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射箭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射箭史研究

中国古代射箭史研究

然而,古代麻醉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与认知能力, 古代医家对麻醉药物的机理及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且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 毒性,存在一定的风险。
尽管如此,中国古代麻醉术的发明历史仍然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家们的智慧与才华,也为后世的麻醉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启示和借鉴。
随着医学的发展,麻醉术逐渐受到重视。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时中的医生, 他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多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及其用法,如曼陀罗 花、川乌、草乌等。这些药物在当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为麻醉术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
进入清朝,麻醉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清代名医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提出了“酒醉行气”的理论,认为通过饮用白酒可以使人进入“醉昏”状态, 同时进行针灸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这一理论为后来的麻醉术发展提供了 新的思路。
四、明清时期的推拿按摩
明清时期,推拿按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明代医家李时珍在其著作 《本草纲目》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推拿按摩的资料和方法,丰富了按摩的手法和 内容。清代是推拿按摩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按摩方法和流 派,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方法和流派不仅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还 具有很好的健身和表演价值。
二、秦汉时期的推拿按摩
秦汉时期,推拿按摩在皇家和士大夫阶层中广为流行。这一时期,推拿按摩的 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更多的按摩技巧和手法。同时,推拿 按摩的理论也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如《黄帝内经》等古典医学著作对推拿按摩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三、唐宋时期的推拿按摩
唐宋时期,推拿按摩逐渐向民间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医疗保健方法。唐代医 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推拿按摩的技巧和方法,强调了 按摩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宋代出现了专业的按摩师和按摩机构,为推 拿按摩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射箭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

射箭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

射箭雕塑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射箭的起源和发展射箭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狩猎时代,射箭是人类获取食物和自我保护的重要工具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射箭逐渐演变成一项体育运动和军事技能,并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射箭被视为一种优秀的武士品质,成为儒家教育中的一部分;在欧洲,射箭成为中世纪骑士的必备技能,也是英国皇家家族的传统项目。

射箭运动在近现代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成为一项国际性的体育项目。

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等国际比赛中,射箭选手通过对目标的精确射击,展示出自己的技艺和耐心,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和爱好者。

同时,射箭也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休闲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二、射箭雕塑的题材与风格射箭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具有神秘魅力的运动,是雕塑家们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在射箭雕塑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包括射箭手、弓箭、目标等。

射箭手通常被刻画成挺拔的身姿,专注而又沉稳,展现出稳定的神态和自信的气质。

而弓箭作为射箭活动的主要工具,也成为了雕塑作品中重要的表现对象,其弯曲的形状和拉弓的动作,常常展现出力量和美感。

在射箭雕塑的风格方面,古代和现代的风格各具特色。

古代射箭雕塑中,常常出现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埃及等古代文化的影响,形象多为裸体、雕琢精细,充满了古代文明的韵味和神秘感。

而现代射箭雕塑更加注重动态和生动,射箭手的动作和表情更加真实和丰富,同时也在技术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三、常见的材质和技巧在射箭雕塑的制作过程中,材质的选择和雕塑技巧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材质包括石头、木头、黄铜、玻璃钢等,不同的材质在雕塑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特点。

石头雕塑常常具有坚实、厚重的特点,适合刻画古代射箭雕塑的形象和风格;木头雕塑则充满着自然的气息和朴素的美感,适合展现出射箭活动中的乐趣和畅快;而黄铜和玻璃钢则更适合创作现代风格的射箭雕塑,通过金属的光泽和材料的塑性,呈现出现代感和时尚感。

射箭初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射箭初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射箭初学知识点总结大全1. 射箭的起源射箭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最早的射箭记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埃及、印度和欧洲等地区。

古代的射箭活动常被视为一种战争技能,射箭手在战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射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体育运动,并成为了奥林匹克项目。

2. 基本装备射箭运动所需的基本装备包括弓、箭、箭靶和保护用品。

弓的种类有多种,主要分为传统弓、复合弓和反曲弓。

每种弓材质、结构、性能都有所不同,在选择时需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射箭目标进行选择。

