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论文(通过)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

论文(通过)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研究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内容摘要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顾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讨论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典型高性能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后可得出结论: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矿物掺合料;配合比;工程应用

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目录

II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II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布局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况,会商了木钱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向。当前一个时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向为高强化、高性能化、绿色化、高技术化和复合化。论述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定义、组成、组织布局、共同比设想及养护还有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正在向高强、高性能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其应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从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

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据统计,当今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9m3,并且随着我国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用量将继续快速增长。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又一种新型混凝土涌现出来。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除其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外,还在于其能否成为绿色材料。因此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曾经与水泥、集料、水、外加剂童谣重要,成为混凝土中的一个组分。粉煤灰和矿渣均能明显降低水化,降低温升,延缓水泥的水化放热,明显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因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不具有三个基本效应,即形态效应、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有益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坍落度保持能力。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还可以削减缩短,明显抑值混凝土徐变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布局的质量和耐久性。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1绪论

自“高性能混凝土(HPC)”一词提出以来,曾经有近10年历史,但至今对它并没有统一的解释或定义。不同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部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认为,HPC的强度应不低于50-60MPa。我国的吴中伟院士认为,应当根据用途和经济合理等条件对性能有所侧重,现阶段HPC低限可向中等(30MPa)适当延伸,但以不损害混凝土内部布局(孔布局、界面布局、水化物布局等)的发展与耐久性明确为:HPC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除采用优质水泥、水和集料以外,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HPC应同时包管下列性能:耐久性、工作性、各类力学性能、适用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并不一定强调高强,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除了包含以前的概念外,还包括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在我国,一般把C10~C5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称为普通强度混凝土,C60~C9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C100及C100以上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以下是三种典型的高性能混凝土: (1)超高强(活性细粉)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人超细粉物质,可以使硬化水泥石布局致密,孔

径细化,改善界面布局,具有高的抗渗性、耐久性和强度,即在混凝土中掺人超细粉物质可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布局并提高其性能。国外已成功研制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可达200MPa~800MPa超高强活性细粉混凝土,其抗拉强度也可达25MPa~150MPa,它是一种超高强混凝土,并且这种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也得到了应用。(2)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自身诊断、自身控制、自身修复等机敏能力功能的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如自密实混凝土、内养护混凝土、承受高温的高强混凝土。(3)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在公路路面研究上有其重要感化,但国内外大量研究与生产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均属于高强度水泥混凝土,基本上是C60以上,此时面临的问题出现了,就是高强度招致了高脆性,假如直接用于路面有不成克制的瑕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有高的耐久性。同时高性能混凝土也应具有高的强度。但仅仅是高强度,还不一定具有高耐久性。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最重要技术目标。它还要与使用的环境相结合,采取相应的计策,例如掺入矿物质超细粉。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2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高性能是在1990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对混凝土提出的新的要求。而高性能混凝土也是今后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国内外的提法不尽相同,但归纳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高耐久性,能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具有超长的使用年限和较小的维护费用;在特殊要求的使用条件下,能满足抗侵蚀、抗冻融等抵抗恶劣使用环境下的特殊要求。

2.高施工性能,能在具体的施工条件下,顺畅地完成混凝土的运送和浇注,能得到密实性和均匀性优胜的混凝土布局。

3.较高强度,能满足设想承载力所提出的强度要求,且具有足够的后期强度增长能力,并包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强度要求。

4.高体积稳定性,混凝土凝结前不分层、不离析,硬化后体积变化小,具有较好的抗裂能力。

5.能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章主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发展动向进行讨论,重点分析其特点和工程应用范围。

2.1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2.1.1超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C100强度等级以上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强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土的4~6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轴压比和合适的配箍率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且柱截面尺寸减小,减轻自重,避免短柱,对结构抗震也有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高强混凝土材料为预应力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可采用高强度钢材和人为控制应力,从而地提高了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裂度。因此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采用施加预应力的高强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大跨度房屋和桥梁中。此外,利用高强混凝土密度大的特点,可用作建造承受冲击和爆炸荷载的建(构)筑物,如原子能反应堆基础等。利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用高强混凝土抗渗性能强和抗腐蚀性能强的特点,建造具有高抗渗和高抗腐要求的工业用水池等。具体特点如下:

1、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2、高强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削减了截面,布局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出格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仅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并且可增加使用面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想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3]

4、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2.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绿色混凝土的“绿色”涵义为:节约资源、能源;不破坏环境,更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子孙后代,且能满足其需要。是指通过材料研选、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出来的具有特殊结构和表面特性的混凝土;既能减少环境负荷,又能与环境协调,它具有能适应动、植物生长,对调节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为人类构造舒适环境。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指应具有以下特点的混凝土:可满足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开发;比传统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选择资源丰富,能耗小的原材料;能大量利用工业废弃资源,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和有害物质的从低排放;适合人居,对人体无害。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首先应当是高性能混凝土,同时又是“绿色”混凝土,其特性如下:

