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三片式数码物镜的优化设计学院名称:理学院

专业班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激光一班学生学号: 1409090119

学生姓名:夏志高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梁春雷

课程设计时间: 2016/06/27 至 2016/07/03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2.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本课题要求设计出一个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要求的光学特性为:mm

f6

=',ω;像质主要以调制传递函数MTF衡量,具体要求是对于低频

D,ο

1

='f

4

50

2=

(17lp/mm),视场中心的MTF≥0.9,视场边缘的MTF≥0.80;对于高频(51lp/mm),视场中心的MTF≥0.3,视场边缘的MTF≥0.20,另外,最大相对畸变dist≤4%。该物镜对d 光校正单色像差,对F、C光为校正色差。

4.学习使用ZEMAX进行数据录入和报表输出,分析各种初级像差并设置优化函数;设计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并优化,对像差做简单的分析之后,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5.课题设计(论文)难度适中,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

6.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设计)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进度安排

1.6月27日: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以单透镜的设计为例学习数据的录入,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在软件中的实现,初步掌握ZEMAX的分析工具和数据含义及输出。

2.6月28日至6月29日: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方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6月30日:学习查找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数码物镜初始结构,用缩放法进行缩放,缓慢调整有关参数并优化,并最终得到比较好的设计参数。学习光学玻璃材料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玻璃,校正像差。

4.7月1日:整理思路,撰写课程设计论文,论文中要体现像差概念和评价、体现zemax评价函数的构造及优化过程像差的变化;检查格式,符合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5.7月2日至7月3日:课程设计答辩并上交论文;

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

[1]胡玉禧.应用光学[M].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5.2

[2]张以谟.应用光学[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7

[3]郁道银,谈恒英.工程光学[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李晓彤,岑兆丰.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王之江,实用光学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王朝晖,焦斌亮,徐朝鹏编著.光学系统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8

[7]毛文炜.现代光学镜头设计方法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

[8]林晓阳.ZEMAX光学设计超级学习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4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1.照相机物镜的发展历程 0

2.技术要求 (1)

3.光学系统成像评价 (2)

3.1概述 (2)

3.2几何像差及其相应校正方法 (2)

3.2.1球差 (3)

3.2.2彗差 (3)

3.2.3像散 (4)

3.2.4场曲 (4)

3.2.5畸变 (5)

3.2.6色差 (5)

4.三片型照相物镜的设计 (5)

4.1定义系统参数 (5)

4.1.1入瞳直径 (5)

4.1.2 孔径值 (6)

4.1.3 视场 (7)

4.1.4波长 (8)

4.2校正及优化 (12)

4.2.1调试过程 (12)

4.2.2最终优化结果 (13)

5.设计总结 (21)

6.心得体会 (22)

1.照相机物镜的发展历程

很早就有透镜的相关记载,比如出现在古希腊阿里斯托芬的戏剧云彩中的烧玻璃;古罗马老普林尼的文字叙述中也表示罗马帝国知道烧玻璃,并且提及矫正透镜第一个可能的用途:说是尼禄用于观看格斗比赛使用的绿宝石。阿拉伯的数学家Ibn Sahl 使用所知的史奈尔定律计算透镜的形状。最古老的人工制品是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尼尼微被挖掘出来的石英透镜,大约出现在纪元前640年。

中国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叙述了透镜成像规律。《墨子·经下》及《墨子·经说下》的第二四、二五条,便分别叙述了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眼镜大约在1280年的意大利被发明,之后透镜才被普遍的利用。尼古拉斯·库沙则被认为是第一位将凹透镜用于治疗近视的人,时间则是1451年。

恩斯特·阿贝(1860年)提出的阿贝正弦条件,描述了透镜或其他光学系统要能在离开光轴的区域上产生如同在光轴上一样清晰的影像所必须要的条件。他改革了光学仪器,例如显微镜的设计,主导了光学仪器的研究与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照相机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他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给人们的往日生活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1500年意大利人发明用暗室能观察影像,到十八世纪初出现了木制暗箱。1812年英国人渥拉斯顿用新月形凹透镜作为暗箱的镜头,能获得较好的影像,这就是后来的照相机镜头的雏形。

1727年德国人发现硝酸银和白粉的混合物具有感光性。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法,得出了逼真的正像,感光性能有了明显的改进。法国机械商将带有渥拉斯顿型镜头的木制暗箱装上银版感光片,第一次摄下了人像,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可供使用的照相机。从第一架照相机问世至今的一百多年来,照相机有了飞速的发展,它的演变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1839年到1938年这近百年的时间,为照相机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适应摄影实践的需求,提高照相机的技术性能和发展照相机的品种。这个阶段后期,形成了照相机工业,并进入了光学机械制造行业。

2.从1939年到五十年代末,为照相机的发展中阶段。特点是光学机械结构进一步完善,电子技术开始应用在照相机上,这个阶段也是120和135照相机并行发展的时代。

3.从六十年代开始至今,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阶段。照相机已经进入光学精密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时代,或称为高级阶段。

2.技术要求

设计出一个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要求的光学特性为:mm

=',

f6

ω;像质主要以调制传递函数MTF衡量,具体要求是对于低频4

D,ο

='f

1

50

2=

(17lp/mm),视场中心的MTF≥0.9,视场边缘的MTF≥0.80;对于高频(51lp/mm),视场中心的MTF≥0.3,视场边缘的MTF≥0.20,另外,最大相对畸变dist≤4%。该物镜对d 光校正单色像差,对F、C光为校正色差。

