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现场调查实用表.docx

职业卫生评价现场调查实用表.docx
职业卫生评价现场调查实用表.docx

*******************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评价服务现场检查表

委托单位:

检查时间:

检查人:

陪同人员:

表 1 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现场检查表

序号检查项目与内容检查结果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

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

1

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

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

2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 50187等国家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相关标准要求。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的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

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

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

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

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

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

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

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

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

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

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GBZ 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置应

设置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

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 °,

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

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

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

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

上层工作环境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

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

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

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以

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

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

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

1.2m

表 2 工作场所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现场检查表

序号检查项目与内容检查结果防尘防毒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

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

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

特性,参照 GBZ/T194 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

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

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

据实际接触情况,参照GBZ/T 195、GB/T19664的要求同

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

毒物质的原则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

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

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

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

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

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

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

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

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

冲洗设施;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

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

加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

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

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工

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

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

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

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自然通风风向、扬尘和逸散毒物的性质、作业点的位置和数量及作业方式等进行设计。经常

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并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

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

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

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 次 /h 。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

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

采取导流措施。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

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应结合生产工艺和毒物特性,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

序号检查项目与内容检查结果

工作场所,根据自动报警装置技术发展水平设计自动报警或

检测装置。检测报警点应根据GBZ/T233的要求,设在存

在、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包括可能释放高毒、

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

气体的工作地点也应设置检测报警点。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

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

为 MAC或PC-STEL的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

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 ;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

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

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后设定。

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

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

13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泄险区应低位设置

且有防透水层,泄漏物质和冲洗水应集中纳入工业废水处理

系统。

防暑、防寒措施

14 15 16 17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

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

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

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

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

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等,

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BGT 指数符合GBZ2.2 的要求。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 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 1.2m ,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应对通风设计

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热风

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端一般不宜<4m ;若< 4m 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 2 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

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

防噪声措施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应按 GBJ87 设计,对生产工艺、操作维修、降

噪效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新方法。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18

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GBZ2.2 的要求。

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 GBZ2.2 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19

分开布置。

20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宜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

21

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

22

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

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23

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施。非噪声工

作地点的噪声声级的设计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设计

24

要求:

序号检查项目与内容检查结果地点名称噪声声级dB( A )工效限值dB( A )

噪声车间观察(值班)室≤75≤5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会议室≤60

主控室、精密加工室≤70

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25 26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最高

容许接触水平控制在 4kV/m 。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非电

离辐射防护规划,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

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如预期不能屏蔽的应设计反射性隔离或吸收性隔离措施,使劳动者非电离辐射作业的接触水平符合 GBZ2.2 的要求

采光和照明措施

照明设计宜避免眩光,充分利用自然光,选择适合目视工作的背

景,光源位置选择宜避免产生阴影。

在潮湿的工作场所,宜采用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气的工作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

若采用开敞式灯具,各部分应有防腐蚀或防水措施。

在高温工作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

27在粉尘工作场所,应按粉尘性质和生产特点选择防水、防高温、防尘、防爆炸的适宜灯具。

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振动、摆动较大的工作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

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紫灯具或无紫光源。

在含有可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工作场所,应采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开关

表 3 工作场所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现场检查表

序号检查项目与内容检查结果一般要求

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辅助

用室,包括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

1

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

厕所)、妇女卫生室,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

辅助用室应避开有害物质、病原体、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2

响。建筑物内部构造应易于清扫,卫生设备便于使用。

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

3

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车间卫生用室

卫生特征 1 级

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的剧毒物质(如有机磷有毒物质

农药、三硝基甲苯、四

乙基铅等)2 级3级4级

不接触有害物质易经皮肤吸收或有或粉尘,不污染恶臭的物质,或高或轻度污染身

其他毒物

毒物质(如丙烯体(如仪表、金腈、吡啶、苯酚等)属冷加工、机械

加工等)

严重污染全身或对

皮肤有刺激的粉

粉尘一般粉尘(棉尘)

尘(如碳黑、玻璃

棉等)

