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语言学

第二章文学语言的性质9l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象麻衣如雪,两骚如舞,金锡以喻明德,硅漳以譬秀民,螟蚜以类教诲,绸螃以写号呼,烷衣以拟心忧,席卷以方志固,都是“比”。在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派在诗学研究中,强调语言的“陌生化”,也对比喻特别重视。如雅各布森在《隐喻和转喻的两极》一文中,把诗歌分为两类:隐喻与转喻。他认为,在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转喻结构居支配地位;而浪漫主义的作品则以隐喻为主导。英美新批评派的文论家们,在对语言技巧的研究中,尤其重视隐喻。布鲁克斯曾用一句话概括现代诗歌的技巧:重新发现并充分运用隐喻。维姆萨特则在他的许多论文中对隐喻的各种机制进行过细致的分析。他们重视比喻,其意义不仅是认为以此物代被物,能创造出文学话语的形象性、生动性,而是通过喻体与本体的巧妙结合,能揭示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暗示出深刻的“言外之意”。因为“隐喻语言的意义又可分两种,而且两种意义一般说来是并存的:一种是表面含义即字面意义,一种是掩藏在字面意义之下的深层意义。”u

根据本体和喻体的不同关系,今人多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明喻即直喻,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雨果在诗作中曾用许多事物作喻体来比喻星星:晶莹的宝石,金色的水晶,银色的百合,夜之眼,暮色中膜肋的眼睛,闪光的钻石,空中的残火余烬,空中飞舞的蜜蜂,等等,赋予“星星”一词丰富多彩的形象,以唤起接受者瑰丽的想象,使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无比新奇生动。

借喻是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是一种省略性比喻。如: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立射而下,天边留着几点残星。

——叶圣陶锦己叙金华的两个岩洞》这里用“千万枝银箭”比喻本体“瀑布”,形象而逼真、言简而意

隐喻是具有很强的诗性功能的修辞,诗与隐喻结下了不解之缘。雪莱说:“诗人的语言主要是隐喻的。”uu斯蒂文斯说:“只有在隐喻的国度里,人才是诗人。”③这是因为诗歌这种艺术文本,其语义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多极化的系统,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诗是一种多度的语言。我们用以传达消息的普通语言是一度的语言。这种语言只诉诸听者的理智,这一度是理解度。诗歌作为传达经验的语言说,至少有四度。它为了传达经验,必须诉诸全人,不能只诉诸他的理解部分。诗不只涉及人的理解,还涉及他的感官、感情与想象。诗在理解度之外,还有感官度、感情度、想象度。”③从这种切近诗歌语言本质的认知中,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众多文论家把隐喻看作是诗的“普遍原则”。隐喻语言在诗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造形而形成意象,使意象客体构成隐喻的喻体,使诗性意义得以显示。但是在诗歌中,意象之间一旦构成隐喻结构,其意味会发生奇异的变化,扩张,生成极强的感官性与暗示性。正是在隐喻结构中,意象的巨大表现力才能被充分激活。如宋人吕本中的词《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搂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搂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在这首词中,同是江楼月的意象,却被赋予了团圆和分离两种截然相反的涵义。作为隐喻的喻体,这两种月的意象却暗示着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即从希望与现实两端表现那颗“恨君”的爱心。虽为合与分两极,却让人能更深刻感受那渴望与爱人团聚的美好愿望,这是可以言说的表现效果。而词中在“不似”与“却似”的艾怨中,“恨”的无尽忧愁又使抒情主人公处于怎样的心绪中,确是无法说清的,只能靠欣赏者去悉心地体味。

“象征”一词在希腊语中本义是指“一个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保证相互款待”的信物,后来被引申为观念或事物的代表或符号。文学的象征是指通过某一感性具象的事物或特定形象表现或暗示比它自身更丰富的涵义和观念。任何象征都包含着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象征与比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①比喻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大多

都是说明性的,一般不必通向观念;而象征则重在主体意识和观念的表现。②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是主从关系、比附关系,二者的联系往往是直接的、局部的、暂时的;而象征的客体与象征的意义的联系却不是那么直接和单一,象征体所包孕的象征意义常常体现某种程度的超越性、暗示性和不确定性。象征的意义是宽泛的、隐晦的、深邃的。③比喻多用于个别语言现象,象征可以是特殊语词,也可以扩展到全句、全段、全篇。韦勒克、沃伦他们二人认为:“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o 他们所讲的便是较大范围的象征。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能达到达样的效果:“借有形寓无形,借有限表无限,借刹那抓住永恒……正如一个椿蕾蓄着焙慢芳菲的春信,一张落叶预奏那弥天漫地的秋声一样。所以它所赋形的,蕴藏的,不是兴味索然的抽象观念,而是丰富,复杂,深邃,真实的灵境。”③文学艺术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宏大深邃的人生境界、精神价值和贯通古今世界的人生哲理。所以,文学作品的最核心的东西,不是可以用概念表述的“主题思想”,而是作品中所蕴含的这种“象征意蕴”。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之所以具有不朽的能力,就是因为这个落后农民形象大大超越了它自身的规定性而获得了一种普遍性象征意蕴。“它不仅象征当时社会流行的民族失败主义的变态情绪,而且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一种长期受奴役而形成的变态反抗、精神胜利的畸形的集体深层心理。”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作品描写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直到第85天才终于捕到一条大鱼,在返航途中,鱼肉又被笆鱼吃掉,经过3天的海上搏斗,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来一具鱼的骨架。在海明威笔下,老人无疑是英雄的象征,而大海、大鱼、巨鳖则是英雄强大的对手。老人的捕鱼经历象征人类在与大自然和外界力量的搏斗中难免失败,但又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哲学思考,暗示出人们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可征服的硬汉子精神。正是作品中象征与暗示出的深邃的哲理内涵和精神,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并使之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心灵震撼。

