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安全技术与标准发展态势前沿报告 -中国通信学会

车联网安全技术与标准发展态势前沿报告 -中国通信学会
车联网安全技术与标准发展态势前沿报告 -中国通信学会

目录

缩略语 (1)

一、车联网安全研究概述 (3)

二、全球发展态势 (5)

(一)综述 (5)

(二)车联网安全管理系统发展态势 (8)

(三)车联网安全信任锚点模型发展态势 (10)

(四)车联网隐私保护技术发展态势 (12)

(五)车联网安全监管发展态势 (14)

(六)车联网安全标准 (15)

三、我国发展态势 (17)

(一)车联网安全管理系统发展态势 (17)

(二)车联网安全管理系统产业实践 (19)

(三)车联网安全监管 (21)

(四)车联网安全标准 (22)

四、技术预见 (23)

(一)5G车联网安全技术 (23)

(二)车联网与边缘计算融合的安全 (24)

(三)车联网通信设备认证及安全交互技术 (25)

(四)车联网安全管理系统增强技术 (26)

(五)可信计算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27)

(六)基于区块链理念的车联网及安全技术 (27)

五、工程难题 (28)

(一)满足车联网安全需求的安全芯片 (28)

(二)车联网相关的安全算法 (29)

(三)车联网业务管理模式 (30)

六、政策建议 (30)

(一)加强车联网安全总体规划部署和顶层设计 (30)

(二)加快颁布国家车联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31)

(三)落实责任,加强协作 (31)

(四)推进自主关键技术研发 (31)

参考文献 (31)

缩略语

3GPP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

5GAA 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 5G 汽车协会ADAS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C-ITS China ITS industry Alliance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

联盟

C-V2X Cellular V2X 基于蜂窝的车联网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认证中心

CCMS C-ITS Security Credential Management System C-ITS安全证书管理系统

CCSA 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PA Certificate Policy Authority 证书策略管理机构

CPOC Central Point of Contact 联络中心点

DSRC Direct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直接短距离通信ECA Enrolment Certificate Authority 注册证书认证机构ECC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ECTL European Certificate Trust List 欧洲证书信任列表

ETSI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GBA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通用引导架构GCCF Global Certificate Chain File 全球证书链文件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

IPSec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互联网协议安全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智能交通系统

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

LA Linkage Authority 链接认证机构LOP Location Obscurer Proxy 位置模糊处理代理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

LTE-V2X Long Term Evolution V2X 基于LTE的车联网

NHTSA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美国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

OBU On Board Unit 车载单元

PCA Pseudonym Certificate Authority 假名证书认证机构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设施RCA Root Certificate Authority 根证书认证机构RSU Roadside Unit 路侧单元

SA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汽车工程学会

SCMS Subscriber Credential Management

System 签约用户信用状管理系统

TLM Trust List Manager 信任列表管理者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传输层安全

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 车联网

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车到基础设施

V2N Vehicle to Network 车到网络

V2P Vehicle to Pedestrian 车到人

V2V Vehicle to Vehicle 车到车

WAVE Wireless Access Vehicular

Environment

无线接入车载环境

一、车联网安全研究概述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V2V)、车与路边设施(V2I)、车与行人(V2P)以及车与网络(V2N)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网络系统。它通过人—车—路—网之间的实时感知与协同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智能车辆控制的一体化,向用户提供道路安全、交通效率提升和信息娱乐等各类服务,满足人们交通信息消费的需要。

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接受的V2X(X:车、路、行人以及网络)车联网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专用短程通信IEEE 802.11p/DSRC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技术和基于移动蜂窝通信系统的C-V2X(Cellular-V2X)技术。其中C-V2X[2]包括LTE-V2X和NR-V2X,LTE-V2X[3]是大唐最早在2013年提出的概念,并于2017年在3GPP形成国际标准。由于通信标准的持续演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将基于蜂窝通信的车联网技术统称为C-V2X,涵盖了当前正在研究的新空增强车联网技术,即NR-V2X。与传统网络系统相比,车联网系统有着新的系统组成、新的通信场景,这些在系统安全性及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带来了新的需求与挑战。

车联网设备主要包括车联网终端和路侧设备。从车联网终端角度,由于车联网终端集成了导航、移动办公、车辆控制、辅助驾驶等功能,导致车载终端更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造成信息泄露,车辆失控等重大安全问题。因此车载终端面临着比传统终端更大的安全风险。车载终端存在的多个物理访问接口和无线连接访问接口使车载终端

容易受到欺骗、入侵和控制的安全威胁,同时车载终端本身还存在访问控制风险、固件逆向风险、不安全升级风险、权限滥用风险、系统漏洞暴露风险、应用软件风险和数据篡改和泄露风险。从路侧设备的角度,由于路侧设备是车联网系统的核心单元,它的安全关系到车辆、行人和道路交通的整体安全,主要面临非法接入、运行环境风险、设备漏洞、远程升级风险和部署维护风险。

