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丹参遗传关系的DNA标记分析

不同产地丹参遗传关系的DNA标记分析
不同产地丹参遗传关系的DNA标记分析

不同产地丹参遗传关系的DNA标记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徐红,王燕燕,王峥涛,胡之壁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丹参的遗传背景与遗传关系,为丹参药材的栽培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APD与ISSR标记对4个产地的野生丹参、6个产地的栽培丹参共计50个样本进行分析,利用分析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建立遗传聚类图。结果DNA标记共检测了102个位点,多态条带比率(P)为95.10%,栽培丹参的P值高于野生丹参;居群的总遗传变异Ht为0.238 9;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丹参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不同产地间的丹参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丹参种质在遗传背景上较为复杂,不同产地的丹参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但是与地理分布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丹参;遗传关系;DNA标记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relationship of Salvia miltiorrhizae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ed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Methods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otal 4 wild populations and 6 cultivated populations of S. miltiorrhizae were investigated by ISSR and RAPD analysis, the genetic identity was analyzed by software Popgene 3.2 and the DNA molecular dendrogram was set up by the software NTSYSpc 2.1. ResultsA total of 102 markers with 95.10% polymorphic loci (P) were scored, and the number of P among cultivation popul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population. The 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 (Ht) was 0.238 9, and the dendrogram from the clustering of UPGMA showed the good classification of all populations.ConclusionS. miltiorrhizae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 shows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ies, and their genetic background are complex. There are obviou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s among different S. miltiorrhizae, bu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did not show coherent with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e; Genetic relationship; DNA molecular markers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养心安神等功效,常被用于单方、成药、保健品及化妆品,是我国重要出口大宗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野生丹参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全国许多地区开始栽培丹参,目前栽培品成为丹参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丹参分布范

围广,各栽培地区种源来源不同,以及长期无性繁殖导致的品种退化,给丹参的栽培和育种工作造成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丹参的产量与药材的质量。本研究利用RAPD与ISSR标记对不同产地的野生与栽培丹参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以期为丹参药材的引种栽培与科学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材料分别收集于我国丹参药材的主产区四川、山东、江苏、陕西、安徽及山西等地的野生和栽培药材,见表1。药材标本现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由吴立宏博士鉴定药材原植物学名。

1.2 仪器与试剂PTC-200型PCR仪(Bio-Rad, USA);Image Master VDS (Pharmacia Biotech, USA);PowerPac Basic Power Supply 100-120/220-240V(Bio-Rad, USA);Nucleic Acid and Protein Analyzer (Beckman, USA)。DNA GenRulerTM DNA Ladder Mix (MBI Fermentas, USA),CTAB、β-巯基乙醇、Tris、EDTA、琼脂糖均为分析纯;ISSR引物与RAPD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合成。

表1 丹参材料及其来源(略)

2 方法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参照Rogers的CTAB方法稍加改进提取基因组DNA[1],并将基因组DNA用小量PCR产物纯化试剂盒(上海华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纯化处理,以除去丹参中影响PCR反应的色素及多酚类的次生代谢产物。

2.2 PCR-RAPD与PCR-ISSR分析优化的PCR-RAPD反应体系(10 μl)含10×PCR buffer 1 μl,MgCl2 (25 mmol/L)0.8 μl,dNTP mix (10 mmol/L)0.3 μl,RAPD引物1.5 μl(10 pmol/L),Taq DNA polymerase (5U/μl) 0.15 μl,模板溶液1 μl(5~10 ng),ddH2O适量。反应参数:①94 ℃预变性5 min; ②94 ℃变性45 s; ③36 ℃复性45 s; ④72℃延伸2 min; ⑤重复②~④步骤共37个循环; ⑥72℃保温5 min。优化的PCR-ISSR反应体系(10 μl)含10×PCR buffer 1 μl,MgCl2 (25 mmol/L)0.8 μl,dNTP mix (10 mmol/L)0.3 μl,ISSR引物1.5 μl(10 pmol/L),Taq DNA polymerase (5U/ul) 0.12 μl,模板溶液1 μl(5 ng/μl),ddH2O适量。反应参数:①94 ℃预变性5 min; ②94 ℃变性45 s; ③52 ℃复性45 s; ④72℃延伸2 min; ⑤重复②~④步骤共37个循环; ⑥72℃保温5 min。PCR扩增结束后,以标准DNA GenRulerTM DNA Ladder Mix为分子量标记,用含有0.1% 溴化乙锭的1.5%琼脂糖凝胶电泳PCR产物,电泳缓冲液为0.5×TBE,在5V/cm稳定电压的条件下,电泳1.5 h,电泳结束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并照相保存DNA指纹图谱。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同一引物PCR扩增产物电泳迁移率一致的条带被认为有同源性,按条带有无分别记录为1(有)或0(无),形成原始的表型数据矩阵用于进一步数据处理。用POPGENE1.31与NTSYS-pc (version 2.1)分子进化软件对遗传变异进行分析,以多态条带比率P(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多态性位点除以总位点数)与基因多样性指数(居群的总遗传变异,Ht)衡量遗传多样