1、高的工作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在拌合、运输、浇筑时具有良好的高流动性(坍落度在200mm以上),不泌水不离析,施工时能达到自流平,坍落度经时损失小,具有良好的可泵性。高性能混凝土的这种优良工作性能可以保证施工时混凝土的质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量均匀,避免一些原始缺陷,同时也能提高施工的速度,节省人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2、体积稳定性好。高性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体积稳定,水化热低,混凝土温升小,硬化过程中不开裂,缩短时变小,硬化后具有致密的布局,不易产生裂缝。

3、高的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应有高的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高强度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特点,但不等于低强度混凝土不具备高性能。我国基本上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标号应在C50以上。目前发达国家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已达到C100以上,并已见诸工程应用。

4、高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高的抗渗性、抗冻融性及抗腐蚀性。高性能混凝土的渗透性和混凝土结构致密,能有效地抵抗硫酸盐、氯离子等有害介质的侵蚀,使混凝土即使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有些国家设计的混凝土使用寿命能达到100年,目前我国提出混凝土的寿命至少应在50年以上。2.1.3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机敏型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感知和修复性能的混凝土,是智能混凝土的初始阶段,是混凝土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成基础上掺和复合智

能型成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自感知、自适应和损伤自修复等智能特性的多功能材料,根据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预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自我安全检测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的脆性破坏,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近年来,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及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相续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智能混凝土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自诊断、自调节和损伤自修复等性能,并且这些性能在一种混凝土结构中不能全部体现出来,只是初步具有某一种智能(确切的说是一种反应性能)特性,其具体划分为:

1、自诊断智能混凝土

自诊断智能混凝土具有,压敏性和温敏性等性能。普通的混凝土材料本身并不具有自感应功能,但在混凝土基材中掺入部分导电相组分制成的复合混凝土可具备自感应性能。目前常用的导电组分可分为3类:聚合物类、碳类和金属类,而最常用的是碳类和金属类。碳类导电组分包括石墨、碳纤维及碳黑;金属类材料则有金属微粉末、金属纤维、金属片及金属网等。

2、自调节机敏混凝土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自调节机敏混凝土具有电力效应和电热效应等性能。Wittmann F H在1973年首先研究了力由变形产生电、电力,由电产生变形效应。Wittmann F H在做水泥净浆小梁弯曲时,通过附着在梁上下外表的电极可检测到电压,且对其逆反应一电力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梁产生弯曲变形,改变电压的方向时,弯曲的方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机敏混凝土的力电效应、电力效应是基于电化学理论的可逆效应,因此将电力效应应用于混凝土布局的传感和驱动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它们实施变形调节。例如,对于平整度要求极高的特殊钢筋混凝土桥梁,可通过机敏混凝土的电热和电力自调节功能进行调节由于温度自重所引起的蠕变;机敏混凝土的热电效应使其可以方便的实时检测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并利用电热效应在冬季控制建筑物内部环境的温度,可极大的增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3、自修复机敏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含有微裂纹的混凝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是能够自行愈合的,但自然愈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受混凝土的龄期、裂纹

尺寸、数量和分布以及特定的环境影响较大,而且愈合期较长,通常对较晚龄期的混凝土或当混凝土裂缝宽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混凝土的裂缝很难愈合。国内的研究表明,掺有活性掺和料和微细有机纤维的混凝土破坏后其抗拉强度存在自愈合现象;国外研究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方法是在水泥基材料中掺人特殊的修复材料,使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时,自动利用修复材料(粘结剂)进行恢复甚至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的Carolyn Dry采用在空心玻璃纤维中注入缩醛高分子溶液作为粘结剂,埋人混凝土中,制成具有自修复智能混凝土。当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时,空心玻璃纤维中的粘结剂流出愈合损伤,恢复甚至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2.1.4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在泵送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混凝土施工性能、早期的非荷载裂缝、耐久性方面给予广泛的关注。考虑到工程中大量应用的是C50以下强度的混凝土(以下简称为“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浆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混凝土内部结构状态,普通混凝土是在以C5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对象,通

过对原材料的优选和质量控制、配合比优化、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使生产出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硬化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混凝土的结构改善,其强度及抗渗等级高于原来基准混凝土,具有相对较高的耐久性。这种通过改善普通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工作,称为“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其主要特点为:

高性能化的普通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和较小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一般情况下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90min坍落度基本无损失)。适宜的粘度、较大的流动性以及泌水性不离析的适宜的凝结时间等优良施工性能。在水泥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配制出强度相对较高的混凝土,特别在耐久性较普通混凝土提高等突出的技术特征。

