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前言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互联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对现在的建设,又有哪些效果呢?

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一)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作为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在网上系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文化,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创建和谐社区打下基础。同时,用科学思想、先进文化迅速占领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也是抵制腐朽文化、封建迷信、伪科学侵入城市社区的迫切需要。

2.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情绪困扰随之增多,需要适当的文化休闲来排解这种压力。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文化广场”。它因其即时性、虚拟性、交互性而具有一种吸引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独特魅力。如今,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设有娱乐休闲频道,可为社区居民提供音乐欣赏、影视观赏、联线游戏等众多的文化娱乐服务,使人们在体闲娱乐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平衡身心,对于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具有独特作用。

3. 互联网是沟通城市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及兴趣顾及社区邻里关系,邻里相互间感情交流、沟通逐渐减少,人际关系趋于淡化,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疏离症”现象,这种现象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极不协调的。互联网在迅速发展,网上信息交流工具越来越多,网络人际沟通也越来越便捷。人们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相互沟通,可以较为随意地与他人交流,克服了面对面交往时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增进了双方的联系与感情,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有助于创造出一种友善、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

4. 互联网是社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城市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应继承传统而又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发扬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为城市社区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窗口。一方面,城市社区可借助互联网积极宣传自己的地方特色文化,使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并进而感受到社区的文明形象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利机会,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时候能够融合外来文化,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本社区的特色文化。

(二)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互联网上也涌动着许多不良信息,潜藏着各种陷阱,人们一不留神便容易上当受骗,特别是对思想尚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的社区青少年来说,这种潜在的危害更大。互联网的这种负面因素对构建我国城市和谐社区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这种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

1. 沉迷网络容易产生“网络上瘾”的心理障碍

自从互联网进入社区家庭以后,有些居民成天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天地,专心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逐渐迷失了真实的自我。这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忘却现实生活的心理状态即为“网络上瘾”症。“网络上瘾”是网络时代所特有的心理病态, “上瘾”者情感麻木,对现实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极力回避自己在现实世界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回避本应参加的社区公共活动。美国某组织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久,人就越感到沮丧和孤独,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互联网确实存在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一面。

2. 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产生毒害

网络发布、传播信息的相对随意性和缺少有力的监控,使得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许多渲染淫秽、暴力的信息逐渐泛滥。一些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上网后,常常出于好奇心理浏览黄色、暴力等不良网页,精神上不知不觉便受其毒害,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极恶劣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美国一学会估计,如果一个儿童在上完小学时已从电视上看到了约8000 起谋杀事件和10 万个暴力场面,那么,儿童不仅可能把侵犯性行为视为“正常的事”,而且对别人的暴力行为也会麻木不仁,这种精神状态往往还会延续到成年或人的一生中。在城市社区各类犯罪群体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据我国司法部门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中,有60 %以上与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良信息有关。社区青少年自制力差,模仿性强,更应注意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侵袭与毒害。

3. 网络非法组织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危害

互联网世界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的虚拟组织,如“讨论组”、“联谊会”之类的团体。参加这些团体的人可以不分民族、国籍、信仰,只要有共同的需求和兴趣就可以参加。网络上有组织的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隐秘性。网络上的组织活动仅通过电子信号的传递即可进行,在外人看来,通过互联网联络组织成员,进行宣传、鼓动等活动显得不可捉摸,不落痕迹,难以被人追踪;二是松散性。网络虚拟组织与现实社会组织有本质的差异,它没有严格的规章纪律约束,参加者来去自由,组织活动游离于社会的管理和监督之外。网络的这些特点容易使网络组织活动失去控制,更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所利用,以达到蛊惑人心,宣传反动思想,进行反社会行为的目的。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产生极大的危害。

1.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克服其不利因素,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不断开展以及和谐社区的建设,是城市各级政府、社区文化工作者及社区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强社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2. 积极构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门户网站

社区门户网站是网络时代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社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社区门户网站可作为整个政府网络体系的一个子网站,由城市基层政府牵头组织建设,并受政府部门的具体指导与监控。网站建设应注意突出社区地方特色,展示社区风采,并结合社区文化生活实际和社区居民的文化消费心理,开辟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栏目,组织能够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网络文化活动,提供便捷周到的网络社区服务,从而不断提高社区门户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着力加强我国城市社区网络的监管