3.光学系统成像评价

3.1概述

光学设计必须校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把像差校正到完全理想的程度,因此需要选择像差的最佳校正也需要确定校正到怎样的程度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即确定像差容限。对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光学特性,包括焦距、像距、放大率、入瞳位置、入瞳距离等;第二方面是成像质量,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应该足够清晰,并且物像相似,变形要小

3.2几何像差及其相应校正方法

像差指在光学系统中由透镜材料的特性或折射(或反射)表面的几何形状引起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偏差。理想像就是由理想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实际的光学系统,只有在近轴区域以很小的孔径角的光束所生成的像才是完善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须有一定大小的成像空间和光束孔径,同时还由于成像光束多是有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同一介质的折射率随颜色而异。因此实际光学系统的成像具有一系列缺陷,这就是像差。像

差的大小反映了光学系统质量的优劣。几何像差主要有七种:其中单色光像差有五种,即球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各种像差是同时存在的。它影响了光学系统成像的清晰度、相似性和色彩逼真等,降低了成像质量。3.2.1球差

球差亦称球面像差。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经光学系统以后,与光轴夹不同角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因此,在像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弥散斑,这就是球差。一般是以实际光线在像方与光轴的交点相对于近轴光线与光轴交点(即高斯像点)的轴向距离来度量它。

对于单色光而言,球差是轴上点成像时唯一存在的像差。轴外点成像时,存在许多种像差,球差只是其中的一种。除特殊情况外,一般而言,单个球面透镜不能校正球差,正透镜产生负球差,负透镜产生正球差。对一定位置的物点而言,当保持透镜的孔径和焦距不变时,球差的大小随透镜的形状而异。

单透镜自身不能校正球差。单正透镜产生的球差是负值,如图2-3(a),单负透镜则产生正球差。为获得消球差系统,必须采用正负透镜的组合,最简单的形式有正负胶合在一起的双胶合透镜以及正负胶之间有一定的空气间隔的双分离透镜

3.2.2彗差

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细到粗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彗差的大小是以它所形成的弥散光斑的不对称程度来表示。彗差的大小既与孔径有关,也与视场有关。

由于慧差是垂轴像差,且彗差大小与光束宽度、物体大小、光阑位置、光组内部结构(透镜的折射率、曲率、孔径等)有关。改变透镜的形状或组合,可较好地消除彗差。如能对该透镜消除球差,则彗差亦得到改善。另外当系统结构完全对称,孔径光阑置于系统的中央,且物像放大率为β=-1时,整个光束结构关于系统的中心点对称,如图2-7所示,系统前半部产生的慧差与后半部产生的慧差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慧差完全自动消除。

对于彗差的校正:可以利用合适的视场和孔径,但不宜过大;合理选择玻璃材料,改变球面曲率半径;采用对称结构。

3.2.3像散

由于发光物点不在光学系统的光轴上,它所发出的光束与光轴有一倾斜角。该光束经透镜折射后,其子午细光束与弧矢细光束的汇聚点不在一个点上。即光束不能聚焦于一点,成像不清晰,故产生像散。

像散也是影响清晰度的轴外点单色像差。当视场很大时,边缘上的物点离光轴远,光束倾斜大,经光学系统后则引起像散。像散使原来的物点在成像后变成两个分离并且相互垂直的短线,在理想像平面上综合后,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斑点。像散是通过复杂的透镜组合来消除,对于像散的校正,有以下方法:可以控制视场,小为宜;改变球面曲率;适当透镜材料;合理设置光阑的位置。

3.2.4场曲

垂直于主轴的平面物体经光学系统所结成的清晰影像,若不在一垂直于主轴的像平面内,而在一以主轴为对称的弯曲表面上,即最佳像面为一曲面,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场曲。

像散和场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像散必然存在场曲,但场曲存在时不一定有像散。对于场曲的校正,可以采用弯月型厚透镜,或者采用正负透镜分离的方法。

3.2.5畸变

被摄物平面内的主轴外直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变为曲线,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畸变[2]。

畸变是指物所成的像在形状上的变形。畸变并不会影响像的清晰度,而只影响像与物的相似性。这是畸变与球差、慧差、像散、场曲之间的根本区别。由于畸变的存在,物方的一条直线在像方就变成了一条曲线,造成像的失真畸变与其他像差不同,它仅由主光线的光路决定,引起像的变形,并不影响成像清晰度。对于畸变的校正:可以选择合适的光阑;如果是垂轴像差,当β=-1时,这种像差可以自动校正。3.2.6色差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都以复色光成像,白光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谱线有不同的折射率。当白光经过光学系统时,系统对不同波长有不同的焦距,各谱线将形成各自的像点,导致一个物点对应有许许多多不同波长的像点位置和放大率,这种成像的色差异我们统称为色差

4.三片型照相物镜的设计

4.1定义系统参数

4.1.1入瞳直径

启动ZEMAX,输入原始数据。通常,在开始设计一个新系统时,定义的第一个参数是系统孔径。在ZEAMX中,系统孔径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在整个光学系统中,ZEMAX需要追迹的的光束的宽度;二是规定在OBJ面上,由每个场点所发出的光线的初始方向余弦。系统孔径可用不同的方式定义,可心定义为Entrance Pupil Diameter (EPD,入瞳直径),Image Space F/#(像空间F数),Object Space NA(物空间数值孔径),Float By Stop Size(大小可变的浮动光阑),等等。