车联网的通信包括车内系统的通信和车与车、车与路、车与网络等的车联网通信,对于车内系统而言,LTE V2X车载终端是车辆系统中的一个功能节点。而对于LTE V2X车载终端而言,车内系统是LTE V2X车载终端的执行器,包含了车内所有与其交互的电子电气系统。从车联网通信角度,LTE-V2X技术包括蜂窝网通信场景和短距离直连通信场景的通信技术。在蜂窝网通信场景下,LTE V2X车联网继承了传统LTE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存在假冒终端、假冒网络、信令/数据窃听和信令/数据篡改/重放等安全风险。在短距离直连通信场景下,LTE V2X系统除了面临假冒网络、信令窃听、信令篡改/重放等安全信令面安全风险外,还面临着虚假信息、假冒终端、信息篡改/重放和隐私泄露等用户面安全风险。从车内通信角度,由于车内系统通过车内网络(如CAN总线网络、车载以太网等)与车载终端相联,使整个车内系统暴露在外部不安全的环境中,车内系统面临假冒节点、接口恶意调用和指令窃听/篡改/重放等风险。

车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基于云平台的业务应用以及基于PC5/V5接口的直连通信业务应用。基于云平台的应用以蜂窝网通信为基础,继承了“云、管、端”模式现有的安全风险,包括假冒用户、假冒业务服务器、非授权访问、数据安全等。直连通信应用以网络层PC5广

播通道为基础,主要面临伪造/篡改/窃听信息和用户隐私泄露等安全风险。

车联网数据来源广泛、种类众多,各种类型的数据在生成、传输、存储、使用、丢弃或销毁等各个阶段,在终端、网络、业务平台等各个层面均面临非法访问、非法篡改、用户隐私泄露等安全风险。

为了应对上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车联网系统需要对消息来源进行认证,保证消息的合法性;支持对消息的完整性及抗重放保护,确保消息在传输时不被伪造、篡改、重放;根据业务需求支持对消息的机密性保护,确保消息在传输时不被窃听,防止用户敏感信息泄露;支持对终端真实身份标识及位置信息的隐藏,防止用户隐私泄露。

本报告分析了车联网安全技术和标准在全球的发展态势和我国发展现状,对车联网安全技术与标准发展态势和技术预见进行了预测,探讨了车联网安全在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难题,提出了技术和产业政策建议。报告内容涉及面广,可作为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汽车、交通、通信、互联网、集成电路等行业的技术产业发展参考,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

二、全球发展态势

(一)综述

LTE-V2X是为了支持基本道路安全等车联网业务需求,在蜂窝架构基础上,扩展了终端直连通信特性。3GPP标准组织在现有LTE网络的基础之上引入了V2X控制功能网元,对车联网终端及业务进行管控,并对上层业务提供方提供服务支撑,满足业务需要。在此网络架构下,LTE V2X系统安全分为蜂窝通信场景和直连通信场景的安

全。

蜂窝通信场景下的安全架构(如图1所示)与LTE 的安全架构类似,包括网络接入安全、网络域安全、认证与密钥管理、车联网接入安全、车联网业务能力开放安全、网络安全能力开放、应用层安全和车内系统及接口安全。其中网络接入安全、网络域安全、认证与密钥管理和网络安全能力开放继承了LTE 网络现有安全机制。车联业务接入安全是车联网系统新增的安全域,对于LTE 网络而言属于应用层安全。它在终端与其归属网络的V2X 控制功能之间提供双向认证,对终端身份提供机密性保护;在终端与V2X 控制功能之间对配置数据提供传输时的完整性保护、机密性保护和抗重放保护。车联业务能力开放安全也是车联网系统新增的安全域,保证对上层应用提供LTE V2X 业务能力开放过程中的接入及数据传输安全。它可采取类似于网络域安全的方法来保护,在不同安全域之间采用IPSec 、TLS 等安全机制为业务提供双向认证、加密、完整性保护和抗重放的安全保障。

图1 蜂窝移动通信场景下LTE-V2X 安全架构[5] LTE V2X 业务提供方LTE 接入网服务网络归属环境

V2X 控制功能归属网络车载终端USIM 卡应用

车内

系统

LTE V2X

网联汽车蜂窝网应用层

(1)(1)

(2)

(2)(3)(3)(1)(4)(5)(6)

