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耕实变函数答案第三章A

胡适耕实变函数答案第三章A
胡适耕实变函数答案第三章A

第三章习题 A

1.证明:3.1.2 设)(X M f ∈,

X

fd μ?

存在,?A X 可测,则

A

fd μ?

亦存在,且

A

fd μ?

=A X

f d χμ?.

证 ο1若)(X S f +∈,X A ?可测,显然)(A S f +

∈,?

A

fd μ存在,

不妨设∑==

n

i e i i

a f 1

χ

,≥i a 0且互不相等,i e 为X 中互不相交的可测集

),,2,1(n i Λ=,由()1

1

1

()i i i n

n

n

A i e A i e A i e A i i i f a a a χχχχχχ===?===∑∑∑I .所以

?

∑=?=?X

n

i i i A A e a d f 1

)(I μμχ.

又),,2,1()(n i e A a f A i i ΛI ===,故∑=?=

n

i e A i

A i a

f 1

)(|I χ,从而

?

∑?=?=?=A

n

i X

A i i d f A e a fd 1

)(μχμμI .

ο2若)(X M f +∈,X A ?可测,显然有)(A M f +∈,

)(A M f A +∈?χ,?A

fd μ存在,显然)(A S +∈??,且?≥A f |

令???∈∈=A

x x A x C f )(0??,显然,)(X S f +

∈?,且A f f χ??≤,

f A ?χ?=?,??=A f |,??+

∈≥=

A

A

A S f d fd A μ?μ?)

(|sup

?+

∈≥=

X

f

A S f d A μ?

?)

(|sup

?

??==+∈≥?X

A X

X S f d f d A μχμ??χ)

(sup

.∴?A

fd μ=??X

A d f μχ.

ο3)(X M f ∈,则-+-=f f f ,由于?X

f 存在,故?+X

f ,?-X

f 中至

少一个有限,不妨设

?

+∞<+X

f ,由于)(X M f ++∈,由ο2知

?

?+∞<≤++X

X

A f f χ,且?+X

A f χ=?+A

f ,从而?+∞<+A

f ,

从而

?

A

f 存在,同理由ο2?-X

A f χ=?-A

f ,且

?

A

f =??-+-A

A

f f =??-+-X

X

A A f f χχ=??X

A f χ .

2.设μ如§2.2中例3,:f X R →,求

X

fd μ?

.

解 §2.2中例3中μ的定义如下:

设X 是任一非空集,取定a X ∈,对任给A X ?,

定义?

??==01

)(a A A χμ c

A a A a ∈∈; (\{}){}X X a a =Q U 且(\{}){}X a a φ=I

又由定义知(\{})0,({})1X a a μμ==. ∴

X

fd μ?

=\{}

X a fdu ?

+{}

a fd μ?

=0 +{}

a fd μ?

=})({)(a a f μ?=)(a f

X

fd μ?

=)(a f .

3.设)(1

X L f ∈,则)(0)(∞→→≥n n f X μ.

证 由3.2.2引理知,对,n ?有1

()X

X f n f n μ≥≤

?, 又由3.2.3(i)知, 1

1

()()f L X f L X ∈?∈,从而

X

f <+∞?

)(01

∞→→∴

?n f n

X ,故()()0X f n n μ≥→→∞. 4.设1

,,(),(),,f g g f L X M X f g ??-∈∈≤≤则1

()L X ?∈.

证 由f g ?≤≤,知0f g f ?≤-≤-.因为1

()g f L X -∈, 所以由命题3.2.3知1

()f L X ?-∈,又1

f L ∈,故1

()f f L ??=-+∈. 5. 设

1,(),f g L X ∈则?=e a g f .,对每个可测集,X A ?有

A

A

f d gd μμ=?

?.

证 “?”由1

,,,

A A

X

f g L A X f f χ∈??=??

?存在

由于)0()0)((≠-?≠?-g f X g f X A χ,又,.f g a e = 故,.A A f g a e χχ?=?,由命题3.2.4知A A X

X

f g χχ?=??

?,即A

A

f g =??.

“?”令()()0A

A

A

A X f g f g f g d μ=>=∴-=?

??Q .

0=-?

μd g f A

,由命题 3.2.5知,在A 上..,0e a g f =-,从而

0)(=>=g f X A μμ.同理可证0)(=

又)()()(g f X g f X g f X <>=≠Y Θ 0)(=≠∴g f X μ,故在X 上

..,e a g f =.

6.设),(X M f ∈对任何可测集X A ?有

0,A

f d μ≥?

则..,0e a f ≥.

证 令(0)A X f =<,则有

0A

f d μ≥?

,在A 上,0,f <则有0A

f d μ≤?,

0()00A

A

A

f d f d f d μμμ=?-=?-=?

??,

由命题3.2.5,当

0A

f d μ-=?

..,0e a f =-于A ?..,0e a f =于A ?0=A μ,故..,0e a f ≥于X .

7.求证:若),(X M f +

∈则à 上的集函数:A

A f ν→

?

是一个测度.

证 (1P ) ∈φà ;

(2P ) 若∈n A à ),,2,1(ΛΛ=n 则∈n A Y à ;

(3P ) 若∈A à ,则∈c A à ,故à 为X 上的一个σ代数,

(1Q )

0f

φ=?(即0νφ=);

(2Q ) 若∈n A à ),2,1(ΛΛ=n 是互不相交的可测集, ∵()f M X +

()

12

c

n

n

n

n

n

n

A X

A A A A A A A f f f f f χ

χ

χ

χ

=?=?+?+?+???

??L U

U U

U U U

()()()()1

2

c

n

n

n

n

A A A A A X

X

X

A f f f χχχχ

χχ

=??+??+??+?

??

L U U U U

121

2

n

A A X

X

A A A f f f f f χχ=?+?+=++=∑?????L L L L

∴(

)n n

n

n

A A

νν=∑U

故à上的集函数?

A

f A :ν是一个测度.

8.设1

(),f L X ∈对X 上的任何有界可测函数g 有

0,X

fgd μ=?

则e a f .,0=.

证:取??

?

??<-=>=0)(,10)(,00

)(,1)(x f x f x f x g ;

0X

X f d fgd μμ==?

?,故在X 上e a f .,0=..

9.设1

(),f L X ∈则0,:,

.c

A A X A f d εμμε?>??<∞

证 已知1

(),f L X ∈由命题 3.2.3 (ii) 知:

1

11(0)()n n n X f X f A n ∞

==≠=≥?U U

∵{}n A 为升列,则{}c

n

A 为降列,又由3.2.7 (ⅲ)知,)(∞→→??

n f f A

A c

n

其中1

\(0)c

n n n A A X A X f ∞

==

===I

U ∴0c

n A f →?

)(∞→n

∴0,,

c

N N A A X f d εμε?>??

最后让我们说明N A μ<∞,此由已知1

f L ∈,故1

N

N X

A f f A N

μ∞>

≥≥

?

?

,即可知.

10.设)(,X M f X +

∈∞<μ,且..,e a f 有限,,010∞→<<<=n y y y Λ

),(max 1--=k k k

y y δ则X

f d μ=?10

lim ()n n n y X y f y δμ-→≤<∑.

证 令1()k k k e X y f y -=≤<,则由积分单调性,得:

1k

k k k k e y e f y e μμ-≤≤?. 令1

n

n k k A e ==U ,则当n y →∞时,n A X ↑

由积分的σ-可加性,得

1

1

1

n

n

n

k k k k A k k y

e f y e μμ-==≤≤∑∑?.

∵111()k k k k k k k k y y y y y y y y δ---=-+=--≥- ∴

11

1

()n

n

k

k k k k k y

e y e δμμ-==-≤∑∑1

1

n

n

n

k k n k k A k k y e A f y e μδμμ==∴-≤≤∑∑?

利用积分的下连续性,令0,n δ→→∞,

10lim ()n n n X

n fd y X y f y δμμ-→→∞

=≤<∑?

.

11.设,i X A X μ<∞?可测(1),n i ≤≤每个X x ∈至少属于q 个i A ,则某个

(/).i A q n X μμ≥

证 ∵

μχ

μd A X

A i

i

?∑∑= 且x X x ,∈?至少属于q 个i A .