拟人手法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把人的感情、行为附着于动物、植物、无生物或抽象概念等非人身上,即把事物人格化。它可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o他们所讲的便是较大范围的象征。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能达到达样的效果:“借有形寓无形,借有限表无限,借刹那抓住永恒……正如一个椿蕾蓄着焙慢芳菲的春信,一张落叶预奏那弥天漫地的秋声一样。所以它所赋形的,蕴藏的,不是兴味索然的抽象观念,而是丰富,复杂,深邃,真实的灵境。”③文学艺术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宏大深邃的人生境界、精神价值和贯通古今世界的人生哲理。所以,文学作品的最核心的东西,不是可以用概念表述的“主题思想”,而是作品中所蕴含的这种“象征意蕴”。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之所以具有不朽的能力,就是因为这个落后农民形象大大超越了它自身的规定性而获得了一种普遍性象征意蕴。“它不仅象征当时社会流行的民族失败主义的变态情绪,而且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一种长期受奴役而形成的变态反抗、精神胜利的畸形的集体深层心理。”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作品描写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直到第85天才终于捕到一条大鱼,在返航途中,鱼肉又被笆鱼吃掉,经过3天的海上搏斗,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来一具鱼的骨架。在海明威笔下,老人无疑是英雄的象征,而大海、大鱼、巨鳖则是英雄强大的对手。老人的捕鱼经历象征人类在与大自然和外界力量的搏斗中难免失败,但又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哲学思考,暗示出人们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可征服的硬汉子精神。正是作品中象征与暗示出的深邃的哲理内涵和精神,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并使之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心灵震撼。

拟人手法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把人的感情、行为附着于动物、植物、无生物或抽象概念等非人身上,即把事物人格化。它可拟人手法的。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台城柳本来是没有感情的植物,诗中却反而怪它无情,这也就隐含

着诗人认为台城柳本来是有情之物的意思,由此便曲折而巧妙地把台城柳拟成有感情的人了。这类拟人方式可谓别具一格。拟人手法使人放弃现实态度,以新的角度审视对象,从而发现和体味对象的审美价值。

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而故意地“言过其实”,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某一特征超越常态的夸大或缩小,谓之夸张。日常语词以其固定的意义引导人们以日常感觉来感受世界,固定的词义束缚着人们强烈情感的抒发。在文学创作中,当常态的具体事物难以表达创作主体浓郁深沉、变动不拘的感受与情感时,作家就会以扬厉、夸饰的方式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对主体感觉的夸张,便可打破日常语言符号的固有意义,使之构成变形的超常态形象和虚幻的语境,为审美意义的发生造就充分的条件。诸如善用夸张的李白,写雪片曰大如席;写白发长有三干丈;写黄河之水言天上来;写蜀道之难则难于上青天;写逸兴壮思即上青天揽月;写小人气焰便见鼻息直冲天上虹霓……夸张矫饰比比皆是。夸张的语象虽荒诞不实,但没有人怀疑其艺术价值,因为这些语象的夸张变形表现了作家感觉和情感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所以,它不会失去可信性,反而会使读者更强烈地感知对象的审美特性,具有艺术的可接受性。因此,我们不会说雪片大如席是没有的,因为它能更好地表现燕山冬天的严寒;也不会说没有人能鼻息若虹,因为它却能活画出那些势利小人的骄横与嚣张。艺术反映现实是能动的表现,其间渗透着创作主体鲜明的爱憎和个性化的情感,因而它必然高于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本质是夸张的。也只有这样的艺术品,才能“发蕴而飞滞,披警而骇聋”①,酣畅淋漓地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充分满足欣赏者的审美要求。正可谓“誉人不憎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佰于心。”①这说明“夸而有节,饰而不诬”③的艺术夸张是符合艺术鉴赏审美心理的。