混凝土耐久性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抗氧化、抗腐蚀能力和体积稳定性,这些性能指标又能相互关联。根据国外文献资料,抗氯离子渗透是抗腐蚀的重要指标,是判定混凝土寿命的关键参数。抗碳化性能是指空气中的CO2与混凝土的Ca(OH)2发生化学变化,使混凝土中兴华,在水分侵入时,混凝土中的钢筋失去碱性保护而腐蚀、膨胀,使混凝土出现顺钢

筋的裂缝,不断恶化,最终导致结构破坏。碳化速度与混凝土的密实度相关,一般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水胶比,水胶比越大碳化速度越快。

2.2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如前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现状,各种方法和技术还相对落后,仍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使用和检验。因此,本节主要阐述的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工程应用范围以及简单应用实例。2.2.1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混凝土。其主要特点是高强度、高抗渗性、高工作性能与体积稳定性,其原材料有:

1、水泥

用于生产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必须兼有高的28d抗压强度和好的流变性。一般宜选用不低于42.5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好的流变性意味着使用此水泥掺用适量的高效减水剂,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丧失和保持良好的工作性;应通过试配来选择水泥,选择水泥细度、石膏形态和数量、碱含量的数量符合设想和施工环境要求;

有耐硫酸盐腐蚀要求的混凝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有碱集料反应控制要求时还需注意水泥的碱含量,当集料具有碱一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2、化学外加剂

化学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丧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物;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通过试验选择与所用水泥顺应性好的外加剂。一样的高效减水剂,当用在低水胶比的高性能混凝土中时,不一定能到达用于较高水胶比混凝土中一样的效果,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磺化程度、磺化位置、有效固体含量、聚合物链长度、聚合物的交联程度、剩余磺酸盐和杂质等。水泥与高效减水剂顺应性选择的原则是:在同一水泥中掺入几种高效减水剂显示流动度大、到达饱和点时掺星较少,坍落度经时丧失小等特征的组合为减水剂与水泥顺应性较好;反之顺应性不好,应当改换水泥品种或外加剂品种。

3、矿物外加剂

矿物外加剂对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至关重要,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物,常用的矿物外加剂有Ⅰ级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磨细天然沸石等。矿物外加剂性能目标应符合GB-20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的要求,矿物外加剂的品种和细度明显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热、流动性、早期体积稳定性、强度、耐久性和成本,应根据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期品种和掺量。

4、集料

细集料应选择质地均匀坚固、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的中粗河砂或者人工砂,一般其细度模数应该大于 2.6,含泥量应该小于1.5%。配制C80以上的超高强混凝土时,其含泥量应该小于 1.0%,有条件时应冲洗后使用。集料应该抗压强度高和表面相对粗糙的品种,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较为适用,一般控制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1%;配制C80以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时,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该比要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20%以上,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粗集料宜采用2级配,含泥量不得大于0.5%。

5、水

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用水应复核<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想的主要目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稳定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重点予以包管。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性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其配合比在设计要求上应该注意:

混凝土的共同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设想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适配、调整等步调选定。配制的混凝土应满足施工要求。设想强度和耐久性等质量要求。高性能混凝同比设想应首先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然后根据施工工艺对拌合物工作性和强度要求进行设想,并通过适配、调整、确认满足使用要求前方可用于正式施工。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

矿物外加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化学外加剂的掺量应使混凝土到达规定的水胶比和工作度,且使用的最高掺量不应对混凝土性能(凝结工夫、后期强度等)产生不利的影响。

2.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范围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强度等级超过C80的HPC,其特点是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和梁,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配筋率,可以显著地缩小结构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1、主要技术内容

HS-HPC的水胶比≤28%,用水量≥200kg/m3,胶凝材料用量650~700kg/m3,其中水泥用量450~500kg/m3,硅粉及矿物微细粉用量150~200kg/m3,粗骨料用量900~950kg/m3,细骨料用量750~800kg/m3,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氨基磺酸高效减水剂。HS-HPC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还需要掺入体积含量2.0~2.5%的纤维,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

2、技术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X怡XX省交通科学研究院XX公司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1、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195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的要求和涵义完全不同。 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易于浇注、捣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高强、韧性与体积稳定性,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协会认为:此种混凝土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但仍需达到55MPa以上,需要具有很高的抗化学腐蚀性或其他一些性能。 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则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填充能力的的混凝土,在新拌阶段不需要振捣就能完善浇注;在水化、硬化的早期阶段

