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牵引传动系统

交流牵引传动系统

交流牵引传动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交流传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交流电机有全面取代直流电机的趋势;在大功率晶闸管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控电力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可调压调频的逆变装置已经成功解决了交流电机的调速问题。

(1)交流牵引电机的类型。交流牵引电机有同步和异步之分,目前城轨交通车辆普遍采用的是交流异步牵引电机,异步牵引电机在空间利用和重量上都优于同步牵引电机,因此被广泛应用。异步牵引电机采用VVVF控制,即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变为三相交流电,用电压和频率的变化来控制异步牵引电机的转速变化,获得最佳的调速性能,并实现再生制动。

交流异步牵引电机的转速控制方法是在保持电源频率恒定的情况下改变定子电压的大小,从而实现控制目的的。目前,我国的城轨交通车辆多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基本采用:转差-电流控制,如上海地铁2号线车辆;矢量控制,如西安地铁2号线DKZ27型车辆、广州地铁1号线车辆、北京地铁1号线SMF04型车辆等;直接转矩控制,如深圳地铁1号线车辆。

(2)交流感应电机在城轨车辆上的使用。交流感应电机主要有结构简单的鼠笼式感应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上加载三相交流电压时,间隙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使转子受到感应,产生扭矩。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

目录 1. 概述 (1) 1.1 电力牵引的特点 (1) 2. 电力机车的传动方式 (2) 2.1 直-直流传动 (2) 2.2 交-直流传动 (3) 2.3 直-交流传动 (3) 2.4 交-直-交流传动 (4) 3. 我国机车电传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4) 3.1 交-直传动技术的发展 (4) 3.2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 (5) 4. 动车组的牵引传动系统的现状 (6) 5.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网侧原理图 (8)

1.概述 1.1电力牵引的特点 电力机车属非自带能源式机车,电力牵引具有一系列内燃牵引所不及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力机车的功率大 内燃机车功率受到柴油机本身容量、尺寸和重量的限制,故机车功率不能过大。而电力机车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机车功率(或单位重量功率)要大得多,目前轴功率已达1000kW(若交流牵引电动机可达1600kW)。一台电力机车的牵引能力相当于1.5台(或更多一些)内燃机车的牵引能力。由于电力机车功率大、起动快、允许速度高,所以能够多拉快跑,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电力机车的效率高 由于电力牵引所需的电能是由发电厂(或电站)集中产生,因此燃料的利用率要比内燃牵引高得多。由火电厂供电的电力牵引的效率高达35%,由水电站供电的电力牵引则更高,可达60%以上。而内燃牵引的效率约为25%左右,而且柴油价格较贵,有燃烧排放污染。 3、电力机车的过载能力强 机车在起动列车或牵引列车通过限制坡道时,其过载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电力机车的过载能力不会受到能源供给的限制,而牵引电动机的短时过载能力总是比较大。因此,电力机车所需的起动加速时间一般约为内燃机车的1/2,从而能够提高列车速度。 4、电力机车的运营费用较低 (1)功率大、起动快、运行速度高、过载能力强、可以多拉快跑; (2)整备距离长、适合于长交路,提高了机车的利用率; (3)检修周期长、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量也小。 一般情况下,电力牵引的运营费用比内燃牵引要低15%左右。 此外,由于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对于大型铁路枢纽站及隧道长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

.. . … 目录 1. 概述 (1) 1.1 电力牵引的特点 (1) 2. 电力机车的传动方式 (2) 2.1 直-直流传动 (2) 2.2 交-直流传动 (3) 2.3 直-交流传动 (3) 2.4 交-直-交流传动 (3) 3. 我国机车电传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4) 3.1 交-直传动技术的发展 (4) 3.2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 (5) 4. 动车组的牵引传动系统的现状 (6) 5.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网侧原理图 (8)

1.概述 1.1电力牵引的特点 电力机车属非自带能源式机车,电力牵引具有一系列燃牵引所不及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力机车的功率大 燃机车功率受到柴油机本身容量、尺寸和重量的限制,故机车功率不能过大。而电力机车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机车功率(或单位重量功率)要大得多,目前轴功率已达1000kW(若交流牵引电动机可达1600kW)。一台电力机车的牵引能力相当于1.5台(或更多一些)燃机车的牵引能力。由于电力机车功率大、起动快、允许速度高,所以能够多拉快跑,极提高了线路的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电力机车的效率高 由于电力牵引所需的电能是由发电厂(或电站)集中产生,因此燃料的利用率要比燃牵引高得多。由火电厂供电的电力牵引的效率高达35%,由水电站供电的电力牵引则更高,可达60%以上。而燃牵引的效率约为25%左右,而且柴油价格较贵,有燃烧排放污染。 3、电力机车的过载能力强 机车在起动列车或牵引列车通过限制坡道时,其过载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电力机车的过载能力不会受到能源供给的限制,而牵引电动机的短时过载能力总是比较大。因此,电力机车所需的起动加速时间一般约为燃机车的1/2,从而能够提高列车速度。 4、电力机车的运营费用较低