互联网作为高科技产物,其自身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技术漏洞,加上网络监管力度有限,以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因此,通过网络有效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就应加强网络监管,努力克服网络的不足之处。一是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填补安全漏洞,保护网络不受恶意攻击,及时过滤、净化网络信息;二是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工作,用法律规制网络行为,并明确网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职责,加强执法力度,严厉处罚网络犯罪分子。

4. 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技术水平

对于我国城市社区部分成年人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技术含量很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许多上了年纪的社区居民对计算机与网络怀有一种陌生的敬畏心理,面对计算机和网络一筹莫展,更不用说在互联网上浏览文化信息,进行文化交流了。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改变,在网上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城市社区应努力针对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开展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从而引导他们进入互联网天地。同时,动员社区网络爱好者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在计算机故障以及网络应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说,举办这种志

愿性的服务活动也有助于我国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城市社区文明新风的树立。

5. 努力培育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主体意识

互联网不存在国界,也不存在实际上的统治者,任何网民都是互联网世界的自由公民,享有信息发布与接受权。但是,如果网络用户缺乏网络行为主体意识,没有树立正确的网络权利义务观,便会很容易迷失于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其网络行为也常常会越出社会所许可的范围。因而,培育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主体意识便显得尤为必要,这主要是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网络监管离不开道德规范,网络文明需要网民的道德自律。通过教育与宣传,使社区居民在网络上漫游时,能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时刻意识到自己是网络行为的主体,自己应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通过每个人的道德自律,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将变得更加纯净,我国城市社区网络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将更有希望。

结论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互联网带给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以新的机遇,新的活力,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同时,互联网又具有两面性,它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城市社区应加强网络技术、法律、道德管理,建设好社区网站,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社区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https://www.360docs.net/doc/9015067237.html,/html/30998.html

2.https://www.360docs.net/doc/9015067237.html,/Periodical_xmgbdsdxxb200201012.aspx 3.https://www.360docs.net/doc/9015067237.html,/Article/CJFDTotal-XMGD200201011.htm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一、研究领域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二、研究主题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子问题 研究的总问题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子问题有四项: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3.教师文化建设;4.学生文化建设。 四、研究意义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_刘小流

摘要: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目前全国城市掀起一股社区建设高潮,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一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文章提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三方面思考:首先,要切实地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其次,要明确以居民文化权利实现为宗旨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实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第三,要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建设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3-0060-04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 刘小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 虽然早在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搞好社区文化,但文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区建设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002年十六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后,社区文化的意义得到重新认识,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国办发〔2002〕7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9部门也同时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此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相继提出,城市社区建设成了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各城市社区逐渐掀起文化建设高潮。那么如何去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呢,在笔者看来,以下几方面是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切实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 过去我们提倡社区文化建设之所以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从社区制度创新角度去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现在各地城市社区在大兴文化建设,但如果没有透彻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也很可能影响社区建设,影响社区的制度创新。在笔者看来,文化建设对当前社区发展的以下三大作用和意义不能忽略。 (一)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实现社区制度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它的一个 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1]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就是我国在社会新形势下在社会基层进行的 一种探索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和谐的制度创新。随着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政治与社会管理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传统的由国家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的城市社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面临新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目标是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的治理和善治,逐步达到自治,这是我国目前政学两界的基本共识。治理(governance)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用来形容公共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含义是政府的职能从“划船”向“掌舵”转变,更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从政府转移到其他社会部门,它强调的不是单纯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威“统治”,而是政府和社会民间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从治理的概念引申出“善治”的理论,认为良好的治理就是处于一种协商、合作基础上的“善治”。社区的治理和善治是我国从基层开始的一种社会管理的改革探索,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整合提升。治理和善治下的城市社区,不再是政府的延伸,不再承担综合行政管理职能,而是来自草根社会的区域性“共同体”,是一种民间社会。由此制度创新的要义是“社区共同体”的建设,这是一种社会治理结构的建设,它的要点是把社区所在地的各社团组织和居民很好地“组织”起来,使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各自的功能,改进社区的环境,解决社区的共同需求问题,最终取得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 在现代多元开放的社会,社区共同体的利益和价值日益多元化,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疏远,这不仅使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社区意识观念也淡薄。而社区制度创新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即创新过程本身需要社区基层共同体的参与和出谋划策,且创新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