很少产生有水化热或干缩等因素而形成的裂缝;在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加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密度、低渗透性和高抗腐蚀能力的混凝土。 综合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可以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 中国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2、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 高性能混凝土是由高强混凝土发展而来的,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比高强混凝土更多、更广乏,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振动加压成型的的高强混凝土——工艺创新 在高效减水剂问世以前,为获得高强混凝土,一般采用降低W/C(水灰比),强力振动加压成型。即将机械压力加到混凝土上,挤出混凝土中的空气和剩余水分,减少孔隙率。但该工艺不适合现场施工,难以推广,只在混凝土预制板、预制桩的生产,广泛采用,并与蒸压养护共同使用。 (2)掺高效减水剂配置高效混凝土——第五组分创新 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高效减水剂是高强混凝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质特性和应用 摘要: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制备时的独特工作性能与普通的混凝土不同,能够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靠自重成型。突出的性能包括了填充能力、穿越能力、稳定性。因此在施工中的到了广泛的观注,并在特殊工程中获得和较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性质特征;施工应用 1 引言 自密实性混凝土的填充能力也就是其流动性,是自密实混凝土的重要特性,即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对模板的整个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流动,而不会在内部和表面出现气泡。动力来自混凝土的自重力和浇注时产生的能量。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性能除了这种填充性能外还有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能。当前各国所研制的自密实性混凝土因为其配合比例的差异而会出现一定的性能差异,因此自密实性混凝土需要用测试的方法对不同的特性进行检验并了解配合 比例所形成的施工性能。 2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检测和性能分析 2.1 检测方式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检查方法有:对其坍落度、坍落流动度、T500时间、目测稳定性的坍落度筒实验、J环实验、L 和U型仪、稳定性过筛试验等。同这些试验可以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

