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本病的发生是内外之因合而为病,外因有风、湿、热、毒等病因,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纵欲等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导致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或受损。肺失宣肃,不能布水散精;脾失健运,不能转输敛精;肾失开阖,清浊不分;三焦不能气化,水道不畅,以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或精微失摄下泄,而有蛋白尿;精微丢失过多,而现低蛋白血症;脾失健运,痰浊内停,或水病及血,瘀血内阻,痰瘀互结,而见高脂血症。病变过程中,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致气血阴阳不足,为肾病综合征之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因正气愈虚,邪气愈盛,而湿浊诸邪,阻滞更甚,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二)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肾病综合征因风寒湿等因素,在正虚的基础上而诱发,使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临床表现有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不同。其中以实证为多,其次为虚证,在虚证中则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之分。临床上只有辨明虚实,注意证候之间的转化或夹杂,方能治之不殆。

2、论治原则

对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水肿明显,以邪实为主,当先治其标,

祛邪为主,施以宣肺利水。病变过程中以正虚为主,当治其本,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分别施以温阳利水,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之法。此外,还应重视气化,注意气滞,湿热论治,采用行气利水,分利湿热之法。

3、治法运用

(1)宣肺利水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为一身悉肿,面目尤甚,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风热毒袭表,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水道不利,水溢肌肤,则一身悉肿,面目尤甚;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气上逆,则咳嗽;热伤肺津,则咽干咽痛;津液枯燥,则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犯肺之象。方以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石膏、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方中麻黄、石膏辛凉宣达,以祛在表之风热,又加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清上通下,淡渗利湿,使积聚之水液表里分消。若表邪解,可去麻黄、石膏。尿检仍有蛋白或红细胞,加黄芪、益母草。

(2)温阳利水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面色咣白,形寒肢冷,遍身悉各,按之没指,甚者可伴有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阳气虚衰而面色咣白,形寒肢冷;水湿不化,开阖失司,水液不得正常运行排出而停于体内,溢于肌肤,故见遍身悉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湿浊上泛,所逆于上则胸闷气急;脾虚运化失常,水湿渗于肠道,故

见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脉沉细为水湿在里而脾肾虚,舌淡体胖,苔腻为水湿内壅而阳气已衰。方以真武汤合五苓散(炮坠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桂枝、泽泻、猪苓、甘草)。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为主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生姜温散水气;白芍酸敛,即能敛阴扶营,又能缓急止痛,使利水不伤阴;桂枝助膀胱气化;泽泻、猪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兼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咳嗽鼻塞等风寒外感者,去生姜、白术,加麻黄、细辛;阳虚水泛,喘促不能平卧,加葶苈子。

(3)活血利水法适用于瘀阻水停证。临床表现为面浮肢肿,迁延日久,皮肤甲错,或现红丝赤缕,瘀点瘀斑,或腰痛尿赤,舌淡或红,舌边有瘀点,舌下筋系瘀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涩。水湿与瘀血内阻,水湿不行常道,内停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瘀血阻滞,血液运行不畅则不能荣于外而皮肤甲错或现红丝赤缕;瘀血滞于内,血液不循经而行,故不通则腰痛尿赤。舌脉为瘀血内阻之证。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味(赤芍、当归、川芎、茯苓、泽泻、白术、泽兰叶、益母草、穿山龙、地龙、冬瓜皮、赤小豆、怀牛膝)。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川牛膝、地龙活血化瘀通络;泽兰叶、益母草活血兼利水;茯苓、泽泻、白术、冬瓜皮、赤小豆健脾利水渗湿、怀牛膝补肝肾,强腰膝;穿山龙除风胜湿。兼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有热邪者,加白花蛇舌草、银花;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

(4)滋补肝肾,清化水湿法:适用于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浮肿不甚,但口干咽部疼痛,头目昏眩,腰酸尿赤,手足心热,舌红,

脉细弦数。肝肾阴虚而湿热留恋不去,水湿滞则浮肿不甚,湿热伤阴,扰于上,故口干,咽部疼痛;阴虚阳亢,故头目昏眩;阴虚则手足心热,湿热下注,故尿赤;肾虚,故腰酸。舌红,脉细弦数属肝肾阴虚之征。方以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枸杞子、菊花、地黄、山茱萸、山药、女贞子、丹皮、旱莲草、茯苓、泽泻、白茅根)。方中枸杞子、菊花、地黄、山茱萸、山药、女贞子补肝肾;丹皮、旱莲草清血络,退虚热;茯苓、泽泻、白茅根行水道,水肿。水肿较甚者,加车前子、冬瓜皮;尿血,加仙鹤草、茜草。

(5)益气养阴法:适用于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为全身浮肿,下肢尤甚,伴神疲气短,腹胀,纳差,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头晕头痛,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或弦细。久病气阴亏虚,肾气虚损,气化失常,水溢肌肤,故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脾虚则运化失司,故神疲气短,腹胀纳差;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故腰酸膝痛;舌脉为气阴两虚之象。方以参芪地黄汤加味(在、黄芪、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丹参、川芎)。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健脾;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滋补肾阴;丹参、川芎活血而防因虚致瘀。兼有湿热,加黄柏、石韦;尿血,加白茅根、茜草。