箭是射箭运动中的主要武器,通常由箭杆、箭头、箭羽等部分组成。

箭靶用于射击练习,通常由圆形或方形的纸板或塑料制成,靶心部分为最高分区。

保护用品通常包括射箭手套、臂甲、胸甲等,其作用是保护射箭手免受弓弦以及箭头的伤害。

3. 基本动作(1)站位:射箭的站位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射箭手的稳定性和射击准确性。

一般来说,站位应该保持腿部稳固,双肩宽度间距,脚尖与箭靶垂直,上半身稍微前倾,保持稳定并有方向感。

(2)牵弦:牵弦是指射箭手用力拉动弓弦,使箭得到张力。

在牵弦时,射箭手应该保持动作平稳、用力均匀、肩膀放松,以确保箭的准确发射。

(3)瞄准:瞄准是指射箭手将准星对准箭靶的目标区域,确保箭射向正确的目标。

瞄准时,射箭手应该集中精力,切忌分心,保持呼吸平稳。

(4)放箭:放箭是指射箭手在完成瞄准后放开弦,使箭射向目标。

在放箭时,射箭手应该保持肩部和臂部的放松,手指用力均匀,以确保箭的准确射出。

4. 技术要点(1)身体姿势:在射箭过程中,良好的身体姿势是确保射击准确性的关键。

射箭手应该保持平稳的站位、稳定的肢体动作,保持身体的前倾以保持重心,提高稳定性。

(2)用力方式:在射箭动作中,用力方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箭的发射速度和方向。

射箭手应该用力均匀、有力,但不过量,以确保箭的准确射出。

(3)瞄准方法:瞄准是射箭运动中的关键环节,瞄准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箭的命中率。

射箭运动简介及射箭比赛规则

射箭运动简介及射箭比赛规则

射箭运动简介及射箭比赛规则射箭的起源、沿革及奥运会发展史:射箭的起源、沿革射箭的渊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万年。

射箭活动曾经在古代的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流行。

中国的射箭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弓箭一直是人们狩猎和军队打仗的重要武器。

现代射箭运动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它由武士的军事需要演变成娱乐运动。

16世纪出现了三种射箭的运动形式:第一种是对靶射箭,第二种是地靶射箭,第三种是漫游射箭。

1673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同时也是第一个接纳女子为会员的协会。

同年,英格兰约克郡开始举行方斯科顿银箭赛,一直延续至今。

18世纪初,射箭传入美国,1828年成立费城射箭联合会。

1844年举办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

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统一竞赛规程。

1879年成立全美射箭协会,同年在芝加哥举行第1届全美射箭比赛。

目前,三项重要的世界射箭锦标赛是:世界室外射箭锦标赛,世界室内射箭锦标赛以及世界野外射箭锦标赛。

奥运会射箭发展史射箭在现代奥运会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在第2、第3、第4、第7届奥运会设有射箭比赛,由于射箭项目没有统一的竞赛规则,第7届奥运会后,射箭项目被取消。

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是在1931年正式成立国际射箭联合会(简称国际箭联),国际箭联制定了国际箭联轮赛规则。

直到1972年,国际奥委会才将优雅、古老和传统的射箭运动正式列入奥林匹克比赛大纲。

男、女团体均于1988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自从射箭项目再次进入奥运会后,男子比赛一直由美国人占据优势,女子比赛则是韩国选手一枝独秀。

中国女队在射箭比赛中也具备一定实力。

奥运会射箭比赛的场地、设施、器材:比赛场地奥运会排名赛场地:一般设22个箭靶,宽度在150米左右,男、女分开进行排名赛。

排名赛场地也是赛前、淘汰赛和决赛期间的热身训练场地。

除22个箭靶以外,还应提供一定数量的10米距离的热身撒放箭靶。

奥运会淘汰赛和决赛场地:淘汰赛阶段即可以采用一个场地共设4个箭靶的方案,也可采用2个场地各设2个箭靶的方案。

射箭体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射箭体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射箭体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射箭的历史和发展射箭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最早起源于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中,射箭是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尤其是在步兵和骑兵的运用中。