处理传染性材料、动物高温作业、井下作

III 级或IV 级其他

原料(如皮毛等)业

体力劳动强度

注:虽易经皮肤吸收,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如苯等)可按3级确定。

4 5

6 7 8

车间卫生特征 1 级、 2 级的车间应设浴室; 3 级的车间宜在车间附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 4 级的车间可在厂区或居住区设

置集中浴室。浴室可由更衣间、洗浴间和管理间组成。

车间卫生特征 1 级的更 /存衣室应分便服室和工作服室。工

作服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车间卫生特征 2 级的更 /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

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则设计,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

车间卫生特征 3 级的更 /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

同柜分层存放的原则设计。更衣室与休息室可合并设置。

车间卫生特征 4 级的更 /存衣柜可设在休息室内或车间内适

当地点

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间隔开,应尽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或休息区。休息室内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女工较多的企业,应在车间附近清洁安静处设置孕妇休息室或休息区。

就餐场所的位置不宜距车间过远,但不能与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相邻设置,并应根据就餐人数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就餐场所及所提供的食品应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厕所不宜距工作地点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车间内的厕

序号检查项目与内容检查结果

所,一般应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寒冷地区宜

设在室内。除有特殊需要,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设计。

男厕所:劳动定员男职工人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25

9 人设 1 个蹲位;> 100 人的工作场所每增50 人增设 1 个蹲位。

小便器的数量与蹲位的数量相同。

女厕所:劳动定员女职工人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15

人设 1 个~ 2 个蹲位;> 100 人的工作场所,每增30 人,增设 1

个蹲位。

10人数最多班组女工> 100 人的工业企业,应设妇女卫生室

表 4 工作场所应急救援现场检查表

序号1 2 3

4 5 6

检查项目与内容检查结果生产或使用有毒物质的、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工业

企业的劳动定员设计应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站)编制和人员

定员。

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

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应根据车间(岗位)毒害情况配备防毒

器具,设置防毒器具存放柜。防毒器具在专用存放柜内铅封存放,

设置明显标识,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

有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

工作地点或车间,应根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

其危害特点,在工作地点就近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急救设施

应包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

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

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

对于生产或使用有毒物质的、且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工

业企业的卫生设计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作地点。

应急救援设施应有清晰的标识,并按照相关规定定期保养维护以

确保其正常运行。

精品文档

序号1

2 3 4

表 5 职业卫生管理检查表

检查依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

职业病防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治法(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第二十一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

条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

安监总局管理人员。

令 [2012]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

第 47 号第100 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八条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

在 100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

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治法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

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

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

安监总局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

令[2012]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

第47 号第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

二十一条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

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

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

业卫生操作规程;(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

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规范和完善规范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持续提高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质量水平。 2、范围:本公司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价活动所需要开展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3(职责: 3(1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为本项目评价报告书(含日常检测报告)的编写人,由本公司评价部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对项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整体负责。 3.2 质量监督员 由本公司参与该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对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过程进行监督和核校。 4(流程: 4(1前期准备项目负责人接到本部门技术负责人的《项目安排单》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和企业相关人员联系,了解项目基本概况,安排现场调查的时间。二者交接时应在《项目开展进度表》签注项目负责人姓名和时间。 项目负责人和企业相关人员确定好现场查看时间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和本部门负责人申请出差时间和交通工具,并填写出差申请单,并准备相关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 4(2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现场后,在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按照本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或者车间布局进行规律性调查。必要时可对调查现场拍照,保留现场调查的影像资料

4.2.1应调查项目基本情况、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使用情况,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1)》; 4.2.2 应调查生产车间设备布局情况,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 查表(2)》; 4.2.3 应调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 (3)》; 4.2.4 应调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情况,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4)》; 4.2.5 应调查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设置情况,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 (5)》; 4.2.6 应调查个人防护用品配置情况,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6)》; 4.2.7 应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内容,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7)》; 4.2.8 应调查项目辅助卫生设施设置情况,并填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8)》; 4.2.9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评价报告(含日常检测报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收集企业关于职业卫生的相关资料。对调查期间收集的资料,应与被调查单位填写资料交接单,并双方签字确认。 对调查记录和表格应有本公司质量监督员签字和被调查单位陪同人员签字确认。 4(3审核阶段 项目负责人在完成现场调查后,应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及相关材料提交于评价部组长,组长需在2个工作日内对提交材料完成审核。 二者交接时应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审核表》中签注审核人姓名和时间。 5(涉及表格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完整资料)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1 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 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5.3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5.4 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 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

