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作业合集

平面构成作业合集
平面构成作业合集

平面构成作业大合集;

平面构成考试题

平面构成 第 1 页 共 4 页 3/20/2019 QL 平面构成 第 2 页 共 4页 3/20/2019 QL 齐鲁学院2015学年 平面构成结课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该构成是对比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数量众多的基本形集中在画面某些地方,而 其他地方的基本形则分布松散,且聚与散,虚与实之间,常常带有渐移的现象,这种 构成形式是 A 、对比构成 B 、特异构成 C 、密集构成 D 、渐变构成 2、基本围绕骨骼的中心点向外散发或向内集中的构成形式是 。 A 、特异构成 B 、发射构成 C 、近似构成 D 、密集构成 3、能够用于触摸后有凹凸、粗糙感的肌理是 。 A 、视觉肌理 B 、触觉肌是 C 、人工肌理 D 、以上三者都是 4、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不受骨骼的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 形状、隐显、色彩等方面的对比而形成的构成是 。 A 、密集构成 B 、对比构成 C 、发射构成 D 、重复构成 5、相对而言,最活跃、最富于个性变化的造型元素是_____________。 A 点 B 线 C 面 D 体 6、具有严谨的规律性,基本形可以按照骨骼线进行有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的骨骼是 。 A 、规律性骨骼 B 、非规律性骨骼 C 、有作用性骨骼 D 、无作用性骨骼 7、在重复、渐变形式基础上进行突破或变异,保持一种统一的规律,极小部分违反 规律秩序并成为视觉中心的构成是 。 A 、特异构成 B 、对比构成 C 、肌理构成 D 、密集构成 8、在形态学中,只有长度和宽度,没有厚度的是 。 A 点 B 线 C 面 D 形 9、下面构成的效果最为整齐一律、单纯统一的是 。 A 、重复 B 、渐变 C 、发射 D 、近似 10、下列不属于视觉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 A 形状 B 大小 C 面 D 颜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分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 2.重复构成的形式分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在我们接触的对称中常见的对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哪五个方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 常用的面的构成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 形式美的法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______为限制,而是依据_______ 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示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8. 平面构成中的点按成因分可以分为两种:_______和_______。 9. 平面构成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非规律性构成形式中,在重复和渐变等有规律的骨格或基本形基础 上出现一小部分________效果,使其形成鲜明反差,形成动感,增加趣味, 即为特异构成。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近似构成 2 近似构成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 发射构成 4、渐变构成 姓 名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 考 场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_

三大构成期末考试题库

三大构成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大构成设计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方法之一,所谓的三大构成是指()、()、( ) 2?平面构成设计源于20世纪德国()学院。 3?平面构成的构成理念是将造型要素()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 4?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为()、()、()、()。 5?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尤为重要,有了()才有了色彩,才能感知世间万物。 6?平面构成主要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图案进行分解、组合、设计,人们也称平面构成为()。7?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有()、自然型、()三种。 8?平面构成中偶然型形成的方法有吹色法、()、抗水法等。 9?远看几乎一样,近看变化万千是形容()的构成形式。 10?邻近色指相邻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的色彩,如橙色与()。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平面构成主要是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对平面图案进行分解。()

2.平面构成中的“形”主要指单形与复形,正形与负形,独立形与连续形等。() 3.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是比列与韵律。() 4.平面构成中点有大小之分,点越大越有体的感觉。() 5.点的常见形式有散点、虚点、线化的点和移动的点。() 6.构成中的线有位置有长度,无宽度,无厚度。() 7.立体构成的肌理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种。() 8半立体构成是介于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之间的造型形式。() 9.色彩的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并置时产生的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10.色彩的纯度,明度和其面积的大小比例关系是色彩稳定均衡的重要因素。()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大构成中色彩构成的三属性之一()。 A、明度 B、纯度 C、色相 D、彩度 2.色彩的推移是指以下哪项推移()。 A、明度与纯度 B、明度与彩度 C、彩度与互补色 D、彩度与纯度 3.降低色彩纯度的方法是加入以下哪个颜色()。