(6)行气利水法:适用于气滞水停证。临床表现为全身浮肿较重反复发作,腹胀明显,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少,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久病而致肝失疏泄,肝失于条达,使三焦气机壅塞,决渎无权,而致水湿内停,溢于肌肤,故全身浮肿较重,反复发作;肝

木乘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腹胀明显,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水湿内停,湿热下注,故尿少、尿黄;舌脉为气滞水停之征。方以鸡鸣散加减(槟榔、陈皮、苏叶、生姜、木香、车前子、柴胡、桔梗)。方中槟榔行气祛湿;柴胡、陈皮、木香理气;苏叶、生姜宣散湿邪;车前子利水。尿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湿热重者,加黄柏、石韦;气虚,加黄芪。

(7)分利湿热法:适用于湿热壅滞证。临床表现为全身浮肿,面红气粗,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或痤疮感染,或继发疮疖,小便短涩,大便不畅,舌尖边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水湿弥漫三焦,外溢肌表,气机升降失常,故全身少腹肿水湿化热,湿热壅滞,津液不能上承,故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面红气粗,;津亏肠燥,故大便不畅;湿热下注,故小便短涩,湿热化毒,外发肌肤,故痤疮感染、疮疖。舌脉为湿热壅滞之象。方以疏凿饮子加减(羌活、大黄、商陆、泽泻、赤小豆、川椒目、大腹皮、槟榔、茯苓皮、甘草)。方中羌活,风药胜于上;大黄、商陆、泽泻、赤小豆、川椒目攻逐渗利,前后分消,导湿热于下;槟榔、大腹皮、茯苓皮、疏理气机,化水湿,以增强疗效;甘草调和诸药。皮肤疮疡热肿者,加银花、地肤子;大便干燥不通者,倍大黄,加火麻仁。

相关阅读:肾病综合征配合中药治疗老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的饮食肾病综合征能变成尿毒症吗

肾病综合征药方大全

肾病综合征中医药方 一、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虚损。症见小便短少,全身水肿,头晕乏力,腰部酸痛,畏寒倦怠,纳差腹胀,舌质淡,舌苔薄,脉沉迟濡弱。治当健脾益肾,化湿利水。 1、加减真武汤 【组成】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黄芪20克,白芍10克,白参10克,地肤子、白茅根30克,益母草15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肾病综合征。 【宜忌】初宜薏苡仁粥,后进大豆鳅鱼汤(低盐)。 【加减】四肢厥冷者,附子用至]5克;呕吐较剧者,加法半夏10克;尿量极少者,加牵牛子10克;尿中白细胞(++)以上者,加败酱草30克。 【方解】方中附子辛热助阳,温肾暖土;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生姜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伍茯苓渗湿利水;白芍养血滋阴;黄芪、白参益气固摄;地肤子、白茅根泻浊解毒;益母草活血化瘀;使血行而水泻。诸药同用,虚实并调,标本兼顾,水瘀同逐,使之正固邪祛。 【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4-22 2、加味六味地黄汤 【组成】山萸肉15克,熟地黄15克,黄精30克,黄芪30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0克,杜仲15克,枸杞子20克,丹参25克,红花5克,车前子(布包)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I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肾病综合征。 【方解】方中重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填补肾精;黄芪、黄精补益脾肾之气;重用桑寄生、车前子健脾利水。方中重用丹参,少暈配伍红花活血化瘀。肾病综合征为虚实夹杂证,故治则必扶正兼祛邪,即补益脾肾之气兼利水化瘀。又因肾为阴阳之宅,易偏阳虚或偏阴虚,但过于助阳易生热,故补阳不以肉桂、附片为主药,而用杜仲,淫羊獠温阳而不燥;重用黄精滋阴而不腻,且能益气;重用黄芪补气又能利水消肿。此方配伍温而不燥,滋润而不腻,补而不留邪,攻邪不伤正,故对脾肾两虚,水瘀互结之水肿、虚劳之证疗效显著。 【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三)我自2007年春天发病至今,已经三年时间。在整个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感受很多,有的甚至刻骨铭心。在此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相关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获得了不少感悟,现将我六个方面的认知和体会陈述于下。1、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我接受过西医的长时间治疗,也接受过中医的长时间治疗,我既吃过大量的西药,也服过大量的中药,我觉得中医与西医确实各有特点。西医研究的对象是疾病,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健康。西医的哲学基础是还原论和机械论,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和辨证法。西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物质形态的人体,其所要把握的是人的器官实体及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等。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人的整体生命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所要把握的是人体功能结构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西医的重点是治已病,追求治愈目标。中医则特别注重治未病,强调养生保健。西医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主要在局部上做文章,多是治标。而中医则是调整人体生命状态,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体各部分、各层次、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因而往往能够标本兼治。西医治病是采取对抗性治疗法。首先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确定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然后通过人

