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_杜双奎

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_杜双奎
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_杜双奎

2005年6月

第20卷第3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 n ese Cer eals and O ils Associati o n

Vo.l20,No.3

Jun.2005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

杜双奎1魏益民1,2张波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1,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北京100094)

摘要挤压膨化加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发生了复杂的物化变化。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环境下,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淀粉发生糊化、降解,生成小分子量物质,淀粉水溶性增强;蛋白质发生变性、重组,发生组织化,蛋白质水溶性和生物学效价下降;脂肪与淀粉以及蛋白质形成脂肪复合体,淀粉溶解性和消化率降低,脂肪氧化速度减慢,氧化程度减小,产品货架期延长。

关键词挤压膨化淀粉蛋白质脂肪

0前言

食品挤压膨化加工技术是集混合、搅拌、破碎、加热、蒸煮、杀菌、膨化及成型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与饲料工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对挤压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挤压设备的研制开发,用挤压膨化法加工富含营养、风味多样、美味、食用方便的新型休闲食品将成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挤压膨化食品以其所具有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12。在整个挤压膨化过程中,食品物料在质构、组织和外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已对挤压过程中食品的质构重组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物料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主要组分在挤压膨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简单分析,以供挤压膨化食品生产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1挤压膨化加工原理

物料被送入挤压膨化机中,在螺杆、螺旋的推动作用下,物料向前成轴向移动。同时,由于螺旋与物料、物料与机筒以及物料内部的机械摩擦作用,物料被强烈地挤压、搅拌、剪切,其结果使物料进一步细化、均化。随着机腔内部压力的逐渐加大,温度相应的不断升高,在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2004-06-24

作者简介:杜双奎,男,1972年出生,讲师,博士生,食品与发酵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魏益民,博士生导师,教授,农产品品质与加工工艺研究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条件下,物料物性发生了变化,由粉状变成糊状,淀粉发生糊化、裂解,蛋白质发生变性、重组,纤维发生部分降解、细化,致病菌被杀死,有毒成份失活。当糊状物料由模孔喷出的瞬间,在强大压力差的作用下,水分急骤汽化,物料被膨化,形成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产品,从而达到挤压膨化的目的112。

食品物料在挤压机腔内主要经历了固体输送、过渡态到熔融态,最后由模头排出。在挤压膨化加工的整个过程中,物料主要组分(如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等)发生了复杂理化变化,这些组分的变化情况与挤压膨化加工条件如挤压温度、进料速度、原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模口大小等有密切关系。

2挤压过程中淀粉的变化

挤压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谷物小吃食品。在挤压膨化谷物食品的加工中,挤压膨化原料一般都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小吃食品的质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消化程度、所制造挤压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等各个方面。淀粉是谷物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挤压膨化加工中,淀粉主要发生以下变化。

2.1淀粉的糊化

淀粉糊化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挤压膨化过程中的淀粉糊化,是一个在低水分状态下的糊化过程,其糊化程度与挤压膨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螺杆转速、加工温度和物料水分含量有着十

中国粮油学报2005年第3期

分密切的关系。La w ton等人研究15个挤压加工变量对玉米淀粉糊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和挤压机套筒温度对玉米淀粉的糊化度有显著影响,提高物料水分含量和套筒温度可提高产品的糊化度122。Ch i a ng和Johnson研究发现,在喂料水分为18%~27%,转速小于140r/m in,温度大于80e时,小麦淀粉急剧糊化;物料在高水分含量时,其产物糊化度也较高,但随着喂料水分的增大,其糊化度呈下降趋势132。Chiang和Johnson对小麦粉132、Bhatta-charya和H anna对糯性玉米粉(直链淀粉含量10%)和普通玉米粉(直链淀粉含量30%)的糊化与挤压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均表明挤压膨化物的糊化度随着挤压机模头温度和喂料水分的提高而增大,随着挤压机螺杆转速的提高而下降;相同条件下,糯性玉米粉的糊化程度高于普通玉米粉14-52。王丽玮和冯玉红对带胚玉米进行挤压研究,也发现挤压膨化物的糊化度随挤压机模头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螺杆转速的提高而下降,认为这是由于挤压机螺杆转速提高时,物料在挤压机腔体内停留时间减少而导致的16-72。Go m ez和Aguilera研究表明,降低玉米淀粉原料中的水分含量,会导致挤出物的糊化度增加,会导致挤出物中的淀粉由糊化状态向降解状态转变;同时他们提出了淀粉在挤压机内的糊化降解模型,强调在生淀粉的糊化过程中也存在淀粉降解,但其降解产物与已糊化淀粉的降解产物有所不同。淀粉降解是由于挤压机内的温度和剪切作用所致,即使在机内温度小于150e,物料水分在12%左右的条件下,玉米淀粉也在挤压机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18-92。王宁等人研究表明,在高压缩比条件下,螺杆转速较大时,强大的剪切作用将使已充分溶胀的淀粉颗粒过度剪切,不但会使其糊化,还会使其降解,导致糊化度下降1102。杨铭铎研究发现,挤压膨化的糊化程度较蒸煮糊化程度高,而且稳定;认为经膨化而实现的糊化,单位时间内所需能量较大,但为瞬时完成的,因而总消耗能量小;而蒸煮糊化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较小,但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因而消耗总能量较大1112。

淀粉的糊化本质是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挤压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及强大的机械剪切力,很容易使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使淀粉产生糊化。Bha ttacharya和H anna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单螺杆挤压机研究挤压膨化过程中淀粉的糊化动力学时发现,淀粉糊化度随物料水分的降低而升高,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淀粉糊化反应属于假零次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152。La i和Kok i n i 指出挤压膨化中淀粉糊化遵循一级反应模型1122。Ca i和D iosady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急停挤压0技术,在4m in~5m in内将挤压机机筒全部拆卸的手段,沿螺杆分段分析了不同挤压条件下淀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淀粉在挤压过程中由固态经过渡态而达熔融态,其过渡态沿螺杆只占2c m~2.5c m,且不随挤压条件变化而变化,淀粉糊化发生在熔融态,开始糊

化服从动力学二级方程模型,即

d(1-f)

d t

=-K#(1

-f)2,随后很快转化为一级方程Ln(1-f)=-K#t,整个糊化过程以一级方程模型为主,糊化速率常数是温度与剪切力的函数(注:f为糊化度,K为糊化速率常数,t为由熔融段开始算起的滞留时间)1132。

2.2淀粉的降解

挤压加工过程是一个力化学过程。谷物原料和淀粉在挤压、剪切等机械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系列化学变化。在挤压过程中,最明显的化学变化是力降解,即淀粉分子在机腔内部各种机械力的作用下,导致氢键断裂,大分子降解。淀粉降解程度与淀粉分子所受处理的环境条件有关。Ch i a ng和Johnson报道在高温和剪切环境条件下,淀粉链被部分打断,淀粉主要发生降解现象,生成小分子寡糖。M erc ier和Fe ili e t研究表明,在低温(135e)下,水分含量为22%淀粉所挤压出的产物为V型结构,而在185e 下,水分含量为13%时,挤压出的产物为E型结构。E型结构淀粉在30%湿度下会转化成V型结构淀粉11,142。D isoady等人采用螺杆压缩比为3B1,温度为121e,转速在50-100r/m in之间,水分大于25%时,研究发现淀粉产生明显的降解,这主要是由剪切作用所致1152,而Go m ez和Agu ilera研究发现当物料的水分含量小于20%时,在高压缩比的挤压蒸煮过程中,淀粉的降解是很明显的182。Colonna P.研究发现木薯淀粉挤压后,其平均分子量下降,木薯淀粉在挤压过程中发生了降解1162。W illi a m s等人研究表明,较高的挤压机模头温度和较低的喂料水分可以加大淀粉的降解程度,螺杆转速对淀粉降解的影响则是双方面的,一方面转速越高,剪切强度越大,有利于淀粉的降解;另一方面,转速越高,物料在机筒内的受作用时间越短,从而不利于降解112。王宁等人报道在挤压蒸煮过程中,除了过度剪切作用可导致淀粉分子降解外,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也可使之降解,这种降解作用既可发生在挤压机的套筒中,也能发生于模头内;挤出产物的糊化度是淀粉糊化和降解综合作用的结果1102。

