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模态作业指导书(修改)(DOC)

白车身模态作业指导书(修改)(DOC)
白车身模态作业指导书(修改)(DOC)

白车身模态作业指导书(修改)(DOC)

文件编号:YJY ? P ? 0020 ? A1-2004 文件名称:白车身模态分析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为使本公司白车身模态分析规范化,参考国内外白车身模态分析的技术,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分析作业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分析人员在做白车身模态分析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让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该分析的员工有所依据,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白车身模态分析中贯彻,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内容包括:前处理模型;分析软件的使用;工程载荷及求解的设置;分析结果后处理和评价标准等。

本标准于2004年9月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颖、邓文彬

汽车设计部门

汽车工程设计研究院CAE分院振动与噪音分析研究所项目分析员

主管分析员

项目分析员

产品数模

复核UG数模、材料属性、

焊点信息、厚度等数据

根据UG数模利用

Hypermesh对结构进行网

格划分、焊点连接。然后

利用MSCNastran进行计

^算,结果以否合格文件形式^

T

得出分析结论、写出分析

报告、并根据相关标准给

Y

项目启动

通知书

根据合同

要求确定

分析内容。

保证数据

完整性

保证网格

划分及计

算方式的

分析工告需22天15人。通常一个项目中,随设计的

作所需不断更新,需不断更新检查和计算。

时间

白车身模态分析流程

1、适用范围

任何车型的白车身。

2、分析的目标及意义

本分析旨在分析白车身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得到的数据可为车身结构设计和振动噪声分析提供参考。

3、前处理建模

3.1白车身模型(只包括焊接总成,不包括门、玻璃、内饰等螺栓紧固件),焊点

用RBE2(6个自由度)模拟,焊点布置应符合实际情况,边界条件为自由。

3.2网格大小和注意事项如下。

3.2.1建模标准(所有项均在HYPERMESH中检测)表1

(注:三角形单元总数指的是整车中三角形单元所占比列)

在网格划分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该零件与其它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3.2.2 在hypermesh中注意事项:

322.1单元网格总体要求:连续、均匀、美观,过渡平缓。

322.2对于倒角,倒角两端点距离小于5mm P寸可删去(命令:geom'distanee )。当倒角两端点距离大于5mm寸,测一下倒角的弧长(命令:geom'length),如弧长小于10mm时划分一个单元,大于10mm划分两排单元,如难以满足单元长度要

求,可将倒角的一边toggle掉。对于孔,半径小于5mn寸寸可删去,同时删去小于5mm的凸台和沉孔。

3.2.2.3对于对称件,只划分一个件的网格,另一个件使用镜像方法生成。对于一个单个零件如果是左右对称的,可将它从中间切开,划分一半即可(使用

splitbody 命令),对于单个零件判断其是否是左右对称的,可将切开的另一半镜像过去(使用transform 命令),渲染后看是否重合

3.2.2.4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零部件(比如小螺栓)根据其位置和尺寸及对分析目标的重要性可不进行网格划分

3.2.2.5 B柱之前的零件网格尺寸控制在10-15mm对于B柱之后c柱之前的零件,可适当增大网格尺寸,定在15-20mm c柱之后20—35mm划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对一些连接处可划分细一些);

3.2.2.6原则上存在焊点的翻边必须划分两排单元,识别焊边可察看各总成数模、或者是看参考车型以及去设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联系。在焊点的翻边上,如翻边长度小于10mm在保证最小单元长度要求下,可适当将翻边加长。大于10mm时,

考虑划分两排单元,对不符合长度要求的单元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将翻边的边界

toggle 掉)。

原则上焊点位置由设计部门确定,在设计部门已提供焊点位置的情况下,采取以下操作步骤:1)在UG中检查焊点位置,若发现分布不合理的焊点,须与车身相关设计人员确认;2)将零件导入HYPERMES洪中应包含该零件的焊点信息一一点和圆圈线(导入前需确认在UG里已经将点、线、面分层);3)将含圆线圈的COM隐藏,只显示零件和焊点,然后用GEOM CLEANUP/FIXED POINTS/A命令将焊点变成零件面上的硬点;4)划分网格并按标准检查好单元质量后,文件先以HM格式进行保存(须包含所有点、线、面和单元),然后将网格输出成*bdf文件, 再将焊点和圆圈线输出成*igs (该文件的命名方法:在bdf文件名前加w。如:bdf 文件53-01.bdf,则igs 文件w53-

01.igs);5)在PATRANI装配时,将同一零件的*.bdf、*.igs 文件导入,且放在同一个GROU里。

6)圆圈的个数的含义如下:两层焊点以①5红色圆圈表示;三层焊点以①6红色双圆圈表示;四层焊点以①7红色三圆圈表示;多层焊用一个多点RBE2模拟,不能用多个RBE2模拟,

且该RBE2的INDEPENDENT点位于中间板上。7)对于跨总成的多层焊点,须在装配完整后再行连接。在确认设计部门不能提供焊点的情况下,焊点的布置按照

《“白车身焊接设置”操作指导书》,对于参考车型中焊点比《“白车身焊接设置” 操作指导书》普遍比较密的区域,可以根据参考样车的实际情况适当对该处焊点进行加密。

322.7在hypermesh里划分完网格后,进行表1中的检查并对不符合规范的网格进行调整和修改(操作命令:2D\edit element'clearup )。调整完后,使用

tools'check elems 命令进行一次总检测。

3.2.2.8单个零件的有限元模型中不允许有自由节点和重复单元存在,shell单元

的法向要一致(命令:tools\normal )。

3.2.2.9总成各零件划分完毕,以HM格式进行保存,同时输出BDF文件。注意备份。

3.2.3文件命名规范

3.2.3.1 UG导出的IGS文件,命名与原PRT文件名相同,如:5400121.Prt ——》

5400121.igs ;对称件命名,如:5400111 (对称件5400121).prt ——》5400111

-121.igs

323.2 HM文件命名时同IGS文件,输出的BDF文件命名时亦同IGS文件

324总成干涉调整

本次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以各总成为基础。总成零件划分完毕,将在PATRAN

中进行干涉的调整,焊点连接。以下是操作方法:

3.2.