工合成药物或手术等去直接杀灭、清除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从而排除病因和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西医这种方法的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首先,病原体及药物的研究存在滞后性;其次,细菌及病毒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并不断发生变异,使得我们防不胜防。中医治病则是采取扶正祛邪法。扶正就是通过中药或针灸等手段,调动和强化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功能修复力,调整人体生命状态对常态的偏离,从而恢复人体内在平衡。而祛邪不是直接去跟细菌和病毒斗,不是将病邪赶尽杀绝,而是通过改变引起细菌及病毒过量繁殖的人体环境,把病邪控制在人体可承受的程度。打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南宁市的南湖由于各种污染,超出了其本身的自净化能力,使其中的腐败菌大量繁殖,一度出现湖水发臭,鱼儿翻死的现象。如果要中医与西医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可能不同。西医会先检测湖水中主要有哪些细菌及病毒,然后配制杀灭这些细菌及病毒的药水倾倒湖中,这种方法可能会奏效于一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中医的方法则是引活水进南湖使之循环流动,改变南湖的水环境,恢复其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使湖水变清的目的。总体说来,看 西医比较贵,而且技术越发展费用越高,超出了许多民众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看中医比较便宜,切合广大民众的承受能力。西医是在古希腊和罗马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医学,真正的现代医学的诞生还不到200年。但西医由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是很严重的一种肾脏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很多患者因为这种疾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体统的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多采用西药激素疗法,此疗法虽然能在短期内将症状消除,但远期疗效不好,一旦停药,病情就会复发。这也是肾病综合症病情反反复复的原因之一。 中医采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往往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上主要还是要因人而异,对症用药的。具体发挥以下多方面优势: 1、辩证和辨病结合——缩短治疗时间 在应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中医药辩证的治疗作用外,还需要西医辨病处理疾病。 2、分阶段进行——巩固治疗效果 肾病综合征临床常用激素治疗,在激素治疗过程中,从初期大剂量使用到减量阶段,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或是出现激素反跳现象。在此阶段,配合应用中医药辅助,可以调养和改善病人的不良体质,缓解临床病症,并能巩固治疗效果。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辩证和辨病结合,缩短医治时间。 北京东城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的肾病专家们在应用中医诊治肾病综合症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中医药辩证的治疗作用外,还需要对症处理疾病。肾病综合症的中医医治,分阶段进行,巩固医治效果。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中医特色疗法——“基因活肾逆转法”是北京东城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的肾病专家们经过临床近50的实践研发创立的,治疗肾病综合症有特效。此疗法现代基因学与现代中医药学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疗法,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各种肾炎的原因是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失去过滤功能,造成体内毒素无法正常代谢。而造成肾小球病变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内的某些易感基因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变异,引发炎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某些物质对基因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将药物直接介入和植入到机体组织的特定部位、特定穴位,直接修复病变的基因。 “基因活肾逆转法”运用天然无污染的植物草菌中的特效成分进入人体后能迅速达到肾脏病灶部位促使受损肾脏固有细胞逆转,恢复其正常的细胞代谢功能;

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后的中医辨证治疗

【证治研讨】 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后的中医辨证治疗 赵 斌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 重庆合川401520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激素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其毒副反应非常突出,且撤药后极易复发。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能达到拮抗激素毒副作用、增强其敏感性、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的良好效果。又因在使用激素的不同阶段,随着激素剂量的变化,中医证型常发生相应变化,所以中医药配合激素治疗,常需分阶段辨证治疗。 1 激素使用初期 激素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常常要在2~3周后才逐渐显示出来。此时病人多以水肿为主要表现,往往较重,甚至有胸腹水,有大量蛋白尿,伴有面白无华、身体困重、纳呆泛恶、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小便短少,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沉缓。证属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治宜健脾益肾、利湿行水。可用右归饮、黄芪四君子汤、五皮饮加减,药选枸杞、杜仲、山茱萸、菟丝子、肉桂、淫羊藿、巴戟天、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猪苓、泽泻、桑白皮、大腹皮等。 2 诱导缓解期 大约为激素治疗后4周到激素减至半量时期。由于激素用量大、时间长,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出现医源性柯兴综合征,往往是水去肿消,而激素的阳刚燥烈之性,又助阳生热,耗津伤液,致阴虚内热,病人常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满月脸、水牛背、食欲亢进、消谷善饥、面赤身热、手足心热、体胖、心烦少寐、兴奋激动、盗汗、多毛、痤疮、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属阴虚内热、热毒炽盛,治宜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可用知柏地黄汤、二至丸、五味消毒饮加减,药选知母、黄柏、生地、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龟版、鳖甲、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蛇舌草、车前草等。3 减量治疗期 大约为激素减为半量治疗至维持量治疗这一段时期。由于激素的逐渐撤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尚不能迅速恢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激素撤减综合征。这时病人的临床表现通常由阴虚向气虚、阳虚转化。在激素撤药早期,多以气阴两虚为主,治宜益气养阴,重在补气。可用参芪地黄汤、生脉散加减,药选生黄芪、太子参、生地、山茱萸、山药、白术、麦冬、五味子、当归、陈皮、泽泻、茯苓等。在激素撤药后期,多以阴阳两虚为主,治宜阴阳双补,重在温阳。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选附子、肉桂、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菟丝子、锁阳、仙茅、补骨脂、巴戟、生黄芪等。 4 维持治疗期 当激素递减至5~15mg/日维持量时,多数病人需要维持半年或更长时间。此时患者身体逐渐恢复,激素的副作用逐渐消退,脾肾本虚的症状逐渐显露,但多数症状轻微,治宜温补脾肾、扶正固本。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二仙汤加减,药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升麻、芡实、金樱子、仙茅、仙灵脾、巴戟、补骨脂、淫羊藿等。 5 激素停用后治疗 因激素初停,久病渐愈,脏腑气血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最容易出现感冒或并发感染,常因劳累、感冒等因素诱发病情复发。此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腰膝酸软、面色少华、动则汗出、动后乏力等症。治宜平补肺脾肾,增强患者体质。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扁豆、莲子、山茱萸、菟丝子、补骨脂、枸杞等。 6 活血化瘀贯穿激素治疗始终 肾病综合征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激素、利尿药的使用更增加了血液粘度,使肾脏内纤维蛋白沉着及微血栓形成,导致肾血流量减少,更加重病情变化。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部分病人还可见腰部隐痛、面色黧黑、舌质紫黯有瘀点等瘀血症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必不可少,必须贯穿始终。可在上述用药基础上,适当选加2~3味活血化瘀药,如当归、红花、丹参、赤芍、泽兰、三七、益母草、川牛膝等。通过活血化瘀,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促进肾脏病变早日修复。 收稿日期 2009205221 ? 7 2 7 ? 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10月第44卷第10期

