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
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两门课合并后的原理课)

(仅供参考,一切可变,不可死磕某些题目不看书)

(08法学、广告、汉语、英语、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商管理、市

场营销)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337)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6分。只有一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是____。

①社会主义学说②自然科学③政治经济学④哲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是____。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矛盾观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与时俱进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

①运动②存在性③结构性④客观实在性

4.下列关于意识能动性的选项中属于不正确的是____。

①与本能没有关系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③有目的性④能指导实践,改造现实

5.描述事物发展状态的规律是____。

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④前三项所指的所有规律

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____。

①诡辩论的观点②经验论的观点③旧唯物主义观点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哲学上的"价值"是指____。

①活动的经济效益②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③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④商品的价格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指____。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___。

①生产力②社会基本矛盾③革命④阶级斗争

10.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是____。

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④《德意志意识

形态》

11.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____。

①必要劳动②剩余劳动③抽象劳动④具体劳动

12.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

①它们物质形态的不同②它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③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④它们是否体现剥削关系

13.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____。

①个体资本所有制②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④国家资本所有制③法人资本所有制

二、多项选择(每个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注:从2015年7月的期末考试开始,多项选择题的数量增加到6个,每个3分,共18分):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有____。

①黑格尔②圣西门③斯密④傅立叶⑤欧文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①矛盾②发展③质量互变④辩证的否定⑤联系

3.实践的属性有____。

①能动性②社会性③直接现实性④历史性⑤相对性

4.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____。

①近代剩余价值的生产②现代剩余价值的生产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⑤原始剩余价值的生产

5.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经历的主要阶段有____。

①购买阶段②生产阶段③停产阶段④储存阶段⑤售卖阶段

三、判断分析(每题8分,共24分。用“正确”或“错误”进行判断,不得写“部分正确”或“部分错误”;判断之后须简要说明理由。若觉得题距过小,将字写小些并利用左右空白)(注:从2015年7月的期末考试开始,判断分析题的数量减少到2个):

1.根据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可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别。

2.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不一致。

3.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人类已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四、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简要解释。若觉得题距过

小,将字写小些并利用左右空白):

1.认识过程为什么是反复和无限的?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二选一。20分。如果两题全答,以对第一题的解答来判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详细解释,但不要堆砌无关观点)(注:从2015年1月的期末考试开始,论述题只有一个,没有选择):

1.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不用答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② 2.① 3.④ 4.① 5.② 6.④ 7.② 8.④ 9.④ 10.② 11.③ 12.③ 13.①。

二、1.②④⑤ 2.②⑤ 3.①②③④⑤ 4.③④ 5.①②⑤。

三、1.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8、29页):错误。(2分)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观点,(2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两种解答。(2分)该命题错误地将两种划分依据弄混。(2分)2.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153页):正确。(2分)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3分)虽然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3分)3.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61、262页):正确。(2分)必然王国是指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即人们在掌握客观规律之前盲目受规律支配的境界,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即人们在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自觉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3分)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科技大发展,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将被人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大部分场合达到预期的结果。(3分)

四、1.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70、71页):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在主观方面受到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在客观方面受到科技条件、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5分)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但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远没有完成。(5分)2.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20页):经济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重点发展重工业,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3分)在所有制结构上相应采用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3分)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2分)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1分)

和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1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解释的扣一半分)

五、1.答案要点1(详见2010版教材第113─115页):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分)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3分)具体地说: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5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5分)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阶级斗争和改革),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5分)2.答案要点2(详见2010版教材第205─207页):一方面,和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第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5分)第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5分)第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5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5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解释的扣一半分)

(注:关于需要解释多少的问题,见“资源下载”中的“考前常问回答”。另外,允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思,没有必要和教材一字不差)

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题型与上次考试一样,试题难度小,考的都是基本知识,没有超出教材以及课堂讲授范围,客观题分数比例为36%。考试成绩和上次考试差不多,论述题上失分者众,突出表现为只有简单的几个要点(而且不全),未作解释;市场营销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明显。

2.各题难─易顺序为五-四-三-二-一。

3.最高分获得者是08级行政管理专业的蔡敏仪、国际金融和贸易专业的张瑞路同学(92分)。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5广告、05行政管理、05法学、05汉语言文学、05新闻、05计算机网络、05计算机应用、

05软件工程)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285)

试卷A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只有一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____。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②生产关系③上层建筑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____。

①价值尺度②支付手段③流通手段④贮藏手段

3.假定有生产同一种商品的5家企业A、B、C、D、E,它们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是90c+10v、80c+20v、70c+30v、60c+40v、50c+50v,剩余价值率均为100%,那么平均利润率是____。