40

第20卷第3期杜双奎等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

此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或其它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淀粉原料在挤压过程中的降解,发生在支链部分的几率显著地高于直链部分,挤压对支链淀粉的降解类似于普鲁兰酶的作用112。丁霄霖和汤坚研究表明,玉米淀粉在挤压过程中,直链部分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淀粉降解主要发生在淀粉的支链部分,支链部分的降解位置位于分子内部,挤压施加于淀粉聚合物的剪切力是挤压淀粉中直链淀粉脂肪络合物的V型结构向E型结构转换的根本原因,淀粉的降解过程属于力化学过程;挤压膨化后的淀粉平均分子量明显减小,淀粉通过裂解,可以产生麦芽糊精等小分子物质。在以木薯淀粉作试验时,发现挤压温度愈高、螺杆转速愈快,淀粉的裂解产物愈多。不同品种的淀粉,其裂解产物亦有所不同。马铃薯淀粉有80%的裂解产物可溶于乙醇,而大米、小麦、玉米的膨化物中则多数只溶于水。裂解的结果使淀粉在较低温度下有较强的水溶性和吸水性,使淀粉颗粒结构松散,改变了原有淀粉的理化性质117-192。

2.3其它

淀粉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之分,它们在挤压膨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率影响挤压制品的组织特性。支链淀粉能促进膨化,使产品很轻、很松脆;相反,用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或块茎植物的淀粉制成的产品质地较硬,膨化程度较小112。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越高,膨化物的膨化指数越小。Bhattacharya和H anna研究发现50%直链淀粉与50%支链淀粉混合挤压时,可得到最佳的膨化效果。另外,来源不同的淀粉其挤压效果也存在差异,小麦、玉米、大米中的谷物淀粉具有较好的膨化效果,块茎淀粉不仅具有很好的膨化性能,而且还具有十分好的粘结能力142。

3挤压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挤压原料中的另一主要组分,对富含蛋白质的原料进行挤压加工时,蛋白质亦发生复杂的变化。3.1蛋白质的变性

含蛋白质的食品原料在挤压机内受到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综合作用,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的结合力变弱,蛋白质分子结构伸展、重组,表面电荷重新分布趋向均匀化,分子间氢键、二硫键等部分断裂,导致蛋白质最终变性。蛋白质产生变性的程度与挤压过程中的参数有密切关系。M ercier等人研究发现挤压系统参数对蛋白质的变性有重要影响。挤压机套筒温度越低,喂料水分越大,螺杆转速越高,蛋白质变性程度越低;相反,挤压温度高,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大,组织化程度好;温度低,挤出产品的溶解性好。蛋白质经挤压变性后,原先封闭在分子内的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暴露在外,使挤压蛋白在水合体系中的溶解性降低,蛋白质的分散指数(PD I值)下降。挤压物料中的其他组分对挤压蛋白的PD I值也有影响。若有大量淀粉存在时,糊化的淀粉会与蛋白质发生给合,从而影响PD I指数的测定112。

另外,在挤压机腔体内,变性的蛋白质分子也可彼此之间发生二硫键和疏水键键合,产生组织化作用。这是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的主要原因。

3.2蛋白质生物学效价的变化

挤压过程中,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会发生变化。温和的挤压条件可以引起蛋白质发生适度变性,增加了对蛋白酶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但在激烈的挤压条件下,氨基酸可与原料中的一些还原糖或其他羰基化合物发生反应,造成氨基酸损失,特别是赖氨酸损失较大,引起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和消化率下降。Cheng等人报道,在经挤压加工的大麦、玉米面筋粉和小麦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有下降,但挤压处理豆粕时,表观消化率变化不大,这可能是谷物原料在高温挤压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还原糖的缘故而引起的。适当改变挤压工艺条件,如降低原料中葡萄糖、乳糖等还原糖的含量,提高原料水分含量,可有效的减少美拉德反应,提高蛋白质消化率1202。

D ahli n等人对不同条件下挤压膨化加工的玉米、小麦、黑麦、高粱等8种谷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水分含量为15%,挤压温度为150e,螺杆转速为100r/m in的条件下,挤压产品的蛋白质生物学效价相比未处理原料得到了显著提高1202。

此外,挤压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也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经挤压后,蛋白质(总氮)含量有所下降,但并不是以氨基酸按比例下降的,有些氨基酸下降程度大,损失多,而有些氨基酸损失少。B jorck利用双螺杆挤压机研究了挤压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赖氨酸损失程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温度和水分。在温和的条件下加工

41

中国粮油学报2005年第3期

(170e、水分13%),其赖氨酸损失为13%;在最剧烈的条件下加工(210e、水分13%),赖氨酸损失37%,蛋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损失分别为28%、21%、17%;然而,在剧烈条件下(210e),水分含量增加(18%)时,则赖氨酸的损失为28%,赖氨酸损失减少了9%,表明水分含量对于赖氨酸的保留有显著的影响。除此之外,其余的氨基酸在整个挤压过程中变化不大121-222。Il o S.和Berghofer E.研究玉米粗粉挤压膨化加工中赖氨酸和其它氨基酸损失动力学时发现,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是不稳定的氨基酸,挤压蒸煮中氨基酸的损失遵循一级反应,一级反应常数大小取决于产品温度和喂料水分含量,而螺杆转速没有影响,赖氨酸对温度敏感,剪应力显著影响速率常数1232。

挤压加工过程中,原料中所含的还原糖对氨基酸损失有影响。Beufrand试验发现,挤压混有蔗糖的谷物混合物时,有效赖氨酸损失明显增加;在糖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氨基酸损失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水分含量的提高则有利于氨基酸的保留,糖对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来自美拉德反应112。

总之,要提高挤压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蛋白质利用率,减少有效赖氨酸损失,应选择合适的加工条件,采用强化氨基酸的方法来提高蛋白质的综合利用率,从而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4挤压过程中脂肪的变化

脂肪在食品的挤压过程中是一敏感组分,它对食品的质构重组、成型、口感影响较大。一般认为,在挤压过程中,原料中的脂肪能够与淀粉形成复合物,不仅影响产品的膨化效果,还会影响淀粉的溶解性和消化率。Linko等人研究发现,在挤压膨化中直链淀粉与脂肪形成的复合物能够由V型结构转换成更趋于稳定的E型结构,经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表明,挤压机内的剪切力是引起复合物由V型结构向E型结构转换的根本原因1242。不同挤压膨化条件下,形成的淀粉脂肪复合物的含量是不同的。Lucy B Guz m an 等人利用W enger X-5型挤压机研究原料挤压后淀粉脂肪复合物的形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原料中大约有2/3的游离脂肪在挤压过程中变成了复合体。挤压温度为50~60e,游离脂肪从挤压前的81.34%下降到24.66%,而脂肪复合体由18.66%增加到75. 34%;挤压温度为85~90e时,脂肪复合体所占比例与50-60e时相比无明显变化;挤压温度120~ 125e时,脂肪复合体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游离脂肪所占比例有所升高。总之,在较低的温度下(100e 以下),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复合体的生成量略有增多,但在高温(100e以上)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体的生成量相反有较明显的下降112。何其傥等人在不同温度、不同螺杆转速和不同水分含量的条件下,研究温度高于100e时脂肪复合体的生成情况。实验分析表明,挤压温度和水分含量是影响复合体生成量的主要因素,而螺杆转速对复合体生成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挤压温度和水分含量的上升,挤出样品中的游离脂肪含量也越高,复合体生成量减少112。另据H ahn D.E.和H ood L.F.研究表明,在套筒温度为110~140e、水分含量19%左右、螺杆转速为240r/m in时,淀粉脂肪复合物生成量较多;利用X-射线衍射图和碘蓝图证实,温度是影响淀粉脂肪复合物形成的最显著的因素1252。

脂肪在挤压过程中,除了生成脂肪复合体外,还会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发生的顺-反异构现象。W i-l lian在挤压过程中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发生的顺-反异构变化随着挤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挤压温度由55e增至171e,反式脂肪酸的量会由1%增至1.5%112。

在相同的条件下,挤压食品相比其他类型食品具有较长的货架期,其原因是由于脂肪在挤压过程中能够与淀粉和蛋白质形成复合体,脂肪复合体的生成,使得脂肪受到淀粉和蛋白质的保护作用,对降低脂肪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程度,延长产品的货架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ao和A rtz研究了脂肪复合体的生成量与保存过程中氧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挤压温度越高,复合体生产量越少,产品在保存中越易发生氧化;挤压温度越低,复合体生成量越高,产品保存中氧化程度越小;在温度为115e和135e以下时,产品在保存过程中氧化程度增加很少;挤压加工后,油脂过氧化物值、共轭氧化产物等是挤压温度的函数,认为挤压后脂肪稳定性的下降与金属Fe的含量增加有关1262。Chefte l研究表明挤压可使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失活,从而提高了脂肪的稳定性。随着挤压温度的增加,影响脂类稳定性的酶类失活速率也增加。但是随着挤压产品的水分活性和温度的增大,脂类的氧化作用随之增加,油脂稳定性会明显下降1272。徐学明分析挤压加工食品中油脂的稳定性时认为,挤压可使原料中的脂氧酶、脂解酶钝化,从而提高了油脂的贮藏稳定性1282。