4.1 打开PATRAN20Q1选择File New 输入文件名,0K弹出Model Preferences 菜单,Toleranee 选项选择Default, OK。

3.2.

4.2分层导入有限元模型。File —>Import,弹出对话框,Object选择Mode Source选择MSC Nastra n In put ,Curre nt Group 中输入层名(注意:层名必须与导入的BDF文件名一致,头部加总成号,如:53—5300101), Apply。

3.2.

4.3 所有零件导入后,删去由Hypermesh产生的材料和单元特性信息。操作:

Materials delete

Properties delete

3.2.

4.4Post单个层,检查网格的边界、法向。操作:

Eleme nts Verify ----------eleme nt ------ boun daries

3.2.

4.5Post所有层,检查零件干涉,并进行调整,操作:

Eleme nt Modify -----------Node ------ O ffset

4、分析软件的使用

3D工程软件:UG (用于几何面修改和建立,并传送到分析软件)

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PATRAN (用于前、后处理);NASTRAN

(用于求解结果)

5、分析结果后处理及评价标准

模态的含义是系统的某一本质的振动形态,在这种振动形态下,系统表现出单自由度系统的运动特征。

模态分析指对结构的动态特性的解析分析和试验分析,其结构动态特性用模态参数来表征,模态参数是系统运动方程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其经典定义是: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其中,坐标变换的变换矩阵为模态矩阵,其每列为模态振型。

模态分析的核心在于对系统的固有特性的提炼和识别,最终目标为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模态分析求得白车身除刚体模态外的200Hz以下的模态振型。以目标车的实验和分析结果为目标,主要的几阶整体弯扭模态频率应高于或至少等于目标车相对应的模态频率。

结构的动态响应由外界激励频率和结构本身的固有频率决定。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第一,尽量提高结构的刚度,以提高前几阶固有频率;第二,结构固有频率应尽量错开载荷激振频率2Hz 以上。

微型车的激励一般最主要为路面激励、车轮不平衡激励、发动机的怠速激励。

路面激励一般由道路条件决定,目前高速公路和一般城市较好路面上,此激励力频率多在1-2HZ。车轮不平衡激振频率取决于汽车的行驶车速。发动机的怠速激振频率取决于怠速转速和汽缸数。

模态频率是白车身的固有振动频率,所以模态频率能很好地反映整车在结构上的优劣。如果第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和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都大于对比车的,则表明该车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比对比车的大;如果在低阶振型云图上颜色比较均匀,表明刚度分布比较均匀,白车身结构刚度没有突变区域,反之,如果在较小的局部区域内出现红色过渡到白色,说明刚度局部有突变,容易在此产生应力集中。

一般轿车白车身的第一阶频率通常出现在 20-35HZ ,在此范围内,白车身的第 阶频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该车的 NVH 特性。

附图(某白车身模态分析除去刚体模态的前两阶振型):

6、成果提交形式

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可出现在白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报告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 振动分析报告中。

7、具体分析流程

7.1对已经连好焊点的白车身的各个零件定义材料卡片,操作:图

7.1

Material-create-isotropic-ma nual in put

In put Properties-L in ear Elastic

在Elastic Modulus, Poisson Ratio, Density 里分别填入白车身钢材的弹性模量, 泊松比和密度。

一阶弯曲振型云图

阶扭转振型云图

图7.1

图7.2

7.2定义单元属性卡片,操作:

Properties-create-2D-Shell

Optio n(s):

Homoge neous

Stan dard Formulati on

In put Properties

在Material Property Sets出现的材料中选择该零件的材料填到Material Name

里。在Thickness里填入该零件的厚度。

图7.2

7.3定义模态分析工况,操作:

图7.3

Load Cases-create

在 Load Case Name 里取名,勾上 Make Current ,在 Load Case Type 选 Static ,在

Assign/Prioritize Loads/BCs 中不选任何边界条件,然后 Apply 。

Qption(s); Inpii Properties …

Seled Meifhters

Action: Ofcject:

Typ&:

E;d?ting Property Ssdf

Propertv sei Meme

Homo 卵ene>c)u

Standard FoirrulstiM

Applcatior Region

J

Action: Create '

LMd Case T ype.

Static 〒I

DeECripiion

J

Assigrt.^Prioritiie Loads/BCs

Load Case Scale Factor

fl7

图7.3

图7.4

7.4定义模态分析卡片,操作:

An alysis-A nalyze-E ntire Model-Full Run

在Job Name 里取名,在Solution Type 选择Normal Modes,然后OK。

图7.4

7.5定义分析Subcase,操作:图 7.5

点击 Subcases create 边界条件 mode ,点击 Subcase Parameters ,根据需要 定义模态分析的频率范围,一般为 15- 25阶,然后Apply 。

MlSC.Nastran Solution

Available Jobs

J -1

r

Job hferne |mode

Job Descrifrtioin

h4SC .Nastran- job created on _J

CFl-Mo^O^l at 13L54 52

Solution Type: C LINEAR STATIC C NOhLINEAR STATIC

I T? ■ BT ■ ■ r 1 ■ ■ :-■?■■ ■!■ !■■ IV91 ? I BT

NORMAL MODES

L A -占.■>—

&—■■■:,—£:■! S^-BI : a —JI la — J

C BUCKLING

广 COMPLEX EIGENVALUE

C FREGUEMCY RESPONSE C TRANSEhlT RESPONSE

Sulutim Psirsimeters..,

irgcsiation Parameters

SoliJtion Type...