对我们这个单透镜,确定其EPD值很容易。如前所述,这是一个F/4透镜,意即4#F。同时,有效焦距为100mm。#F定义为,当物和像都位于无穷远时,近轴有效焦距同近轴入瞳直径之比。据此,我们这个单透镜的EPD应为4mm:

#

图4.1.1入瞳直径的设定

4.1.2 孔径值

在ZEMAX中,透镜单位有millimeters(毫米)、centimeters(厘米)、inches(英寸),或meters(米)四种选择。对我们这个单透镜,将采用millimeters。在System General dialog的Units框内,选择Millimeters作为透镜单位

图4.1.2透镜单位的设定4.1.3 视场

图4.1.3视场的设定

java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软件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 JavaEE与中间件 设计题目自行车出租信息管理系统 2015年1月

目录 1.设计时间 (4) 2.编译环境选择 (4) 3.设计目的 (4) 4.设计任务 (4) 5设计内容 (5) 5.1需求分析 (5) 5.1.1可行性分析 (5) 5.1.2系统需求分析 (6) 5.1.3数据建模 (6) 5.1.4功能建模 (7) 5.2数据库设计 (8) 5.2.1表的设计 (8) 5.2.2表的结构 (8) 5.3系统设计 (10) 5.3.1数据增加流程图 (10) 5.3.2数据删除流程图 (11) 5.3.3数据修改流程图 (11) 5.4程序实现 (12) 5.4.1 环境配置 (12) 5.4.2各模块程序实现 (12) 5.5各部分的截图 (21)

6. 总结与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成绩评定 (24)

1.设计时间 2015.1.19——2015.1.22 2.编译环境选择 MyEclipse10,Eclipse及相关插件,Tomcat7.0,选择的后台交互语言为Java,数据库选择的为mysql(使用了一个mysql前台工具),采用了SSH架构设计,即Struts2、Spring与Hibernate组合 3.设计目的 Java EE与中间件课程设计是对所学Java EE与中间件课程的小结,是提高我们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是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要求我们对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开发有一定规模的Java Web程序。利用所学Java Web程序设计知识,开发设计一套基于Java EE平台的小型管理系统,掌握Struts2、Spring及Hibernate三大框架的配置和使用,巩固数据库基本操作,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设计任务 自行车出租信息管理系统 必备功能说明: 功能描述:用户以合法身份登录系统后,才能进行所有操作;登录系统时,有两种权限:管理员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管理员用户可以添加、查看、修改和删除自行车信息以及自行车租用情况,普通用户只能查询自行车状态,完成租车及还车操作; 赁时间等; 赁时间等进行更改; 某编号自行车当前租赁状态(租赁中还是待命),如果 被租赁,则查看被租赁时间; 。

扬大工程光学课程设计20140412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目的 了解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在光学系统设计中的作用,学习和掌握外形尺寸计算的内容和一般方法。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光学系统整体结构尺寸的设计过程称为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要确定的结构内容包括系统的组成、各光组元的焦距、各光组元的相对位置和横向尺寸。 外形尺寸计算基本要求: 第一,系统的孔径、视场、分辨率、出瞳直径和位置; 第二,几何尺寸,即光学系统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整体结构的布局; 第三,成像质量、视场、孔径的权重。 二、要求 对题中所涉及的光学系统 ⑴按照工作原理正确作出光路图并能正确描述; ⑵完整叙述及列举计算的过程,步骤要详细不能省略中间中程; ⑶完成设计报告 三、内容 (一)只包括物镜和目镜的望远系统 计算一个镜筒长L=f1′+f2′=200+(学号最后两位)mm,放大率Γ= -24+(学号最后一位),视场角2ω=1°40′的刻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1、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图1只包括物镜和目镜的望远系统结构图 2、求物镜的通光孔径D1。可根据望远系统的有效放大率求出D1。 3、求出瞳直径D1’; 4、视场光阑的直径D3; 5、目镜的视场角2ω′; 6、求出瞳距lz′; 7、求目镜的口径D2; 8、目镜的视度调节(目镜相对视场光阑的移动量x); 9、选取物镜和目镜的结构。 (二)带有棱镜转像系统的望远镜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8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10°;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 要求计算棱镜转像望远镜的各类尺寸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

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XXX教务处制 20 13 年12 月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评分表 最后成绩的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少于60分)五级给出。

第1章引言 1.1 简单介绍 对于实际的光学系统来说,它的成像往往是非完善成像,对于怎样来判断一个光学系统的性能的优劣,是光学设计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前计算机辅助科研、教学的迅猛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光学系统设计已成为光学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由美国焦点软件公司所发展出的光学设计ZEMAX,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可以运算Sequential及Non-Sequential的软件.其主要特色有分析:提供多功能的分析图形,对话窗式的参数选择,方便分析,且可将分析图形存成图文件,例如:*.BMP, *.JPG等,且多种优化方式供使用者使用;公差分析:表栏式Tolerance参数输入和对话窗式预Tolerance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报表输出:多种图形报表输出,可将结果存成图文件及文字文件。 但是,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的是,ZEMAX软件只是一个光学设计辅助软件,也就是说,该软件不能教你怎么去进行光学设计,而只是能对你设计的光学系统进行性能的优化以达最佳成像质量所以,在应用本教程进行光学辅助设计之前,您最好先学习一下光学设计的有关知识:首先是几何光学基础,几何光学是光学设计的基础,要做光学设计必须懂得各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外形尺寸计算方法,了解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实际光学系统大多由球面和平面构成。记住共轴球面系统光轴截面内光路计算的三角公式,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是必要的,具体公式可参考有关光学书籍,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对于平面零件有平面反射镜和棱镜,它们的主要作用多为改变光路方向,使倒像成为正像,或把白光分解为各种波长的单色光.在光学系统中造成光能损失的原因有三点:透射面的反射损失、反射面的吸收损失和光学材料内部的吸收损失。其次是像差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光学系统,一般存在7种几何像差,他们分别是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和位置色差以及倍率色差.另外,还必须了解一点材料的选择和公差的分配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光学工艺的知识,包括切割,粗磨,精磨,抛光和磨边,最后还有镀膜和胶合等。