职业卫生监督典型案例

职业卫生监督典型案例 合肥市××工贸有限公司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案 〔案情简介〕 2007年5月18日,省卫生厅给合肥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迅速调查发生职业中毒事故企业是否存在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行为的通知”(督办[2007]5号),称“据《安徽市场报》等媒体报道:4月28日,你市包河工业园区某公司6名喷漆工先后出现中毒症状,事件发生后,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赶赴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并确定为一起由甲醇和丙烷引起的职业中毒事件”。要求合肥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对该企业进行调查处理。 接通知后,市卫生局立即指派4名职业卫生监督员于2007年5月18日15时30分至16时40分,对合肥市××工贸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现场调查结果发现,该公司于2006年5月23日成立并开始生产C型钢,在生产过程中喷漆工序所用油漆稀释剂中存在甲醇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该公司下料、成型、喷漆等所有工序均集中在同一个生产车间内进行,车间大小为45×36× ,喷漆工序紧邻其他工序,各工序之间未设置隔断,喷漆过程中产生的甲醇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车间内的9名操作工人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该企业自投产之日起至检查时,未按照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到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关证据〕 1、合肥市卫生局2007年5月18日现场检查笔录; 2、现场询问笔录。 〔处理结果〕 该公司未按照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由于该公司自2006年5月23日成立并开始生产C型钢以来,未按照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四)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给予合肥市××工贸有限公司下达了行政处罚听政告知书(文号:合卫职罚听告〔2007〕96号):1.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立即组织接触职业危害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给予警告;3. 罚款人民币三万元。应当事人的要求,我们于6月28日依法举行了听证会。 此案已于2007年10月31日完全自觉履行。 〔案件评析〕 我们认为此案是上级交办案件中执行得非常完美的典型案例,主要体现在: (一)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此案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及时向省卫生厅进行报告; (二)成功举办了听证会。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当事人维权意识的增强,要求我们办案时必须严谨,证据收集尽量齐全,平时注重宣传有关法律知识,此案在听证过程中,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卫生监督员根据调查掌握的资料证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作出正面回应,最终当事人对

饭店现场卫生学调查

饭店现场卫生学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4块(调查员:邱文亮、赵锦丽、单晓斌、汤晓群)首先跟餐饮部负责人了解事件情况,然后调查: 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卫生状况 (1)一般卫生情况: 场所建筑物墙体是否完整、洁净外界污染物能否直接进入室内地面污物、污水及排水设施设备、设施、工具、用具、容器摆放位置和卫生状况“三防”设施设置,有无苍蝇、老鼠、蟑螂及其数量情况 (2)平面布局及设施:粗加工和蔬菜、畜禽肉、淡水产品、海产品洗涤的区域设置及其配套设施,库房、专用间的位置与内部设施,成品暂存场地及其环境条件,平面布局与相关设施是否符合生产、制作工艺流程的卫生要求,餐饮具消毒与保洁。 (3)冰箱以及工具、用具、容器: 冰箱冷藏、冷冻温度,运转、停电情况; 冰箱中放置的物品及其状态,生、熟物品的摆放位置,即食凉菜是否与食品原料存放在同一冷藏柜(箱)内 (4)场所内是否有杀虫、灭鼠剂或其他有毒化学物品。近期内有没有在食品生产区开展灭鼠、杀虫活动,灭鼠剂、杀虫剂名称,鼠饵放置地点和杀虫剂喷洒的区域 二、从业人员卫生和健康状况 查验每个人的健康证及有效期手指甲、工作帽等个人卫生状况 了解从业人员近期健康状况;有无急性或慢性肠道疾患、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手部外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近期有无到医疗单位就诊、近期有无请病假或服药等。 三、可疑食物调查 可疑食物:海蜇、葱油蛏子、鸭、鸡 原料、配料、调料、添加剂的来源; 索证情况、数量、储存条件; 感官性状有无异常现象,运输过程卫生状况; 存放容器,贮存场所的卫生情况、温度和储存时间; 食物制作人员、加工过程及环境卫生、生产加工数量及时间; 贮存场所、温度和时间、食品流向等。 注:要仔细询问加工过程 四、一般情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现场调查表及资料清单.doc

