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作业一

沁园春长沙  作业一
沁园春长沙  作业一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的意思是:。“霜天”即:。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这里用来表达。

2.“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2.“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遏”的意思是。

2.“记”字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答:。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的意思是:。“霜天”即:。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这里用来表达。

2.“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2.“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遏”的意思是。

2.“记”字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答:。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备课人:张伟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3、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诗中意象,领悟诗中意境; 2、感受诗人指点江山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三、教学难点 1、从意象角度了解关于环境和人物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指导学生在诵读诗歌基础上,分析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领会诗人思想情感。 五、教学方法 1、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意象,领会诗人情感; 2、鉴赏法。通过分析意象,创设意境,把握诗中情感。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风吹,秋叶落,万木开始萧条……大家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象,然后说说“秋”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萧条、冷清、凄清、悲伤……)自古以来,文人关于“秋”的诗词创作就有很多,大家能想到哪些这方面的诗句呢?(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杜牧。可以看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联想得很好(激励肯定学生)《山行》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古代文人常把“秋”和“悲”“愁”联系在一起,所以产生了诗歌史上常见的“悲秋”主题。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毛主席笔下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展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是不是符合“悲秋”这个主题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作家、背景介绍 作家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

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6.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D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2020年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沁园春长沙素材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1.字词 百舸(gě)橘(jú)子洲廖(liáo)廓 峥嵘(zhēng róng)挥斥方遒(qiú)遏(è) 2.背景与主题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伟人与词作 《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情洋溢。 王国维曾经说过:“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伟人赋自然之景以深刻的哲理,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揭示了在斗争中求生存的自然规律。面对壮阔的景色,联想现实,由“怅”到“问”引导人们从大自然的主宰进而思索人类的主宰,含蓄、深刻且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4.词中“看”和“忆”的作用 “看”和“忆”是领字。“看”字领起了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忆”字领起往昔充满革命激情的学习、斗争生活。 领字,又叫一字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 5.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这首词的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 高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 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 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 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 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2、 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一配乐朗读 比较并评价。 3、 学生自读课文 (1) (2) (3) (4) 4、 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诵读、讨论、探究 。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2课时。 (忧国伤民) 清泉石上流。 (沉郁壮阔) (清净无为 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 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诗眼) 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 1、赏析前三句 (1) 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 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独立”而 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 介绍背景,重温历史 (3)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 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意 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 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 明确:(万)山 一一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一―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一―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一—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2)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 想象、讨论此时正在饱览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动作。同学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该怎样?倒背好,还是叉腰好?视角的转动快好还是慢 好? 评价,再表演。 (4) 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戈y 出动词,他们用的好吗?为什么? 染、击、翔 (5)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二者都着力写枫叶的火红,开朗的意境。 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但 是,《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 而毛泽东的“万 山红 遍”则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 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 多彩,充满生机? (看) (承上启下) (忆)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二课时) 此篇“沁园春长沙”高一语文教案为大观区2014年优质课评比教案。 一、教学设想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 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教学过程(用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片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面对生机盎然的秋景生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作者则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并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阅读“起句”: 1、指名朗读; 2、将这两句恢复成正常的语序。(提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3、小结:这两名是作者总写过去的日子。 四、阅读铺叙:

1、导入:、”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新诗1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现代新诗 1 *沁园春长沙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解析:在这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往往成为这两句的“词眼”。“舒”字是这两句的“词眼”,能把情与景融为一体。 答案:“舒”字用得最富有表现力。“舒”是舒展、开阔之意,既写所见舒展的天空,又写词人所感,横渡纵目,内心舒展,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读了这两句词有什么样的感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变化之快? 解析:这两句词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之快。“飞”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这种情况,围绕“飞”字分析即可。 答案:这两句词气势磅礴。“飞”字,既写出宏伟气势,又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二、语言运用 3.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解析:首先,要突出结束语的特点,要带有总结性;其次,要恰当地应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以突出这次朗诵会的主题;最后,语言要连贯并富有激情。 答案:(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运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形象地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①。生物晃一下尾巴,②。同样的,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也会产生一种波,③。 解析:这段文字是对引力波的介绍,第①处,前面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后面相应的关联词应是“那么”,前面使用比喻,后面也应是比喻,应是把天体比作海洋中的生物;第②处,前面说“生物晃一下尾巴”,后面应是产生的结果;第③处,后面应是对这种波的总说。 答案:①那么天体就像是海中的生物②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水波③这就是引力波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三、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 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 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共1课时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有学过毛泽东诗词和有关秋景的诗词,但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一定对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不熟悉,对现代词也不熟悉,这是要重点讲授的地方 3重点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活动2【讲授】讲授 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词的上阙所描绘的两幅画面 ②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重点及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题目、作者) 二、学 预习检测 1、知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知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本文是关于苏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感谢您的阅读!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文学常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拼音 百舸(gě)争流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 三、词类活用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 四、重点词语 1.漫江满江。漫:满、遍 2.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 3.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 4.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 5.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 6.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 7.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 8.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常稠:多 9.恰同学少年恰:正当、刚好 10.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11.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12.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13.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14.粪土:把……看做粪土15.击水:游泳16.浪遏飞舟遏:阻止 五、课文理解 1.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写橘子洲头所见的湘江秋景。下阙:回忆往事,寄托胸襟和抱负。2.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 4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3.①上阙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上阙中的景物(意象):山、林、江、舸、鹰、鱼。特点:万类霜天竞自由。(绚丽多姿,生机勃勃) ②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曾碧绿 【教材分析】 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 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 2.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 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以及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 4.背诵本词。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珍惜今日所有,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doc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 写教案要先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点】 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毛泽东与192019年——192019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①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 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