性,以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遗传一致性(genetic identity)与UPGM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arithmetic averages method)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关系的分析。

3 结果

3.1 野生与栽培丹参的遗传多样性丹参10个产地的共计50个样本,用筛选的6个RAPD引物与2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02条重复性高、清晰的条带,扩增片段的长度从200 bp 至2000 bp,其中多态性条带97条,多态条带比率(P)为95.1%,基因多样性指数Ht为0.238 9。6个产地栽培丹参的P值为85.29%,其中产于安徽亳州(S-AHBZ)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值为21.57%,产于江苏射阳(S-JSSY)的遗传多样性最低,P值为3.92%;4个产地野生丹参的P值为60.78%,产于陕西(S-SX)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值为16.67%,产于山东(S-SD)的丹参遗传多样性最低,P 值为3.57%(表2)。该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供试材料的遗传背景不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多态条带比率与基因多样性指数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一致;用RAPD与ISSR进行PCR扩增,可以清晰、有效地分辨出不同居群样本的基因型,其中ISSR引物UBC835与UBC856可以将不同产地的丹参区分鉴别。

表2 不同产地丹参野生与栽培药材RAPD与ISSR标记的遗传变异(略)

3.2 不同产地丹参的遗传分化根据POPGENE计算不同产地丹参间Nei无偏遗传距离与遗传一致性见表3。10个产地的丹参间,

产自山西运城的丹参(S-SXYC)与来自江苏滨海的丹参(S-JSBH)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99 6;而来自山西运城的丹参(S-SXYC)与来自山东的丹参(S-SD)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77 7;遗传一致性正好与遗传距离相反,遗传距离最小的两个产地的丹参,遗传一致性表现的最大,S-SXYC与S-JSBH之间的遗传一致性最大,为0.905 2,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江苏3个产地居群的遗传一致性介于0.826 7与0.838 9之间,平均0.833 9;山东3个产地的丹参遗传一致性介于0.689 8与0.808 8之间,平均0.759 7,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根据遗传距离,采用NTSYSpc2.1中的SHAN,用UPGMA 法进行聚类分析(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两种分子标记可以将本实验供试样品完全区别开,10个产地的丹参被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其中安徽亳州(A-AHBZ)、山西运城(S-SXYC)与江苏滨海(S-JSBH)的丹参聚为一组,四川中江(S-SCZJ)、山东(S-SD)与陕西(S-SX)的丹参聚为一组,其余5个产地的丹参聚为一组。从本实验样品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地理距离相近的丹参没有聚类在一起,表明遗传分化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不显著。

4 讨论

丹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的部分省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差异,

不同来源的丹参药材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含量随产地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其中野生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栽培丹参[2~4]。

表3 不同产地丹参间Nei无偏遗传距离(左下角)与遗传一致性(右上角)(略)

图1 聚类分析图(略)

本研究对丹参遗传变异的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的野生与栽培的供试丹参样品在DNA水平上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丹参种质中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各产地栽培丹参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不尽相同,这可能与各地区的种质来源、栽培历史有一定的关系;野生丹参中,产于山东(S-SD)与山东沂水(S-SDYS)的遗传多样性均低于栽培丹参,陕西(S-SX)与山东平邑(S-SDPY)的两个野生丹参也不是很高,这可能与野生丹参的取样数较少有一定的关系,但本实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野生丹参的遗传多样性不高的特点。

遗传聚类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供试丹参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所有样品并没有以地理分布聚类的倾向,地理分布相近的样品并没有聚类在一起,如山东与江苏的几个产地的样品都没有聚集在一起。该结果表明,本实验中丹参样品的聚类结果与样品的地理分布没有直接关系,这可能与丹参药材在栽培时种质来源的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关系。

丹参的栽培主产区是四川、山东、江苏与安徽等省区,研究结果揭示出不同产区的栽培与野生丹参的种质类型都不同,表明种质可能在各产区药材品质的差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今后在发展丹参药材的生产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优良种质的筛选和保存工作,提高栽培丹参的品质,以使丹参药材的种质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

[1]Rogers S O, Bendich A J. Extraction of DNA from plant tissues [J]. PI Molec Biol Manual,1988, 160: 105.

[2]郭宝林,冯毓秀,赵杨景. 丹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492.

[3]李力,娄子洋,陈万生,等.不同产地丹参中3种丹参酮含量变异[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l (8):753.

[4]王道平,周欣,梁光义,等.不同产地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 (1):70.

