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与五四自叙传小说

《沉沦》与五四自叙传小说
《沉沦》与五四自叙传小说

《沉沦》与五四自叙传小说

授课教师:董丽敏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诞生的时期,在这一特殊的时间中诞生了大量的有名的作家、作品。那时期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并不像现在大家所想象的,譬如鲁迅等等这样的大家。就畅销书而言,五四时期最流行的作家是郁达夫。郁达夫的作品畅销到的程度:他的作品往往发表于自己创办的刊物上面,他们的刊物名叫《创造季刊》,由几个文学青年创办,这个刊物刚开始影响虽不大,但后来发展为在青年读者中畅销的读物。每逢刊物发行的时候,年轻人就守在四马路,即上海福州路等着刊物出来,一般来说,几天之内就会全部卖光。可以说,郁达夫是那个时候影响青年人最深的一位作家。虽然今天,我们提到他时,大家已经很隔膜,但是,事实上一百年前,年轻人心目中的文学偶像,可能不是鲁迅,而是郁达夫。

《沉沦》这部作品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一个非常大的争议: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间,大家可以发现基本上人们很少去谈及人的内心中的欲望,这种东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被压抑的,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特殊的“性禁忌”现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中国人在谈及性时是用一种含蓄的保守的姿态来进行的,也就是往往会说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男女两性为什么要有接触,人们会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要制造后代。可见中国人在对待两性问题,很少会用一种坦率的、客观的、自然的、健康的态度来对待,往往会人为加上一定的意义、价值、道德之类的东西,在此掩盖之下,人们认为性是合理的,加入离开这种精神性的追求,人们就认为性的行为就和动物一样,会把性当作是洪水猛兽,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有着“性禁忌”这样一个文化的内核。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时候,每一次知识界要进行抗争的时候,往往是从对性比较开明的认识开始。譬如明代的李贽,就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他的一些理论就成为“性灵派”文学理论的源泉,而他对人的看法就是从对性相对开放、开明的姿态开始的。另外,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十日谈》,是对人的欲望、性的正视,赋予它所应该具有的价值。从这开始,人们开始了精神、思想解放之旅。所以,在五四的这样的语境中,出现《沉沦》这样的作品,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意义,它写出了长久以来中国人被压抑的内心世界,一种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伦理道德相悖的,另外一种更加符合人当下感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方式。所以,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划时代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作品中间,我们看到了对人的理解比较相通的一种对人的想象。

在进入这个作品之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题目,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第一个题目是如何来理解主人公的忧郁症?因为整个小说都在讲主人公在得了忧郁症,使得主人公后来走向了沉沦、走向了灭亡。那同学们是怎样看待这个忧郁症,它又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主人公忧郁症的根源,我认为是他从小生活的大家庭中,他的长兄是当官的、二兄在军

队中,而主人公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会崇尚自由、反对迷信;后来又进教会学校读书,但反感做礼拜,读旧约新约之类的东西,与周围的人脱离,心里受到压抑,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在心里埋下了忧郁的种子。随后和哥哥去日本,由于中国在当时日本人眼中是弱国,他心中感到自卑,一直觉得周围的日本人看不起他,抬不起头。因此,他的忧郁症越来越严重;然后在性的方面承受压抑,得不到释放,越来越忧郁,后来就投海自杀,投海之前说到,祖国害了他,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弱使他在国外感到自卑,产生了他这样的悲剧。

老师提问:怎样评价主人公的忧郁症呢?是一种身体的疾病,还是精神的疾病?怎样评价?

主人公产生忧郁症的原因既有个人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特殊语境下的产品,所以大家都有理解他的一个余地。因为如果主人公的病是其自身的,是难以理喻的;但如果有时代的压力,大家就觉得能够接受。这样,在进入忧郁症之前,我推荐大家来看一本书:《疾病的隐喻》苏珊·桑塔格,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她别开蹊径,从疾病的角度来分析当代人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和精神心理上的原因。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可以作为我们这节课的参照系:作者曾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住院经历,作者看到了疾病背后所隐藏的人的精神、心理上的原因。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艾滋病,我们常常认为这是一种很下流、肮脏的一种病,会让人想起两性之间的关系,糜烂的私生活、同性恋、吸毒等等,作者却看到了在疾病背后人们评价体系中所暗含的权力关系。在她看来,一个人生病,病其实并没有高下区别,只是客观上说明身体上有病,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评价体系中间,是和道德、精神等一套文化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同样的病人,得不同的病我们会给不同的评价。譬如的艾滋病的人,旁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这样的艾滋病的人就会被挤压到社会的底层中去,很容易向红字一样,被打上特殊的印号。但另外一种疾病,人们会把它看得比较高,将的这种病的人看成是很高尚的人,如19世纪英法小说中如果要写一个优美的人,往往作者会让主人公生肺病,病人不仅要去疗养,而且外形漂亮一般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会安排她的肺病,不像得艾滋病,得肺病的主人公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忧怜的感觉,这是一种高尚的病。可见,病所引发出来的社会评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主人公的忧郁症,我们作为评价者来看待这种病本身而言,也有这种语境的变化,看到这种病背后的一种社会文化心理。

本课题目中的“自叙传”说明,主人公的经历和小说家的亲身经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叫做自叙传小说,有点像今天的自传,如某明星、名人在晚年写得自传。所以在进入《沉沦》作品之前,先介绍郁达夫。郁达夫的个性和他的经历,对我们理解他的忧郁症关系比较密切。郁达夫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陷入非常窘迫的经济状况。其实,大家可以看到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跟他们从小的家境都很有关系,鲁迅即是。和鲁迅比较相像的是,郁达夫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但是鲁迅很倔强,虽然很敏感,但他能够用强者的姿态来克服,会把创伤当成是动力。但是郁达夫却把这些当成是

自己性格中间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非常的多愁善感、孤僻、多疑。郁达夫也受到了非常良好的传统文学的教育,古文修养非常好,我们现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郁达夫的评价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但郁达夫对自己最满意的却是古体诗,她的古体诗的音韵、典故、整体的感觉非常接近古典诗人的境界,明显的表现是,他的散文和古体诗夹杂在一起,往往在散文说不清楚的地方,写上一首古体诗,如《钓台的春昼》诗文结合的非常好。郁达夫是兄弟最小,他的兄长很小就出去谋生,而且都发展的不错,他的大哥是抗战以前最有名的大法官,有出息的大哥在家庭中充当起替代父亲的角色,因此郁达夫人生道路的选择大都与他大哥的决定有关,大哥安排他去日本留学、学医。兄弟关系其实成为郁达夫心理比较有压力的一部分,大哥的成就映衬了自己的无能,并且大哥象父亲似的做法,在他心里也比较反感。这些在《沉沦》中见体现的非常明显。另外,郁达夫是一个非常接近于传统文人的人,面对他家庭的变故、现实生活的压力,采取的方式往往是逃避,会把它转化为感觉、文字,用文字把生活中的不平、压抑宣泄出来,郁达夫是非常迷恋传统生活方式的,除了写文章宣泄外,还喝花酒、游山玩水,传统落魄文人对待不平、压抑的宣泄方式当作自己的方式,在郁达夫的笔下,个人的价值取向表现的很明显。作为自叙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郁达夫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会带上自己鲜明的烙印。

下面先让同学进行发言,然后进行统一的文本细读。进入上节课留的第二个问题,让大家谈谈自然环境风景的描写在小说中有些什么样的作用?