脂肪对蛋白质的作用取决于脂肪液滴在蛋白质中的分配情况、脂肪数量以及混合前蛋白质的受热程

42

第20卷第3期杜双奎等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

度等等。在挤压加工中,当脂肪含量在0-15%时,大豆蛋白可发生组织化;脂肪含量大于15%时,脂肪对大豆蛋白的组织化有显著抑制作用;脂肪含量达20%时,蛋白质则不能发生组织化1292。

原料中混入一定量脂肪,虽可改善产品质构和口感,但会影响到产品的膨化率。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它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很小,但含量较高时,会使产品的膨化率明显下降。脂肪含量相同的情况下,脂肪复合体的生成量越多,产品膨化率越高,脂肪复合体的生成量与产品膨化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5小结

挤压膨化加工技术作为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之一,将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业。挤压膨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过程,物料组分所发生的变化主要同物料性质、挤压前物料的预处理、挤压过程中物料水分含量、挤压机螺杆长度、挤压加工温度分布、螺杆结构、螺杆转速、喂料速度、模头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了解物料主要组分在挤压加工中的变化,对于指导挤压膨化食品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主要组分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这些变化还有待国内外研究者继续深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12 高福成.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122L aw ton B.T.,H enderson G.A.,De rlakta E.J..The

e ffect o

f ex truder v ariab l es on ge lati n i zati on of co rnstarch.

C an.J.Chem.Eng.,1972,50(4):168-173

132 Ch i ang B.Y.,Johson J.A..G elati n ization of starch i n ex truded products.Cereal Che m.,1977,54(3):436-441 142 Bha ttacharya M.,H anna M.A..Ex trusion processing of w et corn g luten m ea.l J.Food Sc.i,1986,50:1508-1510 152 Bha ttacha rya M.,H anna M.A..K i netics of starch ge l at-i n izati on during ex trusion cook i ng.J.Food Sc.i,1987,52:

764-766

162 王丽玮.挤压膨化带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基础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1998

172 冯玉红.挤压膨化带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试验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0

182 G om ezM.H.,A gu ilera J.M.Changes i n the sta rch frac-ti on duri ng extrusi on cook i ng of corn.J.F ood Sc.i,1983,

48:374-379192 G o m ez M.H.,A gu ilera J.M..A phy si ochem i ca lm odel

f o r ex trusion of cornstarch.J.F ood Sc.i,1984,49:40-46 1102 王宁,卢承前,黄志,等.大米粉在挤压蒸煮过程中酶法糊化度数学模型.食品科学,1995,16(9):20-24 1112 杨铭铎.谷物膨化机理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1988

(4):7-16

1122 L a i L.S,K ok i ni J.L.Phy si cochem ical changes and rheo l og ical prope rti es of starch duri ng ex trus i on.B i o tech-

no l P rog.,1991(7):251-266

1132Ca i W.,D iosady L.L..M ode l for ge lati n i zati on o f W heat Starch i n a Tw i n-Screw Ex truder.J.Food Sc.i,

1993,58(4):872-875

1142M erc i e r C.,Fe iliet P..M odifica ti on o f carbohydrate components by ex trus i on cooking of ce rea l products.Ce-

rea l Chem.,1975,52(3):283-297

1152D iosady,L.L.,P aton D.,e t a.l Deg rada ti on of wheat sta rch in a si ng l e-sc rew extruder m echanica l kine tic

breakdown of cooked starch.J.F ood Sc.i,1985,50:

1697-1702

1162 Co l onna P.M acro m o lecular mod ificati on o fm anioc starch components by ex trusion cooki ng w it h and w it hou t lipi ds.

Carbohydrate P oly m ers,1983,3(2):87-108

1172 丁霄霖,汤坚.玉米淀粉的挤出研究(?)-淀粉聚合物的降解及其表征.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0,9

(3):1-11

1182 汤坚,丁霄霖.玉米淀粉的挤压研究-淀粉在挤压过程中降解机理的研究(òa).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4,13(1):1-9

1192 汤坚,丁霄霖.玉米淀粉的挤压研究-淀粉在挤压过程中降解机理的研究(òb).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2,11(2):95-103

1202 刘春雪,高立海,程宗佳.挤压膨化对水产饲料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中国饲料,2003(14):17-19 1212 B jorck I,N oguch i A,A sp NG,e t a.l P rote i n nutr iti onal va l ue of a biscuit pro cessed by ex trusion cooki ng:Effect

on ava ilab le lysi ne.J.A gr i c Food Che m.,1983,31:488

-492

1222 B j o rck I,A sp NG.T he e ffects o f ex trusion cook i ng on nutr itiona l value-a literature rev ie w.J.Food Eng.,

1983(2):281-308

1232 Ilo S.,Berghofer E.K ine tics of l ysine and other a m i no acids l oss duri ng ex trus i on cook i ng o fm a i ze gr its.J.F ood

Sc.i,2003,68(2):496-502

1242 L i nko P.,Co lonna P.,M ercier C.H i gh-te m perature, short-ti m e ex trusi on cook i ng.A dvances i n Cereal Sc-i

ence and T echno logy,1981,4:145-235

(下转第47页)

43

第20卷第3期张美莉等苦荞和甜荞萌发后脂肪酸营养评价

content duri n g ger m ination.SF A B MUF A(m ono-unsaturated fatty aci d s)B PUFA is1B2.2B2.0and1B1.8B2.2re-specti v ely before a nd after ger m i n ati o n f o r F.tartari c um Gaerth;w hile t h at for F.esc u l e ntu m M oe nch is1B1.8B1.6and1 B1.5B1.8respecti v ely before and after ger m i n ation.After ger m i n ation,ther e is no obv i o us c hange i n tota l content of fatty ac i d s,the MUFA content decreases,whil e the PUFA content i n creases.So the nutrition va l u e o f fatty aci d s of buck wheat grai n s is m i proved after ger m i n ation.

K ey words F.tartaric um Gaerth,F.esculentu m M oench,ger m i n ati o n,fatty ac i d,nutriti o n estm i ati o n

(上接第43页)

1252 H ahn D.E.,H ood L.F.Fact o rs i n fluenc i n g cor n starch-lipi d co m ple x ion.Cerea l Che m.,1987,64

(2):81-85

1262 Rao S.K.,ArtzW.E..E ffect o f extr usion on lip-id ox i d ati o n.J.Food Sc.i,1989,54(6):1580-

1583

1272 Cheftel J C.Nutriti o nal effects of e x trusi o n cooki n g.

Food Che m.,1986(20):263-2831282徐学明.挤压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食品与机械,1995(5):22-23

1292 Gw i a zda S.,Noguchi A.,Saio K.M icrostructural st u dies o f texturized vegetable pr otei n pr oducts:

effects of o il addition and transfor m ation of ra w

materials in vari o us secti o ns o f a t w i n-scre w ex-

truder.FoodM icrostructure,1987,6(1):57-61

Changes ofM ateri al Co mponents duri ng Extrusi on

Du Shuangkui1W eiY m i i n1,2Zhang Bo2

(College of Food Sc i e nce and Eng i n eeri n g,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Agric u lture

&Forestry1,Yangli n g Shanx i712100)

(I nstitute of Food Sc i e nce and Techno logy2,C AAS,Beiji n g100094)

Abst ract Extrusi o n i s w i d ely used i n f o od processing i n dustry.Duri n g extr usi o n pr ocessi n g,co m plex physicoche m-i ca l changes ta ke place i n m aterial co mponents.Under the cond itions of h i g h te m per ature,hi g h pressure and high shear f o rces,t h e hydrogen bonds a mong starc h mo lecules are disr upted;gelati n ization and degradati o n of starch occ ur.M ean wh ile,l o w er mo l e cular w eightm aterial f o r ms and so l u bility of starch i n creases.On the other hand,proteins are denatured and reco m bi n ed,which result in decrease of w ater so l u bility and biolog i c al val u e of pr o tei n s.The interacti o ns o f li p ids, starch and proteins lead to for m ati o n of li p i d co mpound.So l u bility and di g esti v e rate of starch w ill decrease;lipi d s ox i d a-ti o n rate w ill sl o w do wn;and t h e degree of li p i d s ox i d ation w illdecrease.Consequently,t h e shelf life of productw ill be ex-tended.