Di 陀 ci Tezt input... ■

Apply

Solution Sequence 103

QK I Cancel

ACtlDTl :

Cieste

J

Av a liable Suteeses

SC1-DEFAULT

A .Io |

Cfcirr

l

l mDd

H

W DKcrfdion

?co 如 UJLJU [飞

SJDl2ms?..

SubGhwm Scled...

Select SuoereleiT ents.. ”

A/aiable jdfcs

SuocEfSB Name

Sttocsss DesiSHrtion

Jot? hiame

h°d31

M?T hk 动 srjxi nirflt^nl? n n-|Mov-&|.rtt13:5<62

匚妝竺忙妙

tTXJC-

Drect fcxi Input. _

SeiedL Explict M^Cw..

Apply

图7.6

图7.5

7.6选择计算工况,操作:

图7.6。选择自由无约束的工况。

Action : Analyse

Otoj&ct :

Entire :

Model

Mflthoct

F JI Run ▼ |

Study;

Code; Type' Available Jotis

Job Name

[mocJe|

Job Description

M&C.Nastran job crested an 01 _Nw-04 ert 13:54:52

Trans la ; ion Parameters...

Sotution Type...

Direct Text Input..

Subcases ..

Subcase Select...

图7.7

7.7提交分析文件,操作:Array

图7.7

隧道衬砌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作业准备 (2) 2.1内业技术准备 (2) 2.2外业技术准备 (2) 3.技术要求 (2) 4.1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3) 4.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说明 (3) 5.施工要求 (4) 5.1 混凝土浇筑前后施工要求 (4) 5.2泵送混凝土施工 (5) 6.劳动组织 (8) 7.材料要求 (8) 8.设备机具配置 (9)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 9.1衬砌模板质量控制及检验 (10) 9.2衬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及检验 (11) 9.3二次衬砌质量控制及检验 (12)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4) 10.1安全要求 (14) 10.2环保要求 (15)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改建铁路成都至昆明线永仁至广通段扩能工程站前二标所有隧道正洞二次衬砌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组;熟悉、审核图纸,复核设计坐标及高程,澄清相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培训,留存培训记录签字并存档,关键作业人员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拖式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台车的走行轨铺设在填充混凝土面上。 模板表面要光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白车身模态分析试验方法研究 毕业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绪论 (3) 2 试验模态分析 (5) 2.1模态试验理论 (5) 2.2试验测试系统组成 (6) 3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7) 3.1模态参数识别主要方法 (7) 3.2最小二乘复频域法 (9) 3.2.1最小二乘复频域法简介 (9) 3.2.2系统模型的确定 (9) 4 白车身模态试验 (10) 4.1白车身参数 (10) 4.2试验结构的支撑方式 (10) 4.3传感器的选择及布置原则 (12) 4.4激励系统 (13) 4.4.1激励方式 (13) 4.4.2振动激励源的选择和比较 (14) 4.4.3设备传感器 (15) 4.5试验测试系统检验 (16) 5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21) 5.1稳态图 (21) 5.2模态频率与阻尼比 (23) 5.3模态振型 (24) 5.4模态试验的有效性 (26) 6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0) 结论 (33) 谢辞 (34) 参考文献 (35)

白车身模态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模态分析参数识别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重点是PolyMAX法和时域分析法之间的对比,以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才能获得精 确地实验数据。为此本文分别采用多参考最小二乘复频域(PolyMAX) 法和时域分析法对结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得到白车身各阶的模态图、 模态频率和振型并采用模态置信判据法(MAC)验证试验结果,比较二者 之间的优缺点,从而发现PolyMAX能提供比时域法法更多的稳定极点 并且有一个清晰地图标,确保一个用户独立和简洁明了的解释,大量简 化了鉴别过程。为进一步验证PolyMAX法的准确性,将PolyMAX分析 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相对比,发现两者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因此,本文 认为在白车身模态试验中PolyMAX法是最佳的试验模态分析方法。 关键词:白车身模态试验分析方法MIMO PolyMAX 1

隧道仰拱及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仰拱及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1.1. 仰拱施工 混凝土仰拱超前于衬砌及时施作,确保支护和衬砌结构的稳 定性。仰拱采用分段整体浇注,为解决仰拱施工与掘进出碴 相互干扰的矛盾,并保证仰拱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仰拱采 用移动式栈桥进行施工。仰拱施工紧跟隧道下部开挖面进行, 待喷锚支护全断面施作完成后,灌筑仰拱混凝土,仰拱混凝 土采用简易拱架,浮放模板浇筑;填充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 开始施工;底板混凝土待衬砌完成后及时施工。仰拱一 次灌筑长度6~8m。仰拱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放车通行。(1)仰拱施工 仰拱施工时根据围岩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施工时间,并紧随初 期支护尽早修筑仰拱,以利于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受力。仰 拱在拱部和边墙开挖并支护完成后进行开挖。仰拱采用全幅 整体浇筑。 对边墙部基底进行人工清理后,逐段拆除二次衬砌 6~ 8m 仰拱范围内的中隔壁底部钢架单元,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 到位,进行人工将仰拱底部虚碴清理干净,抽出积水,然后 架立仰拱堵头模板。仰拱端头采用大块槽型模板。自检合格