国内外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交通设备1003班叶文斌宋文强卢志文康杨 摘要: 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交流电传动技术已经从晶闸管技术发展到GTO技术。交流电传动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其真正成为所有新机车动车的标准。在最近几年中实现了IGBT取代GTO晶闸管的重要技术转型。作为最新进步,该技术转型现在还涵盖了大功率应用范围。德国铁路公司新型的BR189 四电流制电力机车最早将该项革新技术应用于极限功率范围。我国电力牵引技术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自主创新,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电力牵引传动晶闸管 GTO技术 IGBT技术 IGCT技术直直传动交 直传动交直交传动 Abstract: Starting at beginning of the seven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three-phase ac drive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from Thyristor Technology to GTO technology .With its high maturity three-phase ac drive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for practically all new vehicles .During the last years the replacement of GTO-Thyristors by IGBTs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was carried out as another important technology change. Now as the last step this technology change also covers the high power applications. The new class 189 four-systems locomotive of German Rail (DB AG) forms the leading application for this innovation in the high power range. Electric trac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 continue to introduce and absorb advanced foreign technolo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ave also made great progress. Key words:Electric traction drive thyristor GTO technology IGBT technology IGCT technology DC-DC drive technology AC-DC drive technology AC-DC-AC drive technology 引言 铁道牵引电传动技术是牵引动力设备的核心技术,其发展目标一直是致力于改善机车牵引和电制动性能,提高运用可靠性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满足铁路运输市场的需求。自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第1台干线电力机车问世至今,我国机车电传动技术随着电力电子和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经历了从第1代SS 1型电力机车的低压侧调压开关调幅式的有级调压调速技术,到第2代的SS3型电力机车调压开关分级与级间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相结合的调压调速技术,再到第3代的SS4~SS9型电力机车的多段桥晶闸管相控无级平滑调压调速技术,直到全新一代的“和谐”型交流传动机车的跨越式发展历程。电传动技术与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紧密相关。一代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产生一代牵引设备。只有在GTO、IGBT等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先进的控制技术出现后,才真正确立了现代交流传动技术的优势,使机车电传动技术发生了根本变革,由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转变。 国外技术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不断问世为交流传动奠定

城轨车辆牵引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3道小题) 1. 加大机车的轴重,可以()每轴牵引力。 (A) 提高 (B) 降低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2. 干燥清洁的动轮踏面与钢轨表面的粘着系数() (A) 高 (B) 低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冰雪天气或小雨使轨面轻微潮湿时轨面粘着系数() (A) 高 (B) 低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4. 大雨冲刷、雨后生成薄锈使粘着系数() (A) 增大 (B) 减小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5. 油垢使轨面粘着系数() (A) 增大 (B) 减小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6. 车轮直径大,压强小,粘着系数(). (A) 大 (B) 小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粘着系数随轴重的增大而() (A) 增大 (B) 减小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粘着系数随机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 (A) 增大 (B) .减小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钢轨越软或道砟的下沉量越大,粘着系数越() (A) 大 (B) 小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0. 在相同的条件下,交流电机与直流电机相比,()更容易发生空转。 (A) 交流电机 (B) 直流电机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1. 以下制动方式中,()属于粘着制动。 (A) 闸瓦制动 (B) 涡流轨道制动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12. 以下制动方式中,()属于粘着制动。 (A) 盘形制动 (B) 涡流轨道制动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13. 以下制动方式中,()属于粘着制动。

(A) 空电联合制动 (B) 涡流轨道制动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14. 以下制动方式中,()属于粘着制动。 (A) 动力制动 (B) 涡流轨道制动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15. 以下制动方式中,()属于非粘着制动。 (A) 闸瓦制动 (B) 涡流轨道制动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6. 以下制动方式中,()属于非粘着制动。 (A) 闸瓦制动 (B) 磁轨制动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7. 以下制动方式中,()属于非粘着制动。 (A) 动力制动 (B) 翼板制动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8. 在地铁车辆的空电联合制动方式中,()优先制动。 (A) 空气制动 (B) 电制动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9. 当机车处于制动工况时,电机处于()状态。 (A) 发电 (B) 电动

电力牵引传动..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第一章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系统概述 一、系统组成与功用 1.①内燃机车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组成 ②电力机车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组成 2.机车理想牵引特性曲线 图1.2 牛马特性 理想特性要求:机车在运行时能经常利用其动力装置的额定功率.即:F·V=3.6η·N=const.

