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影响

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影响
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影响

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地影响

山东省邹平县台子中学张凤娥

邮编: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受尽屈辱地历史,年地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闭地大门,西方列强如潮水般纷纷涌入中国,腐败地清政府用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换取与列强地妥协,苟且偷生.鸦片战争后签订地《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地《马关条约》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地《辛丑条约》被称作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条约地签订使中国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逐渐沦丧,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地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开始

1、割地:香港岛.中国地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2、赔款:万银元

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地负担加重,清政府财政危机.

3、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地根本目地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地工业原料,通商口岸地开辟就为列强向中国输入商品、掠夺原料提供了方便,古老地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地漩涡,中国自给自足地封建经济受到猛烈冲击并开始解体.但同时五口通商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地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地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中国地关税自主权遭到了破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战败求和地刺激也惊醒了一部分人“天朝大国”地美梦,一部分先进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正视中国地落后,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地主张.比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张.这是对清王朝“闭关自守”传统观念地挑战,是人们思想认识上地巨大进步.

二、《马关条约》使中国地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中国地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亿两

日本要求清政府年内还清,而当时清政府地年财政收入只有万两,为支付这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人民地负担更加沉重,生活更加艰难.为此清政府还向列强贷款,这就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地财政

3、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南京条约》开放地通商口岸仅限于东南沿海,而这四出已经大大深入中国地内陆,并且都是当时中国最富裕地城市

4、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本条约开“允许列强设厂”之先例,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国本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从本条款我们也可以看出列强地侵略方式从鸦片战争时地“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如:允许列强开设工厂、开设银行、投资铁路,强迫清政府贷款等.这种侵略方式比直接输入商品对中国地危害程度更深.

《马关条约》地签订使列强更加认清了清政府软弱可欺、腐败无能地本质,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地野心,大大加深了中国地民族危机.本条约签订后不久年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地狂潮.

三、《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年付清,加上年息厘,本息共计亿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多万两,总数超过了亿两.

本条约是近代赔款数额最多地.列强要求赔款亿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亿千万,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两白银地“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地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地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海关税收是当时清政府主要地财政来源,用海关作为赔款地担保,就使清政府受制于洋人,使列强基本控制了清政府地财政.

2、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使馆界”实际上就成了“国中之国”,列强在此可以任意妄为.列强地侵略势力已经深入清政府地心脏,使清政府地一举一动都处于列强地监控之下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地各种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对所属境内发生地“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刻镇压,否则立即革职,永不叙用.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继续推行“以华治华”地策略,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他们在华地代理人.

所以本条款标志着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地工具.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地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

这样就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地控制之下,更加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镇压中国人民地反抗

