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本考点属于《会计》第二十六章每股收益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的内容。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点拨:本考点2011年出过单选题。

【内容导航】: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教材例26-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如果是月度报表的话,那就要按实际发行期间或回购期间来计算其相关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

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

或者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稀释每股收益又称“冲淡每股收益”,是新会计准则所引入的一个全新概念,用来评价“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避免该指标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上市公司只需要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以及相应的时间权数,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即可。

快速导航

?1简介

?2计算

?3相关概念

?4每股收益

?5区别

?6举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1简介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稀释每股收益是个新名词。上市公司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报告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其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2计算

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上市公司只需要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以及相应的时间权数,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即可。

当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融资时,由于转股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因此,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以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可以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3相关概念

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对于亏损企业而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增加每股亏损金额的潜在普通股。

4每股收益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只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1、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对于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金融工具,仅需调整属于金融负债部分的相关利息、利得或损失。

2、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潜在普通股的条件确定。当存在不止一种转换基础时,应当假定会采取从潜在普通股持有者角度看最有利的转换率或执行价格。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按照其发行在外时间进行加权平均。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当期被注销或终止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当期发行在外的时间加权平均计入稀释每股收益;当期被转换或行权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从当期期初至转换日(或行权日)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从转换日(或行权日)起所转换的普通股则计入基本每股收益中。

5区别

稀释每股收益与摊薄每股收益的区别:

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扣除了非经常损益后得到的每股收益,非经常损益指那些一次性的资产转让或者股权转让带来的非经营性利润。[1]

6举例

案例一

例如:凯诺科技于2006年8月发行了4.3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一年票面利率仅为1.4%。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23元,其6月末的股本总额约为2.84亿股,尚有1.96亿元可转债未转股,因此,凯诺科技“稀释后期末股本”约为3.23亿股(可转债可按一定比例转换为0.39亿股),稀释每股收益相应下降到0.196元,可见凯诺转债的稀释作用为12.11%。

案例二

对于盈利企业,当其发行的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便具有了稀释性。但对于亏损企业,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假设行权一般不影响净亏损,但却会增加普通股股数,从而导致每股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攀钢钢钒在2006年末发行了32亿元“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出的认股权证总量为8亿份,其行权价格经调整后为3.266元,低于其普通股的市价。攀钢钢钒6月末股本总额约为30.58亿股,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权证稀释增加的股数”约为5.88亿股,攀钢钢钒的稀释每股收益也相应下降到0.13元,故而钢钒GFC1权证的稀释作用为13.33%。

案例三

2006年9月,金发科技股东大会通过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最新行权价格为6.43元/股,也低于当期普通股的平均市价,因此,其股票期权同样具有稀释性。金发科技6月末的股本总额约为6.37亿股,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经计算,股票期权在转换成普通股时的加权平均数约为500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相应下降到0.29元,因此,金发科技股票期权的稀释作用为9.38%。