肾病的中医治疗

肾病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 肾病是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专家指出中医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疗效较为巩固。 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个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数肾脏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甚至加重恶化,患者情绪易波动,性情抑郁,悲观烦躁,中医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单位、家庭的配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专方专药证病合参 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并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候,长期用药观察,

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立足中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衷中参西,相互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如表现单纯血尿或少量蛋白尿(小于1克/24小时)通常以辨证论治用药治疗;表现为肾病的则中西医结合,采用激素+雷公藤+中药辨证方,或再加免疫抑制剂,经系统治疗,有效者用中药帮助撤减激素,巩固疗效,无效者用中医药重点保护肾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三:①起明显的协同作用。②减少西药副作用,如清热解毒或清利湿热中药减少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副反应;和胃健脾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益肾填精中药可防止免疫抑制剂对骨髓及机体正常免疫力的过分抑制。③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药食针浴多途并举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能透析或肾移植,但经济代价高昂。 透析前期,即血肌酐在700μmol/L以下的肾衰,国内外肾病界尚无良策,目前治疗主要依靠中医药,尤其是血肌酐在200~400μmol/L 以下,及早进行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①多途径用药:提高对慢性肾衰的辨证水平,有机地将辨证方与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的中成药保肾片、针刺等结合使用,各有针对性,相互协同,标本兼顾,对

肾水症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肾水症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肾水症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水症患者30例,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收治的30例肾水症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完全缓解17例,完全缓解 率为56.67%,临床总有效率90.0%。结论:中医治疗肾水,标本兼治,全身的调理,疗效巩固,推迟或减少复发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水症;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57-02 肾水症凡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或脾失健运,水湿滞留,引起肾水液循环障碍, 症见水肿,血尿,尿少或尿液浑浊,腰疼眩晕。兼有发热恶心,厌食,倦怠等症 者[1]。肾水为常见多发病,儿童及青年罹患最多,四季均可发病,相当于西医的 肾小球肾炎,应当积极防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水症患者30例,其中男 性14例,女16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22.5±2.5岁;病程9个月~28个月,平均病程 22.5±1.5个月。 1.2 方法 1.2.1实证(1)风水泛滥:风邪袭肺,肺气不宣,通调水道,下输肾与膀 胱之职失司,肾气化失常,而致水肿,小便不利等症。风为阳邪,其势最速,邪 留肌表,故见表证寒热畏风等。表邪外束,肺气不宣,气机不利,则见咳 嗽喘促之症。咽喉为肺卫之门户,风邪外袭,首当其冲,故疼痛。脉浮弦数等, 舌红苔白等亦为邪留肌表之象。治疗应为宣肺祛风,利水消肿。处方采用中药防 己黄芪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水湿浸渍:肾与膀胱气化不宣,水湿内聚,水湿之邪留滞肌肤,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水势日增而无出路,故肿势日盛,按之没指,脐腹胀大[2]。肺脾损伤,不能主气,司呼吸,健运水湿,消化水谷, 故见一派肺脾损伤之症。脉舌征也因水湿内存所引起。治则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中药选取胃苓汤加香附、益母草。己椒苈黄丸加台乌、白茅根、旱莲草、蝉蜕。(3)湿热壅盛: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壅于肌肤不散,肾失开合之权,水不下行,故通身浮肿,皮色光亮。湿热内郁,气机升降失常,故胸脘痞闷烦热。湿热 灼伤神明,症见头痛惊惕等。湿热下注,膀胱积热,而见小便短赤涩痛,留滞大肠,故大便干结难排。脉舌征也因湿热壅滞,内热积郁所引起。治则清利湿热, 通络利尿。处方中药选取疏凿饮子、萆薢分清饮[3]。(4)血脉瘀阻:肾水日久,肾气损伤,血脉闭阻,则见面色暗滞等症。腰痛为血脉瘀阻,不通则痛。血瘀郁 久化热,则症见尿血等症。烘热晡热,口干为血瘀郁久化热之象。脉舌征也是血 脉瘀阻所引起。活血通络,益血养肾。中药桃仁承气汤、少愎逐瘀汤。 1.2.2虚证(1)肾气虚损:肺通调水道,肺气虚,通调失职;脾主运化, 脾虚则中阳不运,气不化水,损伤肾气,则症见周身浮肿,虚浮而癔等。神疲肢 倦及少气懒言为气虚所引起,脘腹不适为脾虚运化无力所致。脉舌征也因肾气虚 使然。治则益气补肾,温阳行水。处方中药采用实脾散加黄芪、仙灵脾、仙茅。 参苓白术散加菟丝子、枸杞。(2)肾阳衰弱:肾阳衰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自 制阴寒,统摄水液,又不能温养脾土,阳虚不化气行水,则尿闭或尿少,水湿流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本病的发生是内外之因合而为病,外因有风、湿、热、毒等病因,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纵欲等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导致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或受损。肺失宣肃,不能布水散精;脾失健运,不能转输敛精;肾失开阖,清浊不分;三焦不能气化,水道不畅,以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或精微失摄下泄,而有蛋白尿;精微丢失过多,而现低蛋白血症;脾失健运,痰浊内停,或水病及血,瘀血内阻,痰瘀互结,而见高脂血症。病变过程中,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致气血阴阳不足,为肾病综合征之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因正气愈虚,邪气愈盛,而湿浊诸邪,阻滞更甚,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二)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肾病综合征因风寒湿等因素,在正虚的基础上而诱发,使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临床表现有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不同。其中以实证为多,其次为虚证,在虚证中则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之分。临床上只有辨明虚实,注意证候之间的转化或夹杂,方能治之不殆。 2、论治原则 对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水肿明显,以邪实为主,当先治其标,