大家都发现了主人公的感受和自然环境的反差,应该说这是一种直感式的感受、发现,也是很有意思的。那大家觉得这个故事发生于什么季节?小说第一段中写道,“九月的二十二日”说明是秋天发生的故事,秋天给郁达夫这样一个有传统文人气质的作家而言,是悲凉的意象,令人伤感、生命的灭迹,充满了悲伤,既是小说发生的时间,又是自然景物描写发生的一个基本征候。刚才同学们从方方面面谈了自己的感受,而这些可能反映了同学们某一个侧面的感想,但是还似乎欠缺一些整体上的把握,所以下面第二步进入小说《沉沦》的解读。

《沉沦》的文本解读:小说一共八节,挑一些重要的部分一起分析。老师朗读“他近来觉得孤冷的可怜,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它挤到与世人无法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界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这是小说的开头,非常具有心理分析的开头。五四时期的小说,如将本文与鲁迅的小说进行对比,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性:鲁迅的小说时典型的启蒙小说如《呐喊》,由于已经上过这个专题来复习一下,通过黄老师讲解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大家能否自己总结一下启蒙小说的基本特点?

谈及自叙传小说,是因为自叙传小说与启蒙小说有可比较的地方。启蒙小说要拯救国家社会,有非常强烈的文学功利性目的,如描写阿Q,就是让有阿Q影子的人们会反省自己,为了达到启蒙的目的,他们采用写实的白描的方法,小说越写的真实,越能引起读者的认同感,如鲁迅的小说发表于孙伏园的《晨报》上,连载到一半时,很多人写信骂鲁迅,因为人

们疑心作者写的是他们本人,这种效果在于作者充分运用典型化的手法把世人的很多毛病集中在阿Q身上,所以每人能在阿Q身上看到爱慕虚荣、麻木、欺软怕硬、精神胜利法等,就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人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引起某种行动,因此启蒙小说有明确的社会功利性。但《沉沦》却相当的感性,没有阿Q正传中的典型化手法,更多的是写个人碰到的问题,其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这样的角度进入五四的语境中间。假如说我们在启蒙小说中更多的是看到类型化、大写的人,如阿Q的形象代表了一类人的特性,集体意识较强;相反,可以说《沉沦》这样的小说中是以个体的方式呈现了个人的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体现了早熟的性情,读华兹华斯的诗集,受西方浪漫派诗人的影响,具有着双重心理,一方面有着传统文人农业文明的视野,逃避仕途、功名,另一方面具有着工业文明的视野,即人与自然对社会的抵制下工业文明的自然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小说主人公身上带有“现代性”的因素,文本中有着西方浪漫派的痕迹,五四文学是青春期的感伤文学,常常是无病呻吟:如小说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中大量运用对紫色的描写,我们知道紫色是代表着忧郁的精神状态,将主人公可怜、可爱及阴柔、纤细的气质隐晦的表达出来,带有伤感的情愫。值得关注的是,在主人公身上这时我们发现还杂糅着古今的因素,如这段中既有慈母、桃花源等古代文人笔下的常用意象,也有南欧海岸上的情人、农夫等形象,表现出欧洲文学对五四作家的影响,这是过渡时期的特征,主人公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有着乡土悠久文明的气息,对自然的描写脱不了以上两种文明境遇模式,《沉沦》主人公混淆了农业文明中的自然和经过工业文明污染后的自然,恰恰扩大了新文学对自然的书写空间,当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文人对于“移植品”,即对自然的看法是否能超越这两种表达方式?

我们注意到小说主人公到日本留学的背景。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是小国,几乎无自己的文明;但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的大国幻想受到了冲击,战争造成了对中国人心理的刺激,而这种感受往往在留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譬如留学生小说中就会大量流露出爱国主义的情绪。因此,除了自然与主人公的关系,我们再来考察主人公与周围人的关系,首先是他与日本同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小说主人公受到双重屈辱,一是作为中国留学生、一是作为中国男人。五四时期青年人的爱情理想是在反社会、家庭封建礼教等共同基础之上的爱情,但是特殊的境遇使得主人公个人主义式的对爱情的向往并没有得到实现。这也是造成他走向沉沦的原因之一。主人公作为五四之子,要求释放被压抑的性,而传统的中国文化,主张精神和肉体的二分,“存天理、灭人欲”,而主人公作为五四青年,读的是华兹华斯、海涅等欧洲浪漫派诗人的诗集,文艺复兴后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很深。小说第四节的描写,可见主人公在心里上认识到作为一个身心均健全的人的规范性,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到,这样就由一个正常人慢慢转变为一扭曲的人,在肉体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心里又有着道德自律,深深的体会到罪恶感,这是他陷于极度的苦闷之中,也是其忧郁症的产生。

主人公与外界人的紧张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与日本同学之间,也表现在他与中国同学的隔膜之上。小说的这部分就描写了中国同学对他的远离、冷落。因此,受到外界种种人的冷

