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激励机制的作用日渐显著。

所谓“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要出发,针对不同的员工设定绩效标准和奖酬值,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企业目标。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如何;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管理的激励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非人力资源的根本特征就是,它依附于员工活的人体而存在,也需要员工或个人的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否“以人为本”,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决定企业运营绩效优势的关键因素和个人资源管理的战略性问题。

一、现代人力资源战略性激励体系的三次整合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大都是按照基本管理职能来安排理论体系,难以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战略管理逻辑。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通过三个基本层面的整合激励使企业保持战略的竞争力,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模式。

1、基本管理层面的战略性激励。企业

是由个体和工作团队组成其运作和发展必须有基于专业化分工企业技术基础的一系列约束企业成员行为的契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从获取和保持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出发,根据企业结构变革进行相应的工作职位设计,随时招募和选拔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并通过制定和形成适宜的契约,不断调整和协调企业成员的行为倾向,化解人际矛盾和利益冲突。这是保证企业在物质技术层面上正常运行的基础。

2、产权制度层面的战略性激励。现代

契约理论证明,你和企业实质上都是一种由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组成的“特殊合约”。人力

资本权在企业制度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和权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企业制度安排随契约条件的改变而在企业成员的互动博弈中实现变迁,其基本趋势就是人力资本及其非人力资本经行竞争与合作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多样化得企业制度安排及公司治理模式。因此现代企业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和经营理念,彻底变革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通过推动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者收购或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等,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运营,以保证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目标的完成和通过市场的长期考验。

3、企业文化层面的战略性激励。其主

要任务是;是真正从员工个人利益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出发,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民主机制,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战略目标,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积极培育和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主

人翁责任感及企业忠诚度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积极进取学习新的意见形态及文化氛围。

二、对人力资源起促进作用的激励的分类

1、报酬激励。报酬激励是企业激励机制的核心,可以吸引、保留和激励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一个完整的激励报酬体系,应充分考虑报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建立一个报酬合理的结构将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薪只是短期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而福利则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深得人心的福利,比高薪更能有效的激励员工。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员工的差异性福利需要,可推行弹性的员工自助性福利计划,即允许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和要求内,不同等级的员工以及不同工作绩效表现的员工可以选择不同等级的福利计划。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员工对自己福利计划的参与,使员工产生有权利和价值的感觉。

2、情感激励。情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是人的行为最直接的一种激励因素,领导者的情感感染力能够控制和影响下属的情感,形成激励。领导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和征服下属的感情。同时,管理者应表现对员工的诚挚关心和热情,多从员工的角度来想问题,理解员工的需要。比如,在施工企业中,大多数一线员工都是从各地到一起。他们远离家人,更需要管理者的关心、认可与信任。基层管理者更要注意感情的投资,对员工要有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员工参与激励。如果一个单位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广大下属参与决策管理的机会,那么这个单位的生产、工作和群众情绪,内部团结都能处于最佳状态。广大员工参与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员工参与能使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的重大问题,可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同时,参与管理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管理者应当为广大员工参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荣誉激励。荣誉是贡献的象征,每一个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可以迸发出强大的能量。许多企业从员工这种特殊需求出发,通过给予员工各种荣誉,收到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佳激励效果。员工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发给奖金,奖状,上光荣榜,可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5、职业培训激励。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员工来说,职业发展是人生大事,如果企业能够给予帮助和指导,并且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员工就会为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忠诚和业绩来回报企业。

6、发展机会激励。除了报酬激励最见效外,

还有发展机会的激励,对于在企业起核心作用的员工,有专业技术特长与技术绝招、能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开拓市场客户、技术革新能手级的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妨给之提供循序渐进的提升机遇,好钢使在刀刃上,升职是有别于提薪的更见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措施。位子这个激励措施,有时候与业绩挂钩,与高薪结合使用,将更起促进作用。

7、目标激励法。就是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通过目标激励可以使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吻合,目标的设置犹如航行途中的航标灯,调节,确定人们的行为方向.研究成果表明,目标越明确具体,完成期限规定的越明确员工参与的程度越高,激励白勺''度"也就越大。

8、任务激励法。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某些事业心特别强,较注重追求成就癌的员工采取给任务,压担子的办法获得事业感,成就感的满足,从而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功用、意义出发,

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对这几种有效激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应抓住激励机制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内涵及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应用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竞争的焦点越来越表现在知识技术的较量上。而知识的载体是人,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力,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激励这个概念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企业员工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及其员工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个人努力去完

成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应用的思考。

四、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首先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研究中发现,缺乏激励的职工仅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因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以使自己保住饭碗;但是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潜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这一定量分析的结果不能不使人们感到震惊。可见激励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对人潜能的挖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员工在利益追求动力的激励下必然会自觉地、积极地通过企业或社会提供的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组织行为目标变化的要求。其次,激励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行为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或肯定会导致或消除一种群体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激励不仅直接作用于人,而且还间接影

响其周围的人。假若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刺激和诱导,就可以使广大员工形成有利于企业的行为反应,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良好文化的形成,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五、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应用的思考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例如海尔集团鼓励每一位员工对产品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因此,平均4.2