通感是中外诗文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通感,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心灵论》中就曾提到过,他认为声音有“尖锐”与“钝重”之分,那是与触觉比照的结果。因为听觉与触觉有相似之处。中国古代文论里虽然没有提出通感一词,但在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却大量存在。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曾专门研究并阐述了通感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运用情况。他指出:“中国诗文有一种描丐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他还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等多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③这便揭示了通感的特点和规律。人的五官感觉虽各有分工,彼此不得相混,但人作为有机的生命整体,各种感觉既有特定的对象和相对独立的功能,又是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和相互转换的。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极其复杂的。大脑神经系统是由无数神经元组成的,有复杂的系统层次和不同区域,不同的区域对事物产生不同反应,如视觉对光波作出反应,听觉对声波作出反应等。然而,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之间又不是彼此孤立、相互隔绝的,它们的边缘地带有着许多“叠合区”,发挥联结、协调、沟通作用,在“兴奋分化”的同时,产生“兴奋泛化”,能使各种不同感觉之间获得沟通而形成通感。

从客观方面来说,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时间和空间是矛盾统一的;不同事物在形态、属性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相似之处,这就为通感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此外,在文学艺术创造中,作家艺术家审美通感的产生和表现,还有赖于其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

从心理学上讲,通感是感觉的椰移。从一种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是作家运用形象思维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的想象的结果。由于想象是自由驰骋的,所以也就使移党多样化,形成五官感觉皆可沟通的局面。贾岛《客思》中有“促织声尖尖如51’,’的诗句,就是由促织的尖叫声这一听觉表象联想到尖针这一视觉表象而创造出来的。诗人以耳为目,听声类形,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使不可见的蜘婶叫声变得可见可触,形象具体地表达出了蜘婢的尖叫声深深刺痛游子的心,而引起的浓郁的悲伤之情。运用多重通感,通过几个感觉的协同作用,

形成丰富的知觉表象,并造成奇异化的艺术表现效果,这在诗文中也是常见的。如李世熊《剑浦陆发次林守一》:“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零烟醒鸟语红”。月光是“白”的,白色是霜雪之色,由“白”而生“凉”;月白而天将破晓,使人感觉鸡叫声也是“白”的,这里由视觉转到触觉,再由听觉移到视觉。天气晴好,烟消云散,枫林尽染,一片火红,仿佛林中的乌鸣也染上了这种热烈的颜色。视觉、触觉、听觉彼此沟通、交互为用,表现了秋天破晓美妙、动人的诗情画意,传达出诗人难以言传的微妙感觉。运用审美通感,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味为有味,把生活中似乎“无理”的现象化为艺术上“合理”的意境,使作家能够更形象、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创造出多姿多彩、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有助于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捕捉和体味艺术形象的意蕴,启发读者的联想,成功地进行艺术再创造。

以上是从修辞的层面上对几种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作了些简要的分析。其实,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是极其丰富的,此书的任务并不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去一一展示它们在传情达意上的精彩的用法,因此只能挂一漏万。但通过上述对几种传统修辞方法的阐述,足以说明修辞是文学语言审美化的特殊方式,它能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偏离效应”,超越语言旧有的体制框框,对表现对象起到凸现、强调、渲染之类的作用,创造出陌生化的艺术世界,更好地发挥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四、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

倘若我们把各门类艺术所运用的物质载体、媒介、表现手段与方式喻为“艺术语言”的话,那么,艺术语言自身便构成了一个丰富有序的符号系统。在人类漫长悠久的艺术发展史中,各门类艺术都逐步积累、发展、完善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由于各种艺术门类所运用的物质媒介的物质特性不同,便形成了自我一格的艺术语言体系。一般来说,绘画艺术的语言主要是由线条、色彩、构图所构成,音乐艺术的语言则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舞蹈艺术的语言是指人体规范化了的有韵律、有节奏的形体动作,书法艺术的语言有书体、笔势、结构、章法等,影视艺术的语言主要有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而文学艺术则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媒介材料的。要深入认识文学语言的特点,就需要将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做些比较分析。

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都具有表情性、表象性,都不是纯理性和逻辑化的符号。具有如此特性的符号,才能建构起具有审美意味的形式系统,达到对世界的艺术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便是艺术语言的蕴藉和想象空间之所在。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只有在一定的结构关系、具体的语境中,才具有较明确的功能。脱离了具体的结构关系、特定语境,艺术语言就很难显示它的真正涵义。文学作品的形象不是在单个的词义中生成,而是这些词义在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法结构中变化的结果。戏⑦季广茂:《隐呛视野中的诗性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书名: 《文学语言学》