落,苦闷无法得到释放,再加上潜在的道德压力,主人公逐渐产生“受虐”的幻觉,因而他的忧郁症得到加重。

我们讲到《沉沦》小说中主人公忧郁症的加重,是他性意识、性行为的某种转化,或者是进一步扭曲化的形态将其表现出来。前面第一步主要是一种自虐性的行为,到第二步的时候进一步走向了“窥浴”(对房东的女儿,一个妖娆、富有魅力的女人),一种对公共道德的破坏。在这个层面上,主人公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带着一种破坏性,不是对自己,而是对他人、对外部空间的破坏。窥浴这种行为,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法律层面上讲,都是一般人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所以在这种行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内心中的罪恶感进一步的加大。在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精神和肉体进一步搏斗的情形。我觉得小说的意义并不是只是写了一个结果,即人们给它定为扭曲的、不正常的,而是在于它的过程。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为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他还是去做了。在这个过程中间,他到底是怎样挣扎的,这个挣扎是否让人感到恩能过揭示人性最黑暗的地方,或是人性深处见不得光的一种东西。这样,我认为小说的价值就在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把这个过程写的非常惊心动魄。“他起初以为看一看就可以走的,然而到了看了之后,他竟同被钉子钉住了一样,动也不能动”,主人公看到了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最后他是“呼气也不呼,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下,他面上的筋肉都发起痉挛,愈看愈颤的厉害,他发颤的前额竟同玻璃窗冲击了一下,被蒸气包住的赤裸裸的伊便发了叫声说谁啊,他一声也不吭,急忙就跳了,然后跑上去,到房里脸上如火烧了一样,一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一边把自己的被窝拿出来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听楼下的动静”,最后一段的心理描写特别好“全身的血液都往上绷住的样子,心里怕的厉害,羞得非常,也喜欢的非常”,这是一个非常精到的描绘。这个过程是惊心动魄的,可以看出主人公心理的演变,刚开始他是不在意的,是悄悄的站起来,但结果发生了一个惊人的场景,一个性压抑的人不应该看到的景观,这使他的渴望全部被发挥出来。所以这一段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作者让主人公看到肉体舒醒的强大,不可控制、抑制,但是道德又提醒他不应该这样做,做了就是一种堕落,使人性沦丧的标志。而这处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人的肉体的力量使超过精神、道德的力量,这点才是五四作家才会描写到的内容。因为在传统的文学中间,更多的是道德战胜肉体,并且把它当作是人性的一种标志,和动物相比,人是有意识的、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所以我们会把这部分当作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就如我们在前面讲到的“存天理、灭人欲”,之所以被那么多时代的人认同,就是建立在这样基本的看法之上,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不应该简单成为肉体的俘虏,但在五四时期,它解放的意义恰恰就在于肉体重新被发现、被评估,尽管在今天我们看来依然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他发生的一个语境,五四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期,现代思想、文学面对的对手是非常强大的,即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道德伦理体系,所以五四时期现代人性的苏醒,个性解放想要脱颖而出,往往采取一种策略性的选择——矫枉过正。在对待中国儒教的文化、伦理道德的时候,五四的人往往用非常激烈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有些东西

在今天看来不应该被否定,仍然有被革新和继承的价值,在那的语境中间就不能说有有益的东西,必须是一刀切的方式,如果用今天所说的批判的继承的方式,基本上没有效果。所以陈独秀就认为,五四以前的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扫进垃圾堆,创造文学必须从今天开始,今天的文学才是人类需要的文学,用激进的割裂传统的方式。用矫枉过正的方式,回到历史的语境中间,我们来看《沉沦》主人公的选择,仍然会认为他的选择是合理的,就是要更多强调肉体苏醒的力量,在其背后,现代人肉体的意义发挥出来,一定要抛弃原先的道德伦理体系的做法,才是有效的。所以在这段的最后,我们看到这样的结论“他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往上绷住的样子,心里怕的厉害,羞得非常,也欢喜的非常”,我们才能够理解,“欢喜”是主人公人性苏醒的标志,他尊重自己肉体的标志,尊重内心最真实的一种想法,而在以往的文化体系中间,从来是不被人尊重的。因此《沉沦》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第一次在中国文学的正规空间中间,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人的人的观念,即肉体要战胜精神,肉体有其存在的地位,欲望有其独立的审美意义,同时这也体现了五四惯常的思维方式。在此意义上,某种程度上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由古代的文人向现代人的转变,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在这之前,他身上是混合古今的,如他对自然的看法,对周围社会的看法,桃花源的意识、逃避的心理等等,可能我们很难分清楚这使农业文明的人有的、还是工业文明的人才有的。但是在此处,我们可以第一次看到现代的工业文明中间产生出来的对肉体的向往、尊重,战胜古老伦理体系而对人的复归,因此在此意义上,小说中“欢喜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段当中,作者也讲到了关于“自虐”这方面,他的肉体每次扭曲的释放了以后,主人公就会产生自虐的行为,回到了正常的社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受到惩罚,惩罚。在这节中间,我们发现主人公再一次回到了自然中间,但是这一段中自然的意义和第一段中自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第一段中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在这节中间,自然是一种“他者”的形象出现,不像第一段中自然作为人的衍生物,这节中的自然恰恰帮助主人公完成了惩罚、自虐,主人公去了神宫,“山顶平地上的对面是绝壁,与隔绝的绝壁相对峙,两壁之间便是他刚走过的通路,朝着绝壁有一间楼屋,几间平屋造在那里,因为那几间屋,门窗都闭在这里”,这些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阴森、可怖的意象,发现主人公与自然无法达成某种妥协,他内心的罪恶感无法得到释放,我们在此处可见自然功能的变异。在无法分清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时代下,自然和主人公内在的感觉有一种对应性的关系,他在精神上、行动上完成古代的人向现代的人转化之后,这种共谋性的关系就不存在了。上学期讲到沈从文的《边城》,在古代人对待风景是和谐的,现代人对待风景永远是克服的,有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观念。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是追求崇高的,崇高是主体意识压倒课题意识造成的,这个地方正好应证了古典和现代对风景的不同观点,当他完成现代人转变之后,不再成为他主体的延伸,而成为他的对立面,因此作者这里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是非常到位的。

然后讲到他沉沦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嫖妓的行为。中国古代的文人和妓女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文人的文化某种程度上是青楼文化,中国的女子能够受到教育的比较少,受到教育