美术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美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爱好(简单的讲述美术的发展史) 2.能独立完成一副完整的绘画(进行美术的实际操作)教学方式: 1.实际进行操作,了解色彩的搭配与协调 2.了解部分构成知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3.进行游戏绘画,师生进行互动 4.多提问,让同学们善于思考

四、五、六年级 第一节: 0~15min 1.自我介绍 目的:师生间的初步了解,对学生的初步了解 方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介绍自己,字谜 仿佛西湖半壁红~~~~~江 来问一下眼泪流~~~~~澜 2.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3.交待课堂纪律,讲述美术课课程的安排(有知识理解部分和实际操作部分) 4.利用几分钟,玩一个简单的游戏。(照镜子,把一个班分成4组,一个人当镜子,一个是照镜子的人,当镜子的人要学照镜子的人的动作) 授课内容: 一.平面构成 1.平面的定义:所谓的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画出一个二维空间) 2.构成的定义: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多种单元进行重新组合,强调视觉和力学观念,形成一个全新的适合画面需要的图形。 3.平面构成:就是在设计中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达到和谐,完美,创造出新的形象。 二.造型基本要素——点,线,面 点 (一)点的含义:几何形态上的所谓的点,是无形态变化的,只有位置,没有面积。夜晚在空中闪烁的星星,汪洋中的船都可以称其为点。(提问,同学们心目中的点的样子) (二)点的错觉:所谓的错觉就是感觉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由于点的位置,色彩,明度等条件的变化,产生与其自身不等的感觉,会有远近,大小,冷暖等变化的错觉。(让同学们自己画一些点,自己感受) (三)点的线化:如同星座一般,点的靠近就会形成线的感觉。(举例:北斗七星是一个勺子的形状,古代人们都利用北斗星来辨别方向) 课堂作业:利用点画出一幅简单的画,可以加上颜色

关注你我他课程设计教案

关注你我他课程设 计教案

课程设计(教案) 1、姓名_戎颖_ 省市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单位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马高路199号邮编 210049 电话 2、课题名称《关注你我她》 3、教材版本(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章节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4、授课年级七年级 5、课程时数第二课 6、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分为两个大的要点,第一即为自画像,着重探寻对头部发型、脸型及五官的观察与画法;第二着重在对面部表情及神态的把握。教学知识点丰富,教学手段明确有序,从说出同学肖像的最突出特点出发,认识到五官的因人而异,了解到表情的丰富变化及分类;经过游戏与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观察到眉毛、眼睛、嘴巴的重要性;经过教师示范及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升华到如何在掌握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刻画人物的神态及性格;最后经过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同桌的肖像画的绘制,在课堂中消化,达到教学效果的形成,以验证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完成?教学手段及方法是否行之有效?

7、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基本了解五官的基本结构及画法;全面认识表情的变化主要从眉毛、眼睛、鼻子三方面来体现;初步掌握绘制肖像画的夸张、省略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经过对同桌的仔细观察,能抓住同桌的神情动态,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同桌的肖像特征。 ③情感目标:经过教师娓娓道来的情感导入,唤起师生的回忆,温暖而美好。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何留下对彼此的印象?老师经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引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能在情感的驱动下愉快的去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深与同学之间的感情,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①认识各种不同表情的变化; ②初步掌握肖像画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①能准确观察出同学头部的突出特点; ②能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完成对同桌的肖像描绘。 8、教学过程(用表格式呈现)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专业班级:测控12-1 学生姓名:张佳文 学号:20120461 指导教师:李静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2014 年 2 月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物镜设计方案 . (1) 3物镜设计与相关参数 (2) 3.1物镜的数值孔径 (2) 3.2物镜的分辨率 (3) 3.3物镜的放大倍数 (4) 3.4物镜的鉴别能力 (4) 3.5设计要求参数确定 (4) 4 显微镜物镜光学系统仿真过程 (5) 4.1选择初始结构并设置参数 (5) 4.2自动优化 (5) 4.3物镜的光线像差(R AY A BERRATION)分析 (6) 4.4物镜的波像均方差(OPD)分析 (7) 4.5物镜的光学传递函数(MTF)分析 (8) 4.6物镜的几何点列图(Stop Diagrams)分析 (10) 4.7仿真参数分析 (11) 5心得体会 (11) 6参考文献 (12)