后,报监理工程师做隐蔽工程检查签证。浇筑仰拱及隧道填 充混凝土时,采用运输车运输混凝土,用混凝土输送泵送至 仰拱模板内,由中心向两侧对称浇注。用混凝土振动棒将混 凝土摊平、振捣。 (2)隧底填充 仰拱砼强度达到70%后,方可浇筑隧底填充。 在施作前应清除仰拱顶面的碎碴、粉尘,并冲洗干净,不得 有积水。 混凝土灌注同仰拱施工。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洒水养护,达到可以通行运输车辆的 强度,然后拖移仰拱栈桥进入下一个循环施工。仰拱一次施工 长度控制在 6~ 8m,并将上循环混凝土仰拱及隧底填充接头 作凿毛处理。 (3)仰拱栈桥 为了保证出碴和进料运输与仰拱施工平行作业,减少施工干 扰,加快掌子面的掘进速度,并保证仰拱闭合后支护结构的 受力效果,仰拱混凝土施工采用全幅整体灌筑,采用移动 栈桥解决洞内出碴进料与仰拱施工之间的干扰问题。仰拱移 动栈桥结构见“图 7-1 仰拱移动栈桥示意图”。 开挖出碴区仰拱施工区仰拱已施工区

修改单编写作业指导书

修改单编写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目录 1.0范围 2.0引用文件 3.0修改单编写一般规定 4.0样图

1.0 范围 本指导书规范了船体修改单编写的格式,包括封面的发送份数、修改原因、修改内容、材料增补、材料损失、与修改单有关联的图号、图名、个人设计工时和修改原因等信息的填写,还包括了附件的内容。 本指导书是基于指导CAD类软件绘制修改单而编写,提供了完整的编写模版和说明。但针对我们公司的修改单管理系统软件增加了部分操作和设置的说明。 本指导书适用于指导船体专业对下发的各类图纸、数据、工艺文件和工装加强等进行的修改单编写。 2.0 引用文件 《船体制图》 《船体构件编码标准》 《船体工作图设计作业指导书》 《船体施工手册》 3.0 修改单编写一般规定 3.1 准备事项 编写修改单前,必须明确需要修改的内容,确定修改的方式和范围,防止造成错误修改,并且需要知道所修改的内容在何种建造状态,选择相应的修改形式。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向项目主管或者现场主管进行查询,涉及到跨专业修改的内容还需要向各专业室设计人员咨询,个别情况不清楚时还需要到现场进行测量观察,必须注意安全。 3.2 封面内容 修改单封面为A4幅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共分成6部分,可参考样图。 1)发送单位和份数 由于各修改单的修改方式和实施部门不同,对各部门的发送份数也会不同。发送份数需满足以下的需要: ①本专业室发一份,用于主管存档; ②综合室发一份,用于项目设计图纸存档; ③具有船东或船检签名的修改单必须发已签名的船东或船检一份; ④需要现场施工修改时对质量部发一份; ⑤修改单需要的材料需要切割或者加工时内业工区发一份,所需材料太 多,需要采购时物资管理部发一份; ⑥修改单执行部门发两份; ⑦修改对下一个阶段的建造和施工造成影响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部门发 一份。 本公司使用的修改单管理系统会根据修改单的修改方式自动生成一个发送份数的数据,此数据必须根据以上要求进行修改,满足修改单施工和实施的需要。 2)修改单相关信息 此区域有:产品名、船号、工程号、修改单编号、相关图名、相关图号、版本、临时修改、永久修改、设计工时、施工工时、修改原因、施工状态,这几项需要填写的内容。填写要求如下: ①产品名、船号、工程号均已在船舶开工前就已经确定,可以直接填写; ②修改单编号格式为:GN0000-HH-00X,其中GN0000为工程号,HH为专业

白车身模态分析作业指导书(修改)

文件编号: YJY·P ·0020·A1-2004 文件名称:白车身模态分析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前言 为使本公司白车身模态分析规范化,参考国内外白车身模态分析的技术,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分析作业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分析人员在做白车身模态分析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让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该分析的员工有所依据,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白车身模态分析中贯彻,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内容包括:前处理模型;分析软件的使用;工程载荷及求解的设置;分析结果后处理和评价标准等。 本标准于2004年9月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颖、邓文彬

白车身模态分析流程 1、适用范围 任何车型的白车身。 2、分析的目标及意义 本分析旨在分析白车身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得到的数据可为车身结构设计和振动噪声分析提供参考。 3、前处理建模 3.1白车身模型(只包括焊接总成,不包括门、玻璃、内饰等螺栓紧固件),焊点用RBE2(6个自由度)模拟,焊点布置应符合实际情况,边界条件为自由。 3.2 网格大小和注意事项如下。 3.2.1建模标准(所有项均在HYPERMESH中检测)表1 在网格划分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该零件与其它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3.2.2在hypermesh中注意事项: 3.2.2.1 单元网格总体要求:连续、均匀、美观,过渡平缓。