的一种是贵族女子,一种就是青楼女子,古代的才子经常不能和自己的妻子琴棋书画的沟通,中国文人的爱情在妓院里,文人的情诗和妓女有关系,郁达夫有着传统文人的传统,给主人公设计的堕落的最后一阶段是嫖妓。我们可以对主人公嫖妓的行为作一个分析,郁达夫对女人的看法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很看不起女人,但另一方面,他每次碰到内心的郁闷时,找到的倾诉对象总是女人。在郁达夫与女人的关系当中,尤其和妓女的关系有其值得关注,这在郁的小说中出现的较多,一种是主人公和妓女之间有同病相怜,聊天喝酒来宣泄;另一种是带着爱情的目的,但往往是失败的,进一步加剧他看不起女人的看法,所以不能将郁达夫的嫖妓行为简单的定义为下流,暗含着文化中的象征意味和他个人在现实处境中的感受以及一些处理方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抛弃了他,他已经罪恶到已经无可救药的程度,最后才去找妓女,这种行为中有着极度的强烈的自我否定的意味,即嫖妓的行为是自暴自弃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最大惩罚,因此我们就会更加能够体会他肉体和精神的挣扎,过度时期的特征也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其实他在内心中间有着对肉体的发现和尊重,但他不能把这个意义巩固下来,总是挣扎在现实和梦幻之间,精神和肉体不能两全的困境中。在嫖妓的过程中间,进一步受到打击。小说中的妓女具有日本人的身份,因此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是民族的问题,所以日本妓女最后打击了他,不仅没有通过嫖妓行为找到肉体上的快感,暂时麻醉自己、忘却某些不快的事情,反而在这过程中间,感到自己进一步的被撕裂,达到自我毁灭的结果。因此在最后有一段自我否定的话“我怎么会走到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成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也无济,我就在这死了吧,我所求得爱情大概是求不到了”,爱情本来会成为他最后的归宿,但是结果却是失望的,所以他就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世上的人都在仇视我、欺负我,连我自家的亲兄弟都在那里挤压我到这个世界的外面去,我何必存在于这样的世界上”在五四时期将爱情当作自己存在的标记当作自己求得认同的行为,但是在此被作者全部否定,找不到安慰自己的爱情,所以在否定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家长制度、兄长存在的亲情伦理之后,他连自己最后的爱情也否定掉了,这样他就觉得自己就该去死。最后一段的结尾“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阿,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这里产生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你认为祖国没有富强使导致他自杀的主要原因吗?如果不是,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这牵涉到这部小说的定性问题。

这部小说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如何看待小说的主题和主人公的,我认为爱国在这里并不起很重要的作用。时代性的因素是由影响的,但是每个人对待时代的方式方法有选择的。实际上,爱国这样的断语起到遮蔽性的作用,遮蔽了主人公内心的脆弱、遮蔽了他的忧郁症逐步发展的个人性的因素,是为他自杀赋予了一个光明的尾巴,是殉道的结局。在中国民族国家的观念在晚清生发,从1911年开始就有民族国家的概念,因此五四所有的小说都会涉及一个对民族国家的想象,但这种想象是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层次的,而此处郁的民族国家的想象是比较拙劣的,很大程度上是宏大叙事的产物,这很大程度上抹煞个人的感觉、意志,个人日常生活的感知是不重要的。我认为即使不加上宏大叙事,我们也理解作品的意

义。郁达夫的小说对五四的小说有正面的价值和意义,对个人、肉体的尊重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颠覆的意义,包括其中的挣扎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郁达夫对个人的塑造仍然有其局限性,新旧交替搏斗的丰富性、复杂性表现出来了,但是最终的归宿、评价并没有完成的很好,仍然带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子,带着移植西方浪漫派文学的痕迹,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西方向本土的转化还不是做的最充分。

小说文本的研读到此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自叙传小说和自传的区别和联系?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3237989.html,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作者:王志林高睿 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10期 摘要: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 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 深深思考。 关键词: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186-01 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1.性描写。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二是《废都》首次 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三作者使 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 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2.废都意象。“《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可以说“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是否可以说短命的四朵奇花分别是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的影子,四朵奇花给“废都意识”奠定了一种悲剧结局的气氛。小说中听到埙声传达出的是一种忧伤、悲凉、沧桑的废都氛围。埙声暗合庄之蝶的心声,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苍凉、黯然神伤的废都心绪。这也是“废都意识”的无奈眷恋和思索。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5.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鲁迅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是()。(1.0分)1.0 分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呐喊》 D、 《彷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子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1.0分)1.0 分 A、 喜剧大团圆格局 B、 时代感强烈 C、 零度写作 D、 语言风趣幽默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1.0分)1.0 分 A、 《祝福》 B、 《狂人日记》 C、 《伤逝》 D、 《风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是()。(1.0分)0.0 分 A、 鲁侍萍 B、 周朴园

C、 繁漪 D、 四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1945年5月,《白毛女》第一次在()公演。(1.0分)1.0 分A、 北京 B、 上海 C、 延安 D、 南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下列作品不属于赵树理的是()。(1.0分)0.0 分 A、 《小二黑结婚》 B、 《山乡巨变》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7《生死场》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萧军 B、 骆宾基 C、 萧红 D、 端木蕻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刘半农 C、 萧红 D、 瞿秋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1.0分)1.0 分 A、 《春蚕》 B、 《九十九度中》 C、 《秋收》 D、 《残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1.0 分 A、 对封建旧家庭制度的批判和控诉 B、 对北京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写 C、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D、 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描写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子夜>与国货年》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鲁迅 C、 瞿秋白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关于战国策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为中心的文化流派。B、 1940年,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 C、 战国策派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推崇尼采“超人哲学”D、 战国策派在北京创办了戏剧社,主演战国时期的王侯将相的故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赵树理的小说可以称为()。(1.0分)1.0 分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谢小龙,王董。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一部为上流社会女性而写的小说。通过对两个主要女性梁太太和葛薇龙的堕落描写,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上流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小说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与挖掘,二是对女性堕落的批判与同情,三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索与探讨。 关键词:梁太太;葛薇龙;堕落;心理;批判;同情;悲剧命运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葛薇龙由单纯少女到高级交际花的堕落故事。通过对梁太太和葛薇龙的描写,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上流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这可以说是一部为上流社会女性而书写的书。对女性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对女性心灵的关注与挖掘,二是对女性堕落的批判与同情,三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索与探讨。 一、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与挖掘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主角葛薇龙本是清纯的中学生,只因筹钱困难,迫不得已才去求姑母借钱,但是被姑母利用了。张爱玲可谓年纪轻轻便谙熟女性心理。如葛薇龙一到姑妈家便偷偷试穿衣服的微妙心理,羞涩、担惊,等到她意识到这是姑妈的有意设计之后,又变得哀戚和微微的愤怒。后面,葛薇龙堕落后,当她听到心仪的卢兆麟被姑妈相中,又变得小气起来。“薇龙忍不住一口气堵住喉咙口,噎得眼圈子都红了,暗暗骂道:‘这笨虫!这笨虫!男人都是这么糊涂么??可以想象,葛薇龙那种愤怒、无奈而又恨铁不成钢的复杂神态,还有葛薇龙作为女人特有的醋意,作者也刻画得异常生动。其时,作者并未恋爱,遇见胡兰成也是在小说发表一年后,但对女性心理有如此深刻的洞悉,可见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的关注是很敏锐的。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细微描写。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上流社会中女性的空虚、寂寞,作者也谙熟。如文中:“薇龙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想道:‘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

