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

浅析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
浅析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

“丑陋”下的起步奢华下的新生

——浅析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

曾几何时,设计风格的混乱,使设计讨论的中心围绕着机械化的主题展开,如何为新生的“丑陋”的机器产品寻找一种合适而美观的形式,成为这个时代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矛盾下的新生总是一股新主宰力量的崛起,那么这种合适与美观是如何发展而生?现代设计的兴起与设计美学的诞生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年轮中相辅相生的呢?

据了解,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据材料观察,构成了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和美学诞生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是现代工业化大规模系统化生产能力的形成,科技和社会文明的提高,.其次是随之而来的人们物质,精神需求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工业产品的审美特征的重新认识和审美要求的普遍提高。同时它也成为现代设计运动兴起和现代设计美学诞生的直接催化剂。而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从设计和制造活动的关系来看,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在手工业时代设计和制造是结合在一起的;

二、工业革命的早期设计和制造分离,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和低劣,在成

熟和后工业时代,设计与生产活动再次结合,使产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19世纪的中叶出现与现代设计同步的现代设计美学思想萌芽

而第三阶段正是设计师、制造者高度重视发展的巅峰阶段,也对让历史的走上了另一条路。英国著名的作家和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对现代设计美学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业产品的艺术质量问题,他对资本家一味追求产量所造成的产品外观丑陋的现象深感不满,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世界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展品中精美的手工艺产品使大量的粗陋的机械产品相形见拙,1957年罗斯金在曼彻斯特发表了两次重要的演讲,:匆匆制造出来的东西也会匆匆的离去,代价最低廉的东西最终要成为花费昂贵的东西,日用品是艺术大厦的基石之一,他以否定的眼光来看等机械化生产,提倡回到手工业劳动中去,这一观念成为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蔓延欧洲的"新艺术运动"的重要口号,他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开出的药方却是违背历史的,英国诗人,美术设计家和手工艺人威廉,莫里斯很认同罗斯金的观点,主张艺术与劳动结合,主张从大机器生产回到手工操作中去,而且身体力行成立了"莫里斯----韦珀事务所"第一次将建筑,室内装修,家具等进行总设计。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美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时代与社会催化的产物。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

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在1888年达到高潮的"工艺美术运动"中,其主张倒退回手工制作的主张明显的具备消极性,但他们实际上是向世人提出了需要解决机械生产和审美需要之间矛盾的问题。受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欧洲大陆出现了新艺术运动,从1890-1910年,新艺术运动星火燎原,风靡整个欧洲,它的主要目地是解决建筑,室内装饰和工艺产品的艺术风格问题,以符合工业时代精神,以"自然.率真和精巧的技术",广泛运用曲线装饰母题,在1900年法国巴黎博览会上达到了顶点,其代言人费尔德概括了新艺术运动的创作原则:根据理性法则和合理结构所创造出的符合功能的作品,是求得美的第一个条件.他强调产品的技术形式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必要性,不再追忆手式时代的怀旧情绪,不否定机械生产,认为通过精心的设计,工业产品也可以和手工新产品媲美,不过他同时也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不可缺少的标准化,他并没有解决产品形式与新技术结合的问题以及机械产品的工艺质量问题,总的来看,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设计史上从对机械的否定到对机械的肯定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不太清晰的转折点。

纵观德意志制造联盟发展到包豪斯时期,1907年在慕尼黑成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德国建筑师赫尔曼,穆特修斯看清了工艺美术运动否定机械生产这一不足和弱点,开始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他们充分肯定工业革命和机械生产,旨在提高工业产品和建筑的设计水平,推动社会性和产业性设计运动的最早团体,其主张用机械生产具有良好工艺质量的产品,而且包括积极的使产品标准化,规格化。而包豪斯在德国魏玛设计思想也较有创新性:

一、艺术和技术,一个新的统一。

二、设计的目地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

三、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客观的法则和规律进行.

