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体简介

多面体简介
多面体简介

MTS2007第一屆全國高中數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第九場次

第177頁至第192頁

多面體簡介{P o l y h e d r o n}

kghs_john@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

高雄市立高雄女中 林義強 編授

[ Contents ] :

{1}.從柏拉圖多面體談起( Platonic Solids )

{2}.阿基米得多面體( Archimedean Solids )

{3}.加泰朗多面體( Catalan Solids )

{4}.喀卜勒-龐索多面體( Kepler-Poinsot Solids )

{5}.自製多面體模型玩具

{6}.參考資料

『Geometry is a skill of the eyes and the hands as well as of the mind.』

『幾何 是 眼、手 及 心靈 的 技能。』

J e a n J.P e d e r s o n

177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78

{1}. 從柏拉圖多面體談起( P l a t o n i c S o l i d s )

[1]. Construct Platonic Solids

[2]. Important facts about Platonic Solids

柏拉圖多面體每面均由全等的正多邊形所組成,且要求每個頂點的組態一致;為"凸"的正多面體,共有正四面體( T e t r a h e d r o n ) , 正六面體( H e x a h e d r o n 或C u b e ) , 正八面體( O c t a h e d r o n ) , 正12面體( D o d e c a h e d r o n ) , 正20面體( I c o s a h e d r o n )等五個。

古希臘人已經知道有上述五個正多面體,柏拉圖( P l a t o , B C 427-B C 347 )在其著作

( T i m a e u s )中已有描述;時約公元前350年。

歐基里得( E u c l i d o f A l e x a n d r i a , a b o u t B C 325-B C 265 ) 在其"幾何原本( E l e m e n t s )"最後一個命題也已完成証明 "凸正多面體恰有如上述五個"。

(P01). 正四面體: 4{3} (由 4 個正三角形構成) (P02). 正六面體: 6{4} (由 6 個正方形構成) (P03). 正八面體: 8{3} (由 8 個正三角形構成) (P04). 正十二面體: 12{5} (由 12 個正五邊形構成) (P05). 正二十面體:

20{3} (由 20 個正三角形構成)

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179

{2}. 阿基米得多面體( Archimedean Solid )

[1].關於阿基米得多面體:

阿基米得多面體共有13個,由至少兩種以上的正多邊形所組成的【凸多面體】,且要求每個頂點的組態均一致,但不包含"柱體族(Prism )"及"反柱體族(Antiprism )";

通常被歸類為"準正多面體(Semiregular polyhedra )"。

古希臘柏拉圖至少已經知道其中一個(A06 : Cuboctahedron )。

雖然阿基米得的著作已經失傳,但據信他確實曾在其書中提及完整的13個阿基米得多面體。

近代數學家中,喀卜勒( Kepler )最早對此作有系統的研究,他並最早發現 "柱體族(Prism )"、"反柱體族(Antiprism )"及阿基米得體均滿足由正多邊形所組成的【凸多面體】,且要求每個頂點的組態均一致,故將此三者合稱為準正多面體。

Pugh於1976年發現13個阿基米得多面體均可內切於一個正四面體(阿基米得體的其中四個面與正四面體的四個面重合)。

[2]. 阿基米得多面體的組合圖及展開圖如下:

(A01).截半六面體( Cuboctahedron ) : 8{3}+6{4}

(A02).截半十二面體( Icosidodecahedron ) : 20{3}+12{5}

(A03).截角四面體( Truncated tetrahedron ) : 4{6}+4{3}

(A04).截角八面體( Truncated octahedron ) : 8{6}+6{4}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80

(A05). 截角立方體( Truncated cube ) : 6{8}+8{3} (A06). 截角二十面體( Truncated icosahedron ) : 20{6}+12{5} (A07). 截角十二面體( Truncated dodecahedron ) :

12{10}+20{3}

(A08). 削稜截角立方體( Rhombicuboctahedron ) : 6{4}+8{3}+12{4}

(A09). 大削稜截角立方體( Great rhombicuboctahedron ) : 6{8}+8{6}+12{4}

(A10). 削稜截角十二面體( Rhombicosidodecahedron ) :

12{5}+20{3}+30{4}

(A11). 大削稜截角十二面體( Great rhombicosidodecahedron ) : 12{10} + 20{6} + 30{4}

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181

(A12). 扭稜立方體( Snub cube ) :

6{4}+(8+24){3}

(A13). 扭稜十二面體( Snub dodecahedron ) : 12{5}+(20+60){3}

此外每個準正多面體都各自有一個對偶的多面體如下圖(共有13 種):

升學考試決定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我們對各種數學素材的取捨 …… 但 不管考試的分數如何;永遠不要忽略 "探索" 所能帶來的樂趣以及可能附加的成就。

2002.0102.

林義強.

多面體簡介{ Polyhedron }

182

{3}. 加泰朗多面體( Catalan Solids )

[1]. 關於加泰朗多面體:

加泰朗多面體為阿基米得多面體之對偶體亦有13個;阿基米得多面體由兩種(以上)的正多邊形所組成,且每個頂點的組態均一致,故其對偶體( dual )有兩種(以上)的頂點,且每一面均全等(非正多邊形)。所以每一個加泰朗多面體均為等面體( Isohedra )。

法國數學家加泰朗( Eugene Catalan, 1814-1894 )最早於1862年(Wenninger 1983, p.1)描述這些多面體。

[2]. 加泰朗多面體的組合圖及展開圖如下:

(Ad01).菱形十二面體 ( Rhombic Dodecahedron ) : 12[4]

(Ad02).菱形三十面體 ( Rhombic Triacontahedron ) : 30[4]

(Ad03).三角化四面體 ( Triakis Tetrahedron ) : 12[3]

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183

(Ad04). 四角化六面體 ( Tetrakis Hexahedron ) :

24[3]

(Ad05). 三角化八面體 ( Trikis Octahedron ) :

24[3]

(Ad06). 五角化十二面體 ( Pentakis Dodecahedron ) :

60[3]

(Ad07). 三角化二十面體 ( Trikis Icosahedron ) :

60[3]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84

(Ad08). 鳶形二十四面體 ( Deltoidal Icositetrahedron ) :

24[4]

(Ad09). 菱形錐化十二面體 ( Disdyakis Dodecahedron ) :

48[3]