中国丹参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14-2019)

中国丹参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14-2019)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报告大纲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丹参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14-2019)》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来自】中国报告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513728.html,/ ?【关键字】产业调研市场监测行业分析投资评估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网址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513728.html,/zhongxiyao/190028190028.html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2013-2014年中国丹参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丹参行业概述 一、丹参的定义 二、丹参的特点 第二节丹参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丹参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丹参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二、丹参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行业周期 第二章 2013-2014年世界丹参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3年全球丹参行业发展回顾 第二节亚洲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三节欧盟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进展

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多基因疾病指某种疾病的发生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控制,它们的基本遗传规律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但多基因遗传病除了决定于遗传因素之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故也称多因子病。这种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同时又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等。.人类腺病毒载体可用于遗传病的基因治疗。重组腺病毒载体把目的基因转运到不同组织中,用为治疗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囊性纤维变性、杜氏肌肉营养不良、血友病、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和苯丙酮酸尿症等。 关键词:多基因遗传病基因损伤人类腺病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支气管哮喘基因多态性正文: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如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最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为8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①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 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 ②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 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 例如唇裂,人群发病率为1.7/1000,其遗传度76%,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4%,近于0.0017的平方根。 ③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率明显下降。又如唇裂在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 4%,二级亲属(叔、伯、舅、姨)中约0.7%,三级亲属(堂兄弟姐妹、姑、姨表兄弟姐妹等)仅为0.3%。 ④亲属发病率与家族中已有的患者人数和患者病变的程度有关,家族病例数越多,病变越 严重,亲属发病率就越高。 ⑤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50~100%。 ⑥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 ⑦有些多基因病有性别的差异和种族的差异。如先天性幽门狭窄,男子为女子的5倍;先 天性髋脱臼,日本人发病率是美国人的10倍。如唇裂的黑人中发病率为0.04‰,白人为1‰,而黄种人为1.7‰,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又如无脑儿在英国发病率为2%,在北欧为0.05%,且妇性高于男性。

不同产地丹参饮片质量研究

不同产地丹参饮片质量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研究产地因素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从药材市场随机购买不同产地的丹参饮片17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丹参饮片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3个样品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要求。结论产地因素对丹参饮片质量影响较大。 【关键词】产地;丹参饮片;质量 中药材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是一种常用中药。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去淤、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能,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有一定疗效[2]。近年研究表明,丹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天然药物[3]。其常见饮片规格有丹参片、醋炙丹参、酒丹参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下简称《药典》),收录炮制规格有丹参(片)及酒丹参。丹参中有效成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的菲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以及水溶性成分如:丹参素、原

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等[4]。《药典》以丹酮ⅡA、丹酚酸B为指标性成分制订丹参质量标准。实践中发现,药材市场上不同产地丹参饮片质量在有效成分含量检测项目上差异较大,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研究产地因素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 1 材料及仪器 1.1 器材 丹参饮片购于陕西省西安市万寿路药材市场及市区各大药房。经鉴定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1.2 仪器 岛津LC-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双泵、UV检测器、Auto Science柱温箱、Kromasil C18(4.6 mm ×250 mm,5 μm)色谱柱。 1.3 试剂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美国产;水为去离子水;丹酮ⅡA及丹酚酸B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 2 方法 2.1 取样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从药材市场购买6个产地,3种规格的丹参饮片17批,每批药材样品约2 kg(见表1)。将各批样品分别混匀后,采用四分法,取适量进行检测。 2.2 检测方法