后来,随着战争的减少,射箭逐渐演变成了一项体育运动。

在奥运会上,射箭也成为了一项传统的比赛项目。

射箭运动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如今已成为一项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运动项目。

二、射箭的基本动作1.站姿射箭的站姿分为正射位和斜射位两种,正射位是指运动员站在射座正前方垂直靶外侧距离为70米的地方,在70米直径内射出45度的斜射线,斜射位则是在射座首偏方45度处进行射击。

射箭运动员在比赛中可以根据比赛规则和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站姿。

2.拉弓拉弓是射箭动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箭矢的射击方向和力度。

在拉弓时,射手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保持稳定的呼吸,同时用力拉动弓弦,将箭矢拉到位。

3.瞄准瞄准是射箭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动作环节。

射手在瞄准时需要将目光集中在靶心,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调整箭矢的方向,最终达到射中靶心的目的。

4.松弓松弓是射箭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射手在拉弓后需要适当放松,同时保持对箭矢的控制,以保证箭矢能够准确地射向靶心。

三、射箭的装备1.弓弓是射箭运动员进行比赛所必备的装备之一,根据不同的射箭项目,弓的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弓有复合弓、递弓、马弓等。

2.箭箭是射箭运动员进行比赛所必备的装备之一,它一般由箭杆、箭镖、箭尾、箭矢等部分组成。

在比赛中,箭的重量、弯曲度、长度等参数都是有一定标准的。

3.护具射箭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配备相应的护具,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常见的护具有手套、护臂、箭靶等。

四、射箭的比赛项目射箭运动在比赛项目上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在奥运会上,射箭比赛通常以室外靶射为主,包括男子和女子个人、团体、混合团体等多个项目,比赛形式包括固定靶距赛、变靶距赛等。

五、射箭的训练方法1.基础训练射箭运动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基础训练,包括站姿、拉弓、瞄准、松弓等技术动作的训练,同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体能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元朝的射箭技艺

元朝的射箭技艺

元朝的射箭技艺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由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统治了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

在元朝的统治下,射箭技艺在军事、文化以及体育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本文将探讨元朝时期的射箭技艺,并展示这一技艺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射箭的起源与发展射箭作为一项古老而重要的技艺,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

在中国古代,射箭一直被视为一个士人的必备技能。

而在元朝时期,射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了一种与草原文化和军事力量紧密相关的技艺。

元朝统治者铁木真对射箭技艺非常重视,认为射箭是士人应具备的重要技能。

他鼓励军队士兵积极练习射箭,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射箭比赛,以提升士兵的战斗能力。

这种重视射箭技艺的态度对后来元朝的兴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元朝射箭技艺的特点1. 士人必备技能:在元朝时期,射箭不仅是军人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士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士人们通过学习射箭技艺,培养了勇敢坚毅的品质,并将其与文化修养相结合。

2. 弓箭制作与使用:元朝的弓箭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

元朝的弓箭通常由竹、木和兽筋制成,其特点是弹性好、拉力大,能够射出较远的距离。

士兵们使用这种强力的弓箭,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3. 射箭比赛与文化传承:元朝时期,射箭比赛成为了一种盛行的社交活动。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都热衷于观看和参与这一比赛。

通过比赛,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艺,增进交流,并传承射箭技艺。

4. 射箭对战术的影响:元朝的射箭技艺在军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战斗中,元朝的士兵们善于马背上射箭,并经常采用“骑射”战术,以此成为战场上的威胁。

这种战术使得元朝的军队具备了快速机动和远程攻击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

三、元朝射箭技艺的影响元朝的射箭技艺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射箭技艺成为了元朝时期士人的标志之一。

掌握射箭技艺的人被视为有着高尚品质的文化人,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射箭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射箭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射箭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射箭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原始社会中,射箭是狩猎的一种重要技能,同时也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射箭也逐渐演变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成为了练习身体和精神的一种运动方式。

射箭运动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类主要依赖狩猎来维持生计,射箭成为了狩猎的主要技能之一。

通过射箭,人类能够远距离击伤猎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

在部落社会中,射箭还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人们开始制作石质的弓箭和箭头,用于对抗敌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射箭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