作者: 李荣启著

当前第:93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联系是任意性的,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例如表示“大”这样意义,汉语用语音[tA]表示,英语用语音[big]表示。 2.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例如,补语位置上的成分,在语义上既可能指向主语,如“我吃饱了”中的“我”;也可能指向宾语,如“我吃光了碗里的饭”中的“碗里的饭”。 3.合作原则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必须采取互相合作的态度,尽可能简明清楚地为对方提供真实的适量的有关的信息,即遵守所谓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它包括四条准则:⑴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4.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例如“鹅”,左边表音,右边表意,“松”,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5、社会方言也叫语言的社会变体。由于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处的阶级、阶层不同,行业分工各异,人与人之间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程度的差异,会使得人们进行交际时,出现各种变异和不同。语言因说话人的社会特征不同而产生的变异就是语言的社会变体。 6.述谓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7.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文学人类学概说尔雅满分答案

文学治疗的民族志(三) 1 下面关于文化病因学错误的一项是? A、起源于蒙古萨满教 B、将人类病因放到自然环境中考察 C、招魂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 D、将人类生病原因放入历史演变的语境中考察 正确答案:D 2 萨满教将人得病的原因分为几种? A、7种 B、6种 C、5种 D、4种 正确答案:A 3 以下哪一项不是从人类学视角考察《俄狄浦斯王》? A、开头的祭司与俄狄浦斯同时出现 B、盲人先知的角色扮演 C、特拜城前后对比反差的景观 D、老国王与俄狄浦斯的争执地点 正确答案:D 4 萨满教的人认为念诵百万遍的六字真言有哪些功效?() A、消除百千孽障 B、到达不灭净土 C、免除地狱之苦 D、献出真身,离地成佛 正确答案:B 5 蒙古萨满教认为,人会得病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A、内在原因 B、外在原因 C、历史原因 D、社会原因 正确答案:B 6 萨满教在亚洲那一地区的民间较有影响力? A、西北亚 B、西南亚 C、东南亚 D、东北亚 正确答案:D 7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著名悲剧,其作者是? A、埃斯库罗斯 B、狄奥尼索斯 C、欧里彼得斯 D、索福克勒斯 正确答案:D 8 在原始文化中,疾病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哪一种类型的? A、历史性 B、突发性 C、社会性 D、个人性 正确答案:C 9 《阿姐鼓》中的阿姐是为诉说冤屈才被迫变成鼓的。 正确答案:× 10 萨满教认为人生病的原因主要是人内部各个器官不协调所致。 正确答案:× 11 从宗教的意义上看,《俄狄浦斯王》实际上是一个禳灾的仪式。 正确答案:√ 12 朱哲琴的《阿姐鼓》反映了中国90年代的文化现象。 正确答案:√ 13 蒙古的萨满教是亚洲萨满教的起源,其文化形态就是萨满教目前常见的文化形态。正确答案:× 文学人类学概说 什么是文学人类学 1 “文学是人学”是谁最早提出的?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列宁 C、高尔基 D、马克思 正确答案:C 2 下列关于文学人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跨越了两个学科 B、它诞生于19世纪初 C、它比传统的文史哲学科出现的早 D、它等同于文化人类学 正确答案:A

语言与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人类对于语言的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但至今对于语言的定义以及语言的起源仍时 有争议。语言教学和语言作为外语教学也不是近期才有的事, 如何将语言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也是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语教学要求的不断强烈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语言本身的研究, 经历了语文学、对比语言学、描写语言学、解释语言学、语篇和会话研究等几个大的阶段, 这些理论有些应用于外语教学,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也有些应用于其他方面(如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造福于人类。在外语教学的历史长河中, 不论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 还是本世纪变化多样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和交际法, 无一不体现了各个阶段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程度。因此, 对于语言的认识、对于语言学基本知识的了解与外语教学的研究有着直接的联系。本章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 对于语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和外语教学之间的联系做一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以期达到纵观全局的效果。 第一节语言学是科学 一、什么是语言学? 关于语言学的定义, 公认的、简明扼要的定义是:语言学是科学地研究语言的学问。那么, 什么是语言?怎样地研究算是科学?需要进一步的界定。本节先简单探讨科学的问题, 下节着重讨论语言的定义。 二、科学的含义 1. 广义的科学和狭义的科学 说语言学是科学, 可以有两层意思。广义地说, 我们可以认为不论研究语言的普遍规律, 还是研究某一特定语言的特点, 都是一门学问, 都是要在掌握大量语言素材和语言事实的基 础上建立某种语言理论的学问。狭义地说, “语言学是科学” 的说法特指语言学家对待语言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而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研究语言正是20世纪语言学的突出特征。 2. 科学的方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 是指运用可以公开交流和描述的方法处理口头的或书面的语 言材料, 并依据可以陈述的原则和可以形式化的理论进行证明(Robins, 1989)。这样做的目的是, 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 找出语言的规律和规则, 从无限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语言的一般规则。在此意义上的语言科学, 应有以下3个武器作为保证: 1) 穷尽性(exhaustiveness)。指对有关材料要有足够的分析。 2) 一致性(consistency)。指结论各部分之间不能互相矛盾。