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 利润表分析

会计0916班梁慧2009614542112 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 编制单位: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1-12 月 单位:元 项目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合并母公司合并母公司一、营业总收入10,075,437,834.26 2,595,079,048.89 7,171,784,043.63 2,010,052,525.39 其中:营业收入10,075,437,834.26 2,595,079,048.89 7,171,784,043.63 2,010,052,525.39 利息收入 已赚保费 手续费及佣金收 入 二、营业总成本9,040,340,696.11 2,248,798,753.81 6,483,991,030.45 1,671,315,490.30 其中:营业成本7,004,764,661.44 1,026,672,085.02 4,994,856,552.69 781,374,753.97 利息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支 出 退保金 赔付支出净额 提取保险合同准 备金净额 保单红利支出 分保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78,370,242.39 22,134,399.72 37,217,788.00 20,454,460.88 销售费用1,702,532,239.96 1,079,793,350.04 1,237,368,270.36 742,046,230.28 管理费用252,703,701.36 134,497,952.73 238,751,945.66 154,347,803.02 财务费用-14,562,595.47 -17,355,881.93 -30,188,479.75 -27,864,655.76 资产减值损失16,532,446.43 3,056,848.23 5,984,953.49 472,625.91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 益(损失以“-”号 填列) 7,998,868.42 10,831,178.06 4,049,721.21 311,511.13 投资收益(损失 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 -1,655,900.16 -1,655,900.16 -1,092,102.51 -1,092,102.51 合营企业的投资收 益 汇兑收益(损失 以“-”号填列) 1,043,096,006.57 357,111,473.14 691,842,734.39 339,048,546.22 三、营业利润(亏 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6,874,855.59 5,542,145.05 16,838,333.63 9,713,188.80 减:营业外支出10,233,390.32 22,626,386.85 3,031,910.65 17,528,788.01 250,446.96 29,384.58 806,215.41 366,556.56 其中:非流动资 产处置损失 四、利润总额(亏1,039,737,471.84 340,027,231.34 705,649,157.37 331,232,947.01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三篇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三 篇 篇一: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 (20XX年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XX年至20XX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20XX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82 000万股。 ②20XX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核准,甲公司以20XX 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1.5份认股权证,共计发放12 300万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20XX年5月31日按照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20XX年5月31日,认股权证持有人全部行权,甲公司收到认股权证持有人交纳的股款73 800万元。20XX年6月1日,甲公司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将注册资本变更为94 300万元。 ③20XX年9月25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以20XX年6月30日股份94 3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股股票股利。 ④甲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XX年度为36 000万元,20XX年度为54 000万元,20XX年度为40 000万元。 ⑤甲公司股票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2元。本题假定不存在其他股份变动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XX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2)计算甲公司20XX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3)计算甲公司20XX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以及经重新计算的比较数据。 解析:(1)A=36 000(万元),B=82 000(万股),甲公司20XX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36 000/82 000=0.44(元/股)。 20XX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1.5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0元,增加的无对价的股数=12 300-12 300XX/10=4 920(万股)。由于稀释期间为6月1日至12月31日,则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4 920XX/12=2 87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36 000/(82 000+2 870)=0.42(元/股)。 (2)A=54 000(万元),B=82 000+12 300XX/12=89 175(万股),P公司20XX 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54 000/89 175=0.61(元/股)。由于认股权证在行权前对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效应,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2元,增加的无对价的股数=12 300-12 300XX/12=6 150(万股)。由于稀释期间为1月1日至5月31日,则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6 150×5/12=2 562.5(万股),稀释每股收益=54 000/(82 000+12 300XX/12+2 562.5)=0.59(元/股)。 (3)A=40 000(万元),B=(82 000+12 300)×1.2=113 160(万股),甲公司20XX年基本每股收益=40 000/113 160=0.35(元/股)。由于不存在稀释因素,则20XX年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因为是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股票股利派发,则重新计算的调整系数=1+0.2=1.2,故经重新计算的20XX年度基本每股收益=0.61÷1.2=0.50(元/股),经重新计算的20XX 年度稀释每股收益=0.59÷1.2=0.49(元/股)。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姓名:章晨 班级:08级电子商务 学号:200810450122 指导老师:孙万欣黄丽萍 毛剑峰万洁 聂铭洁 日期:2010.6.28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4) 三、比率分析 (5) (一)偿债能力分析 (5) (二)营运能力分析 (6) (三)获利能力分析 (7) 四、分析结论 (8)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2008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52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9.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478.7亿元,结算收入404.9亿元,净利润40.3亿元。 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最受合作伙伴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六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2008年入选《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 (二)公司经营范围 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至2008年末,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当年共销售住宅42500套,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的占有率从2.07%提升到2.34%,其中市场占有率在深圳、上海、天津、佛山、厦门、沈阳、武汉、镇江、鞍山9个城市排名首位。 (三)公司行业分析 自创建以来,万科一贯主张“健康丰盛人生”,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倡导简单人际关系,致力于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2001年起,万科每年委托第三方顾问公司对全体职员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 公司努力实践企业公民行为。万科从2007年开始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由公司出资建设的广州“万汇楼”项目被广东省建设厅列为“广东省企业投资面向低收入群体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并于08年年中正式实现入住。08年12月31日,由公司全额捐建的四川绵竹遵道镇学校主教学楼及卫生院综合楼交付仪式在四川遵道正式举行,成为震后首批企业捐建的永久性公共建筑。 未来,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期,住宅企业在绿色建筑的研发、制造方面的能力,在绿色社区的营造、维护方面的能力,都将成为产品竞争力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并可能在其他产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准则——每股收益试题和答案