(6)(6)(8)(7)(4)LTE-Uu

直连通信场景下的LTE-V2X 系统安全架构(如图2所示)包括网络层安全、安全能力支撑、应用层安全、车内系统及接口安全和外部网络域安全。根据3GPP 组织的REL14的规范,终端在网络层不采取任何机制对PC5接口上广播发送的直连通信数据进行安全保护,数据的传输安全完全在应用层V5接口保障。网络层仅提供标识更新机制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终端通过随机动态改变源端用户层二标识和源IP 地址,防止用户身份标识信息在PC5广播通信的过程中遭到泄露、被攻击者跟踪。网络层向应用层提供安全能力支撑,采取用户标识跨层同步机制确保源端用户层二标识、源IP 地址与应用层标识同步更新,防止由于网络层与应用层用户身份标识更新的不同步,导致用户标识关联信息被攻击者获取,用户隐私信息遭到泄露。

图2 直连通信场景下的LTE-V2X 安全架构[5]

因此对于PC5/V5直连通信接口,LTE V2X 系统主要依靠应用层安全来解决安全风险。

目前,车联网系统在应用层主要考虑采用数字证书的方法实现业务消息的安全保护,相应地系统需要部署CA 基础设施实现数字证书车载终端USIM 卡应用

LTE V2X

网联汽车(1)LTE V2X 终端USIM 卡应用L T E V 2X 网联汽车/R S U /行人(5)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专网(3)(2)

(2)(4)

仅对于RSU 车内

系统

PC5/V5业务云平台公共网络(5)

仅对于

UE 型RSU

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通信交互时,车联网终端使用数字证书对将要发送的业务消息进行签名,对所接收到的业务消息进行验签,从而保证消息的完整性以及业务消息来源的合法性。

(二)车联网安全管理系统发展态势

IEEE 1609系列协议是WA VE的高层协议,其中IEEE1609.2定义了WA VE的安全消息格式及处理过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车联网安全标准,它借鉴了传统PKI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证书链实现终端互信。

车联网证书管理系统中每个模块通过网络交换有效信息,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安全服务,主要模块有:

?Root CA(根CA,RCA)

RCA是所有CA的管理者,也是可信系统的中心,以分层的方式为下级CA颁发证书。根CA的操作与运行需要在隔离的安全环境中,并且需要确保根CA服务器为离线状态,以防遭遇来自互联网的攻击。

?Enrollment CA(注册CA,ECA)

ECA为终端颁发准入证书,只有获得准入证书的终端设备才可接入系统,并且通过网络申请车联网证书管理系统的其他服务。

?Pseudonym CA(假名CA,PCA)

PCA负责颁发设备的短时匿名证书。设备之间通过匿名证书实现可信的信息交互。

目前美国和欧洲均在IEEE1609.2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设计了相应的车联网安全管理系统。

SCMS系统是美国针对V2X应用层安全设计的一套证书管理系

统,包含了证书颁发、证书撤销、终端安全信息收集、数据管理、异常分析等一系列与安全相关的功能,以此确保V2X的安全通讯,其主要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SCMS系统架构[20]

CCMS是欧洲针对合作式智能交通设计的一套证书管理系统,主要结构如图4所示。CCMS考虑不同的信任模型,允许一个或多个根CA存在,可以实现单根CA、交叉认证、桥接CA和证书信任列表等多种证书管理模式。

图4 CCMS系统架构[15]

(三)车联网安全信任锚点模型发展态势

在车联网证书管理系统中信任锚点在车联网安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有车载终端授权和通信的安全性取决于信任锚的安全性。在车联网证书管理系统中,共同的信任锚点是根证书颁发机构,根节点是车联网中受信任的实体,允许其自己颁发自签名证书。使用车联网证书管理系统的所有设备,以及系统中所有关联的网络功能,都必须通过某种安全手段来建立对根CA的合法性和完整性的信任(即未发生损害)。常用的信任锚点管理机制是保护信任CA列表的可信列表。例如可以作为预配置的一部分,通过安全的初始过程(例如带外证书下载)为车辆OBU提供根CA列表。

美国的SCMS系统有一个管理组件负责对策略和根进行管理,如图5所示。SCMS的根CA管理包括一系列选举人,这些选举人是认可或撤销根CA证书并认可或撤销选举人证书的受信任的设备和组

织。选举人和根CA是信任锚点系统的一部分。此选举人机制可提供针对单点故障风险的保护,由于大多数选举人可以撤销或认可另一个选举人证书或根CA证书,因此SCMS允许采用标准化方式交换系统中的任何CA证书。

SCMS系统使用SCMS管理器来确认根CA的可信度。同时SCMS 管理器还包括策略生成器,负责维护策略文件以及包含所有信任链的全局证书链文件(GCCF)。

图5 美国SCMS系统的可信锚点模型[9]

