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老师总结(第一部分第1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20ºW 160ºE 70ºE 160ºE 20ºW

110ºWW 东半球 西半球 W 第一部分 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地理总论

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 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 表示。

(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

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

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

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

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1800 W 00

1800 E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3)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

面相割而成有的圆。

特点 : ①_x0001_ 所有的纬线都是园圈,单独构成纬

线圈,所有的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到两极为点。(任意纬线长约111·cosaKm/1°,a为地理纬度)

②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与经线相互垂直,纬线无穷多。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一切纬线都是园,没有起点和终点,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可以周而复始下去。

(4)纬度-----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本地的纬度

赤道平面是纬度度量的起点平面

本地法线---在本地同地面的切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它是纬度度量的终点

纬度是一种线面角(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起算平面)分为南北半球,纬度也分为南北纬

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最大纬度为90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

度60°~90°

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

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

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纬网三定(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

(1)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

①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纬竖经;极地经纬网图上

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

②判断经纬度: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标注的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由东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极地经纬网图中经度的判断:以0°经线作起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0°~180°为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0°~180°为西经度。纬度应根据图中的极点判定,若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注:极点的判断:A·根据圆心的注记判读:标注“北”或“N”为北极

标注“南”或“S”为南极

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北逆南顺

C·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数进行判读: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

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D·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判读:海洋为北极,陆地为南极

E·根据极地日照(晨昏线)图判读:夏至日极圈全部为昼弧则为北

极,全为夜弧则为南极;冬至日相反

③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穿过的点:大兴安岭、渤海、杭州、台湾西岸、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山东半岛、辽东湾、上海杭州(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东经150°:穿过的点:东西伯利亚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等。

180°: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新西兰等。

西经150°:穿过的点: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西经120°:穿过的点:(温哥华、西雅图、圣佛朗西斯科)东侧、洛杉矶西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

西经90°:穿过的点:哈得孙湾、五大湖(西)、新奥尔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孙湾(西部)、密西西比河(东)、五大湖(西)、新奥尔良、墨西哥湾、中美洲。

西经60°:穿过的点:纽芬兰岛(西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极半岛。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极半岛。

西经30°:穿过大西洋中部。

西经2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大西洋上经过。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兰岛(东部)、冰岛。东经16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太平洋上经过。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澳大利亚东部水域。

赤道:穿过的点: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

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北非、红海、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滇、桂、粤、台)、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

30°N:穿过主要点:北非(开罗)、(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河口、西亚、南亚、中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岛、美国南部(新奥尔良)

40°N:穿过主要点:伊比利亚半岛(马德里)、撒丁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里海、中亚、塔尔木盆地(喀什)、酒泉、内蒙古高原、华北(北京)、渤海、朝鲜、日本(本洲北部)、美国中部(五大湖以南)、美东部(费城)

50°N:穿过主要点:英吉利海峡、西欧平原、中欧平原南部、东欧平原(里海北侧)、阿尔泰山、蒙古北侧、中国东北北部、阿留申群岛、美加国界线北侧、五大湖北侧、纽芬兰岛北极圈:穿过主要点:冰岛南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北部、白令海峡、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

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约热内卢(巴西)。

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

世界地图中重要的地理坐标点

(0°,0°)——几内亚湾海域(10°E,50°N)——德国中部

(30°E,30°N)——开罗附近(尼罗河口)

(90°E,23°26′N)——恒河三角洲

(90°W,23°26′N)——新奥尔良(美)、墨西哥湾

(60°E,60°N)——乌拉尔山附近

(120°E,30°N)——杭州

熟悉表1、表2、表3。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①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A.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西关系;

B.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C.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A.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B.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③地球上任意两点最短航向的判断

地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

A.赤道、晨昏线、经线圈为大圆,故在这些线上的两点,其最近航向就是沿这些线路走劣弧。

B.同位于北(南)半球且经度和小于180°的两地,一般先向高纬走,再向低纬走。

C.位于不同半球,则需讨论。

(1)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距离的方法

①_x0001_若A、B两点经度相同,LAB=(θA±θB)×111Km(θ为纬度)

②若A、B两点纬度相同,LAB=(λA±λB)×111cosαKm(λ为经度,α为纬度)

③若A、B两点经度、纬度都不同,可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再用数学上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二)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即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m 小时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 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 ①已知λ1、λ2 、T 1 ,求T 2 a. ∆λ=λ1±λ2; b. ∆T =∆λ/15;c. T 2= T 1±∆T

说明:±的选用,求东边的用“ ”号,求西面的

用“ ”号;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

一天。

②已知λ1、T 1、T 2,求λ2

a. ∆T = T 1±T 2;

b. ∆λ=∆T ×15;

c. 根据经度分布规律推算λ2

③行程问题:若某日某时从A 地出发,经m 小时到B 地求到达B 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建立如下关系:出发时A 地时间 ﹢m 小时 到达时A 地时间

±∆T ±∆T

出发时B 地时间 到达时B 地时间

计算公式:到达时B 地时间=出发时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

2、时区

(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序号:某地经度÷ (商取整数,余数>7.5°进一,<7.5°舍去) ②求中央经线:时区序号×

③求时区差:若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若一个在东时区,另一个在西时区,则 。简言之: 。 ④求区时: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区时地在已知区时地的东边,选用 ;在西选

用 。

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 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 )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4、国际标准时: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

T 1

λ1 λ2 T 2 计算经度差∆λ 计算时间差∆T

新一天 旧一天 N 180° 0时线 区”的起点,也称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

5、夏令时:也称日光节约时间(Daylight Saving Time ),是在1784年由美国发明家兼政界人士杰敏·法兰克林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夏天天亮得早,人们却还赖在床上十分浪费时间,如果把时钟往后调,这将让夜晚迟些才天黑,延长活动时间。夏令时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东部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东部夏令时的11点。