(Ad10). 鳶形六十面體 ( Deltoidal Hexecontahedron ) :

60[4]

(Ad11). 菱形錐化三十面體 ( Disdyakis Tricontahedron ) :

120[3]

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185

(Ad12). 五邊形二十四面體 (Pentagonal Icositetrahedron ) :

24[5]

(Ad13). 五邊形六十面體 ( Pentagonal Hexecontahedron ) : 60[5]

上圖為木工國手沈岳霖的『實木砂磨作品』恰印證了下面這段讚嘆。

『Mathematics possesses not only truth but supreme beauty, a beauty cold and austere, like that of sculpture, sublimely pure and capable of a stern perfection, such as only the greatest art can show.』 『數學擁有的不只是真,也包含了無上的美,冷峻而質樸,宛如雕塑。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展現如此莊嚴、純淨、趨於極緻的完美。』

B e r t r a n d R u s s e l l ( 1872 ~ 1970 ),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86

{4}. 喀卜勒-龐索多面體( Kepler-Poinsot Solids )

[1]. 關於喀卜勒-龐索多面體

將正多邊形的邊延長直到它們再度相交,便可得到一個星狀正多邊形。如下左圖將正五邊形的各邊延長直到再度相交,即可得一個正五角星( Pentagram )。由於此五角星共有5個相等的邊、5個相等的角且繞中心兩次;因此,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廣義的正多邊形』,並仿正五邊形的記號{ 5 } 將此五角星記為 { 5/2 };依此類推:下圖中之八角星( Octagram ) 及下圖右之十角星( Decagram )均繞中心三次;故可將之簡記作 { 8/3 } , { 10/

} …….

上述過程即為平面上的『星化程序( Stellation )』;若把此程序立體化,將正12面體、正20面體適當地星狀化,即可得到四個 "非凸" 的正多面體( nonconvex regular

polyhedron ):小星狀12面體( Small stellated Dodecahedron )、大星狀12面體( Great stellated

Dodecahedron )、大12面體( Great Dodecahedron )、大20面體( Great Icosahedron );合稱為喀卜

勒-龐索多面體。

其中德國天文學家喀卜勒( 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約於公元1619年藉由多邊形及多面體的『星化程序』發現兩個類似流星錘的星狀體,即為小星狀12面體與大星狀12面體;

法國數學家龐索( Louis Poinsot, 1777-1859 )約於公元1809年獨自發現完整的四個; 生平共發表789篇論文的法國數學家柯西( Augustin Louis Cauchy, 1789-1857 ) 於公元1813年証明了 "上述四個多面體已經窮盡所有非凸正多面體或星狀正多面體的可能性"。[1].

值得注意的是小星狀12面體12{ 5/2 } 與大12面體12{ 5 } 並未滿足尤拉的多面體公式 :

若V 為多面體的頂點數,E 為稜數(或稱邊數),F 為面數;則

V – E + F = 2

小星狀12面體12{ 5/2 } 與大12面體12{ 5 } 互為對偶多面體; 大星狀12面體12{ 5/2 } 與大20面體20{ 3 } 互為對偶多面體;

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187

[2]. 喀卜勒-龐索多面體的組合圖及展開圖如下: (K01). 小星狀12面體( Small stellated Dodecahedron ) :

12{ 5/2 }

(K02). 大星狀12面體( Great stellated Dodecahedron ) :

12{ 5/2 }

(K03). 大12面體( Great Dodecahedron ) :

12{ 5 }

(K04). 大20面體( Great Icosahedron ) :

20{ 3 }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88

下圖為木工國手沈岳霖的『多面體雕塑作品』--- 冷峻、質樸、純淨、趨於極緻的美!

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189

{5}. 自製多面體模型玩具

嵌合( s l i d e t o g e t h e r )

見於美國多面體大師George Hart 的『多面體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Polyhedra

( h t t p ://w w w .g e o r g e h a r t .c o m /v i r t u a l -p o l y h e d r a /c l a s s r o o m .h t m l ),在多面體的邊上割出邊長一半的

溝槽,在各個面相交的地方,就能互相嵌卡,不需要使用膠水等黏著劑。不管使用任何材質,嵌合的溝槽必須具有寬度,否則必然有扭曲形變的問題。 [1]. 扭稜嵌合立方體

需元件6片

[2]. 嵌合八角星體

需元件8片(最好使用兩種顏色)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90

[3]. 20面體之星化體

需元件20片(最好使用5種顏色)

[4]. 菱形30面體之星化體

需元件30片(最好使用5種顏色)

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191

[5]. 多面體工作室 with I.Q. pcs

I .Q .( Interlocking Quadrilateral )燈具為丹麥的設計師Holger Str?m 於1965年所發明,是一種由單一元件構成,可以多樣化組裝的燈具系統。可應用於幫助發展多面體、對稱形變、立體幾何….等概念。

☆. I.Q. Light 唯一元件 --- 至少30片(片數越

多越好):

(1). 菱形12面體 ( R h o m b i c D o d e c a h e d r o n )

(2). 菱形30面體 ( R h o m b i c D o d e c a h e d r o n )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92

{6}. 參考資料

[1]. 參考書籍:

(1). Holden, A. Shapes, Space, and Symmetry. New York: Dover, 1991

(2). Wenninger, M. J. Polyhedron Model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 Wenninger, M. J. Dual Models.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4). Coxeter, H. S. M.; Du Val, P.; Flather, H. T.; and Petrie, J. F. The Fifty-Nine Icosahedra . Stradbroke, England:

Tarquin Publications, 1999.

(5). Ball, W. W. R. & Coxeter, H. S. M. Mathematical Recreations and Essays, 13th ed. New York: Dover, 1987 (6). Eric W Weisstein CRC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 Illinois : Chapman & Hall / CRC, 1999 (7). Johnson, N. W. Uniform Polytopes .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8). 倫迪, 薩頓 著; 葉偉文 譯 典雅的幾何Sacred Geometry , 天下文化, 2002

[2]. 參考網址:

(1). Eric W. Weisstein. "Polyhedra"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topics/Polyhedra.html

(2). George W. Hart "The Encyclopedia of Polyhedra"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virtual-polyhedra/vp.html (3). Robert Webb. "Stella: Polyhedron Navigator"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au/robertw/Stella.html (4). Vladimir Bulatov "Uniform Polyhedra"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bulatov/polyhedra/uniform/. (5). Zvi Har'El "Kaleido" http://www.math.technion.ac.il/~rl/kaleido/. (6). Sam Gratrix " Polyhedra Home"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polyhedra/

(7). Junichi Yananose , "Juno's world" http://www.ne.jp/asahi/j/yananose/zindex.html (8). 王大維 "眾藝國際 Zome!" ;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index.html (9). Holger Str?m " IQ light " ; 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

The real models are always the best approach to Shapes, Space, and Symmetry.