X q d X

A i

μμχ

?≥?∑ ∴X q A n

i i μμ?≥∑=1

,i A ?∴使得(/).i A q n X μμ≥

若不然,则i A ?,均有()X q A

X n q A n

i i

i μμμμ?

?<∑=1

,矛盾.

12.设在Cantor 集P 上,0)(=x f 在P 的长为n

-3的余区间上,)(n x f =求

.1

dm f ?

解 ∵0mP = ∴

0,c P

f dm P P φ==?

I 又

1

c c P

P

P

fdm fdm fdm fdm =+=?

???

令3,n

n G μ-=则这样的n G 共有12-n 个,且互不相交,

又在n G 上φ==j i G G n f I ,, ∴

1

1

1

1121

2

3()6 3.232

c n n

n P

n n fdm fdm n n ∞

∞--====??=?=?=∑∑?

?

13.设1

(),(0)0,f L R f f ∈=在0x =可微,则1

()x f x -在R 上可积.

证 (1)先证对适当的0,δ>[]11

,x f L δδ-?∈-可积

由倒数定义知,/

0()(0)()

(0)lim

lim

0x x f x f f x f x x

→→-==-存在 故对1,0εδ=?>,使得在[],δδ-中, 有

/()(0)1f x f x ≤+ ∴[]1()

,f x L x

δδ∈-. (2)再证

11

()()[,),(,]f x f x L L x x

δδ∈+∞∈-∞-. 对上述0δ>,当x δ≥时,有()()1

f x f x f x δδ

≤=. ∵1

[,)f L δ∈+∞ ∴

1()[,)f x L x δ∈+∞,同理可证,1()(,]f x L x

δ∈-∞-. 综上所述,1

()x f x -在R 上可积.

14.设1

[0,)f L ∈∞一致连续,则()0()f x x →→∞.

证 不妨设0f ≥,设当x →∞时,()f x 不趋于0,则存在0,ε>对任意的n ,总存在(1,2,),()n n x n n f x ε>=>L L ,因f 一致连续,故0>?δ,使

得对每个n x ,在每个[],n n x x δδ-+上,()2/f x ε≥,且[],n n x x δδ-+互不相交,从而

[]

[0,)

,1

2

2n n x x n f f δδδε

∞-+=≥≥?=∞∑∑?

?

由此得出1

[0,)f L ?∞,这与已知矛盾.故()0()f x x →→∞. 15.设

μ是X 上的计数测度,1(),f L μ∈则有可数集{}n x X ?,使

()n X

fd f x μ=∑?

.

证 不妨设0f ≥由命题3.2.3(ii )知:1

()(0)f L X f μ∈?≠有σ-有

限测度,即存在,,n n A X A μ?<∞使得(0)n

X f A

≠=U 有σ-有限测度.

由于μ是计数测度,n n A A μ=<∞.

因为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还是可数集,所以n A U 是可数集. ∴集(0)X f ≠是可数集.不妨设(0)X f ≠{}1

n

n x ∞

==

U

{}{}1

()

1

().n n n n X

X f o x x n fd f fd fd f x μμμ∞=∞

≠=====∑∑?

?

??U

16.设1

(),,n n f M X g L g f f ∈∈≤↑或n g f f ≥↓,则

()n X

X

f d f d n μμ→→∞?

?.

证 当n g f f ≤↑时,有0()()n f g f g ≤-↑-, 由Levi 定理,有lim

()lim()n n X

X

n

n

f g f g -=-?

?,

又1(),()n n f M X g L f g M X +

∈∈∴-∈,故积分

()1,2,n X

f n =?

L 都存在,同

样由于,n n f f g f ↑≤,也有g f ≤,故X

f g -?

存在,从而X

f ?也存在.

∴lim

()n X

X

X

X

X

n

f g f g f g -=-=-?

???? ∴()n X

X

f d fd n μμ→→∞??

同理可证当n g f f ≥↓时,亦有上述结论. 17.设n A X ?可测(1,2,),

n

n A

μ=<∞∑L L ,则几乎每个x 至多属于有限个

n A .

证 n A X ?可测n A χ?可测 则由Levi 定理的推论知

n

n A A n X

X

A χ

χμ==<∞∑∑∑??.

1

n

A L χ∈∑ ∴n

A χ∑在X 上几乎处处有限.

设{;B x X x =∈属于无限多个n A },则0B μ=.则几乎每个x 至多属于有限个n A 18.设n A X ?可测(1,2,),n B ==L L {:x X x ∈至少属于k 个n A },则

1n B k A μμ-≤∑.

证 首先证明对于可测集序列),2,1(Λ=?n X A n ,

}:{n A k x X x B 个至少属于∈=是X 中可测集.此由各n A 可测,故各相应的特

征函数)(x n A χ是X 上的非负可测函数列. 于是令1

1

()lim

()()k

k m

A A m k k f x x x χ

χ∞

→∞

====∑∑,其中)(x f 是单调上升可测函数列

()()1211

()()()n m

m A m n F x F x F x x F x χ+=≤≤≤=≤≤∑L L 的极限函数,

故)(lim )(x F x f m m ∞

→=也是可测函数,即()f M X ∈,于是由可测函数为特征性

质,)(k f X ≥是X 中可测集.注意到)(k f X x B x ≥∈?∈,于是证得

)(k f X B ≥=可测.

其次,一方面显然有

B k k x x f B

B

A B

n

μχ

=≥=??

∑?

)()(,

另一方面,由Levi 定理,

∑∑?∑???

=≤==∞→n X

A B

A B

m

m B

A x x x F

x f n n μχχ)()()(lim

)(,于是得

到∑?

≤≤

n B

A x f

B k μμ)(,即∑-≤n A k B μμ1.

19.求1

01

ln (1)1p x dx p x x

>--? 解 因为

1

,(0,1)1p p p p n n x x x x x x ∞++==++=∈-∑L L , p n x +(0,1,2)n =L 在(0,1)非负连续,1

ln (0,1]M x

+∈

由3.3.2可逐项积分,1

1100000

111ln ln ln 1p p n p n

n n x dx x dx x dx x x x x ∞∞++====-∑∑??? 111

200

11111(ln ()011p n p n n x x x dx p n x p n x ∞

++++==-??-++++∑?) 10

111(0)011p n n x p n p n ∞

++==+++++∑ 2

01(1)n p n ∞

==++∑. 20.设(),n f M X ∈若1

n f g L ≥∈,则

?

?≤X

X

n n

n n

d f d f μμlim lim ;若

1,n f g L ≤∈则??≥X

X

n n

n n

d f d f μμlim lim .

证 (ⅰ) 若1n f g L ≥∈,则)(0X M g f n +

∈-≤

由Fatou 定理,有?

?-≤-X

X

n n

n n

d g f d g f μμ)(lim )(lim

∵1

g L ∈ ∴lim lim n n X

X

X

X

n

n

f g f g -≤-?

???

lim lim n n X

X

n

n

f d f d μμ≤?

?.

(ii )若1,n f g L ≤∈则)(0X M f g n +

∈-≤.

由Fatou 定理,有lim()lim ()n n X

X

g f d g f d μμ-≤-?

?.

∵1

g L ∈ ∴

(lim )lim()n n X

X

n

n

g f d g f d μμ-=-?

?

?

-≤X

n n

d f g μ)(lim

??-=X

X

n n

d f gd μμlim

??

-X

n n X

d f gd μμlim ?

?-X

X

n n

d f gd μμlim .

从而

?

?≥X

X

n n

n n

d f d f μμlim lim .

21.设0,n n f f f μ

≥??

→,则lim n X

X

n

fd f d μμ≤?

?.

证 (1)先取一列k n f ,使得lim

lim k n n X

X

k n

f d f d A μμ==?

?,

(2)由,n f f μ

??→有k n f f μ??→.由定理2.4.2 (ⅲ) ,又有}{k n f 的子列

..,'e a f f k

n →由Fatou 定理,

????≤=='''

lim lim lim k

k

k n n n

f f f

fd μA f f k k

n n ===??lim lim '

lim n X

X

fd f d μμ≤?

?.

22、设..,e a f f n →或,n f f μ

??