他们呼吁艺术家转向实用美术,这一种理论在1914年也在魏玛发展为一套教学体系。任何工业产品均需先行设计,现代设计师要为大多数人设计制造实用美观。在1960年以后的后工业社会时代,在此前的社会是技术至上,而在后工业社会则是强调设计的人文精神,尽管设计的工作更多的为电脑所承担,也但现代设计中的包豪斯的精神仍然是现代设计美学的一块奠基石。

矛盾在功能与装饰的繁衍,“丑陋”下人们无限创造的灵感,奢华下美学的新生,我们在看着的书写的是历史,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为我们新一代的设计师,我们要扛起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一种理念……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浅谈设计美学

浅谈设计美学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 的概念: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 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设 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 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设计是把某种计划、 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 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 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 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设计之美的依托 我以为,设计这种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可以说,设计之美的依托是市场规律,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造就了这一审美趣味。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的论文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的论文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要:阐述了现代桥梁对美学的需求,指出现代桥梁建筑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几个突出造型案例展示现代桥梁的美学设计。 关键词:桥梁美学造型设计形态艺术 1 引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成一家。一座桥,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陌生和熟悉;连接的是野蛮与文明,梦想和归宿。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诗,那么桥梁建筑则无疑是这些瑰丽的诗篇中最为潇洒写意的一笔。 桥梁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满足实用功能要求的工程结构物,他还常作为建筑艺术实体得以长久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一座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的桥梁,既能够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生产工艺水平,更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当代人的创造力。 2 现代桥梁美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需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自然整体中的一个协调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桥梁规模,需选择不同的美学处理方式。 对特大桥梁,因其本身的宏大规模,必将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则应把桥梁本身视为环境主体进行美学设计,尽可能突出桥梁主题的存

在。若桥梁规模较小,且当地环境已经形成,则应当使桥梁与环境融合成一体,不宜再突出桥梁。此时,可利用自然或社会环境条件,使桥梁组合于周围环境的画面中。 2.2 造型匀称,比例适当 桥梁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桥梁在三维空间中有和谐的比例关系。而点、线、面是三维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这三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平衡状态决定了桥梁造型的视觉形象和艺术形态。这就要求桥梁结构工程师充分掌握它们的相互组合和相互投影等关系进行设计。 2.3 风格上应力求结构简单,线条明快 风格是指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具有特色、表明特征的建筑形态。合理的结构体系,能够自然表达力的传递关系,也会使桥具有稳定、连续、明快、流畅等形态美。当代桥梁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较少装饰;造型协调,表现跨越。 3 现代桥梁的建筑美学设计举例 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成熟,大量的现代桥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落地而成,他们之中不乏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他们用各自独特的造型、利落的线条、完美的几何形状彰示这人类文明的磅礴和张扬。 3.1 盖茨亥德千禧桥泰恩河的明眸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以千禧为名的建筑在世界遍地开花,而其中又尤以英国最盛。企图以千禧年来重振日不落雄风的英政府,将众多打着

工业设计起源简介

工业设计起源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设计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系统分析了当代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以及设计美学的基本特点等问题,对我国当代设计美学的发展具有1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设计美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1门新兴学科。设计是1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2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1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但是,作为1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滞后,在应用上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其等同于传统的美学艺术学科。因此,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1、学科定位任何1门学科都有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要准确把握该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明确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1方面,以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影响了设计美学的产生,促成了它的基本理论的形成。另1方面,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设计美学不但是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对设计普遍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到当代社会,突出现实应用化特征的必然。所以,探讨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首先必须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入手。工业革命以后,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相应地,工业技术的发展引出了1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传统手工生产中的审美形式如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也就是说,大批量、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是否需要审美与艺术的参与?如确实需要,又如何体现出产品的审美与艺术特征?同时,现代工业产品的形态如何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需要?这些尖锐的现实问题,迫使艺术家们不得不考虑现代工业生产的形态问题,不得不把审美和艺术的眼光投射到工业产品的生产上去。这样,经过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设计就应运而生了。可见,现代设计的诞生是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艺术直接介入技术的结果。所谓设计美学,就已蕴含在艺术介入技术的过程之中了。所以,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首先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此外,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现实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产品的极大丰富,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生活质量的核心可以说是审美。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消费由功能性走向了审美性,有的功能性需求甚至降低到次要地位,而审美的需求上升到首要地位。同时,人们在重视功能质量的同时,也非常看重外观形式,有时它甚至是引起购买欲的主要因素。另外,与产品功能质量并无直接关系的商品包装也为人们所重视。显然,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产品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从另1层面看,设计美学的诞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的必然结果。其次,从理论上看,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走向大众和现实应用的必然。所谓传统美学,实际上就是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2——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2——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2——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2——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7——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7——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7——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16——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 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