3.电传动装置的功用? 图1.3 柴油机功率特性和扭矩特性 ①充分利用和发挥机车动力装置的功率; ②扩大机车牵引力F与速度V的调节范围; ③提高机车过载能力,解决列车起动问题; ④改善机车牵引控制性能。 Why要电传动:柴油机通过机械直接传动不能适应机车起动、过载、恒功等要求 二、系统分类 1.直-直电力传动系统 内燃或电力机车采用直流牵引发电机或直流电网直接向数台直流牵引电动机供电的传动方式。 特点: ①调速性能优良,系统简洁。 ②直流牵引电机造价较高,但可靠性、维护性相对较差。 ③受直流电机换向条件和机车限界、轴重等限制,主发电机单机功率受到限制。一般在2200KW以下。 ④车型:早期DF,DF2,DF3,ND1,ND2等

2.交-直电力传动系统 内燃或电力机车采用交流牵引发电机或单相交流网及变压器,通过整流器向数台直流牵引电动机供电的传动方式。 特点: ①采用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重量轻,造价较低。 ②适用于大功率机车。 ③车型:DF4,DF5,DF7,DF11,ND4,ND5,SS3-SS9等。 3.交-直-交电力传动系统 内燃或电力机车采用交流牵引发电机或单相交流电网及变压器,经整流器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频率和幅值按列车运行控制要求变化的交流电,向数台交流牵引电动机供电的传动方式。 特点: ①采用交流牵引电机,彻底克服了直-直系统的不足,重量轻,造价低,可靠性及维修性好 ②良好的粘着性能 ③适用于大功率 ④控制系统复杂 ⑤车型:DF4DAC,NJ1; DJ,DJ2,DJJ1,DJ4; HX、CRH系列等 三、发展历史与现状 1.大功率(内然)机车电力传动与液力传动两种主要传动方式的演变与发展 主要趋势:电力传动 2.电力传动形式的发展:直-直→交-直→交-直-交 发展趋势:大功率、电力牵引、交流传动

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的比较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报告——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优劣的比较

1.电力传动的发展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努力探索机车牵引动力系统的电传动技术。1879年的世界第一台电力机车和1881年的第一台城市电车都在尝试直流供电牵引方式。1891年西门子试验了三相交流直接供电、绕线式转子异步电动机牵引的机车, 1917年德国又试制了采用“劈相机”将单相交流供电进行旋转、变换为三相交流电的试验车。这些技术探索终因系统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转换能量小等因素,未能成为牵引动力的适用模式。 1955年,水银整流器机车问世,标志着牵引动力电传动技术实用化的开始。1957年,硅可控整流器( 即普通晶闸管) 的发明, 标志着电力牵引跨入了电力电子时代。大功率硅整流技术的出现,使电传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传动型式从直-直传动(直流发电机或直流供电-直流电动机),很自然地被更优越的交-直传动(交流发电机或交流供电-硅整流-直流电动机)所取代。1965年,晶闸管整流器机车问世, 使牵引动力电传动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技术变革, 全球兴起了单相工频交流电网电气化的高潮。随着大功率的晶闸管特别是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GTO)的出现和微机控制技术等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交-直-交传动(交流发电机或交流供电-硅整流-逆变器-交流电动机),即所谓的交流传动,又很自然地取代了交-直传动。 与直流传动机车相比,交流传动机车具有启动牵引力大、恒功率范围宽、粘着系数高、电机维护简单、功率因数高、等效干扰电流小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的比较 2.1 机车工作原理的比较 2.1.1 直流传动电力机车工作原理 直流传动电力机车包括直直型电力机车和交直型整流器电力机车。 直直型电力机车是由直流电源供电,直流串励牵引电机驱动,通过串并联切换加凸轮变阻或晶闸管斩波器调阻(调压)方式进行调速和控制的机车。一般工矿用4轴电力机车串并联切换加凸轮变阻的电传动装置工作过程为:机车由受电弓从接触网取得直流电,经断路器QF,启动电阻R,向4台直流牵引电动机M1-M4供电,牵引电流经钢轨流回变电所。随着4台牵引电动机接通电源即行旋转,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分别通过各自的齿轮传动装置,驱动机车动轮实现牵引运行。 交直型整流器电力机车的能量传递是将接触网供给的单相工频交流电,经机车内部的牵引变压器降压,再经整流装置将交流转换为直流,然后向直流(脉流)牵引电动机供电,从而产生牵引力牵引列车运行。如图所示。