1摘要 ZEMAX是Focus Software 公司推出的一个综合性光学设计软件。这一软件集成了包括光学系统建模、光线追迹计算、像差分析、优化、公差分析等诸多功能,并通过直观的用户界面,为光学系统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设计工具。十几年来,研发人员对软件不断开发和完善,每年都对软件进行更新,赋予ZEMAX更为强大的功能,因而被广泛用在透镜设计、照明、激光束传播、光纤和其他光学技术领域中。 ZEMAX采用序列和非序列两种模式模拟折射、反射、衍射的光线追迹。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如照相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等。这一模式下,ZEMAX 以面作为对象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模型,每一表面的位置由它相对于前一表面的坐标来确定。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追迹速度很快。许多复杂的棱镜系统、照明系统、微反射镜、导光管、非成像系统或复杂形状的物体则需采用非序列模式来进行系统建模。这种模式下,ZEMAX以物体作为对象,光线按照物理规则,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可按任意顺序入射到任意一组物体上,也可以重复入射到同一物体上,直到被物体拦截。与序列模式相比,非序列光线追迹能够对光线传播进行更为细节的分析。但此模式下,由于分析的光线多,计算速度较慢。 ZEMAX 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它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整合在一起。ZEMAX 不只是透镜设计软件而已,更是全功能的光学设计分析软件,具有直观、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与其它软件不同的是ZEMAX 的CAD 转文件程序都是双向的,如IGES 、STEP 、SAT 等格式都可转入及转出。而且ZEMAX可仿真Sequential 和Non-Sequential 的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 ZEMAX光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完整的光学设计软件,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包括光学设计需要的所有功能,可以在实践中对所有光学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分析,并具有容差能力,所有这些强大的功能都直观的呈现于用户光学设计程界面中。而且工作界面简单,快捷,很方便的就能找到我们想哟实现的功能,ZEMAX功能强大,速度快,灵活方便,是一个很好的综合性程序。ZEMAX能够模拟连续和非连续成像系统及非成像系统。 2物镜设计方案 消色差物镜(Achromatic)是较常见的一种物镜,由若干组曲面半径不同的一正一负胶合透镜组成,只能矫正光谱线中红光和蓝光的轴向色差。同时校正了轴上点球差和近轴点慧差,这种物镜不能消除二级光谱,只校正黄、绿波区的球差、色差,未消除剩余色差和其他波区的球差、色差,并且像场弯曲仍很大,也就是说,只能得到视场中间范围清晰的像。使用时宜以黄绿光作照明光源,或在光程中插入黄绿色滤光片。此类物镜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常和福根目镜、校正目镜配合使用,被广泛地应用在中、低倍显微镜上。在黑白照相时,可采用绿色滤色片减少残余的轴向色差,获得对比度好的相片。消色差通常由两个分离的双胶组合透镜组成,这类物镜也称为里斯特物镜,它的倍率一般在6×至30×

联锁表的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枣庄站下咽喉区的联锁图表的编制 1 联锁表的编制 (1)联锁表:表达整个车站内道岔、进路和信号机之间全部联锁关系的表格,称为联锁表,它显示了进路道岔、信号以及轨道区段之间的基本联锁内容。联锁表以进路为主体,逐条地把排列进路需按压的按钮、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名称和显示、进路要求检查并锁闭的道岔编号和位置、进路应检查的轨道电路区段名称,以及与所排进路敌对信号填写清楚。 (2)联锁表编制的依据:联锁表是依据车站信号平面图布置图展示的线路,道岔、信号机以及轨道区段等情况,按照规定的原则和格式编制出来的。为满足编制联锁表的需要,信号平面布置图上应有以下主要内容:①联锁区及非联锁区中信号设备有关的线路布置及编号。②联锁道岔、信号机、信号表示器、轨道电路区段(含侵限绝缘区段)等有关设备及其编号和符号。③正线和到发线的接车方向,区间线路及机车走行线的运行方向。④信号楼(或车站值班室)中心公里标,联锁道岔和信号楼(或车站值班室)中心的距离。⑤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有超过6‰下坡道时的换算坡度数。 (3) 大规模站场联锁表的编制:一般采用上下行咽喉分别绘制,小规模站场则可编织一张联锁表。 1.1 方向栏 填写进路性质(包括通过,接车,发车,专场,调车和延续进路)及运行方向。附图1风站包括接车,发车,调车等进路性质。 1.2 进路栏 按全站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顺序编号。通过进路由正线接、发车进路组成,不另编号,仅将接发车进路号码以分数形式填写。 1.2.1 进路栏注意的问题 逐条列出联锁范围内的全部列车和调车的基本进路。当列车进路的同一个始端和同一个终端间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进路方式时,除列出基本进路外,还应列出一条主要变通进路作为第二种进路方式。例如附图1向Ⅱ股道反向发车可以有两条进路:经14、6/8、2/4道岔反位;经14道岔反位、6/8、2/4道岔定位。这两条进路中应选择一条为基本进路,其余一条为变通进路。一般把对平行作业影响小、走行距离比较短、经过道岔比较少的进路定为基本进路。上述两条进路比不出走行距离的长短,因此,我们主要应从影响其它作业较少的角度来考虑。显然经6/8定位的进路应选为基本进路,因它不影响SF 的接车。当确定基本进路对平行作业的影响时,首先考虑不影响接车进路,其次考虑不影响发车进路,最后再考虑少影响调车进路。在进路方式栏内用“1”表示基本进路,“2”表示变通进路,而对调车则只填基本进路。 1.2.2 进路栏的写法 对列车进路此栏只需填写进路终端所属的轨道名称,对调车进路,填写对应的终端信号机的名称。进路栏的写法如下: (1)列车进路列车接至x股道时,应写作“至x股道”;列车由x股道发车时,应写作“由x股道”;通过进路应写作“经x股道向xx方面通过”。 (2) 调车进路由Dxx信号机调车时,应写作“由Dxx”;调车至某一顺向调车调车信号机时,应写作“至Dxx”;调车至x股道时,应写作“至x股道”;向尽头线,专用线,机务线,双线出口等处调车时,应写作“向Dxx”;当进站信号机内方仅能作调车终端时,应写作“至xx进站信号机”。 1.3 排列进路按下按钮栏 顺序填写排列进路时应按下的按钮名称以及排列变通进路应按下的变通按钮或是起变通按钮作用