语言学

1.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Main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re: Phonetics- studies the sounds that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Phonology-studies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Morphology- studies the way in which linguistic symbols representing sound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Syntax-studies the rules which govern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conveyed by language. Pragmatics-study of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2.What do langue and parole mean respectively?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3.What are the main design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1)Arbitrariness 2) Productivity 3) Duality 4) Displacement 5) Cultural transmission 4. How does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differ in their focus of study? Phonetics focus on all the speech sounds used in all human language: how they are produced, how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what phonetic features they possess, how they can be classified. Phonology aims to discover how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form patterns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5. What is phone? How is it different from phoneme? How are allophones related to a phoneme? A Phone is a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A phoneme is a phonological unit. It is not any particular sound, but rather it is represented or realized by a certain phone in a certain phonetic context. The different phones which can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 are called the allophones of that phoneme. 6. Given examples to show what are open class words, and what are closed class words? Closed class words: A word whose membership is fixed or limited. New members are not regularly added. Pronouns, prepositions, conjunctions, articles, etc. For example, with the growth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文学人类学概说(尔雅

15秋学期《文学人类学概说(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V 1. 《山海经的文化寻踪》的作者不包括以下哪位? A. 叶舒宪 B. 陈建宪 C. 郑在书 D. 萧兵 满分:2 分 2. 鲧的治水方案体现了哪个地区创世神话的母题? A. 东方大陆性 B. 东方海洋性 C. 西方大陆性 D. 西方海洋性 满分:2 分 3. 文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相同点在于? A. 都是一个创造性生长的过程 B. 都必须有积聚的愿望无法实现 C. 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作家和心理医生 D. 都需要患者自我暗示的力量 满分:2 分 4. “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蒸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这句话出自? A. 《庄子》 B. 《论衡》 C. 《子华书》 D. 《礼记》 满分:2 分 5. 甲骨文记录天灾人祸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A. 记录得十分精简 B. 灾难原因具有迷信色彩 C. 记录于巫师祷告以后 D. 提出实用可行的灾难解决方案 满分:2 分 6. “文学是人学”是谁最早提出的?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列宁 C. 高尔基 D. 马克思 满分:2 分 7. 下列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它否定文化的多元性 B. 它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 C. 它将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立起来 D. 它张扬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 满分:2 分

8. 文学治疗的代表《治咳嗽》收录于哪一部吠陀著作? A. 《梨俱吠陀》 B. 《夜柔吠陀》 C. 《阿达婆吠陀》 D. 《娑摩吠陀》 满分:2 分 9.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是指? A. 民族性和全球性 B. 普适性和个别性 C. 影响和来源 D. 理论与方法 满分:2 分 10. 从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可以区别出器物的造型是熊是虎? A. 尾巴 B. 四肢 C. 背部 D. 腹部 满分:2 分 11. 中国学者的著作中最早使用文学人类学这一术语做书名的是? A. 《文学人类学批评》 B. 《文艺人类学》 C. 《文学与人类学》 D. 《文学人类学教程》 满分:2 分 12. 下列对地方性知识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它重视文化现象的特殊性 B. 它有助于文化多元性的形成 C. 它重视田野调查 D. 它带有狭隘的地方偏见色彩 满分:2 分 13. 在西方神话中,力士参孙的弱点在哪里? A. 脚底 B. 头发 C. 耳朵 D. 肚脐 满分:2 分 14. 在古埃及能让法老赶上太阳运行脚步的物体被称为? A. 太阳之翼 B. 太阳之舟 C. 太阳之羽 D. 太阳之器 满分:2 分 15. 下列对马林诺夫斯基的描写正确的是? A. 他强调神话的功能

语言学概论大纲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认识语言和民族、语言和种族的关系;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认识语言符号的诸特征;了解语言学的性质、作用及发展梗概。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识记: 1、口语: 2、书面语: 领会: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思考: 1、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5、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识记: 1、符号; 2、能指; 3、所指; 4、聚合关系; 5、组合关系: 领会: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4、语言符号的可变性; 5、语言是一个系统; 6、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 8、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9、组合关系的含义; 10、聚合关系的含义; 1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思考:

1、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 2、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三节语言学 识记: 1、语言学; 2、普通语言学; 3、理论语言学;。 4、应用语言学; 5、传统语言学; 6、结构主义语言学。 领会: 1、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 3、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 4、古代的语言本体研究;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6、普通语言学的产生; 7、索绪尔的主要贡献; 8、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 9、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 10、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 11、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 12、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 思考: 1、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 2、语言学研究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角度。 第二章语音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语音的各种性质,了解描写元音和辅音发音特征的方法,理解音位学的基本理论和音位分析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了解音位组合和韵律特征的基本形式,提高认识语音现象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 1、语音; 2、声音的四要素; 3、振幅; 4、频率; 5、音高; 6、音强; 7、音长;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什么是语言学