K ey words extr usi o n,starc h,pr otei n,lipi d s

47

挤压膨化食品的制作

实验五挤压膨化食品制作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挤压膨化食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使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 2、学习如何分析和判断挤压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原辅料及主要设备 1、原辅料:谷物、薯类、豆类粉,香味料。 2、仪器设备:双螺杆挤压机、电子称、天平、量杯、切片机、调质桶。 三、实验内容 1、挤压膨化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和配方 用挤压技术加工的小吃食品和休闲食品有三种: 第一种是土豆片、锅巴等脆片小吃食品。 第二种是常规的挤压膨化食品,如利用低水分的玉米粉、小麦粉、大米粉或其他谷物及淀粉,经济压膨化后,干燥至含水率4%,然后调味和涂油;对于高水分的淀粉基物料,在挤压后直接油炸,然后调味。 第三种小吃食品主要指挤压加工为各种形状和组织结构的半成品和成品。 挤压膨化马铃薯脆片: 将75%的马铃薯粉和25%的玉米粉,加水调湿至含水量达到19%进入挤压机,在130℃和6MPa的条件下挤出,获得膨胀率在4.8以上的挤出产品,然后在150℃的热空气中干燥3min,再用盐、油调味,即得马铃薯脆片。 四、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表1 烘焙型、油炸型和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感官要求 表2 膨化食品微生物学指标

五、思考题 1、调节水分和温度压力的目的是什么? 2、挤压膨化食品的基本原理? 3、挤压食品的特点? 4、双螺杆挤压机的基本结构? 连续挤压蒸煮工艺的核心设备是挤压机。挤压机具有压缩、混合、混炼、熔融、膨化、成型等功能。挤压机的腔体可以分成3-5个区,各区可以通过蒸汽或电加热,也可通过挤压摩擦加热,从而达到蒸煮物料的目的,物料在腔体中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当物料通过挤

挤压膨化技术在水产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挤压膨化技术在水产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挤压膨化水产饲料是一种低污染、浪费少、高效率、高转化率的优质环保型饲料。采用 挤压膨化饲料是生产高质量安全型动物产品,确保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饲料工业发 展的趋势。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水产饲料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就水产膨 化饲料加工工艺中的影响因素及膨化水产饲料的特点做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挤压膨化;水产饲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新的养殖业将由现在的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水产品优质化将是新世纪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采用挤压膨化饲料是生产高质量安全型动物产品、确保人类健康的主要手段,也是未来饲料工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以膨化饲料为主流的加工与养殖新模式。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对饲料的要求也越高。饲料要依据不同鱼类的摄食习性,具有不同的性质——浮性、沉性或慢沉性;同时又能在水中完整地保持一定的时间,以便动物有足够的摄食时间。而要达到这些性质只有应用挤压膨化技术。 1挤压膨化加工技术原理 膨化是利用膨化机内的螺杆和螺杆套筒对物料的挤压、剪切作用使其升温、加压,并将高温、高压的物料挤出模孔,使之因骤然降压实现体积胀大的工艺。膨化可分干、湿两种加工方法,干法膨化加工无需在原料中添加水分,原料在进入膨化腔以前不进行调质处理,膨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全部由原料在机械能作用下通过螺杆、剪切板和膨化腔内壁产生。湿式膨化机的结构比干式膨化机更复杂,原料进入膨化腔以前先进行调质,以提高熟化程度,为了加强对熟化过程的控制,膨化腔外还附有导入蒸汽和加水的装置,以辅助加热或降温。 典型的膨化过程是:将粉碎、混合后的物料送到调质器中给予一定的水分和温度。调质后的混合物料被送入膨化仓,物料在高速旋转的螺杆的推动下通过不同的区域,由于摩擦使物料的温度、压力逐渐增加,区域之间的压力控制锁又进一步调节压力。膨化温度,压力在膨化机头的锥型螺旋出处达到最大,物料的温度升致135~160℃,压力15~40个大气压,这时虽然水的温度高于100℃,但压力也远远高于一个大气压,避免了沸腾现象的发生。最后当物料通过环模孔进入大气压环境时,压力突然减少,蒸汽迅速逸出,从而使物料猛烈膨胀。 目前较先进的湿法膨化属于高湿、短时膨化工艺(HTST),被认为特别适合处理在动物饲料中广泛应用的植物蛋白、淀粉、谷物类产品。HTST 膨化优于其它加工工艺,因为在其加工过程中有效地破坏生长抑制因子及杀灭原料中有害微生物,而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受破坏程度最大。 2影响膨化饲料加工质量的主要环节 2.1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侧重点

双螺旋挤压膨化技术(翻译)讲解

操作工艺条件对挤压膨化燕麦玉米粉的影响 Y. Liu1, F. Hsieh H* 2, Heymnn 2, AND H.E. Huff 2 1.Sunpower营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加利福尼亚州,美国 2.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MO65211,密苏里州,美国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膨化工艺参数的变化对挤压膨化产物物理性质(包括膨胀度,体积密度,结构剖面),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工艺参数主要包括:螺杆转速(200,300和400rpm),水分含量(18%,19.5%和21%),以及四种燕麦粉含量(55,70,85和100%)。随着燕麦粉含量的增高,膨化产物的规定长度降低,体积密度增加,亮度降低,红度增加,黄度降低,硬度增加,弹性、粘性和咀嚼性降低。除了100%的燕麦膨化粉,提高水分含量可以降低膨化度。螺杆转速对体积密度、规定长度和膨胀比没有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显示,降低水分含量,提高螺杆转速会引起产品温度的升高,继而使得产品的亮度、酥脆性、反光度升高,产品的胞状结构更为开放。随着螺杆转速提高,产品温度的提高,玉米中的风味物质变得更易挥发。研究发现,膨化产品的物理性质和感官性状之间有着很高的关联性。 关键词:燕麦;玉米;膨化挤压;感官品质 1.引言 虽然燕麦作为世界第六大禾谷类种植作物排在小麦、玉米、水稻、大麦、高粱之后(Matz 1991),对于牲畜和家禽饲料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谷物,但只有7%的燕麦被人类所消费(Oomah 1983)。但因为最近发表的一系列关于燕麦可以促进健康的报道(Van Horn and others 1991; Welch 1994)这种现状马上就会发生改变。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已经发表声明,称燕麦中的可溶性纤维(β- 葡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止冠心病的发生(Anonymous 1999)。 挤压膨化机械具有很多设计上的优势,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时间、能量消耗以及费用。在生产零食和即食性淀粉谷物早餐等方面,高温短时挤压膨化技术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直接由挤压膨化生产出的产品零食叫做第二代零食。(Huber and Rokey 1990)这些零食的体积密度很低,且具有高纤维、低卡路里、高蛋白质、营养丰富的特点。产品的物理性质和感官性状通常受到挤压膨化过程中各个操作流程和原料的配比参数的影响。为了优化膨化工艺流程,提升产品特性,针对改变工艺参数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Chen and others 1991;Hsieh and others 1989, 1990; Jin and others 1994; Berglund and others 1994)。 应用膨化技术生产全谷物的、基于燕麦的、即食性的方便早餐是很困难的,

挤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实习报告 通过将近三周的实习和搜集资料,使我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课题——挤压机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挤压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性能、结构以及挤压机发展历史,为我以后的总体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挤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1、原理 挤压技术是通过水分、热量、机械剪切、压力等综合作用,使物料在高温高压状态突然释放到常温常压状态,也是物料内部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当含有一定水分的物料在挤压机螺旋的推动力下被压缩,受到混合、搅拌、摩擦及高剪切力作用,使淀粉粒解体,同时机腔内温度和压力升高(温度可达150℃~200℃,压力可达到1MPa以上),然后从一定形状的模孔瞬间挤出。由于高温高压突然降至常温常压,其中游离水分在此压下急骤汽化,水的体积可膨胀大约2000倍,膨化瞬间,谷物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使淀粉转化成熟淀粉(α-淀粉转化为β-淀粉),同时变成片层状疏松的海绵体,谷物体积膨大几倍到十几倍 2、特点 a.应用范围广 挤压技术既可用于加工各种膨化食品和强化食品,又可用于各种原料如豆类、谷类、薯类的加工,还可以用于加工蔬菜及某些动物蛋白。挤压技术除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外,在饲料、酿造、医药、建筑等方向也广为应用。 b.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挤压设备连续工作能力强、生产效率高,如国外大型双螺旋挤压机每小时生产能力达数十吨,且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与传统蒸煮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c.有利于粗粮细作。许多粗粮中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符合人体营养需要。但是,粗粮往往因口感粗糙而受到人们的冷落。粗粮经挤压膨化处理后,能改变物料的组织结构、密度和复水性,使产品质地变软,改善了口感和风味。 d.可生产多类产品。由于挤压设备简单,所以只需改变原料和模具头,就可生产出品种多类、形状各异的产品。 e.物料浪费少,产品无废品。使用挤压设备生产产品时,除开机、停机时需少量原料作“引子”外,整个生产过程几乎无废弃物排出,不存在浪费原料和出废品现象。

年产150吨薯片工艺设计

食品工厂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150吨薯片工艺设计 学院:海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食品 141 姓名:罗仕琪 学号: 2013121060 2016年11月14日