→,n X

f d const μ≤?

则1f L ∈.

证 当..,e a f f n →,有,.n f f a e →. ∴

+∞<≤≤=???

const f f f X

n X

n X

lim lim ∴1f L ∈,则1L f ∈.

当,n f f μ

??

→则{}n f 有子列{}

k n f 几乎处处收敛于f . ∴

+∞<≤≤=???

const f f f X n X

n X

k k lim lim

∴f 可积 ∴1

f L ∈. 23.设

n X

f d μ<∞∑?

,则n

n X

X

f d f d μμ=∑∑?

?

.

证 由于)(X M f n +

∈,故∞<=?∑?∑μμd f d f

X X

n n

于是

1

L f

n ∈∑.设1

,n

n k k F f ==∑则∑∞

==1

lim k k n n

f F .

∴1

1

1

1

n

n n k k k k k k F f f f L ∞

====≤≤∈∑∑∑. 又

+∞<≤∑??

X

n X

n f f 故11L f L f n n ∈?∈.

因为11

1

lim

lim lim n

n n k

k k X

X

X

X

n n

n

k k k F f

f f ∞

======∑∑∑?

?

?? ,由控制收敛定理,有

1

lim lim n n k

X

X

X

n

n

k F F f

===∑???

,则

n

n X

X

f d f d μμ=∑∑??

.

24.设)2,1()(,0Λ=-=<<--n be ae

x f b a nbx nax

n ,验证 0

n n

f dm f dm ∞

≠∑∑?

?

,且∞=∑?

dm f n 0

.

证 ∵

()0

1()00nax

nbx

nbx nax n f dm ae

be

dx e e n ∞

----∞

=-=-=?

?

0n f dm ∞

=∑?

dx e

be e ae dx be

ae

dm f

bx bx ax ax nbx

nax

n

)11()(0

--∞

----∞

---=-=?

?

∑?∑

011(1)(1)11ax

bx ax bx d e d e e

e ∞

∞----=

-----?

? a b

e e e e

a b ax

bx ln 11lim ln 11ln

lim 0000=--=---=--+→∞

--+→δδδδ

δ

n n

f dm f dm ∞

≠∑∑?

?

,取ln(/)

()

n

b a x

n b a =

-,则

()n

n

x n n n x f dm f dm f dm ∞

=-+?

??

()0

()n

n

x nbx nax nax

nbx x be ae dm ae

be dm ∞

----=-+-??

11()()0n nax nbx nbx nax

n x e e e e x n n

----∞=-+-

2a b

b a b a a a n b b --????????

=- ? ???????

?? ∴0

2a b

b a b a n a a f dm n b b --∞

????????

=-=∞ ? ?????????

∑?

.

25.求0sin()lim 1()n n

x n dx x n ∞

??+???

??. 解 令sin()

()1()n n

x

n f x x n =?

?+????

,在()0,1上,1()11()n n f x x n ≤≤??+????, 在()1,+∞上,2

2

2

2111

()(1)(1)()()22n n f x x n n x n x C n

n n

=

=--??

22

22

2114

(2)2224

n x x x x x

n

=

≥-- 取2

1,(0,1)()4,(1,)x g x x x ∈??=?∈+∞??,则()1

()0,g x L ∈+∞.

又()0,.()n f x a e n →→∞,由控制收敛定理0

lim

()00n n

f x ∞

==?

?.

26.求2

20

1lim

(1)

n

n nx dx x ∞

++?

. 解 令2

21()(1)

n n

nx f x x +=+,在()0,1上,221()11n nx f x nx +≤=+, 在()1,+∞上,2

22122

422

1

1124()11122

n n n nx nx f x n x C x C x x x +

+≤=≤≤-+?++

(2)n ≥ 取2

1,(0,1)

()4,(1,)x g x x x

∈??=?∈+∞??,则()1

()0,g x L ∈+∞.

又()0,.()n f x a e n →→∞Q ,由控制收敛定理2

20

01lim

00(1)

n n

nx dx x ∞

∞+==+?

?. 27

.求50

lim

n nxdx ?

. 解

令5

()n f x nx =

,在()0,1

上,121()n

f x x ≤≤, 在()1,+∞上,3

322

11

()n f x nx x ≤

≤, 取1232

1

,(0,1)()1,(1,)x x g x x x ?∈??=??∈+∞??,则()1

()0,g x L ∈+∞

又()0,.()n f x a e n →→∞,由控制收敛定理0

lim ()00n n

f x dx ∞∞

==??.

28.求20

lim

(1)n

n x dx n

-+?

.

解 令2()(1)n

n x f x n

-=+,在()0,1上,()1n f x ≤, 在()1,+∞上,222111

()(1)1n n f x x x x n n n

=

≤≤++?

, 取2

1,(0,1)

()1,(1,)x g x x x ∈??=?∈+∞??,则()1

()0,g x L ∈+∞.

又2

2

22

1lim ()lim

(1)x n x n

n

n

x f x e x n -==??

+?

?????

Q

由控制收敛定理2

lim

()2

x n n f x dx e dx ∞

-==

?

?.

29.求0

1

lim

()n n nx dx x

-+?

.

解 令1()()n

n f x nx x

-=+

,在()0,1上,1()11()n n

f x nx x

=≤+,

在()1,+∞上,)2(1

)()1()(2

22≥≤≤+=n x nx x nx x x f n n n n n , 取2

1,(0,1)

()1,(1,)x g x x x ∈??=?∈+∞??,则()1

()0,g x L ∈+∞.

又()0,.()n f x a e n →→∞ ∴0

lim

()00n n

f x dx ∞

==?

?.

30.求0

lim n

x

n

e dx ∞

-?.

解 令()n

x n f x e -=,在()0,1上,11

1)(0=≤

=e

e x

f n

x

n , 在()1,+∞上,x

x x

n e e

e x

f n

-=≤

=

11)(. 取1,(0,1)

(),(1,)

x

x g x e x -∈?=?

∈+∞?,则()1

()0,g x L ∈+∞.

又∵()1,.,(0,1)

()0,.,(1,)n n

f x a e x f x a e x →∈??→∈+∞?

∴1

10

1

1

lim ()lim ()lim ()101n n n n

n

n

f x dx f x dx f x dx ∞

+∞

+∞

=+=+=???

??.

31.

1

20

1

sin (1)1n x n x a dx a e a n -∞∞

==≤-+∑?

. 证 由1≤α知,当),0(+∞∈x 时,

1

e α

,故有

∑∞

=----=-?=-0

)()sin (1sin sin n n

x x x

x x e x e e x e e x ααα, 令∑=---=

k

n n x x

k e x e

x f 1

1))(sin ()(α),2,1(Λ=k ,则α

-→

x

k e x

x f sin )(,且 当10<

)(-≤

x

k e x

x f , 而当∞<≤x 1时,易验知x

x k e e x f 2

11)(≤-≤

,取控制函数

1

-x e x

10<

x e

2

∞<≤x 1 =)(x F

则)(x F 在),0(∞-L 可积,于是用-L 控制收敛定理,以及简单计算可知

∑∑??

?∞=-=-∞→∞∞→∞

∞∞→+=+===-12

1

12100

01

1lim )(lim )(lim sin n n k n n k k k k k x n n x f x f e x ααα )1(≤α. 32.设,(),(1,2,),n X

X f M X f d c n μμ+

<∞∈==?

L L 则,..A f a e χ=.

证 如果0c =,则由已知

..,00e a f fd X

=?=?

μ,取\(0)A X X f ==,所

以,..A f a e χ=.如果0c >,验证(1)0X f μ>=.若(1)0X f μ>>,则

(1)

(1)0X f f d μα>-=>?

对任给的k ,11(1)

(1)

(1)k k k X

X f X f c f f f f ++>>=

≥≥-??

?

=

1(1)

(1)(1)k X f f f f f ->-+++?

L L 21(1)(1)

(1)(1)(1)k X f X f f f f f k f ->>≥-+++≥-?

?

L L

()k k α=→∞→∞

这与已知矛盾. 同理0)1(=

0,(),()0,,x f x x f x L α

β

αβ<<∈∞则0

()()s s x f x dx ?∞

=

?

