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文字可编辑]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问的方式和策略,使其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具体的,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关注问题的具体性,避免提出抽象模糊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问学生:“小明手里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具体明确,能够引导学生很快地得到答案,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提问要有多元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扩展思维。
教师可以问学生:“5加3等于8,那么5加多少可以等于10?”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化应用,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问学生:“在游戏中,如果你已经得了5分,再得3分你可以得到多少分?”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思考,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提问要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避免提出过于难或过于简单的问题。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对于一年级学生,可以问他们:“1加多少等于3?”对于三年级学生,可以问他们:“5减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中来,并取得相应的收获。
提问要有创造性和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有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明有7个苹果,他想分成两组,每组个数相等,你知道他每组分得几个苹果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1. 提前准备好问题在课程准备阶段,老师应该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以确保提问的有效性。
这些问题应该涵盖课程的重点内容,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2. 多样化的问题类型老师应该使用多种类型的问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 使用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是那些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老师可以针对一个数学问题提出多个解决方法和策略,并鼓励学生讨论和尝试不同的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给予充分时间和机会提问后,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5. 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提问。
对于理解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
对于理解较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巩固基础。
6. 给予正面反馈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
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都要鼓励他们的努力和思考。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7. 引导学生提问除了老师的提问,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可以设立一些“请教”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提出他们的问题和疑惑,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 结合实际生活在提问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提出关于购物、旅行等实际情境的数学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前需要明确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先思考清楚提问的目的和效果,从而让问题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提问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1、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提问的目的一般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目的,提出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记忆、重组和应用等方式来出题。
2、如何选择提问对象?提问对象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般是全班提问、分组提问、个别提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态度来作出选择,同时也要尽量避免重复提问同样的问题。
3、如何掌握提问的节奏和速度?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注意提问的节奏和速度,需要调整提问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出现过急或过慢的情况。
1、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指的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具体答案,以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主,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不同的答案。
例如:“某公司每天要发送3000封邮件,如果每封邮件有0.05元的邮资,一天需要多少邮资?”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可以让学生进行推理思考。
2、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指的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答案。
例如:“某家餐馆的菜单中,有牛排、烤鸭和蒜香小龙虾这三种菜,你会选择哪种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口味进行选择。
3、追问式问题追问式问题指的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
例如:“如果一件物品打折25%,现价是45元,原价是多少元?”学生回答原价是60元后,教师可以追问学生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
4、引导式问题引导式问题指的是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回答出预期的答案。
例如:“如果一个人每天走路10千米,那么30天后走了多少千米?”通过引导和提示,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发起有效的提问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1. 提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可以有多种答案。
你能找到至少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发散思考,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也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请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制定具体问题:清晰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
避免模糊和难以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想法。
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答案是对的?4. 激发学生思考过程:在提问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正确答案。
通过询问学生是如何得出结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你是如何找到这个答案的?你是怎么计算的?5. 利用图表和实际情境:在提问中引入图表和实际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请你解释一下这个图表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和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6.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小组或伙伴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鼓励他们提问和回答对方的问题,可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请你向你的伙伴解释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7. 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这些问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请你找出一个复杂的问题,看看你能否解决它。
8. 关注学生的错题:在复习和巩固阶段,提问学生之前犯错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识别错误,并加深对正确答案的理解。
你为什么在之前的问题中犯了这个错误?你现在知道正确答案了吗?通过使用这些策略,教师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良好的提问策略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1. 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应该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这道题吗?2. 问题要设计有难度:问题的难度需要适当,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太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太难的问题会让学生望而却步。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应对挑战,并在解决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 问题要具有引导性:问题应该具有引导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与问题相关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联想。
你熟悉这种类型的问题吗?你看到这个问题会想到什么?4. 问题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问题不仅要关注答案,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可以问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解法,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你是怎么思考的?你怎么知道这个答案是对的?你觉得其他同学的解法有什么好的地方?5. 问题要有挑战性和探索性:问题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内容。
可以设计一道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推理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而不是需要依赖书本上的知识。
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6. 问题要关注学生错误和困惑的思维:如果学生答错了,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找到自己解题的错误之处,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正。
如果学生有困惑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并进行解答。
7. 问题要有积极评价和肯定:提问时要注意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给予肯定的鼓励。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要具有启发性、难度适当、引导性强、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关注学生错误和困惑的思维,并给予积极评价和肯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一、充分准备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应该对即将讲授的知识点有充分的准备。
对于每个知识点,明确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准备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呈现问题,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等。
这样有针对性地准备提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二、巧妙提问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要注意巧妙,要使学生能够思考和回答。
可以通过提出情景问题、组合问题、拓展问题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是指老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
可以用“你认为……是因为什么呢?”,“你怎么知道……呢?”等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性提问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鼓励性提问。
不应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思考,给予肯定性的指引。
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鼓励,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的方向。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提问和思考。
五、多元化提问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不应只局限于纯粹的数学计算问题,还要多元化提问。
可以涉及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方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意义。
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灵活运用提问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
不同的知识点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提问方式。
在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思考和理解知识点,发展综合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老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思维、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教学进度。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一些有效对策。
1. 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哪些算术运算的例子?”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开阔他们的思维。
2. 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引导性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
通过逐步引导,使学生通过思考和发现得出答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问:“请尝试找到一个数的平方根,能满足它的平方根加上它本身等于10。
”通过引导,学生可以逐步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
3. 给予提示: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使用图形或实物辅助解题,或者提供一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参考,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
4.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问题更加有趣和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将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或者以故事的方式讲解问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问题。
5. 系统性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扩展知识体系。
这些问题可以是递进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通过逐步学习和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答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轮流点名不同的小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7. 鼓励学生问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和准确的回答,激励学生继续提问和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成就的重要手段。
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下面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
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教学1+1=2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如果我有1个苹果,再加上1个苹果,你一共会有多少个苹果呢?”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1+1=2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地记住结果。
有效的提问还需要有针对性。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教学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比如在教学数字排列规律时,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都能够从问题中有所收获。
有效的提问需要有交互性。
教师提问不应该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带有一定的交流性质的。
在提出问题后,老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问题,并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有效的提问还需要考虑到问题的连贯性和渐进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
有效的提问需要顺应教学内容和目标。
在设计问题时,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提问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师院初等教育学院 梁 宇
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前 469 年—前399 年)
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 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 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 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前 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 例题:班级举办元旦晚会,用彩带装饰教室。一根彩带长 20米,用去了它的3/5,还剩下多少米?