构成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平面构成立体构成2 、形式美3 、互相协调调和性4 、点线面 5、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6 、纹理7 、螺旋式发射8 、有规律地节奏感 9、渐变密集10 、纯净程度单纯程度11 、逐渐增加减少12 、1666 年13 、256 14、视后像15 、整个外貌外形轮廓16 、有机无机17、概括提炼 18、基础点缀装饰划分空间19 、单体20 、摩擦力 三、判断题 I.x 2. V 3. V 4. V 5. x 6. V 7. V 8. x 9. x 10. V II.x 12. V 13. V 14. V 15. V 四、名词解释: 1、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6、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7、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8、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9、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10、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11、色彩的变异:即在基本形排列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都一样的基础上,在色彩上进行变化来形成色彩突变的视觉效果。 12、空间:是物质存在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 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视觉空间

《三大构成》

《电视画面编辑》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电视画面编辑》是我们影视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内容广泛。涉及到蒙太奇效果、剪辑、镜头连接。本课程通过“以岗位工作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原有的理论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心得与表现技能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最终,促进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的转变。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在影视动画专业中应承担的基础能力培养任务具体如下: 1、专业能力各种角度镜头的运用能力、色彩属性的掌握能力、三维空间 的表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 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 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艺术和审美的素养及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构成中各种元素的组合形式;各种情况下色彩的配置和构成形式;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时间技能。同时按照实践运用的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具备再学习的工作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具体目标为: 1、职业技能目标能够熟练掌握剪辑和编辑的知识在广告、电视节目、电 影领域的运用。 2、职业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团 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3、职业拓展目标能够突破创新,从某种构成形式中找出共性特征,然后 举一反三。以理论为支撑,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审美和创新的经验。

平面构成试题

平面构成结业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平面构成—— 2.骨格—— 3.肌理—— 4.构成中的体构成—— 5、色彩的变异——即在基本形排列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都一样的基础上,在色彩上进行变化来形成色彩突变的视觉效果。 视觉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 6、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7、交错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的二维性质就会因为它们的交叉转为三维空间,前后关系由此产生。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主要有()、()、()等。 2、空间感包括:()、()、()()。 3、平面构成是()的基础。 4、特异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类,即()特异和()特异。 5、基本形的组合形式包括形的()、()、()、()、()等。 6、特异基本形的表现包括()、()、()。 7、群化构成通常可作为()、()()等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 8、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有()、()、()、()、()、()、()。 9、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可以就是一种(研究形象)的科学。 10、构成从内容上分,有纯粹构成和应用构成。 11、平面构成可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构成两大类。 12、基本形是由基本原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形成的。 1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象,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系统合成一个新的形象,我们称之为重像。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划√,错误划×。(每题0.5分,共3分) 1、平面构成是为平面设计进行创造形象的基本练习。() 2、通过构成的学习,可锻炼头脑的灵活性,开阔视野,开发智能。() 3、在形态学中,点具有大小和肌理。() 4、平面构成中的体的构成是由点、线、面组合所产生的空间感。()5、基本形特异是指在一定数量的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在规范的骨格单元内,出现少量基本形的变化构成,该特异构成形式容易形成视觉中心,突出重点表达对象。()6、基本形就是基本的形态。()

作业答案-裁剪

裁剪:共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如果将裁剪操作放置在光照模型相关运算之前,会避免很大一部分运算量, 为什么图形系统仍将其放置在光照模型相关运算之后? 答: (1)若在裁剪后再做光照模型相关运算,则会导致计算反射光强时场景不全,部分光能量传递路径丢失,使视觉质量下降; (2)图形系统将裁剪置于光照模型相关运算之后,是为了保证裁剪操作仅用于提高投影、像素化的效率,而不至于影响渲染质量; 2.若使用三维裁剪,则应在何时进行?若使用二维裁剪,又应在何时进行?答: (1)三维裁剪在局部-世界坐标变换、世界-视景坐标变换、光照模型演算之后,在透视投影变换之前进行; (2)二维裁剪则在透视投影变换之后,几何图形像素化之前进行。 3.对于三维裁剪和二维裁剪,其分别的依据是什么? 答: (1)三维裁剪的依据是视景体的边界,由六个平面构成,凡超过视景体边界的三维图形,均应裁剪; (2)二维裁剪的依据是成像平面的矩形边界,凡超过成像平面边界的二维图形,均应裁剪。 4.对于三维裁剪,为什么图形系统在裁剪前将透视投影的视景体转换为正交投 影的视景体?转换时必须保持什么属性不变? 答: (1)将透视投影的视景体转换为正交投影的视景体,是因为透视投影的视景体具有法线方向任意的边界平面,使裁剪操作复杂化,而正交投影的视景体则具有法线方向固定的边界平面,能简化裁剪操作,并且,由于正交投影比透视投影的运算过程更简单,因此它同时能简化投影操作;