全国丹参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概要

全国丹参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作者:赵魁,郭晓恒,宋杰,王睿婷,杨新杰,林贵兵,严铸云【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全国丹参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体现中药特点的丹参药材规范化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访问方式,对全国栽培丹参产量大的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等8省21个样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结果掌握了主要的商品产地,栽培规模和栽培方法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相同品种丹参不同地域差异较大,因此从栽培和商品量对丹参药材划分5个一级区系。结论栽种时应因地制宜,在规范化的模式下,就区系栽培带地理标志的商品。【关键词】丹参;产地生态;栽培区系;规范化生产模式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 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症[1],一直为临床常用中药,也是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320多个中成药的原料[2]。目前丹参的商品药材主要分为野生丹参和家种两类[3]。文献报道丹参药材的来源涉及植物有丹参、甘西鼠尾、滇丹参、南丹参、三叶丹参及其变种或变型等十余种(含变种、变型)[4]。同时丹参也存在小叶型、大叶型、单叶型、皱叶型和白花丹参等一些种内变异[5,6]。随着其用量的日益增大,其品质问题也备受关注。为此,我们近两年来对全国各地丹参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供教学、科研、生产参考。 1 调查方法参照有关生态调查方法[7,8],采用样地调查和访问调查,根据药材收购信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标准,每主产区至少设置两个。样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现地 测定。同时走访当地中药企事业单位、收购站、农业局和药农,考察丹参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栽培品种、物候期、栽培技术、栽培面积和产量等。本次调查的区域和示意图如图1(GPS定位作图)。 2 调查结 果从丹参生态环境调查中,大部分的地貌为山地和丘陵,地域性异质程度高,分异程度表现在多样化系数值大,丹参的生态适应性较强。 2.1 野生丹参的生态环境丹参的生态适应强,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部分省区。从市场调查来看仅山东平邑、沂南、莱芜,河南卢氏、灵宝、活宁、嵩县,武当山等地有少量野生药材商品。通过对主产区四川、河南、山东和陕西野生丹参调查,其生态环境情况见表1。表1 野生丹参(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513728.html,tiorrhiza )生长环境情况(略) 2.2 栽培丹参的生态环境对全国丹参商品的产地进行了调查,各生产地的生态资料见表2。表2 全国丹参主产区的生长环境情况(略) 2.3 丹参的栽培品种和技术丹参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0%。其根系发达怕旱又忌涝。生长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9]。笔者按照古今河道水系[10]和农作制[11],把丹参栽培区分:① 吕梁山—黄河系:包括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流域,主要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上游地段;② 太行山—黄泛系:指下游历代黄泛区;③伏牛山—桐柏山系:指秦岭延伸的伏牛山—桐柏山区域;④泰山—沂蒙山系:指泰山延伸到沂蒙山的丘陵或山地;⑤ 四川盆地丘陵系:指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地区。其中伏牛山—桐柏山系、泰山—沂蒙山系、四川盆地丘陵系是传统认为的道地产区。不同区系丹参生产状况见表 3。表3 不同区系栽培丹参主流品种、方式及生产规模(略) 2.4 病虫害与防治技

遗传学

章节小结汇总 1.单基因遗传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叫单基因病. 2.根据决定性状或者遗传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者性染色体上,是显性还是隐性,可将单基因遗传分五类:AD AR XD XR Y连锁遗传. 3.根据基因表达差异AD又分: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不规则显性,延迟显性,从性显性五类. 1、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2、AR的系谱特征有:1)患者双亲都无病,但是他们均为肯定携带者。2)患者同胞中约有1/4患病,而且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患者的表型正常的同胞有2/3的可能为携带者。3)患者的子女中一般无患儿,所以本病看不到连续传递,往往是散发的。4)近亲婚配时,子女中患病风险比非近亲婚配者高,而且发病率愈低,这种倾向愈明显 3、AR常见病例:白化病、先天性聋哑、镰形细胞贫血、Hb 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肩带型)、垂体性株儒、苯丙酮尿症 最好背一下常染色体显隐性X连锁显隐性Y连锁遗传的遗传特征 常隐 Aa×1/4AA 2/4Aa 1/4aa 1.患者双亲都无病,但是他们均为肯定携带者(obligate carier)。 2.患者同胞中约有1/4患病,而且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患者的表型正常的同胞有2/3的可能为携带者。 3.患者的子女中一般无患儿,所以本病看不到连续传递,往往是散发的。 4.近亲婚配时,子女中患病风险比非近亲婚配者高,而且发病率愈低,这种倾向愈明显。