①15% ②20% ③25% ④30%

4.接上题,A 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是____。

①10 ②15 ③20 ④25

5.如果农业资本家对一块田的投资为60c+40v,同期工业资本的构成为70c+30v,剩余价值率均为50%,那么要交的绝对地租是____。

①5 ②10 ③15 ④20

6.如果某企业固定资本为10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流动资本20000元,年周转速度为5,那么预付资本的年总周转速度是____。

①0.5 ②1 ③1.5 ④2

7.有资本100,第一年的生产情况是50c+50v+50m=150,如果将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积累,按原构成进行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率不变,那么次年的生产情况是____。

①62.5c+62.5v+62.5m=187.5 ②75c+75v+75m=225

③87.5c+87.5v+87.5m=262.5 ④100c+100v+100m=300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共同趋势是____。

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日益发展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④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发展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____。

①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②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④实现共同富裕

10.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的年份是____。

①1999 ②2000 ③2001 ④2002

二、多项选择(每个2分,共20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

1.下列人物中属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有____。

①罗伯特·欧文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马克思⑤恩格斯

2.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的阶段包括____。

①简单价值形式②货币形式③相对价值形式

④绝对价值形式⑤扩大的价值形式

3.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____。

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②土地距离市场的远近

③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⑤同一块土地上连续不断地投入资本产生的差异

4.下列选项中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有____。

①工业利润②商业利润③借贷资本④股息⑤地租

5.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____。

①商品资本②商业资本③生产资本④生息资本⑤货币资本

6.资本周转时间包括____。

①流通中的购买时间②流通中的销售时间

③生产中的劳动时间④生产中的非劳动时间⑤消费时间

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包括____。

①Ⅰ(v+m) >Ⅱ(c) ②Ⅱ(c+m-m/x) >Ⅰ(v+m/x)

③Ⅰ(v+m) =Ⅱ(c) ④Ⅰ(c+m-m/x) >Ⅱ(v+m/x)

⑤Ⅰ(v+△v+m/x)=Ⅱ(c+△c)

8.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的有____。

①权责明确②管理科学③产权清晰④政企合一⑤股份制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有____。

①金融市场②土地市场③劳动力市场④消费品市场⑤产权市场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障体系内容的有____。

①社会保险②社会福利③社会救济④社会优抚⑤社会救助

三、判断分析(每题5分,共20分。用“正确”和“错误”进行判断,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3.流动资本等于可变资本。

4.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

四、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简要解释):

1.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2.写出并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3.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五、论述(20分。注意审题,不得堆砌无关的观点):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实质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① 2.② 3.④ 4.③ 5.① 6.② 7.① 8.③ 9.① 10.③。

二、1.②③ 2.①②⑤ 3.①②③⑤ 4.①②④⑤ 5.①③⑤

6.①②③④

7.①②

8.①②③

9.①②③⑤ 10.①②③④⑤

三、1.正确。(2分)因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剩余价值的创造必须依靠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才能被资本家购买、使用。(3分)2.正确。(2分)在流通中,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中,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使是不等价交换,某人得到的正是别人失去的,价值总量也不会变。所以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是,由于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都要与其他商品生产者联系,所以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3分)3.错误。(2分)流动资本和可变资本相对,而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相对,两对概念划分的依据不一样,不能直接等同。实际上,流动资本不仅包括可变资本,而且包括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3分)4.正确。(2分)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社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市场发育程度也随之进入高级阶段,有了完善的市场组织、设备齐全的市场设施和明确有效的市场秩序,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说明的扣一半分)

四、1.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即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多时,商品价格就下跌,供过于求,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向其他有利可图的部门;反之,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少时,商品价格就上涨,求过于供,其他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入该部门。(3分)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得超额利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第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使具有较低生产率的生产者被淘汰。(4分)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2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具体含义是:第一,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分)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3分)3.第一,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部门协调发展,并通过国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4分)第二,国家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市场调节主要在微观领域发挥优势作用,同时市场调节无力解决社会问题;(3分)第三,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实现,无论对内、对外都离不开国家的干预。(3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说明的扣一半分)