(2)在对视景体作转换时,应在转换前后保持三维空间中的各原像点投影到成像平面后的坐标,即保持像点坐标不变。只有保证了像点坐标不变,才能保证视景体转换后,所得的图像与视景体转换前是一致的,如果不能保证此属性,视景体转换操作则失去了意义。 5. 简述透视投影的视景体转换为正交投影视景体的原理。 答: (1)使用如下矩阵实现视景体转换: ????????? ???-01 0000 00100001 βα (2)转换原理如下:将视景体内的原像点集合看作过光心(视景坐标系原点)的射线集合;在保持各射线与成像平面交点不变的前提下(像点坐标不变),将这些射线的交点从视景原点变换到视景坐标系-Z 轴方向无穷远处,过原点的射线集合则变换为与成像平面正交的直线集合,投影方式也从透视投影变换为正交投影。 6. 简述Cohen-Sutherland 算法与Cyrus-Beck 算法各自的优缺点。 答: (1)Cohen-Sutherland 算法对可以简单接受或简单排斥的直线段(即全部位于成像平面边界内或全部位于成像平面边界外的直线段,对应整体保留或整体删除)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因为仅需要判断区域编码,不需要求解具体交点。但此算法对于局部位于边界外的直线段(即需要裁剪的直线段)处理效率很低,往往一条直线段需要多次裁剪操作,因为每次裁剪只求解一个交点,所求交点不一定对应最终的裁剪操作; (2)Cyrus-Beck 算法对于局部位于边界外的直线段(即需要裁剪的直线段)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因为直线段与边界的交点是一次性求解的,并直接定位到对最终裁剪有效的交点。但此算法对于不需要裁剪的直线段(全部位于边界内或边界外)具有较低的处理效率,因为这种情况算法仍然坚持求解直线段与边

立体构成期末复习题

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1.空间尺度 空间中的人利用空间中最基本的形式单元或那些凭经验就熟知其大小的元素(如门、窗、栏杆、家具等),把它们当做度量的标准,下意识地去观察和感知空间的大小。 2.形态 指事物的内在属性所呈现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意味着它除了包括“形状”和“神态”两层含义之外,还暗示着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其外在表现之间所存在的因果联系,它既包括了“形”所具有的客观物质属性,又暗含着“形”所承载的内容和意义。 3.材料的弹性 弹性是材料的一种基本物理性能,指材料受到外部作用力发生了变形,去掉该作用力时材料仍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征。 4.材料的可塑性 可塑性是材料的一种基本物理性能,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形变的特性。 5. 非结构性张拉 非结构性张拉是指将柔性线材固定并张拉于已有的结

构骨架上,其目的是通过密集排列的线材形成一个具有围护作用的表面。使直线的两个端点沿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线的轨迹运动,就可以得到一组微妙的曲面形态。 6. 立体构成 狭义而言,“构成”是指有别于传统“雕”和“塑”的一种具体的形态和空间生成方法,它试图通过对形态和空间加以解析的方式,来理解和把握形态和空间的本质,并以此为启示去探索形态和空间生成的可能性。 7. 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 影响空间构成的主要内容包括:空间的形状,空间的尺度,空间的限定与围合,空间的表面以及空间与光等。 8. 空间移情 空间的移情是人们基于本能和潜在意识而建立起来的空间形式与人类情感之间一种密切关联的现象。就空间创作的角度而言,空间的形态、界面和色彩等因素对人们心理和情感的影响,正是形成空间氛围、强化空间艺术表现力的基础。 9. 空间的识别性 能够对存在差异的视觉形象进行分辨是人类的本能,而进行辨别的基础是人们对于视觉形象的记忆。这一