在()

,αβ内连续.

证 设(,)()y

f x y x f x =,则()()0,,,X Y αβ=+∞=,

???+∞∈∈≤),1()

(]

1,0()(),(x x f x x x f x y x f β

α,于是令???+∞∈∈=)

,1()(]1,0()

()(x x f x x x f x x g β

α

由已知,[)1

(),()0,x f x x f x L α

β

∈∞,[)1

()0,g x L ∴∈∞,且对几乎所有的

,(,)x X f x y ∈对y 在),(βα内连续,由定理3.3.6(ii ),

得0

()()s s x f x dx ?∞

=

?

在y 点连续,因此)(s ?在(),αβ内连续.

34.求

)1(sin 0

>?

-ααdx x

x

e x

. 解 令0

sin sin (),(,)x

x

x x I e dx f x e x x

αααα∞

--=

=?

,x e x f x

sin ),(ααα--= ),0()(),(sin ),(1∞∈=≤-=--L x g x g e x e x f x x αααα由3.3.6(iii )

,知: ()()

d x x

e I x ?∞

--='0

sin ααxdx e x e x e x x x sin 1

cos 1

sin 1

2

2

?

---+

+

=

αααααα

∴'

2

2

(sin cos )

1

()(sin )11x x

e x x I e

x dx αααααα-∞

-+∞

+=

-=

=-

++?

∴1

()I arctg c αα

=+,又?

∞=?==0

02

sin )0(c dx x x I π

. ∴1

()I arctg

αα

=.

35.求

2

cos x e xdx α+∞

--∞

?

.

解 令x e x F xdx e I x x ααααcos ),(,cos )(2

2-+∞

--==

?

)()(),(sin ),(12

2

R L x g x g xe xe x x F x x ∈=≤-=--αααΘ xdx xe dx x F I x ααααsin ),()(2

'??+∞

-+∞

---==∴

2

21sin cos 2

2x x e x e xdx ααα+∞---∞+∞=--∞?

2

cos ()22

x e

xdx I α

α

αα+∞

--∞

=-

=-

?

∴2

4

()I ce αα-

=

又∵2

(0)x I e dx c e c +∞--∞

=

==?=?∴c =2

4

()I αα-

=.

36.设1

,(),,n n f f L X A A X ∈?可测)2,1(Λ,=n 0)(→?n A A μ,则

n

n A A

f d fd μμ→?

?.

说明:本题显然原所与条件不足——如果n f 与f 预先没有关联关系,是不能推导出结论成立的.例如,不妨就设X A A n == ),2,1(Λ=n ,当然已有

00)(→=?=?μμn A A )(∞→n ,但完全可能n f 与f 的积分值无极限关

系.为此,我们给出本题的一种改造方案并解答如下.

改造题:设f f X L f f n n →∈),(,1

a.e. 且f f n ≤.另有X A A n ?,可测

),2,1(Λ=n ,满足0)(→?n A A μ )(∞→n ,求证??=A

A n fd d f n

μμ.

证 由于

????

??

-+-=

-A

A A A n A A n fd fd fd d f fd d f n

n

n

n

μμμμμμ

??

?-+

-≤A

A A n fd fd d f f n

n μμμ?

?

?

-+

-=n

n n

A A A

A A n fd fd d f f \\μμμ

?

??+-≤n

A A X

n d f d f f μμ

那么,由于所补给条件:n f 在f 的控制下收敛,就有

0→-?

X

n d f f μ

)(∞→n ,

另外,由于)(1

X L f ∈,依据-L 积分的绝对连续性,当0)(→?n A A μ )(∞→n ,综上已证得??→A

A n fd d f n

μμ.

37.设,f g 在[],a b 上R 可积,在[],a b 的某稠子集上f g =,则

()()b

b

a

a

f x dx

g x dx =?

?.

证 (ⅰ) 设1A ={:()x X f x ∈在x 连续},..,],[e a f b a R f ?∈连续,

则10c A μ=,同理,设2A ={:()x X g x ∈在x 连续},则20c

A μ=,

再令12B A A =I ,则1212()()0c c c c

B A A A A μμμ===I U .

012x B A A ?∈=I ,由已知,存在某子集C 在[],a b 中稠,且对每一

)()(,t g t f C t =∈,则存在)()(,,0n n n n t g t f x t C t =→∈,又注意到0x 是f ,

g 的连续点,故00()lim ()lim ()()n n n

n

f x f t

g t g x ===.

所以对每一0,x B ∈有00()()f x g x =,即[],.,,f g a e x a b =∈.

(ⅱ) 由于g f ,在[]b a ,上R 可积,故[]b a L g f ,,∈,且()

()?

?=b

a

b

a

f L f R ,

()()??=b a b

a g L g R .由命题3.2.4知,.,f

g a e =则()()b b

a

a

L f L g =??.

综上所述,

()()b

b

a

a

f x dx

g x dx =?

?.

38.设f 在[],a b 上有界,其间断点集D 只有可数个极限点,则f 在[],a b 上R 可积.

证 因为?D ()D D D ''Y \,其中D D '\表示D 的孤立点集,它可数.由已知,D '可数,故()D D D ''Y \可数,从而D 可数,故0D μ=.所以f 在[],a b 上几乎处处连续,则f 在[],a b 上R 可积.

39. 设(1,2)n f n =L 在[],a b 上R 可积,n f ?f ,则f 在[],a b 上R 可积.

证 因n f ?f 故,,0N ?>?ε当N n ≥时,],[b a x ∈?有

ε<-)()(x f x f n ,故有()()()n n f x f x f x εε-<<+,即f 在[],a b 上有界.

又(1,2)n f n =L 在[],a b 上R 可积n f ?在[],a b 上几乎处处连续.

即对取定的1x ,对上述的120,0,x x εδδ>?>-<时,有

12111222()()()()()()()()3n n n n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ε-≤-+-+-≤

∴f 在[],a b 上几乎处处连续,则f 在[],a b 上R 可积. 40.设,0αβ>,研究函数()sin α

β--=f x x

x 在[]0,1上的可积性.

解 ∵(0,1),

x ?∈sin αβ

--x x α

-≤x

,0

lim 1αα

+

-→?=x x x

∴①若1,α< 则

1

α

-?

x dx 收敛,从而1

?

sin αβ--x x dx 绝对收敛,

由定理3.4.2知[]1

0,1∈f L .

②当1α≥时,1

α-?

x dx 发散,

又Q

sin α

β

--x x

2sin βα-≥=x x 1cos 222βαα--x x x

∴10sin αβ

--=∞?x x dx . 令1

()sin ,ββ---=g x x

x 1

()()=?x

F x g t dt ,显然()g x 在(]0,1连续(0是瑕点),

又()F x =

1

1

sin ββ

---?x

t

t dt =

β

β

β

--?dt

t

x

1

sin 1

=

12cos ββ--≤t x . ∴当10λβα=+->,即1αβ<+时,

1

10

()βα+-?

x g x dx 收敛,

也即

1

sin αβ--?

x x dx 收敛.

故当11αβ≤<+时,1

()?

f x dx 条件收敛.

③又

1

1

sin x

x dx ββ

---=

?

1

sin x dx ββ--=?