3.2.2.2 对于倒角,倒角两端点距离小于5mm时可删去(命令:geom\distance)。当倒角两端点距离大于5mm时,测一下倒角的弧长(命令:geom\length),如弧长小于10mm时划分一个单元,大于10mm,划分两排单元,如难以满足单元长度要求,可将倒角的一边toggle掉。对于孔,半径小于5mm时可删去,同时删去小于5mm的凸台和沉孔。 3.2.2.3对于对称件,只划分一个件的网格,另一个件使用镜像方法生成。对于一个单个零件如果是左右对称的,可将它从中间切开,划分一半即可(使用splitbody命令),对于单个零件判断其是否是左右对称的,可将切开的另一半镜像过去(使用transform命令),渲染后看是否重合 3.2.2.4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零部件(比如小螺栓)根据其位置和尺寸及对分析目标的重要性可不进行网格划分 3.2.2.5 B柱之前的零件网格尺寸控制在10-15mm,对于B柱之后c柱之前的零件,可适当增大网格尺寸,定在15-20mm,c柱之后20-35mm划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对一些连接处可划分细一些); 3.2.2.6原则上存在焊点的翻边必须划分两排单元,识别焊边可察看各总成数模、或者是看参考车型以及去设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联系。在焊点的翻边上,如翻边长度小于10mm,在保证最小单元长度要求下,可适当将翻边加长。大于10mm 时,考虑划分两排单元,对不符合长度要求的单元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将翻边的边界toggle掉)。 原则上焊点位置由设计部门确定,在设计部门已提供焊点位置的情况下,采取以下操作步骤:1)在UG中检查焊点位置,若发现分布不合理的焊点,须与车身相关设计人员确认;2)将零件导入HYPERMESH,其中应包含该零件的焊点信息――点和圆圈线(导入前需确认在UG里已经将点、线、面分层);3)将含圆线圈的COMP隐藏,只显示零件和焊点,然后用GEOM CLEANUP/FIXED POINTS/ADD命令将焊点变成零件面上的硬点;4)划分网格并按标准检查好单元质量后,文件先以HM格式进行保存(须包含所有点、线、面和单元),然后将网格输出成*.bdf文件,再将焊点和圆圈线输出成*.igs(该文件的命名方法:在bdf文件名前加w。如:bdf文件53-01.bdf,则igs文件w53-01.igs);5)在PATRAN里装配时,将

汽车车门模态分析(初学者)

汽车模态分析 1 前言 模态是振动系统特性的一种表征,它构成了各种车身结构复杂振动的最基本的振动形态。为了在汽车使用中避免共振、降低噪声,需要知道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及其相应的振型。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得到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激励一般分为路面激励、车轮不平衡激励、发动机激励、传动轴激励。路面激励一般由道路条件决定,目前在高速公路和一般城市较好路面上,此激励频率多出现在1-3Hz,一般对低频振动影响较大;因车轮不平衡引起的激励频率一般低于11Hz,随着现在轮辋制造质量及检测水平的提高,此激励分量较小,易于避免;发动机引起的激励频率一般在23Hz以上,此激励分量较大;城市中一般车速控制在50~80Km/h,高速公路上一般车速控制在 80~120 Km/h,传动轴的不平衡引起的振动的频率范围在40Hz以上,此激励分量较小。由这些外界激振源会引起车门产生共振,带来噪音,极大的降低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造成扳件的抖动开裂,零部件的疲劳损坏,车门表面保护层的破坏,削弱车门的抗腐蚀能力等。 因此,为提高汽车产品的开发设计水平,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需要对汽车车门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有限元计算来得到该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型,避免因共振等原因引起的结构破坏。 2 车门有限元模型 2.1 几何特性 轿车车门一般由门外板、门内板、门窗框、门玻璃导槽、门铰链、门锁以及门窗附件等组成。内门板上有玻璃升降器、门锁附件等。内板由薄钢板冲压而成,其上分布有窝穴、空洞、加强筋,内板内侧焊有内板加强板。为了增强安全性,外板内侧一般通过防撞杆支撑架安装了防撞杆,窗框下装有加强板。内板与外板通过翻边、粘合、滚焊等方式结合。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根据车门的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装配作业指导书_修改

产品型号EBC230,EBC185,EBC140,EBC90,EBC70,版本 1.1 文件编号 工序名称焊接工序号 1 使用工具及设备:烙铁,焊锡丝,斜口钳,剥线钳,毛刷日期2017-9-6 图片说明注意事项:操作步骤一:配备物料 镇流器PCB板×1,高压包×1,三芯线×1。 操作步骤二:焊接 1.用烙铁将三芯线焊接到对应镇流器PCB板(如图所示)的孔位。 注意三芯线中黄绿色地线的孔位(如图所示)。 2.用烙铁将高压包线焊接到对应镇流器PCB板(如图所示)的孔位。 3.焊接完成以后用斜口钳去除焊点凸起的多余针脚。 操作步骤三:检测 1.目视检查焊点是否饱满,圆润。 2.目视检查高压包两芯线与三芯线位置是否与孔位对应,其中特别注 意三芯线中黄绿色地线的孔位(如图所示),蓝线与灰色孔位可互换(红线与黑线类似)。如果焊接有错误,则重新焊接直至正确。3. 目视检查镇流器PCB板是否有残留的锡渣,并用毛刷清理PCB板 高压包两芯线三芯线(黄 绿线孔位 固定)

产品型号EBC230,EBC185,EBC140,EBC90,EBC70,版本 1.1 文件编号 工序名称安装外壳工序号 2 使用工具及设备:涂抹棒,十字螺丝刀,毛刷日期2017-9-6 图片说明图一 图二 图三 操作步骤一:配备物料 导热硅脂×1瓶,绝缘PE膜×1片,固定螺丝×4颗。 操作步骤二:安装外壳 1.用涂抹棒沾染导热硅脂,将硅脂涂抹至镇流器PCB板元器件处(如 图一所示)。 2.用毛刷清洁外壳部,清除部的污物。 3.将绝缘PE膜放置到外壳底部,位置如图二所示。 4.将PCB板平稳安置于外壳,外壳与PCB板用四颗固定螺丝固定。放 置以及固定如图三所示。 操作步骤三:检测 1.目视检查PCB板是否干净无异物。如果有异物则用清除干净。 2.目视检查元器件与电源线之间是否有间隙,放置元器件挤压造成损涂抹导热硅脂 绝缘PE膜 固定螺丝 涂抹导热硅脂 外壳 防水端子