祛邪为主,施以宣肺利水。病变过程中以正虚为主,当治其本,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分别施以温阳利水,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之法。此外,还应重视气化,注意气滞,湿热论治,采用行气利水,分利湿热之法。 3、治法运用 (1)宣肺利水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为一身悉肿,面目尤甚,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风热毒袭表,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水道不利,水溢肌肤,则一身悉肿,面目尤甚;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气上逆,则咳嗽;热伤肺津,则咽干咽痛;津液枯燥,则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犯肺之象。方以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石膏、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方中麻黄、石膏辛凉宣达,以祛在表之风热,又加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清上通下,淡渗利湿,使积聚之水液表里分消。若表邪解,可去麻黄、石膏。尿检仍有蛋白或红细胞,加黄芪、益母草。 (2)温阳利水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面色咣白,形寒肢冷,遍身悉各,按之没指,甚者可伴有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阳气虚衰而面色咣白,形寒肢冷;水湿不化,开阖失司,水液不得正常运行排出而停于体内,溢于肌肤,故见遍身悉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湿浊上泛,所逆于上则胸闷气急;脾虚运化失常,水湿渗于肠道,故

肾病中药方

治疗肾病的中药处方 肾病综合征的中药处方 中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这里介绍五种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处方,具体内容如下: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肾气亏虚,水湿泛滥,脾运失职。 【治法】益肾健脾,化湿消肿。

【方名】益肾健脾汤。 【组成】黄芪12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炒山药9克,甘草4克,茯苓9克,石苇9克,野山楂9克,丹参9克,制萸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 【出处】马莲湘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真阳虚衰。 【治法】温阳利水。

【方名】加味麻黄附子汤。 【组成】麻黄4.5克,附子9克,乌豆30克,车前子12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潘石言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肾两虚,下焦湿热。 【治法】调补脾肾,清利湿热。

【方名】健肾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枸杞30克,山萸肉15克,淫羊藿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泽泻30克,苡米根30克,黄柏9克,益母草30克,红花6克,炙甘草9克,干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万文谟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

【治法】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方名】补泄理肾汤。 【组成】黄芪30-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30克,泽泻15-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裘沛然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脾虚湿困,三焦气化失司。