光学课程设计大纲

《光学软件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光电、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学分:1学分,学时:2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光学软件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工程光学,光学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光学软件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光学设计中的主要环节,掌握光学系统的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以便今后从事光学仪器的设计、研发工作。 通过光学软件课程设计,以求达到如下目的: 1)要求综合运用工程光学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题目1:双高斯物镜的优化设计 设计一组双高斯物镜镜头,镜头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焦距:f’=40mm; 2、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 ; 3、视场 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 6、成像质量,MTF 轴上>35% @100 lp/mm,轴外0.707 >25%@100 lp/mm。 7、校正球差、色差、场曲、像散。 在满足前面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镜头的片数,在相同的结构情况下,MTF值越高越好。 题目2:摄影物镜的优化设计 镜头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焦距:f’=12mm; 2、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8; 3、图像传感器为1/2.5英寸的CCD,成像面大小为4.29mm×5.76mm; 4、后工作距>6mm

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 6、成像质量,MTF 轴上>40% @100 lp/mm,轴外0.707 >35%@100 lp/mm。 7、最大畸变<1% 在满足前面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镜头的片数,在相同的结构情况下,MTF值越高越好。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要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通过课程设计,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 初步掌握镜头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查阅资料和手册,根据我们的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初始结构。 3)ZEMAX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它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 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中在一起,学生可以运用是ZEMAX进行镜头的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的镜头系统进行像质评价。 4)学会进行镜头优化设计及像差分析,并得出像质评价报告。 5)能够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四、课程的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进度 布置任务,仿真软件介绍第一周 学习ZEMAX像差控制和优化方法第一周 查询资料,确定初始结构,并进行优化设计第二周 验收设计结果第三周 验收课程设计报告第四周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含实验、设计、实习等)的内容安排及要求 (1)设计报告需包含:设计要求、初始结构选择与分析、像差校正、评价函数的设置、优化方法的选择、像差结果分析与评价报告、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和辅助软件。 ①说明设计题目及要求。 ②对题目进行剖析并选择合适的初始结构。 ③对初始结构的像差结果进行分析,与我们设计目标进行比较。 ④根据选择的初始结构,进行像差控制和优化设计 ⑤对设计优化结果给出像质评价报告并与我们的设计目标进行比较。 ⑥写出自己在仿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排除故障以及仿真结果。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表A-1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地质概况29: 井别:探井井号:设计井深:3265m 目的层: 当量密度为:g/cm3 表 A-2设计系数 石工专业石工(卓越班)1201班学生姓名:木合来提.木哈西

图 A-1 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

一.井身结构设计 1.由于该井位为探井,故中间套管下深按可能发生溢流条件确定必封点深度。 由图A-1得,钻遇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ρpmax=1.23g/cm3,则设计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为:ρfD=1.23+0.024+3245/H1×0.023+0.026. 试取H1=1500m,则ρfD=1.23+0.024+2.16×0.023+0.026=1.33 g/cm3, ρf1400=1.36 g/cm3 > ρfD 且相近,所以确定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为H1=1500m。验证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1500m是否有卡钻危险。 从图A-1知在井深1400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12 g/cm3以及320m属正常地层压力,该井段内最小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为1.0 g/cm3。 ΔP N=0.00981×(1.10+0.024-1.0)×320=0.389<11MPa 所以中间套管下入井深1500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500m。 2.油层套管下入J层13-30m,即H2=3265m。 校核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是否卡套管。 从图A-1知井深3265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23 g/cm3,该井段内的最小地层压力梯度为1.12g/cm3,故该井段的最小地层压力的最大深度为2170m。 Δp a=0.00981×(1.23+0.024-1.12)×2170=2.85Mpa<20 Mpa 所以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2265m。 3.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1.独立拟定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正确选用成型设备。 2.合理地选择模具结构。 3.正确设计模具成型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4.所设计的模具其浇注系统充型快,冷却系统效果好,脱模机构灵活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5.所设计的模具应达到制造工艺简单、组装方便、造价合理的要求。6.充分考虑塑件的结构特点,应尽量通过模具一次性成型出如孔、槽、凸、凹等结构,减少后加工工序。 二、设计工作量 1.根据所选定的塑件,绘制1张制品零件图,按制品精度设计要求确定塑件公差,并按模具设计要求对塑件的公差进行变换。 2.完成模具装配图1张,用手工绘制成A0或A1图幅,按制图标准绘制。 3.完成模具零件图3张~8张。其中,定模板、动模板、凸模、凹模任选2件用手工绘制出零件图,其他零件图及其绘制方法自定。 绘制的零件图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明该零件的材料、数量、图号(代号)、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 4.编写设计说明书(20页~30页) 设计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目录;