林義強.

多面体的概念

多面体、旋转体的概念 一、多面体的概念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或三角形)围成的封闭体叫做多面体。 构成多面体的各平面多边形(或三角形)叫做多面体的面,其相邻多边形(或三角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交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一)实际生活 问题1:同学们能否将右图中16个物体进 行分类?(要求从物体的结构特征方面分成 两类) (二)、棱柱的概念 得出它们具有三个特征: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且时全等的多边形;②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 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具有这三个特征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其他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不在底面上的棱叫做棱柱的侧棱,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棱柱的高。

A B B’ C’ C D D’ A’ A’ C’ C D E H F D’ (三)深化概念 问题1 如图,一个长方体,你能说出它的底面吗? 【注意】:同一个几何体由于所选平行平面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定义中有两个面平行中“有”的含义:存在,不一定唯一. 问题2 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被截去一部分, 其中FG ∥A’D’,剩下的几何体是什么?截去的几何体是什么?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思路】判定一个几何体是否为棱柱的思路:选定一组平行平 面后,按定义考查其他条件.若条件满足,可下肯定结论;若 不满足,不要急于否定结论,可再选另一组平行平面,按定义再次验证. 总之,观察问题一定要周到、仔细、全面. 问题3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吗? 【反例】 (三)四棱柱的分类: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棱柱有六个面,且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该棱柱也叫做平行六面体。 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 直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直棱柱的高与侧棱的长相等。 底面是矩形的直棱柱叫做长方体。

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 讲义

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 一、概念整理 (一)棱柱与棱锥 1、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 (1)按右图所示的位置和夹角作三条轴,分别表示铅垂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轴,依次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规定在z轴和y轴方向上的线段的长度与其表示的真实长度相等,而在x轴方向上,线段的长度是其表示的真实长度的__________。

2、“斜二测”画法的重要性质 (1)平行直线的斜二测图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及其直线上定比分点的斜二测保持原比例不变。 (三)、旋转体 1、旋转体:平面上一条封闭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绕着它所在平面上的一条定直线旋转而形成的几何体叫做旋转体,定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 2、圆柱:将_________绕其一条边’ OO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1)圆柱的结构: 圆柱的轴:____________;圆柱的母线:____________; 圆柱的底面:___________;圆柱的侧面:___________; 圆柱的高:____________; (2)圆柱的性质: ①底面由与轴垂直的边旋转得到,所以圆柱的底面是圆面且垂直于轴, ②轴过两底面圆心且垂直于底面,联接两底面圆心的线段的长等于圆柱的高; ③所有母线相互平行,相等且垂直于底面,母线的长等于圆柱的高; ④轴截面(经过圆柱的轴的截面)是矩形。 3、圆锥:将_________绕其一条_____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1)圆锥的结构: 圆锥的轴:_____________;圆锥的母线:____________; 顶点:_____________;高: _____________; 底面:_____________;侧面:_____________; (2)圆锥的性质: a.底面为圆且垂直于轴; b. c.所有母线都经过顶点且相等,各母线与轴的夹角相等。 d.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二、例题分析 例1、若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则棱柱一定是() A.正棱柱B.长方体C.直棱柱D.直平行六面体 例2、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___ (1)各侧面都是矩形的棱柱是长方体(2)有两个相邻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 (1)各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四棱锥是正四棱锥(4)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例3、(1)画水平放置的边长为3cm和4cm的矩形的直观图. (2)求该直观图的面积。 例4、画水平放置的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直观图. ’

柏拉图多面体

从柏拉图多面体到尤拉公式 壹、柏拉图多面体 “多面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立体,它是被一些平面所包围的立体,例如粉笔盒、三棱镜、新光摩天大楼等等,那些包围多面体的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交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顶点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面 交会出来的。 例如:右图中的立体中有5个面,9条棱,6个顶点。 所谓“柏拉图多面体”(Platonic Polyhedra)就是指正多面体,正多面体就是每个顶点处交会着相同数目全等的正凸多面体且每个立体角相等。正多面体会称为柏拉图多面体并不是因为柏拉图发现了正多面体,而是因为柏拉图及其追随者对它们所作的研究而得名。 貳、柏拉图多面体有多少个? (1)要谈柏拉图多面体有几个之前,先观察平面上的凸正n边形,n至少等于3,且 每一个内角为(n-2)?180? n,而 (n-2)?180? n<180?,因此平面上的正凸n边形有无限 多个。在空间中,柏拉图多面体是否会有无限多个呢?答案令人很惊讶!不仅不是无限多个,而且只有5个。古人对于这个事实虽不愿相信,却不得不接受,最后只好搬出“神的旨意”来承认这个事实。为何会说是“神的旨意”呢?原来在伽利略(Galiep1564~1642意大利人)发明望远镜之前,当时天空中人类只观察到五颗行星,因此这五个正多面体就分别代表那五颗行星,这么的巧合,那一定是“神的旨意”,这样的想法,甚至影响了天文学家克卜勒(Kepler 1571~1630德国人),他曾试图去观察、计算各行星的轨道半径,周期与五个正多面体对应,可惜并未成功。 (2)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柏拉图多面体的个数: 我们从一个顶点出发,因为正多面体的每一个顶点处都是正n边形内角的顶点,我们先从简单的正多边形讨论起: (1?)当正多边形是正三角形时,每一个正三角形的内角为60?, 若每一个顶点有3个正三角形,则会形成正四面体(Tetrahedon) 若每一个顶点有4个正三角形,则会形成正八面体(Octahedron) 若每一个顶点有5个正三角形,则会形成正二十面体(Icsoahedon) 但是当每一个顶点处有6个正三角形时,那么交会在这个顶点的面的角之总和为360?,于是这些三角形构成一平面或是凹面,故表面是正三角形的柏拉图多面体只有3种。

15.1 多面体的概念(含答案)

15.1 多面体的概念 【知识再现】 1.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多面体叫做; 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的多面体叫做 . 2.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其中叫做正棱柱; 底面为正多边形且底面中心与顶点连线垂直于底面的棱锥叫做 . 3.特殊四棱柱: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叫做; 底面是矩形的直棱柱叫做; 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柱叫做 . 【基础训练】 1.请配对下列多面体的名称与图像与并连线: 直四棱柱正四棱锥平行六面体正三棱柱 2.长方体是 .(写出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直四棱柱;②平行六面体;③正四棱柱;④正方体;⑤直平行六面体.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两个相邻的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 ); (2)正四棱柱是正方体( ); (3)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 4.长方体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3,4,5,则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 5.四棱柱集合A,平行六面体集合B,长方体集合C,正四棱柱集合D,正方体集合E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试用集合文氏图表示出来.