一般项目环评现场踏勘调查表及常规资料清单 1.环评委托书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委托书是必须的) 2.立项文件(分审批、核准、备案三个类型,备案制项目必须有,常见的有项目 备案证和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函两种) 3.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项目建议书)(比较正规的项目有,如果有可研 且可研质量比较高,以下很多环节可以省略) 4.环境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等 (环评单位自备,企业没有) 5.厂区平面布置图【包括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图(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 (必须有,在企业提供的平面图基础上加工) 6.外环境关系图或四邻关系图(现场画草图,四个方向拍照、厂区各车间拍照, 项目建成比较早的也可以根据经纬度在谷歌地图上找出来,比较轻松地解决周边关 系图)(必须有) 7.项目所在位置中心或重要拐点坐标(GPS 定位后回来后将厂区按实际形状标注 到 1:50000 地形图上) 8.新建项目土地征用批文(土地证、预审意见、土地租用协议) 9.选址意见书(有的项目涉及) 10.危险废物处置协议(有危险废物产生且环保部门有要求的才需要) 10.其它前置支持性文件(如果有) 11、公用工程配套协议(供热、供水、供气、供电、污水接纳协议)(有的需要) 企业名称 联系人 法人代表 邮编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自己算 总定员(人数) 劳动定员及生产 劳动定员管理人员(人数) 制度 生产工人(人数)

年生产天数 生产制度 班次 每班工作时间 供水来源 总用水(立方米 /天) 给 /天) 排 新鲜水量(立方米 水 生产用水(立方米 /天) 循环用水量(立方米) (如果有) 生产废水排放量 (立方米 /年) 污水排放去向 如使用化粪池 其容积为 取暖方式 自建锅炉、集中供热、空调或电暖气、地源热泵、不采暖(需要确定是哪一种) 饮用水解决方法 供电来源 某某变电站或某某电网,企业自备 多少 KV A 变压器 电源 年 用 电 量 ( kWh ) 总占地面积( m 2) 绿化面积( m 2) 主生产车间(m 2) 厂区 建筑 辅助生产车间 占地 面积 (m 2) 面积 办公室( m 2) 宿舍 有 洗浴 有 无 宿舍人数 人 无 周边环境调查 敏感点名称 敏感点规模 方位 最近直线距离( m ) (环境敏感点 ) 村庄、学校、医院等 注:水厂取水 口: t/d ;居民 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 区(点):户数 /人数;医院: 床位数 工艺流程图及文 字说明 一般企业提供, 提供不了的根据企业口述和现场情况回来以后查阅资料自己画图, 然后再跟 企业核实,征得业主同意。企业提供的如果不准确也需要自己调整

现场调查表

产妇出院前访谈表 (医院:编号:姓名:床号:)一.基本信息 1.年龄: 2. 民族: 3. 文化程度: a.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学及以上 4. 新生儿胎次: 5.新生儿年龄(小时): 6. 新生儿出生体重(g):出生身长(cm) 7. 新生儿为:a.正常足月产 b.早产/低出生体重 二.产前 1. 您孕期接受产检的次数: 2. 接受产检的医院:a.本院 b.外院 3. 您是否诊断为高危产妇: a.是 b.不是 如是,原因为:,接受的诊疗服务有: 4. 您产前是否接受过有关母乳喂养的宣传或教育:a.有 b.没有 如有,提供者为: 三. 生产及产后 1. 分娩方式: a.阴道分娩 b.剖宫产,原因 2. 新生儿分娩过程中 (1)医生是否鼓励您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娩姿势(坐着、站着、躺着): a.是 b.否如是,采取的姿势是: (2)您是否自主选择陪同分娩者: a.是 b.否 (3)医生是否鼓励您在待产过程中进食和喝水: a.是 b.否 (4)医生是否给您进行了宫底加压:a.是 b.否 (5)医生是否给您进行了灌肠: a.是 b.否 3. 给新生儿洗澡了么: a.有 b.没有 如有,出生后多久洗澡的: a.<1小时 b.1-6小时 c.7-24小时 d.>24小时 4. 新生儿出生后是否与您进行皮肤接触: a.是 b.不是 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生后多久开始进行:a.<1分钟 b.1-10分钟 c.11-59分钟 d.≥60分钟 (2)持续了多久后与您分开:a.<10分钟 b.10-29分钟 c.30-59分钟 d.60-89分钟 e.>90分钟