在欧洲,车联网证书管理系统CCMS使用信任列表管理器(TLM)作为可信锚点,可以认可或撤销根CA,这些根CA放置在欧洲证书信任列表(ECTL)上,并由与TLM相关的CPOC分发,如图6所示。CCMS使用C-ITS证书策略颁发机构(CPA),其作用是任命TLM 并确认TLM可以信任CPA批准运行的根CA。根CA的可信度记录在由TLM签署的欧洲中央信任列表(ECTL)中。

车联网之APP安全

车联网网络安全之APP 安全 背景: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正在被数字化、移动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手机APP 的快速发展,小到沟通聊天、车票预定,大到银行理财、支付交易,各种APP 层出不穷。人们对APP 的功能性、多样性的积极态度远远超出了对信息安全的担忧,APP 的安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APP 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经常被爆出。正在兴起的车联网也未能幸免,据统计车联网信息安全约50%安全漏洞、风险,来自于车载APP。针对APP 的设计与研发,需要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做到杜渐防萌,确保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 车载APP 攻击手段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指的是对APP 安装文件的安全漏洞检测。首先获得应用程序安装包文件,即APK 文件,然后通过逆向工具(如APKIDE、Dex2Jar 等)进行反编译,将APK 文件逆向为Java 源文件或JAR 文件,对其进行源代码级的解析。 常见的Java 层逆向工具:Android Killer 和APKIDE Android Killer 是一款可以对APK 文件进行反编译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够对反编译后的Smali 文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进行打包形成APK 文件。一旦APK 文件被逆向,那么很容易对其进行篡改和注入攻击。 APKIDE 也是可视化的、用于修改安卓APK 文件的工具。该工具集成了ApkTool,Dex2jar,JD-GUI 等APK 修改工具,集APK 反编译、APK 打包、APK 签名为一体,是非常便利的APK 修改工具。

常见的NATIVE 层逆向工具:IDA pro IDA pro 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众多的插件成为了很多逆向分析师的首选。IDA pro 是商业产品。使用IDA 反汇编二进制文件的目的,是利用工具得到反汇编之后的伪代码,另外,再结合file 、readelf 等指令使用,可以说如虎傅翼,准确还原出源代码并非难事。 以上是Java 层和Native 层逆向的常用方法。静态分析的优点是无需运行代码,无需像动态分析那样改写Android 系统源码,或要求用户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定制和安装定制版的ROM,因此静态分析具有速度快、轻量级的优点。但是静态分析的缺点是因为无法真实模拟程序的动态运行,所以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 ?动态分析 由于静态分析难以满足安全人员的分析要求,天生对软件加固、混淆免疫的动态分析技术应运而生。相对于轻量级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重量级的程序运行时的分析。在一般情形,需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新定制与改写,包括改写安全机制;在原生Android 系统中加入监视器,实时监视数据的流向;在危险函数调用时,检测所需权限等。 常见的动态分析的工具:TaintDroid TaintDroid 是变量级和方法级的污点跟踪技术工具,可对敏感数据进行污点标记,污点数据在通过程序变量、方法、文件和进程间通信等途径扩散时,对其进行跟踪审查。如果污点数据在一个泄露点(如网络接口)离开系统,TaintDroid 就在日志中记录数据标记、传输数据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目的地,实现对多种敏感数据泄露源点的追踪。 动态分析的优点是,检测精度较高,缺点是需要修改Android 系统源码,形成用户全新裁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概述: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日渐凸显,已引起学术 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在智能交通车载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的车联网,较之传统的互联网,因其应用环境更加特殊、组网更复杂、管理更困难,其安全威胁更突 出。 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从数据角度出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保存提出车联网的安全架构,重点从APP 应用、算法、链路连接、安全存储、车域网、车载自组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安全,7 个方面分析和面临的安全威胁。 重要性:安全可以说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车联网也不例外。 车联网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的在车辆中获取各种信息,可以使我们提前知晓前方路况,同时车联网也是安全自动驾驶实现的重要前提。尽管车联网将给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增风险和潜在威胁。如果车联网不安全了,可想而知,后果是很严重的,互联网被黑客攻击,导致大面积电脑瘫痪,如果车联网被黑客攻击了,往小了说,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都塞,整个区域交通瘫痪;往大了说,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操作整个停车场所有车辆的镜头并非不可能出现。 现状: 近年来,车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邻域的工程师们 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竭尽全力完善漏洞技术。 o 2015 年两位美国黑客远程破解并控制了克莱斯勒的JEEP 汽车,克莱斯勒因此召回了140 万辆汽车,损失巨大;