常显 1、只要体内有一个致病基因存在,就会发病。双亲之一是患者,就会遗传给他们的子女,子女中半数可能发病。若双亲都是患者,其子女有2/3的可能发病(患者均为杂合体),若患者为致病基因的纯合体,子女全部发病。 2、此病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 3、在一个患者的家族中,可以连续几代出现此病患者。但有时因内外环境的改变,致病基因的作用不一定表现(外显不全),一些本应发病的患者可以成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而他们的子女仍有1/2的可能发病,出现隔代遗传。 4、系谱中通常连续几代可以看到患者,即存在连续传递的现象 X显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病情较轻; 2、患者双亲之一必定是患者; 3、女患者的子女各有1/2发病; 4、男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 5、连续遗传。 X隐 1、男性患者过远多于女性患者,系谱中的病人几乎都是男性; 2、男性患者的双亲都无病,其致病基因来自携带者母亲; 3、由于交叉遗传,男患者的同胞、舅父、姨表兄弟、外甥中常见到患者;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_A及丹参素的含量比较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另取人参二醇与人参三醇 加无水乙醇分别制成每1m l 含1m g 的混合液。313 展开剂制备 氯仿2乙醚(1 1)。 314 实验方法 取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Λl ,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用展开剂展开至约15c m ,晾干,喷以硫酸甲醇溶液(1→2),在105o C 烘干约10分钟,置紫外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3 。 11颐和春胶囊 21人参二醇、人参三醇 图3 供试品及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对照品色谱图 315 阴性对照试验 取川牛膝、锁阳、淫羊藿、蛇床 子、沙参、冰片、覆盆子、熟地黄、韭菜子(炒)、附子(制 ) 路路通等药材按处方比例混合研细,取细粉, 按以上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溶液作为样品液,取此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10Λl ,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同上实验方法,此样品液未见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位置斑点。见图4 。 11未加人参的药材混合粉末 21人参二醇、人参三醇 图4 未加人参药材及人参二醇、人参三醇色谱图 4 讨论 按此方法对3个批号的颐和春胶囊进行有效成分鉴定,结果都呈正反应,显色明显,本方法可作为该药品的鉴别实验。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 及丹参素的含量比较 Ξ 严 红,高 扬,郭 伟,程 筠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摘 要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 及丹参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 A 含量差异很大,两种成分之间无一定关系。结论:建议《中国药典》增加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定量指标,为保证丹参制剂的疗效,应根据制剂的工艺特点,进行相应定量指标检验。 关键词 丹参,丹参酮 A ,丹参素,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R 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687(2003)032001020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 alv ia m iltiorrh iza Bge 干燥根 及根茎,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栓塞、肝脾肿大、化脓性感染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的有效成分分为脂溶性的菲醌类衍生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前者为抗菌抗炎的主要成分,其中丹参酮 A 还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而抗血栓形成。后者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代表,具有抗氧化、抗凝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及调血脂作用,对多种实验性心、肝、脾的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被认为是丹参治疗冠心病、栓塞、中风的主要成分,因此, 二者均为评价丹参质量与疗效的重要指标。丹参酮 A 已被作为评价丹参质量的指标成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丹参的含量测定项下。但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口服液、复方丹参口服液及丹参粉针剂等,在制备工艺中丹参的提取方法大多沿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有实验表明,采用水提法,主要提出丹参的水溶性成分,脂溶性的有效成分丹参酮 A 仅提出2.6%[1],对于丹参药材的质控标准,如仍采用测定丹参酮 A 的含量是否有意义,为此,研究测定了几种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 A 01天津药学 T ianjin Phar m acy 2003年6月 第15卷第3期 Ξ

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实验八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人类是随机交配的群体,其性状的表现反映出群体的遗传组成,从群体性状的遗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期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 人类性状的遗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1)单对基因遗传:单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現,是由一对基因所決定。 (2)多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現,是由二对或二对以上的基因所決定。 人类的ABO血型是单对基因遗传,不过控制血型的基因則有三种:I A、I B及i,其中I A 和I B分別对i为性。例如基因型为I A I A或I A i者,血型为A型;I B I B或I B i者为B型;而ii 者为O型。特別一提的是I A和I B都为显性,所以基因型为I A I B者,血型为AB型。 人类的身高、体重或皮肤色泽的深浅,则是多对基因遗传。例如皮肤的色泽是由两对基因(A,a和B,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会使皮肤內黑色素的量增加,二者的影响相同且可以累加,因此其显性基因越多的人,肤色越深。 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D,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R。群体(D,H,R)交配是完全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p2H=2pq R=q2 这说明任何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只要能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很难发生变化,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椐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对人类群体进行基因频率的分析。 表一人类单对基因遗传的实例 性状显性隐性 耳垂与脸颊分离紧貼脸颊 卷舌状能不能 美人尖有无

丹参项目计划书

丹参项目计划书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丹酚及其制剂产业化项目计划书 目录 一、丹参—丹酚简介 (1) 1、丹参及其功能与主治………………………………………………………………… 2、丹参制剂……………………………………………………………………………… 3、丹酚的研究现状……………………………………………………………………… 4、丹酚制剂……………………………………………………………………………… 二、丹参种植的产业化 (4) 1、丹参种植产业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丹参种植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丹参种植产业化是完全可能的………………………………………………………… 4、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优化丹参种植产业化……………………………………………… 5、丹参种植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三、丹酚提取的产业化……………………………………………………………………… 1、丹酚产业化有坚实的技术基础………………………………………………………… 2、丹酚产业化有知识产权作保证………………………………………………………… 3、丹酚产业化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丹酚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四、丹酚口服制剂的产业化………………………………………………………………… 1、丹参口服制剂产业化一期工程………………………………………………………… 2、丹参口服制剂产业化一期工程…………………………………………………………