(3)与您分开前新生儿是否完成第一次母乳喂养(衔接正确且大口吸吮):a.是 b.否 (4)停止皮肤接触的原因: 5. 新生儿是否在住院期间始终与您在一起:a.是 b.否 若填否,母婴分开的原因是什么: 6. 是否是母乳喂养: a.是 b.否 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生后多久开始母乳喂养(衔接正确且大口吸吮):a.<15分钟 b.15-60分钟 c.61-90分钟 d.>90 分钟 (2)第一次母乳喂养用了多长时间(分钟): (3)分娩后,是否有喂养母乳之外的其他东西:a.是 b.否 如是,喂的是什么 原因是: 7. 是否用瓶子喂养新生儿: a.是 b.否 8. 医生是否对新生儿脐带进行处理: a.是 b.否 如是,如何处理的,使用药物为: 9. 在医院是否收到婴儿食品厂商的礼物或产品(包括配方奶粉、奶瓶等):a.有 b.没有 如有,请展示品牌,品牌为: 10.新生儿出生后是否患病:a.是 b.否 如患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患疾病为(2)花费(元): (3)是否获得保险补偿: a.是(补偿比例为) b.否 11.产后是否接受过有关母乳喂养的宣传或教育: a.是 b.否 如是,提供者为: 12.您对本机构将开展新生儿安全项目有何期望、要求或建议: 如新生儿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您是否通过挤出母乳来喂养新生儿: a.是 b.不是 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1)您每间隔多久挤一次奶(小时): (2)如何给新生儿喂奶: a.杯子 b.勺子 c.胃管 2.新生儿是否进行了袋鼠式护理:a.是 b.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24小时里,袋鼠式护理实施是否≥18小时: a.是b.否 (2)在此过程中,新生儿和您是否分开超过30分钟: a.是 b.否

(推荐)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

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 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四、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现场调查表

附件1 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均未检测;?2017 年;?2018 年;?2019 年 最近一次检测(评价)报告编号: 对应的检测评价机构名称: 如检测:?全面检测;?部分检测 粉尘: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其中: 煤尘: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矽尘: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石棉粉尘: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水泥粉尘: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化学毒物: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其中: 铅及其化合物: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苯: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噪声:场所检测点:个,大于85dB(A):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电离辐射:场所检测点:个,超标点: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个。 ?均未体检?2017 年?2018 年?2019 年 最近一次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编号: 对应的体检机构名称: 如体检:?全面体检?部分体检 职业健康体检应检总人数:人;实检总人数人,其中: 接触粉尘应检人数:人;实检人数人;

附件 2 用人单位需准备的资料清单 一、基本信息 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2.主要原、辅材料、产品清单(包括原辅料名称、MSDS、消耗量和产品名称、产量);采用 EXCEL 文档整理,具体格式如下: 3.生产工艺流程图; 4.用人单位所有劳动者名单及身份证、岗位名称基本信息,如存在劳务外包情况,则包括劳务派遣人员的名单及身份证和岗位等基 本信息。采用 EXCEL 文档整理,具体收集格式如下: 二、职业卫生基本信息 1.2017-201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2.2017-2019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3.近10年如有新、改、扩建项目,则提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设计专篇、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报告;