数学学科发展前沿

数学学科发展前沿调研报告 145407 徐珺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所谓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学学科的意义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人们习惯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类,数、理、化、天、地、生都归属于自然科学。但是,现在科学家更倾向于把自然科学界定为以研究物质的某一运动形态为特征的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纯粹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的,具有超越具体科学和普遍适用的特征,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数学的许多高深理论与方法正广泛深入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去。数学在当代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和国防等诸多领域中的特殊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发展数学科学,是推进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保障我国在各个重要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由于数学的性质及其应用途径不断发生变化,新的数学领域不断涌现,数学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充,加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爆炸性的增长,都要求发展新的数学。数学是打幵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在科学理论成就中的重要性。早在古希腊的毕 达哥拉斯学派就把数学看作万物之本源;享有“近代科学之父”尊称的伽利略认为, 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如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及挑战 1. 车联网网络安全范畴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基于“云”、“管”、“端”三层架构,车联网主要包括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5 类要素。其中,“人”是道路环境参与者和车联网服务使用者;“车”是车联网的核心,主要涉及车辆联网和智能系统;“路”是车联网业务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主要涉及交通信息化相关设施;“通信”是信息交互的载体,打通车内、车际、车路、车云信息流;“服务平台”是实现车联网服务能力的业务载体、数据载体。车联网网络安全的范畴根据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防护对象,分为智能汽车安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通信安全,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贯穿于车联网的各个环节,也是车联网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2. 车联网网络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关系 1 )安全防护对象 传统网络安全防护的对象往往是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或服务器。而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涉及的保护对象众多,保护面广,任何一环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

重的后果。大量的车联网终端往往存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受限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暴露在户外、野外,为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2 )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 传统安全和车联网安全常见的攻击手段有篡改、伪造、拒绝服务,但在车联网中,因车辆节点通常快速移动,网络拓扑高速动态变化,且存在错综复杂的V2V,V2I,V2N 等各种传输介质(无线或有线)、协议(TCP/IP 和广播)、结构(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网络等,使得车联网攻击一般针对信息的网络架构的安全完整性和时效性。为应对常见的攻击,传统安全和车联网一般采取设置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等防火措施,对于车联网安全而言,首先要根据其不同的场景以及功能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形成“检测-保护-响应-恢复”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 3 )安全后果 传统网络安全事件往往集中在网络服务中断、信息泄露、数据完整性破坏等方面,但对于车联网来说,出现网络安全事件,轻则会造成汽车失窃、数据泄露,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汽车的控制权,危害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 3.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 车联网的网络安全防护并非仅指车辆本身信息安全,而是一个包含通信、云平台和外部新兴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安全防护,同时安全防护需要长期进行,需要定期对整个生态做安全检测以便发现潜在的风

学科前沿进展

分子生态学 班级:生物科学111班姓名:李江学号:1303110115 摘要:介绍分子生态学这个新学科的历史发展,基本内容,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综合国内外最近几年在动植物自然种群的分子研究,介绍国际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在各个领域的进展。简单介绍分子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技术。 1、分子生态学发展简介: 从20世纪50年代,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和蛋白质组织化学染色法的发明;到20世纪60年代,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的提出以及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再到20世纪70年代,DNA转膜杂交技术的建立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发现;最后到20世纪末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明和热稳定DNA聚合酶的发现。这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革命与发展为分子生态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76 年,由 AviseLansman 等,第1次将 mtDNA 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自然种群的研究,被看作是分子生态学的首次工作。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92年,英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国际性杂志分子生态学 ( Molecular ecology) 的创刊成为分子生态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2、分子生态学概念: 对这一新学科的准确定义存在较多争议,而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层次与领域,它利用分子生物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3、分子生态学基础理论: 3.1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分子水平上的绝大多数突变是选择上中性的,因为它们在进化中的命运是由随机遗传漂变,而不是由自然选择所决定的。中性理论对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3.2哈德-温伯格原理:在满足生物进行有性繁殖且随机交配、等位基因在雌雄两性中随机分布、种群足够大(理论上可视为无穷大)、世代没有重叠、没有自然选择、突变和迁移的假设条件的前提下,不管群体的初始基因型频率如何,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达到平衡,即在以后的世代中保持不变。

物联网实习总结.