土进行试验性检测,并且利用这些试验可以获得不同配合比例的混凝土的拌合物各种性能参数,并且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2.2 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在实际的试验中可以看出,利用常见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进行配合试验,其中HPSCC-12号系列配合比加水为基料的12%。根据试验的结果,这个系列的混凝土拌合物黏聚性能突出,基本不会产生离析的现象,但是混凝土拌合物黏性较大,基本不流动,坍落扩展性能较好,H2/H1高差等都可以在加水少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施工用参数要求。而HPSCC-14系列试验混凝土掺和的水量偏多,由此产生的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产生了泌水离析同时产生了气泡。 在实验中,检测性能最好的是HPSCC-13系列混凝土的拌合物水量适宜,混凝土的拌合物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都满足了设计的要求,各项指标也可以适应模拟实验的参数要求。可见在利用HPSCC复合自密实材料进行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时候,对水量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 2.3 施工性能的分析从前面的试验情况看,自密实性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物的实际性能与配合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在施工中利用配合标准的调整改变其一些基本的性能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这些与施工性能相关的参数包括:T500流动时间与粗骨料的关系、坍落度和粗骨料的关系、坍落度和加水的比例、T500流动时间和加水量的关系。从实际的情况看,随着粗骨料的含量的增加坍落度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潮流,符合 现代建筑风格和经济形势的新型建筑混凝土,其建筑特点最显著的就是耐久性, 面对不同使用使用情况,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都 是经得起考验的。 1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渐严峻,中国建筑行业难免面临一些窘境,建筑材料高 强度材料造价太高、造价低的建筑材料使用性能又不符合标准、材料源的采集合 成过于复杂等等一些建筑行业前后两难的问题,所以必须尽可能解决建筑行业的 建筑原材料问题,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应运而生。随着国外与国内乡村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娱乐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对疫情的警惕与防止,混凝土应用 在百姓眼中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在发展混凝土的同时一定要对其性能把握准确。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源,质量检验,配合比,坍落度,施工条件的要求比一 般混凝土的要求更苛刻。 2研究生产材料 高强度混凝土是我们根据普通混凝土研究比对,加之一定科学理论的基础提 出的新概念。顾名思义,就是要适应太空中极端的恶劣环境,可以作为建筑材料 的新型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是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创新性新能源材料,虽然都 是混凝土,但在成分比例功能上却大不相同。我们以研究普通混凝土的结构性质 等为基础,深度挖掘一种可以利用生物资源制成的新型材料。通过比对二者之间 的结构和性质,得出了太空混凝土这一大胆设想。废旧建筑中具有丰富的资源, 若能应用新型原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将会极大地将增强我们在建筑原地中“自给自足”的能力,减少对原生材料的依赖。而高强度正是完美的利用这一概念。如果能重复利用建筑场地的砖瓦,钢筋,木材,岩石等材料,加建筑垃圾和 建筑土壤组成的,利用原建筑中的原位资源与原生材料的进行二次有机结合,其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是对传统混凝土技术的突破。本文就高性能混凝土在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钢筋混凝土基础是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结构施工的主体。我国每年的混凝土使用量约为十亿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现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和建筑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建筑工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建筑工业的高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建筑技术知识的发展。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前言 在21世纪初,快速发展的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并大大改善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新的混凝土技术不断出现在不同的现代大型建筑中。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我国经济和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现今高性能的混凝土及施工技术正处在研究阶段。但我相信,其未来肯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许多施工优点:(1)能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2)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压力,施工相对安全;(3)能减小建筑施工的噪音。(4)能缩短建设工期。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方式方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确保连续不断浇筑,直接滴落不超过3米,同时合理地分配管道,防止过早干涸。1.高性能混凝士的特性 人们又称高性能混凝土为三高混凝土,即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力学性能: (1)良好耐久性:这种具有高性能的混凝土必须具备较好抵抗掺杂和防止介质冲击腐蚀的能力。且具有高弹模、低收缩、低涂层改变和温度应变,在采用硬化工艺的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体积和腐蚀特性,细观外形结构致密,不易在空气中产生宏观和微观裂缝,抗掺耐腐蚀能力好。混凝土在碳化,氯离子的作用和侵蚀,钢筋腐烂,碱性骨料的反应,冻融和破坏这几个方面都可以认为是对于建筑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大破坏。 (2)优秀的工作性:有更好的能力来填充和防范,同时可以反映出重力作用下的流动性和混凝土化合物的变形。高机动性、高容量、高密度、自由振动能力的高性能混凝土。 (3)优良的力学特点:由于在高校使用了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浆的工艺中使用,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水的使用量﹐从而将水灰比极大地降低,改善了水泥与砂浆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论文(通过)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 论文(通过)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研究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内容摘要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顾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讨论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典型高性能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后可得出结论: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矿物掺合料;配合比;工程应用 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目录 II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III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布局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况,会商了木钱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向。当前一个时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向为高强化、高性能化、绿色化、高技术化和复合化。论述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定义、组成、组织布局、共同比设想及养护还有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正在向高强、高性能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其应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从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要:混凝土作为一门传统的建筑材料,在现代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混凝土的使用历史已经有近200年。混凝土材料在房屋建筑水利桥梁道路等现代化工程结构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它是土木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人工材料。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由最初的大流动性混凝土到塑性混凝土,二战以后由于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发展又出现了半干硬性混凝土与干硬性混凝土,20世纪60年代,新型减水剂的问世,发展了流态混凝土。一直到今天随着混凝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工程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成了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强度 以往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往往只重视混凝土的强度而忽略了材料的耐久性,这使得一些建筑发生过早的破坏,他们不是因为强度不够,而是因为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足,使得其长期暴露在各种有害介质的环境中而遭到侵蚀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特种结构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就更加的严格,对这些结构来说混凝土的耐久性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甚至超过强度的要求,而这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就会解决这一缺点。高性能混凝土最初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它的定义为具有所需要求的性能的匀质性混凝土。 目前开发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一下三类: 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它是具有自身诊断,控制和修复等机敏功能的混凝土。如:承受高温的高强度混凝土,内养护型混凝土等。 纤维混凝土,它是指在混凝土中掺入各种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石棉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通过加入这些纤维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和抗拉的性能,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材料的脆性,通过利用其假韧性来防止其突然地断裂,增大了混凝土的延性。国外已重点研究中掺量和高掺量纤维混凝土丹麦掺量为6%,美国掺量在17%—23%。但其效果基本相同,丹麦一般掺入短纤维,表面镀铜,强度可达成C20以上,破坏时,塑性很好,美国的纤维混凝土主要用来做板和高速公路面层,这种纤维混凝土很薄.已用在高速公路面层,路面弹性非常好,但其造价很高。 活性细粉混凝土,它是指在混凝土中掺入超细粉物质作为集料填充胶凝材料空隙使水泥石硬化后结构更加的细密,孔径细化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其次这种超细粉物质还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强度。国外已成功研制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可达200MPa—800MPa超高强活性细粉混凝土,其抗拉强度也可达25MPa—150MPa,它是一种超高强混凝土,并且这种混凝土在工程实际中也得到了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工程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可能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性能要求,从而选择不同种类的高性能混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在性能、抗压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方面都具备卓越性能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中。本文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配合比、拌合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的项目案例,探讨高性能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应用分析 一、绪论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在抗压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方面都具备卓越性能的混凝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在当今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两方面,探讨高性能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1. 抗压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30 MPa左右,而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往往能够达到100 MPa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主要来源于其优良的骨料、胶凝材料以及其间更好地结合的复合材料。 2. 抗渗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是其在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可以通过优化其配合比,选用优质的胶凝材料和骨料等手段来提高。在高性能 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细度模数、胶 凝体积以及水胶比等参数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3. 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贯穿混凝土使用寿命的能力,主要包括抗裂、抗冻融等方面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通过选用优质的骨料和胶凝材料、控制生 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来提高。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分析 1. 桥梁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可以用于制造桥面铺装砖、桥墩、桥面及桥梁主梁等构件,其高强度、耐久性以及抗震性能使之在重要的大型桥梁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2. 高层建筑: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可用于建造混凝土外墙板、楼板、梁、柱等结构组件,其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耐磨性和耐久性,可有效减轻建筑自重,提高楼房整体的结 构性能。 3. 水坝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坝建设中可以用于建造水坝主体、壳体及进出水口等构件,其高强度、抗渗性以及耐久性能使之在长期使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采用新型材料技术开发的一种优质混凝土,它具有很高的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和抗渗透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重要的建筑结构、桥梁、隧道、地铁、水利工程等领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革新了传统混凝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高性能混凝土是利用特定型号的水泥、合理的砂石配合比、优质骨料和常规掺合料、高效的分散剂、改良剂、缓凝剂等原材料组成,工艺上采用高效的振捣、预应力及其它工艺手段制成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可以超过100MPa,抗压、抗拉、抗弯能力强,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好,可以抵御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一、桥梁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桥梁结构要经受各种复杂和多变的荷载作用,因此需要高强度、高耐久性、高稳定性的混凝土材料,以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大幅度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保证了桥梁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二、地铁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在地铁隧道、车站、环保墙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除了要满足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还要具有良好的耐火、耐水、耐久性和抗化学腐蚀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地铁工程中表现出更好的应用效果和施工质量。 三、水利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利工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复杂的混凝土结构,例如水坝、水闸、渠道等,这些结构需要长期保持在水中,因此需要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来保证其耐久性和抗冲刷能力。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能够满足耐久性的要求,还可以有效地抵御环境中的化学腐蚀和冲刷等作用。 四、其它领域 除了以上三个领域,高性能混凝土还广泛用于核电工程、海洋工程、高层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在这些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带来更好的工程质量、更高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能够达到较高的强 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领域。本文首先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 设计方法、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高性 能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其对工程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 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法;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应 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C50的混凝土,其特点是具有较高 的强度、耐久性和耐磨性等,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以及机 场跑道等工程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好的抗震性能,因 此在特殊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并阐述其设计方法、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高性能混凝 土材料的性能及其对工程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 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C50的混凝土,其特点是具有较高 的强度、耐久性和耐磨性等,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以及机 场跑道等工程领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 较高的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通常比普通混凝土高出30%以上,甚至达到 了100MPa以上。这种强度优势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用于需要承受大 荷载和极端条件下工作的工程项目中。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混凝土材料。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更高的耐久性和更好的抗裂性能等优点。本文将探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性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抗压强度、高抗折强度和高耐久性等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常见的高性能混凝土包括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流动自流平混凝土、高性能自养抗裂混凝土等。高性能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桥梁、隧道、大型水利工程等重要工程中。 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性为: 1.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一般在100MPa以上。 2.优异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的腐蚀和侵蚀。 3.优秀的工作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好,易于施工,可大大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原则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制备与传统混凝土不同,需要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基于性能设计的原则: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所需的性能指标进行设计,例如强度、耐久性、抗裂性能等。 2.合理的材料配合原则: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配合需要合理,每一种材料的比例需要经过科学计算和实验验证。