平面构成考试试题

1 平面构成的对象是在一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和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它从研究形象,形式的作用为主题。 2 平面构成最主要的特征是将视觉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帮助我们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梳理出元素与元素之间内在的了联系。 4 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舞台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 5形成基本形的途径不同的观察角度,自然形体的断面,秩序强调,线条强调。 7 常用的基本形的构成方法有,相加,相减,分割,重叠,透叠,差叠,覆叠。 8 常用的分割方法有,等形,等量,渐变,相似,自由分割。 9 平面构成的主要美学原理包括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原理,以及比较重要的由此而派生出来的韵律与节奏,渐变与突变,比例和动势等原理。 10 形式美中的对称分为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五种形式。 11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 12 平面构成中的点可以分为实点和虚点。 14 面的立体感表现手法有:斜面或斜投影,点线的疏密关系,向一点集中的形态图,包络线,形态大小的变化,重叠。 15 平面构成主要形式:重复,群化,近似,渐变,放射,特异,空间,对比,密集,肌理。 16 骨髓可以分为有:有规律(或是起作用的)和无规律(或不起作用)的骨髓两种。 17 重复构成分为三种:单纯重复,连续重复,和近似重复,其中连续重复的形式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18 肌理构成(材料工具) 19在规律性骨髓和基本形构成,变异其中分别基本形的特征,从突破规律和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形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20 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髓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示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21 重复的平面构成通常分为四种形式,基本形的重复构成,骨髓重复构成,重复骨髓与基本形的群化关系。 22 空间构成是指由于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立体休效果。 23 矛盾连接是指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 24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按照形成方法可将设计中的形分为点,线,面。 25 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对称和平衡,对比和调和,节奏和韵律,比例和动势等。 26 在我们接触的对称中常见的有: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27 形象元素具有: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等属性。 28 平面构成是由基本要素点,线,面及形式法则与肌理所组成的。依其上目的可分为目的构成和纯粹构成两种。目的构成又可分为两种上,一是以美术设计为主,以外形视觉装饰为目的的设计,二是以结构设计为主,着重内部功能设计。二,名词解释 1 平面构成也就是把点,线,面或基本形等视觉元素按一定的创作意图编排在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平面构成试卷

2016学年第一学期平面构成期末试卷 一、名次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平面构成—— 2.骨格—— 3.肌理—— 4.构成中的体构成—— 5、视觉空间—— 6、基本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主要有()、()、()等。 2、空间感包括:()、()、()()。 3、平面构成是()的基础。 4、特异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类,即()特异和()特异。 5、基本形的组合形式包括形的()、()、()、()、()等。 6、特异基本形的表现包括()、()、()。 7、群化构成通常可作为()、()()等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 8、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有()、()、()、()、()、()、()。 9、构成是()的方法,研究(),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排列的方法,可以就是一种()的科学。 10、构成从内容上分,有纯粹构成和应用构成。

11、平面构成可分为()的构成和()的构成两大类。 12、基本形是由基本原素-——(),经过各种组合形成的。 13、()的形象,按照一定的()与()相互重合,系统合成一个新的形象,我们称之为重像。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划√,错误划×。(每题1分,共6分) 1、平面构成是为平面设计进行创造形象的基本练习。() 2、通过构成的学习,可锻炼头脑的灵活性,开阔视野,开发智能。() 3、在形态学中,点具有大小和肌理。() 4、平面构成中的体的构成是由点、线、面组合所产生的空间感。() 5、基本形特异是指在一定数量的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在规范的骨格单元内,出现少量基本形的变化构成,该特异构成形式容易形成视觉中心,突出重点表达对象。() 6、基本形就是基本的形态。()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多选一项或漏洗一项均不得分。) 1、关于对比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如冷暖,干湿都属于对比。 B、对比其实也是一种比较,黑与白,粗与细,长与短,规则于不规则都可进行对比。 C、对比构成的形式有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肌理对比等。 D、对比构成相对其它构成形式来说构图相对要自由得多。 2、表现进深感的方法有()。 A、重叠遮挡 B、透视网格的渐变 C、平等线间共同灭点 D、阴影关系 E、虚实造成远近 3、构成的特点是() A、整齐一律; B单纯统一;C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果处理不当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平面连杆机构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 大作业计算说明书题目:平面连杆机构设计 学院:材料学院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4年9月30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 大作业任务书 题目:平面连杆机构设计 设计原始数据及要求: ()