准则——每股收益试题和答案

准则-每股收益 关闭 总共31题共10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号答题开始时间答题结束时间 考生姓名考试时间总得分81.53分 评卷人系统自动评卷评卷时间 一. 单选题(共15题,共39.47分) 1. 某公司某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支付优先股股利10万元,年末普通股股数为100万股,年度内普通 A.2 B.4 C.1.9 D.2.1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63 分评语: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63 分评语: 3. 甲上市公司2007年初对外发行1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008年3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行权日以3.5元的价格认购本公司1股新发的股份。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0万元,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00万股,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4元,则甲上市公司2007年稀释每股收 A.0.33 B.0.4 C.0.36 D.0.39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甲上市公司2007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0万股,3月1日新发行4500万股;12月1日回购15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甲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3800万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600 A.0.279 B.0.191 C.0.293 D.0.2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63 分评语: 5. 甲公司2007年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 600万元。该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 000万股,6月30日定向增发1 2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240万股拟用 A.0.5 B.0.51 C.0.53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分析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分析一公司简介 长安汽车的前身可追溯到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淞江创建的上海洋炮局,曾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军转民的号召,正式进入汽车产业领域,逐步发展壮大.1984年,中国第一辆微车在长安下线。1996年从原母公司独立,成立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集汽车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汽车公司,目前拥有2家上市公司(长安和江铃)、4支股票。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关爱永恒”的核心价值,以“美誉天下,创造价值”为品牌理念,致力于用科技创新引领汽车文明,努力为客户提供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产品和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和不懈努力,现已形成微车、轿车、客车、卡车、SUV、MPV等低中高档、宽系列、多品种的产品谱系,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发动机平台。2009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排名世界第13位、中国第一,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战略前瞻,着眼长远,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国第一台氢内燃机在长安成功点火;中国第一辆产业化混合动力轿车杰勋下线并上市;成为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唯一示范运行车;2009年,长安纯电动汽车奔奔mini下线……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产业化、示范运行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站在新起点的长安汽车,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愿景.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全力向“公正、透明、诚信”的世界一流企业坚实迈进。 二项目分析 ㈠收入项目分析 2011年与2010年相比较营业收入下降了6,974,606,693.18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4,563,744.00元下降到1,525,799.63元下降了3,037,944.37元,投资收益上涨了68,669,374.91元,营业外收入减少了5,818,607.04元,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结构较好。 ㈡费用类分析 2011年与2010年相比较营业成本降低了5,043,747,918.21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148,772,395.58元,销售费用减少了1,134,016,054.45元而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增长了733,091,190.69元和129,428,220.61元,资产减值损失增长了42,007,504.53元,所得税费用增长了8,410,465.62元,营业外支出减少了5,818,607.04元。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是技术研究发费用的增加,销售费用中运输费用占了很大比重。 ㈢利润类分析 和2010年相比2011年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下降了,其中营业利润下降了1,228,109,369.01元,利润总额减少了1,050,558,051.47元,净利润下降了1,088,112,103.45元。

稀释每股收益计算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只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1、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对于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金融工具,仅需调整属于金融负债部分的相关利息、利得或损失。 2、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潜在普通股的条件确定。当存在不止一种转换基础时,应当假定会采取从潜在普通股持有者角度看最有利的转换率或执行价格。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按照其发行在外时间进行加权平均。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当期被注销或终止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当期发行在外的时间加权平均计入稀释每股收益;当期被转换或行权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从当期期初至转换日(或行权日)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从转换日(或行权日)起所转换的普通股则计入基本每股收益中。 举例说明: 凯诺科技于2006年8月发行了4.3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一年票面利率仅为1.4%。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23元,其6月末的股本总额约为2.84亿股,尚有1.96亿元可转债未转股,因此,凯诺科技“稀释后期末股本”约为3.23亿股,稀释每股收益相应下降到0.196元,可见凯诺转债的稀释作用为12.11%。 对于盈利企业,当其发行的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便具有了稀释性。但对于亏损企业,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假设行权一般不影响净亏损,但却会增加普通股股数,从而导致每股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攀钢钢钒在2006年末发行了32亿元“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出的认股权证总量为8亿份,其行权价格经调整后为3.266元,低于其普通股的市价。攀钢钢钒6月末股本总额约为30.58亿股,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权证稀释增加的股数”约为