青铜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铜质的弓箭和箭头。

这些弓箭更加可靠耐用,提高了射箭的精准度和射程。

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铁质的箭杆和箭头,进一步提高了射箭技术的水平。

在古代,射箭也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

许多著名的帝国和王国都建立了专门的弓箭手部队,如古希腊的斯巴达和古罗马的准军事力量。

弓箭手在战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在远距离上射击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混乱,成为了战争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射箭的发展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迎来了高峰。

在欧洲,射箭比赛成为了贵族们展示自己技艺的场所。

许多王室和贵族家族都投资建设了专门的射箭场地,举办比赛和竞技活动。

在俄罗斯和东欧的游牧民族中,骑射成为了主要的技能,他们骑着马向目标射箭,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射箭运动逐渐式微。

由于火药武器的出现,弓箭已经被淘汰,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先进和便捷的武器。

射箭运动慢慢没有了在战争中的作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然而,在20世纪射箭运动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

1920年,国际射箭联合会创立,将射箭运动正式纳入国际体育运动中。

射箭成为了一项正式的奥运会项目。

人们开始设计和制造更加先进的弓箭和箭头,提高了射箭的精准度和射程。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的进步,射箭运动的规则和赛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射箭文化发展历史

射箭文化发展历史
现代射箭运动发展
20世纪至今
全球
现代射箭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美国和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射箭运动较为盛行;中国于1957年引入现代射箭运动,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军事应用
冷兵器时代
全球
弓箭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弓箭逐渐退出战争舞台
现代射箭运动起源
14世纪-19世纪
英国等
现代射箭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1673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1844年举办第一届全英射箭锦标赛;1931年成立国际射箭联合会
奥运会射箭项目
1896年至今
全球
射箭最早在1896年雅典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经历取消与恢复;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重新成为比赛项目;男、女团体赛于1988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20年东京奥运会引入混合团体赛
射箭文化发展历史
阶段
时间
地区/国家
重要事件与特点
起源与早期发展
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5000年
全球
射箭起源于狩猎和自卫的需要;古埃及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居民等掌握弓箭技术
中国古代发展夏朝-清朝来自中国夏朝出现习射机构和专门教练;西周礼制规定男子习射;唐朝武举制中射箭占重要地位;宋代弓箭社普及;元朝、清朝重视骑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1年,清军宣布弓箭退出军队,中国军射暂停于此。
民国时期,康有为先生呼吁重建射礼,以振国民自信与勇武之 气。他认为射礼应当迎合时代需求,既可锻炼体魄,修炼身心,又 能为国家储备人才,故提出枪炮代替弓箭,设计了乡烧枪礼,但是 当时却极难实施,成为一纸空文。
1934年,张唯中先生大作《弓箭学大纲》问世,该著作首次提出 了弓箭学,主张建立相关学科,制定了初、中、高三种弓箭自修法, 又对未来弓箭学发展进行了规划。事实证明,礼射回归教育体系也 在张先生的预判中。