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讲解

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 1、环境现状调查 (1)调查范围 项目现场前详细阅读资料,了解项目情况,根据技术导则要求初步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重点针对调查范围内的敏感点。 污染类项目:一般情况下,对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作详细调查, 生态类项目: (2)调查对象及调查重点 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敏感点和外环境。 敏感点调查调查范围内以下情况: 重要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珍稀保护物种分布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水生生物“三场”等居住生活区——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科研单位 基础设施——变电站、高压线、车站 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水库、市政污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厂等 饮用水源——河流型水源、水库、井泉、供水设施<自来水厂、提升泵站、输水管道>等 其它:如林场、基本农田、养殖场、岩溶塌陷地带等 外环境:项目周边的工矿企业(尽量调查其产排污情况)、公路、铁路、高压线及变电站、垃圾收集站、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储库、周边用地规划及其它可能对本项目产生影响的外环境等。——结合项目外环境情况,初步判断项目的选址合理性。 敏感点和外环境落实到平面布置图或地形图上,若无此图,则手工绘制草图。标注其方位、距离、受项目影响因素及可能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等。 (3)现场记录要全面 针对项目将项目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等均采取摄像、照片等形式记录,

调查内容尽量要做到详细,原则上照片数量不得少于30张。 2、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调查了解项目企业合法证明材料(企业法人证、企业营业执照等,矿山类需“五证”)、立项批文(或备案登记证;发改委等部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设计方案等)、规划用地许可证(或项目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或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主要为矿山类项目)、土地利用有关文件、总量控制指标(即排污许可证)及原有环评批复、其它相关政府文件(例如会议纪要等)。 矿山类项目还需调查矿区划定批复、储量核查批复、地灾批复、煤质监测报告、瓦斯等级鉴定书等。 (2)企业总平面布局 有企业总平面布置图的要对照核实(不一样的地方作出标注;尤其是矿山项目的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尤其要关注) 若无总平面布置图需现场对照手绘 (3)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现场调查了解清楚整个企业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落实采用的原材料基本情况(名称、用量、厂家等) 污废水:产生废水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厂区内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运行出水水质、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落实排水去向 废气:产生废气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废气源(名称、排放口规范情况及数量、排放口设置位置等)、排放方式(是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排放废气监测资料、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 噪声:调查了解主要设备情况(数量、型号、布置位置) 固体废物:调查临时堆放场的情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39号文)分析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 安监总厅安键[2014]39号 第一条为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技术服务机构) 从业行为,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0号)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一)坚持遵纪守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并自觉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强化社会责任,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支撑,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三)坚持诚实守信原则,确保技术结论科学、客观、真实,对出具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四)坚持优质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自觉维护行业形象和信誉,落实行业自律的要求; (六)坚持廉洁从业,恪守职业道德,承担保密义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第三条专业技术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采样、检测活动时,每个检测项目应由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和复核人)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组中应包含相应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卫生工程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检测人员(必要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 第四条技术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确保每年取得一定数量的评价、检测服务业绩,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五条技术服务机构应建立评价报告信息网上公开制度,评价报告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审核通过后15日内将有关信息在网上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和法律、法规规定可不予公开的除外)。网上公开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地理位置及联系人; (二)项目名称及简介; (三)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时间,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四)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现场检查

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现场检查指南 AQ/T 4236-2014 2014-02-20发布 2014-06-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现场检查前的准备、检查对象和要素、检查的方法措施和检查结果的确认与后续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相关执法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工作现场进行的职业卫生状况的检查和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内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煤矿除外)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适用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200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 28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GBZ/T 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 225-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监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监管人员 inspector 具备职业卫生领域相关业务知识,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由执法监管部门指定、授权,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人。

卫生学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具体调查相关食物中毒的报道,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熟悉各类食物中毒潜伏期和所有的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食物调查处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根据和原则要求 问题1:我国对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法律依据、基本内容和原则有哪些要求? 卫生部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431号、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以及有关法规、条例和地方性有关规定等实施。主要是明确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置病人、调查原因、处理食物,对肇事人员(法人)进行或协助进行卫生的、行政的和法制的善后处理。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原则要求一是提高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即一切结论、结果都是翔实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二是工作合法性,即一切调查处理工作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即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之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三是工作的有效性,即切实解决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案例讨论 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乐山市卫生监督所于2002年5月5日晚6时接到乐山医院值班医生苏×关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电话报告。报告称:该医院收进了20余名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这些病人都是某高校某期同学。市监督所值班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立即携带平日准备好的调查用品,包括急救箱,现场检测采样用品,调查登记本,取证工具等,立即奔赴现场。 问题2:卫生监督所如何建立食物中毒的报告系统?怎样做到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能立即出动? 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信息的报告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8号令)执行报告制度如下: 一、报告原则 1、及时报告原则。发生疑似或者食物中毒必须立即电话或短信报告,并严格按规定时限实行书面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报告。 2、依法报告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紧急报告;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和报告,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在向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的同时通报同级卫生