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其类型

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其类型 1形态标记 19世纪60年代,Mendel以豌豆为材料,详细研究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由于这些性状都具有典型的外部形态,很容易识别,从而构成了最早的遗传标记,即形态学标记,由此奠定了近代遗传学的基础。形态标记是利用植物外部形态多态性进行的标记技术。自然界中的生物存在着许多非常明显的形态标记,如果形、花色、矮杆、卷叶等。形态标记简单直观且经济方便,但大多数植物中的形态标记数量有限,多态性较差,表型易受环境影响,且形态标记的获得周期长,不适于需要完整的基因组测试的数量性状位点分析,故形态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有限。 2细胞学标记 细胞学标记是利用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的标记技术。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的变异。细胞学标记虽然能进行一些重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但标记材料的培育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有些物种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反应敏感,难以获得标记材料,从而限制了细胞学标记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3生化标记 生化标记主要指同工酶标记,是依据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化学分析进行标记的技术。同工酶是同种功能的酶的不同形式,由一个以上基因座位编码,其可通过电泳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离成肉眼可见的酶谱带型。与形态标记和细胞学标记相比,生化标记表现近中性,对植物经济性状无大的不良影响,且是基因产物差异的直接反映,受环境影响较小。但由于在植物群体研究中能表现出位点多态性的同工酶种类较少,使其应用也受到限制而不能成为较理想的遗传标记。 4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是以生物大分子的多态性为基础的标记技术,目前使用的分子标记主要是指DNA分子标记。DNA分子标记能反映植物个体或种群的基因组DNA 间的差异,如由于碱基易位、倒位、缺失、插入、重排或由于存在长短与排列不一的重复序列而产生的差异。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分子标记在近40年间发展迅速,目前已出现了几十种分子标记方法。与前3种标记(形态、细胞学和生化标记)技术相比,分子标记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①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植物体的各个组织、各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受季节、环境限制,不存在表达

不同产地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了不同产地丹参中主要有 效成分的含量,以更为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丹参药效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产地丹参主要有效成分含 量的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比较。结果: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以酚酸类为主的水溶性成分和以二萜醌类化 合物为主的脂溶性成分。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品种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论: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品种中酚酸类成分和二萜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存在一定差异,为丹参药材采购及临床选用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丹参不同产地成分含量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Y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症状[1]。丹参作为一传统中药在我国沿用己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有记载“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瘾,止烦满,益气”, 在其后的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水

溶性成分[2-3],以酚酸类成分为主,如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A )、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PD)、丹参素(danshensu,DSS)、咖啡酸(caffeic acid,CA)、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LA)、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 ,SaA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 ,SaB)和丹酚酸C (salvianolic acid C,SaC )等,和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类成分为主,如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N )、二氢丹参酮I(dihydrotanshinone I ,dTNI)、丹参酮I(tanshinone I,TNI)、丹参酮II a (tanshinoneII a,TNII a)等。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丹参商品药材,丹酚酸B含量不低于3. 0%,丹参酮II a含量不低于0.2%。 由于受产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丹参药材所含主要成分差异较大。在参考2010版中国药典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河北、山东、安庆、甘肃、江苏等地的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现结果如下报道。 1 丹参水溶性成分 1.1 丹参酸B 丹参水溶性成分以丹参酸B为主,具有广泛地药理活性,具有抗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脑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3]。对不

2018年丹参种植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丹参种植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4) 1、行业发展现状 (4) 2、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4) (1)市场整合成长呈现集中化、专业化趋势 (5) ①集中化 (5) ②专业化 (5) (2)下游快速发展拉动丹参需求,丹参种植前景广阔 (6) (3)丹参种植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 (6) 3、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7) 二、行业监管及相关政策 (7) 1、行业监管部门 (7) 2、相关政策 (8) 3、主要法律法规 (10)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0) 四、行业壁垒 (11) 1、关键技术壁垒 (11) 2、专业人才壁垒 (12) 3、品牌和合作壁垒 (12)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 1、有利因素 (12)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2) (2)市场潜力大 (13)

2、不利因素 (13) (1)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环境较为混乱 (13) (2)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14) 六、行业市场规模 (14) 七、行业风险特征 (15) 1、市场不够成熟的风险 (15) 2、市场竞争风险 (16) 3、宏观经济风险 (16) 4、自然灾害风险 (16) 八、行业竞争格局 (17)

一、行业概况 1、行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丹参在临床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发挥着其他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发现,丹参不仅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而且对治疗心脑血管病、肝病、脉管炎及神经性衰弱等多种疾病均有新的疗效。以丹参为原料生产的丹参膏、丹参片、复方丹参酊、冠心片、丹参葛根六胡片、丹参丸、丹参注射液、舒心冲剂、冠心冲剂、复方甘草丹参片等中成药近百种,生产的剂型有蜜丸、水丸、片剂、洒剂、冲剂、糖浆剂、注射剂等10多种。 2、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养生知识的了解,中药养生备受消费者青睐,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医药标准化,中医药基地建设,中药现代化发展,中医药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此外,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医源性、药源性疾病逐渐增多,化学药品、生化药品越来越高的研制成本,以及医疗费用的日益提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于是,人们的眼光开始转向天然的中成药。中药因其具有疗效稳定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及对一些疑难病与慢性病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生物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 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遗传与疾病的关系