6.画出一个底面边长3cm , 高2cm 的正四棱柱.(要求:尽可能直观) 7.底面是菱形的直棱柱1111ABCD A B C D -,它的对角线1B D 和1A C 的长分别是9cm 和15cm ,侧棱1AA 的长是5cm ,求这个直棱柱的底面边长. 【巩固提高】 8.已知正四棱锥V ABCD -,底面面积为16 ,一条侧棱长为. (1)求异面直线,VA DC 所成角的大小; (2)求侧棱VB 及斜高VM 分别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 9.“所有边长都相等的三棱锥”被称为正四面体. (1)你认为这样命名的理由大致是什么? (2)设计一个平面图形,使它能够折成一个正四面体; (3)计算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的高. A C

简单多面体外接球问题总结

简单多面体外接球球心的确定 一、知识点总结 1.由球的定义确定球心 ⑴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球心是其体对角线的中点. ⑵正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是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 ⑶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是上下底面三角形外心连线的中点. ⑷正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在其高上,具体位置可通过建立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 ⑸若棱锥的顶点可构成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则公共斜边的中点就是其外接球的球心. 2.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确定球心 ⑴正四面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正三棱锥、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 ⑵同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相对的棱相等的三棱锥. ⑶若已知棱锥含有线面垂直关系,则可将棱锥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⑷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则可将三棱锥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3.由性质确定球心 利用球心O 与截面圆圆心1O 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圆及球心O 与弦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的性质,确定球心. 二:常见几何体的外接球小结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求(1)内切球半径;(2)外接球半径;(3)与棱相切的球半径。 (1)截面图为正方形EFGH 的内切圆,得2 a R = ; (2)与正方体各棱相切的球: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切点为各棱的中点,如图4作截面图,圆O 为正方形EFGH 的外接圆,易得a R 2 2 = 。 (3)正方体的外接球:正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球面上,如图5,以对角面1AA 作截面图得,圆O 为矩形C C AA 11的外接圆,易得a O A R 2 3 1= =。

2、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和内切球的半径(正四面体棱长为a ,O 也是球心) 内切球半径为: r = 外接球半径为:a R 4 6= 三:常见题型 1.已知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的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解析:本题是运用“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的长等于其外接球的直径”这一性质来求解的. 补形法 2. ,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解析: 一般地,若一个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其长度分别为a b c 、、,则就可以将这个三棱锥补成一个长方体,于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就是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设其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有2R = 图1 图2 图 3

以欧拉命名的诸多公式

欧拉公式是指以欧拉命名的诸多公式。其中最著名的有复变函数中的欧拉幅角公式,将复数、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拓扑学中的欧拉多面体公式;初等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公式。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欧拉公式,比如分式公式等等。 欧拉公式- 简介 欧拉公式是根据其提出者莱昂哈德?欧拉(?L eonhard Euler)而命名的公式。欧拉公式的背后是一门新的几何学,这种新的几何学只研究图形各部分位置的相对次序,而不考虑图形尺寸大小,这就是由莱布尼兹和欧拉共同奠基的“橡皮膜上的几何学”(位置几何学),如今这门学科已经发展成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拓扑学。 有关凸多面体最有趣的定理之一是欧拉公式“F+V-E=2”,其实大约在1635年笛卡尔就早已发现了它。欧拉在1750年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于1752年发表了它。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到1860年才被人们发现,所以这个定理就称为欧拉公式而不是笛卡尔公式。 欧拉公式- 公式 (1) 在复分析领域的欧拉公式 对于任意实数x,存在:e ix=cos x+i sin x 当x=π时,欧拉公式的特殊形式为e iπ+1=0。(参见欧拉恒等式)(2) 在几何学和代数拓扑学方面的欧拉公式 对于一个拥有F 个面、V 个顶角和E 条棱(边)的单联通多面体,必存在F+V-E=2。 (参见欧拉示性数)

欧拉公式- 四种形式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是面数,则 v-e+f=2-2p p为亏格,2-2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等等。 欧拉公式- 特殊形式 e iπ+1=0,这个恒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字联系到了一起:两个

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在数学历史上有很多公式都是欧拉(Leonhard Euler)发现的,它们都叫做欧拉公式,分散在各个数学分支之中。 欧拉13岁进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读书,15岁获得学士学位,16岁又获得巴塞尔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但是,他的父亲却希望他去学神学。直到小欧拉19岁时获得了巴黎科学院的奖学金之后,父亲才不再反对他读数学。欧拉是一位创作性超群的数学家,后来从瑞士转赴俄国和德国工作,因此三个国家都声称他是本国的科学家。 有许多关于欧拉的传说。比如,欧拉心算微积分就像呼吸一样简单。有一次他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相差一个单位,欧拉为了确定究竟谁对,用心算进行全部运算,最后把错误找了出来。欧拉创作文章的速度极快,通常上一本书还没有印刷完,新的手稿就写好了,导致他的写作顺序与出版顺序常常相反,让读者们很郁闷。而且,收集这些数量庞大的手稿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瑞士自然科学会计划出一部欧拉全集,这本全集编了将近100年,终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没想到圣彼得堡突然又发掘出一批他的手稿,使得这本全集至今仍未完成。欧拉28岁时一只眼睛失明了,后来另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据说是因为操劳过度,也有一说是因为观察太阳所致。尽管如此,他仍然靠心算完成了大量论文。 下面来看看欧拉公式中最著名和优美的一个。 拓扑学的欧拉公式描述了多面体顶点(Vertex),边(Edge)和面(Face)之间的关系: V - E + F = X 其中,V是多面体的顶点个数,E是多面体的棱的条数,F是多面体的面数, X是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Euler characteristic)。 X是拓扑不变量,就是无论再怎么经过拓扑变形也不会改变的量,是拓扑学研究的范围。X 的值依赖于几何物体的形态和曲面的取向。 可定向性——大部分我们在物理世界中遇到的曲面是可定向的。例如平面,球面与环面是可定向的。但是莫比乌斯带(M?bius strip)不可定向,它在三维空间中看起来都只有一“侧”。假设一只蚂蚁在莫比乌斯带上爬行,它可以在不穿过边界的情况下爬到曲面的另一侧。 亏格(Genus)——可定向曲面的亏格是一个整数。如果沿一个几何曲面的任意一条简单闭合曲线切开,都能把曲面切断,那么这个曲线的亏格就是0。如果存在一条简单闭合曲线在切开后,曲面没有分成两个部分,那么亏格就是1。进一步的在亏格为1的曲面上切开一条曲线后,还能再找到一条这样的曲线,那么亏格为2。依次类推。