机车交流传动技术

机车交流传动技术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人所共知,机车发展按其动力来分,最早出现的是蒸汽机车,以后由蒸汽机车发展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在电传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中,开始是直-直传动,尔后是交-直传动,70年代以后又出现要交-直-交传动,即所谓的交流传动。这种传动型式被认为是现代机车的标志,日益风靡世界。这样的发展道路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机车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变的必然结果。每种机车的出现和存在都是与当时的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比如随着大功率硅整流技术的出现,直-直传动很必然地被更优越的交-直传动所取代。同样,随着大功率的晶闸管特别是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GTO)的出现和微机控制技术等的发展,交直传动很自然地被交-直-交传动所取代。 二、交流传动技术的特点和优点 人们很早地认识到交流传动的优越性。交流传动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但其本质的特点是牵引电动机采用了交流异步电动机,其一系列的优点都是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交流传动机车所以成为现代机车发展的方向,正是由异步电动机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和传统的串激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相比,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优越之处表现在机械、绝缘、耐热、耐潮、粘着、维修、效率、重量尺寸等诸多方面。 1、构造简单 异步电动机是所有电机中结构最简单的电动机,除轴承外,没有其他机械接触部分。串激直流电动机则不然,结构复杂。定子、转子都有绝缘要求很高的绕组,有换向器装置和电刷机构,磨擦部分多,接线复杂,机械转速受换向条件和机械强度的限制,只能达到2500r/min左右。而交流异步电动机转速可达4000r/min 以上,试验转速甚至可达6000r/min,这是直流电机所忘尘莫急的。 2、粘着性能好 (1)异步电动机有很硬的机械特性,所以当某电机发生空转时,随着转速的升高,转矩很快降低,具有很强的恢复粘着的能力。空转发生时,转速上升值不大,即使是同步转速,与原工作点的转速差不会超出5%以上。串激电动机则不然,转矩变化一点,转速就有很大的变化。 (2)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点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平滑调节,以实现最大可能的粘着利用,不会出现粘着中断情况。根据检测有关粘着控制的信号,准确、迅速地改变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寻求最佳工作点,使驱动系统既不能发生空转,又能充分发挥最大的牵引力。 (3)可实现各轴单独控制。当某台电机发生空转时,可调节该台电机,这样能充分利用机车的粘着性能。在交—直传动系统中,某轴空转时,需要使所有各轴电机卸载,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机车的牵引能力。 由于上述特性和良好的控制功能,交—直流传动系统的粘着系数可以利用得很高。1992年美国铁路协会(AAR)在向四家机车制造厂提出的26台交流传动机车投标建议书中提出的粘着指标是:起动粘着系数45%,全天候牵引粘着系数是32%(GE公司在交—直传动机车上,采用“SENTRY”粘着控制装置后,全天候粘着系数是0.25~0.30)。如此之高的粘着利用,正是针对交流机传动机车所具有的良好的粘着控制而提出的,这对于交—直传动系统是不可想象的。德国四轴120型机车,可满足以往六轴机车的全部要求。 3、功率大,牵引力大 这个概念是指在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在机车结构所提供的空间条件下,可以装更大功率的异步电动机。如加拿大改造的CP4744号机车,在给定的设计空间条件下,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大约被限制在600~700kW/轴。装用BBC6FRA40B异步牵引电动机,其功率可达1492kW/轴以上。正因如此,才可使机车的牵引功率大大提高。牵引功率大导致牵引力大,而又由于粘着性能好,大的牵引力能充分发挥其牵引能力。我们可以比较一下ND5型交直流传动机车和SD60MAC交流传动机车的牵引力情况:ND5机车的柴油机的标定功率为2940kW,起动牵引力为533.6kN,持续速度为22.2km/h时的持续牵引力为359.8kN;SD60MAC机车的柴油

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

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

本文简要的探讨了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控制原理、牵引和电制 动特性曲线,对地铁车辆的系统电路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分析了直流传动和交 流传动的优缺点。 我国早期的地铁列车多为国产直流传动电动车组,采用凸轮调阻或斩波调阻的 牵引控制方式,牵引电机为直流电机。而近几年建设的地铁项目均采用了进口 交流传动电动车组,牵引控制方式为VVVF逆变器控制,牵引电机为异步电机。与直流传动系统相比,交流传动系统具有恒功速度范围宽、功率因数和粘着系 数高、牵引电机结构简单和维修方便等优势。 1 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 地铁车辆与铁路机车在结构、系统集成上大不相同,机车是完整的牵引系统, 与后面连接的载客(货)车厢相对独立;而地铁车辆则是编列成组,虽然分为 动车和拖车两部分,但都是旅客车厢,动力系统均被分散安装于各车箱的地板 下(动力分散)。 交流传动系统是以调压调频VVVF(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逆变器为核心的电传动系统。主要由高速断路器、滤波电抗器、VVVF逆变器和异步电动机等装置构成。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因生产厂家的不同及用户 要求的不同而不相同,这里以六节编组的四动两拖(Tc+M+M+M+M+Tc )地铁车辆为例,简要探讨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 下图为一个“两动一拖(2M1T)”单元主电路实例。电网经受电弓后分别经两 台动车(B车和C车)的高速开关给逆变器供电,而在拖车(A车)上的辅助逆变器的供电是经过隔离二极管的。 下图为1C4M单元主传动系统原理电路图,1C4M是指一台VVVF逆变器给同一辆车四台相互并联的异步电动机供电的方式,也叫“车控”方式。其中滤波电抗 器和滤波电容器构成线路滤波器。VVVF逆变器包含斩波器,斩波器由T7、T8构成,斩波器主要功能用于电阻制动,用它来调节制动电流大小,其另一个功能 为过电压保护。 2 交流传动系统的控制原理 VVVF控制的基本原理为通过改变VVVF逆变器各IGBT元件的开通时间来改变负载的电压,通过改变VVVF逆变器各IGBT元件开通的周期来改变输出的频率。 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公式为:T=K1·φ·Ir=K2·(V/fi)2·fs