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计算

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计算 分享:2015/10/13 14:36:10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79 [小编“娜写年华”]东奥会计在线高级会计师频道提供:本篇为2016年《高级会计实务》答疑精选: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计算。 【原题】案例分析题 G公司总资产80000万元,举债20000万元,债务利率10%,所得税税率为25%。G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数为6000万股,以10元/股发行价格募集资本60000万元。公司拟于下一年度投资某新项目,投资总额达40000万元。现有两种融资方案:(1)增发普通股4000万股(发行价不变〕;(2)向银行借款40000万元,且新增债务利率因资产负债率提高而升到12%. 假定新项目预计的息税前利润为15000万元。 要求:采用EBIT-EPS分析法,对融资方案进行选择。 正确答案: 【方法1】直接计算并比较每个方案的EPS。 方案一每股收益=(15000-2000)×(1-25%)/10000=0.975(元) 方案二每股收益=(15000-6800)×(1-25%)/6000=1.025(元) 应选择方案二(举债融资) 【方法二】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异点 [(EBIT-2000)×(1-25%)]/10000=[(EBIT-6800)×(1-25%)]/6000 EBIT=14000(万元) 由于项目预计EBIT(15000万元)大于所测算后的两平点,因此债务融资是最佳的。 知识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管理 【学员提问】 老师您好!请问该例题中的EBIT=14000是怎么求出来的? 【东奥老师回答】 尊敬的学员,您好: 根据等式 [(EBIT-2000)×(1-25%)]/10000=[(EBIT-6800)×(1-25%)]/6000 推导出 6000×[(EBIT-2000)×(1-25%)]=10000×[(EBIT-6800)×(1-25%)] 6000×(EBIT-2000)=10000×(EBIT-6800)

2019注会《会计》---第A134讲_稀释每股收益(2)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四、限制性股票 上市公司采取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在其等待期内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计算每股收益。 (一)等待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1.总原则: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 限制性股票由于未来可能被回购,性质上属于或有可发行股票,因此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不应当包括在内。(不包含限制性股票股数) 2.具体计算方法 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应视其发放的现金股利是否可撤销采取不同的方法: (1)现金股利可撤销,即一旦未达到解锁条件,被回购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或需要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应扣除当期分配给(注意:强调当期分配)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2)现金股利不可撤销,即不论是否达到解锁条件,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仍有权获得(或不得要求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对于现金股利不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即便未来没有解锁,已分配的现金股利也无需退回,表明在分配利润时这些股票有了与普通股相同的权利,因此,属于同普通股股东一起参与剩余利润分配的其他权益工具。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应扣除归属于(注意:不强调当期分配)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二)等待期内稀释性每股收益的计算 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应视解锁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1.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公司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已于当期期初(或晚于期初授予日)全部解锁,并参照本章中股份期权的有关规定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 【特别提示】 行权价格低于公司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其中: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分享:2014-8-19 18:03:46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本考点属于《会计》第二十六章每股收益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的内容。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点拨:本考点2011年出过单选题。 【内容导航】: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教材例26-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如果是月度报表的话,那就要按实际发行期间或回购期间来计算其相关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 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 或者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稀释每股收益又称“冲淡每股收益”,是新会计准则所引入的一个全新概念,用来评价“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避免该指标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上市公司只需要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以及相应的时间权数,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即可。 快速导航 目 录 ?1简介 ?2计算 ?3相关概念 ?4每股收益 ?5区别 ?6举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1简介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稀释每股收益是个新名词。上市公司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报告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其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2计算

利润表及填表说明

利润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本期金额的填法,本期金额如果是年末则是本年累计的发生额!下面的填法是月度报表: 1、“营业收入”项目,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合计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与“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合计填列。 3、“营业税费”项目,本项目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4、“销售费用”项目,本项目应根据“销售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5、“管理费用”项目,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7、“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本项目应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如为净损失,以“-”号填列。本项目应当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9、“投资净收益”项目,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净损失,以“-”号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本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11、“营业外支出”项目,本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填列。其中,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损失,应当单独列示。 12、“利润总额”项目,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3、“所得税费用”项目,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14、“净利润”项目,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15、“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应当根据每股收益准则的规定计算的金额填列。上期金额的填法:月度时填上个月的数据,半年报的“上期金额”填列本年上半年累计发生数;年度时填上年度的累计数据。