企业现场尽职调查的操作全流程

企业现场尽职调查的操作全流程 现场尽职调查概述 一、总体概述 现场尽职调查的最重要方法和目的是通过交互式验证,核实企业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判断企业经营者是否诚实可靠,发现可能的造假、掩盖、粉饰行为,寻找潜在的风险,还原企业基本真实的财务状况和数据。 具体方式是:1)通过与不同企业内部核心人员和一般人员访谈观察和判断他们之间的回答是否有明显矛盾;2)通过与其上下游访谈判断与内部访谈内容是否有矛盾;3)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判断相关环境是否与其他调查内容基本相符;4)最后通过文件资料判断和验证其他调查内容是否属实。 其中,与相关人员的访谈和实地考察是尽职调查的关键环节。要做到1)询问有技巧、问题早发现;2)认真观察被访者回答问题的语速、语言回答方式、真诚与否、观察相关人员在整个尽调过程中有无相互暗示、串通、阻拦等行为,通过各种细节发现问题。3)先询问较容易的、可多渠道交互式验证的问题提问,判断被访者的诚信度,再逐步询问较难的、交互式验证渠道少的问题提问。4)必须随机与中下层人员进行访谈、交谈,询问几个他(她)应了解的问题,通过被访者的回答侧面分析、验证企业高层的诚信度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二、尽调要求 1、尽调人员要求: 尽调人员两人,分AB角,A角为主调人员,B角为次调人员。 主调人员A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次调人员B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知识。 2、尽调时间: 必须安排在工作日,企业工作正常运转时间。 财务尽调持续有效时间应在4小时以上,包括面谈和实地核实。 3、要求企业到场人员: 必到人员:企业实际控制人、企业财务负责人 其他人员:其他主要部门负责人,如仓储、生产、运输负责人等。 4、现场记录要求 所有重要材料均需拍照(具体拍照文件均有标注),重点资料拍摄,必须根据每项进行文件夹分类。 照片拍摄需清晰、完整、有效,避免抖动、模糊。(尤其是电脑截屏拍摄)。若会计凭证资料本身原因造成所拍摄信息不清,需现场抄写相关信息,并将所抄信息填写在尽职调查报告之“异常说明”。 与相关人员访谈均需录音,从一进目标公司即需开始录音。所有录音格式均为MP3 或WAV,并确保WINDOWS MEDIAPLAYER 可以播放)电话约访录音需清晰,表达完整。相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保证检测活动客观公正、检测数据真实准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检测,是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技术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进行的检测。 第三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签名识别档案及其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保证其业务能力满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要。 第四条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应当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程序和内容开展(检测工作流程见附件1),不得更改、简化程序和相关内容。 第五条技术服务机构从事检测活动前,应当与用人单位(或委托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检测类别、检测范围、收费标准或合同价格、完成时间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或协议)前,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检测工作的来源、性质、范围和内容等,结合自身资质条件和技术能力,按要求组织开展合同评审。 第六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因计量认证范围限制或样品保存时限有特殊要求等原因需委托其他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的,委托检测样品数量应当满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以下简称《工作规范》)的要求,且委托检测项目种类数不得超过检测项目种类总数的30%。 第七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程序和以下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包括工作日写实): (一)现场调查应当覆盖检测范围内全部工作场所。 (二)现场调查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