名中医治肾病综合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肾病综合征八个秘方 84.1 益肾健脾汤 【来源】马莲湘,《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芪12克,党参、炒白术、炒山药各9克,甘草4克,茯苓、泽泻、石韦、野 山楂、丹参、制萸肉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煎取头煎、二煎,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功用】益肾健脾,化湿消肿。 【方解】本病由于肾气亏虚不能行水,水湿泛滥、脾运失调而导致遍身浮肿,乃正虚 邪实之候。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利水、助脾恢复其运化功能,水制而肿消矣;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与黄芪同为扶正固本要药。泽泻、石韦、车前子协助利水化湿以通络脉;丹参补血行瘀,以水能伤血,肾病若伴贫血,常致迁延、不易痊愈;山萸肉益肾、利水而不伤阴,怀山药与野山楂能协助恢复脾之运化功能,促进病体早日康复。本方标本并用,其效颇佳。 【主治】肾病综合征。证见全身浮肿,按之凹陷、腹部胀大、腰酸肢倦、神疲纳差, 便溏尿少、面色不华、舌苔白、脉沉细。 【加减】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平稳有效,治本治标并进,但如见面色?白、怕冷、四 肢不温,属肾阳偏虚,加仙灵脾、巴戟肉各9克,淡附片3克;见咽干、头晕、目涩为肾阴偏虚,加墨旱莲15克,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熟地1~3味。 【疗效】临床屡用,平稳效佳。 84.2 小儿肾病综合剂 【来源】李少川,《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炒白术各6克,肥知母、云茯苓各9克, 抽葫芦10克,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各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 15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方解】小儿肾病水肿,乃为脾虚湿困、三焦气气化失司所致。夫一身水液代谢,当 求之于肺、脾、肾三脏,且惟与脾脏关系最密。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主水湿之敷布。若脾胃失调、气机失常、升降失枢,则水湿不能敷布,停而为水、溢于肌肤、发为水肿。小儿脏腑稚嫩、尤易受损,故临床每见此症,治之大要,不外燥、渗、利三法,而健脾不失治本之举。《内经》明训“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诚为治水肿之宗旨。后世治水肿之法,多参古训化裁而成,故其源一也。开鬼门即发其汗,方中苏梗能开腠疏表以发其汗,远比麻、桂辛温过燥为安;洁净腑即利其便,方中抽葫芦、猪苓、泽泻皆有甘淡利湿之功,又比过投栀子、木通苦燥伤阴为佳,去菀陈莝即疏涤肠胃之郁滞,使其脾胃得以维其正常的容纳腐熟、俾漫渍之水可以归经。方中朴、陈、术、壳,借其辛香苦燥,以调达脾胃之升降枢机,加知母、麦冬者,一则可制白术之燥,二则又可顾胃之阴。笔者常以此方随证化裁,每多奏效。动物实验表明,此方对提高血浆蛋白、降低尿蛋白、胆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主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加减】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 连翘、金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白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摘要】肾病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而且,根据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辨证论治;激素;雷公藤 肾病综合征是在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中医根据其临床特征,将本病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复发及产生副作用。所以采用有效并且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1 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脾肾素虚,外邪入侵,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虚则封藏失职,精气外泄,脾虚则生化乏源,以致精微物质匮乏,风寒湿邪壅结于脏腑,终因肺失通调,脾不转输,肾难开阖,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本病。此外,水肿的形成也与血瘀有关,所谓“水能病血,血能病水”。总之,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1]。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还可见尿少,甚至胸水或腹水。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水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腹泻,纳食减少,舌苔多腻,脉濡或弦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复杂,各位医家虽认识不尽相同,但本虚标实却是一个基本大纲,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本虚以肾脾肺为主,标实多见于瘀血、湿热、水湿。 2 辨证治疗 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将本病分为本证4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标证5型: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2]。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药如下:肺肾气虚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之类,脾肾阳虚型多用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合五皮饮、实脾饮,肝肾阴虚型多用知柏地黄汤,气阴两虚型用参芪地黄汤,兼湿热用三仁汤、藿香左金汤,兼水湿用五皮饮合五苓散,兼湿浊用胃苓汤,兼血瘀用补阳还五汤。倩[1]报道,杨霓芝教授综合本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相搏、脾虚湿困、湿热内蕴、水湿浸渍、阳虚水泛5型,分别运用越婢加术汤、实脾饮、蔬凿饮子、五皮饮、阳和汤辨证治疗,并且每一型均加用桃红四物汤。刘玉宁等[3]报道,叶传蕙教授将本病分为风热犯肺、脾肾阳虚、湿热壅盛、阴虚湿热、瘀水交阻5型,分别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越婢汤、真武汤合五皮饮、五味消毒饮合程氏萆 分清饮、知柏地黄汤、桂枝茯苓丸进行辨证加减治疗。郑淑贞[4]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泛滥、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6型,分别给予加味越婢汤、六君子汤、温阳利水方、六味地黄汤、温胆汤、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李建华[5]将本病辨证分为脾虚失运、肾阳虚衰、脾肺气虚、肾阴亏虚、湿热内蕴5型,并分别给予自拟补气运脾汤、自拟温阳利水汤、防己黄芪汤合玉屏风散、自拟滋肾清热汤、自拟黄芩滑石汤治疗,并随症加减。 3 根据激素治疗不同阶段配合中药治疗 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并根据激素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加强激素作用,减少其副作用。牛学仕[6]在开始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阶段,用滋阴降火药,以减少激素所致的“阴虚火旺”症状,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在激素减量阶段,患者常由阴虚火旺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转化,治宜气阴双补,在继续用滋阴补肾药的同时,逐渐加用益气温肾中药。当激素递减为维持量时,运用益气补肾活血药。缪静龙等[7]报道,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时,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激素撤减治疗阶段,宜益气养阴,方用黄芪地黄汤加减;激素维持治疗阶段,宜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激素停用阶段反复感冒或感染者,用玉屏风散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汤加减。 二、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 3、燥热伤肺: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加味。 4、凉燥伤肺症:清宣凉燥,润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1、痰浊阻肺证:治宜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寒饮伏肺证:治宜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3、风寒犯肺证: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加减。 4、风热犯肺证:治宜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5、痰热郁肺证: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用桑白皮汤加减。 6、肺肾阴虚证证:治宜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7、肺气虚证:治宜补肺益气,化痰止咳方用补肺汤加减。 8、肺脾气虚证:治宜补肺健脾,化痰止咳方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 (1)急性期 1、外寒里饮证: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5、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加减。 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3、肺脾气虚证:健脾益肺,生脉散合六合君子汤加减 五、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作期: (1)寒哮证: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定喘汤加减。 2、缓解期: (1)肺虚证:治宜补肺固卫,方用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证:治宜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证:治宜补肾纳气,方用七味都气丸加减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六、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咳) 2、邪犯肺卫证: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或三拗汤中减。 3、痰热壅肺证:治宜清热化痰,宽胸止咳,方用麻杏石甘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中医肾病的基本内容,分别说明了中医肾病的表现,其次,介绍了中医肾病的导致的症状的基本特征,再次,分别说明肾病导致不同症状的用药,及治疗肾病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 1中医肾病的内涵界定 根据科技术语定义的原则,对中医肾病的证候进行定义,明确证候内涵,以全面理解中医肾病临床信息。中医证候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客观症状的理性推理、判断,是对疾病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次升华,是用药的根据。 1.1肾气虚证:又称元气虚,是指肾中元气虚衰,所主生理功能减退的证候。以头晕耳鸣、腰酸、腰痛、遗精、呼吸急促、小便频数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肾气虚证可以在元气亏虚的基础上出现肾气不固和肾不纳气两个方面的证候表现。肾气不固,是指由于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导致有阴精外泄的虚弱表现,如小便频数,或遗尿,遗精等。肾不纳气则是由于肾气虚衰,气不归元而出现短气、喘息、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症状表现。 1.2肾阳虚证:又称元阳亏虚、命门火衰。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以阳痿、畏寒、浮肿、大便稀、腰痛、五更泄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其中水液泛溢,以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为典型表现。 1.3肾精亏虚证:是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养,表现以不育、阳痿、毛发脱落、不孕、肢体活动不利、腰软等生殖机能低下,早衰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虚弱证候。 1.4肾阴虚证:又名真阴亏虚,是指由于肾阴液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以遗精、耳鸣、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1.5肾阴阳两虚证:是指肾之元阳不足、阴精亏虚,不能温煦、濡养脏腑经络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的征候。常是由于肾阳虚或阴虚进一步发展,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形成阴阳俱虚。临床以阳痿、畏寒、小便频数、腰酸、腰软、眩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 1.6肾热证:是指肾受邪热所致的证候。 1.7肾寒湿证:是指寒湿内着肾经而表现腰部寒冷沉重等症状的证候。 2中医肾病的基本特征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语:肾病综合症这种疾病,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自然它跟我们健康就会造成影响,所以对于治疗工作,以及平时生活中的预防问题大家也应该注重,而 肾病综合症这种疾病,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自然它跟我们健康就会造成影响,所以对于治疗工作,以及平时生活中的预防问题大家也应该注重,而下面要为大家具体介绍的是,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科学地采取这些治疗方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宜从塞流、澄源、复本3方面入手。 (1)塞流主要指消除或减少尿蛋白的流失,常用药物有复方雷公藤糖浆,由雷公藤去二层根皮后的根心木质部分、丹参、生甘草组成。 (2)澄源主要指针对病因、病机采取辨证论治措施,以清其源头。不同证型的方药为:①肾气虚方黄芪、党参、山药、白术、仙灵脾、桑枝、米仁. ②脾肾阳虚方桂枝、附予、白术、芍药、干姜、猪茯苓、泽泻、带皮槟榔、陈葫芦壳。③肝肾阴虚方.干地黄、女贞子、杞子、知母、旱莲草、茯苓;泽泻、益母草。④肾络淤阻方干地黄、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仙灵脾、水蛭粉(吞)。⑤湿热肿方商陆、泽泻、赤小豆、川椒目、带皮槟榔、茯苓皮、羌活、大黄。⑥外感风寒及风热方外感风寒用麻黄、白杏仁、茯苓皮、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衣、车前子草,外感风热用麻黄、生石膏、连翘、白茅根、黄芩、赤小豆、鱼腥草、桔梗。 (3)复本主要指针对原蛋白流失及疾病导致精.血耗伤的补偿措施,其中包括药补和食补。药补可用黑料豆丸:黑料豆、黄芪、苍术、山药,并可选用阿胶等。 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如果太过盲目用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摘要】肾病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而且,根据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辨证论治;激素;雷公藤肾病综合征是在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中医根据其临床特征,将本病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复发及产生副作用。所以采用有效并且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1 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脾肾素虚,外邪入侵,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虚则封藏失职,精气外泄,脾虚则生化乏源,以致精微物质匮乏,风寒湿邪壅结于脏腑,终因肺失通调,脾不转输,肾难开阖,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本病。此外,水肿的形成也与血瘀有关,所谓“水能病血,血能病水”。总之,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1]。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还可见尿少,甚至胸水或腹水。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水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腹泻,纳食减少,舌苔多腻,脉濡或弦滑。肾病综合征的病