1957年,北京体育馆举办全国射箭锦标赛,这是中国传统射箭的最后一 场比赛。
1959年,中国开始引入西方式射法,传统射箭被彻底抛弃。
著名射箭运动员徐开才先生退休后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射箭,并于2012年3 月指导兰州理工大学成立了传统弓射艺联盟协会。
2013年,西南大学开设射艺课程,礼射正式进入课堂。
2014年,徐州四所高校成立区域高校射艺联盟。
《山海经.海内经》:“少昊生般, 般是始为弓矢。”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弓箭发明者是张姓始祖张挥。而张挥为 少昊第五子,即黄帝之孙。
在黄帝初都彭城(今徐州)一处5700年前的遗址中发现一具左 腿中箭男性遗骸。骨镞入骨2.7cm,打磨精细。
在山西朔县的旧石器晚期遗址里,发现了一枚做工精良的石镞, 经检测,此遗址距今28900多年。
另有一种为掌心向扣弦手的方向的三指射法,很多人戏称为 “阿凡达式”,并不清楚来源和传播区域。
多数人在第一次射箭时会不自觉地用食指与拇指捏住箭尾,这 便是“捏箭式”。这种手法的优势在于撒放动作干净利落——当射 手拉到某个极限时,摩擦力无法再留住箭,箭就自然射出。然而, 这种手法是难以用于稍强之弓的,除非射手拥有超常的指力。
射艺
相传轩辕黄帝晚归,路遇觅食猛虎,因手中无抵御武器,故奔攀大 树以避险。而虎盘踞树下,迟迟不走。人虎对峙,黄帝观察风吹树 叶,枝条摆动,乌蹬枝条,弹起而飞。于是取下树枝,以树皮系两 端做成原始弓,以直枝削失为矢。黄帝用其发明的弓矢射树下猛虎, 中虎一目。 虎负伤而选,黄帝得以脱身。
《易,系辞》:“黄帝、尧、舜弦木为弧,刘木为矢,弧矢之利,以成 天下。”
距今15000年到5000年间,有大量岩画记载了使用弓箭捕猎、战争、 还有习射、弓箭舞蹈、弓箭崇拜等诸多类型的场面。
黄帝逐鹿之战胜利后,中国慢慢进入农耕社会,弓箭这类狩猎 工具逐渐减少,更多的用于战争,因为物质的丰富,祭祀也更加频 繁,弓箭作为礼器用于巫术性射礼。
到了周代,弓箭的工具、武器、礼器这三种属性都得到了提升。 其中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对周代的弓箭文化进行了 比较全面的描述。
“ 君 子 之 争 , 观 德 之 射 ”“ 发 而 不 中 , 反 求 诸 己 ”“ 仁 者 如 射”“射者,仁之道也”这些观点将礼射和修德联系了起来。
秦国尚武,军队以强弩闻名。汉承秦制,又因为与匈奴的百年 之战,也带动了民间习射的风气。
汉代射箭分为两种,步射和骑射,步射比较普及,骑射多出现 在军队作战和贵族田猎中。步射和骑射种类较多,值得一提的是步 射中的戈射,就是将系有绳子的木棍射向飞鸟等猎物 ,将其束缚, 这种方法可以无伤活禽。
东方世界多用复合弓,复合弓的弓身一般较短而弹性好,拉满 时、弓弦成锐角,只适合用拇指单个勾弦。
执弦:内志正,外体直。 挟矢:凡挟矢于二指之间横之。 正筈(kuò):正筈即将箭筈卡入弦上正确位置。 审固:审,发于心,假于目,注于的。固,起于志正,终于体 直、 举弓:双手上升速度一致,举弓后前手伸直,弓箭处于人体前 上方,弓半开。 引彀(gòu):彀弓弩,持满。 发矢:撒放后,矢离弦而去,中的而止 敛弓:标志一轮射已经结束,并为下一轮射做好准备。
宋立国之后,用兵不断,使得弓箭研发技术达到了前人的巅峰, 出现了神臂弓、神机弩、床子弩等远程武器,并且弓箭社也是在这 种环境下百姓自发建立抵御外敌入侵的。
宋太宗命有司对先秦大射礼进行过复兴,官府的重视带动了礼 射文化的繁荣,甚至佛教绘画中千手观音所执法器也变为弓矢。
元人灭宋后,民间禁兵,射箭只存在于军队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射箭已经进入课堂,燕京大学开设传统射 箭课,金陵女子学院也有射箭课。全民运动会也设置了比赛项目, 采用的是传统弓箭进行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全民投入国家建设中,真正意义上的礼射已 经并不存在,仅仅在杂技表演中能看到 传统射箭身影。
1956年,射箭进入全民运动会项目,当时用的还是传统弓箭。
该时期娱乐性射箭比较多,历史上的第一次“射箭银杯奖”就 发生在北魏时期,孝武帝令人将银杯悬于百步之外,命令手下射箭 高手齐射,谁射中了就赐给银杯。同一时期的女子习射也逐渐兴起, 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就是这一时期的骑射高手。但史料记载的第 一个女射手是商代王后妇好。
这一时期投壶之风也较为盛行,三国文士邯郸淳便是一位投壶 能手,其作《投壶赋》获得魏文帝曹丕赏识,赏赐绢帛千匹。
这种射法和蒙古式射法的唯一区别在于,汉式射法采用的拇指 勾弦,但是是用中指压大拇指,同时为了避免食指对箭道的影响, 会朝箭矢方向竖起中指。
唐代王琚《射经》记载,凡控弦有二法:无名指叠小指,中指 压大指,头指当弦直竖,中国法也;屈大指,以头指压勾指,此胡 法也。此外皆不入术。胡法力少,利马上;汉法力多,利步用。
蒙古式射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只使用拇指加护指扣弦,除拇指外 其他所有指头都不参与扣弦。所以中亚及东亚传统上称之为拇指射 法(或大指射法)。
