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本课程用全英语授课,2/3时间为授课,1/3时间为讨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所学内容,课堂上积极参加讨论,课后准备讨论题,以供课堂讨论用。

五、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每位同学自由选择授课内容,自行设计授课方案,制作授课工具,进行15分钟的试讲。试讲成绩根据教态、课堂语言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决定,其中教态占30%,课堂语言20%,教学方法占50%。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试讲成绩占60%+课堂表现占10%

拟稿人:梅美莲审定人:黄会健

国际市场营销*

课程编码: 209019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Marketing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Philip Cateora and John Graham. 1999.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cGraw Hill. 10th Ed

参考书:

1) 哈罗德.比顿(姜冰等译). 1999.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陈启杰. 2000. 现代国际市场营销学.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刘法公. 2000. 国际市场营销英语.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4) Jeffrey Edmund Curry. 2000. 国际商务简明教程系列—国际营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以国外顾客需求为中心,而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国际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科学。国际市场营销是基础市场营销学的延伸和应用,并构成基础市场营销学的分支。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同基础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无多大差异。许多指导国内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策略、原理和方法均可用来指导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由于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是跨国界的贸易活动,面对着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这些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又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及竞争环境,国外市场范围辽阔而且距离遥远,因此决定了国际市场营销特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认识到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企业加强国际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国际市场影响的环境,研究国际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制定最佳的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涉外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主要理论和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学会运用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为将来从事于国际商务打下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国际市场营销导论(学时数4)

2. 新兴市场(学时数2)

3. 全球营销管理(学时数4)

4. 潜在国际市场分析和评估(学时数4)

5. 进入国际市场战略(学时数4)

6. 为国际市场消费者生产产品(学时数2)

7. 工业产品和服务营销(学时数2)

8. 国际分销系统(学时数2)

9. 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学时数4)

* * 本课程预备在2004级第6学期开设。

10. 国际市场营销定价策略(学时数2)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学生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视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教材的课后习题,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和增补。对课外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应批改和检查,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评。课外作业和考核评估形式立体化,使学生寓学于乐,从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处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尽可能的开发自己潜能,学有所得。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安排课程终结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占总成绩60%,考试内容以所指定教材为基本依据。课堂表现及课外作业分别占10%和30%。

拟稿人:阮绩智审定人:黄会健

高级商务英语

课程编码: 209018 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Business English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1) 阮绩智.2006.ESP系列精品教材:国际商务英语听说.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肖云南. 2003. 商务英语听说.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 边毅. 2003. 商务英语写作.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3) 张立玉. 2003. 国际商务谈判策略.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

4)孙湘生,易滟. 2005. 国际贸易实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5) Leo Jones & Richard Alexander. 2001. 剑桥国际商务英语. 北京: 华夏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高级商务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专业英语技能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学习商务英语语言材料和商务专业知识,拓宽知识结构,强化商务英语技能;该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课程内容多与商务活动紧密相连,用于培养学生在一般商务活动及日常业务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

(一)深化英语技能训练

国际商务交际往往是一个听、说、读、写交互并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往往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从事国际商务人员具有很强的语言综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仍需要强化,并在强化的同时,突出听说技能的训练。

(二)学习商务专业英语,掌握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用法。

(三)结合专业英语学习,扩充有关的国际商务业务知识。

要熟练掌握一种专业外语,就要熟悉该专业的业务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掌握课文内容和有关的业务知识。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大量的有关国际商务知识,提高商务英语交际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商务英语的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掌握国际商务英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基本词汇、基本句型,熟悉商务活动及商务谈判各个环节和特点,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具体要求如下:

1. 能听懂商务活动中的电话、产品展示、谈判、会议发言等,能基本把握言语者的态度和意图。

2.能用基本正确的英语进行商务活动,如社交活动、展示产品、商务谈判、商务演讲。

3.能草拟或翻译一般性商务材料,包括公函、报告、简历、合同等。

本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商务英语方向的主干课程,教学采用商务和语言相结合的交际法教学。教学需要多媒体辅助设施。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商务活动紧密相连,侧重介绍与商务活动及日常业务相关的语言及语言技巧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活动及日常业务中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门课程还具有延伸性,与其他的商务专业课程(如国际营销、商务写作、国际贸易实务等)的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支撑。