浅析设计美学的创新性

浅析设计美学的创新 摘要:设计美学的创新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将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美学将失去生命,人们的审美心理蕴含着求新、求异、求美的特征,所以就决定了设计必须做到求新、求异、求变。设计的创新是一种创造行为,设计美学研究的就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创性是设计美学区别于其它学科门类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理论思想创新根源意义 一.理论思想的创新 (一)、古代美学思想 1、古代西方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 古希腊美学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丰富于赫拉.克里特和苏格拉底,鼎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苏格拉底认为美是人与神之间的合适,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先于人外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理念。 2、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 在先秦时期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社会制度变革,给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形态带来强烈的冲击和碰撞。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思想学术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思潮,美学思想也在各种学派中露面,其中以“儒家、道家、墨家”等为首的美学思潮涌现对当时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有着思想后盾的设计品到先秦时期才真正出现,先秦时期可谓是中国美学思想及设计的发展萌芽期。由专

制的美学思想中孕育出向往和平的理念,孔子提出了“执两用中”以求其和的处事原则。“中和之美”是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儒家思想认为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从而会打破情绪的平和,这样是不美的。这种审美取向反映在设计上,就要求设计作品应让使用者在精神和心理上达到平和,不能显得突兀,不能在事物、概念的任何一个对立方面走向极端。 中外古代美学思想在设计上的创新体现往往是追求和谐之美,正好与当时的专制纷乱的社会背景想对应,体现出时代特点的创新。(二)、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创新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手工业时代进入了先进的工业时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也随即发生了从手工业设计向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重大 转折,人类社会生活与审美活动也步入了更高的层次。现代设计在全球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设计的理念与流派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是,力求美学思想上的创新成为设计的象征,使人们在面对产品时 获得一种美感的愉悦则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现代设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审 美需求息息相关。美学是现代设计的思想和灵魂。 二、实践上的创新 从漫长的原始社会,一直沿革到现代化的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物质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美学的创新追求。人类自古迄今的设计品无法计数,从远古的兵器、礼器、乐器、食具、车马船轿,到现代的家具、工具、玩具、电器、

艺术设计与美学 刘子川 考试大纲

艺术设计与美学 每章重点 作者:刘子川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现代设计与美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的诞生;了解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了解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设计美学的界定和特性。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 2、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3、设计美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三)设计美学的界定。 四、考核要求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 1. 识记:现代科学观的建立、基于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总景观。 2. 领会:基于机器文明的现代艺术。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诞生的综合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l. 领会: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点。 2.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传统工艺美术的稳定性和地域性。 3. 综合应用:他们各自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现代设计美术的界定 1. 识记: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 2. 领会:现代设计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类别。