各有千秋!揭金梅瓶两大女主角的“性”嗜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各有千秋!揭金梅瓶两大女主角的“性”嗜好 导语:潘金莲的沉沦:与《水浒传》里潘金莲反抗张大户淫威的“烈女”事迹不同,《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天性风流婉转,18岁被张大户收用。张大户惧内 潘金莲的沉沦:与《水浒传》里潘金莲反抗张大户淫威的“烈女”事迹不同,《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天性风流婉转,18岁被张大户收用。张大户惧内,这才把金莲白送给武大,而武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老婆出卖肉体换来的物质利益。做男人到这份上,我只能想到“猥琐”二字。 武松点燃了金莲的欲火,又大义凛然地拒绝,恰在这时,英俊多金的西门庆出现了,任凭哪个年代,这样的男人都毫无例外地能获得世俗女子的欢心。没费什么功夫,金莲就出轨了,继而毒杀亲夫。 金莲把西门庆当作救命稻草,但西门庆其实只是玩玩而已。武大死后,西门庆冷落了金莲一段日子,先是娶孟玉楼,后来嫁女儿,总之男人想甩女人的时候,便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金莲不依不饶,为躲避武松复仇,西门庆匆匆娶了金莲。 才进西门府,西门庆就在外面包养妓女李桂姐,半个月不回家。金莲相思难熬,写下一封情书:“孤眠心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这文雅的辞令,很难想象出自一个市井女性之手。果然,在《金瓶梅》后文中,潘姥姥说,金莲小时候上过三年女学,因为父亲病故,才去了王召宣府习弹唱。古代女子识文断字者少,而金莲的父亲,区区一个裁缝,居然送女儿读书,可见见识不凡。 金莲的情书,没有感动西门庆,反遭来嘲笑。西门庆到底不是饱读诗书的贾宝玉,他怎懂得“怜香惜玉”?金莲在失望中,和琴童勾搭,继而与女婿陈经济行淫,欲海沉沦。为了讨得西门庆的欢心,金莲心甘情愿地接受西门庆的各种变态性行为,而云雨时索金索银。 生活常识分享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章:小说(一)

第三章小说(一)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 (一)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移动: 原因:梁启超“小说界革命”; 出版传播手段进步; 现代稿费制度的逐步完善; (二)五四革命给小说现代化的契机:阅读群体扩大(青年一代的阅读习惯); 西洋小说的引入。 (三)不足:“五四”究竟还是属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初期,除了鲁迅这样的个别天才作家之外,大部分小说家还是比较稚嫩的。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小说群体。 ⑴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五四新旧思想文化碰撞交锋,塑造了“思考的一代”,在一段时间内,全社会都在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 ②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作品的直接刺激。(易卜生、日本问题小说) ⑵代表作家:(问题小说的作者不一定是纯粹写实派,大部分在前期比较偏向浪漫主义)⒈冰心 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颖铭、颍石)《超人》(何彬,与《烦闷》《悟》 构成“爱的三部曲”)《分》《繁星》《春水》(小诗) 特色:问题小说 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美 语言特色:“冰心体”:典雅秀丽,杂糅古今中外的语言,充满率真,单纯,柔婉。 2.王统照(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最初实践者) 代表作:《沉思》《沉船》 特色:问题小说 探讨人生的“烦闷和混扰”夸大“爱”与“美”的作用和力量 语言特色:擅长运用象征手法,和故事写实性掺杂并存,小说气氛笔力强劲。 (3)特点: 问题小说流行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时期产物。作家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 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人生派写实小说

乡开展“廉内助”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乡开展“廉内助”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乡开展“廉内助”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xxxx乡开展“廉内助”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为配合当前我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在防腐保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起乡党委决定在全乡妇女中开展当好廉内助教育活动。全乡各村、各单位都非常重视,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抄来抄去抄自,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近8个月来,这一活动已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全乡各地涌现了一批优秀廉内助和廉内助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办法: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廉内助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乡召开部署工作会议之后,乡委宣传部、乡妇联、乡委党廉办三家主办单位专门进行工作研究和具体分工,指定相关处室负责这项工作。各市都很重视,从实际出发,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活动协调机构,使这一活动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互相配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在常委会上专门讨论通过廉内助教育活动方案,有三位常委和一名人大副主任还分别担任组委会正副主任。主办领导亲自挂帅,从各单位抽调专人成立了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到位,措施落实,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 2.形式多样,情、理、法交融。突出抓好正面教育,围绕为国为家当好廉内助这个主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策划,使整个教育活动从情入手,寓理于情,情理法纪相融,亲切感人,入脑入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第一是听,组织领导干部配偶参加当好廉内助教育活动大会,听各种有关反腐倡廉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结合实际,利用本地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大案作反面教材,腐败害国害家、害人害己的活生生的例子,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鲁迅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是()。(分)分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呐喊》 D、 《彷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子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分)分 A、 喜剧大团圆格局 B、 时代感强烈 C、 零度写作 D、 语言风趣幽默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分)分 A、 《祝福》 B、 《狂人日记》 C、 《伤逝》 D、 《风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是()。(分)分 A、 鲁侍萍 B、 周朴园 C、

D、 四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1945年5月,《白毛女》第一次在()公演。(分)分A、 北京 B、 上海 C、 延安 D、 南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下列作品不属于赵树理的是()。(分)分 A、 《小二黑结婚》 B、 《山乡巨变》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7《生死场》的作者是()。(分)分 A、 萧军 B、 骆宾基 C、 萧红 D、 端木蕻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作者是()。(分)分 A、 胡适 B、 刘半农 C、 萧红 D、 瞿秋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分)分