所以本条约实际上就是清王朝屈服于列强而交出地卖身契.它标志着清政府政治上成为洋人地“守土官长”;经济上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地“税吏”;军事上清政府无重组民族自卫战之可能;外交上各国公使是清政府地"太上皇".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变为了“洋人地朝廷”.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的条约与会议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的条约与会议总结 重点的三大条约 一.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 结果:失败——《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五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最显侵略本质)。 影响: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化社会。 二.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年至1895年 结果:失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③允日本在中国设厂(最为恶劣,最显示其侵略本质);④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社会的程度。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年至1901年 结果:失败——《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①清政府赔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沦为帝国的傀儡);③清政府拆大沽炮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化社会。重点会议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二.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来负责指挥。 意义: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当、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给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9月 地点:延安 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替人大的职责)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 近代中国人为什么不格外痛恨英国 从晚清以来,很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中国,细细数来,英、法、日、德、俄、意、美、奥匈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奇怪的是,中国人对这些侵略者的印象并不一样,最痛恨的是日本,最鄙视的是俄国、其次是法国,相反,对美国、德国好感较多,而对英国虽谈不上什么好感,也不至于十分痛恨。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走私鸦片、火烧圆明园,就发动侵华战争的次数之多而论,仅次于日本;就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之大而言,能排在俄日之后的第三位。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心态复杂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感觉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种身份。不知您注意了没有,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敌人,也是“老师”,而最终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从敌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逐渐发现,跟日本、俄国比较起来,英国其实并不是最凶恶的,因为它追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没有灭亡中国的明确目的和计划。并且,英国人守规则,发动战争之前一定宣战,战争中不过分地滥杀无辜,逼签条约之后基本能够恪守等。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英国堪称当之无愧。这个国家为人类做出了三大贡献:1、近代民主制度;2、资本主义经济模式;3、大机器生产方式。可以说英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曾经发挥的影响力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越。中国跟英国打交道,吃了不少亏,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在有些领域已超越了“老师”,比如羽毛球等,当然,在有些方面尚有距离,比如足球。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巧合的是,中国跟英国都在一个阵营中,如果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跑龙套”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硬仗,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在东南亚,中英两国士兵终于携起手来,向共同的敌人开火。 考虑到英国的这三重身份,就难怪中国人心态复杂,一言难尽了。无论如何,跟英国打交道,中国不能说一无收获,至少能练练口语。奇怪的是,这种感受不仅中国人独有,想当年英国人打遍了全世界,把几十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主要内容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 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 内容: 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 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 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应 准英人一体均沾 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厦条约》 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中俄《瑷珲条约》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58年6月13(咸丰八年五月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十二款1.俄国得以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 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三十款。 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 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背考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考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③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要要求。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编成《四洲志》); ②在1843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②《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洪仁玕提出。其主要内容是: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 名称时间国家内容 《南京条约》1842 英国割地(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 英国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望厦条约》1844 美国1、美国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开设医院;2、美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黄埔条约》1844 美国1、允许法国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爱珲条约》1858 俄国1、割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 《天津条约》1858 俄美英法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开放十处通商口岸 3.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 5、赔款(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 《北京条约》1860 英法1、《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地(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北京条约》1860 俄国1、割地(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在内40万平方公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俄国1、割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 《中俄改订条约》1881 俄国1、割地(我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中法新约》1885 法国1、“越南独立”;2、中越边境开辟商埠;3、修筑铁路;4、降低税率;5、法国撤退基隆和澎湖的军队《马关条约》1995 日本1、“朝鲜独立”;2、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3、赔款(2亿两);4、开设工厂;5、开放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6、开辟内河新航线 《辛丑条约》1901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1、赔款(4.5亿两);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严惩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二十一”1915 日本1、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2、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3、中国警队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4、中国政府聘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

大学大一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巧记口诀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 据统计,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匈帝国5个,西班牙4个,其他国家68个。 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内容却只有一个——侵犯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财富,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据统计,从1689~1949年,中国共与外国签定了约1182件左右的书面形式外交文件,其中除正式的条约、和约、界约和协定外,还有所谓的:①“专条”:如中日关于台湾“生番”的《北京专条》;②“合同”,大多数是为解决铁路借款、合办铁路及其他经济事务的,如1898年中美订立的《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等; ③“章程”,如1843年中英签定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④附约(附件):如中日1905年签署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及附约》等; ⑤证明书。如中国秘鲁废除苛例证明书等;⑥“租约”,如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条约及外交文件基本是都是不平等的。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和利益。这些特权和利益包括: 一、驻军权: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第9款的规定,帝国主

义国家在华享有驻兵的特权。该条款称:“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二、内河航行权: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只不仅可以在中国领海任意往来,而且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具可通商”。并“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通商之区”。 三、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对居住在驻在国领土上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种制度是西方列强侵犯弱小国家主权、掠夺弱小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是受领事裁判制度危害最深、时间最长的国家。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在华享受领事裁判权。“倘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照办。” 这就是说,英国人在中国土地上犯了罪,中国官员不能根据中国法律来惩罚他,只能交给英国领事按英律治办。此后约有20多个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这种特权。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才被迫放弃此种权利。 四、自由传教权:1844年,中法签定《黄浦条约》,该条约规定:法国取得在五口通商口岸建造礼拜堂、医院、学堂的权利。同时又规定:“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实际上要求清政府保护法人在华自由传教。1846年在法国的威胁下,清政府正式取消对天主教的限制,并发还过去没收的天主教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jt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 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 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 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 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C)。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3.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主要是(B) A、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批判了改良主义,宣传革命 C、论证了反满与反封建的区别 D、指明了推翻清朝后的建国方略 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D)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5.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A)。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6.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7.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 D ) A.抵御外侵的必要性