目录 1设计题目 2设计原始数据 3设计计算说明书 3.1计算极位夹角 3.2设计制图 3.3验算最小传动角4参考文献

1 设计题目 平面连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 2 设计原始数据 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已知摇杆长度,摆角,摇杆的行程速比系数,要求摇杆靠近曲柄回转中心一侧的极限位置与机架间的夹角为,试用图解法设其余三杆的长度,并检验(测量或计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 3 设计计算说明书 3.1 计算极位夹角 极位夹角 代入数值 3.2 设计制图 3.2.1 在图纸上取一点作为点,从点垂直向上引出一条长为的 线段,终点为; 3.2.2 从点在左侧引出一条与夹角为的射线; 3.2.3 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圆,与射线交于点; 3.2.4 分别从、两点向下引两条射线,射线与夹角为,两射 线交于点,点即为曲柄的回转中心; 3.2.5 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圆; 3.2.6 过点向左侧引出一条射线,射线与夹角,与圆交于点; 3.2.7 连接,并量取其长度,以为半径画圆,直线,与圆的 交点分别为,; 3.2.8 在图中量取,, 3.3 验算最小传动角 3.3.1 在处根据余弦定理 3.3.2 在处根据余弦定理 所以最小传动角 4 参考文献 [1]宋宝玉,王瑜,张锋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2010. [2]王瑜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大作业指导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关于平面构成试题

山西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考试试题 色彩结业考试试题 出题人:程文倩 班级:姓名:考号:成绩 {此卷共五题,总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平面构成—— 2、骨格—— 3、肌理—— 4、构成中的体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主要有()、()、()等。 2、空间感包括:()、()、()()。 3、平面构成是()的基础。 4、特异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类,即()特异和()特异。 5、基本形的组合形式包括形的()、()、()、()、()等。 6、特异基本形的表现包括()、()、()。 7、群化构成通常可作为()、()()等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 8、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有()、()、()、()、()、()、()。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划√,错误划×。(每题0.5分,共3分) 1、平面构成是为平面设计进行创造形象的基本练习。() 2、通过构成的学习,可锻炼头脑的灵活性,开阔视野,开发智能。() 3、在形态学中,点具有大小和肌理。() 4、平面构成中的体的构成是由点、线、面组合所产生的空间感。()5、基本形特异是指在一定数量的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在规范的骨格单元内,出现少量基本形的变化构成,该特异构成形式容易形成视觉中心,突出重点表达对象。() 6、基本形就是基本的形态。()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多选一项或漏洗一项均不得分。) 1、关于对比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如冷暖,干湿都属于对比。 B、对比其实也是一种比较,黑与白,粗与细,长与短,规则于不规则都可进行对比。 C、对比构成的形式有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肌理对比等。 D、对比构成相对其它构成形式来说构图相对要自由得多。 2、表现进深感的方法有()。

平面构成期末考试

成绩统计表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合计 得分 考生姓名:______ _____ 考生班级: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15分) 1.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训练,着重培养我们的和;其单纯性表现撇弃了对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 的训练。特别强调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法则,是培养 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的必经之路。 2、点、线、面作为构成的基本元素,是平面构成不可缺少的视觉语言。 3、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 规律和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4、对于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 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5、、、合称“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 的基础课程。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B ) A.蒙德里安B.格罗佩斯C.康定斯基D.伊顿 2.在平面构成中,作为造型元素的点(A) A.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B.有位置、大小和形状 C.无位置、大小和形状D.无位置而有大小和形状 3.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线是面移动的轨迹B.线是线移动的轨迹C.线是点移动的轨迹D.线是体移动的轨迹 4.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属于哪种构成形式?(D) A.渐变构成B.特异构成C.发射构成D.群化构成 5.所谓对比的调和,是指采用什么样的造型要素作对照的安排,从而形成统一、和谐的形式。 (A) A.不同甚至对立B.统一C.重复D.相似 6.平衡就是指所有力量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可以分为不安定平衡、相依平衡和什么平衡这三种形式?( B ) A.对称平衡 B.独立平衡 C.动感平衡 D.统一平衡 5.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其中错误的是() A、分与合 B、拆解与重构 C、结构与规律 D、变化与统一 7.平面构成可以分为哪三大类构成其中错误的是() A、意象形态构成 B、具象形态构成 C、自然形态构成 D、抽象形态构成 8.几何学意义上,线移动的轨迹。其中错误的是() A、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梯形的面 B、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 C、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 D、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 9.点、线、面具有() A、可靠性 B、相对性 C、独立型 D、单纯性 11.基本形的产生方法错误的是() A、相加与相减 B、组合与履叠 C、透叠与差叠 D、分离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线的定义及造型特点? 2.消极的面与积极的面: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 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 ,边距略大于间距) 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 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 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 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 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 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 、b 、c 、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 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 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设计基础(考试题目和大作业) (1)