EPS容量计算方法

EPS容量计算方法 EPS 容量计算方法WY 系列或WYS 用于带应急照明负载时:●当负载为 电子镇流器日光灯,EPS 容量=电子镇流器日光灯功率和×1.1倍●当负载为电感镇流器日光灯,EPS 容量=电感镇流器日光灯功率和×1.5倍●当负载为金属卤化物灯或金属钠灯,EPS 容量=金属卤化物灯或金属钠灯总和×1.6倍 带混合负载时,EPS 容量的计算方法:●当EPS 带多台电动机且都同时启动时EPS 容量=带变频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带软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3倍数+带星三角启动电机之和×3倍+直接启动电动机之和×5倍●当EPS 带多台动机且都分别单台启动时(不是同时启动)EPS 容量=各个电动机功率之和,条件是: ⑴直接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功率是EPS 容量1/7 ⑵星三角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功率是EPS 的1/4 ⑶软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是EPS 的1/3 ⑷变频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功率不大于EPS 电动机启动时的顺序应为直接启动的在先,其次是星三角的启动,有软启动的再启动,最后是变频启动的再启动。●当用WYS 系列EPS 带混合负载时EPS 容量=所有负载总功率之和,但必须满足以下六条件,若不满足,则按其中最大的容量来确定EPS 容量。 ⑴负载中直接同时启动的电动机功率之和是EPS 容量的1/7 ⑵负载中星三角同时启动的电动机功率之和是EPS 容量的1/4 ⑶负载中有软启动同启动的电动机功率之和是EPS 容量的1/3 ⑷负载中有变频的电动机当量功率之和不大于EPS 容量⑸同时启动的电动机当量功率之和不大于EPS 容量电动机功率当量=直接且同时启动电动机总功率之和×5倍=星三角且同时启动电动机总功 率和×3倍= 软启动同时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3倍+变频且同时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若电动机前后启动时间机差大于1 分钟均不为同时启动⑹同时启动的所有负载(含非电动机负载)的当量功率之和不大于EPS 容量。同时启动的

稀释每股收益

第二十章每股收益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了每股收益的计算。近三年考题分数 3分左右,2014年有一道综合题与本章内容有关,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 (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2)影响稀释每股收益的因素。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概念及计算。 2017年教材主要变化 (1)增加了限制性股票每股收益的计算; (2)修改了部分文字表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第四节每股收益的列报 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提示】公司库存股不属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教材例20-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12/12+16 200 ×8/12-7 200 ×1/12=40 200(万股) 或者: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4/12+46 200 ×7/12+ 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计算原则 ◇可转换公司债券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限制性股票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多项潜在普通股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一、基本计算原则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断标准是看其对持续经营每股收益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否则,具有反稀释性。 (二)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三)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普通股。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 【教材例20-2】某上市公司20×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 2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20 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20×7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60 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该批可转换公司债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

1.甲上市公司2×14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 5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7 900万股,3月31日定向增发3 0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600万股拟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 2×14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发行40 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假设不具备转换选择权的类似债券的市场利率为3%。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40 000×2%)/(1+3%)+(40 000×2%)/(1+3%)2+(40 000+40 000×2%)/(1+3%)3 =38 (万元)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38 ×3%×(1-25%)=(万元) 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40 000/10 =4 000(万股) 则甲公司2×14年度稀释每股收益=(25 500+)/(10 000+4 000×12/12)=(元/股)。 2.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转换为本公司股票,即转股期为发行12个月后至债券到期日止的期间。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正确答案: (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 900+3 000×9/12-600×3/12=10 000(万股) 2×14年基本每股收益=25 500/10 000=(元/股) (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40 000×2%)/(1+3%)+(40 000×2%)/(1+3%)2+(40 000+40 000×2%)/(1+3%)3 =38 (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38 ×3%×(1-25%)=(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

每股收益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使用方法 1)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 2)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 3)和公司本身历史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比较; 4)以每股收益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传统计算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 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 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送10股,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2007年11月29日再发行新股6000万股。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1+6000×1/12)=1.52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的全面摊薄法计算,则其每股收益为25000÷(8000+8000+6000)=1.14元/股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较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稀释 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如可转债、认股期权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即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转化为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都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 例子 某上市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10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200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20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放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 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33%。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分上的分析,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2008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20000/10000=2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20000×2%×(1-33%)=268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20000/10=2000万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68/2000=0.134元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每股收益=(20000+268)/(10000+2000)=1.689元