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 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8.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B)。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9.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C)。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战争 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11.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C)、()等率领中央根据地留下的部分红军在南方坚持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 A.毛泽东周恩来 B.周恩来朱德 C.项英陈毅 D.博古李德 12.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D)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D.中共二大 14.1928年6月继续北伐的国民党政府的军队进驻北京、天津一带,奉系首领(A)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归类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 2、最早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英国 6、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 3、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约《南京条约》 7、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辛丑条约》中清政 4、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的标志《马关条约》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名称 战争 时间 双方国家 条约内容 条约危害 影响 侵略方式 《南京条约》 鸦片 战争 1842年 中国同英国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民族矛盾激化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商品输出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通商 口岸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利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 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马关条约》 甲午 中日 战争 1895年 中国同日本 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 日本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资本输出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加重了人民负担;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从政治上和财政上控制中国 通商口岸 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富 庶的地区 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丑条约》 八国 联军 侵华 战争 1901年 中国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赔款 (经济)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 税收作担保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便利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近代史纲要:八个不平等条约

近代史纲要:八个不平等条约 下面是凯程考研整理总结的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中八个不平等条约,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考生们复习有一点的帮助。进入到了新复习阶段,考研的小伙伴们要继续努力的复习哦! 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是史纲考试中需要着重掌握的史实内容。对于条约,大家不需要记住具体的详细内容,只需牢记每个条约里外国攫取的主要特权即可。 一、《南京条约》 签订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司法权),割让香港岛丧失领土主权,协定关税丧失关税主权。它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虎门条约》 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有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主权)的内容。 三、《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中国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其中有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长江各口岸通航的规定。 四、《北京条约》 1860年中国与英美签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将九龙南部割让给英国。 五、《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可以直接在中国办厂,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六、《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1年中国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外国可以直接在中国驻军。至此,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真正形成。 七、逐次割让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3、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条例》以及一系列租借条款中,将九龙北部以及新界租借给英国99年,1997年期满。 八、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侵略特权有哪些 1、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3、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近代史上中外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进入近代,是从西方列强用大炮强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开始的。它以打破传统中外关系格局为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使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四个意义重大的中外不平等条约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致使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被迫签下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个不平等条约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五口的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了,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侵入;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的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国和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擭取的在华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下《北京条约》,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