本课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9个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求职(4学时)

分析自我与市场

公司征聘决策、方式

求职者应聘

成功的面试须知;

履历及求职信的写作

面试与后续信件

第二单元公司(4学时)

公司的介绍(结构、经营、产品、服务等)

公司演示

第三单元演示与会议(4学时)

商务口头演示(演示的准备、演示的技巧、演示的语言结构等)

商务会议(会议的组织安排、语言的运用)

会议日程的制定和会议记录

第四单元建立商务关系(4学时)

获取贸易伙伴信息的渠道

商务交往礼仪

通函、首次征询的写作

第五单元询价、报价及还盘(4学时)

询价具体内容及格式

报价内容及格式

确盘和还盘

跨文化商务谈判

第六单元国际贸易支付(4学时)

支付方式(Remittance, Collection and L/C)

各种支付方式的利弊

支付条款的洽谈

信用证(信用证的审核、催开、修改和展期)

第七单元包装与运输(3学时)

了解和介绍包装

包装与运输条款的洽谈

装运通知

第八单元市场营销(3学时)

营销方式

促销信(促销的作用和函的书写语言特点)

第九单元全球化(3学时)

讨论全球化的益处

国际市场进入策略

邮件和传真的特点及写作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练习视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并以20%计入总成绩。本课程配有大量练习,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内容。教师可根据要求和学生情况性质和补充,并且布置课外口头和书面练习。

课外作业和考核评估形式立体化,使学生寓学于乐,从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处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尽可能的开发自己潜能,学有所得。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考核要求掌握的语言重点内容,侧重语言运用能力。期末安排课程终结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占总成绩70%,考试内容以所指定教材为基本依据。课堂表现及课外作业分别占10%和20%。

拟稿人:阮绩智审定人:黄会健

心理语言学

课程代码:209034 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inguistics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7学期学分: 2 总学时:32

教材:

Aitchison, Jean. 2000. 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Forth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and Rouledge Press: London.

参考书:

1)Scovel, Thomas. 2000. Psycholinguistic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 Shanghai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2)Carroll, David W. 2000. Psychology of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and Brooks/Code/Thomson Learning Asia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心理语言学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语言与心理的关系研究,包括语言习得、语言认知设置、语言理解、语言生成、信息处理过程等。本课程还介绍有关心理语言学的理论、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心理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心理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如:为什么语言为人类所独有?人类是否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潜能?儿童是怎样习得语言的?人类是怎样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探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的各种现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语言习得、理解和生成的过程,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认知学科和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应用到语言教学的实践中去。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授课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概论:(2学时)

1.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内容

2.争论的焦点问题

3.应用范围

4.研究方法

5.发展趋势

第二章人类语言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2学时)

1.Skinner刺激-反应理论

2.Chomsky 语言内在论

第三章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吗?(2学时)

1.语言是基因的预设

2.人类语言的十大特点

3.动物学习语言的可能性

第四章语言的生物基础(4学时)

1.内在语言的生物证据

2.语言和大脑的关系

i 布罗卡失语症和韦尼克失语症

ii 大脑侧向

3. 复杂语言的处理过程

4. 语言和智力、性别及遗传的关系

第五章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和顺序(2学时)1.预先设定的语言程序

2.语言的内在性

3.外界因素的必要性

4.语言发展的标记

5.语言习得的临界期

第六章语法信息的内在性(4学时)

1. Chomsky语言习得机制(LAD)

i. 假设机制

ii 语言共项

iii评估程序

2. Chomsky的后期理论

i 参数设置

ii原则和参数

iii核心语言和外围语言

3. Chomsky 的近期理论

i最简方案

第七章儿童语言习得中所遵循的规则(4学时)1.儿童的语言的特征

i 单词语

ii 双词语

iii语法词缀

iv 否定概念

2.儿童语言研究的方法

3. 儿童语言的特点

第八章母语习得的相关理论(2学时)