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1.2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己有多种型号的三相交流电力机车、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和高速电动车组分别在德国、法国、日本、中国等众多国家的铁路线上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铁路发达国家已不再生产交直传动电力机车和直流传动内燃机车,,而是全部采用交流传动技术。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具有如下优势[(2l0 (1)良好的牵引性能:合理的利用系统的调压、调频特性,可以实现宽范围 的平滑调速,另外调节调频特性能使机车和动车组启动时发出较大启动转矩。 (2)电网功率因数高、谐波干扰小:在交直交电力机车和动车组上,其电源 侧变流器可以采用四象限脉冲整流器,它通过PWM控制方法,可以调节电网输入电流的相位,使所取电流接近正弦波形,并能在广泛的负载范围内使机车和动车组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这在减少对通信信号的谐波干扰方面和充分利用电网的传输功率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另外,四象限脉冲整流器能很方便的实现牵引和再生之间的能量转换,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3)牵引系统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可靠:由于异步牵引电动机转 速可达4000 r /min,利用了直流电动机换向器所占的空间,所以交流电动机能够做到功率大、重量轻,与带换向器的直流(脉流)电动机相比,其单位质量功率(kW/棺)是直流电动机的3倍。在列车车体提供的空间范围内,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可以达到1400^-2000 kW。另外,交流电动机没有换向器和电刷装置,机车和动车组主电路系统又可以省去许多带触点电器,故障率低易于维护,进一步提高了机车和动车组运行中的可靠性。 (4)良好的牵引特性:由于交流异步电动机有较硬的机械特性,有自然防空 转的性能。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对瞬时过压和过流不敏感,不存在换向器和火花问题,在启动时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发出更大的转矩。特别是牵引电机控制采用矢量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大范围平滑调速,适合当代动车组高速牵引、机车重载牵引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已开始进行电力半导体变流技术和三相交流传动的研究,容量从几千瓦逐渐扩大。与此同时,铁道科学研究院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也在进行交流传动机车的研制,到1996年研制成功单轴功率1000 kW的AC4000型交流传动原型机车,这是我国牵引传动由交直传动转变为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中长距离,大运量、安全、低耗、环保、快捷的运输形式已成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

CRH2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及控制

CHR2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及控制 CRH2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设备配置及工作原理 概论 牵引传动系统是CRH2型高速动车组的动力来源。整个系统动力均匀分布于整列动车组的四个基本单元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的动力源。巨有牵引功率大、启动平稳、快速快捷、有效抑制空转和滑行保护到位等特性,并与多个系统连锁控制,实现运行平稳,多级调速和准确停车。 一、牵引传动系统的组成 CRH2型高速动车组以四动四托为编组,其中2,3,6,7号车为动车,1,4,5,8号车是拖车,配备两个牵引系统,首尾两车各设有司机室可双向行驶。正常情况下两个牵引系统均工作,当某一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断故障源继续行驶。 CRH2型高速动车组采用动力分散交流传动模式,主要有受电弓,牵引变压器,脉冲整流器,中间环节,牵引变流器,牵引电动机,齿轮传动等组成。

二、牵引传动系统的主要设备配置 2.1:车顶设备配置 各车辆间的主电路均采用高压电缆和高压电缆连接器连接。高压电缆连接器分为直线型,5度倾斜型,T型等几种,通过这些高压电缆连接器接通高压电缆。供电设备配置在4,6号车前部车顶,主要有受电弓和接地保护开关等。 2.2:车底设备配置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车底设备主要有网侧高压电气设备,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动机等设备组成。全列共计2台牵引变压器,4台牵引变流器,16台牵引电动机。牵引变压器位于2,6号车底,牵引变流器和牵引电动机皆配置在2,3,6,7号车底。 三、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主要设备 3.1:受电弓 动车组受电弓是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的主要设备,也是动车组主电路的高压设备之一。受电弓主要通过列车运行时压缩空气进入升弓装置气囊升起受电弓,使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线接触而获电;绛弓时排出 3.2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简述了我国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阐述了动车传动系统的设计思路,并讲解了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分析仿真模型理论知识。论述了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设计中包括传动系统功率的分析,牵引功率、黏着牵引力、启动加速度、平均加速度、列车运行最高速度等进行列 车牵引特性的设计。 通过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分析得到了设计过程中的规律讨论了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牵引传动系统、分析仿真模型,牵引功率,黏着牵引力,启动加速度