1

lim(cos )

βδδ

-→-x

胡适耕实变函数答案第一章(B)

第一章习题 B 36.若A ΔB =A ΔC ,则B =C . 证一:(反证)不妨设,?x 0∈B ,且x 0?C 1) x 0∈A ,则x 0?A ΔB ,x 0∈A ΔC 这与A ΔB =A ΔC 矛盾 2) x 0?A ,则x 0∈A ΔB ,x 0?A ΔC 这与A ΔB =A ΔC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B =C . 证二:()B A A ??()[]()[]A B A B A A \\??= =()()B A B B A =\ 同理()C C A A =??,现在已知A B A C ?=?故上两式左边相等,从而C B =. 37.集列{A n }收敛?{A n }的任何子列收敛. 证 由习题8集列{}n A 收敛?特征函数列{} n A χ收敛,由数分知识得数列 {}n A χ收敛?{}n A χ的任一子列{}j n A χ 均收敛,又由习题8可得{}j n A 收敛. 38.设)2,1}(:/{ =∈=n Z m n m A n ,则lim n n A =Z ,lim n n A =Q . 证 显然有lim lim n n n n Z A A Q ??? 1) 假设?x \,Q Z ∈使x ∈lim n n A ∴?N >0,当n>N 时,有n x A ∈,特别地, n x A ∈,1n x A +∈ ∴?m 1,m 2∈Z ,使x =1m n ,x =21m n + ∴1m n =21 m n + 从而1 21,m m m n =+ 这与m 2∈Z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lim n n A =Z . 2)?x ∈Q,则?m,n ∈Z,使得x = m n ∴x=m n =2m n n ?=…=1k k m n n +?=… ∴x ∈k n A ,(k =1,2…),从而x ∈lim n n A ∴lim n n A =Q .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1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1 第三章第一节习题 1.证明:若E 有界,则m E *<∞. 证明:若n E R ?有界,则存在一个开区间 (){}120,,;n M n E R I x x x M x M ?=-<< . (0M >充分大)使M E I ?. 故()()()111 inf ;2n n n n m n n i m E I E I I M M M ∞∞ * ===??=?≤=--=<+∞????∑∏ . 2.证明任何可数点集的外测度都是零. 证:设{}12,,,n E a a a = 是n R 中的任一可数集.由于单点集的外测度为零, 故{}{}{}()12111 ,,,00n i i i i i m E m a a a m a m a ∞ ∞ ∞ * * * *===??==≤== ???∑∑ . 3.证明对于一维空间1R 中任何外测度大于零的有界集合E 及任意常数μ,只要 0m E μ*≤≤,就有1E E ?,使1m E μ*=. 证明:因为E 有界,设[],E a b ?(,a b 有限), 令()(),f x m E a x b *=?<< , 则()()()()[]()()0,,f a m E m f b m a b E m E ****=?=?=== . 考虑x x x +?与,不妨设a x x x b ≤≤+?≤, 则由[])[]())()[](),,,,,a x x E a x x x x E a x E x x x E +?=+?=+????? . 可知())()[](),,f x x m a x E m x x x E ** +?≤++??? ()[]()(),f x m x x x f x x *≤++?=+?.

实变函数第一章答案

习题1.1 1.证明下列集合等式. (1) ()()()C A B A C B A \\=; (2) ()()()C B C A C B A \\\ =; (3) ()()()C A B A C B A \\\=. 证明 (1) )()C \B (c C B A A = )()( c c C B A A B A = c C A B A )()( = )(\)(C A B A = . (2) c C B A A )(C \B)(= )()(c c C B C A = =)\()\(C A C A . (3) )(\C)\(B \c C B A A = c c C B A )( = )(C B A c = )()(C A B A c = )()\(C A B A =. 2.证明下列命题. (1) ()A B B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 (2) ()A B B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A ?; (3) ()()B B A B B A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 证明 (1) A B A B B B A B B A B B A c c ==== )()()()\(的充要条 是:.A B ? (2) c c c c B A B B B A B B A B B A ===)()()(\)( 必要性. 设A B B A =\)( 成立,则A B A c = , 于是有c B A ?, 可得.?=B A 反之若,?≠B A 取B A x ∈, 则B x A x ∈∈且, 那么B x A x ?∈且与c B A ?矛盾.

充分性. 假设?=B A 成立, 则c B A ?, 于是有A B A c = , 即.\)(A B B A = (3) 必要性. 假设B B A B B A \)()\( =, 即.\c C A B A B A == 若,?≠B 取,B x ∈ 则,c B x ? 于是,c B A x ? 但,B A x ∈ 与c C A B A =矛盾. 充分性. 假设?=B 成立, 显然B A B A \= 成立, 即B B A B B A \)()\( =. 3.证明定理1.1.6. 定理1.1.6 (1) 如果{}n A 是渐张集列, 即),1(1≥??+n A A n n 则{}n A 收敛且 ∞ =∞ →=1 ;lim n n n n A A (2) 如果{}n A 是渐缩集列, 即),1(1≥??+n A A n n 则{}n A 收敛且 ∞ =∞ →= 1 . lim n n n n A A 证明 (1) 设),1(1≥??+n A A n n 则对任意 ∞ =∈ 1 ,n n A x 存在N 使得,N A x ∈ 从而 ),(N n A x N ≥?∈ 所以,lim n n A x ∞ →∈ 则.lim 1 n n n n A A ∞→∞ =? 又因为 ∞ =∞ →∞ →??1 ,lim lim n n n n n n A A A 由此可见{}n A 收敛且 ∞ =∞ →= 1 ;lim n n n n A A (2) 当)1(1≥??+n A A n n 时, 对于, lim n n A x ∞ →∈存 )1(1≥?<+k n n k k 使得 ),1(≥?∈k A x k n 于是对于任意的,1≥n 存在0k 使得n n k >0, 从而,0 n n A A x k ?∈ 可见.lim 1 ∞ =∞ →?n n n n A A 又因为,lim lim 1 n n n n n n A A A ∞ →∞ →∞ =?? 所以可知{}n A 收敛且 ∞ =∞ →=1 .lim n n n n A A 4.设f 是定义于集合E 上的实值函数,c 为任意实数,证明: (1) ??? ???+≥=>∞ =n c f E c f E n 1][1 ; (2) ?? ? ???+<=≤∞ =n c f E c f E n 1][1 ; (3) 若))(()(lim E x x f x f n n ∈?=∞ →,则对任意实数c 有 ?????? ->=????? ?->=≥∞→∞=∞ =∞ =∞ =k c f E k c f E c f E n n k n N n N k 1lim 1][111 . 证明 (1) 对任意的[],c f E x >∈ 有,)(c x f > 则存在+ ∈Z n 使得n c x f 1)(+ ≥成

(0195)《实变函数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95]《实变函数论》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B.闭集 C: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2.闭集减去开集是() 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B [单选题]3.可数多个开集的交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4.可数多个闭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6.可数集与有限集的并是() A:有界集 B:可数集 C:闭集 参考答案:B

[判断题]5.任意多个开集的并仍是开集。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8.可数多个有限集的并一定是() A:可数集 B:有限集 C: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 [单选题]7.设f(x)是定义在[a,b]上的单调函数,则f(x)的间断点集是()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9.设f(x)是定义在R上的连续函数,E=R(f>0),则E是 A:开集 B:闭集 C:有界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10.波雷尔集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判断题]7.可数多个零测集的并仍是零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5.可数多个开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A [判断题]8.不可数集合的测度一定大于零。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6.闭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10.开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4.连续函数一定是可测函数。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3.零测度集合或者是可数集合或者是有限集。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2.有界集合的测度一定是实数。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1.可数集合是零测集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4.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无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C [单选题]3.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有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A [单选题].2.[0,1] 中的全体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的测度是() A:0 B:1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第三版)-----第三章_复习指导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勒贝格可测集和勒贝格测度的性质. 外测度和内测度是比较直观的两个概念,内外测度一致的有界集就是勒贝格可测集. 但是,这样引入的可测概念不便于进一步讨论. 我们通过外测度和卡拉皆屋铎利条件来等价地定义可测集(即定义),为此,首先讨论了外测度的性质(定理). 注意到外测度仅满足次可列可加(而非可列可加)性,这是它和测度最根本的区别. 我们设想某个点集上可以定义测度,该测度自然应该等于这个集合的外测度,即测度应是外测度在某集类上的限制. 这就容易理解卡拉皆屋铎利条件由来,因为这个条件无非是一种可加性的要求. 本章详细地讨论了勒贝格测度的性质. 其中,最基本的是测度满足在空集上取值为零,非负,可列可加这三条性质. 由此出发,可以导出测度具有的一系列其它性质,如有限可加,单调,次可列可加以及关于单调集列极限的测度等有关结论. 本章还详细地讨论了勒贝格可测集类. 这是一个对集合的代数运算和极限运算封闭的集类. 我们看到勒贝格可测集可以分别用开集、闭集、型集和 型集逼近. 正是由于勒贝格可测集,勒贝格可测集类,勒贝格测度具有一系列良好而又非常重要的性质,才使得它们能够在勒贝格积分理论中起着基本的、有效的作用. 本章中,我们没有介绍勒贝格不可测集的例子. 因为构造这样的例子要借助于策墨罗选择公理,其不可测性的证明还依赖于勒贝格测度的平移不变性. 限于本书的篇幅而把它略去. 读者只须知道:任何具有正测度的集合一定含有不可测子集. 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对任意n E R ?,* m E 都存在。(√ ) 2、对任意n E R ?,mE 都存在。(× ) 3、设n E R ?,则* m E 可能小于零。(× ) 4、设A B ?,则** m A m B ≤。(√ ) 5、设A B ?,则** m A m B <。(× ) 6、* *1 1( )n n n n m S m S ∞ ∞===∑。(× ) 7、* *1 1 ( )n n n n m S m S ∞ ∞==≤∑。(√ ) 8、设E 为n R 中的可数集,则* 0m E =。(√ ) 9、设Q 为有理数集,则* 0m Q =。(√ ) 10、设I 为n R 中的区间,则* m I mI I ==。(√ ) 11、设I 为n R 中的无穷区间,则* m I =+∞。(√ ) 12、设E 为n R 中的有界集,则*m E <+∞。(√ ) 13、设E 为n R 中的无界集,则*m E =+∞。(× ) 14、E 是可测集?c E 是可测集。(√ ) 15、设{n S }是可测集列,则 1 n n S ∞=, 1 n n S ∞=都是可测集。 (√ ) 16、零测集、区间、开集、闭集和Borel 集都是可测集。(√ ) 17、任何可测集总可表示成某个Borel 集与零测集的差集。(√ ) 18、任何可测集总可表示成某个Borel 集与零测集的并集。(√ ) 19、若E =?,则* 0m E >。(× ) 20、若E 是无限集,且*0m E =,则E 是可数集。(× ) 21、若mE =+∞,则E 必为无界集。(√ ) 22、在n R 中必存在测度为零的无界集。(√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大纲