物联网实习总结物联网实习报告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于1999年提出的。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等的物流网络,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2016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

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二:物联网的结构划分与特征 1、感知层: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和二维码等随机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包含物理层PHY和MAC层。 2、网络层: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应用层: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三:物联网的应用场合与典型案例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例如: 1、城市租赁自行车 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不少“城市租赁车”网点,凭一张用户ID卡,不到30秒就可以完成刷卡取车的全部过程,而还车也同样简单,这就是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除交通卡之外的又一个应用创新。 2、与移动互联结合的智能家居

车联网之基于 TEE 的 TBOX 安全技术

车联网安全之基于TEE 的TBOX 安全技术 TBOX 面临的安全威胁 车载终端TBOX(Telematics BOX),是具备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存储、计算处理以及通信等功能的车联网控制单元。TBOX 与主机通过CAN 总线通信,实现对车辆状态信息、控制指令、远程诊断和按键状态信息等的传递;以数据链路的方式通过后台TSP 系统与PC 端网页或移动端App 实现双向通信。车机要联网必须有TBOX 设备才能实现。 TBOX 在车联网的位置: TBOX 通常采用MCU 芯片上跑一个Android 操作系统,搭配通信模块、GPS 天线、4G 天线、数据接口等外设、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从TBOX 的构成和作用,我们不难分析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 类似 Android 这类操作系统被称为 REE(富执行环境),由于本身的开放性,不具备 secure boot 和信任链条,注定其是非安全的操作系统。对于 REE 系统的文件和系统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用户敏感数据被窃取或篡改,操作系统的运行被非授权干扰或中断,各种攻击方式屡见不鲜。

?软件安全威胁 基于REE 实现的App 应用软件,不具有隔离性。应用软件源码或敏感数据极易被非授权访问,组件因为暴漏在开放环境,很容易被攻击调用。应用软件的启动、升级和退出过程也都非常容易收到非授权干扰或中断。 ?数据安全威胁 开放OS 中,收集的数据没有基于硬件的防护,极易被拦截或篡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恶意数据在传输环节中被注入,在数据被用户删除后未彻底清除或未设置防回滚保护,导致数据被窃取作为攻击样本。 ?通信安全威胁数据通信没有信任链,总线数据和私有协议被非授权的攻击者读取,车载TBOX 与TSP 间通信被嗅探或攻击,使通信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TEE 是什么 TEE(Trusted ExecutionEnvironment 可信执行环境)最早出自于OMTP 规范,ARM 是TEE 技术的主导者之一,其TrustZone 即为是ARM 公司的TEE 的实现。TEE 的目的增强移动设备的安全特性,从而研发的包括软件编程接口、硬件IP 在内的一整套方案。芯片在软件和硬件上,有REE 和TEE 两个区域,分别对应富执行环境和可信执行环境。其主要思想就是在同一个CPU 芯片上,通过硬件配置方式实现不同IP 组件的访问控制,从而提供一个完全隔离的运行空间。 ARM 在芯片IP 设计中已经全面支持了TEE,包括高通、联发科、三星、海思、NXP 等芯片厂商都纷纷采用该架构,已经成为基于硬件安全的主流方案。 GlobalPlatform TEE 架构图:

学科前沿

学科前沿专题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刘洪民 学号:22

一、阐述机械制造业的变革及挑战。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 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包括经营管理(BM),生产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财务管理(FM)等。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业机器人(Robot),自动装配(AA)等。 4.质量信息分系统 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5.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 & DB) 它是一个支持系统,用于将上述几个分系统联系起来,以实现各分系统的集成。 二、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 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作到无污染,省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 三、敏捷化 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被称为继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权威谘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一、物联网的定义、原理 物联网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原理“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情况 1、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2、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报 告 实习是我大学生涯结束的标志,也是我步入社会, 融入社会的开始。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第一次感 受到工作的辛苦与劳累,也体会到了辛苦工作后,得到 他人认可的成就感。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后,终于是 让我成长起来,下面我将这几个月里的实习情况做一个 总结: 一、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xx市xx机器人教育学校 三、实习单位介绍 xx机器人教育学校是以开展机器人教育为主的,培 养中小学生对于机器人的兴趣的一所民营机构。该教育 机构开设有x家分校,遍布于xx市、xx市等五所城市里,是非常著名的一所学校。 四、实习内容 我就读于xx职业技术学院,所就读的专业是物联网应用技术,如今大学三年的时间已过,在离校之后,我 通过本专业老师的介绍,在xx机器人教育学校里当一名