第一章 CRH3型动车组的牵引传动系统的简介1.1 CRH3型动车组的牵引传动系统的简介 CRH3型动车组为8辆编组的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4动4拖,其中相邻的两辆动车为一个基本动力单元,每个动力单元具有独立的牵引传动系统,如图l所示,主要由1台主变压器、2台牵引变流器和8台牵引电机等组成。牵引变压器原边额定电压为单相交流25 kV/50 Hz,副边为l 550 V/50 Hz。牵引变流器输入侧为四象限脉冲整流器(4QC),2个4QC并联为一个共同的DC连接供电,中间电容区部分存储能量,输出平滑的直流电压。输出端为一个PWM逆变器,将DC连接电压转换成牵引系统所要求的变压变频i相电源驱动4个并联的异步牵引电机。本研究采用DTC系统来控制逆变和电机驱动部分,并对整个牵引传动系统进行建模研究。 1.2 CRH3型动车组的牵引传动系统的特点 CRH3型动车组在不同的速度时刻根据牵引/制动曲线输出所需的牵引力,使动车组顺利完成牵引或制动过程。

牵引工况时,牵引力和速度的数学关系为: 再生制动时,制动力和速度的数学关系为:

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的比较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报告 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优劣的比较

1.电力传动的发展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努力探索机车牵引动力系统的电传动技术。1879年的世界第一台电力机车和1881年的第一台城市电车都在尝试直流供电牵引方式。1891年西门子试验了三相交流直接供电、绕线式转子异步电动机牵引的机车,1917年德国又试制了采用“劈相机”将单相交流供电进行旋转、变换为三相交流电的试验车。这些技术探索终因系统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转换能量小等因素,未能成为牵引动力的适用模式。 1955年,水银整流器机车问世,标志着牵引动力电传动技术实用化的开始。1957年,硅可控整流器(即普通晶闸管)的发明,标志着电力牵引跨入了电力电子时代。大功率硅整流技术的出现,使电传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传动型式从直-直传动(直流发电机或直流供电-直流电动机),很自然地被更优越的交-直传动(交流发电机或交流供电-硅整流-直流电动机)所取代。1965年,晶闸管整流器机车问世,使牵引动力电传动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全球兴起了单相 工频交流电网电气化的高潮。随着大功率的晶闸管特别是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GTO)的出现和微机控制技术等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交-直-交传动(交流发电机或交流供电-硅整流-逆变器-交流电动机),即所谓的交流传动,又很自然地取代了交-直传动。 与直流传动机车相比,交流传动机车具有启动牵引力大、恒功率范围宽、粘着系数高、电机维护简单、功率因数高、等效干扰电流小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的比较 2.1机车工作原理的比较 2.1.1直流传动电力机车工作原理 直流传动电力机车包括直直型电力机车和交直型整流器电 力机车。 直直型电力机车是由直流电源供电,直流串励牵引电机驱动,通过串并联切换加凸轮变阻或晶闸管斩波器调阻(调压)方式进行调速 和控制的机车。一般工矿用4轴电力机车串并联切换加凸轮变阻的电传动装置工作过程为:机车由受电弓从接触网取得直流电,经断路器QF启动电阻R,向4台直流牵引电动机M1-M4供电,牵引电流经钢轨流回变电所。随着4台牵引电动机接通电源即行旋转,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分别通过各自的齿轮传动装置,驱动机车动轮实现牵引运行。 交直型整流器电力机车的能量传递是将接触网供给的单相工频交流电,经机车内部的牵引变压器降压,再经整流装置将交流转换为直流,然后向直流(脉流)牵引电动机供电,从而产生牵引力牵引列车运行。如图所示

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

本文简要的探讨了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控制原理、牵引和电制动特性曲线,对地铁车辆的系统电路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分析了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的优缺点。 我国早期的地铁列车多为国产直流传动电动车组,采用凸轮调阻或斩波调阻的牵引控制方式,牵引电机为直流电机。而近几年建设的地铁项目均采用了进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牵引控制方式为VVVF逆变器控制,牵引电机为异步电机。和直流传动系统相比,交流传动系统具有恒功速度范围宽、功率因数和粘着系数高、牵引电机结构简单和维修方便等优势。 1 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 地铁车辆和铁路机车在结构、系统集成上大不相同,机车是完整的牵引系统,和后面连接的载客(货)车厢相对独立;而地铁车辆则是编列成组,虽然分为动车和拖车两部分,但都是旅客车厢,动力系统均被分散安装于各车箱的地板下(动力分散)。 交流传动系统是以调压调频VVVF(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逆变器为核心的电传动系统。主要由高速断路器、滤波电抗器、VVVF逆变器和异步电动机等装置构成。地铁车辆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因生产厂家的不同及用户要求的不同而不相同,这里以六节编组的四动两拖(Tc+M+M+M+M+Tc)地铁车辆为例,简要探讨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 下图为一个“两动一拖(2M1T)”单元主电路实例。电网经受电弓后分别经两台动车(B车和C车)的高速开关给逆变器供电,而在拖车(A车)上的辅助逆变器的供电是经过隔离二极管的。 下图为1C4M单元主传动系统原理电路图,1C4M是指一台VVVF逆变器给同一辆车四台相互并联的异步电动机供电的方式,也叫“车控”方式。其中滤波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构成线路滤波器。VVVF逆变器包含斩波器,斩波器由T7、T8构成,斩波器主要功能用于电阻制动,用它来调节制动电流大小,其另一个功能为过电压保护。 2 交流传动系统的控制原理 VVVF控制的基本原理为通过改变VVVF逆变器各IGBT元件的开通时间来改变负载的电压,通过改变VVVF逆变器各IGBT元件开通的周期来改变输出的频率。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公式为:T=K1·φ·Ir=K2·(V/fi)2·fs