实变函数 (一学期课程,周学时4) 一.集合与点集 (20课时) 1.集合及其运算,集合列的极限,集合的直积。(3课时) 2.映射,满射,单射,双射,集合的对等,Bernstein定理*,基数,可列集及 其性质,连续基数,基数运算*,无最大基数定理。(5课时) 3.n维欧氏空间,点集的直径,矩体与球,邻域,距离,收敛,极限点,导集 及其性质,Bolzano-Weierstrass定理。(5课时) 4.闭集,开集,闭包,内点与内核,开集的构造*,Cantor闭集套定理,Lindelof 可数覆盖定理*,Heine-Borel有限覆盖定理,函数的连续性,紧集,Borel 集, F集,δG集,Cantor集。(5课时) σ 5.集合与集合的距离,点与集合的距离,连续函数延拓定理*。(2课时) 二.Lebesgue测度 (12课时) 1. 外测度定义,外测度性质(非负性、单调性、次可加性),距离外测度性质*, 外测度的平移不变性。(4课时) 2. 可测集与测度的定义,可测集的性质,关于递增可测集列及递减可测集列的 测度问题。(4课时) 3. 矩体是可测集,分别用开集、闭集、 F集,δG集来逼近可测集,集合的等 σ 测包,测度的平移不变性,不可测集的存在性*。(4课时) 三.可测函数 (10课时) 1. 可测函数的定义及等价刻画,可测函数的运算性质,简单函数逼近定理,函 数的支集。(4课时) 2. 几乎处处收敛与测度收敛的定义,Egoroff定理,Lebesgue定理,Riesz定 理。(4课时) 3. 可测函数与连续函数。(2课时)

四. Lebesgue 积分 (14课时) 1. 非负可测简单函数的积分,非负可测函数的积分,Leve定理,积分线性性质, 逐项积分定理,Fatou定理。(4课时) 2. 一般可测函数积分的定义与初等性质,积分的线性性质,积分的绝对连续性, 积分变量的平移变换,Lebesgue 控制收敛定理,逐项积分定理,积分号下求导数*。(4课时) 3. 连续函数逼近可积函数,积分的平均连续性*。(2课时) 3. 有界函数在区间上Riemann 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Riemann 可积函数与 Lebesgue 可积函数的关系。(3课时) 4. Tonelli 定理*,Fubini 定理,积分的几何意义*,分布函数*。(3课时) 五. 微分与不定积分 (8课时) 1.单调函数的可微性*,Lebesgue 定理*,有界变差函数,Jordan 分解定理。 (4课时) 2.不定积分的微分,绝对连续函数,微积分基本定理。(4课时) 六.p L空间 (8课时) 1.p L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共轭指标,Holder 不等式,Minkowski 不等式。 (4课时) 2.p L是完备的距离空间*,p L收敛,p L空间的可分性*。(4课时) 教材或参考书: 1.周民强编:实变函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性伟编:实变函数,科学出版社,2004 3.胡适耕编:实变函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曹广福编:实变函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第三版

书籍目录: 第一篇实变函数 第一章集合 1 集合的表示 2 集合的运算 3 对等与基数 4 可数集合 5 不可数集合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点集 1 度量空间,n维欧氏空间 2 聚点,内点,界点 3 开集,闭集,完备集 4 直线上的开集、闭集及完备集的构造 5 康托尔三分集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测度论 1 外测度 2 可测集 3 可测集类 4 不可测集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可测函数 1 可测函数及其性质 2 叶果洛夫(EropoB)定理 3 可测函数的构造 4 依测度收敛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积分论 1 黎曼积分的局限性,勒贝格积分简介 2 非负简单函数的勒贝格积分 3 非负可测函数的勒贝格积分 4 一般可测函数的勒贝格积分 5 黎曼积分和勒贝格积分 6 勒贝格积分的几何意义·富比尼(Fubini)定理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微分与不定积分 1 维它利(Vitali)定理 2 单调函数的可微性 3 有界变差函数 4 不定积分 5 勒贝格积分的分部积分和变量替换 6 斯蒂尔切斯(Stieltjes)积分 7 L-S测度与积分

第六章习题 第二篇泛函分析 第七章度量空间和赋范线性空间 1 度量空间的进一步例子 2 度量空间中的极限,稠密集,可分空间 3 连续映射” 4 柯西(CaHcLy)点列和完备度量空间 5 度量空间的完备化 6 压缩映射原理及其应用 7 线性空间 8 赋范线性空间和巴拿赫(Banach)空间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有界线性算子和连续线性泛函 1 有界线性算子和连续线性泛函 2 有界线性算子空间和共轭空间 3 广义函数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内积空间和希尔伯特(Hilbert)空间 1 内积空间的基本概念 2 投影定理 3 希尔伯特空间中的规范正交系 4 希尔伯特空间上的连续线性泛函 5 自伴算子、酉算子和正常算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巴拿赫空间中的基本定理 l 泛函延拓定理 2 C[a,b)的共轭空间 3 共轭算子 4 纲定理和一致有界性定理 5 强收敛、弱收敛和一致收敛 6 逆算子定理 7 闭图像定理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线性算子的谱 1 谱的概念 2 有界线性算子谱的基本性质 3 紧集和全连续算子 4 自伴全连续算子的谱论 5 具对称核的积分方程 第十一章习题 附录一内测度,L测度的另一定义 附录二半序集和佐恩引理 附录三实变函数增补例题

教学大纲_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23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统计学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 毕业要求: 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 2.可以建立统计模型,获得有效结论 3.掌握统计软件及常用数据库工具的使用 4.关注国际统计应用的新进展 5.基于数据结论,提出决策咨询建议 6.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就其实质来说是方法性的,但对于应用学科的学生来说,作为授课的目的,则是知识性的,故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来说,只能让学生了解那些体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本特征的思想内容,冗难的证明过程应尽量避免。本课程基本目标为:能理解、掌握Lebesgue测度和Lebesgue积分,赋范空间和Hilbert空间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初次涉及众多的抽象概念,并且论