刘红_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识别

白车身模态分析与识别 Analysis and Identify of Body In White 刘红,朱凌,门永新 吉利汽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可以通过试验和CAE两种途径进行。试验虽然能相对真实地反应试验车辆 的性能,但周期长、成本高且干扰因素多。CAE仿真分析白车身模态可以有效避开这些问题。同时, 结合模态识别的4点和24点法,CAE仿真能更准确、便捷地了解白车身模态性能。尤其在车辆开发前期,能有效指导车身设计。 关键词:白车身,NVH,模态,试验,识别,HyperGraph Abstract: BIW’s mode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esting and CAE. Although testing can relatively reflect the tru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t is expensive in both cost and time, as well as other unpredictable factors. Meanwhile, CAE can easily avoid these problems, and can more accurately and conveniently to obtain the performance, combining with the 4-point and 24-point method for the modal identif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vehicle development, CA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design of body. Key words: BIW, NVH, mode, test, identify, HyperGraph 1 概述 白车身模态分析作为整车NVH分析的一个基础环节,对整车NVH性能管控起着关键的作用。模态分析能够反映出结构在低频范围内的振动问题,尤其对避开路面和发动机激励尤为重要。一般4缸机的怠速激励在25Hz左右,路面激励在20Hz以内,故白车身一阶模态应在40Hz左右才能使得TB 的一阶模态避开上述两种激励,而如何准确地识别出白车身一阶模态成为车身设计的关键问题。 解决上面的问题,目前可用模态测试或者模态识别(CAE的方法)来判断,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研究了白车身模态分析方法。 2 模态测试方法 目前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解决振动噪声以及疲劳强度等实际问题的一项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手段【1】。通过模态试验识别出的汽车白车身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对于乘坐舒适性和结构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汽车新产品开发中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车身的低阶弹性模态是控制其振动噪声的关键基础性指标之一【2】。 2.1 测试方法简述 模态测试是同时测量结构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而得到结构的频响函数,即通过激励和响应,推知结构的特性【3】。可以根据试验条件选择单点或多点激励,常用的做法是采用两个激振器产生随机信号对车身进行激励,两个激振器分别置于车身左后纵梁处以+Z方向激励和发动机舱右悬置安装点纵梁的+Y 方向激励,在车身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以采集车身结构的响应,试验状态如图1所示。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编制目的 明确隧道衬砌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衬砌施工作业。 2 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 (2)《新建铁路锡乌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J287-2004 (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锡乌铁路四标段一分部芒罕图隧道(DK464+180~DK469+580)与和日木隧道(DK489+030~DK494+270)二次衬砌施工作业,包括衬砌模板、钢筋、混凝土、仰拱及仰拱填充作业。 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1 衬砌模板 模板衬砌台车必须按照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与制造,钢结构及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衬砌台车经分部总工会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台车长度宜为9~12m,工点设计应根据沉降缝、预留洞室和预埋管线位置综合确定。模板台车侧壁作业窗宜分层布置,层高不宜大于1.5m,每层宜设置4~5个窗口,其净空不宜小于45cm×45cm。拱顶部位应预留2~4个注浆孔。

工程变更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工程变更进行管理,根据变更评价管理,使之适合规定要求事项。 2、范围 关于产品/过程的变更,含对产品、工艺、工模等的变更。 3、定义 变更点:指产品、模具、工装,自制检具和辅助设备在批量生产阶段,对其材料、生产设备,模具关键尺寸和工艺参数,或其它方面的变更而影响产品性能、质量、用途,而需对原设计内容进行的变更。 4、职责权限 4.1 销售部负责将外部(客户)变更要求输入到开发部。 4.2 内部变更要求由要求变更部门申请变更。 4.3 开发部负责组织产品/过程变更要求的评审和变更方案的评审。 4.4 质保部负责变更设计和变更验证及资料的变更。 4.5 生产车间负责变更时在制品的控制和库存品的处理。 4.6 销售部负责与客户的联络。 5、输入 相关部门公司内部要求 顾客顾客要求

6、流程 1、顾客 2/3/4 开发部 5 质保部 6 车间 7 销售部 8 车间/物流 9 相关部门 10 开发部 11 开发部 12/13 销售部/ 责任部门 流程 ←输入/→输出 ←顾客要求 ←公司内部要求 →设计评审报告 →文件更改通知单 →工装设备维修申请表 →文件 ←文件更改申请单

7、说明 7.1 变更要求 7.1.1 当客户有变更要求时, 销售部与客户就变更有关事项进行协商, 协商事项包括但不 限于变更项目、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和建议方案、变更时机以及在制品和库存品的 处理等。并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表》,送往开发部。有关技术事项的协商必要时可由开发部协助进行。 7.1.2 当内部有变更要求时,要求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表》,送往开发部。 7.1.3 由开发部根据客户要求更改相关的图纸和文件,并定义新的零件号. 7.2 变更方案评审和确认 7.2.1 对顾客要求更改的,开发部应在接到《文件更改申请表》后10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 部门或当事者,对变更方案进行评审,并在《设计评审报告》中填写。 7.2.2 变更的评审应包括评价变更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7.2.3 更方案获得批准后,开发部应以《设计更改通知单》方式通知相关部门(处理在制品 和库存品)。 7.3 产品/过程变更的执行和控制 7.3.1 开发部更改相关的图纸和文件.并定义新的零件号,并下发,修改ERP系统,修改相应 的文件记录 7.3.2 会引起影响产品、制造过程、测量、物流、供方货源或FMEA的任何变更其控制计划 必须评审及更新。 7.3.3 由开发部根据需要决定修改工装、夹具或装配/注塑工艺 7.4 变更的验证 7.4.1 质保部负责变更后的验证并做相关的记录. 7.4.2 变更后的过程须重新进行过程能力测试,必要时进行过程审核 7.5 在制品的处理 7.5.1 生产车间根据设计更改通知单处理在制品和库存品。 7.5.2 当变更涉及已交付产品时,开发部、质保部、销售部及时进行评审,如交付品为可疑 品和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有关规定执行。 7.6 采购物流部根据顾客要求的时间计划 7.7 记录方式 7.7.1 资料以换版的方式重新输出:被变更之项目、内容处,注明变更记号,并填写好变更 栏中所要求的各项内容。 7.7.2 电子文档作相应修改,旧资料存放在“作废资料夹”。