1、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 2、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心理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心理学功能可被描述为人与现实世界沟通的途径,而社会学功能则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心理学功能的本质可被视为内向和主观的,社会学功能则是外向和人际的。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约定俗成说明了语言的本质:第一,意义任意性,没有本质联系;第二,音义结合关系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说明它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试题20087814552745988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45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文学与科学的联系

文学与科学的联系 文学与科学技术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除了关注不同文化间文学 以及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 文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当今,科学技术的创造与采用的先进手段和 工具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也改变着文学的面貌。研究文学与科学的关系不仅是时代的需 要,而且将为比较文学这 开放体系带来新的因素和新的发现。正如人们指出的那样, 面对21 世纪新人文精神的发展,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可能会更多地集中于人类如何面对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挑战”。 文学与科学的联系 英国学者斯诺(Charles Percy Snow ,1905 —1980) 于 1959 年出版了,一本书,名日《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别将文 ,分学与科学归人两种不同的文化。针对人们将文学与科

学对立的做法,斯诺主张人文学者应该敞开胸怀接受科学的时改名为《两种文化及其再检讨》。虽然斯诺在书中主要痛陈文人与科学家的分歧,但实际上他讨论的范围涉及整个人文学科与科学的差异。斯诺本人并不希望扩大这种差异,而是希望在人文与科学之间架起桥梁。的确,长期以来人们直将文学与科学作为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来看待的,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看得十分清楚,而对它们之间的整体共生和互相渗透却很少在意。了解、研究文学与科学的联系,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精神与成就。该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1963 年斯诺再版、文学与科学的共生性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像其他领域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共生到分离的发展过程,文学和科学的分野只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在古代,科学同哲学、文学、 宗教等混杂在一起,没有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世界是以整的方式呈现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古希腊 人关于宇宙本原、数学等知识大多包含在他们的哲学和历史 著作中。中国的《易经》也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天文等知识, 其“阴阳五行”学说已涉及万物构成的问题。 西方直到15 世纪后期对自然的研究才有用实验来检验 思辨的想法,伽利略首先把实验知识与数学结合起来,因而 被看成是现代科学之父。18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 和日臻完善,西方逐步形成体系严密的各种专业领域。人文 与科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分别在自己的天地里发展着 它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顿的彩虹与诗人的彩虹分道扬 镳。

语言学文学综述

语言学文献综述 以1964 年在美国召开的第9 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为标志,社会语言学从诞生至今已近五十余年。为研究语言学的总体发展及其流派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阅读了赵蓉晖的《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白鸽杜敏《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武建国庞人骐《社会语言学及其诸邻近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徐大明《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社会语言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就在于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张把语言放到其得以产生和运用的人类社会的广大背景中去研究和考察。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从确立至今只有不到40 年的历史, 但却因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极强的发展能力而备受关注。目前, 社会语言学已经和句法学、音系学、语义学等一起, 成为许多大学语言学系的核心课程。”在《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中作者认为“社会语言学的诞生是由3 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 是社会历史的需要激发了语言与社会问题的研究, 为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其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语言研究的物质条件大大改观, 社会科学普遍采用的调查法和统计法使人们更易于通过事物总体的数量关系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 语言学自身的发展也呼唤着变革的出现, 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终于被社会语言学打破了。”社会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以拉波夫、特鲁吉尔为代表的社会方言学(或称语言学派、变异学派)”;2.“语言社会学,主要研究带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社会语言学问题, 其出发点在于把语言问题看作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具体课题包括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言现象、语库、语码转换、语言忠诚、语言接触和语言规划等, 主要属于宏观社会语言学领域。语言社会学派又称社会学派或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 , 是由美国学者费什曼开创的。”3.“交际民族志学,交际民族志学又被译成交际人种志学”4.语言社会心理学5.互动社会语言学。在《社会语言学及其诸邻近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提到“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宽广, 而且与其诸邻近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学科常常相互交叉, 互为补充借鉴, 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无疑会使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社会语言学”。 白鸽杜敏《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中提出在中国,中国古代对语言与社会生活的思考主要以荀子为代表,“作为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先驱之一, 荀子的语言学思想的核心是‘名实观’, 主要体现在他的《正名篇》。”“中国近现代有关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就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语言运动而言, 20 世纪曾经掀起过三大语文运动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这三大语文运动以及1934 年在上海掀起的大众语运动在当时社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 具有社会语言学的性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属于开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热潮,进人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进人2 1 世纪以来的研究,到这一时期,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已经历20 多年的发展, 本学科研究日趋成熟,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即学科定位更加精确, 研究方法更加科学, 学科所研究的问题更加深人细致, 学科发展平台更加完备这一切都说明, 中国社会语言学已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进人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虽然在研究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从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整体发展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理论的薄弱、方法的简单、内容的偏颇等方面的问题;除了学科定位的问题”“在这20 多年,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薄弱环节主要是与国际社会语言学界的交流不够, 对于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够, 消化不够, 创新的起点没有建立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 因此难以取得较大的进步。”2003 年是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 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在这一年发生,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的成立。“从此, 中国社会