3.前瞻性的研发原则:高性能混凝土需要不断进行前瞻性的研发和创新,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展望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水利工程、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1.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世界上最高的三峡大坝工程中,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在桥梁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香港的铁路大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制成桥梁桩身,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3.在隧道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例如,在中国境内最长的大峡谷隧道工程中,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来制作隧道护壁板,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比传统混凝土更为优异的混凝土材料。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大型水利工程、桥梁、隧道等多种重大工程。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不少产业都有了超前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也不断 在技术上有不少开发,本文主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特征进行分析,因为影响高性能 混凝土性能因素较多,下面就从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施 工技术,并对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技术开发 前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资源、环境、施工、使用及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 面临着来自使用环境条件恶劣、高耐久性要求的更大挑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性能 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开发利用,下面就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1、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20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欧洲混凝土协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 协会将(HPC)定义为一种与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在日本,将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成 为HP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HPC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和工程技术 人员,HPC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美国的学者们更注重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 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则重视高工作性。但它们的基本点是高耐久性,这是符合这方面的 知识。 2、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 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 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 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 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 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 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 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 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 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 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HPC 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发了应用高效减水剂之后,混凝土迈进了高强度和高流态的新领域,而在之后的90 年代开发了粉体工程,使混凝土技术更上一层楼,迈进了高性能的时代,近年来C60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大到铁路建设、桥梁建设小到公路、建筑物这些工 程都应用了C60 高性能混凝土,除了C60 混凝土以外,C80 混凝土也在工程中试点进行应用。国际上现在工程上获得应用的强度为90MPa、100MPa、110MPa、120MPa 甚至还有些大于150MPa、200MPa 的高性能混凝土也在个别的工程上得到了应用,但是这些强度很强的高性 能混凝土结构工程如桥梁、道路、海港和污水建筑物还是过早的遭到了破坏这些破坏不是由 于强度不够,而是耐久性不足。修复这些损坏的混凝土建筑物的费用非常的昂贵,就美国来 说吧,每年由于修复劣化混凝土的费用多达2000 亿美元之多,这个数据很说明问题,于是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学习中心:保定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2013 年春季 学号: ************ 学生:胡鹏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 3 月 3 日