1. 人类语言的普遍制约

2. 语言能力和智力

3. 语言习得的操作原则

第九章语言理解的心理模式(4学时)

1. Chomsky 的转换生成语法

2. 对应假设

3. 复杂性派生理论

4.语言基本假设

5.语序映射

6.词汇激活

7.人类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

第十章语言的生成理论(2学时)

1.话语的计划和产生

2.话语停顿

3.语言失误

第十一章语言的交流和使用(2学时)

1.语言知识和使用的关系

2.优选论和连接主义

第十二章心理语言学发展前景(2学时)

1.语言习得

2.语言的应用

3.语言理解和产生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本课程用全英语授课,2/3时间为授课,1/3时间为讨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所学内容,课堂上积极参加讨论,课后准备讨论题,以供课堂讨论用。

五、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

期中和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占20%。

考试以主观问答卷为主,采取一页开卷考试形式。

拟稿人:寮菲审定人:黄会健

外报外刊选读

Course Code: 209025 1Course: Newspaper Readings

Credits: 2 Total Credit Hours: 32

Course Type: Basic Elective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Students: Junior English majors Semester: the 6th semester

I. Course Description and Objectives:

This 16-week course continues the study of English speaking culture but shifts the focus by using news materials published in English. Students learn how to rea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efficiently and selectively. I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developing skills in researching news topics on the internet using English sources (New York Times, BBC, Newsweek, USA Today, Australian news sources, Chinese news sources in English such as Xinhua, China Daily, People’s Daily).

II.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The textbook determines key topics of the course. Special units to be included for in-depth analysis include: Racism in America, Violence in America, Social Issues such as poverty, generation gap issues, work/job issues. Along with these key concepts, the teacher provides additional material through lectures giving case studies and concrete examples from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movies, music and

literary/artistic works.

Teaching method: The primary teaching method is lecture, large group activities (surveys, brainstorm sessions, etc.),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including movies. Students will also do a final project that combines their work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Culture class with their ability to research defined topics. This final project will be presented to the class in the form of a panel discussion.

III. Course Requirement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attend classes and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will select a topic and work in small groups to present a final research project to the class. This project will use teacher-approved references from both written and Internet based resources.

VI. Assignments:

Exercise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expected.

V. Textbooks:

Reading Course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News Publications, James R. Jackson and Elaine S. Jackson, Beijing, CIP, 1999, ISBN 7-5004-2619-4.

VI. Assessment

Grades are influenced by participation, which includes good attendance. Students receive extra points for good participation in a given class perio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write at least three short in-class essays, which are graded. The final project will be graded for a) interest, b) presentation, and c) quality of research.

VII. References:

Students will do primary research on a selected topic using local (Chinese)

newspapers in English such as China Daily, 21st Century, Shanghai Star, and internet

news sources in English.

英语测试

课程编码:209063 课程英文译名:English Test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1.英语专业四级真题解析,陈宏俊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模拟与解析,何兆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自编教材

参考书: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统考模拟试题集,贡群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英语测试》是英语专业基础选修课,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任务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测试,使学生熟悉专业四级题型,掌握相关的考试技巧, 通过

英语专业全国统考TEM4。并通过备考进一步巩固对基础语言知识的综合掌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课堂内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测试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开课时间为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前八周,每周四学时,共计32学时。

TEM-4试题主要包括听力理解(其中包括听写)、完型填空、语法和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五部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基本分为以上几类进行,主要是通过对历年考题的分析,明确和强化重点难点,然后辅以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考试技巧。另外还通过模拟考试,帮助学生获得实战经验。具体安排如下:

a) 真题4套14学时

b) 模拟试题6套18学时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对试题进行课堂讲评。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以每次学生的模拟考试成绩平均分为学生最后得分。