《设计基础》考试题目二选一 (A) 一、考试题目 我站在高楼上 二、考试要求 1.根据这句话的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营造一种氛围。 2.设计中要突出“我”和“高楼”的关系,可以运用抽象、具象相结合的手法。 3.设计的表现形式上突出空间关系及构成关系。 4.纸张:4k素描纸尺寸:20x20cm 三、表现形式 1.要求有三张单色的草图,尺寸为5x5cm,任选其中一幅制作为正稿。 2.表现形式和风格不限,但要根据内容突出设计的意念。 3.色彩不限,绘画工具不限。 四、考试时间 3小时 (B) 一、考试题目 自行车的解构联想 二、考试要求 1.根据自行车的各部件展开丰富的想象,营造一种氛围。 2.设计中要突出“解构”的关系,可以运用抽象、具象相结合的手法。 3.设计的表现形式上突出空间关系及构成关系。 4.纸张:4k素描纸尺寸:20x20cm 三、表现形式 1.要求有三张单色的草图,尺寸为5x5cm,任选其中一幅制作为正稿。 2.表现形式和风格不限,但要根据内容突出设计的意念。 3.色彩不限,绘画工具不限。 四、考试时间 3小时

一、平时大作业题目 花非花 二、考试要求 1.根据花卉图片进行色彩结构和图形重组,注意归纳和创意,根据花卉的情感表达展开联想,营造热情洋溢、恬静幽雅和悠然伤怀的花语氛围。 2.综合运用抽象和装饰的手法将三种花语的情感视觉化。 3.依据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原理,合理地建构抽象画面元素的视觉关系。4.纸张:4k素描纸 三、表现形式 1.可用一副花卉图表现三幅抽象画面,也可用三幅花卉图分别表现三幅抽象画面,每幅尺寸为15×15cm或18×12cm。 2.表现技法不限,根据内容突出设计的意念并清晰标注。 3.色彩不限,绘画工具不限。 四、考试时间 3小时 例: 例: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绘画透视》作业答案

《绘画透视》课堂作业 一、名词解释(问答题) 1 基面:通过龙骨线与中站面的交点,并垂直于中站面的水平面。 基线:基面与中线面或横向垂直平面相交的直线。 画面:用直线透视法绘的垂直于视线的透明平面,画中景物的各点可视为以画家眼睛为中心而在此平面上投射出去的直线 景物: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视点:这是绘画方面的概念,西洋画(立体画)把作者(即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定为一点 站点: 视平线:是透视的专业术语之一,简称H.L,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主点:主视线与透视面的交点 视距:用调焦望远镜观察时在分划面上成清晰像的物体与仪器转轴中心的距离 2.平行透视:如果所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 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3. 成角透视:以正方形和立方体为例,如果正方形的两对边,立方体的两组直立面都不 与画面平行,而成一定夹角时的透视,叫成角透视。 4. 变线的全长透视:变线的迹点与灭点连线叫该变线的全长透视。 5. 画面迹点:变线与画面的相交点叫该直线的画面迹点。 6. 变线的灭点:变线远离画面无穷远点的透视,就是过视点并平行于该变线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叫该变线的灭点。 二、平行透视的特点:(判断题.P62~) 1.平行透视中平行于画面的平面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A 垂直、B 平行);平行于画 面的轮廓线是原线(A原线、 B变线),它们的透视方向不变,没有灭点,水平的仍然保持水平,直立的仍然保持直立,另一组主向轮廓线必然垂直于画面,是直角水平变线,它们集中消失于主点(A视点、B 站点、C主点)。 2.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为一点透视。(A:二点透视B:一点透视) 三、平行透视的基本规律(填空题.P62~) 1.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 2.正平行六面体包含主点时,只能看到(一)个面(绘画中要尽量避免)。 3.正平行六面体包含视平线或主垂线时,只能看到(两)个面。 4.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垂线时,就能看见(三)个面。 5.正平行六面体(高低)位置不同时,距视平线愈远的——水平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与视平线同高时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变线愈靠近视平线的透视愈平,反之愈斜。 6.正平行六面体(左右)位置不同时,距主垂线愈远的——侧立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 7.正平行六面体(远近)位置不同时,由近到远逐渐缩小,并逐渐靠近主点和视平线。 8.平行透视的正平行六面体有(两个面)与画面平行,由于远近不同,距画面近的正方形的边,长于距离画面远的边。但前后正方形的边长各自相等。