《春蚕》 B、 《九十九度中》 C、 《秋收》 D、 《残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分)分 A、 对封建旧家庭制度的批判和控诉 B、 对北京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写 C、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D、 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描写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子夜>与国货年》的作者是()。(分)分 A、 胡适 B、 鲁迅 C、 瞿秋白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关于战国策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分 A、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为中心的文化流派。B、 1940年,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 C、 战国策派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推崇尼采“超人哲学”D、 战国策派在北京创办了戏剧社,主演战国时期的王侯将相的故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赵树理的小说可以称为()。(分)分 A、 自传体小说 B、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标签: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 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1.性描写。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二是《废都》首次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三作者使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2.废都意象。“《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可以说“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是否可以说短命的四朵奇花分别是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的影子,四朵奇花给“废都意识”奠定了一种悲剧结局的气氛。小说中听到埙声传达出的是一种忧伤、悲凉、沧桑的废都氛围。埙声暗合庄之蝶的心声,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苍凉、黯然神伤的废都心绪。这也是“废都意识”的无奈眷恋和思索。 作者所描绘的所有艺术载体都可以作为意象来传达作者的一种思想。“牛、拾破烂的老头、庄之蝶的岳母,三个结构要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造了一种氛围。拾破烂的老头的快板制造了一种氛围。牛制造了悲剧氛围,老太太早成了阴暗、寂寞的氛围”[4]498。牛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传达出对传统田园村社文化的留恋。承包破烂的“疯老头”是社会表层生活浮躁心态的象征,歌谣中讽刺的现象正是造成庄之蝶颓废、探索的文人心态失败的原因。庄的岳母是生命奥秘,出世、入世混淆不清的象征,有些事情不幸言中,表达了人类在某些尚未认识的规律面前的无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鲁迅地《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地底色和基调 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 2.《狂人日记》地作者是鲁迅 3.《呐喊》《彷徨》地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地批判与揭露 、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地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地问题 、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地探索 、以上都是 4.《彷徨》是鲁迅地短篇小说集,共篇. 鲁迅地《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地取材与写作意象鲁迅创作地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狂人日记》 、《孔乙己》 、《祝福》 、《故乡》 我地答案: 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地主人公?() 、《狂人日记》 、《孔乙己》 、《祝福》 、《药》 我地答案: 《药》采用了双线交错地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 《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地批判和揭露.√ 鲁迅地《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地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草蛇灰线 、双线交错 、横截面 、意识流 我地答案: 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地是(). 、《故乡》 、《阿正传》 、《祝福》 、《药》 我地答案: 鲁迅地小说创作是清醒地开放型现实主义.√ 鲁迅对《红楼梦》地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鲁迅地《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地风格构成 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伤逝》 、《阿正传》 、《狂人日记》 、《药》 我地答案: 鲁迅小说地风格是(). 、剑拔弩张,忧愤深广 、精粹警拔,自然朴实 、横眉冷对,忧国忧民 、怨愤满溢,哀嘶不止

我地答案: 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地革命,小说地语言是纯粹地白话文.×鲁迅地《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地小说《伤逝》收录在().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坟》 我地答案: 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哪一部小说地主人公?() 、《狂人日记》 、《风波》 、《祝福》 、《伤逝》 我地答案: 精神胜利法来源于鲁迅塑造地哪一位人物?() 、阿 、子君 、孔乙己 、祥林嫂 我地答案: 《阿正传》是对封建社会造成地精神上麻木地讽刺和批判.√五四时期地小说(一):冰心与“冰心体” 下列作家不属于创造社地是(). 、成仿吾 、田汉

曾国藩

曾国藩“不成器”的时候什么样儿 如果曾国藩活在今天,出一本新书,它的腰封上一定会印着霸气无边的两句话,一句是毛泽东的“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一句是蒋介石的“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这个让毛蒋都拜服不已的千古一人,其实年轻的时候也干过很多荒唐事。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里,在伟光正、高大全的形象之外,作者描画了一个屌丝版的青年曾国藩。 比之日后的圣人,早年的曾国藩起码有四大毛病。第一是学习不好。曾国藩的老家是湖南湘乡县大界白杨坪,这里闭塞落伍,几百年间连个秀才都没出过。到了曾国藩父亲曾麟书,连考17次秀才都失败了。这位功名无望的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曾国藩回忆“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笨老子教笨儿子,何其艰难。曾国藩本人14岁起参加县试,连考7次都名落孙山。二十三岁时终于中了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虽然后来又考中举人、进士,但曾颇有自知之明,他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可见老天给他发的牌并不好。 第二是浮躁贪玩。曾国藩到北京做官的头两年,每天都要“四出征逐”,吃喝玩乐。本来做了计划,要读书用功,却“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这一阶段的日记里,天天都是“见人围棋,跃跃欲试”,“心浮不能读书”,“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之类的话。就像后世的英杰人物胡适,有一时期日记里三天两头“打牌”一样。 第三是暴躁傲慢。曾国藩到北京头几年与朋友打过两次大架。第一次是与同乡郑小珊因一言不合“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另一次与同乡金藻起了口角,又“肆口谩骂,比时绝无忌惮”。而其平时处世,有时高己卑人,吹牛显摆,有时又有曲意逢迎,言不由衷的情状。 第四是沉迷美色。他在日记里记录,自己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在另一家看到漂亮姬妾,“目屡斜视”。有一天早起读书,没有所得,“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这些所谓的“毛病”放在一般的年轻人身上,本来也是平常的事。难得的是,曾国藩能立志,能自省,能吃苦,能守恒,30岁起“学作圣人”,从此如其朋友所言“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 不够聪明,他便踏实勤勉,不求捷径,“钝者不以为烦苦也”,最后发现“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拙功夫反而成就高明;心性浮躁,他便专向“恒”上用功,“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他也一改傲慢习气,待人诚敬恕谦,因为他发现了多数人的两大败因:“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至于好色,年轻时同样以此为病的蒋介石,经常在日记里自省要从“禽兽”到“圣贤”,他从欲海沉沦里自我救赎的工具正是曾国藩的著作。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励志传奇。他30岁前弱点巨多,平庸无望;30岁之后,立志做“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的“光明磊落、神钦鬼伏”的“天地之完人”。自此,毅然横起,冲决网罗,终于脱胎换骨,得偿所望。 如此看来,他书的腰封上,还应该印上梁启超的话:“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霹雳布袋戏武学八字诀

七佛灭罪·阿兰圣印劫道无念·剑狱天穹七佛灭罪·梵海神击苍穹俱灭·天地破碎七佛灭罪·焚世天火魔佛降罪·六道极业七佛灭罪·莲华圣功双佛并现·共灭恶障七佛灭罪·莲华圣印黄泉引路·纸人送行七佛灭罪·如来大悲皇极天斩·雷宇破空七佛灭罪·风火雷击皇极天斩·皇霸千秋七邪荼黎·阿兰圣印山河凝元·天地共引七邪荼黎·化天大法回天荡地·凤羽千里七邪荼黎·灭神之道纳天归象·风送寒梅七邪荼黎·灭天邪威上天妙法·寒梅送雪朱皇绝式·贯天神印雪梅千姿·独尚风悦神魔俱寂·天地无声法篁绝式·法威无边天路引归·不凡圣功七邪荼黎·破天元天关双炼·天坠残阳七邪荼黎·贯天威天关双炼·阴阳雷殛七魔邪能·破神掌天关双炼·水火同源天之剑式·天赦罪赤血神印·十二天罚天之剑式·天无语九御神皇·十羽邪天斩天绝式·恨断海吾心归佛·怒海修罗斩天绝式·怒碎山不世王权·祭血神威死神禁绝·五神雷天剑无双·天理不容如来圣印·破邪障