拟稿人:潘勤奋审定人:黄会健

旅游英语

课程编码:209084 课程英文名称:Tourism in English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总学时:32 学时

教材:姚宝荣,2004,《模拟导游教程》,中国旅游出版社。

参考书:王苏平,2001,《旅游英语》,中国林业出版社。

陈刚,2004,《大杭州旅游新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

陈刚,2004,《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魏国富,2003,《实用旅游英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旅游英语是英语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对旅游业及相关领域有一定了解,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由于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较为巩固的英语知识,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与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旅游英语有所不同,该课程重点不在于锻炼学生语言技能,而是使学生通过专题的形式了解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英语导游服务、国内外民俗文化、自然人文景观、浙江的旅游资源等,从地域差异、民族差异、文化差异的角度来透视旅游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突出中国尤其是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历史和优势,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较广的知识面和较为敏锐的文化意识。

2.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课堂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学生课外广泛阅览,扩大词汇量,熟悉主要旅游专业术语,提高英文阅读和翻译

能力。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旅游行业,基本熟悉导游服务程序,掌握国内

主要的尤其是浙江的旅游资源,将来能从事简单的导游服务工作或相关工作。

5.要求该课程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旅游英语概述; 旅游业的发展

2. 旅游组织

3. 导游接待程序

4. 宗教信仰(1):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常识

5. 宗教信仰(2):佛教常识

6. 中国建筑特点及分类

7. 中国园林

8. 艺术鉴赏:中国戏曲等

9. 民间手工艺:刺绣等

10. 茶文化

11. 饮食文化

12. 少数民族与民俗节日

13. 少数民族与风景名胜

14. 浙江旅游资源

15. 旅游名胜导游与欣赏

16. 考查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为英语授课,2/3时间为授课和观摩,1/3时间为学生讨论和小组模拟活动。要求学生课前熟悉所学内容,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以便有效参与课堂讨论。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该课程为考查课,期末采用开卷的方式,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设计的考题。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查成绩构成,建议小组作业和课堂讨论占40-50%,考查成绩占50-60%。