万宁市群团组织阵地建设实施方案

XX市群团组织阵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营造群团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外部环境,切实加强群团组织建设,以高标准、高质量构建融党员之家、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和妇女之家于一体的“党建带群建”活动阵地,扎实推进群团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巩固和加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落实市、镇、村三级制定的“六统一、一突出”(统一设臵职能办公室、统一配臵基本办公设施、统一规范上墙制度版面、统一悬挂群团组织徽旗、统一台账档案资料、统一建设多功能学习角、突出展示各群团组织工作特色)的标准,切实解决全市基层群团组织活动无阵地、设备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基层群团组织阵地建设成为新时期服务党政中心、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二、开展范围

已建立工会、团委(总支、团支部)、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市直单位、镇(农场)、学校、村以及非公企业。 三、创建标准 (一)室内阵地建设标准 1、办公场所室内面积在100㎡以下:统一设臵一个群团办公室,门口分别挂工会、团委(总支、团支部)、妇联等群团组织牌子;办公室醒目的墙面1/2偏上的正中位臵悬挂群团组织徽章或旗臶,在墙面1/2偏下位臵悬挂尺寸、大小统一的群团组织各项制度牌;另一墙面上制作《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承诺公开栏》和《群团组织活动风采栏》,用于张贴各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承诺和活动简报、图片等;同时群团组织各配备一套办公桌椅、资料柜、图书柜等;党组织远程教育、文化室等文化教育阵地实现共建共享;群团组织工作台账健全。 2、办公场所室内面积在100㎡—200㎡(含100㎡):统一设臵一个群团办公室,门口分别挂工会、团委(团支部)、妇联等群团组织牌子;办公室醒目的墙面1/2偏上的正中位臵悬挂群团组织徽章或旗臶,在墙面1/2偏下位臵悬挂尺寸、大小统一的群团组织各项制度牌;另一墙面上制作《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承诺公开栏》和《群团组织活动风采栏》,用于张贴各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承诺和活动简报、图片等;同时群团组织各配备一套办公桌椅、资料柜等;设臵一个图书柜,放臵一定数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 大学之道,以德为首,德育的成功也就是大学的成功,因此中外学者都很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使之系统化和成熟化,对于指导高校道德建设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道德养成教育,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尚未建立一个科学和系统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国内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中南大学韩冬梅在《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三期发表“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重点论证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特征和根据。浙江万里学院姜彦君于2004年9月1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他的观点如下: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同时他还对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的研究方面,唐勇的《大学生的德性养成与德行塑造》一文中指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德性和德行的途径有:第一,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第二,建构合理、和谐与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第三,校园文化的有序性;第四,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王金华教授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文章比较系统地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目标与内容、实践策略、工作机制几个方面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这对科学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我国的教育部和各高校研究人员针对大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研究和访谈,其中的数据及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本身存在矛盾和出入的,我们并不提倡引用。 国内关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从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主要倾向于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而未系统地阐述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其二,国内主要倾向于研究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此类的文章也是多而多之,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并且对两者的区别也并未清楚说明。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阵地建设方案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完成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升级改造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重要意义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凝聚党员、凝聚人心的主要阵地,是村级组织集中学习、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必要设施。近年来,在省、市大力支持下,县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还很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经过第一轮、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仍有一些村需要新建和维修改造。这种状况,制约了村级党组织正常有效开展活动,影响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对于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为农村基层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和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二、总体要求、建设标准和资金来源 (一)总体要求 这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从2012年3月份启动,2012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全面覆盖升级,2013年实现规范化管理,达到“四个基本”(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功能健全、基本制度规范)的目标。在建设规划上,要实行“三个一批”:对