遗传与疾病的关系 《浅谈疾病与遗传的关系》)12.(

姓名:xx 专业:xx 学号:11306xxx 2012.4.28 日期: 随着染色体显示技术进步,通过揭晓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以及对 研究遗传和疾病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基因定位和功能的阐明,则使人体患这种即存在易感基因,表明,疾病对应人类的易感基因,

正是由于细胞遗传物质的受损而导致的基因突变和病的可能性加大,染色体变异,从而产生易感基因,加大人体患病概率,因此,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 一、疾病的本质是什么?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 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一定的原因造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形态和(或)或早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恢复正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常)或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疾病

至今尚无令人满意的定义。那么,疾病的本质什么呢? 就人类疾病而言,即可分为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也可细分为炎症,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与深部真菌病,寄生虫病十二类。倘若继续细分下去,加之那么该如何预防与治疗疾病疾病数目会不断增加,技术的进步, 此时便问题便迎刃而解。呢?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抓住疾病本质,经常会同回到第一个问题,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在疾病出现时,,此时医师可针对出现的其中时出现临床症状(早期肿瘤除外)

中国丹参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动向分析报告(2014-2019)

中国丹参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动向分析报告(2014-2019)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报告大纲 丹参(拉丁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8月,花后见果。 主产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 其根是一种中药。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来自】中国报告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513728.html,/ ?【关键字】产业调研市场监测行业分析投资评估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丹参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动向分析报告(2014-2019)》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2013-2014年中国丹参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丹参行业概述 一、丹参的定义 二、丹参的特点 第二节丹参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丹参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丹参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二、丹参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染色体遗传标记

染色体遗传标记 一:基因位点的标记: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第一个数字表明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性染色体用X或Y表示。 ?所在染色体的臂。P是短臂,q是长臂。 ?基因在p或q臂上的位置。基因的位置基于染色体某种特定染色下的亮带和暗带的标准形式。通常用两位数命名(代表区和带),有时后面跟着一个小数点和一个或多个小数(代表亮带或暗带内的亚带)。数字的大小表示离着丝粒的距离。 ?有时,缩写“cen”或“ter”也用于描述基因的位置。“Cen”指基因离着丝粒非常近。“Ter” 代表端粒,表明基因非常靠近p或q臂的末端。 二:染色体和染色体异常的标记 46,XX :正常女性核型 46,XY:正常男性核型 46,XX,del(14)(q23) :有46条染色体,女性,14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缺失。 46,XY,dup(14)(q22q25) :有46条染色体,男性,14号染色体长臂重复累及2区2带至5带。 46,XX,r(7)(p22q36) :有46条染色体,女性,7号染色体环。短臂末端(p22)与长臂末端(q36)融合形成环。 47,XY,+21 :有47条染色体,男性,额外染色体为21号。 不夸张的说,畸形的类型有几百万。以下是一些术语的代码: add =原因不明的额外物质 del = 缺失 de novo = 不是遗传的染色体畸形 der = 衍生染色体 dic =双着丝粒 dup = 重复 fra = 脆性位点

idic =具同形双着丝粒的染色体 ins = 插入 inv = 倒位 i or iso =等臂染色体 mar =标记染色体 mat = 母体起源 Minus sign (-) =减号(-),放在染色体号前面表示失去整条染色体,放在染色体号后面表示该染色体变短 mos = 镶嵌型 p = 染色体的短臂 pat = 父本 Plus sign (+) =加号(+),放在染色体号前面表示增加整条染色体,放在染色体号后面表示该染色体加长 q = 染色体长臂 r = 环状染色体 rcp = 互逆 rea = 重排 rec =重组染色体 rob =罗伯逊易位:是指D组与G组10个染色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易位,过去又称为着丝粒融合 t = 异位 tel = 端粒 ter = 染色体的终点 upd =单亲二体一对染色体(均来自父或母) ? = 不明确