多面体结构特征教案

§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实物、图片,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棱柱、棱锥、棱台的结 构特征; 过程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通过直观感知加强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物形状,归纳其结构特征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及图片概括出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2.难点: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都占据着空间的一部分。如果只考虑这些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 空间几何体。本节课我们主要从结构特征方面认识几种最基本的空间几何体。 (二)讲授新课 1.两类几何体(学生总结)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2)、(5)、(7)、(9)、(13)、(14)、(15)、(16)具有同样的 特点:组成几何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图形,并且都是平面多边形;(1)、(3)、(4)、 (6)、(8)、(10)、(11)、(12)具有同样的特点:组成它们的面不全是平面图形。 ①把有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图1)。围成多面体的各个 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如面ABCD ,面//B BCC ;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边形 的棱,如棱AB ,棱/AA ;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如顶点/,D A 。如(2)、 (5)、(7)、(9)、(13)、(14)、(15)、(16)这些物体都具有多面体的形状。 (买吾兰回答) ②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 做旋转体(图2)。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1)、(3)、(4)、(6)、(8)、(10)、 // 棱 图1

多面体欧拉定理发现教案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1) 齐鲁石化五中翟慎佳 2003.3 【目的与要求】 1.理解简单多面体的定义 2.理解并熟记欧拉公式 3.会运用欧拉公式及相关知识进行计算及推理 【教学思路】 正多面体5种→认识欧拉 →拓扑变形→简单多面体概念 →研究正多面体V、F、E的关系 →欧拉定理→证明 →欧拉定理的意义 【教学过程】

1.(1) 什么叫正多面体?特征? 正多面体是一种特殊的凸多面体,它包括两个特征: ①每个面都是有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②每个顶点都有相同数目的棱数。 (2) 正多面体有哪几种?展示5种正多面体的模型。为什么只有5种正多面体? 着名数学家欧拉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间的关系。 2. 介绍数学家欧拉 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大部分时间在俄国和法国度过。他16岁获硕士学位,早年在数学天才贝努里赏识下开始学习数学,并毕生研究数学,是数学史上最“高产”的数学家,在世发表700多篇论文。 他的研究论着几涉及到所有数学分支,有许多公式、定理、解法、函数、方程、常数等是以欧拉名字命名的。欧拉还是数学符号发明者,如用f (x)表示函数、∑表示连加、i表示虚数单位、π、e等。在多面体研究中首先发现并证明了欧拉公式,今天我们沿着他的足迹探索这个公式。

3.通过模型研究正多面体V、F、E的关系 发现关系:V+F-E=2。是不是所有多面体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如何去研究呢?需要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 4.多面体拓扑变形与简单多面体的概念 考虑一个多面体,例如正六面体,假定它的面是用橡胶薄膜做成的,如

果充以气体,那么它会连续(不破裂)变形,最后可变成一个球面。 像这样,表面经过连续变形可变为球面的多面体,叫做简单多面体。 5.欧拉定理 定理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及面数F间有关系 V+F-E=2 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

15.1多面体概念(1)

15.1多面体的概念(1) 学习目标: 1、知道多面体的概念和有关元素的名称 2、知道棱柱的概念和与棱柱有关的概念 学习过程: 1.由平面多边形(或三角形)围成的封闭体叫做,构成多面体的各平面多边形(或三角形)叫做多面体的,其相邻平面多边形(或三角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与棱的交点叫做多面体的。 2.棱柱的概念: 有两个面互相,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 的公共边都互相,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 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其余各面叫做棱柱 的.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底面多边形 的顶点叫做棱柱的, 不在同一个面上的两个顶点的连线叫 做棱柱的,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棱柱的. 3.棱柱的性质:(1)侧棱都,侧面是 (1)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的多边形 (2)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 4.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底面的棱柱叫直棱柱。 直棱柱性质:(1)侧棱都,侧面是. (2)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 (3)对角面是.(4)侧棱长是棱柱的5. 底面是的叫做正棱柱 正棱柱的性质:(1)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 (2)侧面是. 6. 棱柱的分类 例1.写出集合{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直平行六面体},{平行六面体},{四棱柱}之间的包含关系. 辨析1:用过BC的平面去截如图的棱柱,所得的多面体是 否还是棱柱? 辨析2: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吗? 辨析3: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吗? 辨析4:有一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不是直棱柱?有两个相邻侧面是矩形的棱柱呢?为什么? A=B=C=D= E=F =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1)2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我们知道,平面多边形由它的边围成,它的顶点数与边数相等,按边数可以对多边形进行分类,同类的多边形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多面体是由它的面围成立体图形,这些面的交线形成棱,棱与棱相交形成顶点。在研究多面体的分类等问题中,人们逐步发现它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之间有特定的关系。以下我们将体验这种关系的发现及证明过程。 探索研究 问题1:下列共有五个正多面体,分别数出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和棱数E,并填表1

观察表中填出的数据,请找出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之间的规律。 教师巡视指导,如正十二面体,先定面数E=12;再定棱数,每个面有5条棱,共有12×5=60条,由于每条棱都是两个面的公共边,所以上面的计算每条棱被算过两次,于是棱数E=60/2=30;最后算顶点数,每个顶点处连有三条棱,所以它共有3V条棱,又因为每条棱连着两个顶点,所以上面的计算每条棱被算过两次,因此实际上只有3V/2条棱,即E=3V/2,所以V=20。 表1中多面体的面数F都随顶点数目V的增大而增大吗?(不一定). 请举例说明.(如八面体和立方体的顶点数由6增大到8,而面数由8减小到6). 此时棱的数目呢?(棱数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得到:棱的数目也并不随顶点数目的增大而增大. 大家从表中还发现了其他的什么规律,请积极观察,勇于发言.