无活动场所的村,重点安排,优先投入,集中新建一批;对房屋年久失修,设施简陋,不能正常使用的场所,坚持标准,适当补助,改造扩建一批;对产权不明,不能长期使用的场所,统筹兼顾,采取适当方式转化利用一批。第一轮、第二轮投资新建改造的村,不列入本次补助范围。在新建项目上,各乡镇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总结第一、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项目的经验教训,圆满完成建设改造任务。 (二)建设标准 新建项目按照90—12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单位面积造价按850元/平方米标准补助,办公用品按每村1万元配置;改扩建项目按3.5万元标准补助。新建项目建筑面积低于90平方米的不予补贴,超过120平方米的超出部分由乡村两级自行筹资解决。对存在已建成因乡村两级管理不善导致活动场所长期闲置问题的乡镇,在这次新建项目中不予补助。 (三)资金来源 这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补贴。不足部分由乡村两级多渠道筹资解决。资金下拨分为三个阶段,每完成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经验收合格的下拨总资金的30%,剩余10%作为工程保质金,一年后验收合格下拨。 三、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本着“责任明确、依据清楚”的原则,建立所辖行政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档案,明确活动场所的资产性质和产权归属,为活动场所建设以及今后规范管理和综合使用打下基础。档案资料一式三份,县委组织部、乡镇和村各保存一份。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选址后,报乡镇审批并办理土地使用证等相关手续。 2、建设施工阶段。由各乡镇根据本区域的地理环境、风土人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 赵秋霞 (中共偃师市委党校,河南偃师471900) 摘要: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区域范围与文化内涵方面与国外不完全相同,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不及国外发达国家;社区文化活动内容与国外相近,但整体上优于外国,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别具特色;国外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文化设施管理的先进经验,可资借鉴;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发挥社会团体积极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特色;优势;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13X(2004)03-0080-03 一、社区文化的区域范围 与文化内涵比较 我国的社区是指聚居在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人口大多在2万至10万人之间。有些社区的规模还会再小。例如,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办事处天津路二街坊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单位。其社区南起景华路,北至建设路,东起豫北二路,西至天津路,面积0.3平方公里。社区内有天润购物广场、洛阳轴承厂女职工单身宿舍、洛阳轴承厂销售处、洛阳轴承厂外大食堂、洛轴14号托儿所等单位。社区内有居民住宅楼28栋,1537户,5628人。社区设有中共天津路二街坊社区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为宗旨。其社区工作者网络是:书记1人,主任1人,副主任4人,辖区民警2人,小组长8人,住宅楼楼长24人。社区还设有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等组织。其组织较规范,管理较为完善。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内生活的人们,长期、逐步地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民俗习惯、价值观念。国外社区与我国社区不完全相同。据有关文献材料表明,例如美国的主要大城市之一的洛杉矶,包含有150多个小城市。其人口数量不等,也在2万人至10万人口不等。美国称这种小城市为一个小社区。二者相比,前者是城市的行政基层单位,后者是以城市为单位。虽然二者在人口数量上相似,但是其文化内涵不同,尤其是社会体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二、社区文化的设施与 活动内容比较 以威海市环翠区为例,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为适应建设先进城市文化的需要,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0的战略,通过开办/双休日学校0、/干部夜校0、/职工夜校0、/网上学校0、/市民文明学校0等,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以及市场经济、金融、证券、财税、现代科技等知识的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市民知识的更新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该区还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学习大讨论,教育广大市民破除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引导广大市民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建设先进城市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实践表明,以城市社区为纽带,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有力地推动整个城市文化建设。近年来,环翠区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抓载体。每年由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大规模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持续不断、高潮迭起。经常组织大型民间艺术表演、音乐会、广场纳凉文艺晚会、各种节日文艺演出和社区文化成果展 第19卷第3期2004年9月 洛阳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Vol.19No.3 Sep.2004 y收稿日期:2004-05-21