内容摘要 随着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发明与应用、矿物超细粉的回收与加丁、纤维材料的发展以及新型水泥基材料的发明,混凝土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高性能混凝土(HPC)目前,HPC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世界各地的莺特大工程中。在HPC配制中,要特别注意采用合理的配合比,同时指出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强度均明显高于设计基准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与高工作性的混凝土,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只有凝胶孔无毛细孔,具有高的抗渗性和耐久性。HPC组成材料中必须具有矿物质超细粉和高效减水剂。同时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inven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high efficiency water reducing agent and mineral ultrafine powder and recycle and butyl, fiber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invention of the new type of cement base material,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technology has a major breakthrough, especially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currently, HPC has been widely used around the world warbler super-large projects. In HPC configuration,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asonable mixing ratio,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at different a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esign strength of benchmark. ] Is a kind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high strength, high durability and workability of concrete, the cement in concrete only gel hole without wool stoma, have high permeability resistance and durability. Of HPC in materials must have mineral ultrafine powder and high efficiency water reducing ag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in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完整)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完整)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建筑向高层、大跨、地下、海洋方向发展,高强混凝土因其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为满足更高的工程结构需求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需要,高性能混凝土也在不断发展。其中,轻混凝土是一种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 砂大孔混凝土三类。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全生命 周期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的高性能混凝土。它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裂性、高耐久性等优点,同时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耗、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 1.3超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抗压强度大于150MPa、自重密 度小于2600kg/m3的混凝土。它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 久性、高抗震性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1.4智能混凝土是指具有感知、反应、控制等智能功能的 混凝土。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实现对混凝土的监测、控制和调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高性能混 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冻融性、耐久性、耐化学侵蚀性等。其中,抗冻融性是指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抗裂性能,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耐化学侵蚀性是指混凝土在化学环境中的耐久性能。 2.2工作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流动性和 坍落度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振捣和成型等工艺具有重要的影响。 2.3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强度、刚度、韧 性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其能够承受大跨度、重载等复杂工程结构的重要保证。

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运用及发展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引言 .. (1) 第一章高性能钢筋混凝土的定义 (2) 1.1 分析国内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 (2) 1.2 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发展动向 (3) 2 我国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4) 2.1 典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4) 2.1.1 超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4) 2.1.2 机敏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5) 2.1.3 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5)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6) 2.2.1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 (6) 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范围 (9) 3.1 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9) 3.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9) 3.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10) 4 机敏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范围 (10) 4.1 智能混凝土诊断 (11) 4.2 改造混凝土 (11) 4.3 钢筋混凝土修复 (11) 5 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工程立用 (12) 5.1 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化的途径 (12) 6 工程实例分析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毕业论文设计

word 大学 毕业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展与应用初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28日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展与应用初探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开展的历史背景与目前国外的研究现状,说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由于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应用,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技术等技术环节出发,初步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施工技术,探讨研发绿色混凝土的必要性,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展趋势作出展望。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质量控制,绿色混凝土

目录 引言 (1) 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1) (一)背景……………………………………………………………………… 1 (二)研究现状与开展方向 (2)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4)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4)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5)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7 (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与其选用 (7)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0) 1、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目标和影响因素………………………………… 10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 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选择……………………………………… 13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15)

(18) (一)高耐久性能 (18) (二)高工作性能 (19) 〔三〕其他 (19) 五、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20

(21) 七、结论 (23) 八、参考文献 (25) 九、致 (27)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 一、概述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 层建筑、水利工程等领域,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 1.材料的选择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首先在于材料的选择。高性能混凝土所选用的材 料需要满足高强度、高密实度、高抗渗性等要求。其中水泥需要选择 高强度、低热发生的水泥;骨料需要选择高强度、低吸水率的骨料, 如花岗岩、玄武岩等;粉煤灰的选择需要注意其细度和活性;外加剂 需要选择高效的缓凝剂、减水剂等。 2.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如水泥的强度、骨料的粒径、粉煤灰的比例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性等级等。 3.施工工艺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其次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最后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或开裂等问题。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1.桥梁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桥梁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受巨大的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桥梁工程的要求。 2.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需要具有坚固的结构和高强度的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密实度等特点,能够满足高层建