某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模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6885928.html, 某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模态分析 作者:谢小平,韩旭,陈国栋,周长江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05期 摘要:以某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为原型,利用模态分析方法对其动力学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在理论(正问题)和实验(反问题)两个互补的模态分析过程中,利用有限元模型进行理论模态分析,为实验模态分析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分别采用最小二乘复指数法(LSCE)和最小二乘复频域法(LSCF)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得到各阶模态振型并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经过两种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的模态分析结果并对白车身原型提出改进意见.生产厂商依据改进意见进行工艺改进,通过用户实际使用证实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实验模态分析;LSCE;LSCF 中图分类号:TH113.1文献标识码:A Modal Analysis of Commercial Vehicle Cab’s Body-in-White XIE Xiao-ping+, HAN Xu, CHEN Guo-dong, ZHOU Chang-ji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Abstract: The theory modal analysis (TMA, forward problem) and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EMA, inverse problem) methods are both used to analysis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one commercial vehicle cab’s body-in-white. Finite element mod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get mode shape and lay down well basis to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in TMA process. In EMA process, LSCE(Least Squares Complex exponent method) and LSCF (Least Squares Complex Frequency Domain method) methods are used to get mode shape and modify TMA results. With comparison to all results, the accurate conclusion can be reached and improvement opinion is brought forward to the prototype. The improvement projection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by consumers’utilization after manufacturer put it into applications. Keywords: commercial vehicle cab’s bod y-in-white; finite element method;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LSCE; LSCF 车辆在行使的过程中常因路面不平,车速和运动方向的变化,车轮、发动机和传动系的振动激励,以及齿轮的冲击等各种外部和内部激励,极易引起整车和局部振动。当外界激振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时,将产生共振[1]。

汽车车身模态分析研究综述

汽车车身模态分析研究综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1202班姓名:曹国栋学号:2012020045 摘要:车身是汽车的关键总成。它的构造决定了整车的力学特性,对白车身进行模态分析不仅能考察车身结构的整体刚度特性,而且可以指导人们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响应分析。因此,研究车身模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在车身模态分析领域内的研究,总结了研究理论和试验方法,并进行归纳。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车身;模态分析;有限元模态;试验模态;结构优化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仿真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技术几乎涵盖了涉及汽车性能的所有方面,如刚度、强度、疲劳寿命、振动噪声、运动与动力性分析、碰撞仿真和乘员保护、空气动力学特性等,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汽车设计提供了一个工具平台,极大地方便了汽车的设计。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身结构在各种振动源的激励下会产生振动,如发动机运转、路面不平以及高速行驶时风力引起的振动等。如果这些振源的激励频率接近于车身整体或局部的固有频率,便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剧烈振动和噪声,甚至造成结构破坏。为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对车身结构的固有频率进行分析,通过结构设计避开各种振源的激励频率。 车身结构模态分析是新车型开发中有限元法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是新产品开发中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车身结构的低阶弹性模态,它不仅反映了汽车车身的整体刚度性能,而且是控制汽车常规振动的关键指标,应作为汽车新产品开发的强制性考核内容。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方法是辨识汽车结构动态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汽车车身动态性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白车身进行模态分析,识别出车身结构的模态参数,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为改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是汽车开发设计与优化的一般流程。 因此,研究车身结构模态分析,进行车身轻量化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国产轿车的自开发与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1 车身模态分析的一般理论 1.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即以模态矩阵作为变换矩阵,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变到模态坐标上,从而使系统在原来坐标下的耦合方程变成一组互相独立的二阶常微分方程进而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1]。 在实际的结构动力分析中,一般将连续结构离散化为一个具有n个有限自由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资料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衬砌施工作业细则 1 目的 明确隧道衬砌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衬砌施工作业。 2 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龙厦线施工图设计文件》龙厦施(隧)09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龙厦线象山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作业,包括衬砌模板、钢筋、混凝土、仰拱及仰拱填充作业。 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拖式混凝土输送

泵泵送入模。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1 衬砌模板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台车的走行轨铺设在填充混凝土面上。 模板表面要光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1。 图1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4.2 衬砌钢筋 钢筋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将表面油渍、水泥浆和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4.2.1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表2规定。 检验数量: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并各不少于3件。 4.2.2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规定。

车体强度分析模态分析尺寸优化.