平面构成期末考试

成绩统计表 考生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训练,着重培养我们的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其单纯性表现撇弃了对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 _______________ 的训练。特别强调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法则,是培养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的必经之路。 2、点一、线一、面—作为构成的基本元素,是平面构成不可缺少的视觉语言。 3、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 律和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4、对于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 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5、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合称“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 的基础课程。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 分) 1. 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B A .蒙德里安 B?格罗佩斯 C?康定斯基 D.伊顿 2 ?在平面构成中,作为造型元素的点( A ) A .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 B.有位置、大小和形状形状 D. 无位置而有大小和形状 3 . 下面哪种说法是(C ) A .线是面移动的轨迹 B.线是线移动的轨迹 迹D.线是体移动的轨迹 4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属于哪种构成形式? (D ) A .渐变构成 B.特异构成 C.发射构成 D.群化构成 5. 所谓对比的调和,是指采用什么样的造型要素作对照的安排,从而形成统一、和 谐的形式。 ( A ) A .不同甚至对立 B?统一 C?重复 D.相似 6. 平衡就是指所有力量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可以分为不安定平衡、相依平衡和什么平衡 这三种形式?( B ) A.对称平衡B .独立平衡C .动感平衡D .统一平衡 5.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其中错误的是() A分与合B、拆解与重构 C、结构与规律 D、变化与统一 7. 平面构成可以分为哪三大类构成其中错误的是() A、意象形态构成 B、具象形态构成 C、自然形态构成 D、抽象形态构成 8. 几何学意义上,线移动的轨迹。其中错误的是() A、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梯形的面 B、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 C、斜线 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 D、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 9?点、线、面具有()A可靠性 B、相对性 C、独立型 D、单纯性 11.基本形的产生方法错误的是() A、相加与相减 B、组合与履叠 C、透叠与差叠 D、分离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线的定义及造型特点? 精品文档 ) C .无位置、大小和 正确的? C.线是点移动的轨 2.消极的面与积极的面: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 点的构成 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 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 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 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 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 1-1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 点的形象不限 细密、满布 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

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 等大圆点7-11个 分离或接触 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 1-1c 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 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 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

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 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 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 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 1-2 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 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 、b 、c 、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 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 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

2 线的构成 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 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 简洁、大方、紧凑、完整 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 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

《构成》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构成复习题 (课程代码 263003) 一、选择题 1.蒙德里安认为:( C )是存在于一切事物里的普遍的“固定关系”。 A.音乐感 B.运动 C.结构关系 D.变化 3.以下哪一种情感类型不属于紫色的色调情感类型( B )。 A.神秘 B.骄傲 C.孤独 D.矛盾 2. 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包括( A )。 A.点、线、面 B.点、面、体积 C.图形、色彩、文字 D.自然形 3.与其他互补色相比,红色和绿色这对互补色( B )。 A.对比强烈 B.明度接近 C.更加美观 D.饱和度高4.构成艺术概念被( C )带入德国,融入包豪斯的基础教育之中 A.康定斯基 B.蒙德里安 C.莫霍利—纳吉 D.塞尚 5. 弱明度,明度反差最小的色彩构成样式是( D )。 A.中中调 B.高短调 C.低长调 D.低短调 6.根据色光混合原理,红色光和翠绿光相加后是( A )。 A.黄色光 B.灰色光 C.墨绿色光 D.紫红色光 7.按照色光混合原理,红光、蓝光、绿光相加是( B )。 A.黄光 B.白光 C.紫光 D.红光 8.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 A )。 A.纯度 B.色彩 C.亮度 D.灰度 9.构成概念源于( A )新艺术运动的构成主义艺术。 A.俄国 B.荷兰 C.法国 D.德国 10.以下哪一种情感类型不属于黄色的色调情感类型( B )。 A.智慧 B.严肃 C.财富 D.阳光 二、名词解释: 1.自由线 不规则的线条,几乎不能用数学的坐标数据去描述其变幻位置。自由线具备了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艺术魅力,是表现韵律构成的最佳种类。 2.几何线 通过数字几何公式对其进行描绘的线,包含了:直线、曲线、抛物线、圆弧线、折线等,它们都可以通过数字坐标的数据确定,可以按照数学的比例参数寻找点的轨迹。 3.色相环 将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彩按渐变规律首尾排列成环状色带或色环的,称为色相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