实习老师。在通过简单的面试之后,我得到了学校的office,也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虽然是一名实习老师,而且还是第一天参加这样的 工作,但我并没有太过紧张与兴奋。在第一天上课之前,我就已经在家里练习了无数次了。学校里会将每个年级 组分一个出好几个班,就像真正的学校一样,大致上是 以三岁为一个阶段,划分为一个年级,我所教导的孩子 大多数是十一岁到十二岁之间。 机器人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主。我 作为学校里的实习老师,每天授课的内容是不需要自己 准备的,而是由校方下发,然后让我们老师根据内容自 行发挥。基本上我们都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教导孩子们。一边带着他们玩乐,一边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 组装机械人。 学校里的机器人组装是一门很孩子们欢迎的课程, 在课堂上,我需要教授这些孩子们如何连接每一个机器 人的关节,这些关节各有什么用处,又是处于什么样的 工作情况。以组建机械臂课程为例,我们需要用到大致 四个关节齿轮、五个扭矩电机、一根usb数据线、一个 座台、一个机器爪以及一些连接部件。这是每一个小朋 友都有的配件,除此之外,我自己还带了一台电脑和一 些电池。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不容忽视的车联网时代安全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第六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车联网安全高峰论坛上,车联网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来自车联网及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安全产业发展、安全技术、应用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积极建言献计。 专家认为,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工作的支撑,车联网发展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车联网安全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汽车业界的共同参与和相关产业的联动配合,凝聚行业力量,从技术、标准、管理甚至到产业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和投资力度,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体系,保护终端(车端)链路数据的安全。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 2018年,车联网产业迈入快车道。这一年,我国陆续发布多个促进车联网发展的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更多实际道路测试。2018年6月,工信部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辅助驾驶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支持国家经济特区、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2018年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在这些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9月6日,在2019物博会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9月7日,苗圩与吴政隆在江苏无锡共同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揭牌。 苗圩提出,要结合5G商用部署,发挥我国在网络技术、试点示范、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创新;聚焦车用芯片、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环节,逐一实现突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先行先试;推动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加快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强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探索,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保障车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土木工程学科前沿论文

土木工程发展前景 07工程管理张清0704060365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土木 摘要:目前我们的土木工程变为好多的系统专业,系统专业的改进和渐渐的单一精确是我们适应与世界发展的必要,可是依据现在的世界人口是我们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转而想一下,要是再过几个世纪人口逐渐的减少,我们的专业是不是还是很手欢迎呢!也许有人会说:“那个时候我们是要限量的口子制人口的。”或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知识放在电脑里存放啊!美曰:时代的前进和我们的命运是否由自己来安排。我们的土木工程专业有几人可以认的是什么?有几人可以说出是什么? 关键词:发展历史前景新技术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a lot of improvement and professional gradually to the single accurate is our world and the necessary, bu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now our talents and technology is the competition, to think about, if again after centuries of population, we are still very popular professional hand! Maybe someone will say: "that we want to measure to control population." cut Or we can put our knowledge on the computer! Beauty: advanced and our destiny is by himself to arrange. Ou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several people can recognize what? Some people can say what it is? Keywords: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prospects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要了解土木工程的前景,我们先来看看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他已经有悠远的历史了,总的来说分为三个阶段。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 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

物联网技术综述论文

物联网技术综述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物联网实习报告

物联网实习报告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于1999年提出的。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的物流网络,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二:物联网的结构划分与特征 1、感知层: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和二维码等随机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包含物理层PHY和MAC层。 2、网络层: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应用层: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三:物联网的应用场合与典型案例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例如: 1、城市租赁自行车 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不少“城市租赁车”网点,凭一张用户ID卡,不到30秒就可以完成刷卡取车的全部过程,而还车也同样简单,这就是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除交通卡之外的又一个应用创新。 2、与移动互联结合的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使得物联网的应用更加生活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具有网络远程控制、摇控器控制、触摸开关控制、自动报警和自动定时等功能,普通电工即可安装,变更扩展和维护非常容易,个性化与智能化的家居环境带给每个家庭不一样的便捷体验。 3、参与式城市建设 息由传感器产生、搜集,然后自动(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上传至某个区域节点或中心节点。而“参与式感知”则更加注重“人”的参与,数据由用户创建、筛选或者控制,然后上传。也就是说“参与式感知”以人为主,用户出于个人或经济兴趣,有意识的响应感知需求,用户既是数据的提供者又是数据的消费者。 五: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导读:本文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车联网的安全威胁及研究现状 原创:陈粱 ■ 国际关系学院陈粱 车联网是面向车辆通信的网络,由在道路上行驶的具有感知和通信能力的汽车与路边通信单元以及后端服务器共同构成。特点是通信节点具有较高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快速变化,是一种无限分布式的自组织网络。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一、车联网安全风险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车联网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众多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领域的从业者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研究完善相关技术。2010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对汽车电子胎压监测系统(TMPS)的攻击。研究人员实现了远程控制胎压警告灯的开启与关闭,这将会误导驾驶员对于车辆胎压状态的判断,从而达成某些非法目的。2011年,由于斯巴鲁运用验证短信的方式对汽车执行互联服务存在漏洞,在DEFCON会议上,技术人员利用截获的车主发送