(当多面体的棱数增加时,它的顶点与面数的变化也有一定规律). 上面的归纳引导去猜想,棱数与顶点数+面数即E与V+F是否有某种关系,请大家按这个方向考察表中的数据,发现并归纳出它们都满足的关系. (积极验证,得出) V+F-E=2 以上同学们得到的V+F-E=2这个关系式是由表1中的五种多面体得到,那么这个关系式对于其他的多面体是否也成立吗?请大家尽可能的画出多个其他多面体去验证. (许多同学可能举出前面学过的图形)四棱锥、五棱锥、六棱柱等. (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举出更多的例子) 一个三棱锥截去含3条棱的一个顶得到的图形、一个立方体截去一个角所得的图形等. 好,同学们现在想象,例如:n棱锥在它的n边形面上增加一个“屋顶”或截去含n条棱的一个顶后,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能证明吗? 所得的多面体的棱数E为3n条,顶点数V为2n个,面数V为

多面体简介

MTS2007第一屆全國高中數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市立高雄女中林義強 第九場次 第177頁至第192頁 多面體簡介{P o l y h e d r o n} kghs_john@https://www.360docs.net/doc/933464203.html, 高雄市立高雄女中 林義強 編授 [ Contents ] : {1}.從柏拉圖多面體談起( Platonic Solids ) {2}.阿基米得多面體( Archimedean Solids ) {3}.加泰朗多面體( Catalan Solids ) {4}.喀卜勒-龐索多面體( Kepler-Poinsot Solids ) {5}.自製多面體模型玩具 {6}.參考資料 『Geometry is a skill of the eyes and the hands as well as of the mind.』 『幾何 是 眼、手 及 心靈 的 技能。』 J e a n J.P e d e r s o n 177

多面體簡介 { Polyhedron } 178 {1}. 從柏拉圖多面體談起( P l a t o n i c S o l i d s ) [1]. Construct Platonic Solids [2]. Important facts about Platonic Solids 柏拉圖多面體每面均由全等的正多邊形所組成,且要求每個頂點的組態一致;為"凸"的正多面體,共有正四面體( T e t r a h e d r o n ) , 正六面體( H e x a h e d r o n 或C u b e ) , 正八面體( O c t a h e d r o n ) , 正12面體( D o d e c a h e d r o n ) , 正20面體( I c o s a h e d r o n )等五個。 古希臘人已經知道有上述五個正多面體,柏拉圖( P l a t o , B C 427-B C 347 )在其著作 ( T i m a e u s )中已有描述;時約公元前350年。 歐基里得( E u c l i d o f A l e x a n d r i a , a b o u t B C 325-B C 265 ) 在其"幾何原本( E l e m e n t s )"最後一個命題也已完成証明 "凸正多面體恰有如上述五個"。 (P01). 正四面體: 4{3} (由 4 個正三角形構成) (P02). 正六面體: 6{4} (由 6 個正方形構成) (P03). 正八面體: 8{3} (由 8 個正三角形構成) (P04). 正十二面體: 12{5} (由 12 個正五邊形構成) (P05). 正二十面體: 20{3} (由 20 個正三角形構成)

多面体欧拉定理

多面体欧拉定理 定理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及面数F间有关系对于简单多面体,有著名的欧拉公式:V-E+F=2 简单多面体即表面经过连续变形可以变为球面的多面体。 多面体 欧拉定理 式中V表示多面体的顶点数,E表示棱数,F表示面数。定理一证 分析:以四面体ABCD为例。 将它的一个面BCD去掉,再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这里F1=F-1)。因此,要研究V、E和F的关系,只要去掉一个面,将它变形为平面图形即可。 只需平面图形证明: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的值不变。例如去掉BC,就减少一个面ABC。同理,去掉棱CD、BD,也就各减少一个面ACD、ABD,由于V、F1-E的值都不变,因此V+F1-E的值不变 (2)再从剩下的树枝形中,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的值不变。例如去掉CA,就减少一个顶点C。同理去AD就减少一个顶点D,最后剩下AB。 在以上变化过程中,V+F1-E的值不变, V+F1-E=2-0-1=1, 所以V+F-E= V+F1-E+1=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定理意义 (1)数学规律: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 (2)思想方法创新训练:在定理的发现及证明过程中,在观念上,假设它的表面是橡皮薄膜制成的,可随意拉伸;在方法上将底面剪掉,然后其余各面拉开铺平,化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平面图)。 (3)引入拓扑新学科:“拉开图”与以前的展开图是不同的,从立体图到拉开图,各面的形状,以及长度、距离、面积、全等等与度量有关的量发生了变化,而顶点数,面数,棱数等不变。 事实上,定理在引导大家进入一个新几何学领域:拓扑学。我们用一种可随意变形但不得撕破或粘连的材料(如橡皮波)做成的图形,拓扑学就是研究图形在这种变形过程中的不变的性质。 (4)给出多面体分类方法: 在欧拉公式中,令f(p)=V+F-E,f(p)叫做欧拉示性数。定理告诉我们,简单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f (p)=2。 除简单多面体外,还有不是简单多面体的多面体。例如,将长方体挖去一个洞,连结底面相应顶点得到的多面体。它的表面不能经过连续变形变为一个球面,而能变为一个环面,它的欧拉示性数为f (p)=16+16-32=0,所以带一个洞的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等于零。 定理二证 如图(1)多面体,设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将其余的面拉平,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如图(2)我们在两个图中求所有面的内角总和Σα 一方面,在图(1)中利用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分别为n1,n2,…,nF, 各面的内角总和为: Σα = [(n1-2)·1800+(n2-2)·1800 +…+(nF-2) ·1800] = (n1+n2+…+nF -2F) ·1800