车体论文:CRH5动车组卧铺车体结构优化设计 【中文摘要】高速铁路是一个国家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CRH5型高速动车组具有优良的高速运行品质,采用了轻量化高强度铝合金车体,大大减轻了车辆本身的质量,为动车组的高速运行创造了 条件。本文以CRH5型动车组的M2S车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车体加高结构设计,并对加高后车体进行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模态分析 以及车体侧墙轻量化优化,为我国高速动车组车体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CRH5型动车组的M2S车体进行结构加高设计;2、建立加高后的CRH5型动车组M2S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建模过程中对车体结构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并对焊接方式、附件质量进行了模拟处理。3、根据欧洲《EN12663》标准,对车体结构进行了10种主要组合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得出了应力和位移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校核。最后总结了车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和车体结构的设计特点;4、对加高后的车体结构进行了模态计算分析,得到整车空载状态和整备状态的前六阶振动频率和典型振型。空车状态和整备状态的一阶垂向弯曲频率均大于10Hz,满足规定要求;5、采用结构优化设计平台OptiStruct对加高车体的侧墙结构进行轻... 【英文摘要】High-speed railwa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national rail transport modernization. CRH5 high-speed EMU has excellent quality of high-speed operation;It uses a lightweight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body, greatly

衬砌作业指导书

衬砌作业指导书

隧道衬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三局海南东环铁路管段所有隧道工程 2.隧道衬砌施工工艺 本区段隧道衬砌类型有:明洞衬砌、复合式衬砌。衬砌砼为钢筋砼,为减少裂纹可以在砼中掺加纤维。防水等级为一级,拱墙设复合防水板,施工缝设止水带。隧道衬砌施工应贯彻仰拱先行的原则,仰拱填充应与仰拱混凝土同时灌注,均不得留纵向施工缝;仰拱及底板施工前应严格清底,不得留有虚碴。 拱墙衬砌采用10m~12m整体液压钢模板台车衬砌。衬砌混凝土均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HBT60C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插入式振动器和附着式振动器联合振捣。严格按设计和技术标准施工,保证“尺寸准确,强度合格,内实外美,不渗不漏,快速施工”。 隧道正洞段和明洞段拱顶、边墙、仰拱采用C30、C35钢筋混凝土。衬砌钢筋在洞外加工场加工,采用自卸汽车运到现场,洞内现场安装,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其他钢筋采用现场绑扎成型。 图2-1 衬砌施工工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图

2.1.基底处理、仰拱和填充施工 在开挖成形后仰拱施作前,利用地质雷达或钻孔进行底部5m内的地质探测,预测预报仰拱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存在隐患时及时进行变更,采取加固措施后进行仰拱的施工。 仰拱填充紧随开挖进行,为减少其与出碴运输的干扰,采用仰拱栈桥跨过施工地段,以保证隧道底部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消除隧底质量隐患,确保结构稳定。仰拱和填充砼超前施工,为拱墙衬砌模板台车作业提供条件,并有利于文明施工。在仰拱混凝土自中间向两侧对称浇筑,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仰拱砼终凝后才可进行填充砼的施工,砼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在其上方行车。 2.2.拱墙衬砌施工 隧道衬砌在初期支护完成后适时进行。即在围岩量测净空变化速率小于0.2mm/d,变形量已达到预计总量的80%以上,且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进行,适度紧跟开挖面(一般地段距开挖面100~200m;特殊地质地段适当调整衬砌与开挖面距离),拱墙采用整体12m液压模板台车衬砌,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生产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入模,每环在拱顶预留压浆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精品施工资料】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为了规范水利施工,严格水利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根据水利施工特点特编制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包括以下内容: 1.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渠道农门、斗门施工作业指导书 3.节制闸、进水闸施工作业指导书 4.水利工程砂石、砼道路施工作业指导书 5.土地平整施工作业指导书 6.水利工程干沟、支沟、斗沟、农沟施工作业指导书 7.清淤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8.渠道土方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9.开挖渠道土方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方法 11.桥梁工程施工方法 12.模袋护坡施工方法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基础开挖→基础处理→钢筋制作安装→模板支模→砼浇筑(管安装)→混凝土养护→土方回填 二、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包括测量准备、人员设备准备、物资材料准备等。 1、测量准备:首先对监理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对控制点和水准点加密并平差待用。确认无误后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对涵洞原地貌进行测量,供后期工程计量及竣工资料整理时使用。同时确认开挖和填筑工程量,为基础开挖做好准备。 2、人员设备准备:根据涵洞工程量、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强度和施工进度计划配备合理的人员和设备。劳动力数量、作业时间、机械型号要与各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强度安排相适应。充分做到“歇人不停面,歇人不停机”,保证有工作面就有人施工。 3、物资材料准备:加强材料的计划供应工作,确保工程所用材料(特别是砂、碎石、块石、水泥、钢筋、模板钢材等)保质、保量、及时运至工地并具有充足的储备量。开工前按照规范要求对砂、石、水泥、钢筋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涵洞测量放样采取如下顺序:按照施工方案,先放开挖边线、中线及放坡点,随着开挖进程控制坡度、坡角位置,及时检查保证边坡的正确开挖,及时测绘开挖断面,作为计量资料。要求每次收方与原始断面采用统一轴线或同样的相对关系,测绘资料制作按照竣工要求考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隧道衬砌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衬砌施工作业。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XX)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XX]160号 ⑶《新建XX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铁路XX段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作业,包括衬砌模板、钢筋、混凝土、仰拱及仰拱填充作业。 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1 衬砌模板 模板衬砌台车必须按照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与制造,钢结构及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衬砌台车经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台车长度宜为9~12m,工点设计应根据沉降缝、预留洞室和预埋管线位置综合确定。模板台车侧壁作业窗宜分层布置,层高不宜大于1.5m,每层宜设置4~5个

窗口,其净空不宜小于45cm×45cm。拱顶部位应预留2~4个注浆孔。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台车的走行轨Ⅰ、Ⅱ级围岩段,宜设在底板垫层(10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面上,Ⅲ~Ⅳ级围岩段,宜铺设在填充混凝土面上。 模板表面要光滑,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1。 图1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1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