(2)设计题目或设计任务书; (3)塑件分析(含制品图); (4)所选塑料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5)浇注系统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布置,浇注系统及排气系统的形式、部位与尺寸及流动比的校核等; (6)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型腔、型芯等的结构设计、尺寸计算、强度校核等; (7)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力的计算,拉料机构、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等的结构形式、安装定位、尺寸配合等; (8)侧抽芯机构的设计:抽拔距离和抽拔力的计算,抽芯机构的形式、结构、尺寸以及必要的验算; (9)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组成元件、结构尺寸、安装方式等; (10)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1)其他技术说明; (12)设计小结:有何体会与建议等; (13)参考资料:资料编号、名称、作者、出版年月。 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文字简明通顺、书写整齐清晰,计算正确完整,并画出有关的结构简图,图的下方有图号和图题。计算部分只要求列出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其运算过程从略。最后打印装订成册。 三、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1.设计时间:校历第14~16周 2.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Bio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chine Design Principle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非机械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计算及放大原则,掌握工业规模生物反应物料的处理及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了解生物工业的相应辅助系统,空气净化除菌,生物用水及制冷的工程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工程中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及化工容器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完成对常用生物反应器——机械搅拌通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反应器的计算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 2.主要后续课程: 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毕业设计。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及案例教学。 2.重点内容: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及比拟放大;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空气净化过程设备;生物工程供水与制冷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设计,零部件及材料的选用。 3.难点内容:生物反应器质量传递对反应器比拟放大的影响;空气除菌、生物供水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及结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

(五)考核方式 对设计计算、结构及图纸的绘制评出成绩。 二、课程设计内容(二选一) (一)年产10万吨啤酒厂糖化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糖化锅的设计:确定糖化锅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年产50吨红霉素厂发酵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机械搅拌通风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三、课程设计环节及学时 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设计程序为:任务布置、设计计算、工艺方案确定、设备结构确定、绘制工艺流程图及设备装配图。 四、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1] 张元兴.生物反应器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孔荣.发酵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3] 俞俊棠.抗生素生产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982 [4]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5] 管敦仪.啤酒工业手册.轻工业出版社,1985 [6] 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7] 胡建生.化工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9] 王专文.人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光学设计

大连民族学院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论文)平行光管物镜设计 学院(系):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光电子技术科学 学生姓名:任增鑫 学号:2010053216 指导教师:芦永军 完成日期:2013-11-18 大连民族学院

摘要 平行光管是通过它取得来自无限远的光束,此光束谓之平行光。是装校调整光学仪器的重要工具,也是光学量度仪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用不同的分划板,连同测微目镜头,或显微镜系统,则可以测定透镜组的焦距,鉴别率,及其他成像质量。将附配的调整式平面反光镜固定于被检运动直的工件上,用附配于光管的高斯自准目镜头,通过光管上的高斯目镜观察,可以进行运动工件的直线性检验。在实际成像过程中,物体成的像应该与设计的光学系统一致,达到设计要求的放大倍数。所以,可以通过近轴光学公式计算出理想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近似地代表实际光学系统中所要求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近轴光学公式对于工程光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近轴光学公式的性质,它只能适用于近轴区域,但是实际使用的光学仪器,无论是成像物体的大小,或者由一物点发出的成像光束都要超出近轴区域。平行光管物镜物镜采用双胶合结构。双胶合结构能够很好的校正几种初级像差,而且结构简单,所以大多用此结构进行设计。 关键词:平行光管物镜;微小角度;近轴光学公式;双胶合结构

目录 摘要...........................................................................................I 设计要求: (2)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Zmeax光学设计软件简介 (3) 第三章平行光管物镜参数的手工计算 (5) 第四章课程设计结果Zmeax验证 (7) 致谢 (9)

单透镜——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题目:单透镜设计 姓名:李力飞 学号:201211911114 学院:理学院 班级:电科1121 指导老师:陈劲民

广东海洋大学 一.设计目的 查阅光学设计软件ZEMAX资料,初步了解ZEMAX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实现建模、分析的功能;对上学期《应用光学》课程作一扼要系统的复习。根据设计要求,运用ZEMAX进行辅助设计按要求给出设计结果及撰写设计报告和个人心得总结。 二.设计要求 入瞳直径:30mm 曲率半径:75,-85mm 厚度5mm 材质为BK7玻璃 光源为可见光(F,d,C) 视场角为0°、7°、10° 三.设计思路 直接将要求作为初始结构参数,输入 ZEMAX,并得出初始结果 选取透镜两面半径,焦距作为变量进 行优化 对第一次优化结果进行像质评价,针对 不同像差用对应的评价函数优化,直到 像差符合要求 1

李力飞 四.设计过程 1)入瞳设置 入瞳直径为30mm 2)视场设置 视场角为0度,7度,10度 2

广东海洋大学 3)波长设置 波长为F光(0.486),D光(0.587),C光(0.656)单位:um 4)透镜参数设置 OBJ 和IMA分别为物面,像面。物面厚度(Thickness)为无穷远,即物距为无穷远。 1.在光阑面(STO)后插入一个新的面2,作为透镜的第二个面。 2.透镜第一面,第二面半径分别为75mm和-85mm。 3.由公式f’=nR1R2/(n-1)[n(R2-R1)+(n-1)d],得出透镜焦距f’=78mm,并将f’作为第二面厚度;透镜厚度d=5mm作为第一面厚度。(BK7玻璃折射率:1.5168) 3

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 设计

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教材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耿誉 学号: 1204431117 专业班级:软件1241 指导教师:潘欣赵健 起止时间: 9月7日至 9月18日 成绩评定 内容表现成果报告总评成绩

2015-2016第1学期《软件建模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潘欣赵健佘向飞付浩海班级:软件1241-2 地点:9教机房409,411 时间:第1、2周 一、课程设计目的 1、进一步理解、掌握UML的基本概念、结构、语义与表示方法; 2、综合运用UML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与分析的一般方法、常用技术及技巧,树立良好的软件建模思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使用Star UML建模工具,运用UML建模思想及方法,对各类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建模。 二、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参考题目如下: 1.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2.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 3. 教材管理系统 4. 酒店管理系统 5. 高校教职工管理系统 6.图书管理系统 7.火车订票管理系统 8.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9.商品库存管理系统 10.医院药品管理系统 11.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12. 高校学籍管理系统 13. 航空订票管理系统 14. 学费管理系统 15. 城市居民户籍管理系统 16.超市管理系统 17.学费管理系统 18.车辆管理系统 19. 房地产管理系统 20. 企业物资管理系统