文学语言学期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写作的语言学意识 [摘要]中国儿童文学的写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主要表现为语音学意识、词汇学意识和修辞学意识。当然,语言并不是儿童文学写作的全部,但它直接决定儿童对作品的接受。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文学从来只属于成人。所以尽管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却很难找到作家明确为儿童创作而又在语言上切合儿童口味的作品。虽然《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使儿童倾倒,但它并不是为儿童写的。清末以来,萌发状态中的儿童文学逐渐出现了自成一宗的趋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曾论及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某些创作要领。与此同时,许多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如梁启超的《爱国歌》,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等。“五四”之后,中国儿童文学更是蓬勃发展,大家层出不穷,如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叶君健、严文井、金近、鲁兵等,举不胜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音、词汇、修辞等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应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语言学家一般把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诗歌中的押韵,就是同一个收音的字(即韵母相同的字,一般是元音,或者是元音后面再带辅音)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重复。押韵可以充分利用语音的审美特质,通过韵脚的关联,把诸多散漫的音群组织结合为一个审美整体,使诗歌具有回环之美,便于记忆传诵。例如儿歌《下雨》,在这首小诗里,答、啦、吧、芽、花、大等字都押a的韵,而且每个字的发音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整个画面就是人格化后的种子、梨树、麦苗和小孩站在一起,怀着同样的心情,欢迎春雨的到来。我们的小读者在感情上,也会象诗中的小孩一样,和它们产生共鸣。 韵律和节奏比普通语音更能唤起孩子的直感情绪体验,更讨孩子喜爱,这点是与成人不同的地方。成人可以喜欢不同文体的作品,不管有无韵律和节奏,其关键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水平。如果内容贫乏,艺术水平低劣,就是节奏感很强,也不会受成人欢迎。而对儿童来说,一首韵律强烈和节奏明快的儿歌远比一篇散文更具有吸引力。因为音韵和节奏能增强作品的音乐性,唤起他们,愉快的直感。 另外,汉语的词汇宝库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双声迭韵组成的复音词。这类词汇可以调度韵节,构成语言本身的和谐,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若适当选用,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方轶群的《找谁玩》: 作者在这首小诗里,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不仅运用了押韵,如“家”与“蛙”少高”与“猫”少歌”与“鹅”等,而且选用了“找谁”少看家”少就去”、“(青)蛙玩”等双声词,“小鸭”、“跳高”、“小猫”、“跳下”、“划呀划”、“小虾”等迭韵词,根据它们的起音部位相同或收音协韵,适当地搭配,依照口语的规律,自然地加以排列,使语句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全诗语言充满和谐与音乐美。 鲁迅在《表》的序言《译者的话》中说:“想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们也可以看。但是,一开译,可就立刻碰到了钉子,对孩子的话,我知道得太少……”由此看来,儿童文学的写作还要避免使用艰深的词汇和单字,否则儿童是无法接受的。然而要写出能为儿童读得懂、听得明白的作品,必须有意识地多用“孩子的话,不用或少用“成人的话”。就是说,必须注意用字遣词。如果写出了艰深的词汇,那么用浅近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