蒙古式射法虽然因为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被称之为“蒙古式”。 但这种射法在蒙古族群崛起之前就早已存在。先秦时代,根据中国 古代典籍《仪礼》里记载,“射礼”已经是后世的蒙古式射法。
2015年,清华大学成立礼射研习会,并协助研究中心复原周代乡射礼。 同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大学生射艺邀请赛,这是历史 上第一场高校射艺比赛。
2016年,由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发起,联合安徽阿利弓箭制作有限公 司与徐州汉达射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立德弓箭文化研究院。它标志 着礼射研究已经进入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 清代两法融为一体,汉、胡之分已不复存在。
流行于盛行单体弓的西方世界的“地中海式”,由食指勾弦位 于箭尾之上,中指和无名指勾弦位于箭尾之下;流行于盛行复合弓 的东方世界的“蒙古式”,用戴着扳指的拇指勾弦,食指和中指压 住拇指以加强力道。
西方世界多用单体弓的弓身一般较长而弹性差,拉满时、弓弦 的角度比较大,适合用多个手指勾弦。
明朝是自周以来,最重视礼射的王朝,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 璋推行“文武兼备”的理念,提倡文人习射。明朝重建礼制,大兴 射礼,并对射礼进行了详尽记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资料。其中高 颖的《武经射学正宗》和李呈芬的《射经》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朝“弓马得天下”,建立王朝之后,对军射大为推崇,皇族 更是制定了“木兰秋弥”制度,来对皇族进行阅兵较射。
那么什么是地中海射法呢,地中海射法的扣弦手必须是两根或 两根以上手指扣弦,并且不包括拇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射手(包 括一些欧洲国家)并不喜欢称呼自己的射法为地中海射法,而更喜 欢称自己的射法为三指射法,这也许可以归纳为地中海射法的最大 特点。依靠扣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关节(远节与中节的关 节),或者这三根手指的指肚,来扣住弓弦,以此施力并拉开弓弦, 最后三指同考量标准之一。 武举也带动了文人习射,比如李白和杜甫都是善射之人。李白 曾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写道:“闲骑骏马猎,一射 穿两虎”。杜甫写了近五十首与弓箭相关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 王。” 文人习射使得射礼兴盛,贞观二十一年,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 将唐朝角弓和箭带回日本,并引进了中国的射礼活动,与日本的本 土文化相融合,对日本的弓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朝皇帝也都比较善射,唐高祖李渊因为善射而娶了鼎鼎有名 的窦皇后,窦皇后的父亲窦毅,认为自己的女儿特别优秀,一般人 配不上她,于是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认为射中孔雀眼睛的人才 配的上。前后约有数十人都没有中,李渊到了后,射了两箭,一箭 一只眼睛。于是窦毅就将窦皇后许配给了李渊。正因为皇帝对射箭 的重视,所以唐代射箭活动十分普及。
为什么“蒙古式射法”叫蒙古式射法呢,原因很简单。西方人 所接触到的射箭厉害的东方人,最著名的莫过于蒙古人。因此他们 自然把这种没见过的扳指拇指射法称为蒙古式射法了。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地中海式射法,其实已经和地中海周边国 家关系不大。在技术要点上,地中海式射法主要来源自在维多利亚 时代总结成型的“长弓射法”(维多利亚式长弓,并非中世纪英格 兰长弓)。因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英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势的国 家文明,导致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不以英式射箭技术和比赛规则为项 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地中海射法为核心的现代竞技射箭运动逐 渐成形并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