目录 1. 概述 (3) 1.1薯片的发展历史 (4) 1.2膨化薯片生产工艺设计的意义 (4) 2. 工艺流程设计 (4) 2.1 原料、辅料的选择 (4) 2.2工艺流程叙述 (4) 2.2.1工艺流程方框图 (4) 2.2.2生产工艺流程图 (4) 2.2.3 工艺流程的详细叙述 (5) 3. 膨化薯片工艺原料消耗的计算 (5) 3.1膨化薯片生产物料衡算 (5) 4. 薯片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7) 4.1设备计算 (7) 附录

1. 概述 薯片是指由马铃薯(土豆、香港习惯称之为薯仔)制成的零食。制作方法是把马铃薯切为薄片,然後炸或烤至脆口并加以调味即可。除了最简单地以盐来调味外,市面上买到不同口味的薯片亦会使用味精和不同香料调味。薯片是英语国家零食市场重要一部份。膨化薯片是休闲食品,是本世纪末食品工业的重大创新, 也是下世纪食品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特点是风味鲜美,热值低、无饱腹感, 食用卫生、方便, 经济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产量年增长率为12%-15%, 其中挤压类直接膨化食品占35%-40%,经预糊化工艺处理的间接膨化食品占45%-50%近年来, 生产方式由作坊式转向大规模生产制造。马铃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场潜力大, 油炸薯片作为直接膨化食品在口感风味上均无可挑剔, 但营养成分上却严重欠缺。除无机盐含量还较丰富外, 每100克马铃薯中仅含蛋白质2.3克、糖类16.6克及少量维生素。可以在膨化薯片加工过程中,通过掌握膨化的加工参数,同时采用微波膨化技术,最低限度的减少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增加薯片的营养价值。而且微波的强力杀菌作用避免了防腐剂的使用,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需要,老幼皆宜,以改变历来人们视薯片食品为垃圾食品的看法。 1.1薯片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休闲食品逐渐成为许多人们的消费新宠,其中薯片以其香脆美味的特性占据着休闲食品的第一把交椅,销售前景十分乐观。另一方面,随着各大品牌的进驻,消费者的品牌鉴定能力进一步加强,商家需同时关注自身品牌的产品形象以及食品质量。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全国的薯片购买普及率总体达到了76%的水平,可见薯片已经融入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北京,上海以及广州这三个一线城市的薯片购买普及率都达到了81%,可能是由于薯片进入这些城市的时间较早,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消费能力都更强。 近年来,我国薯片食品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就了乐事、品客、上好佳、可比克、艾比利、好丽友等知名品牌,薯片越来越为消费者喜爱,行业随之不断被推向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营销手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铺天盖地的明星广告,让消费者也感觉到了视觉疲劳,薯片企业开始对包装做起了文章。品客在一贯的桶装包装之外又推出了让消费者携带更加方便的袖珍袋,乐事推出了针对白领的抽屉装,想要超大袋装的、携带方便的、经济实惠的样样俱全。不仅包装变化,连薯片的外形也开始发生改变,有三角的、加厚的、波浪

挤压膨化技术及设备介绍

挤压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行业发展 自从 1856 年美国沃德申请了第一份有关膨化的专利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对挤压膨化相关的设备和工艺相继作了广泛研究,挤压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青睐。 挤压膨化技术应用于饲料工业起始于五十年代的美国,主要用于加工宠物饲料,对动物饲料进行预处理以改进消化性和适口性及生产反刍动物蛋白补充料的尿素饲料。到了八十年代,挤压技术已经成为国外发展速度最快的饲料加工新技术,它在加工特种动物饲料、水产饲料、早期断奶仔猪料及饲料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传统加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最早使用于正大集团所属的饲料加工企业,经过近十几年的宣传推广,膨化料的优越性已被广大的养殖企业所接受,膨化机生产技术也逐步走向成熟。如果按照产业的发展阶段(导入期、发展期、高峰期、衰落期)分析,我国膨化机的生产及膨化机的应用目前处于发展期,预计 3 - 5 年将进入高峰期。 二、膨化机 (一)、膨化机的基本组成 膨化机主要由动力传动装置、喂料装置、预调质器、挤压部件及出料切割装置等组成。挤压部件是核心部件,由螺杆、外筒及模头组成。一般按外筒内螺杆的数量将挤压机分为单螺杆挤压机和双螺杆挤压机。由于双螺杆挤压机的投资大,除生产某些特种饲料外较少使用。目前,在饲料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是单螺杆挤压机,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的优点。根据在膨化过程中是否向物料中加蒸汽,挤压机又可分为干法膨化机和湿法膨化机。干法膨化机依靠机械摩擦和挤压对物料进行加压加温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水和油脂较多的原料的加工,如全脂大豆的膨化。对于其他含水和油脂较少的物料,在挤压膨化过程中需加入蒸气或水,常采用湿法膨化机。挤压机膛一般是组装成的,便于所需要配置件的更换及保养。机膛节段有直沟型和螺旋沟型。直沟型有剪切、搅拌作用,一般位于挤压机膛中段;螺旋沟型有助于推进物料,通常位于进料口部位,靠近模板的节段也设计成螺旋沟,使模板压力和出料保持均匀。单螺杆从喂料端到出料端,螺根逐渐加粗,固定螺距的螺片逐渐变浅,使机内物料容量逐渐减少。同时在螺杆中间安装一些直径不等的剪切锁以减缓物料流量而加强熟化。双螺杆挤压机的双螺杆互相平行,有 4 种形式:非啮合同向旋转、非啮合相对旋转、啮合同向旋转和啮合相对旋转。其中非啮合双螺杆挤压机可用作两个分离的并列螺杆使用,各有不同的充满度和出料。双螺杆挤压机在质量控制及加工灵活性上有其优势,可以加工粘稠的、多油的或非常湿的原料以及在单螺杆挤压机中会打滑的原料。 (二)、膨化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 、喂料器 喂料器上方一般接缓冲仓,以储存一定量的物料,仓内物料在喂料器的推送下,连续均匀的进入调制器。 膨化机一般采用螺旋喂料器,进料段常采用变径或变距螺旋,以保证缓冲仓出口均匀卸料。螺旋的直径和螺距,应与膨化机的生产率相适应,以避免供料波动。 一般喂料器的转速要高于 100RPM ,尽量减少低速引起的供料波动现象。喂料器的转速应可调,调速开关应当设置在膨化机的操作现场,操作员可根据膨化机主机电流和工作状况随时调整喂料量。 2 、调质器 调质器是一种将蒸汽和液体等添加剂与原料充分混合的机械装置。调质器可改善物料的膨化性,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提高膨化机螺旋、气塞、膨化腔的寿命。通过调质,物料得以软化,更具可塑性,避免了在膨化过程中大量的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同时减缓了螺旋、气塞、膨化腔的磨损。 调质器品种繁多,有单轴桨叶式调质器、蒸汽夹套调质器、双轴异径差速浆叶式调质器等。目前市场上的膨化机三种形式的调质器均有。一般膨化机采用单轴桨叶式调质器或蒸汽夹套调质器,水产膨化机采用双轴异径差速浆叶式调质器。 调质器主要有外腔和浆叶式转子组成。为了维持调质器内有适量的物料,从而提供足够的时间使蒸汽与物料充分混合,进而被物料吸收,浆叶的角度应可调,一般单轴浆叶式调质器转速不应低于 150r/min ,最低不低于 100r/min 。

膨化技术应用情况及标准化

膨化技术应用情况及标准化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抓好饲料的安全。从我国近二十年来饲料工业的发展来看,不仅产量在逐年上升,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九十年代初瘦肉精还被大量用于饲料中,但药品残留问题很快导致其被禁用,而后几年内又有几十种药物被明令禁止用于饲料,也体现出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饲料中不能使用药物,动物体摄食生饲料染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如何在绿色养殖过程中提供安全的动物产品,就成了饲料加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发展,高新技术在饲料工业上得到大量应用,膨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饲料膨化,最基本的就是为动物体提供无菌化、熟化饲料,从而减少动物体患病风险,同时还可以改善动物体的生产性能。 膨化对饲料主成分的影响 膨化、膨胀改变了饲料原料中各成分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 1、提高了淀粉的糊化度,生成改性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粘接功能。由于它的高度吸水性,使得我们可向产品中添加更多的液体成份(如油脂、糖蜜等),同时,因为它具有比普通淀粉强得多的粘接功能,膨化生产过程中淀粉添加量可大大减少。这为其它原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余地,配方中可选择更多种的廉价原料替代那些昂贵的原料,可以大 量地降低成本而不会影响到产品品质。 2、由于蛋白质与淀粉基质结合在一起,因此饲喂时不易流失,只有当动