证的部分很多,教学中应密切结合数学分析中学到的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的内容讲解,并督促学生下工夫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在理解数学分析思想及基本知识和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后将其拓展到实数域上,进而讨论集合,欧氏空间,Lebesgtle测度,Lebesgue 可测函数,Lebesgue积分,测度空间,测度空间上的可测函数和积分,L^p空间,L^2空间,卷积与Fourier变换,Hilbert空间理论,Hilbert空间上的有界线性算子,Banach空间,Banach空间上的有界线算子,Banach空间上的连续线性泛函、共轭空间与共轭算子,Banach空间的收敛性与紧致性。 其中要求同学们: 1. 理解和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和集与映射间的关系,了解度量空间的相关概念和Lebesgue可测集的有关内容和性质。 2. 了解可测函数的概念,构造,以及函数列的收敛性质。 3. 了解Lebesgue积分的概念,掌握收敛定理。 4. 理解赋范线性空间和内积空间的相关知识点。 5. 理解线性算子理论和有界线性泛函理论,了解三个基本定理。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进行课堂讲授,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探索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习题评析、实例讨论和应用研究为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四)学习要求 学生需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做作业等学习环节,以掌握本课程所学内容。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

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曹广福1到5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 3.等式)()(C B A C B A --=?-成立的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解: 若)()(C B A C B A --=?-,则 A C B A C B A C ?--=?-?)()(. 即,A C ?. 反过来, 假设A C ?, 因为B C B ?-. 所以, )(C B A B A --?-. 故, C B A ?-)(?)(C B A --. 最后证,C B A C B A ?-?--)()( 事实上,)(C B A x --∈?, 则A x ∈且C B x -?。若C x ∈,则C B A x ?-∈)(;若C x ?,则B x ?,故C B A B A x ?-?-∈)(. 从而,C B A C B A ?-?--)()(. A A C B A C B A C =?-?--=?-?)()(. 即 A C ?. 反过来,若A C ?,则 因为B C B ?-所以)(C B A B A --?- 又因为A C ?,所以)(C B A C --?故 )()(C B A C B A --??- 另一方面,A x C B A x ∈?--∈?)(且C B x -?,如果C x ∈则 C B A x )(-∈;如果,C x ?因为C B x -?,所以B x ?故B A x -∈. 则 C B A x ?-∈)(. 从而 C B A C B A ?-?--)()( 于是,)()(C B A C B A --=?- 4.对于集合A ,定义A 的特征函数为????∈=A x A x x A ,0,1)(χ, 假设 n A A A ,,,21是 一集列 ,证明: (i ))(inf lim )(inf lim x x n n A n n A χχ= (ii ))(sup lim )(sup lim x x n n A n n A χχ= 证明:(i ))(inf lim n n m N n n n A A x ≥∈??=∈?,N ∈?0n ,0n m ≥?时,m A x ∈. 所以1)(=x m A χ,所以1)(inf =≥x m A n m χ故1)(inf sup )(inf lim ==≥∈x x m n A n m N b A n χχ

第三版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

1. 证明:()B A A B -=U 的充要条件就是A B ?、 证明:若()B A A B -=U ,则()A B A A B ?-?U ,故A B ?成立、 反之,若A B ?,则()()B A A B A B B -?-?U U ,又x B ?∈,若x A ∈,则 ()x B A A ∈-U ,若x A ?,则()x B A B A A ∈-?-U 、总有()x B A A ∈-U 、故 ()B B A A ?-U ,从而有()B A A B -=U 。 证毕 2. 证明c A B A B -=I 、 证明:x A B ?∈-,从而,x A x B ∈?,故,c 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c A B A B -?I 、 另一方面,c x A B ?∈I ,必有,c x A x B ∈∈,故,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 c A B A B ?-I 、 综合上两个包含式得c A B A B -=I 、 证毕 3. 证明定理4中的(3)(4),定理6(De Morgan 公式)中的第二式与定理9、 证明:定理4中的(3):若A B λλ?(λ∈∧),则A B λλλλ∈∧ ∈∧ ?I I 、 证:若x A λλ∈∧ ∈I ,则对任意的λ∈∧,有x A λ∈,所以A B λλ?(? λ∈∧)成立 知x A B λλ∈?,故x B λλ∈∧ ∈I ,这说明A B λλλλ∈∧∈∧ ?I I 、 定理4中的(4):()()()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证:若()x A B λλλ∈∧ ∈U U ,则有' λ∈∧,使 ''()()()x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U 、 反过来,若()()x A B λλλλ∈∧ ∈∧ ∈U U U 则x A λλ∈∧ ∈U 或者x B λλ∈∧ ∈U 、 不妨设x A λλ∈∧ ∈U ,则有' λ∈∧使'''()x A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 故()()()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综上所述有()()()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定理6中第二式()c c A A λλλλ∈∧∈∧ =I U 、 证:() c x A λλ∈∧ ?∈I ,则x A λλ∈∧ ?I ,故存在' λ∈∧ ,'x A λ?所以 'c c x A A λλλ∈∧ ??U 从而有()c c A A λλλλ∈∧∈∧ ?I U 、 反过来,若c x A λλ∈∧ ∈U ,则' λ?∈∧使'c x A λ?,故'x A λ?, x A λλ∈∧ ∴?I ,从而()c x A λλ∈∧ ∈I ()c c A A λλλλ∈∧ ∈∧ ∴?I U 、 证毕 定理9:若集合序列12,,,,n A A A K K 单调上升,即1n n A A +?(相应地1n n A A +?)对一切n 都成立,则 1 lim n n n A ∞ →∞ ==U (相应地)1 lim n n n A ∞ →∞ ==I 、 证明:若1n n A A +?对n N ?∈成立,则i m i m A A ∞ ==I 、故从定理8知

胡适耕 实变函数答案 (第二章B)

第二章习题 B 41.作可测集]1,0[?A ,使对任何非空开区间]1,0[??,恒成立0)(>?A m 且 0)\(>?A m . 证 ①在任一区间),(βα中,对于预先指定数r (0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四章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四章4第四章第四节习题 1.设于,于,证明:于 证明:, (否则,若,而, 矛盾),则 () 从而 2.设于,,且于,证明于 证明:由本节定理2(定理)从知的子列使 于 设,,于,从条件于,设 ,,于上 令,则,且 故 ,则 令, 故有,从而命题得证

3.举例说明时定理不成立 解:取,作函数列 显然于上,但当时 ,不 故时定理不成立,即于不能推出于 周民强《实变函数》P108 若是非奇异线性变换,,则 () 表示矩阵的行列式的绝对值. 证明:记 显然是个的平移集()的并集,是个()的并集,且有, 现在假定()式对于成立() 则 因为,所以得到 这说明()式对于以及的平移集成立,从而可知()式对可数个互不相交的二进方体的并集是成立的(对任意方体, ) 对一般开集,,为二进方体,互补相交 则

1-1 ,连续,连续开,则开,从而可测 于是应用等测包的推理方法立即可知,对一般点集()式成立 设为有界集,开,,则开,且不妨设有界,否则令有界,令即可. 连续,则开,开,可测(),, 故 (开) 若为无界集,令,则,为有界集 ,线性,则若,则(后面证) ,则由注释书P69定理3,存在集,,若有界, 则,故(1-1) 则,故 若无界,则, 线性,若,则 证明:为的基,, ,,,令,则 则(即是连续的) 一边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开超矩体 于

,开,连续,则是中开集从而可测,从而是中可测集,由归纳法知是可测集 若()式成立,则矩体, ,为正方体,则对开集也有,特别对开区间 这一开集有 则可知,若,则 事实上,,开区间,, 令知 若()成立,则将可测集映为可测集,还要看()证明过程是否用到将可测集映为可测集或推出这一性质! 下面证()成立.任一线性变换至多可分解为有限个初等变换的乘积 (i)坐标之间的交换 (ii) (iii) 在(i)的情形显然()成立 在(ii)的情形下,矩阵可由恒等矩阵在第一行乘以而得到从而可知()式成立 在(iii)的情形,此时()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版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版