筑的要求。 3.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需要具有高抗渗性和耐久性等特点,以保证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耐久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 4.其他领域 除了桥梁工程、高层建筑、水利工程等领域外,高性能混凝土还被广泛应用于隧道、码头、机场等领域。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未来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1.环保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高性能混凝土需要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节能化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正在施工的武汉到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设计时速350km/h)其主体结构就是采用的是高性能混凝土。本文根据参加该段客运专线施工的实际经验,谈谈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 一、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指用常规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等做原材料,使用常规制作工艺,主要依靠高效减水剂和活性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水泥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1.1高工作度,这是工业化泵送施工的条件,一般坍落度应达到 20?2cm,而且不产生过多的泌水。 1.2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 1.3长期的耐久性,这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上百年而不是普通混凝土40,50年的使用寿命。

二、高性能混凝土实现的技术要点 2.1低的水胶比,在保证工作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水的用量。 2.2使用高效减水剂以保证在水胶比比较低,胶结材料用量不多的情况下大的工作度。 2.3选择高质量的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颗粒级配和粒径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要求细骨料应选用洁净的砂子,粗骨料应是高强、低吸水性的碎石。 2.4掺入活性矿物材料。掺入活性矿物材料可以带来很多益处:?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降低混凝土硬化初期的水化热,减少了温度裂缝。?活性矿物材料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起火山灰反2应,使硬化水泥浆内的空隙细化,提高水泥浆和水泥浆—骨料界面的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有利于混凝土在酸性环境下的耐久性。 三、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3.1 水泥: 从化学成分来分一般分为硅酸盐系水泥、铝酸盐系水泥、硫酸盐系水泥或硫铝酸盐系四种。我们一般常用的硅酸盐系水泥又分为六 种:硅酸盐水泥(P.I、P.II),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水泥(P.S),火山灰水泥(P.P),粉煤灰水泥(P.F),复合水泥(P.C)。(1)硅酸盐水泥,有P.I和P.II 两个编号,其中P.I不掺加任何的矿物混合材料, P.II允许有不超过5%的活性矿物混合材料;(2)普通硅酸盐水泥,允许以5%,15%的矿物混合材料等量取代硅酸盐熟料;(3)矿渣硅酸盐水泥,允许以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作为矿物混合材料等量取代硅酸盐熟料。(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允许有20%,50%的火山灰质材料作为矿物混合材料等量取代熟料;(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允许有20%~40%的粉煤灰等量作为矿物混合材料取代熟料;(6)复合硅酸盐水泥,用两种以上矿物混合料以总量20%,40%取代硅酸熟料。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究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同时具有以下性能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与优质原材料,配制成便于浇捣、不离析、早期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并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等性能的混凝土,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寿命长,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要求高的强度、高的流动性以及良好的耐久性,本文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做探究。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前景 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建筑用混凝土的趋势,本文所作的总结和探究具有硬顶的参考意义。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同时具有以下性能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与优质原材料,配制成便于浇捣、不离析、早期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并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等性能的混凝土,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寿命长,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要求高的强度、高的流动性以及良好的耐久性。 1、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混凝土专家以资深院士吴中伟教授和冯乃谦教授为代表,吴教授在1997 年提出过:“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采用了现代混凝土制作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配制时对原材料选取要求高,质量管理要求严格;除了水泥、水、集料以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HPC 尽可能满足以下性能:耐久性、工作性、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实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冯教授认为:高性能混凝土首先要满足高强度,其次耐久性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最重要技术指标,也应首先予以保证;再次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流动性好、可泵性好的混凝土,以保证施工的密实性,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还需要控制坍落度损失,以保证施工要求的工作度。 2、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多年来,为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很多国家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获得了很好的效益。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原始阶段仅仅是在纯粹的追求混凝土的高强,高强混凝土的发展比严格意义上的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要早。20 世纪30 年代,随着水泥品种的改善及混凝土技术的提高,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强度在国际范围内逐渐提高。60 年代,美国就出现了相当于我国现在C50~C60 的商品混凝土,70 年代,高效减水剂的广泛应用使高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70 年代末,日本就具备配制出相当于我国现在C80~C90 的混凝土技术,并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历史性意义的发展源于以耐久性为目标的研究阶段。为了改进混凝土过早劣化的缺点以及对高强混凝土的完善,发达国家在20 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热潮,从而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开发推向高潮。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只重视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