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掌握现代设计诞生的过程;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掌握功能主义的形成;对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阐述,使学生了解到功能主义在欧洲的具体体现;对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美国不同的体现。 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欧洲体系和美国体系。 本章难点:这两大体系产生的环境以及对世界设计发展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1、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 2、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各国的发展 3、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 4、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5、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相关现代设计运动的特征。 (二)“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特点、“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的特点。 (三)欧洲现代主义设计体系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四)美国现代主义设计体系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 1. 识记:工艺美术运动和相关现代设计运动的概念与内容。 2. 领会:这些运动产生的原因。 3. 简单应用:这些运动在各国的表现特征。 4. 综合应用:现代设计运动在欧洲各国发生的背景和美学文化因素分析。 (二)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 1. 识记:两所学校办学的内容。 2. 领会:两所学校对现代设计教育观念。 3. 简单应用:两所学校办学的特征与意义。 4.综合应用:两所学校对现代设计理念的不同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三)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1. 识记:欧洲设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领会:欧洲设计体系在其主要国家的不同表现。 3. 综合应用:为什么欧洲体系在其内部也有很多的差异。 (四)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1. 识记: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2. 领会:美国设计体系产生的原因。 3. 综合应用:欧美两种设计体系异同及其原因。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设计美学的运用 学生姓名:汪XX 学号:3130106XXX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301 指导老师:邱XX老师 2016年5 月22日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消费、部门设计、设计美学历史等等。设计美学研究的使命就是探索设计的本质,并利用审美规律创造新的美的形态,推动设计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设计美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具体的,但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在不断地被改变。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即设计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设计美的体现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的是一种静态效果。 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不依附于艺术美,因为设计的价值体现是作为实用功能美而存在的。设计美是在不断创造中体现的,不千篇一律,也不一成不变。产品的材料、结构、形式、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互为一体的设计美构成要素。 材料美要素被称之为设计美的第一要素,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品种,对材料的加工工艺技术,其性质的变化规律等,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材料特质赋予材料以美的属性。除过材质本身,对于同一件设计品来说,它表现出来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粗糙、温润等性能状态都是由于材质而决定的。 结构美要素,“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和,它是空间里的存在,它把产品的形态从空间上分解为点、线、面、色彩、机理等简单要素,经过这些简单要素的位移、重复、变形,进行组合,构建,产生一些感觉上不同的感受以产生美。

、技术美学设计的阐释

什么是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什么意思?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 特的要求。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滞后,在应用上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其等同于传统的美学艺术学科。因此,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学科定位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要准确把握该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明确该 学科的基础理论。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一方面,以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影响了设计 美学的产生,促成了它的基本理论的形成。另一方面,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设计美学不但是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对设计普遍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到当代社会,突出 现实应用化特征的必然。所以,探讨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首先必须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入手。 工业革命以后,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相应地,工业技术的发展引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传统手工生产中的审美形式如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也就是说,大批量、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是否需要审美与艺术的参与?如确实需要,又如何体现出产品的审美与艺术特征?同时,现代工业产品的形态如何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需要?这些尖锐的现实问题,迫使艺术家们不得不考虑现代工业生产的形态问题,不得不把审美和艺术的眼光投射到工业产品的生产上去。这样,经过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设计就应运而生了。可见,现代设计的诞生是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艺术直接介入技术的结果。所谓设计美学,就已蕴含在艺术介入技术的过程之中了。所以,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首先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此外,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现实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产品的极大丰富,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生活质量的核心可以说是审美。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消费由功能性走向了审美性,有的功能性需求甚至降低到次要地位,而审美的需求上升到首要地位。同时,人们在