物体内消化酶分解淀粉时才将蛋白质释放出来,提高了蛋白质的效价。膨化过程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钝化了许多抗营养因子,同时改变了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缩短了蛋白质在肠道中的水解时间。对于反刍动物来讲,膨化生成瘤胃不可降解蛋白,即过瘤胃蛋白,可避免动物产生氨中 毒,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3、膨化处理将原料分子中囊化油脂释放出来,提高了脂肪的热能值,膨化还将脂肪与淀粉或蛋白一起形成复合产物脂蛋白或脂多糖,降低了游离脂肪酸含量,同时钝化了脂酶,抑制了油脂的降解,减少了产品贮存与运输过程中油脂成分的酸败、哈败。 此外,膨化处理还减少了原料中的细菌、霉菌和真菌含量,提高了饲料的卫生品质,减少各种药物成分的添加量;改善适口性;提高低质原料效价,降低饲料成本。 膨化用于饲料的目的及优点

复合型薯片的工艺流程(实操分享)

盼盼集团复合型薯片的加工工艺 1 前言 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96年,公司前身系福建省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晋江,是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员工近万人。除食品外,集团公司还涉足生物科技、房地产、金融、矿产等行业的经营和管理,截至目前,集团公司旗下已拥有辽宁沈阳、辽宁新民、四川成都、河南漯河、山东临沂、湖北汉川、广西南宁、甘肃白银、福建长汀、安徽滁州等16家全资分公司(厂),市场营销网络分布全国各省市县和乡镇。 公司主要生产“盼盼”牌薯片系列膨化食品,法式小面包、软面包、蓉香包、铜锣烧等烘焙食品,固体颗粒营养品香浓浓奶茶,果汁QQ 糖食品及重磅打造的子品牌“艾比利”系列食品等。2009年集团公司预计累计加工各类农产品50万吨。 “盼盼食品”系“中国航天标志特许产品”、“中国绿色食品”、“中国知名食品信誉品牌”,“盼盼”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在集合科研院所和国内高校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公司自身的技术力量,在新产品的研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变性薯片、艾比利香芋片等系世界首创,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薯片以其香脆美味占领休闲食品的第一把交椅,市场空间巨大,2008年,盼盼食品集团在全面提升品牌力、走多品牌发展道路的战略指导下,推出了全新薯片品牌“艾比利”,在全国经销商的配合下,艾比利迅速铺向市场,各种终端促销活动也全面展开。同时盼盼食品针对不同的渠道和区域制定了各种不同的销售政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率先推行品牌整合传播策略,"快乐我定义"的艾比利薯片用分品牌战略实现了"后来居上"的品牌奇迹. 正文 在休闲食品的领域里,马铃薯是最受欢迎的原料之一。盼盼食品借助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着手开发复合薯片。马铃薯主要产地在黑龙江,内蒙和大西北。以往的马铃薯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来到我们的面前,最终也只是作为烹饪的原材料,而将其深加工制成复合薯片,它的身价就会百倍提高。一.主要配料的特性 2作为复合薯片的干混合的主要原料,马铃薯雪花粉的典型分量占总量的70—80%,其它为工艺性配料和少量用来改善制品性能的功能性配料,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粉,糊精和改性剂等。 以艾比利的风情烧烤味薯片为例,其配料: 马铃薯雪花全粉、食用淀粉、精炼棕榈油、烧烤味调味料、麦芽糊精、油粉、牛肉粉、食用盐、白砂糖、味精、香辛料、植物油。 艾比利薯片主要配料是采用马铃薯雪花全粉,马铃薯全粉是新鲜马铃薯的脱水制品,它包含了马铃薯除薯皮以外的全部干物质。由于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马铃薯细胞颗粒的完好性,因此复水后的马

现代高新技术在挤压膨化、烘焙食品及调味料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1世纪是高新技术时代,谁拥有先进技术,谁就可以获得快速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大国,但是在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精深加工方面,又是一个小国和弱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进入WTO后,将更加显示出来。当前,一个外国食品跨国集团大公司的年营业额超过或者接近我国食品工业的年营业额的总和已是事实,究其原因,其中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不够,基础性理论研究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力度不大,要想使我国食品工业取得快速发展,使之名列世界食品工业强国之林,就必须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食品挤压膨化、烘焙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及调味料的理论研究及高新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简述。 一、挤压膨化食品: 当前国内外食品挤压膨化行业采用较多的新技术,生产出许多新、奇、特、异、香气浓郁、酥脆可口、造型新颖的挤压膨化食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例如三维立体膨化食品、多层夹馅膨化食品、半沾巧克力膨化棒、精细大豆膨化食品、挤压膨化米饼、挤压膨化素肉松、素鱼松及素小食品、挤压膨化早餐冲调食物、挤压膨化朝鲜冷面、挤压膨化玉米和大米快餐面条、挤压膨化大豆组织蛋白(人造肉、添加到饺子、包子和春卷的馅料中)以及大豆腐皮等等。上述挤压膨化食品的生产均有赖于现代高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 (一)理论研究方面: 1、模拟生物反应器技术:将物料在挤压螺筒里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生物反应器,研究在外力和湿热的作用下物料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各段(固相、固一液相和液相)的能量传递及质构化,水、淀粉、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在生 物反应器中的生化反应规律及特性等,取得了较大成果。 2、膨化规律及特性研究:物料如何及怎样发生膨化的?物料在螺筒内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力的传递,温度湿度,物料在螺筒与螺杆之间产生正流、反流的流动规律及滞留时间,可视窗直观技术,最佳结构参数选择及综合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已取得重大成果。 3、自动显示测控技术:①通过螺筒声开设的若干个可视窗,可以直接观察螺筒内的物流动态变化的技术。②热成像技术:采用热成像仪测试和显示螺筒内各点处的物料温度变化。③物料动力粘性及流质特性直接测试技术:螺筒出口处及模孔内的挤压应变及膨化物料的动力粘度自显示技术等,上述高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取得了重大成果。 (二)高新技术应用: 1、立体异形膨化食品组合化成形技术。 2、多台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优化配置技术,例如采用膨化→挤压→成型生产工 艺或者采用挤压→膨化→成型生产工艺,以适应生产不同挤压膨化食品的需求。

挤压膨化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挤压膨化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113 朱李培 2011013528 摘要: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食品生产技术,尤其是在食品工业中,更是发展迅速。本文讲述的是挤压膨化技术的作用原理,挤压膨化技术的特点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关键字:挤压膨化;食品加工;应用 膨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膨化食品的生产, 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生产能力高、可赋予食品较好的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等特点。膨化食品是指以谷物粉、薯粉或淀粉为主料, 利用挤压、油炸、砂炒、烘焙等膨化技术加工而成的一大类食品它具有品种繁多、质地酥脆、味美可口、携带食用方便、营养物质易于消化吸收等特点。 1.挤压膨化的作用机理 挤压膨化是通过水分、热能、机械剪切和压力等综合作用形成的高温、高压的短时加工过程【1】。挤压膨化作用机理是,含有一定水分的物料,在挤压机套筒内受到螺杆的推动作用和卸料模具或套筒内节流装置(如反向螺杆)的反向阻滞作用,同时还受到了来自于外部的加热或物料与螺杆和套筒的内部摩擦热的加热作用,此综合作用的结果使物料处于高达3-8MPa 的高压和200℃左右高温的状态之下,如此高的压力超过了挤压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使挤压机套筒内水分不会蒸发沸腾而呈现熔融的状态,一旦物料由模具口挤出,压力骤然降为常压,水分急剧蒸发,产品随之膨胀,水分从物料中的散失,带走了大量热,使物料在瞬间从挤压时的高温迅速降至80℃左右,从而使物料固化定形,并保持膨胀时的形状【2-4】。 2.挤压膨化食品生产工艺 挤压膨化食品是指将原料经粉碎、混合、调湿, 送入螺旋挤压机, 物料在挤压机中经高温蒸煮并通过特殊设计的模孔而制得的膨化成型的食品。在实际生产中一般还需将挤压膨化后的食品再经过烘焙或油炸使其进一步脱水和膨松, 这既可降低对挤压机的要求, 又能降低食品中的水分、赋予食品较好的质构和香味并起到杀菌的作用, 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挤压膨化食品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原料混合调理挤压蒸煮、膨化、切割烘烤或油炸冷却调味称重、包装 3 挤压膨化食品的特点 3.1营养损失少,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由于挤压膨化过程是一个高温短时(HTST)的加工过程,原料受热时间短,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的程度小;挤压膨化过程使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的分子结构均不同程度发生降解,挤压膨化食品多孔的疏松结构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因而使产品易消化吸收[5]。 3.2便于长期保存 通过挤压膨化的食品不易产生“回生”现象,便于长期保存。利用挤压膨化加工的谷物食品,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受到高强度的挤压、剪切、摩擦和加热作用,淀粉颗粒在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充分溶胀、糊化和部分降解,以及物料在挤出模具后,由高温高压状态突降到常温常压状态,发生瞬间“闪蒸”,这样就使得糊化后α—淀粉不易恢复其直链淀粉的颗 粒结构,所以不易产生“回生”现象[6]。 3.3可改善食品风味,口感好 利用挤压膨化加工的产品口感好,改善了产品的风味。谷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虽然不能被人体所吸收,但具有促进大肠蠕动和降低胆固醇等生理功能。通过挤压膨化加工之后,这些成分被彻底微粒化,并且产生了部分分子降解和结构变化,使水溶性增强,避免了这些成分口感粗糙、难以直接食用的缺点。挤压膨化可以对食品风味进行灵活调整,满足不

