数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经验缺乏,研究目标不明确,抽象建立离心率模型的素养不够.所以还需要具备观察、概括、抽象、推理等能力,能运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教学难点与突破策略 基于达成目标的认知困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发现和揭示椭圆方程与椭圆几何性质的关系,搭建“数”与“形”的桥梁; 2.椭圆离心率的发现与探究,突破“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突破难点的相应策略如下: 1.通过画图、辨图,不断制造认知冲突,从解决问题需要出发,建立学生通过曲线方程研究几何性质的直接经验; 2.引导学生经过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初步建立b a 与椭圆圆扁程度的对应 关系,再利用b a 与 c a 的等量关系,建立离心率的模型,并结合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丰富学生的直观感悟与经历;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绝对经典)

第2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错误!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 考点一 椭圆的性质 【例1】 (1)已知椭圆C :x 2a 2+y 2 b 2=1(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且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x -ay +2ab =0相切,则C 的离心率为( ) A.63 B.33 C.23 D.13 (2)已知椭圆E :x 2a 2+y 2 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短轴的一个端点为M ,直线l :3x -4y =0交椭圆E 于A ,B 两点.若|AF |+|BF |=4,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不小于4 5,则椭圆E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 ??0,32 B.??? ?0,34 C.?? ?? ??32,1 D.??? ?3 4,1 解析 (1)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圆是x 2+y 2=a 2,又与直线bx -ay +2ab =0相切, 所以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d =2ab a 2+b 2 =a ,整理为a 2=3b 2 ,即b a =13. ∴e =c a =a 2- b 2a = 1-??? ?b a 2 = 1-? ?? ??132=63. (2)设左焦点为F 0,连接F 0A ,F 0B ,则四边形AFBF 0为平行四边形. ∵|AF |+|BF |=4, ∴|AF |+|AF 0|=4,∴a =2. 设M (0,b ),则4b 5≥4 5,∴1≤b <2. 离心率e =c a = c 2a 2= a 2- b 2a 2= 4-b 24∈? ???? 0,32. 答案 (1)A (2)A 规律方法 求椭圆离心率的方法 (1)直接求出a ,c 的值,利用离心率公式直接求解. (2)列出含有a ,b ,c 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借助于b 2=a 2-c 2消去b ,转化为含有e 的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1)已知椭圆24x +2 2 y =1的两个焦点是F 1,F 2,点P 在该椭圆上,若|PF 1|-|PF 2|=2,则12PF F △的面积是 A B .2 C . D (2)已知F 1,F 2分别是椭圆E :22x a +221y b =(0a b >>)的左、右焦点,点(1)在椭圆 上,且点(1-,0)到直线PF 2P (1-,4-),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 .x 2 +2 4 y =1 B .24x +y 2 =1 C .x 2 +2 2 y =1 D .22 x +y 2 =1 (3)已知椭圆22x a +2 2y b =1(0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c -,0),F 2(c ,0),若椭圆上 存在点P ,使1221 sin sin a c PF F PF F ∠∠=,则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A .(01-) B .,1) C .(0) D .1-,1) 【参考答案】(1)A ;(2)D ;(3)D . 【试题解析】(1)由椭圆的方程可知a =2,c ,且|PF 1|+|PF 2|=2a =4,又|PF 1|-|PF 2|=2, 所以|PF 1|=3,|PF 2|=1.又|F 1F 2|=2c =|PF 1|2=|PF 2|2+|F 1F 2|2 ,即12PF F △为直

角三角形,所以12122||11 12 |2|PF F S F F PF = =?=△.故选A . (3)根据正弦定理得 2112 21 sin sin PF PF PF F PF F ∠∠= ,又 1221 sin sin a c PF F PF F ∠∠=可得 21 a c PF PF =,即12 PF c PF a = =e , 所 以 |PF 1|=e|PF 2| . 又 |PF 1|+|PF 2|=e|PF 2|+|PF 2|=|PF 2|·(e+1)=2a ,所以|PF 2|= 21 a e +.因为a -c <|PF 2|往往是解决计算问题的关键,椭圆上的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解决焦点三角形问题常利用椭圆的定义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求椭圆的方程有两种方法:①定义法;②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方程时,要“先定型,再定量”,不能确定焦点的位置时,可进行分类讨论或把椭圆的方程设为 221mx ny =+(0,0m n >>且)m n ≠. (3)与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理解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深挖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自然就不难了. (4)椭圆的离心率是椭圆最重要的几何性质,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有两

椭圆几何性质及应用(基础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x2 2+ y2 m=1的离心率为 1 2,则m等于() A.3 B.3 2C. 8 3D. 2 3 2.若椭圆经过原点,且焦点为F1(1,0),F2(3,0),则其离心率e是() A.3 4B. 2 3C. 1 2D. 1 4 3.椭圆(m+1)x2+my2=1的长轴长是() A.2m-1 m-1 B. -2-m m C.2m m D.- 21-m m-1 4.椭圆的两个焦点和它在短轴上的两个顶点连成一个正方形,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A.1 2B. 2 2 C. 3 2D. 3 3 5.(2009·江西高考)过椭圆x2 a2+ y2 b2=1(a>b>0)的左焦点F1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于 点P,F2为右焦点,若∠F1PF2=6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2 2B. 3 3 C.1 2D. 1 3 6.若AB为过椭圆x2 25+ y2 16=1中心的线段,F1为椭圆的焦点,则△F1AB面积的 最大值为() A.6 B.12 C.24 D.48 1

7.椭圆的一个焦点将长轴分为3∶2的两段,则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 8.过椭圆x2 5+ y2 4=1的右焦点作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的面积为________. 9.若椭圆x2 k+2+ y2 4=1的离心率e= 1 3,则k的值等于________. 10.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3倍,且过点(3,-1); (2)椭圆过点(3,0),离心率e= 6 3. 11.已知椭圆4x2+y2=1及直线y=x+m, (1)当直线和椭圆有公共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求被椭圆截得的最长线段所在的直线方程. 2

椭圆的定义及几何性质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椭圆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 (2)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 (3)掌握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难点】(1)椭圆的离心率有关的问题 (2)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 数于常的距离之和等个到两定平面内一个动点点、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这个动点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则动点的轨迹为线段注意:若; 若,则动点的轨迹无图形。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当焦点在 1.

椭圆的标准方程:;当焦点在,其中轴上时,2.注意:.只有当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椭圆1 的标准方程; .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和;2 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3;当,当焦点在.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知识点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 ……………………………………………………………最新资料推荐………………………………………………… 椭圆的的简单几何性质 )对称性(1 同时换、y,或把y换成―y,或把x对于椭圆标准方程,把x换成―x

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y,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是以x轴、y―x成、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讲练结合:(2)范围所围成的矩形内,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x=±a和y=±b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x|≤a,|y|≤b。()顶点3①椭圆的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 坐标分别为)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即为椭圆的四个顶点,(②椭圆a>b>0 0),A(―a,1(,B0,b)。((Aa,0),B0,―b)221分别叫a和b。|=2aB③线段AA,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AA,|BB|=2b22122111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4)离心率 。①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度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用e表示,记作,从而c就越接近a越接近<的取值范围是>②因为a>c0,所以e0<e1。e1,则 ,越接近于,从而ba0c0e因此椭圆越扁;越小,反之,越接近于,就越接近,这时两个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为c=0a=b这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时,222 x=a+y 2 ……………………………………………………………最新资料推荐………………………………………………… 椭圆的图像中线段的几何特征(如下图): ,1);,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