拟稿人:彭燕审定人:黄会健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谢谢你的阅读 谢谢你的阅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 一、专业介绍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西语系英语专业,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英语系系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大量论文,承担多项国家、教育部、省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我系遵守外语学科的基本规律,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不断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扎实做好本科教学。结合河北省的地域优势和自身专业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教学方面,强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设置了文学、语言学、翻译等方向的专业发展课程,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开展多种语言实践。本专业以育人为本,经过多年的积淀,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即培养基本功扎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服务。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及河北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综合性、广适性英语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7、具有较高的第二外语应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四、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1、2、3、4,高级英语1、2,英语初级听力1、英语高级听力1、英语阅读1、2,英语语音、英美概况、报刊选读、英语口语1、2,英语写作1、2、3、4 五、标准学制: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国际商务(英语)(双学位)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国际商务管理理论基础,掌握国国际经济、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包括WTO在内的通行的国际商务规则和惯例,有较强的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阅、写、译等技能,运用计算机处理国际商务业务,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政府经贸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Aiming at preparing students for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he program produces internationalized, compound and specialized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aster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ules and customs including those of WTO, with strong abil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kills, with the skills of computer for business handling, with the strong ability of conduct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and research in various kinds of corporations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investing corporations, etc.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双学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能运用计算机从事国际商务工作; 3. 了解中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商务政策、法规; 4. 了解国际商务理论与实践最新的发展动态; 5. 学生应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对主要英语国家·268·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立足西安,面向西部,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基础教育事业,掌握外语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熟悉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外语教与研究工作,或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预期目标: 1.热爱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科技能进行中小 学英语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能上优质示范课,进行课后反思,能准确透彻地进行评课,引领和组织团队开展集体备课 与教研活动。 3.具有问题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和学生及家长沟通,具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 4.紧跟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践行师德 1.1师德规范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悉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学识扎实的好教师。 1.2 教育情怀 1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 学会教学 2.1学科素养 熟悉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 2.2 教学能力 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及特点,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等数据化资源,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2.3 教研能力 具备初步的英语学科教研能力,能够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开展基础英语教育中的科研工作。 3.学会育人 3.1班级指导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掌握班级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3.2综合育人 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自觉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4. 学会发展 4.1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制定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了解国内外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深厚的人文底蕴、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了解国际商务惯例,掌握各类洽谈以及文件口、笔翻译技巧,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能在国际文化交流、外经贸、教育、新闻媒体、科研、国际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的具体目标包括: 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相当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⒉对英语国家人文、地理以及文化间的差异具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学批评、鉴赏能力; ⒊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相当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⒋了解并能运用外经贸理论与实务; ⒌熟悉第二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⒍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⒈知识结构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⑴在语言方面着重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学习欣赏和评析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 ⑵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主要了解和掌握中西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宽容度; ⑶在国际经贸方面要求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理论与知识。 专业课程主要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与写作、英语修辞与写作、英美文学、英美文学史、英语演讲、高级英语、高级英语听力、英语文体学、跨文化商务沟通、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技巧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第二外语(日语或法语)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 通过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⑴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开设语言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与写作等课程,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积累基本的语言素材,并为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如英语词汇学、翻译学概论、报刊语言翻译、高级英语听力等课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掌握语言素材的基础上能够灵活、熟练、得体地结合实际情景运用语言; ⑵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理解和宽容,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学会掌握灵活处理和解决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 ⑶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知识和相关的应用能力:通过开设国际贸易、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经贸类课程,使学生广泛涉猎经贸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和了解经贸实务和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开设语言与贸易环节相结合的语言应用课程,如外经贸应用文翻译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⑷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组织能力:实行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相结合,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演讲、辩论、外语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 ⑸较强的国际商务活动运作能力: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口译实践教学、商务英语应用自主训练(多媒体)和国际商务模拟训练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国际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务运作能力; ⑹较强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⑺在就业创业方面更具可塑性和竞争力。 ⒊素质 ⑴具有深厚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文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采用先进和适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英语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师范类)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名称:英语English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的教育工作者、学科教学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毕业后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外事、旅游、翻译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及特色 以突出师范性为特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英语教学法流派、英语教学基本理论,熟悉高等或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测试及评价,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能力: 1.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2、掌握对象国家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及英语教育基本理论,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基本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学制和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文学学士 ※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相近专业 日语、法语、俄语 ※课程体系 普通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数学文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献信息检索、体育与健康、外语(日语/俄语)。 专业教育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语音、基础英语、视听说、阅读、写作、语法、翻译、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论文写作。

综合教育课程:由石河子大学统一规定,见《石河子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中的相关规定。 特色课:外语教学论、中学英语教学法。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2周,活动内容可自拟,也可选定指导教师提供的题目,方式可以是独立进行,也可以组成小组,由教师指导,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2周内提交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由学院(或系、部)组织考核,合格后,计入2学分。 (二)教育教学实习 本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间为8周。学生可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活动,也可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合格后,计入4学分。 (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为16周。包括选定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任务书,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论文写作大纲,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工作于第八学期六月上旬完成,6月中旬参加学院或系组织的论文答辩。合格后,计入6学分。 ※毕业条件 最低毕业标准209学分,其中理论158学分,实践51学分(含综合教育17学分)。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nglish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英语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Aiming at preparing students for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he program produces versatile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of English language who are well prepared to do practical work.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学生应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对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有较广泛的了解,具备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With a sound grounding of English language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and culture of English countries, students can embark on careers in commerce, education and various foreign affairs sectors as translator, teacher, manager and researcher. 三、培养特色 Ⅲ.Program Features 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 Internationalized, compound, and practical 四、主干学科 Ⅳ.Major Disciplines 英语 English 五、学制与学位 Ⅴ.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修业年限:四年 Duration: 4 years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于1992年开始筹建,1994年3月18日正式成立,并招收本科生。2003年增设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博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3人。英语专业拥有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着重培养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三个方向。现有英语专业教研室和翻译研究所。 二、培养目标 培养熟悉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政治、经济、语言、历史、文化概况,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口笔译技能、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经贸、科技、外事、国际交流等领域从事口译、笔译、学术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英语人才。 三、毕业要求 1、基础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学等方向的基础知识。 2、拓展知识:了解经贸专业知识以及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3、问题分析:掌握基本的语言研究方法,学会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论知识。 4、审美能力: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与审美能力。 5、翻译能力:熟悉中西翻译史,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包括笔译、口译、同传、交传、商务翻译能力。 6、语言基本素质:具备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素质。 7、综合人文能力:思辨、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同时掌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 8、职业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在以后工作中遵守社会职业道德与规范,履行责任。