挤压膨化工艺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

挤压膨化工艺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其营养成分优于稻米、薯类等,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小。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玉米膨化食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并迅速盛行的方便食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均匀、质地柔软的特点,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提高了营养价值和食品消化率。 玉米淀粉经高温蒸煮,淀粉颗粒中淀粉大分子之间的氢键削弱,造成淀粉颗粒的部分解体,形成网状组织,粘度上升发生糊化现象。糊化是淀粉蒸煮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淀粉经糊化后糖化酶才能更好地对其作用,将其转化成可发酵性糖。谷物原料经挤压膨化后其淀粉糊化度明显升高,已有资料报道:淀粉经挤压膨化处理后其糊化度能达到90%以上,而传统工艺糊化率仅为80%~85%。本试验拟对玉米挤压膨化后的淀粉糊化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到较优挤压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膨化玉米的制备 首先,对玉米进行筛选、磁选,初清后进入待粉碎仓,然后入粉碎机粉碎,达到粒度要求的玉米粉料,由传送带送入膨化工段的喂料仓,调质后,经膨化机挤压成形,再经冷却后得到膨化玉米产品。 1.1.2 取样 本试验所分析测定的膨化玉米样品,来自于牧羊集团的试验基地。 1.1.3 膨化设备 膨化机型号为牧羊TPH200型,主机功率为110kW,螺杆直径为200mm,套筒分为喂料区、混合区、剪切区和泻压区4个区,分别命名为1区、2区、3区和4区。 1.1.4 试剂 99%乙醇、2mol/l醋酸缓冲液(pH值4.8)、10mol/l氢氧化钠、2mol/l醋酸、2.63μg/ml 葡萄糖淀粉酶液、0.025mol/l盐酸。 1.1.5 仪器 搅拌器、玻璃均质器、l~2ml移液管、台式离心机、分析天平(感量0.1mg)。 1.2 操作方法 试样的调制:试样20g(或20ml),加入200ml浓度为99%的乙醇,投入高速旋转的家用混合器中连续旋转1min,使之迅速脱水。生成的沉淀物用3号玻璃过滤器抽滤,加入约50ml

薯片工艺流程

薯片工艺流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膨化食品之薯片工艺流程 一. 薯片工艺流程 1.原料选择:要获得品质优良的油炸马铃薯片,减少原料消耗,必须选择复合工艺要求的马铃薯。因此,要求原料为块茎形状整齐,大小相对均匀,表皮薄色泽一致,芽眼少,相对密度较大,淀粉和总固形物含量高,糖分含量低,栽培土壤环境相对一致的马铃薯。 2.洗涤:将马铃薯放入滚筒式分选机中,洗去表面泥沙。洗涤是减少杂质污染、降低微生物污染和农药残留的重要措施。并按直径大小不同进行分级,选出大小相对一致的。 3.去皮:将马铃薯放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被加热100℃—120℃,软化的表皮用橡胶胶盘除去,这样可以保证马铃薯的形态,而且节约用水,减少产品损失,产生的浓缩表皮“糊状物”易于处理。 4.切片:手工切片不均匀,一般选用旋转刀片自动切片。切片厚度根据块茎采收季节储藏时间水分含量多少而定。刚采收的马铃薯块茎饱满,含水量高,切片厚度掌握在1.8~2.0毫米。储藏时间长,水分蒸发量大,块茎固形物含量高,切片厚度以1.6~1.8毫米为佳。 5.洗片:切好的薯片要放在水池中用清水洗净表面的淀粉,防止预煮时淀粉糊化黏片,影响油炸效果。 6.预煮:将洗净的薯片倒入沸水中热汤2~3分钟,煮至切片熟不烂,组织比较透明失去马铃薯的硬度。目的是破坏马铃薯中酶的活性,防止油炸高温褐变,同时失去组织内部水分,使其易于脱水。 7.冷却护色:将预煮好的马铃薯片立即倒入冷水池中冷却,防止薯片组织进一步受热软化破碎。同时为防止薯片高温时变褐或变红,需加入适量的柠檬酸和焦亚硫酸钠进行护色。

挤压(膨化)故障分析与排除

挤压(膨化)故障分析与排除EXTRUSION TROUBLE SHOOTING 谢富弘博士 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 Fu-hung Hsieh,Ph. D. Professor,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O 65211 FE6-02(1)

挤压(膨化)故障分析与排除 谢富弘博士 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 前言 食品或饲料挤压加工厂的挤压机操作员通常都直接控制预调制器和挤压机的喂料速度、注水量、蒸汽注入,以及挤压机机镗的温度,通过调节这些自变量而使物料温度、压模压力、动力消耗、产品质量等得以控制。一个称职的、有经验的挤压机操作员应受过培训或已经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如何调节挤压机作业参数,生产所要求的产品。 当挤压机出现问题(problem)或故障(fault)时,很重要的是能迅速而准确地判断问题所在,尽可能减少停机和产品质量异常。要做到高效率的故障分析有两个要求,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检测设备,另一方面对挤压工艺过程要有充分认识(Rauwendaal,2001)。检测设备在工艺过程控制方面非常重要,在故障分析中更是绝对必要的。没有良好的检测设备,无论对整个工艺过程了解多么透彻,故障分析也最多是一场猜谜游戏。如果为此而留下一个故障未得解决,其结果会证明缺少检测设备的代价是多么昂贵。高效率故障分析的第二个要求,即对挤压工艺过程要有充分认识,这可能比达到第一个要求更加困难。但愿这次演讲有助于大家达到这第二个要求。 这里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是失常(upsets)或失调(disturbances),这些是在挤压生产线上出于未知原因发生的问题。如果一条挤压生产线一直良好地运转了相当一段时间,出现这类问题肯定会有一个解决办法,而故障排除的目标就是找出失常的原因并将它排除。另一种情况,如果要处理的是一个技术开发当中出现的问题

挤压膨化食品生产资料

挤压膨化技术基础知识 1.挤压机与挤压膨化的基本原理 2.挤压膨化技术的特点 3.挤压膨化技术的应用 4.挤压休闲谷物食品和早餐谷物的区别 5.食品配料对谷物挤压特性的影响 6.挤压谷物食品产品配方设计要点 7.操作参数对早餐谷物产品特性的影响 8.挤压膨化食品喷涂技术1.挤压机与挤压膨化的基本原理连续挤压蒸煮工艺的核心设备是挤压机。挤压机具有压缩、混合、混炼、熔融、膨化、成型等功能。挤压机的腔 体可以分成3-5个区,各区可以通过蒸汽或电加热,也可通 过挤压摩擦加热,从而达到蒸煮物料的目的,物料在腔体 中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当物料 通过挤压机腔体各区的时候,可溶性的风味物资和色素可 以通过腔体在高压的作用下注入到物料之中。在挤压腔体 的末端,熔融的物料通过在高压的作用下通过模板的模孔 而挤出,由于压力的突然下降,水蒸汽迅速膨胀和散失, 使产品形成多孔结构,然后膨化的物料被旋转刀切成一定 大小的产品。在早餐谷物食品生产中最常使用的是单螺杆 挤压机和双螺杆挤压机,而双螺杆挤压机同单螺杆挤压机 相比更具有优势,因为单螺杆挤压机对物料粒度、水分要 求、组分要求严格,且容易产生物料倒流、螺杆易磨损等 问题。 2.挤压膨化技术的特点 *多变性好 *生产能力大 *成本低 *产品形状多种多样 *卫生,营养损失小,消化吸收率高 *能量的利用率高 *新食品的生产容易 *食品原料几乎没有损失 3.挤压膨化技术的应用 u小吃食品和休闲食品 u早餐谷物食品 u通心面类食品(挤压温度50℃,螺杆转速80rpm,排气) u速溶粉末婴幼儿食品 u变性淀粉和变性谷物粉 u面包片 u速溶茶 u大豆组织蛋白(原料水分43%,低于60℃/低于60℃/低于180℃/低于180℃) u饲料生产 u糖果与巧克力