校本作业之沁园春长沙练习

沁园春· 【预习板块】 1.识记字音 橘子洲(j ú) 百舸(g ě) 寥廓(ku ò) 携来(xi é) 峥嵘(r óng) 挥斥方遒(qi ú) 浪遏飞舟(è) 2.识别字形 ?????帷幔幔慢车慢弥漫漫::: ?????膨胀胀帐篷帐惆怅怅::: ?????凋谢凋惆怅 惆稠密稠::: ???时候候万户侯侯:: ? ??竞争竞竟然竟:: 3.分辨词义 寥廓·辽阔 都是形容词。“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 峥嵘·狰狞 都是形容词。“峥嵘”的意思是:①高峻。如:山势峥嵘。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如:头角峥嵘、峥嵘岁月。“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如:狰狞可畏。 激扬·激昂 “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如:激扬文字。②激动昂扬。如:激扬地欢呼。③激励,使振作起来。如:激扬士气。“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如:群情激昂。 4、文学常识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书信选集》《农村调查文集》《新闻工作文选》和《诗词选》等。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zh ēng r óng ) 百舸.争流(k ě) 百侣. (l ǚ) B .寥廓..(li áo ku ò) 苍茫.. (c āng m áng ) 沁. 园春(q ìn ) C .挥斥方遒.(qi ú) 携.手(x í) 怅. 寥廓(ch àng ) D .橘.子洲(j ú) 浪遏.飞舟(y è) 万户侯. (hóu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1)激扬.. 文字(激浊扬清,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 (2)粪土.. 当年万户侯(意动用法,视……如粪土) (3)挥斥.. 方遒(挥手呵斥)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现代诗新[1] 文章摘要: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主要选择了现代新诗的学习,包括《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三首现代新诗。 【编者按】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这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着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阅读欣赏”是教材的主体,可分为4个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目前,对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总结,可分为: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写人记事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这七个部分。 1沁园春长沙 【课文简介】《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iú)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汗水\可汗遒劲\劲头 【相近字】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字词解释】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粪土:把…视为粪土,意动用法。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寥廓:(天空)高远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新诗: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佳句欣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课文简介】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沁园春长沙学案

1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掌握字音、字形、词语,并背诵全文。 2.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 3.学习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 (二)收集关于词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伴侣.( ) 橘.子( ) 百舸.争流( ) 劲.风( ) 峥嵘 ..( ) ..( ) 气势磅礴 寥廓 ..( ) 方遒.( ) 沁.园春( ) 浪遏.飞舟( ) 2.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天若有情天亦老,。 ③为有牺牲多壮志,。 ④天生一个仙人洞,。 合作探究 1.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吗? 2.请你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点。这些意象的特点表明了什么? 3.讨论一下这些壮景与毛泽东的豪情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4.古人描写秋天多“怨秋”“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杀凄凉、清冷惨淡,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呢? 5.词作是如何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峥.嵘(zhēng)携.来(xié)百舸.争流(gě) B.上阕.(juè)阻遏.(è)挥斥方遒.(qiú) C.寥廓.(kuò)惆怅.(chàng)沁.园春(qìn) D.橘.子洲(jú)百侣.(lǚ)慷慨.激昂(k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鱼翔浅底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B.谁主沉浮略输文采万户侯 C.书生义气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D.激扬文字百侣曾游原驰蜡象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5.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 ..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 ..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 ..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二、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2、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3、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3、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 》的比较。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基本理念 诗词教学重在赏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意境,体悟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人化、优化和活化为导向,实施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民主教育,充分运用问答、讨论、朗读等各种师生、生生互动方式,建立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

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今天我们要学习欣赏的是《沁园春 》。(板书课题)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如果说《沁园春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又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题目是《》。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评:对而今的年轻一代,对现时的出户机会很少的学生,有必要简要地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展示橘子洲头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