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参加者:*** 主题:浅析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 时间:寒假期间 地点:县城小区 转眼间大学生涯的第二个寒假又匆匆度过了,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为了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与专业发展相融,我利用寒假期间在本市居民小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迫在眉睫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直接体现于社区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安居乐业,关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这就是大概的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建设社区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1.老少相结合2.大小相结合3.雅俗相结合4.远近相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怀念以前的社区文化,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而这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1.都市化。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

浅议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5067237.html, 浅议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柳文杰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8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很好地建设我国的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统揽全局,不断开拓。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基层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型社区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社区,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满足每个居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社区文化的涵义很广泛,一般是指一定地域内,反映在社会共同体中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等生存环境要素的文化现象总和。社区文化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增加归属感及社区的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治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和谐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际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广大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居民能够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和参加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对文化的强烈愿望。其次,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组织社区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社区之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文明程度。近年来街道各社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社区居民参与,起到了教育社区居民、强化社区精神、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第三,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协调各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交往,得到相互了解,互相协作与配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感情交流。人们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越多,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自觉维护社区利益,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和基层文化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社区文化,但在其建设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

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功能逐渐增强,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占据核心地位。本研究论述了社区文化的内涵、意义,勾勒出中国特色社区文化的轮廓,并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社区社区文化文化认同文化自觉 社区文化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随着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这种深刻的变化继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逐渐变成了“社会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居住在城乡社区,实质上变成了“社区人”。这个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始至今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企业办社会”的模式逐渐改变,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企事业单位的职能逐渐变弱,而“社区”的职能逐渐变强,社区的组织管理和居住在社区的“社会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由“松散”走向“紧密”。“社区”成为当今中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可用作社会支持和进行社会动员的组织资源。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建设优秀的社区文化对于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及社区文化建设意义的再认识 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由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向“主文化”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研究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对社区文化及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进行再认识。

1、社区文化的内涵 国内对于社区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由于“社区”和“文化”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加上理论界研究角度的不同,对社区文化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界定。概括来讲,国内理论界对于社区文化内涵的界定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反映论、包括论、层次论。 反映论认为社区文化是居住在社区的“社区人”这个“生活共同体”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和社区成员的表现。如,“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反映出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区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走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包括论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社区”这个地域范围内所有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强调社区文化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如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方面;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视觉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生存文化、发展文化、价值文化、民俗文化、遗产文化等。 层次论认为社区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区物质文化,第二层次是社区行为文化,第三层次是社区制度文化,第四层次是社区观念文化。社区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经过社区居民改造的自然环境和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社区行为文化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学习、经营、生活、娱乐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社区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规划方案

————————————————————————————————作者:————————————————————————————————日期: 2

凤凰村村级活动阵地建设规划方案 凤凰村位于凤鸣镇西南角,离凤鸣镇4.5公里,与凤鸣镇瓦窑村、文理村、九层村和金龙湖村相邻,与贵州省赤水市白云乡接壤。全村福员面积13.5平方千米,有15个社,672户,2300余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余元。凤鸣村党支部共有支部委员3人,党员51人,平均年龄54岁。 为了满足我村日常办公和村民活动的要求,按照上级关于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的相关精神,结合我村现无村级活动阵地的实际,经我村村两委研究通过,拟新建凤凰村村级活动阵地,活动阵地建设规划方案如下: 一、新建面积和地点 活动阵地共两层,每层四个开间(其中一个开间为楼梯间),第层总长15米,宽8米,每层120平方米,两屋共240平方米。主体为砖混结构,一楼为村文化中心、村卫生室、村幼儿园;二楼为村两委办公室、村会议室(占两个开间)。院坝面积150平方米,长15米,宽10米;建设地点为老凤凰村陈家坝办公室处,土地所有权为凤凰村村委会。 二、配套功能 按照“1+6”综合功能和“八有”配套设施标准建设。“1+6”综合功能即村“两委”活动阵地和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