挤压膨化实验报告

食品挤压实验 一、原理 通过本实验,对双螺杆挤压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了解双螺杆挤压机的操作规范,达到能够独立判断、解决生产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谷物从料斗加入,进入膨化腔,在膨化腔螺杆的挤压作用下,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使谷物升温。另一方面,螺杆螺旋强迫物料前移,通过模头的模孔时获得一定的压力。物料挤出模孔后,压力急剧下降,水分蒸发,谷物内部形成多孔结构,体积增大,从而达到膨化的目的。 二、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市售玉米粉、大米粉、面粉,FZ102型植物粉碎机,QTS-25型质构仪,DS32-Ⅱ型双螺杆挤压机等。 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测定物料初始水分含量:首先测定玉米面,大米面,面粉的初始水分含量值,然后根据挤压预试验得到最适水分含量。 2.混合:多组食品原料按比例称重混合,进行充分混合后用螺旋输送机定量提升送入预处理机中。原料在预处理机内与雾化的水滴接触,在双轴的搅拌作用下,使水量均匀,达到工艺要求之后,被定量送到喂料机中。 3.物料在喂料机中通过调节输送绞龙转速,把物料均匀不断地按生产要求定量喂入挤压机中。 4.进入挤压机内的物料在转动螺杆的推动下,在挤压机内连续完成破碎、压缩、加热、熔融、升压过程,然后通过模头被挤出。 5.挤出的产品按产品要求用螺旋切刀切断。 6.切割后的食品的含水量稍高,要进一步脱水。通过提升机将食品运到干燥(冷却)机内进行干燥。 7.干燥后的食品要进行调味处理,通过喷油、喷粉(调味料)使食品具有不同风味。 8.挤出得到的物料要分析挤压前后水分的变化,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脂肪含量的变化,质构的变化。 9.还原糖含量采用费林试剂滴定法,脆度、弯曲强度和断裂值的测定采用质构仪进行TPB(Three point bending test)测定,剪切强度采用剪切单元进行测定。 10.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实例表格如下:

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_杜双奎

2005年6月 第20卷第3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 n ese Cer eals and O ils Associati o n Vo.l20,No.3 Jun.2005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的变化分析 杜双奎1魏益民1,2张波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1,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北京100094) 摘要挤压膨化加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组分发生了复杂的物化变化。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环境下,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淀粉发生糊化、降解,生成小分子量物质,淀粉水溶性增强;蛋白质发生变性、重组,发生组织化,蛋白质水溶性和生物学效价下降;脂肪与淀粉以及蛋白质形成脂肪复合体,淀粉溶解性和消化率降低,脂肪氧化速度减慢,氧化程度减小,产品货架期延长。 关键词挤压膨化淀粉蛋白质脂肪 0前言 食品挤压膨化加工技术是集混合、搅拌、破碎、加热、蒸煮、杀菌、膨化及成型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与饲料工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对挤压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挤压设备的研制开发,用挤压膨化法加工富含营养、风味多样、美味、食用方便的新型休闲食品将成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挤压膨化食品以其所具有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12。在整个挤压膨化过程中,食品物料在质构、组织和外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已对挤压过程中食品的质构重组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物料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主要组分在挤压膨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简单分析,以供挤压膨化食品生产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1挤压膨化加工原理 物料被送入挤压膨化机中,在螺杆、螺旋的推动作用下,物料向前成轴向移动。同时,由于螺旋与物料、物料与机筒以及物料内部的机械摩擦作用,物料被强烈地挤压、搅拌、剪切,其结果使物料进一步细化、均化。随着机腔内部压力的逐渐加大,温度相应的不断升高,在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2004-06-24 作者简介:杜双奎,男,1972年出生,讲师,博士生,食品与发酵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魏益民,博士生导师,教授,农产品品质与加工工艺研究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条件下,物料物性发生了变化,由粉状变成糊状,淀粉发生糊化、裂解,蛋白质发生变性、重组,纤维发生部分降解、细化,致病菌被杀死,有毒成份失活。当糊状物料由模孔喷出的瞬间,在强大压力差的作用下,水分急骤汽化,物料被膨化,形成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产品,从而达到挤压膨化的目的112。 食品物料在挤压机腔内主要经历了固体输送、过渡态到熔融态,最后由模头排出。在挤压膨化加工的整个过程中,物料主要组分(如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等)发生了复杂理化变化,这些组分的变化情况与挤压膨化加工条件如挤压温度、进料速度、原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模口大小等有密切关系。 2挤压过程中淀粉的变化 挤压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谷物小吃食品。在挤压膨化谷物食品的加工中,挤压膨化原料一般都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小吃食品的质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消化程度、所制造挤压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等各个方面。淀粉是谷物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挤压膨化加工中,淀粉主要发生以下变化。 2.1淀粉的糊化 淀粉糊化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挤压膨化过程中的淀粉糊化,是一个在低水分状态下的糊化过程,其糊化程度与挤压膨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螺杆转速、加工温度和物料水分含量有着十

挤压膨化加工技术

彭江 海大集团生产管理中心 20080731 提纲 一、挤压技术简述 二、挤压系统基本构造 三、饲料加工常用挤压机组及特性 四、挤压机拆卸过程示意 五、影响膨化饲料加工质量主要环节 六、原料理化特性对挤压参数的影响 七、挤压操作条件与产品质量控制 八、配方、设备选型与操作三者间相互关系 一、挤压技术简述(饲料加工) 挤压技术是借外力将物料作用流动,同时受到不同程度之混揉、加热、剪切、变性等作用,通过模组成形的一种加工技术。 1) 挤压蒸煮成形技术----将一般的挤压技术结合蒸煮食品的功能而成,具有蒸煮及饲料成形两大功能;其中蒸煮是用蒸汽直接注入物料中或在夹套内间接加热或使物料在挤压高速剪切中产 生磨擦热能来加热。

----原料颗粒内自身空洞 ----原料混合输送时搅拌打入 ----油水相界面所形成气泡核 ----蒸煮发酵释放气体 ----过热水释压闪蒸气体等 这些气泡核在受热成长、结合后,将成为气泡;高温高压的物料在挤压推动 下物料变性(组织形状改变) 。 2) 挤压过程中气泡核之形成: 物料在单/双轴挤压机中流动状态各不相同,使得物料混合均匀度、受热均匀度、糊化度、理化特性、生化特性以及气泡成长情形均将改变,若在挤压过程中加以控制----膨化饲料之加工品质即能掌握。 3) 挤压过程控制 饲料原料经科学配比以及挤压前工序处理后,在挤压蒸煮过程时会形成: --淀粉糊化 --蛋白质变性 --破坏天然毒素 --杀菌等作用 高温高压物料在通过出模孔瞬间,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时,物料体积膨胀经切刀切割成型(形成内部孔状结构的膨化颗粒饲料)。 4) 挤压膨化饲料之形成

挤压膨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挤压膨化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及发展 【摘要】:对挤压膨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做了简略介绍,并对其的应用前景进行简要展望。 【关键词】挤压膨化技术食品应用 挤压膨化技术是一种多功能、高产量、高质量的食品加工技术,它可将粉碎、混合、熟化、杀菌、调味、成型、干燥等谷物食品加工的多道工序,通过一台挤压机完成,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工艺,降低了能耗,且无废水、废气排出,减少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挤压膨化技术作为一种食品加工技术,在国外发展很快。早在1856年美国的沃得就申请了关于食品膨化技术的专利,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才首次把膨化技术应用于生产谷物类方便食品。挤压膨化技术所表现出的多种优越性以及淀粉等物质在挤压膨化过程中具有的独特的产品构型能力,奠定了挤压技术在谷物食品加工等多种领域中的应用基础;同时,膨化产品具有的显著特点。又推动了挤压膨化技术在诸多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1 挤压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含有一定水分的物料,在挤压机的套筒内受到螺杆的推动作用和卸料磨具及套筒内截流装置的逆向阻止作用,另外还受到来自外部和物料与螺杆、套筒内部磨檫热的加热作用,使物料处于3~8MPa和120~200℃的高温下,在如此高的剪切力、压力和温度下,物料呈现熔融状态。当物料被强行挤出模具口时,压力骤然降为常压,此时水分便发生闪蒸,产生类似“爆炸”的现象,产品随之膨胀。由于温度的降低,物料从挤压时的状态而固化成型,并保持了膨化后的形状。挤压膨化食品,就其成分来说是以淀粉为主。因此膨化状态的形成是靠淀粉完成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淀粉颗粒首先发生糊化,近而在高温和高剪切的作用下分子之间相互结合和交联,形成网状的结构,该结构经挤压、降温和固化后成为膨化食品结构的骨架,其他原料中的成分填充于其中。因此原料中淀粉的含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膨化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