因病机复杂,各位医家虽认识不尽相同,但本虚标实却是一个基本大纲,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本虚以肾脾肺为主,标实多见于瘀血、湿热、水湿。 2 辨证治疗 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将本病分为本证4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标证5型: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2]。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药如下:肺肾气虚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之类,脾肾阳虚型多用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合五皮饮、实脾饮,肝肾阴虚型多用知柏地黄汤,气阴两虚型用参芪地黄汤,兼湿热用三仁汤、藿香左金汤,兼水湿用五皮饮合五苓散,兼湿浊用胃苓汤,兼血瘀用补阳还五汤。倩[1]报道,杨霓芝教授综合本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相搏、脾虚湿困、湿热内蕴、水湿浸渍、阳虚水泛5型,分别运用越婢加术汤、实脾饮、蔬凿饮子、五皮饮、阳和汤辨证治疗,并且每一型均加用桃红四物汤。刘玉宁等[3]报道,叶传蕙教授将本病分为风热犯肺、脾肾阳虚、湿热壅盛、阴虚湿热、瘀水交阻5型,分别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越婢汤、真武汤合五皮饮、五味消毒饮合程氏萆分清饮、知柏地黄汤、桂枝茯苓丸进行辨证加减治疗。郑淑贞[4]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泛滥、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6型,分别给予加味越婢汤、六君子汤、温阳利水方、六味地黄汤、温胆汤、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李建华[5]将本病辨证分为脾虚失运、肾阳虚衰、脾肺气虚、肾阴亏虚、湿热内蕴5