天开发一个新产品,这便是挖掘潜力非常成功的案例。可见,激励对企业员工能力的发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平合理的、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唤醒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员工自身潜能,从而不但实现个人价值目标,也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在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资源的激励机制已经在企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激励机制不能照搬企业的做法,这样注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文章从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的种类及激励特性出发,结合员工的不同的偏好、需求及差异对员工进行了很好的激励,从而努力达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21世纪,组织竞争的主体已经从过去的实物资源与理论资源开始向实力与创新思想转移,智力与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激励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成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常关键的一环。与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是基于共同利益、愿望、价值观或使命而自愿结成的团队,它不是以获取最大回报率为最终目标,而是以实现其管理使命和共同愿望为宗旨。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缺乏直接的管理利益关系,因此,在对其人力资源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只有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采取恰当激励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激励效用的最大化。

一)建立与资源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有效运用激励的前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新趋势,这也是我国企业今后长远发展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

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只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发生质的转变,用人制度、报酬奖励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才会最终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二)充分考虑员工差异,实行差别激励。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方面等因素。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在管理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也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

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注重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进而激励员工。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管理者对员工的关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为此,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经常与员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倾听群众的意见,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进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正确使用奖、惩工具。奖惩,就是对业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工作不努力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罚。惩罚实际上是一种负激励。为了保证奖惩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一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是激励的实施依据,要保证激励“适得其所”,客观准确,必须要有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作保证,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二是真正做到

“赏罚分明,赏要合理,罚要合情”。要做到“赏要合理”,就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使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晋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等)与工作绩效相联系。要做到“罚要合情”,就必须公正、公平,使“罚”起到“火炉效应”,达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罚”要做到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任何惩罚都针对违规行为,在惩罚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一般办事员,只要违规都要受到处罚。

五)发挥企业管理的精神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其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还蕴藏着企业的文化思想和经营理念。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对内能激励职工锐意进取、奋发向上,重视职业技术,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真正融入

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体是人,是管理的核心。激励的主要对象是单位的全体员工,通过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寻找人们行为产生的原因,行为方式与目的,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方法,达到控制,员工的行为,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的目的。多年来,国内外每一个成功的技术,要求领导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并把企业,都有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和手段.由于激励不仅是一种管理措施,更主要的它是一种管理艺术这些常规理论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之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

六)、怎样的激励才是有效的激励

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之分,所谓正激励就是我们常说的赞美或鼓励,它使人注意于进步,负激励就是我们讲的批评和处罚,负激励

使人注意于无错。“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如果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势必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使激励无的放矢,得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只有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针,才会形成一种激励合力,真正发挥出激励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正激励与负激励的结合达到有效性?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才是有效的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知道何谓“需要”。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于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人是激励的对象,人的需要是基础,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和通过满足需要达到预想的目标是激励的主要内容。从马斯洛(M a s l o w)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H e r t z b e r g)的“双因素理论”中可以看出,影响员工满意度及激励机

制有效性的有以下六个原因:(1)报酬。因为报酬能直接满足员工的多种需要;(2)工作本身。工作本身多样化和对工作方法及工作进度的自主权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3)提升机会。提升机会意味着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报酬的积极变化;(4)管理。以员工为中心、从员工角度着想的管理,或让员工影响、参与决策管理方式无疑更受员工的欢迎;(5)工作群体。有友好和富于合作精神的同事,对员工来说,可以得到工作以外的慰藉和依靠感;(6)工作条件。好的工作条件能带来较好生理上的舒适,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弹性直接影响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质量。

七)、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原则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合乎员工的实际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激励也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并具有一定弹性的。如果激励方式单一、僵化,对所有的人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手段,结果是优

秀人才离开,而留在企业的多是非优秀人才,形成“逆向选择”。所以,要消除盲目、单一、制度激励的现象,必须对员工需要做科学的激励分析,对不同的人必须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在人本管理理念下,物质激励制度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三大方面:物质型激励,主要有基本工资、年薪、年终激励、福利等;权利型激励,主要有工作职位授权、岗位普升、在职消费、持股等;责任型激励,主要有目标管理、物质约定、考核机制等。精神激励机制,通常是以一定的精神鼓励或压力为出发点,来改变经营者的效用函数和行为空间,以达到激励目的,包括员工参与、声誉与荣誉、学习培训、物质奖励等。在具体工作中激励他们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视工作质量为己任,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秩序。并在观

念上彻底打破靠金钱及惩罚的“胡萝卜加大棒”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强调物质激励,也强调精神激励,从而达到有效激励。

(二)建立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原则,避免单一的、物质的激励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随着时代、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于对员工的激励因素不仅包括工资、奖金,也包括机会、职权、信息分享、学习发展、沟通等多元要素,而且人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从生理的需要到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直至实现自我的价值,每个阶段的追求都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多层次、多跑道的激励机制。运用参与激励、关爱激励、情感激励、上进激励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激励与约束并用原则;有效约束是激励机制的有益补充,企业仅仅建立激励机制是不够的,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对不好好发挥作用的人员进行约束的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