的验证短信解锁了车辆。2013年,DEFCON会议上黑客通过福特翼虎、丰田普锐斯的软件漏洞,实现了在车内连入车辆网络,从而控制车辆的油门与刹车等关键系统。2014年,360公司利用特斯拉汽车应用程序的流程设计漏洞,实现了远程解锁、开关车灯等一系列操作。2015年,Jeep 大切诺基由于车载娱乐系统的漏洞,其刹车与转向系统被远程控制,最终导致克莱斯勒公司召回140万辆问题汽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实现对特斯拉的远程入侵,他们将特斯拉的主屏幕更换成科恩实验室的标志,且车主无法进行操作。随后,又实现了远程解锁汽车,行进中控制车辆部分功能,例如刹车、后视镜、后备箱等。2017年伊始,车联网的安全风向标又急转至客户的数据安全及隐私安全。6月,美国某经销商集团数据库遭到攻击,涉及多个品牌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销售数据泄露。12月,日产汽车官方宣布旗下的金融公司数据库数据信息遭到黑客窃取,客户的个人信息、贷款信息等都在窃取范围内。 纵观这几年的车联网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安全威胁在逐步升级,其规律是按照车联网架构层级逐级而上的。先由感知层的各路传感器信号被攻破开始,再通过利用处于中间的通信层和计算层的车载网络和车载设备漏洞攻击,之后向更高层级的控制层和服务层发起挑战,最终实现远程控制车辆,窃取用户数据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车联网的安全威胁贯穿整个网络架构,每个层级都面临着众多问题,车联网安全形势有待改善。 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总结,车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

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总结报告--反引力装置

北京理工大学 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总结报告--反引力装置 班级01211101 学号1120110094 彭维康 2012/2/12 Sunday

总结报告--反引力装置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选题,因为反引力装置至今还未官方公认其存在性,而且其相关反引力技术也未获得科学界的大致认同。但是由于自身长期的向往,以及较浓的兴趣,所以选此题来做本科的总结报告,所写的一些相关事多为真实发生过的,但描述的相关技术以及猜想多为网上捕风捉影而来,并加以自己的理解。 反引力装置应该可以归为一种动力装置,它是一种特殊的动力装置,还处于构想阶段,世界上貌似没有一套官方公布的以及众人认可的反引力装置,其理论也受到传统科学的质疑,而且在20世纪九十年代,“反引力”是一禁忌概念,1992年,芬兰坦佩雷技术大学的波德克列特诺夫就因描述了被置于高速旋转的超导体上的物体如何失去将近2%的重量而被学校开除。 在小学的时候,看奥特曼里面,就有基地漂浮在空中的,而且还有一集说到基地的动力装置——引力排斥装置受到破坏,其引力排斥装置就是反引力装置,当时这种动力装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加上后来对飞行器的热爱,我报了北理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心脏,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停留的时间也不过几十年,虽然看现今社会是多么的发达,城市是多么的繁华,但是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比如说火箭升空,原理很简单,但是现在还有一些国家没有掌握火箭运载技术。如今大多数人质疑反引力的可能性,正如当初人们质疑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能否飞起来大同小异,人类的认知尚且有限,我认为反引力并非不能实现,只是它所需的技术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的认知,对于反引力的存在可以抱有质疑,但是不应如同波德克列特诺夫那样遭到打压。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doc 页)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doc 页)

《物联网工程》实训报告 组员:袁席麟、叶俊铭、朱梦阳 班级:电信15301班 指导教师:杨杰徐雪慧 实训时间:9.25-9.29 实训地点:工业中心3019 实训成绩: 2017年9 月29 日

一、引言(物联网工程背景介绍) 物联网工程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IF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通过各种无线和有线的长距离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查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地的管、控、营”一体化。目前主要是指物联网工程这个专业。 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对外感知、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回馈控制。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物联网之中,是核心技术的核心。感知可以是智能感知,可以是多节点协同感知,还可以是智能识别感知系统。未来在办公移动管理,室内电器智能化等都将长足发展。

二、项目需求分析 2.1 系统需求 该系统需要有:(1)新大陆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平台(2)计算机 2.2 系统实现要求 (1)对于该系统,在终端控制系统中,对于各节点反馈的信息能做出快速处理,并快速传出,进而控制整个系统,对于该系统具有绝对控制权。 (2)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要求其实现远程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保证数据的精准与快速。由于其组网方便,布局容易且已经架设布局,可以选择创建无线专网或利用已有网络 (3)通过程序,结合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使得各个仪器完成智能控制,如根据光照,温度,湿度等改变工作状态,或者由终端直接命令处理,实现简易的家居智能化。 2.3业务描述 1、实现由传感器、采集器、网关、云服务平台、PC、移动工控终端组成的物流仓库管理实 训系统。 2、实现4150、四输入、ZigBee 相关传感器值采集后传输到云平台。 3、实现PC 端、移动工控终端读取云服务平台数据接口,实现室内环境监控功能。 4、使用高频读写器实现仓库门禁功能,验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