文学人类学

引言: 今天,无论哪一部中国文学史,也不管是高中或是大学教材,凡是介绍《诗经》的文字,几乎都会明确的告诉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如果再介绍深一点的文字,便会进一步告诉你:以前的经济学家给《诗经》上面加了许多政治教化的内容,掩盖《诗经》了的本来面貌。只有以文学的眼光来研究《诗经》,《诗经》才算是恢复了真本。现在,我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来对《诗经》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浅谈一下。 浅谈《诗经》的乡村爱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共计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共分风、雅、颂三部。其中《风》分《周南》、《召南》、《邶》、《卫》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鲁》、《商》三颂,有诗40篇。《诗经》诗篇所产生的地域,大略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安徽北部等地。其作者成分很复杂,由民间歌手,也有文人之作;作者的身份有帝王和朝廷重臣,也有宦官、走卒和农夫、农妇。然而时间跨度如此之长,地域分布如此之广,在人类物质财富尚不发达、靠竹简艰难地记录语言的时代(在当时抄录一本《诗经》所好财力、人力,必然是很大的),如果不是礼乐制度的需要,不是出于政治功利目的,我们很难想象,有人会为一部“纯文学”的集子、为简单的情感抒发,去耗费大量人力、进行一项对国计民生没有意义的工程的。因而我们说,《诗经》一开始就不是作为文学启动的。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诗经》在文学人类学方面研究方面有广泛的意义。他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叶舒宪先生的研究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现;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言寺尹寺文化与中国诗的起源;瞽诵诗——瞽矇文化与中国诗的发生;摹声﹒重言﹒婴儿语——汉语的诗歌功能与中国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各个方面,葛兰言(Marcel Granet)的《中国的节庆与歌谣》等。 现在让我来浅谈一下《诗经》中的乡村爱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篇乐新婚的诗。尽管《关雎》描写的是男女之情,但能“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终以礼和,代表着人间正道。其中讲述的是一位男子由意淫窈窕淑女、到采取对歌方式与之谐好、到以周礼婚俗与之成婚的过程。再次证明了一个史实,及当时的社会,原始婚俗与周礼婚俗呈交织状态。它表达了爱情婚姻的美好,男女自由恋爱,自由结合。说明了原始社会人性的美好,人的淳朴自然。这种美好建立的基础是男的是君子,女的是淑女,达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的人的最高要求。因此,它的结合是自然而然的,毫无疑问的。这就对我们现在的男女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教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找到我们完美的另一半。 全文是一首极其优美的诗篇。第一章君子从雎鸠交尾联想到欲与之匹配的美妙女子。她是高大性感温顺的女孩,不是一般的女子。第二章的意思很隐晦,他在想象这样的女子在何处,是陆上还是水上,在梦中常常梦到她的身影。第三章达到了高潮,君子想心中的女子都,夜不能寐,左思右想,展转反侧。第四章君子和心爱的女子欢快的约会。第五章在钟鼓齐名中,与窈窕淑女成就了婚事。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必读书目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必读书目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必读书目 1. Pragmatics ............ by Levinson 2. Semantics.............. by Geoffrey Leech 3. Discourse Analysis............ by Brown and Yule 4.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y Sperber and Wilson 5. Metaphors We Live by...................... by Lakoff 6、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桂诗春宁春岩著1997 8.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Leo Hickey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Mona Baker 外研社 1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 Samovar et al 外研社 11.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寥七一湖北教育出版社 12.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郭建中湖北教育出版社 13. 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 文学解释学金无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5. 红楼梦(中英版)外文出版社 推荐阅读书目 1、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 2、语言哲学 3、语言逻辑分析J.D.麦考莱著王维贤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4、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钱冠连著海天出版社1993

文学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文学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力量正在影响并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为现实生活一种反映方式的文学,处在当下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无论作家自愿与否.无论对高科拄采取接纳还是拒斥的态度,科学技术已经并且正在影响着文学的形态和发展,从作家的创作思维到读者的审美接受.从作品题材到作品类别,从文学创作方式到出版方式,甚至文学在未来社会上的地位和作家职业的崇高感都将因科技的发展受到挑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关于文学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有人曾作过这样的比喻,科技与文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文学与科学的发展是结伴而行、相互促进的。而在科技史上,也不乏一些重大发现早在被科学家揭示出来之前在文学作品中就有描述的现象。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增进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在摧毁着传统中不合时宜的东西,包括传统文化中一些珍贵的价值层面如亲情、伦理、道德等。因此,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方便和舒适之时,又对正在逝去的东西产生惆怅、惋惜之情。这种对科学技术敬畏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心境又常常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 反观人类的生产生活历史,创新被作为人类文明的推动力,已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当然,科学技术创新不是孤立的,很多时候,是先有文化上的突破、思想观念上的突破,才带动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进而完成产业革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因为文化上的滞后,导致观念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经济的落后,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文化和科学技术呈现出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欧洲的中世纪,就是因为政教合一,宗教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路,在那将近一千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中国唐代以前,经济文化很繁荣,科学相对发达,后来到了清朝,经济虽然还很繁荣,但现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产生。这里面除了政治制度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文学和科学发展呈现出的这种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的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全球高科技的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20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 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突起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从文学史来看,文学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发生着格局的不断重新分布组合。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活字印刷的发明直至排版技术的出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图书文字一直是占信息传播主渠道的文化载体,也是文学的主要载体。然而 19世纪末电影的发明,20世纪初电影的风靡全球,20世圮中期电视的普及.再到20世纪 末网络的出现,更使文学的艺术格局在经历着一次又一坎的巨变。由此带来的是文艺受众的欢欣和文学创作者的惶恐。作家为了经济的利益或借助影视作品以扩大自己的影响,而由此投身商业化的电影、电视门下。如有的作家的小说发表后并不引人注目,但被著名导演看上并改编成电影在世界上获奖后.作家及小说也因此声名大振。如刘恒的《万家诉讼》因张艺谋改编导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而走红。商业化的负面影响正在有 效地迫使本质上与商业化对立的文学艺术也迅速走上商业化的道路。 尤其是近年来,传统的文学出版物正在受到网络的严峻挑战,作家头上圣神的光环将不复存在,网络出版使得发表作品变得空前容易,人人都可在网上自由发表自己的作品,原来显得崇高和神圣的作家地位逐渐被动摇。当然也有人说,21 世纪的文学大师将在网络上产生。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