五、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增强。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的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6分)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这一实质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中形成的。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市场,使世界各国融入了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始终占据着中心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和控制。(4分)3.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有:第一,经济全球化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中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空间的扩大,有利于自身在全球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的环境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无形资产价值,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2分)第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研究开发、开展技术竞争的过程中促使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积极争取这一制高点。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加大科技的投入,建立科技激励机制,促进技术尽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带动自身在世界科技领域居于先进地位。(2分)第三,经济全球化在协调各国之间经贸政策的过程中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也要求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与政策的管理,这意味着国际冲突频率的降低和国际协调机会的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2分)消极影响有:第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大部分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接受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条件,牺牲某些利益,付出一定的代价。(2分)第二,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加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实行了自

由的市场经济,开放了金融市场,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投机财团提供了在世界经济活动中为所欲为的条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短缺,金融体系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易被利用。(2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说明的扣一半分)

试卷B

与A卷相同(顺序不同),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略。

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部分题目与往年重复,试题难度小,考的都是基本知识,没有超出教材以及课堂讲授范围,客观题分数比例也占到了30%,考试成绩好于往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三个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突出。

2.各题难─易顺序(以A卷为例)为五-四-三-二-一。

3.最高分获得者是05级法学专业的王聿菲同学。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3和04汉语言文学、04计算机应用、04软件工程、05工商管理、05国际经济与贸易)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309)

试卷A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

①生产力②生产关系③生产方式④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2.下列对政治经济学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

①实践性②科学性③辩证性④阶级性

3.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____。

①价值尺度②支付手段③流通手段④贮藏手段

4.假定有生产同一种商品的5家企业A、B、C、D、E,它们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是90c+10v、80c+20v、70c+30v、60c+40v、50c+50v,剩余价值率均为50%,那么平均利润率是____。

①10% ②15% ③20% ④25%

5.接上题,A 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是____。

①5 ②10 ③15 ④20

6.如果某企业固定资本为10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流动资本20000元,年周转速度为2,那么预付资本的年总周转速度为____。

①0.5 ②1 ③1.5 ④2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共同趋势是____。

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日益发展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④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发展

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属于____。

①不同的经济关系范畴②不同的经济制度范畴

③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④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____。

①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②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④实现共同富裕

10.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的年份是____。

①1999 ②2000 ③2001 ④2002

二、多项选择(每个2分,共20分):

1.下列人物中属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有____。

①罗伯特·欧文②亚当·斯密③黑格尔④大卫·李嘉图⑤费尔巴哈

2.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的阶段包含____。

①简单价值形式②货币形式③相对价值形式

④绝对价值形式⑤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下列因素中可能影响利润率的有____。

①地租②资本有机构成③资本周转速度④剩余价值率⑤利息

4.资本周转时间包括____。

①流通中的购买时间②流通中的销售时间

③生产中的劳动时间④生产中的非劳动时间⑤消费时间

5.提高资本周转速度产生的影响有____。

①提高剩余价值率②增加年剩余价值量③节省预付资本

④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⑤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6.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____。

①商品资本②商业资本③生产资本④生息资本⑤货币资本

7.由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派生出的条件有____。

①Ⅰ(v+△v+m/x)=Ⅱ(c+△c)

②Ⅱ(c+m-m/x)>Ⅰ(v+m/x)

③Ⅰ(c+v+m)=Ⅰ(c+△c)+Ⅱ(c+△c)

④Ⅱ(c+v+m)=Ⅰ(v+△v+m/x)+Ⅱ(v+△v+m/x)

⑤Ⅰ(v+m)>Ⅱ(c)

8.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的有____。

①权责明确②管理科学③产权清晰④政企合一⑤股份制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____。

①劳动②资本③技术④管理⑤土地

1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有____。

①生活消费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投资全球化④金融全球化⑤生产全球化

三、判断分析(每题5分,共20分):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3.流动资本等于可变资本。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弊无利。

四、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写出并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五、论述(20分):

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② 2.④ 3.② 4.② 5.② 6.① 7.③ 8.④ 9.① 10.③。

二、1.②④ 2.①②⑤ 3.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②③⑤

6.①③⑤

7.③④

8.①②③

9.①②③④⑤ 10.②③④⑤

三、1.对。(2分)因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剩余价值的创造必须依靠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才能被资本家购买、使用。(3分)2.错。(2分)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只有这样,农产品的价值就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由此产生超额利润,即交给土地所以所有者的绝对地租(3分)3.错。(2分)流动资本和可变资本相对,而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相对,两对概念划分的依据不一样,不能直接等同。实际上,流动资本不仅包括可变资本,而且包括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3分)4.错。(2分)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使它们的经济受到损失,金融风险加大等,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机遇,比如在协调各国之间经贸政策的过程中促进了它们经济的增长,在促进研究开发和开展技术竞争的过程中促使它们利用后发优势争取制高点,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中给它们提供广阔发展空间。(3分)