浅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 王荣鑫

浅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王荣鑫 发表时间:2017-11-21T10:23:21.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王荣鑫 [导读] 摘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众多污染因素,而这些因素极易引发项目建设人员的职业病。 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 510060 摘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众多污染因素,而这些因素极易引发项目建设人员的职业病。为此,本文以某建设项目为例子,就职业卫生调查材料、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质量控制举措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卫生调查材料;质量控制举措 引言: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众多建设项目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职业病,极大危害到项目建设人员身心健康。依据有关方面统计得知,我国已经超过2亿人不同程度患有物理性危害因素、粉尘危害因素、化学毒物危害因素等造成的职业病。从涉及行业来分析,包括传统建筑、冶金、化工、煤炭,新兴汽车制造、医药、生物、IT等行业。因此,需要有关企业或部门建立起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制,开展卫生调查工作,并且采取相关举措预防和治疗职业病,保障我国广大公民身心健康。 一、职业卫生调查材料与调查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东某企业新建项目每一条生产线和职业卫生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为重要研究调查对象。 (二)研究范围 有关调查人员严格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要求,就广东某企业新建项目在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举措、防护效果进行研究、评价,为今后制定出有针对性职业病预防举措提供重要数据信息参考。 (三)研究内容 优化建设项目总体布局、采取应急救援预案、应用职业病防护用品、一些辅助性基本卫生器械等,对职业病带来危害进行监督,为保障建设项目人员身心健康发挥出重要作用。 (四)研究调查方法 专业化人员依据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进行以下工作。第一,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例如:进行作业环境卫生调查、职业卫生管理调查、建设项目是否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调查。第二,检查表分析。这种方式主要是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方面法规法规中内容、列出检查项目、检查单元等,最终编制成检查表,开展评价项目调查研究。第三,检测检验。检测应用方法为:检测劳动者个体接触工作场合中粉尘、有毒有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工作场合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内容,表示检测不合格。开展现场检测布点,严格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粉尘、物理因素、地面磁场强度等进行检查监督。 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 (一)项目总体情况 本项目三条生产线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对操作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举措解决。(其主要工艺流程从图1中体现) 图 1 本项目三条生产线工艺流程 (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开展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提升分析效果。第一,专业化人员对项目中应用原材料,粘胶剂、稀释剂、固化剂、油漆、板材等严格依照部分原材料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成分分析,最终确定广大操作人员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程度。第二,开展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分析。例如:对生产中甲苯、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因素研究,并且以表格形式进行危害因素汇总[1]。 三、职业病危害质量控制举措 (一)开展防尘举措改进 在整个生产车间需要加装轴流风机、保持车间通风在每小时12次以上。将能够产生出较多粉尘的打磨机、成型机、推台锯等设置出独立作业单元,避免对其它方面工序造成粉尘污染。减少除尘设备塑料软管长度,对管道内积尘定期处理,并且增加必要清扫孔,提升除尘效果。吸尘罩需要对产生尘埃点全覆盖,全面性提高粉尘捕集效率,降低整个作业过程中所有空气中粉尘浓度。在打磨机、成型机、推台锯等作业部件上加装移动类型轻便防尘设备,合理对粉尘排除。在生产作业完毕后,清洁人员需要应用移动式防尘器清扫整个车间,对自身工作服粉尘有效喷吹,避免造成二次扬尘。 (二)提升防毒质量 需要专业化安全防护人员将喷漆后漆件放置在专门自然晾晒风干场所,并且将此风干场所区域上方安装高质量局部吸罩,有利于尾气及时排放。将刷完底漆木料等减少在外面停留时间,立刻放入晾干区域中,降低交叉污染概率。在生产一线车间内需要安装局部抽风设施,将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及时排除,降低这些物质浓度。更换喷漆房内水帘用水,有效避免水帘中有毒有害物质溢出导致二次污染问题。安装新型抽风设备,使喷漆房、待干区风量加大,保持新风口在清洁区域中。 (三)进行健康监护 建设项目企业需要进行以下工作提升健康监护能力。第一,用人企业需要严格依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内容,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例如:对每一个职工建立起健康监护信息档案,定期进行身体体检,保障所有员工身心健康。第二,对存在一定程度职业病员工需要安排定期复查、观察,对严重者需要调离现有工作岗位、安排进入新岗位中妥善治疗。第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欧剑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