四、毕业学分要求 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不低于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不低于43学分,大类平台课程4.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中理论(含实验)教学不低于96.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低于18学分,个性培养课程不低于8学分。 毕业学分要求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英语专业培养计划(050201)

英语专业培养计划(050201) (English)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合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英语教育等需要的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知识要求: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能力要求:具备英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四、学制 四年 五、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英汉/汉英笔译、高级英语、 英汉/汉英口译、英语文学导论、语言导论 七、课程和环节的总体框架图

课程教学体系(图表):

八、全校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及全校公共选修课 全校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毕业最低要求2学分,课外创新创业活动毕业最低要求2学分。 具体按《辽宁科技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执行。由校团委统一出具第二课堂成绩单。 全校公共选修课毕业最低要求4学分(或雅思成绩6.0分及以上)。 九、附录

表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注:加*课程为学位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商务英语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商务英语 专业代码:050262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功,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经贸、管理、金融、法律等领域的商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表达得体流畅; 2.英语认知词汇达10,000—12,000字词,且能对5000—6000常用词流利运用,并掌握足够的经贸和法律英语词汇; 3.能听懂英语国家媒体(如广播电台(VOA、BBC)、电视台等)的新闻报道及有关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相关的演讲和问答; 4.能流利地就国内外重大问题和重要事件与外宾进行交流;能系统、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5.能以实用速度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上有关经济贸易法律等方面的文章和一般的英文书籍,能欣赏英语文学原著; 6.能撰写常用体裁的文章。能熟练的用英语撰写经贸文本或法律文本,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 7.能熟练地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英语口译和笔译,部分毕业生能承担外贸或法律方面的国际会议的高级翻译(包括同声传译)工作; 8.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大型百科全书、各类参考书,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科研创新的基本能力。 9.熟悉经济管理商贸基本知识,能直接使用英语独立承担外事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处理有关涉外问题。 10.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翻译学院-英语专业

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013 级) 一、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全面的英语文化知识,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英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按照学生兴趣并结合学院安排,英语专业分为四个培养方向:翻译、商务外语、对外汉语及国际事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具备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语言教学技能、熟悉相应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本科毕业生将广泛服务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及跨国公司,从事专业语言服务或广义的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所需的语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2、在基础阶段(1、2 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3、在基础阶段,以语言技能课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素质教育选修 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在高级阶段(3、4 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专业

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翻译方向将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笔译、连续传译、同声传译、专题口译和专题笔译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翻译实践能力;商务外语将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开设相应的商务谈判、金融学、企业管理等商务外语课程;对外汉语方向将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及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汉语科目考试指南》、《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科目考试指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的具体要求,全面学习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导论等课程,也将学习中国文化面面观等课程;国际事务方向将开设相应的国际事务知识及区域研究系列课程,包括美国研究、欧洲研究、东亚概况等。 5、鼓励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在第四学年中自愿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 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6、在高级阶段还要指导学生上好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英语文字处理实习课及多媒体教学课,使学生在从 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7、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原则上要以学院所提供的一门小语种作为第二外国语。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为4 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英语”专业方向与培养计划

