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_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_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_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_论语大学

全文及译文

【--经典手机短信】

导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基本经典;《大学》是儒家阐述“治国、平天下“的一篇政论文。下面为你整理的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

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中)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

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

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

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七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全文翻译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钱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五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 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字: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事业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 曰”的字,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 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也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词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 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就有高 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就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门之道,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释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互相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采用,合适有很多朋友赞同我都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得到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救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委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翻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翻译〗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翻译〗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八佾》篇 《八佾》是《论语》第三篇的篇名。《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第一章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第二章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第三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第五章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第六章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第七章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版(二十篇)

目录

《论语》——学而------------------------------------------------------------------ 2《论语》——为政---------------------------------------------------------------- 14 《论语》——八佾---------------------------------------------------------------- 25 《论语》——里仁---------------------------------------------------------------- 37 《论语》——公冶长------------------------------------------------------------- 45 《论语》——雍也---------------------------------------------------------------- 57 《论语》——述而---------------------------------------------------------------- 70 《论语》——泰伯---------------------------------------------------------------- 84 《论语》——子罕---------------------------------------------------------------- 94 《论语》——乡党--------------------------------------------------------------- 105 《论语》——先进--------------------------------------------------------------- 115 《论语》——颜渊--------------------------------------------------------------- 127 《论语》——子路--------------------------------------------------------------- 137 《论语》——宪问--------------------------------------------------------------- 148 《论语》——卫灵公------------------------------------------------------------ 163 《论语》——季氏--------------------------------------------------------------- 175 《论语》——阳货--------------------------------------------------------------- 182 《论语》——微子--------------------------------------------------------------- 190 《论语》——子张--------------------------------------------------------------- 195 《论语》——尧曰--------------------------------------------------------------- 203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导读: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11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内容简介

《论语》内容简介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

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

《论语》全文及翻译

l un y u qucnw e n j i f m y i 《论语》全文及翻译 -----------z i yu e xu e e sh i x i zh i b u y i shu o h u y du p e n g z i yu M fm g l c b u y i l e h u r e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y i w e kon g z 1 shu o 译文孔子说: xu e le y d jsh i ch dg w e x i h e li E x i b u sh i h 宙y U ku d rm y o zh it(51 g d do h e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z 1 yu e 2、子曰:“qi db y a nl in g s e xi 31 y 1 r en 巧言令色,鲜矣仁。” y i w e kon g z 1 shu o 译文孔子说: hu m y c n qi 沁y u rrfin li 3 du i xi E de zh ezh o g r e sh i h 的sh c oy o r e d e de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c e n g z 1 yu e 3、曾子曰: w u r i s m sh 宙g w u sh e n w e r e mcu e b u zh a n g h u y u p e n g y o ji a o e b u x in h u chu c n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y i w e cen g z 1 shu o 译文曾子说: w o m!i ti a dcu yao du o c i f 3 x 1 n g z i j 1 w e bi e r en ch u zh u y i zu o sh i sh i f cu “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 z 1 yu e 4、子曰:“j m z 1 sh w u qi u b ao j u w u qi U a min y u sh i er sh ei y u y d ji u y ou dm e zh ei g y 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y i w e kon g z 1 shu o 译文孔子说: j u z 1 ch i b u zhu iqi u b a o z u zh u b u zhu iqi u a y i zu o sh il in g min y c n t c “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 z 1 yu e 5、子曰:“b u hu a r e zh i b u j 1 zh i hu di b u zh i r en y E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y i w e kon g z 1 shu o 译文孔子说: b u p a m e r e li a oji e z i j 1 ji u p a z i j 1 b u li d ji e bi e r en “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z 1 yu e 6子曰:“ sh i s a b 3 y i y c n y 1 b i zh i yu e s i w u xi e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y i w e kon g z 1 shu o 译文孔子说: sh ij in g s a n b a i l in g w u sh cu y O n g y j u hu a k e y 1 g d ku o j i “《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 z 1 yu e 7、子曰:“w u sh i y o w u e zh i y u xu e s ai sh i e l i s i sh i e b u hu o w u sh i e zh i ti a min g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y i w e kon g z 1 shu o 译文孔子说: w o sh w u su i y ou zh i y u xu e w e n s a n sh i su i d en g l 1 y i shu ohu a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 z 1 yu e 8、子曰:“wei gu er zh i x in k e y 1 wei sh i y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y i wen kon g z 1 shu o f u x i ji u zh i sh i sh i y d u nen Q in g w u dao x in de don g x i ji u k e y 1 p in g zhe zu o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整理及孔子生平介绍

《论语》知识点整理:简介_成语_名句! 《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论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经典,是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涵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格言警句,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源自《论语》 【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该成语比喻人特别有才能,能担当大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汝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去做。《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论语》 ▲学习之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6.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君子之道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