购物中心。“八有”配套设施即有办公、会议或培训室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悬挂,有村“两委”牌子,有档案、资料柜,有村务党务公开栏及科普宣传栏,有各类规章制度,有电教或远程教育设备,有学习资料;室外有活动场地。 三、资金预算及筹集方式 活动阵地主体、配套设施及装修(不含室内用具及办公用具等)预算为28万元,现在自有资金6万元,争取上级补助2万元,资金缺口20万元。 四、建设工期 5月31以前完成手续报批、土地调整和资金筹集等前期相关工作;6月20日以前完成招标工作;7月31日以前开始动工修建;8月15日以前完成主体和配套设施修建工作;9月15日以前完成验收工作。 附:凤凰村村级活动阵地规划图 凤凰村村民委员会 2014年5月12日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前言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互联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对现在的建设,又有哪些效果呢? 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一

(一)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作为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在网上系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文化,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创建和谐社区打下基础。同时,用科学思想、先进文化迅速占领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也是抵制腐朽文化、封建迷信、伪科学侵入城市社区的迫切需要。 2.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情绪困扰随之增多,需要适当的文化休闲来排解这种压力。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文化广场”。它因其即时性、虚拟性、交互性而具有一种吸引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独特魅力。如今,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设有娱乐休闲频道,可为社区居民提供音乐欣赏、影视观赏、联线游戏等众多的文化娱乐服务,使人们在体闲娱乐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平衡身心,对于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具有独特作用。 3. 互联网是沟通城市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及兴趣顾及社区邻里关系,邻里相互间感情交流、沟通逐渐减少,人际关系趋于淡化,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疏离症”现象,这种现象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极不协调的。互联网在迅速发展,网上信息交流工具越来越多,网络人际沟通也越来越便捷。人们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相互沟通,可以较为随意地与他人交流,克服了面对面交往时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增进了双方的联系与感情,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有助于创造出一种友善、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最新科普阵地建设方案3篇

6月8日,江北区科协印发《关于实施2018年江北区LED科普电子显示屏共建项目和主题科普场馆建设项目的通知》,将在两个街镇实施科普阵地建设。 据了解,自江北区成功创建按照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以来,区科协按照《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深化任务落实,每年稳步推进科普信息化和科普场馆阵地建设,相继建成LED科普电子显示屏共建项目11个,科普场馆16个,有效推动了科普中国系列资源广泛利用和科普场馆阵地作用发挥。 本次实施的LED共建项目,将在五里店街道蓝色经典社区和鱼嘴镇市民广场开展建设,两个共建LED面积近60平米,位置均为室外广场,不仅有利于活动开展,也能突出科普信息化宣传效果。科普场馆项目则在鱼嘴镇文化中心开展建设,建设面积为60平米,该场馆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相结合,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科学兴趣和科学素质提升。 据悉,2018年江北区LED科普电子显示屏共建项目和主题科普场馆建设项目,分别将在今年9月30日和10月30日前完成建设,届时将定期定时播放科普中国V视快递和向辖区青少年进行场馆开放,让江北区下段地区市民享有更多科普惠民服务,推动科学素质提高。 22日,纪念内蒙古科协成立60周年媒体走基层活动举行,此活动将持续至26日。媒体参观了兴康社区、丰源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呼和浩特实验中学校园科技馆等地,不仅看到科协组织加强科普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创新科普的工作方式;还认识到科协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的重要作用。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很早就确立科技兴校发展方向,并采取各种方式全面推广科普教育。据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科研处主任苗其俊介绍,将科普宣传工作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当中,对孩子们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不仅如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在市科协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楼的校园科技馆。 一、会议主题:总结2016 畅想2016 二、年会地点:xxx公司 三、年会时间:2016年2月6日(周五)9:00 四、年会主持人及参会人员:会议主持:参会人员: 五、年会的`流程与安排:上午 2016年年度会议公司 下午羽毛球比赛+撕名牌大赛羽毛球馆晚上聚餐+KTV 老四川、威美斯 六、游戏规则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 校园文化,能从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文 / 衡阳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所研究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教职工、学生所认同的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物质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校园文化现状及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教学工作。的确,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形”人才,反过来也影响着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 误区二: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一些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误区三:曲解文化内涵而忽视校园现实。认为“文化”是个大概念,博大精深,一所学校搞文化建设只能是蚂蚁撼树,学校小天地既没有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殊不知“文化”一词有“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有人的社会活动,就有文化的建设与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