遗传标记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2004年2月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第39卷第1期92~96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双月刊遗传标记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马彬云,吴建平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遗传标记辅助选择(MAS)已经在动物改良中获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识别有效的遗传标记,即这一标记应与控制这些数量性状的基因(QTL)处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状态。就目前遗传标记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遗传标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引出这一技术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供思考。 关键词:MAS;遗传标记;分子标记;动物育种;QTL 中图分类号:S 8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04)01-0092-05 Research progress of genetic maker technology in animal breeding MA Bin-yun,WU Jian-p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science, Genetics Makers-assisted Selection (MAS) has already obtained prominent genetic progress in animal breeding, in which the key aspect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useful genetic markers that ought to be in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ith the major gene which dominates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The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animal breeding. Key words:genetic marker;molecule marker;animal breeding;QTL 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应用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为动物育种高效而精确地选择目标基因型开辟了新道路,也使传统的育种工作跨上了新台阶,从而使可望识别具有优良基因的种畜个体,提高选择强度,缩短世代间隔,以期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已成现实。在家畜育种中尤其对于限性性状、低遗传力性状及难以测量的性状,应用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其优越性就更为明显[1],可显著地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及遗传改进量。 1 遗传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生物的系统分类,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种群遗传结构考察以及生物多样性分析等研究都涉及到遗传分析,遗传分析需要有效的遗传标记。对动物进行MAS亦必须找到恰当的遗传标记。 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克隆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日趋完善,特别是PCR技术和新的电泳技术的产生,使各种分子遗传标记应运而生,给动物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革命性的变化。 1.1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MAS) 在动物的遗传育种中,标记辅助选择的出现是伴随着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经成为目前家畜选育和研究的热点。 标记辅助选择由于充分利用了表型、系谱和遗传标记的信息与只利用表型和系谱信息的常规选种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信息量[2]。 目前,MAS在动物的选育中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事例,猪氟烷(halothane, HAL)基因和雌激素受作者简介:马彬云(197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辅导4 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前面几章学习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的话,我们就进行第五章的学习了。 根据控制人类遗传性状的基因数目将人类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分为两大类: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单基因遗传性状受一对基因的控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定律;多基因遗传性状受多对微效基因的控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规律比较复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经典遗传学的基本规律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连锁互换定律。 分离规律说的是遗传性状有显隐性之分,这样具有明显显隐性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一对纯合隐性基因决定。杂合体往往表现显性基因的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自由组合定律是说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形成合子时又自由组合,因而产生了亲本类型和重新组合的类型。F2代四种类型的比例为9:3:3:1。 连锁互换定律是说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互相连锁的,它们常一起传递,但有时也会发生分离和重组,是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各对等位基因进行了交换。基因间距离越远,交换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交换率可以确定基因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绘制基因连锁图。 互换率(%)=重组合类型数/(重组合类型数+亲组合类型数)×100% 二、单基因遗传 遗传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称单基因遗传。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叫单基因病。人类单基因遗传分为五种主要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 临床上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常用系谱分析法。 (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系谱特点为:(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2)病例散发,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的现象;(3)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患者的同胞患病的概率是1/4,正常的概率为3/4,但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能性是携带者。(4)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高。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类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共显性、延迟显性。

遗传标记的发展和应用

遗传标记的发展和应用 1 遗传标记的种类 遗传标记是指在遗传分析中区分不同遗传背景的研究对象的可遗传的标记,根据研究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形态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Mendel 在经典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就使用了花色等可用肉眼识别的形态标记。虽然在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都在利用形态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和遗传作图(Sax, 1923),但由于形态标记数目较少,而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界定过程中也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不是很准确,因此就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同工酶是指具同一底物专一性的不同分子形态的酶。同工酶的概念虽然早就被提出,但由于技术限制,直到五十年代淀粉凝胶电泳酶谱技术的发明(Hunter and Market, 1957),同工酶技术才得以在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利用。同工酶标记是一种共显性标记,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物种间可能具多态性,稳定而不受环境影响。但其数目和多态性对于迅猛发展的遗传学研究来说,依然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遗传物质—DNA的认识和体外操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新的基于DNA水平的分子标记。这类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是由于DNA水平上的各种变异如:倒位、易位、缺失、插入和单个碱基突变造成的。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基因组中积累了大量这种可遗传的变异,并且是均匀地分布于全基因组中的。因此DNA分子标记相对于同工酶标记和形态学标记具有数目丰富、多态性高、稳定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根据DNA分子标记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两类,一为以限制性酶切和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RFLP标记(Bastein, 1980), RFLP标记最早是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现已广泛地在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中使用于遗传作图,基因定位等方面(Burr et al., 1988; Apuya et al., 1988; Mccouch et al., 1988; Tanksley et al., 1992)。而另一类则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为基础的标记。随着PCR 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一大批基于此技术的新型分子标记如RAPD(Williams et al., 1990)、AFLP(Zabeau and Vos, 1993)、SSR(Litt and Luty, 1989; Wu, 1993)等也迅速发展起来。RAPD是一种显性标记,以一段通常为10个碱基左右的随机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在基因组中进行扩增,由于引物的随机性,因此数量巨大,而且由于其主要是基于PCR技术,因此操作相对简便。AFLP标记是以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去酶切DNA,然后在两端分别加上两个接头,再进行两次选择性扩增,通常一次扩增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带,在降低了错误扩增的几率后,AFLP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标记,而且由于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可以任意组合,因此从理论上来说AFLP标记的数目几乎是无限的。AFLP标记可能为显性或共显性。SSR标记多为共显性标记,它是指在基因组中的一些有少数几个(2、3、4)核苷酸组成的简单重复序列,由于在生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这些重复序列所处的染色体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