菩提天驾·怒佛斩业天关四化·梵天灭神典终章·地狱之翼天道肃寂·阴阳劫九祸神荒·破天邪印天道俱灭·神魔毁天冥绝式·万元归宗御天一式·啸龙行未来在掌·天地一念御天荒神·雨龙泣无憾神威·剑走天行御天九式·神龙破天地同悲·日月无极御天四式·双龙吼狂焰双炼·吞绝天地御天五式·升龙威九重邪焰·天创罪业御天六式·苍龙落女祸妖业·浑开邪戎御天八式·荒龙爆妖世灭佛·邪立极障御天七式·五龙震四境归一·六道无界墨曲斩邪·刑无赦破境融合·妖邪横行紫星六诀·破云流天创罪业·邪造灭障邪能绝式·天邪亟熯天炽地·烈动天罡邪能绝式·邪元爆正邪同灭·天地俱混邪能绝式·阴阳极千秋浪掷·剑封无悔邪能绝式·破冥指贯宇九霄·极破天罡九阴汇邪·啸天弑六祸禁式·风祸天关非道灭罪·六神击六祸禁式·兵祸天险极荒邪破·七妖斩六祸禁式·炎祸焚宇血邪令·天灿毁元六祸禁式·妖祸撼穹血邪令·地灿灭方

各有千秋 金梅瓶三大女主角“不可描述”的嗜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各有千秋金梅瓶三大女主角“不可描述”的嗜好 导语:潘金莲的沉沦:与《水浒传》里潘金莲反抗张大户淫威的“烈女”事迹不同,《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天性风流婉转,18岁被张大户收用。张大户惧内 潘金莲的沉沦:与《水浒传》里潘金莲反抗张大户淫威的“烈女”事迹不同,《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天性风流婉转,18岁被张大户收用。张大户惧内,这才把金莲白送给武大,而武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老婆出卖肉体换来的物质利益。做男人到这份上,我只能想到“猥琐”二字。 武松点燃了金莲的欲火,又大义凛然地拒绝,恰在这时,英俊多金的西门庆出现了,任凭哪个年代,这样的男人都毫无例外地能获得世俗女子的欢心。没费什么功夫,金莲就出轨了,继而毒杀亲夫。 金莲把西门庆当作救命稻草,但西门庆其实只是玩玩而已。武大死后,西门庆冷落了金莲一段日子,先是娶孟玉楼,后来嫁女儿,总之男人想甩女人的时候,便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金莲不依不饶,为躲避武松复仇,西门庆匆匆娶了金莲。 才进西门府,西门庆就在外面包养妓女李桂姐,半个月不回家。金莲相思难熬,写下一封情书:“孤眠心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这文雅的辞令,很难想象出自一个市井女性之手。果然,在《金瓶梅》后文中,潘姥姥说,金莲小时候上过三年女学,因为父亲病故,才去了王召宣府习弹唱。古代女子识文断字者少,而金莲的父亲,区区一个裁缝,居然送女儿读书,可见见识不凡。 金莲的情书,没有感动西门庆,反遭来嘲笑。西门庆到底不是饱读诗书的贾宝玉,他怎懂得“怜香惜玉”?金莲在失望中,和琴童勾搭,继而与女婿陈经济行淫,欲海沉沦。为了讨得西门庆的欢心,金莲心甘情愿地接受西门庆的各种变态性行为,而云雨时索金索银。 生活常识分享

《沉沦》与五四自叙传小说

《沉沦》与五四自叙传小说 授课教师:董丽敏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诞生的时期,在这一特殊的时间中诞生了大量的有名的作家、作品。那时期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并不像现在大家所想象的,譬如鲁迅等等这样的大家。就畅销书而言,五四时期最流行的作家是郁达夫。郁达夫的作品畅销到的程度:他的作品往往发表于自己创办的刊物上面,他们的刊物名叫《创造季刊》,由几个文学青年创办,这个刊物刚开始影响虽不大,但后来发展为在青年读者中畅销的读物。每逢刊物发行的时候,年轻人就守在四马路,即上海福州路等着刊物出来,一般来说,几天之内就会全部卖光。可以说,郁达夫是那个时候影响青年人最深的一位作家。虽然今天,我们提到他时,大家已经很隔膜,但是,事实上一百年前,年轻人心目中的文学偶像,可能不是鲁迅,而是郁达夫。 《沉沦》这部作品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一个非常大的争议: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间,大家可以发现基本上人们很少去谈及人的内心中的欲望,这种东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被压抑的,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特殊的“性禁忌”现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中国人在谈及性时是用一种含蓄的保守的姿态来进行的,也就是往往会说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男女两性为什么要有接触,人们会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要制造后代。可见中国人在对待两性问题,很少会用一种坦率的、客观的、自然的、健康的态度来对待,往往会人为加上一定的意义、价值、道德之类的东西,在此掩盖之下,人们认为性是合理的,加入离开这种精神性的追求,人们就认为性的行为就和动物一样,会把性当作是洪水猛兽,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有着“性禁忌”这样一个文化的内核。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时候,每一次知识界要进行抗争的时候,往往是从对性比较开明的认识开始。譬如明代的李贽,就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他的一些理论就成为“性灵派”文学理论的源泉,而他对人的看法就是从对性相对开放、开明的姿态开始的。另外,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十日谈》,是对人的欲望、性的正视,赋予它所应该具有的价值。从这开始,人们开始了精神、思想解放之旅。所以,在五四的这样的语境中,出现《沉沦》这样的作品,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意义,它写出了长久以来中国人被压抑的内心世界,一种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伦理道德相悖的,另外一种更加符合人当下感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方式。所以,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划时代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作品中间,我们看到了对人的理解比较相通的一种对人的想象。 在进入这个作品之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题目,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第一个题目是如何来理解主人公的忧郁症?因为整个小说都在讲主人公在得了忧郁症,使得主人公后来走向了沉沦、走向了灭亡。那同学们是怎样看待这个忧郁症,它又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主人公忧郁症的根源,我认为是他从小生活的大家庭中,他的长兄是当官的、二兄在军