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1)

【课题】研究性课题: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1)【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具体简单多面体的V、E、F从中寻找规律. 2、能通过进一步观察验证所得的规律. 3、能从拓扑的角度认识简单多面体的本质. 4、能通过归纳得出关于欧拉公式的猜想. 【教学重点】欧拉公式的发现. 【教学难点】从中体会和学习数学大师研究数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是数学史上的最多产的数学家,他毕生从事数学研究,他的论著几乎涉及18世纪所有的数学分支。比如,在初等数学中,欧拉首先将符号正规化,如f(x)表示函数,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b、c表示△ABC的三边等;数学中的欧拉公式、欧拉方程、欧拉常数、欧拉方法、欧拉猜想等。其中欧拉公式的一个特殊公式e iπ+1=0,将数学上的5个常数0、1、i、e、π联在一起;再如就是多面体的欧拉定理V-E+F=2,V、E、F分别代表一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棱和面的数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欧拉定理。 二、讲解新课 (一)简单多面体 1.简单多面体:考虑一个多面体,例如正六面体,假定它的面是用橡胶薄膜做成的,如果充以气体,那么它就会连续(不破裂)变形,最后可变为一个球面如图:象这样,表面经过连续变形可变为球面的多面体,叫做简单多面体 说明: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等一切凸多面体都是简单多面体。

(二)五种正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及棱数: 发现:它们的顶点数V 、面数F 及棱数E 有共同的关系式:2V F E +-=. 上述关系式对简单多面体都成立 欧拉定理: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面数F 及棱数E 有关系式: 2V F E +-= 证明1:以四面体ABCD 为例来说明: 将它的一个面BCD 去掉,并使其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与剩下的面数()111F F F =-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 、E 和F 的关系,只要去掉一个面,将它变形为平面图形即可。 对平面图形,我们来研究: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例如去掉BC ,就减少一个面ABC 。同理,去掉棱CD 、 BD ,也就各减少一个面ACD 、ABD 。 所以1F E -、V 的值都不变,因此1V F E +-的值也不变 (2)再从剩下的树枝形中,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例如去掉CA ,就减少一个顶点C .同理,去掉DA 就减少一个顶点D ,最后剩下AB (如图)。

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立体几何试题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基本载体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热点问题主要有证明点线面的关系。考查的重点是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突出空间想象能力。。在《课程标准》中,立体几何的内容和考查要求有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三视图,更强调几何直观,几何证明有所削弱,淡化了距离问题。因此,在复习中,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基础,以通性通法为重点,培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般来说,平面向量在高考中所占份量较大,我们从以下五方面探讨立体几何问题的求解: 1.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2.由三视图判别立体图形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3.关于线线、线面及面面平行的问题; 4.关于线线、线面及面面垂直的问题; 5.关于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的问题。 一、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典型例题:例1.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 为球O 的直径,且2SC =;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 A 26() B 36() C 23() D 2 2 【答案】A 。 【考点】三棱锥的性质。 【解析】∵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3r = ,∴点O 到面ABC 的距离22 6d R r =-=。 又∵SC 为球O 的直径,∴点S 到面ABC 的距离为26 2d = 。 ∴此棱锥的体积为113262233436 ABC V S d ?= ?=??=。故选A 。 例2.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B )43π(C )46π(D )63π 【答案】B 。 【考点】点到平面的距离,勾股定理,球的体积公式。 【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球的半径为3,从而根据球的体积公式可求得该球的体积为: ()3 V 4 3=4 33 ππ=?? 。故选B 。 例3.如下图,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所有棱长都为1,点E 是侧棱SC 上一动点,过点E 垂直于SC 的截面将正四棱锥分成上、下两部分,记(01),SE x x =<<截面下面部分的体积为(),V x 则函数()y V x =的图像大致为【】 【答案】A 。

多面体欧拉公式(1)

研究性课题: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简单多面体的V、E、F关系的发现. 2.欧拉公式的猜想. 3.欧拉公式的证明.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具体简单多面体的V、E、F从中寻找规律. 2.使学生能通过进一步观察验证所得的规律. 3.使学生能从拓扑的角度认识简单多面体的本质. 4.使学生能通过归纳得出关于欧拉公式的猜想. 5.使学生了解欧拉公式的一种证明思路.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介绍数学家的业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大师的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 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培养学生寻求规律、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欧拉公式的发现.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中体会和学习数学大师研究数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学法 首先通过问题1利用具体实物,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对简单多面体V、E、F关系的感性认识并从中寻找规律;问题2让学生作进一步观察、验证得出规律;问题3让学生在认识简单多面体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关于欧拉公式的猜想,再通过问题4让学生了解欧拉公式的证明思路,即从理论上探索对发现 规律的证明. 以上4个问题逐步深入地展开,旨在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新的收获,同时应体会和学习研究数学的 思想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课本P56的问题1及表1(记作§9.9.1 A) 第二张:课本P57的问题2及表2(记作§9.9.1 B) 第三张:课本P57的问题3及P58的问题4(记作§9.9.1 C)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欧拉,是数学史上的最多产的数学家,他毕生从事数学研究,他的论著几乎涉及18世纪所有的数学分支.比如,在初等数学中,欧拉首先将符号正规化,如f(x)表示函数,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b、c表示△ABC的三边等;数学中的欧拉公式、欧拉方程、欧拉常数、欧拉方法、欧拉猜想等.其中欧拉公式的一个特殊公式e iπ+1=0,将数学上的5个常数0、1、i、e、π联在一起;再如就是多面体的欧拉定理V-E+F=2,V、E、F分别代表一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棱和面的数目,今天我们就去体验当年的数学大师是如何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发现欧拉公式并给予理论上的推理证明等研究活动,希望大家在活动中要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展开热烈的讨论互相进行数学交流.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从一些常见的多面体出发,对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列出表,请大家观察后 填写表1 (打出投影片§9.9.1 A) (学生观察,数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填入表1) [师]好,大家填的快速而准确,继续观察表1的各组数据,找出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的关系 如何? (学生寻找,可能一时不易得到,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提问) [师]表1中多面体的面数F都随顶点数目V的增大而增大吗? [生]不一定. [师]请举例说明. [生]如八面体和立方体的顶点数由6增大到8,而面数由8减小到6. [师]此时棱的数目呢? [生]棱数都是一样的. [师]所以我们得到:棱的数目也并不随顶点数目的增大而增大. 大家从表中还发现了其他的什么规律,请积极观察,勇于发言. [生]当多面体的棱数增加时,它的顶点与面数的变化也有一定规律. [师]举例说明. [生甲]如图中(1)和(2)的棱数由6增大到12,面数由4增大到6,此时的顶点数也在随棱数的增加而 增加,即由4增大到8. [师]生甲叙述得严格吗?有不同意见吗? [生乙]顶点数和面数并不是严格按棱数的增大而增大的. [师]请试说说你归纳出来的规律. [生乙]我发现并认为:当顶点数随棱数的增加而减小时,它的面数一定是随棱数的增加而增加的; 当面数随棱数的增加而减小时,它的顶点数却是随棱数的增加而增加. [师]生乙归纳得如何?大家对他的叙述同意吗? (可能会有其他想法,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他们的新发现,并予以一一指 导) [师]上面的归纳引导去猜想,棱数与顶点数+面数即E与V+F是否有某种关系,请大家按这个方向考察表中的数据,发现并归纳出它们都满足的关系. [生](积极验证,得出) V+F-E=2 [师]以上同学们得到的V+F-E=2这个关系式是由表1中的五种多面体得到,那么这个关系式对于其他的多面体是否也成立吗?请大家尽可能的画出多个其他多面体去验证. [生](许多同学可能举出前面学过的图形)四棱锥、五棱锥、六棱柱等.