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

电力牵引控制系统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电力机车的电气线路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三大部分。2.有级调速电力机车如SS1型机车,它有个调压级和有级消磁。 3.为了保证电力机车正常运行,机车上设有辅助电路和辅助机械装置。 4.6K型机车采用牵引电动机,当机车运行于高速区域时,通过控制 的办法来达到规定的磁场削弱系数。 5.斩波器主要由组合而成。 6.电源电流谐波与等因素有关系,且不同斩波器情况也不一样。7.利用二点式逆变器,只能把中间直流回路的接到电动机上去。 8.东风4型内燃机车励磁电路的调整就是保证在不同主手柄下牵引发电机励磁电流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按相应的形曲线变化。 9.对于城市电车或地铁动车,一般由直流的接触网供电。10.为了机车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须设置可靠的保护系统,以便在出现各种不利的 能及时地采取防护措施。 11.单闭环调节系统对于都有抑制作用,因为一切扰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被调量上来,都可以通过测出被调量的偏差而进行调节。 12.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叫做。 13.SS1型机车设有两个两位置开关,即开关和。 14.6G型机车为六轴机车,六台牵引电动机分成两组,每组三台牵引电动机。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四象限脉冲整流器: 2.恒压运行: 3.调速性能指标:

4.斩波器: 5、交-直流传动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串激牵引电机有哪些优缺点? 2.电阻制动有哪些优缺点? 3.电力机车上可能发生的过电压有哪几种?4.移相电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用途?

5采用异步电机作牵引电机有哪些优点? 四、叙述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细述SS1型电力机车司机控制器的转换手柄与调速手柄之间的机械联锁作用。

交直流调速实验报告(图形 文字)-电力牵引交流传动系统

六:实验报告 1:列写SPWM控制时,在不同输出频率条件下所测量的各种波形和电机工作情况 SPWM 30HZ 同步调制 CH1=20.0mv CH1/23.2mv CH1=50.0mv CH1/314mv CH1=200mv CH1/1.15v SPWM 30HZ 异步调制 CH1=20.0mv CH1/124mv CH1=200mv CH1/1.12v CH1=5.00v CH1/31.4v

SPWM 30HZ 混合调制 CH1=10.0mv CH1/62.8mv CH1=100mv CH1/628mv CH1=100mv CH1/31.2v 2:列写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时,在不同输出频率条件下所测量的各种波形和电机工作情况 SVPWM 50HZ 同步调制 CH1=10.0mv CH1/62.8mv CH1=10.0mv CH1/31.2v CH1=5v CH1/27.4v

SVPWM 50HZ 异步调制 CH1=10.0mv CH1/62.8mv CH1=100mv CH1/560mv CH1=5.00v CH1/27.2v SVPWM 50HZ 混合调制 CH1=10.0mv CH1/62.8mv CH1=50.0mv CH1/27.2v CH1=5.00v CH1/27.2v

SVPWM 30HZ 同步调制 CH1=10.0mv CH1/65.2mv CH1=50.0mv CH1=100mv CH1/652mv SVPWM 30HZ 异步调制 CH1=10.0mv CH1/65.2mv CH1=50.0mv CH1/326mv CH1=5.00v CH1/27.2v

《城轨车辆牵引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第1次作业

三、主观题(共39道小题) 36. 交流调速传动发展的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方向? 答:1)取代直流调速实现少维修、省力化为目标的高性能交流调速; 2)以节能为目的的,改恒速为调速,适用于通用机械的交流调速; 3)直流调速难以实现的特大容量、高电压、极高转速领域的交流调速。 37. 变频器分为哪些类型? 答:1)交交变频器,又分电流型和电压型 2)交直交变频器,也分电流型和电压型 38. 什么是粘着?什么是粘着力?什么是粘着系数?什么是可用粘着、可用粘着系数及计算粘着系数?什么是粘着利用率? 答:由于正压力而保持动轮与钢轨接触处相对静止的现象或轮轨接触的这种状态称为“粘着”。粘着是一种现象、状态,粘着状态下的静摩擦力又称为粘着力。 粘着系数——轮轨间传递(产生)的切向力与动轮对的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常数称为粘着系数。 可用粘着系数——轮轨间实际存在的粘着,亦即可能达到的最大粘着,称为可用粘着。最大可能的粘着力则对应轮周牵引力的峰值,与动轮对的正压力之比值称为可用粘着系数。 计算粘着系数——根据我国最近修订的新《牵规》规定,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经验根据平均值整理得到的各种车型的粘着系数公式。 粘着利用率——在机车实际运用中,由于种种原因,能利用(能实现)的粘着总小于可用粘着,能利用的粘着系数总小于可用粘着系数。两者的比值定义为粘着利用率。 39. 车钩牵引力与轮周牵引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由动轮轮周上作用力而产生的切向外力,称为轮周牵引力; 车钩牵引力(或称挽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40. 轮周牵引力的产生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1)机车动轮上有动力传动装置传来的旋转力矩;2)动轮与钢轨接触并存在摩擦作用。