英语专业2015本科招生方向与课程设置报告 招生规模:英语专业2015本科生计划招生100人,分为三个班、三个方向。 招生方向:学术型、翻译同传、经贸英语。 论证: 目前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据了解,目前设有英语专业的高校较多。英语语言文学是开设时间较长、开设院校较广的传统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对外交流、英语教学等工作。近年来,各院校根据各自特色及时代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有英语语言与文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两个专业方向,2007年又新增了翻译专业。北外英语系赵冬老师介绍,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加速,翻译的学科地位日益提升,翻译专业也开始在本科阶段开设。目前翻译市场虽然十分庞大,但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从业人员仍然匮乏。目前,国内英语专业当中,翻译方向最为火爆,几乎所有设有英语专业硕士点的大学都开设有翻译学二级学科方向。尽管如此,国内翻译类人才的缺口仍然十分巨大。据了解,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曾拨款一千多万元投入中国电影剧本的翻译工作。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重大的国际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以及许多国际政治、学术会议,都需要大量高端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国家各部委、各大出版社、著名外资企业的中国办事处、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对外交流中心等机构也急需高级翻译外语人才,尤其是翻译同传人才。针对这一背景,英语专业将开设翻译同传专业,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就业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经贸英语专业,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由于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中国,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更趋活跃,由此将产生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其次,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外经贸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将会大大提高国内商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国际经贸人才将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批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金融、保险服务等涉外工作岗位也将吸纳更多应用型(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据《21世纪人才报》2005年12月18日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5年,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学科门类:文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口译、笔译能力;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和第二外语的应用能力;能在外事、外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身心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具备运用英语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具备口译、笔译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 熟悉我国在外事、外贸、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基础写作、英语高级写作、口译、笔译、语言学概论、英语词汇学、文体与翻译、英美文学、学术论文写作、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英语翻译方向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商务英语方向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英语翻译专业方向实习、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实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实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实习、翻译技能实训、口译课程实习、笔译课程实习、商务翻译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无 七、教学计划安排 1. 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 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 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 4. 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四) 八、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九、毕业要求 课内教学总学时:2366学时,综合实践周数:31周,总学分:175.5学分。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 案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将结合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实际以及21世纪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 基本规格: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3. 了解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概况,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汉语语言文学、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 4.熟悉教育法规、现当代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国英语教学

的基本现状,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及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英语教学的能力(教师教育方向)。 5.熟悉或了解中国国际贸易、旅游等涉外部门的基本现状,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商务知识,具备良好的涉外行业的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商务英语方向)。 6.熟悉或了解中国外经贸、外事、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等外事部门的基本现状,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翻译专业素养和从事口、笔译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翻译方向)。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资料收集、实证调查、论文写作等,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8.初步掌握第二门外国语,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注:“基本规格”中的4、5、6分别为方向特别规格要求)

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方向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语口、笔译及初级水平的第二外语翻译工作。本方向同时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该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2、在基础阶段(1、2年级)应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 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3、在基础阶段,以语言技能课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 素质教育选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在高级阶段(3、4年级),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 制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连传技巧、同传培训,专题口译和笔译等。 5、鼓励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在第四学年中自愿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English 专业代码:050201 方案修订负责人:王福祥方案写作执笔:高歌 英语专业建立于1962年,是文学学科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可面向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双专业培养。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教育、科研、文化、外事、新闻、经贸、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翻译等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完成教育实习环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能够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对象国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对象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4.熟悉我国在教育、外交、外事、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 6.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英语教学的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8.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求实创新精神、敏锐的专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及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国际交流、对外合作、涉农外经外贸、旅游商务、文化宣传、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营销、公关、文秘、教学等工作,为安徽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国际化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接受听、说、读、写、译各技能训练,掌握政治、经济、外交、国际贸易、社会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使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独立运用英语从事英汉翻译、科学研究、外语教学、商业事务和国际交流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外经、商贸及涉农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3、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4、具有基本的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英语口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导论、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文体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翻译等。 主要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8学分,其中课内教学265学分(含免费10学分),实践教学33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达到德育培养目标;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文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 1993年9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中小学或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语言教学或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掌握以上考试的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 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