浅谈汽车设计美学

浅谈汽车设计美学 马关职高付朝云 摘要:本文以设计美学规律为核心,针对现有汽车造型设计中,美学规律的应用及表现特点进行探讨,将相关理论进行诠释,系统地论述了汽车造型美的问题及其表现意象。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进行汽车美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汽车设计,美学规律,造型艺术 1 汽车机械美学的萌芽 自从人类造物史发端,美的审视、实践与创造的循环往复,也逐渐成为一种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市场、买家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车辆的结构和性能方面,更表现在艺术造型方面。如果说汽车的功效和功能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汽车的设计美学则是产品的灵魂。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汽车的美学要求,已经成为汽车设计行业一条全新的准则与命脉。设计美学规律是研究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学特征,探讨其设计规律、艺术思维、表现形式与设计方法的学科。它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美学经验及美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设计的特殊性、情感性、文化性等方面总结归纳,并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逐步提炼出具有创造性思维方法与表现技法的设计艺术美学规律。汽车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依据这些设计美学规律,来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和对形式变化的敏感性,以指导汽车造型设计。 所谓的汽车机械美学是指在研究汽车的产品设计美学规律的一种理论学说,其主要的创始人为勒·柯布西耶。作者在瑞士的工艺美术学校中接受培训,后被派往维也纳学习和工作。童年前往德国开始做机械的美学设计,深受德国设计思想的影响。不久之后去往法国,在法国认识了柏拉图等一批思想家和艺术家。七年之后,在发过发表了著名的《走向新建筑》,正是将机械中的美学开始提出,同时也首次将文化因子纳入美学之中。在书中,作者高度的赞扬了汽车设计的美,同时提出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正在发现不同的美学,并将这些美学强烈的融入到汽车、轮船的设计之中。同时在这个时期,基于功能主义,笔者提出了现代汽车设计的双重原则:一方面是通过经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触动心灵感觉。这充分体现出文化因子开始融入机械美学中去。 2 汽车美学的发展 随着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作为人类利用和改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问答题)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P1-20,重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答:在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后,20世纪上半叶,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的诞生有其深层次的背景: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 3)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新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孕育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现代设计直接提供了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 2、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述) 答:1)设计就是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预先规划好其材料、功能和形态的创造性活动,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工作。而艺术都非常强调个性化,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一个是为自己服务,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论述) 答:1)设计表现形态的异同: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原型保留在生产者头脑中,生产者就是设计者;另一种,设计是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种。工业时代的到来,使设计独立于生产,不是设计为生产服务,而是生产为设计服务。 2)现代设计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现代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风格、新流派。 3)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稳定性和地域性。传统社会以统一稳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及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紧密相连,具有其特有的稳定性。又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又相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异同:工业革命以来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工业革命之前所有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传统器物通常都是通过手工形式、借助手工工具制作完成,这种人与自然同构的造物思想和方法,使人们在审视营造建筑、制造器物的实践中,会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 4、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设计美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设计美学的本体(设计美学发展史,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本质特征、基本范畴); 2)设计者(研究设计者的价值和职责); 3)设计的道德(研究设计的社会作用的道德价值)。 5、设计美的特征(你如何理解“设计美”?) 答:1)功能性。设计本质上就是设计人类特定的生活方式,功能性是设计之美的基础。 2)艺术性。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具体物质功能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活动。必然带有一些纯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审美特性。 3)技术性。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是产品物质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托。

自考设计美学课程(04026)复习资料

自考设计美学课程(04026)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1、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3 、商品有计划的废止方式主要有三种: A、不断增加产品的新功能,使前期的产品不断老化; B、不断更新产品的流行形式,使前期的产品很快过时; C、直接控制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 4、设计美学包含了设计的(功效性、审美性、伦理性) 5、设计美的特征:(功能性、艺术性、技术性、商业性) 6 、设计美学的分类:(环境设计类、工业产品设计类、视觉传达类) 7、现代设计的三大范畴:(现代建筑及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8 、约翰·拉斯金设计作品有《建筑的七盏明灯》、《建筑与绘画》 9 、英国“红屋”由(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韦伯合作设计) 10 、现代设计的两大内核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 11、北欧斯堪纳维亚五国是:芬兰、丹麦、瑞典、挪威、冰岛。 12、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特征是:功能性废止、款式性废止、质量性废止。 13、当今物理学的三大支柱是:相对论、量子理论、混沌理论。 14、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消费者的生理层次和心理层次的关怀上。 15、无障碍设计也称:无障碍物、无危险物、无操纵障碍的设计。 16、民国时期女子哪流行三种旗袍?长袖旗袍、中袖旗袍、短妖旗袍。

品牌策划浅谈设计美学

品牌策划资料浅谈设计美学.txt 我们用一只眼睛看见现实的灰墙,却用另一只眼睛勇敢飞翔,接近梦想。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听她的话。什么是设计之美?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的概念: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刘东利(香港)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设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亚瑟. 普洛斯(ICSID 前主席)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 ,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 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设计之美的依托 我以为,设计这种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可以说,设计之美的依托是市场规律,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造就了这一审美趣味。 自大工业时代拔地而起时,传统的手工艺美学一夜之间在机器的隆隆声中被涤荡得体无完肤。工业时代要求大批量、程序化、符合成本利润法则的新型产品。一时间,功能主义似乎成为万古不变的审美法则。其简洁、科学的设计原则风靡整个文明大陆,造就了前工业时代的历史奇迹——市场充斥着一色的功能主义的产品,这一时期的设计之美为现代主义风格所主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