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优劣的比较

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优劣的比较 一、交流传动背景介绍 1、发展历程 电力传动诞生于19世纪,20世纪初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 执行机构由直流电动机驱动,则称为直流电气传动系统,执行机构由交流电动机驱动,则称为交流电气传动系统。 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变频调速是交流电动机一种最理想的调速方法;60年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变频调速装置的研制成功,交流调速技术成为电动机调速的发展方向;7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能源危机,节约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许多过去不调速的传动装置,如风机、水泵等,也都采用了调速传动;90年代以来,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应用,交流传动调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逐步具备了调速范围宽、稳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以及可作四象限运行等优良的技术性能。目前,交流传动已经作为一种完全被肯定的系统,大举进入电气传动调速控制的各个领域。 2、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发展综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机车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以安全性、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舒适性越高越好;费用越低越好的发展目标。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地域规范、供电制式、空间、体积、重量、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等限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出现与发展,行业从业者们满足运输的需求,充分利用新技术,利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从而实现新一代电力机车的发展。

3、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组成 辅助变频器 主变频器及电机驱动模 动力制动模 通讯模块 空气系统模块 电子设备 图1-1 机车内部构造 4、我国交流传动机车的发展现状 我国交流传动技术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可以说起步不晚,但国际上80年代初交流传动机车就已经进入商用化,技术日趋成熟。铁道部主管领导曾指出,

北京交通大学级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

机车电力牵引控制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电力机车的电气线路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三大部分。2.有级调速电力机车如SS1型机车,它有个调压级和有级消磁。 3.为了保证电力机车正常运行,机车上设有辅助电路和辅助机械装置。 4.6K型机车采用牵引电动机,当机车运行于高速区域时,通过控制 的办法来达到规定的磁场削弱系数。 5.斩波器主要由组合而成。 6.电源电流谐波与等因素有关系,且不同斩波器情况也不一样。7.利用二点式逆变器,只能把中间直流回路的接到电动机上去。8.东风4型内燃机车励磁电路的调整就是保证在不同主手柄下牵引发电机励磁电流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按相应的形曲线变化。 9.对于城市电车或地铁动车,一般由直流的接触网供电。10.为了机车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须设置可靠的保护系统,以便在出现各种不利的 能及时地采取防护措施。 11.单闭环调节系统对于都有抑制作用,因为一切扰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被调量上来,都可以通过测出被调量的偏差而进行调节。 12.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叫做。 13.SS1型机车设有两个两位置开关,即开关和。 14.6G型机车为六轴机车,六台牵引电动机分成两组,每组三台牵引电动机。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四象限脉冲整流器: 2.恒压运行: 3.调速性能指标: 4.斩波器:

5、交-直流传动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串激牵引电机有哪些优缺点? 2.电阻制动有哪些优缺点? 3.电力机车上可能发生的过电压有哪几种? 4.移相电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用途? 5采用异步电机作牵引电机有哪些优点? 四、叙述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细述SS1型电力机车司机控制器的转换手柄与调速手柄之间的机械联锁作用。 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复习题 一、填空 1.电力机车的电气线路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三大部分。 2.有级调速电力机车如SS1型机车,它有33 个调压级和三级有级消磁。 3.为了保证电力机车正常运行,机车上设有三相交流辅助电路和辅助机械装置。 4.6K型机车采用复励牵引电动机,当机车运行于高速区域时,通过控制励磁整流器而改变它励绕组电流IF 的办法来达到规定的磁场削弱系数。 5.斩波器主要由晶闸管元件和使之关断的换相电路组合而成。 6.电源电流谐波与斩波频率、电流脉动幅值等因素有关系,且不同斩波器情况也不一样。7.利用二点式逆变器,只能把中间直流回路的正极电位或负极电位接到电动机上去。8.东风4型内燃机车励磁电路的调整就是保证在不同主手柄下牵引发电机励磁电流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按相应的“马鞍”形曲线变化。 9.对于城市电车或地铁动车,一般由直流600v、750v、1500v 的接触网供电。 10.为了机车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须设置可靠的保护系统,以便在出现各种不利的工作环境和故障时能及时地采取防护措施。 11.单闭环调节系统对于被包在反馈环内的一切扰动量都有抑制作用,因为一切扰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被调量上来,都可以通过测出被调量的偏差而进行调节。 12.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叫做数学模型。 13.SS1型机车设有两个两位置开关,即主变压器次边绕组正反串接开关和牵引、制动工况转换开关。 14.6G型机车为六轴机车,六台牵引电动机按前后转向架分成两组,每组三台牵引电动机并联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