21、其它自选题目 学生可任选一题或自拟题目(需经指导老师审核批准)。在分析设计题目,做好系统需求基础上,进行如下主要设计: 分析问题领域:确定系统范围和系统边界,设计用例图 设计静态结构模型:建立类图,对象图,包图,数据库建模 设计动态行为模型:建立时序图,状态图,协作图,活动图 设计物理模型:建立组件图,配置图 设计要求:系统设计建模符合面向对象的设计准则及规则。如: 准则: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低耦合和高内聚等; 规则:1)设计结果清晰易懂 2)一般到具体的抽象深度应适当 3)尽量设计小而简单的类 4)使用简单的消息协议、函数或方法 5)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三、时间安排 四、基本要求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珠海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制订时间:2017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

目录 1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模板) 3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主干课程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前两年所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前两年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通过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对程序的规范编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不多于4个人一个小组,不得重复,所涉及数据库的基本表至少在5张表以上,在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冗余以提高检索的速度。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双胶合透镜的镜片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双胶合透镜的镜片

————————————————————————————————作者:————————————————————————————————日期: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题目一 设计一个望远镜系统,如图所示。D/f ’=1/4,f ’=100,光阑在物镜上,视场为2° 20 一 计算过程 1 求棱镜的尺寸跟象差: 通光口径D=100/4=25mm 像方孔径角u ’=y/f ’=0.5×25/100=0.125 视场角u ’p =tan2°=0.035 取直角屋脊棱镜的玻璃材质为k9玻璃,其等价玻璃板光路长 L=p ·Dm=1.732Dm D m1=D0+d(2u ’p –D0/f) ≈21.4 D m2=p p pfu pD nf fd u d D f D n '0'002)2(-++-≈17.75 Dm 取二者中较大的,即Dm=21.4mm 。 光路长度L=p*Dm ≈37.06mm 求棱镜的初级像差系数 S Ⅰ=L ·(1-n 2) ·u ’4/n 3 =-0.00337, S Ⅱ=L ·(1-n 2) ·u ’3·u ’p /n 3 =-0.000943, S Ⅲ=L ·(1-n 2) ·u ’2·u ’2p /n 3=-0.000264 其中n=1.5163,L=37.06,u ’=0.125,u ’p =0.035 棱镜的初级色差为C Ⅰ=d ·(1-n)·u 21/vn 2≈-0.00203 C Ⅱ=d ·(1-n)·u ’p ·u ’/vn 2≈-0.000567。 其中 d=L=37.06, u 1= u ’=0.125 2根据对物镜像差的要求,可以求得P ∞,W ∞, C Ⅰ。 直角屋脊棱镜的像差由物镜补偿 S Ⅰ=y ·P ∞=0.00337 P ∞= S Ⅰ/y ≈0.00027 S Ⅱ=y p ·P ∞+j ·W ∞ j=y ’·n ’·u ’p -n ’·u ’·y ’p =0.4365 所以W ∞= S Ⅱ/j=0.002158 3可求得P,W, C Ⅰ的归化值 y ψ=12.5*0.01=0.125则P ∞= P ∞/(y ψ)3=0.13824 W ∞= W ∞/(y ψ)2=0.13811, C Ⅰ= C Ⅰ/y 2ψ=0.001299。 4求得P 0值,选择冕牌在前 P 0= P ∞-0.85(W ∞-0.1)2≈0.137。 由P 0=0.137,C Ⅰ=0.0013查P 0表,找出合适的双胶合透镜的玻璃组合。选择的玻璃种类是BaK7和ZF3

单片机课程设计教案

《单片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设计教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单片机知识完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从而加深对单片机软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走出校门从事单片机应用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了解并掌握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接口及应用。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 4. 掌握C51语言的设计和调试。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硬件接线图及程序的总体流程图,然后进行各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2.掌握如何应用单片机仿真器来开发应用系统及仿真调试的过程。 三、课程设计的安排 1.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学时):主要是学生接受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包括:1)学生集中介绍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学生选题。(4学时) 2)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4学时)第二阶段(20学时):主要是学生具体课程设计的过程。包括:学生做的工作 1)确定电路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元件名称和及参数值)

2)软件设计与仿真(画出软件流程图,并编写具体的代码) 老师做的工作 1)辅导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协助学生购买设计中需要的电子元器件 3)辅导学生焊接电路板和相关元器件 4)辅导学生完成程序的烧写和硬件测试 提供烧写器给学生,由学生能够进行软件仿真调试程序。学生在焊接完毕后,将程序下载到主芯片里并测试电路。由辅导老师辅导学生调试硬件和软件部分,共同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测试过程进一步学习。 第三阶段(8学时):主要是文档资料整理和答辩 1)安排学生交课程设计报告并总结 2)每组随机抽取3个人进行答辩,取平均成绩作为小组每个人的答辩成绩 课程设计结束后,将学生的设计的实物做课程设计汇报,在实验中心1楼做一个展览。 2. 分组安排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3-6名学生成立一个小课题组,选一名组长,确定课题后由组长进行分工。 3.课题选择 以小组为单位,一组选择一个课题,可以自己选定题目,也可以在指导教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 四、可供选择的课题 1、抢答器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