四、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2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具体含义是:第一,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分)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3分)2.第一,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部门协调发展,并通过国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4分)第二,国家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市场调节主要在微观领域发挥优势作用,同时市场调节无力解决社会问题;(3分)第三,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实现,无论

对内、对外都离不开国家的干预。(3分)

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5分)它的作用是: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即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多时,商品价格就下跌,供过于求,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向其他有利可图的部门;反之,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少时,商品价格就上涨,求过于供,其他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入该部门。(5分)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得超额利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分)第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使具有较低生产率的生产者被淘汰。(5分)

试卷B

与A卷相同(顺序不同),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略。

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试题难度小,考的都是基本知识,没有超出教材以及课堂讲授范围,客观题的比例也占到了40%,但卷面成绩不及格率高;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突出。

2.各题难─易顺序(以A卷为例)为五-四-三-二-一。

3.最高分获得者是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简俏榕同学。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

(05工商管理1-4班、05广告、05汉语言文学、05新闻、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软件工程、05数学与应用数学、05外国语言文学、05国际经济与贸易、05金融学)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565)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____。

①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②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③科学的世界观④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二、双项选择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___。

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③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④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⑤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有____。

①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②确立了科学实践观

③实现了唯物论与实践论的结合④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

⑤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四、判断分析

1.政治制度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五、简答

1.为什么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六、论述

1.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为什么“不谋万世者,难谋一时;不谋全局者,难谋一域”?

说明:因本次考试由其他教师出题,故只从A卷每种题型中选登一题,其余试题及评分标准省略。

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题型有单项选择(15分)、双项选择(10分)、多项选择(10分)、判断分析(20分)、简答(30分)、论述(15分),客观题的比例为40%,但考试成绩(卷面)仍比较低(部分题目超出了任课教师的讲授范围是原因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突出。

2.各题难─易顺序为:A卷为六-五-四-三-二-一,B卷为六-五-四-三-二-一。

3.从得分情况看,A、B两卷的难度相当。

4.最高分获得者是0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许小乐和05级金融学专业的何政洲两位同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对外经贸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之科学 C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 哲学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 思维 B 物质 C 存在 D 实践 6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 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8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这种观点是() A 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9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 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10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A 多元论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 求真务实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2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 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5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7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教条主义 D 折衷主义 18 《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1辽宁科技大学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 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否定之否定,它具有周期性而且是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3)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4)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辩证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 试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1)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一般地说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3)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①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②第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一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 食为天””。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哲考试试题

201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科技学院马哲试卷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8.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20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自身也有价值。 2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23.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2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

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 2.质与量的辨证关系。 3.真理的辩证法及其意义。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发展的规律。 二.辨析题 1.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征。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有通过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3.真理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4.既然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而社会运动无主体。 三.论述题 1.“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你认为,马克思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对辩证法本质的认识。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运动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辨证关系。 4.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二.辨析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化活动的关系。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3.一切物质都具有同感觉相类似的反映特性,这是唯灵论的观点。 4.改革是一样深刻的社会革命。 三.论述题 1.用真理的辩证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4)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4) 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CDE)。 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特殊性存有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存有于特殊性之中 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CDE)。 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特殊性存有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存有于特殊性之中 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3.22.“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CE)。 A.个性与共性的联系 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C.个别与一般的联系 D.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联系 E.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

3.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BCDE)。 A.矛盾同一性的重要表现 B.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C.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D.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力量不平衡 E.指在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发展不平衡 3.2 4.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主要哲学根据是(BD)。 A.质与量统一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E.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3.25.质和事物的关系是(ABD)。 A.质和事物的存有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质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D.质和事物是不能分离的 E.质就是事物的属性 3.26.事物的质和量都是(BC)。 A.同事物的存有直接同一的

2012年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 A、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D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C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1、古希腊麦加拉派哲学家欧布利德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故事中欧布利德 D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承认了运动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1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1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14、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D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15、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6.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都是有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规定着事物性质的是A

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考试题库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 答案] 一、单选题 1.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6.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9.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C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1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 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 B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 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 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 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 1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5.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马哲期末论述题及答案

哲学部分: 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例如(适当举例)…… 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例如(适当举例)…… 4、试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路径,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 ⑵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不能因暂时挫折而动摇。其次,发展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变革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 6、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

2010年应试精华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考500题精选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辩证法 D. 科学的实践观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 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时间和空间 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A. 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 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 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