方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实质是要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使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社会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一、史实 共有:1.南、2.五、3.虎、4.望、5.黄;6.天、7.北、8.瑷、9.北、10.勘、11.改及五个;12.马、13.辛、14.二、15.淞、16.何约十五个。 二、分类 1.赔款:1.南、6.天、7.北、1 2.马、1 3.辛 2.割地:1.南、8.瑷、9.北、10.勘、11.改及五个;12.马、 3.开口岸:1.南、6.天、7.北、12.马、 4.宗教侵略:4.望、 5.黄、 6.天 5.其他特权:关税、司法、军事、游历、办厂、铁路、教育等。 三、认识 1.把握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三个时期 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存在的条约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条约关系。表面上看,这些条约具备了国际法的各项要素和细节要求,实际上它违背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要求——签约国双方或各方的平等关系。在近代,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对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把握可分为三个时期: 1842年至1860年为形成期。以《南京条约》的签订为开始。该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块奠基石。通过这三个条约,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这些权利构成了外国在华特权的最基本的方面。尔后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种种特权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派生和补充。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大块割取中国领土主权(沙俄割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割去了九龙司地方一区);增开商埠权(增开南京汉口等11个商埠,使条约口岸从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公使驻京权;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海巡逻权;外国公使在内地租屋买地权;贩卖华工权等。 1860年至1919年为扩大期。在这个时期,除英法美俄等国外,又有更多的国家跻身于这个体系之中.总数达20多个国家。扩大期的60年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世纪60-9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在这30年中,中外关系相对平静,除了中法战争外,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中外战事,因此这一时期没有出现影响全局的条约。“局部性”的条约却有,如《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步入第二个阶段。《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的屈辱和约,它给中国带来了领土的大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赎回)、外交的大失败(一直作为中国屏障的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财政大出血(中国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后又加上3000万两“赎辽费”)、主权的大出让(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成为新开的口岸)、经济的大损失(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还掀起瓜分狂潮。《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此约得以实现了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这个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严重丧失,经济上上帝国主义的残酷勒索使中国的经济几近崩溃,军事上中国的国防能力遭到全面限制,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遭到摧残扼制。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为了满足自己称帝的野心,袁不惜以整个国家为代价,接受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存续的第三个时期,即修订期。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基础开始动摇。列强被迫修改一些条约若干内容,开始部分放弃在华的条约特权。如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二是这个时期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虽然发生了动摇,却没有被摧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受不平等条约束缚压迫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妥协投降的条约,如《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但总的来说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日益减少。 2.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①近代不平等条约大都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或当时的反动政权签订的,多是在侵略战争之后,是侵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来说都是带有屈辱性的,是民族耻辱的象征,也有少数条约是因为当时的反动统治者出于某种政治需要,对外来侵略者或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结果。如“二十一条”。 ②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成为列强向中国掠夺领土、勒索赔款、攫取特权的合法依据。 ③不平等条约的掠夺性和奴役性的条款,导致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标志。 四、拓展 1.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分析理解不平等条约中反映列强阶段性特征的侵略要求,并进行比较。列强的侵略要求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变化而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列强侵略主要表现为商品输出、开拓市场和原料产地;19世纪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主导方面。如《马关条约》中开办工厂的规定就是资本输出的表现。 ②要注意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前后联系,不平等条约中有些条文是前后连贯、不断深入扩大的。如《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中,列强不断扩大宗教侵略权益。侵略条约还可以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状况,如“二十一条”反映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地位。 ③要注意高考试题。近年没有单一考察不平等条约的试题。 2.进行学科内知识的延伸。①列举古今中外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古代史上民族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绍兴和议。世界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如:《巴黎和约》、《九国公约》、《布列斯特和约》、《慕尼黑协定》等。②列举中国近代史与不平等条约相关内容:“告各友邦书”、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五四运动、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新中国对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态度?补充: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的其第55条:“对于国民党敢府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过去所签订的条约的严正立场。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对于旧约的立场既是坚定的,处理方法又是灵活的。一方面声明自己对旧约拥有修废之权,另一方面又没有断然宣布废除所有的旧约,而保留了分别对待、灵活处理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新条约时代的开始。 二○○四年四月九日

【历史04】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历年)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历年)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 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 自主权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 内容: 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  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 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厦条约》 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内容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现代史6大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6大不平等条约 一、《南京条约》 1、1842年中英签订。 2、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虎门条约》 1、1843年中英签订。 2、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其中满足了英国的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要求。 三、《望夏条约》 1、1844年中美签订。 2、中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进一步规定了协定关税、.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侵犯中国的领海权。 四、《黄埔条约》 1、1844年中法签订。 2、中法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了享有英美规定的特权外,还享有在中国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五、《马关条约》 1、1895年中日签订。 2、影响:《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六、《辛丑条约》 1、1901年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签订,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订的一个和平协定。 2、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至今已有数千位学员进入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院学习,这些同学的名单在网上有据可查。而且从2005年到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凯程考研辅导中心的成功学员人数要比前一年翻一倍,所谓的成功学员,是指通过初试,进入各校复试并最终录取的同学。 师资力量强 首先,所有老师均来自北京各高校的教师,且讲任何课程备课必须超过一个月,那些虽然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