上市股份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模版

ABC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二〇〇X年X月X日 单位:人民币元 一、公司基本情况 ABC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本公司”)是由ABC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 集团”)、DEF集团有限公司以及GHI集团有限公司于XXXX年X月X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XX省XX市,ABC集团有限公司为本公司的控股公司及最终控制方【如果母公司与最终控制方不一致时,披露:XX为本公司的最终控制方】。本公司设立时总股本为XXX元,每股面值1元。经中国证监会XX号文件批准,本公司于XXXX年X月X日向境内投资者发行了XX股人民币普通股,于XXXX年X月X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发行后总股本增至XXX元。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X]XX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0X年X月X日至200X年X月X日公开发行XX份可转换公司债券,每份面值100元,发行总额XXX万元,债券期限为X年。与上述发行有关的信息,详见附注八.38。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产权[2006]XX号文《关于ABC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关问题的批复》,本公司于2006年X月X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本公司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向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所约定的股份变更登记日(2006年X月X日)登记在册的流通A股股东每10股支付X股对价股份,共XXX股企业法人股。自2006年X月X日起,本公司所有企业法人股即获得上交所上市流通权,但根据约定的限售条件,由原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XXX股企业法人股目前暂未实现流通。 本公司及子公司(以下合称“本公司”)主要经营XX业务【经营范围】,生产并销售XX产品【主要产品或提供的劳务】。 本财务报表由本公司董事会于2009年X月X日批准报出。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本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自2007年1月1日起,本公司执行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

稀释每股收益及计算

4.3.1 稀释每股收益的意义 稀释每股收益的适用主要与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和复杂的公司资本结构相联系。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以及目前正在稳步实施并初见成效的股权分置改革中,股票期权、认股权证问题也纷纷出现,加上公司送股、配股、拆股、并股、缩股、股票回购计划等灵活多样的资本调节行为等,都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开始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趋势。他们对公司股本规模、股权结构和股东权益都产生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影响,很容易被用来当作一种炒作的题材或者操纵的对象。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券等潜在普通股作为“赋予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一旦转换成普通股,就会引起每股绩效指标的波动,并影响到每股收益指标的变化预期。如果上市公司仅仅列示常规性的每股收益指标,而不考虑复杂资本结构条件下潜在的普通股对于每股收益的稀释或者摊薄效应,投资者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就不可能对于这个不完全的信息保持应有的警惕和充分的理解,从而不利于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明智的决策。出于对广大投资者的善意保护,稀释每股收益的披露就显得十分必要。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而言,稀释每股收益显然更倾向于预测性和决策相关性,借助于表内列示和表外披露。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每一种稀释可能性的每股收益的大小,并对各类潜在稀释性证券的转换及影响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抉择。总而言之,通过向外界传达现有的每股收益可能存在的稀释效应的大小,有助于压缩公司会计业绩中的“水分”,及时而充分地揭示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对其资本市场表现(股价水平)起到预警作用,这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4.3.2 稀释每股收益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 题与讲解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例3(2009年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6年至20×8年的有关资料如下:①20×6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82 000万股。②20×6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核准,甲公司以20×6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份认股权证,共计发放12 300万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20×7年5月31日按照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20×7年5月31日,认股权证持有人全部行权,甲公司收到认股权证持有人交纳的股款73 800万元。20×7年6月1日,甲公司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将注册资本变更为94 300万元。 ③20×8年9月25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以20×8年6月30日股份94 3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股股票股利。④甲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6年度为36 000万元,20×7年度为54 000万元,20×8年度为40 000万元。⑤甲公司股票20×6年6月至20×6年12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20×7年1月至20×7年5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2元。本题假定不存在其他股份变动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6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2)计算甲公司20×7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3)计算甲公司20×8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以及经重新计算的比较数据。 解析:(1)A=36 000(万元),B=82 000(万股),甲公司 20×6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36 000/82 000=(元/股)。 20×6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6年6月至20×6年12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0元,增加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本考点属于《会计》第二十六章每股收益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的内容。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点拨:本考点2011年出过单选题。 【内容导航】: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 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教材例26-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如果是月度报表的话,那就要按实际发行期间或回购期间来计算其相关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 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 或者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稀释每股收益又称“冲淡每股收益”,是新会计准则所引入的一个全新概念,用来评价“潜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避免该指标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上市公司只需要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以及相应的时间,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