1. 证明:()B A A B -=U 的充要条件是A B ?. 证明:若()B A A B -=U ,则()A B A A B ?-?U ,故A B ?成立. 反之,若A B ?,则()()B A A B A B B -?-?U U ,又x B ?∈,若x A ∈,则 ()x B A A ∈-U ,若x A ?,则()x B A B A A ∈-?-U .总有()x B A A ∈-U .故 ()B B A A ?-U ,从而有()B A A B -=U 。 证毕 2. 证明c A B A B -=I . 证明:x A B ?∈-,从而,x A x B ∈?,故,c 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c A B A B -?I . 另一方面,c x A B ?∈I ,必有,c x A x B ∈∈,故,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 c A B A B ?-I . 综合上两个包含式得c A B A B -=I . 证毕 3. 证明定理4中的(3)(4),定理6(De Morgan 公式)中的第二式和定理9. 证明:定理4中的(3):若A B λλ?(λ∈∧),则A B λλλλ∈∧ ∈∧ ?I I . 证:若x A λλ∈∧ ∈I ,则对任意的λ∈∧,有x A λ∈,所以A B λλ?(?λ∈∧) 成立 知x A B λλ∈?,故x B λλ∈∧ ∈I ,这说明A B λλλλ∈∧∈∧ ?I I . 定理4中的(4):()()()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证:若()x A B λλλ∈∧ ∈U U ,则有'λ∈∧,使 ' ' ()()()x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U . 反过来,若()()x A B λλλλ∈∧ ∈∧ ∈U U U 则x A λλ∈∧ ∈U 或者x B λλ∈∧ ∈U . 不妨设x A λλ∈∧ ∈U ,则有'λ∈∧使' ' ' ()x A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 故()()()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实变函数论 第三版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证明:()B A 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 证明:若() B A A B -=,则()A B A A B ?-?,故A B ?成立. 反之,若A B ?,则() ()B A A B A B B -?-?,又x B ?∈,若x A ∈,则 ()x B A A ∈-,若x A ?,则()x B A B A A ∈-?-.总有() x B A A ∈-.故 ()B B A A ?-,从而有()B A A B -=。 证毕 2. 证明c A B A B -=. 证明:x A B ?∈-,从而,x A x B ∈?,故,c 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c A B A B -?. 另一方面,c x A B ?∈,必有,c x A x B ∈∈,故,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 c A B A B ?-. 综合上两个包含式得c A B A B -=. 证毕 3. 证明定理4中的(3)(4),定理6(De Morgan 公式)中的第二式和定理9. 证明:定理4中的(3):若A B λλ?(λ∈∧),则A B λλλλ∈∧ ∈∧ ? . 证:若x A λλ∈∧ ∈ ,则对任意的λ∈∧,有x A λ∈,所以A B λλ?(?λ∈∧)成立 知x A B λλ∈?,故x B λλ∈∧ ∈,这说明 A B λλλλ∈∧ ∈∧ ? . 定理4中的(4): ()( )( )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 证:若()x A B λ λλ∈∧ ∈ ,则有'λ∈∧,使 ''()( )( )x A B A B λλλλλλ∈∧ ∈∧ ∈?. 反过来,若()( )x A B λλλλ∈∧ ∈∧ ∈则x A λλ∈∧ ∈ 或者x B λλ∈∧ ∈. 不妨设x A λλ∈∧ ∈,则有'λ∈∧使'' '()x A A B A B λλλλλλ∈∧ ∈?? . 故( )()()A B A B λλλ λλλλ∈∧ ∈∧ ∈∧ ? . 综上所述有 ()( )( )A B A B λ λλλλλλ∈∧ ∈∧ ∈∧ =. 定理6中第二式( )c c A A λλλλ∈∧ ∈∧ = .

西南大学《实变函数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B.闭集 C: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2.闭集减去开集是() 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6.可数集与有限集的并是() A:有界集 B:可数集 C:闭集 参考答案:B 5:[判断题]7.可数多个零测集的并仍是零测集合。参考答案:正确 6:[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5.可数多个开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A 8:[判断题]8.不可数集合的测度一定大于零。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6.闭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10.开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4.连续函数一定是可测函数。 参考答案:错误 12:[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13:[判断题]2.有界集合的测度一定是实数。 参考答案:正确 14:[判断题]1.可数集合是零测集 参考答案:正确 15:[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1:[单选题]4.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无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3.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有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2.[0,1] 中的全体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的测度是() A:0 B:1 C:2 参考答案:A

实变函数标准答案 第三版 第二章 点集

第二章 点集 1、证明:' 0P E ∈的充要条件是在任意含有0P 的领域(),P δ?(不一定以0P 为中心)中,恒有异于0P 的点1P 属于E (事实上,这样的1P 还有无穷多个);0o P E ∈ 的充要条件则是有含有0P 的领域(),P δ?(同样,不一定以0P 为中心)存在,使(),P E δ??. ()()()'00100010101001001'0010 000:min ,,,,..o P E d P P d P P P P E P E P E P E P E P E E δδδδδδδδ∈?=-????∈?∈?∈?∈∈∈?∈? 证明若,对任意含有P 的领域(P,),取则(P ,)(P,),而(P ,)中含有异于的点,所以(P ,)中存在异于P 的点若任意一个含有P 的领域(P,)中有异于P 的点,则任一 (P )也有异于P 的点,故 若,则存在(P ),使(P ()()()0100010=min ,,,. o d P P d P P E P E δδδδδδ?∈??=-????∈ )(P ,)即得证.若P (P,)E ,取,则有(P ,)(P,),从而 4、设3E 是函数 1 sin ,0,0,0 x y x x ?≠?=??=?当 当 的图形上的点所作成的集合,在2 R 内讨论' 333o E E 的E 与. (){}'33=0y 11. o E y E φ?-≤≤=解:E , 8.x -+a f ∞∞≥设()是(,)上的实值连续函数,则对于任意常数,E={x|f(x)>a}是一开集,而E={x|f(x)a}总是一闭集。 (){} ()()(){}(){}()(){}()()o ,?,0,,,, ,|()||()| |{|}|{|}. {, |}. ' ',o o o o o c o x E x f x a f x a f x x x x f x a x E x f x a x E E x f x a H x f x a x f x a H x f x a x H H f x a H x δδδ∈=>>>-<>?∈=><=≥=<=≥∈=≥?' 任取则由在处连续及极限的保号性知, 存在当时有即即为的内点,从而 证明为开:集; 类似可证为开集从而是闭集又要证是闭集,只需证任取则存在()()(){}()(){|}{| ,, ,}n o n o o H x f x x f x a f x a x x f x a x f x a ≥≥∈≥≥中的点列使得由在处连续及,可知所以从而是闭集. 9.证明:每个闭集必是可数个开集的交集;每个开集可以表示成可数个闭集的和集。

胡适耕 实变函数答案 (第二章A)

第二章习题 A 1.作完备疏集]1,0[?F ,使得2/1=mF . 解 在[0,1]上挖去居中长为 4 1 的开区间)1(1I ,余下两个闭区间记为)1(2 )1(1E E ,.在闭区间)1(2)1(1E E ,上挖去居中长为24 1的两个开区间) 2(2)2(1I I ,余下的4个区间记为) 2(4 )2(3)2(2)2(1E E E E ,,,.依此方法继续下去,设挖去的所有开区间的并集为G = ∞==-121)(1 n i n i n I ,则G 为开集且 21 4 121 1 121 ) (1 ===∑∑∑∞ =-∞==-n n n n i n i n mI mG .令F =[0,1]\G ,则F 是可测集且[0,1]=F G ,故2 1 211]1,0[=- =-=mG m mF .又因挖去的区间没有公共点,因此F 为完备集.又]1,0[=G ,从而c c c G G G F ]1,0[)1,0()1,0(]1,0[)\]1,0([ ==== ?=,故F 为疏集,因此F 为完备疏集. 2.作闭集?F R\Q ,使得0>mF . 解 记R 中有理数全体为 ,,21r r ,作)2 1 ,21(1 n n n n n r r G +- = ∞ = ,于是2≤mG ,作F =R \G ,则F 是闭集,又所有的有理点都在G 中,故F ?R \Q 且0>mF . 3.设?A R ,∞ε,则存在有限个开区间i δ,使得εδ?ε,存在闭集F 与开集G ,使 G A F ??,且ε<)\(F G m ,又根据R 上开集结构:存在可数个G 的构成区间i δ,使F A G i i ??=∞ = 1δ,即∞=1}{i i δ为F 的一个开覆盖.由于 ∞<≤mA m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