肾炎的八种中医治疗方法

肾炎的八种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肾小球肾炎发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局部疾病的早期起主要作用的是免疫性炎症,因此需要克制炎症,可以依据不同的疾病和病变程度抉择恰当的药物,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在我国,肾炎的得病率是很高的,那么得了肾病的话,如何治疗呢,其实不用担心,但是用激素治疗有一些副作用,所以专家建议采用中医治疗,那么肾炎中医疗法是什么,有的患者还不是很了解,那么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肾小球肾炎发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局部疾病的早期起主要作用的是免疫性炎症,因此需要克制炎症,可以依据不同的疾病和病变程度抉择恰当的药物,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提起激素,大家都晓得它有不少副作用,因此医生要在准确了解病情后能力决定是否需用激素以及用量和时光,以到达最佳的疗效和最小的副作用。 中医角度分肾炎有多品种型:①水湿浸渍型。②脾肾亏虚型。③上盛下虚型。 肾炎,是以肾小球侵害为主的反常反映性炎症,是肾炎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良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不同病因引起者,治疗不同。在我国,高尿酸血症肾病网,肾小球肾炎是尿毒症的主要起因,55.7%的尿毒症是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那么,怎

么才干有效防治肾小球肾炎,禁止其发展为尿毒症呢?要害是早 期明确病因,准确判断病情,积极有效治疗和长期生涯保健。 肾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有大批蛋白尿时称为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指原发于肾的独破性疾病。是肾炎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炎指身体其余部位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简直身材各个体系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且肾脏病变经常是决定病情重大程度最主要的因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血管炎等。引起肾小球疾病的全身性疾病可以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沾染性心内膜炎等,可以是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等,也能够是血管性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氏肉芽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等。要从这么多的疾病中找出病因,必需全面懂得疾病的各种表示,有针对性的检查,必要时还需作肾穿刺病理检查,有时错过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就会酿成过错诊断、耽搁医治的大祸。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采用的是八位一体抗硬抑纤 疗法,通过中医中药口服、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足浴、肾囊注射、药浴熏蒸和中药结肠透析八种给药方法将药物成分直接送达肾脏受损病灶,药物利用率高。到达肾脏后的有效药物成分,修复受损伤的肾脏固有细胞,缓解肾脏组织微循环,改善肾脏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免疫复合物和肌成纤维细胞凋

中医常见肾病辩证及方剂

中医常见肾病辩证及方剂 五、肾 肾的生理功能 1.肾主伎巧 《内经》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肾气实,则齿更发长。2.肾主藏精(指生殖系统功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内经》说:肾为生身之本。两精相搏,合而成形。肾为元阴元阳之府。 3.肾主水(相当于泌尿系统及部分消化系统功能) 《内经》说:肾主五液。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腑肿,腑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4.肾主纳气 《内经》说:肾主纳气。 5.肾主命火(相火) 肾主水藏精,又主命门之火,肾阳是维持生命的主要力量,故把肾阳称为命门之火。 6.其华在发 7.开窍于耳及二阴 《内经》说: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

闻五音矣。 从上述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的肾与西医的生殖、泌尿、内分泌(如肾上腺、垂体、性腺、甲状腺等)、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等系统都有关。在临床上,上述各系统的一部分疾病可以用治肾的方法治疗。此外,如骨骼、牙齿等疾患也可以考虑从肾施治,如骨折常用补肾药物能促进断骨的愈合。都是根据肾主骨和齿为骨之余的理论而来的。肾病证治1.肾气虚弱 [症状] 小便频数而清,甚则小便失禁,夜尿多,腰酸或脊软,遗精早泄,尿后余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西医对照:慢性肾炎,尿崩症,小便失禁,小儿遗尿,性神经官能症,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多因久病体虚,年老衰弱,或先天不足,以致肾气虚弱。 [治疗大法] 固摄肾气。 [对症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尿多或小便失禁用缩泉丸。遗精、早泄用固精丸。 [重点经脉] 足少阴肾经手足太阳膀胱经 [特效腧穴] 太溪涌泉俞府 2.肾不纳气 [症状] 短气喘促,动后喘甚,吸气更为困难,声低气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 简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综合征,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及全身不同程度的水肿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克里斯琴于1932年首先应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这一名词,来概括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因表现与肾病很相似,故名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肾病综合征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儿童中更流行,1岁半至4岁最常见。年轻男性好发,但在年龄较大病人中,性别分布较平均。 虽然肾病综合征作为一组临床症候群具有共同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代谢改变,甚至治疗方面亦有共同的规律,但是,由于这是由多种病因、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所以在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又各有其特点。肾病综合征和发烧、头痛等名词一样,不应被用作疾病的最后诊断。[1] 肾病综合征—病因: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在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成人约2/3和大部分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 1、微小病变性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性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生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病: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