文学基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享有“农民诗人”称号的作家是(B) A .艾青 B. 臧克家 C. 孙犁 D. 赵树理 2、被瞿秋白高度评价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D) A. 《家》 B. 《骆驼祥子》 C 、《阿Q正传》 D. 《子夜》 3、“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以上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D) A .戴望舒 B. 闻一多 C. 李金发 D. 徐志摩 4、鲁侍萍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形象?(D) A. 《原野》 B. 《压迫》 C. 《日出》 D. 《雷雨》 5、下列哪一作品是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B) A. 《传奇》 B. 《人兽鬼》 C. 《流言》 D. 《缀网劳蛛》 6、" 五四"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爱美的" 口号,其意思是( B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 职业的戏剧 7、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B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8、《女神》是" 火山爆发式"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的诗集是( A ) A. 《星空》 B. 《瓶》 C. 《前茅》 D. 《恢复》 9、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C )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10、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C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11、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中国新史诗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诗集?(B) A. 《望舒草》 B. 《微雨》 C. 《为幸福而歌》 D. 《食客与凶年》 12、被瞿秋白高度评价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D) A. 《家》 B. 《骆驼祥子》 C. 《阿Q正传》 D. 《子夜》 13、被称为“独幕剧的圣手”的现代剧作家是(C) A. 曹禺 B. 欧阳予倩 C. 丁西林 D. 田汉 14、诗篇《金黄的稻束》的作者是(A) A. 郑敏 B. 冯至 C. 卞之琳 D. 绿原 15、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赵树理创作的?(C) A. 《李家庄的变迁》 B. 《三里湾》 C. 《山乡巨变》 D. 《传家宝》 16、曹禺的第一部话剧《雷雨》(C) A. 1923 年 B. 1928 年 C. 1933 年 D. 1935 年 17、下列哪篇作品穿插了书信形式的心理独白?(A) A. 《超人》 B. 《人生哲学的一课》 C. 《边城》 D. 《春风沉醉的晚上 18、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新文学社团是(A) A. 语丝社 B. 莽原社 C. 沉钟社 D. 弥洒社 19、爱姑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D) A. 《风波》 B. 《幸福的家庭》 C. 《明天》 D. 《离婚》 20、巴金代表作《家》描写的故事发生在(B) A. 20 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B. 30 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C. 抗战前夕上海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D. 40 年代初期上海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2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2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2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2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2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2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2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2017 尔雅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期末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关于《围城》的三重意蕴,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 0.0分 ?A、 《围城》描写了抗战时期古老中国的城乡世态。 ?B、 《围城》是社会心理的沉淀,以漫画形式揭示了新儒林的众生相。 ?C、 《围城》带有哲理层面的反思,通过方鸿渐这个人物揭示了人生的盲目性。 ?D、 《围城》探讨了国民劣根性,描写了小市民阶层的悲剧日常。 正确答案:D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不包括()。(1.0分) ?A、 对时代病的描写 ?B、 塑造了零余者的形象 ?C、 采取自叙传的形式 ?D、 具有复调小说多元视角杂糅的特点

正确答案:D 3 关于巴金创作风格的基调,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浪漫奔放 ?B、 灌注激情 ?C、 展现“多余人” ?D、 人物的心理状态与传统民族心理保持距离 正确答案:A 4 关于沈从文的散文创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0.0分 ?A、 沈从文的散文创作也有很高成就 ?B、 沈从文的散文是诗歌化的,诗化的文体 ?C、 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有《湘行散记》、《湘西》等

D、 与小说相比,沈从文的散文更加的梦幻,触不可及 正确答案:D 5 下列不属于叶圣陶的作品是()。(1.0分) 1.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关于《围城》的三重意蕴,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0.0 分 A、 《围城》描写了抗战时期古老中国的城乡世态。 B、 《围城》是社会心理的沉淀,以漫画形式揭示了新儒林的众生相。 C、 《围城》带有哲理层面的反思,通过方鸿渐这个人物揭示了人生的盲目性。D、 《围城》探讨了国民劣根性,描写了小市民阶层的悲剧日常。 正确答案:D 2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不包括()。(1.0分)1.0 分 A、 对时代病的描写 B、 塑造了零余者的形象 C、

自叙传小说

二、“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兴起 “自叙传”抒情小说又叫“自我小说”。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以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 “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兴起,体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反映了现代青年不能自禁地要通过文学来表达其内心的激情。这些作家始而久居于海外,继而漂泊于本土,正在青春期,对爱情问题极为敏感,但所感受到的,却是由于民族的衰败所导致的歧视、委屈、耻辱,以这种感受写小说,便发生了集中写“穷”(生的苦闷)写“色”(性的苦闷)的情况。既有强烈的叛逆倾向,又有浓郁的感伤情调。 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对于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兴起也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私小说又称“身边小说”,是日本大正时期(1912年--1926)出现的一种纯文学。它是一种突出地描写个人身边的琐事和心理活动的小说。不重视背景和环境,不重视情节、细节的真实,而强调主观感受的真实,写人不重视其外表,而重视其内心世界。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时刚好是日本私小说流行的时期,私小说的情调和表达方式非常切合这些作家的内心要求,因而受到感染,在精神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方面借鉴了私小说的经验。 一、抒情小说兴起原因 1、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有强大的抒情传统。古代中国是诗歌与散文的国度,以"诗《诗经》"、"骚《离骚》"并称,传统分别代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但《诗经》本身也是诗体,所以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中带有极大的抒情成分,并不奇怪。在"五四"的"问题小说"和"人生派"写实小说、"乡土小说"的作者群中,起初的创作也都有一种普遍的主观抒情倾向,这种倾向到后来才逐渐消退。这是那个富于个性与青春气息的时代,给予文学的恩惠,也是中国文人固有的抒情气质所造成。 2、时代原因:"五四"退潮后,要求个性解放而又遭到社会压抑的年轻一代,在本国文学承传和外国抒情文学的双重影响下,不能自禁地要通过写作来渲泄自己内心的激情,表达"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感伤之情。因此,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其它主观抒情小说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3、日本"私小说"的影响:"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同时又吸收了日本"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私小说:1921-1926年间正风靡日本,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所以说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虽受"私小说"的影响,但在开掘自我悲剧的社会根源方面,突破了"私小说"多写身边琐事的局限。(日本代表作:1907年,田山花袋《棉被》发表,赤裸裸地暴露自我心灵深处的性苦闷,遂有"私小说"鼻祖之称。) 理论倡导:早在1920年,周作人在介绍俄国库普林小说《晚间的来客》时就曾运用了"抒情诗的小说"的概念,强调"小说不仅是叙事写景,还可以抒情",并指出"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结构上必要有葛藤、极点与收场,才得谓之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