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立体几何多面体的概念及直观图,旋转体的概念

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立体几何系列之 多面体的概念及直观图,旋转体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棱柱、棱锥概念; (2)掌握棱柱、棱锥的有关概念以及直棱柱、正棱锥的有关性质。 (3)知道圆柱、圆锥、球的形成过程; (4)理解圆柱、圆锥、球的图形的基本特征。 知识梳理 1. 棱柱. ⑴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 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 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 ⑶棱柱具有的性质: 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注: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 (×) (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钜形可如图) ②(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 ⑷平行六面体: 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 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 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1cos cos cos 222=++γβα. 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 [注]: 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斜四面体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 棱柱才行)

欧拉多面体公式

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历史、建立过程和方法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他们发现了五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曾试图证明只有这五种正多面体,但没有成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依靠角度、长度、面积等几何量的测量或计算,这个问题难以解决,而从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的关系入手,有可能获得成功。 1639年,笛卡儿考察了五种正多面体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的关系,采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测到:顶点数与面数之和减去棱数,是一个不变量2,也就是:V+F-E=2。后来,他又用一些简单的多面体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也没有发表。 1751年,欧拉给出了这一性质的一个证明。后人称它为多面体欧拉公式。欧拉之所以对这一性质感兴趣,是要用它来做多面体的分类。[1]但欧拉没有考虑到连续变换下的不变性。 欧拉问题的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与三角形的形状无关,进而得到任一个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π)2(-n ,表明凸多边形的内角和由边数完全决定,而与形状无关。那么,推广到空间,对于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凸多面体,是否也有某种类似的简单性质呢?欧拉就这样由类比提出了问题。 欧拉证明如下: 一个多面体有几种角呢?每条棱处有一个由两个面组成的二面角;每个顶点处,有一个由相交于这个顶点的各个面所围成的角,叫立体角(它的大小等于以立体角顶点为球心的单位球面被这个立体角的各个面所截出的球面多边形的面积的大小);每个面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叫多面体的一个面角。欧拉首先考察多面体的所有二面角之和(记为 ∑δ)及所有立体角之和(记为∑ω),看它们是否有某种简单的性质。 欧拉从最简单的多面体—四面体开始考察。四面体由四个三角形围成(图1),为了便于计算,欧拉考察了两种退化的情形。 (1)四面体退化成一个三角形和它内部一点与三个顶点所连成的线段(图2)。

【趣味数学】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第10课时 立体几何趣题——正多面体拼接构成新多面体面数问题

第10课时立体几何趣题—— 正多面体拼接构成新多面体面数问题 教学要求: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在《数学(高二下册)》“立体几何多面体”一节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给出了一道例题:“已知一个正四面体和一个正八面体的棱长都相等,把它们拼接起采,使一个表面重合,所得的新多面体有多少个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通过直观感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共12个面,两者各有一个面重叠,因此减少两个面,所以重合之后的新多面体有10个面.二、故事介绍 教师乘着学生浓厚的兴趣讲了一个与这道例题有关的故事.多年前美国的一次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正三棱锥和一个正四棱锥,所有棱长都相等,问重合一个面后还有几个面?大学教授给这道竞赛题的参考答案是7个面,他们认为正三棱锥和正四棱锥共9个面,两者各有一个面重叠,减少两个面,所以重合之后还有7个面。但佛罗里达州的一名参赛学生丹尼尔的答案是5个面,与参考答案不合而被判错误,对此丹尼尔一直有所疑惑,于是他动手拼接了符合题意的正三棱锥和正四棱锥实物模型,结果正如他所判断的只有5个面;他将自己的结论和实物模型提交给竞赛组委会,教授们接受了他的想

法并改正了这道题的答案。 三、操作确认 故事讲完后学生立刻对丹尼尔的结论进行了激烈地讨论.于是教师建议: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分组做出上述两个问题的实物模型,通过自己的操作(模型组合)来确认自己的结论.学生展示大小不一的实物模型.教师让每个组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演示实物模型的组合过程.通过观察、讨论,全班同学明白丹尼尔结论的原因所在.同时也观察到了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重合之后新多面体只有七个面,这与学生们在上一节课通过直观感知所得的结论是不一致的。原因在于他们发现在重合过程中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另有两个侧面分别拼接成一个面了. 四、思辩论证 老师要求学生利用立体几何的相关 知识,对操作实物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 证明。学生对照实物模型提出了证明思 路:将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拼接的两个 侧面想象成两个半平面拼接成一个平面 即表示这两个半平面所构成的二面角为 ο180.证明如下:如图1,在正八面体 AC 中,连结AC 交平面BE 于点O .设 正八面体的棱长为1,BF 的中点为D ,连结AD 、CD ,易得∠ADC 为二面角A ―BF ―C 的平面角。AD=DC=23,AC=2AO=,241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