(1)谁来读题?
(2)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点评:
(3)单位“1”的量是谁? (4)线段图怎么画?
11个小、细、碎、浅的问题使此题变得 毫无张力。没有能给学生留下回旋的空间,
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缺少弹性空间。
苏格拉底问: 你说道德就是不能骗人。但是在和敌 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敌人。你能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 的吗?
那人答: 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 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问:“在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 境困难,士气低落。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 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 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这个将领欺骗自己的士兵也是 不道德的吗?”
问题和提问的联系与区别
有些提问是问题,有些则不是。一个问题 可以有多种提问方式;也可以用几个不同的提问, 来问同样一个问题。
“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是提问,不是问题。
“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既是提问,也是问题。
请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设 计相关问题。(15分 钟)
? 我国有关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平均每天要问 大约22个问题,提问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频率仅次于 讲授法。
? 有人主张: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 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一、问题和提问
问题——①要求解答的题目:考卷上有六个问
题|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②需要研究解 决的疑难和矛盾:交通问题|不成问题|没问 题|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③关键;重点:问题在于廉政|问题在于资金。 ④意外事故:出问题|发生问题。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 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 欲望一样
在向人传授知识时,苏 格拉底不是强制别人接受, 而是经常以向别人请教的方 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 声称“我自知无知”,只有 把问题提出来请教。但是当 别人作出回答时,他又对其 种种答案进行反驳、“讥 讽”,最后,终于引导对方 把苏格拉底自己所主张的观 点说出来。人们称苏格拉底 的这种方法为“助产术”。
那人答:“那是战争中无可奈何才这样做的。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就不能欺骗人了。
苏格拉底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 况,父亲非常溺爱儿子,可是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 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 一种很好吃的东西。你能说这种欺骗就是不道德的吗?”
那人只好承认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提问——①传讯审问。②提出问题要求回答。
——《辞海》
设置问题很容易,直接针对教学目标,教学 主题以及核心观念提出问题即可,也就是把陈述 句变成疑问句即可。
例如: 陈述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
高”即S=ah。 问题(疑问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什
么?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什么 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6772这个数怎么读? 你是怎么想的?
这两个7的读法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
三、课堂提问误区
1. 问题数量过多 2. 问题内容过浅 3. 问题范围过宽
3.问题范围过宽
“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能发现什么” ……
《认识乘法》片段
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 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 的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 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 ?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 ? 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 生4:我发现小兔在开心地跳动着。 ?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它们是在吃虫子? ?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 ? 生7:那里的两座房子,哪里是小鸡家的,哪里是小兔家的?
(5)用什么方法计算?
(6)怎么列式?
(7)等于多少?
(8)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9)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10)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三、课堂提问误区
1. 问题数量过多 2. 问题内容过浅
太简单太肤浅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 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二下
“6772”中,左边的 6读什 么?左边第二位上的 7读 什么?第三位上的 7读什 么? 4读什么?这个数读 什么?
苏格拉底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 德的。那就是说,什么是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 要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给弄得没办法,只好回答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 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
苏格拉底听了十分高兴,对那人说:“你真是一位伟大 的哲学家。你告诉我说道德就是关于道德本身的知识,使我 弄清了一个长期搞不清的问题。我对您表示诚挚的感谢!”
苏格拉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苏格拉底“助产术”事例
——关于什么是“道着不整,光着脚 板,来到市场上。
突然,他拉住一个从他旁边走过的人说: 劳驾!我 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你请教。人人都说要做有道德 的人,但什么是道德呢?
那人回答说: 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 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
五上
请以一个小组的设计 为对象,评析该组设计 的问题有何优缺点。(5 分钟)
五上
二、课堂提问现状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哪些问题?
二、课堂提问现状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 低效提问 和无效提问 的现象,甚至出现 不 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三、课堂提问误区
1. 问题数量过多
“中国数学教育本土研究”开拓者 顾泠沅教授 博导
以后,苏格拉底又去问别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 最后亦都是用 助产术 得出结论。久而久之,苏格拉底式的 提问便在论辩方式中占有了奇特的地位。
? 1966年,伯拉克( Bellack )等人研究指出:教学 序列的核心就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另外还 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
? 教师要用72%的教学时间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和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