6、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

线。 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

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 一日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 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 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 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

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 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③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划分的界限为30°和60°。其中低纬度地区范围为0°~30°N和0°~30°S;中纬度地区范围为30°N ~60°N和30°S ~60°S;高纬度地区范围为60°N ~90°N和60°S ~90°S。 ④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界限: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识别:根据极点周边是海洋还是陆地,其中极点周边是海洋的为北极,也就是北半球;极点周边是陆地的为南极,也就是南半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 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1.利用地球数据大小,描述地球形状特 征。(综合思维) 2.通过阅读经纬线示意图掌握经纬线的 特点及应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 向、计算球面距离等。(综合思维) 4.学会利用经纬网为背景材料,综合各 要素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认知) 1.以区域经纬网及热点 事件为背景,考查经纬网 的空间定位和相关计算, 考查频度较高。 2.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 题,综合题在背景中呈 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 查。 [教材整体感知] [再现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仪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和两极 读地球仪示意图,回答地轴和两极的含义。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 垂直于纬线的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 图示 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 特点形状半圆圆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疑难辨析1】地球上的点是不是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提示不是。地球上的北极点和南极点都只有一个方向。在北极点上只有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北方。 4.经度与纬度 经度纬度 实质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 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 数越向南越大 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 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①0°、180°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 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23°26′纬线是热带、温带界线, 66°34′纬线是温带、寒带界线 点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 【疑难辨析2】北半球某地观看北极星仰角度数与纬度数有什么关系,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吗? 提示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观看北极星的仰角,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三、经纬网 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

中图版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含答案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 (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 (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 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 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 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纬度的分布规律 图甲 经度的分布规律 图乙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 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图1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则图1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则该经度为东经,经度数越来越小,则该经度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图中A 点经纬度是(45°N ,135°W);B 点经纬度是(30°S ,50°W)。 利用北极星确定地理纬度(北半球) 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

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为当地的纬度数。 考法1依据文字材料,考查经纬网中经纬度的判读 地球上的“对跖点”是指地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28°N,120°E)“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 A.(28°N,60°W) B.(28°S,60°W) C.(28°N,120°W) D.(28°S,120°W) 2.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 A.地方时B.太阳高度 C.季节D.地球自转角速度 1.B 2.D[第1题,地球上的“对跖点”的特征是关于地心对称,因此经度数互补,但东西经相反;而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由此可确定温州的“对跖点”的坐标为(28°S,60°W)。第2题,除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规律方法] 地球表面上对称点的确定技巧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考法2借助各类经纬网图示,考查经纬度判断 (2019·长沙模拟)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3~4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1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1.1 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清单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 宇宙: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天体:宇宙间________的存在形式,是不断________着的 宇宙与天体 地球 ________ ________ 太阳 其他行星系 ________ 其他恒星系 ________系 河外星系 天体系统层次:________系 天体系统:________间因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及层次 距日远近 划分依据________ ________ 类地行星 分类巨行星 远日行星 八大行星分类 ________性 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________性 ________性

4.地球的内部圈层 5.地球的外部圈层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________ 体积质量适中——适宜的________ 内部物质运动——液态的________ 自身条件 适宜的________条件 安全的________ 外部条件 条件 概念:地震发生时,产生弹性________,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纵波:传播速度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体、________体、________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________,只能通过________体传播 分类 地震波 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________km 处。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 古登堡界面:地下________km 深处。纵波波速陡________,横波完全________ 不连 续面 划分依 据 概念:地面至莫霍界面之间的一层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17 km 组成:主要是岩石 地壳 范围: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厚度:2800多km ,为固态 莫霍界面至900 km 处 软流层介于80 km 至400 km 处,可能是________发源地 上地幔 900 km 至2900 km 处 分层 地幔 范围:古登堡界面到________ 厚度:3400多千米 分层 地核 外核:2900~5150 km 内核:5150 km 以下 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概念: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组成: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概念: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__但________的圈层 组成: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概念:地球表层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称 范围:占有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________的上部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组成 地球的外部圈

地理老师总结(第一部分第1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20ºW 160ºE 70ºE 160ºE 20ºW 110ºWW 东半球 西半球 W 第一部分 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地理总论 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 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 表示。 (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 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 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 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 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1800 W 00 1800 E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3)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 面相割而成有的圆。 特点 : ①_x0001_ 所有的纬线都是园圈,单独构成纬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 特点 自转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太阳日:24时 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速度 角速度:约为15°/h ,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 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 位置 时间 速度 A 点 近日点 1月初 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 B 点 远日点 7月初 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 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规律(北半球) Chapter 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

(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五、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4级)——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1级)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因: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因: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液态水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大气层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天气,地形/地势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地球气候;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侧视图中,自西向东在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在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缩记:北逆南顺 运动速度大小的比较: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赤道地区线速度最大。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任何地点都相等,大约为15°/时。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即南北回归线之间才有直射现象) 远、近日点和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近快一冬:近日点速度更快,在一月初,靠近冬至日(而不是在冬至日)。 远慢七夏:远日点速度更慢,在七月初,靠近夏至日(而不是在夏至日)。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线为昏线。晨昏线(圈)特点:一是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 三太阳高度是0度;四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即逆时针(与自转方向相反) 地方时的推算:计算“三步骤” 第一步:算出两地经度差同减异加原则(采用“数轴法”)如下图: 若两地同在东经度或西经度,则求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大数值减去小数值); 若两地中,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则求两地经度差用加法。 第二步: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经度差/15º=商(小时)···余数*4分钟 第三步:依据“东加西减”原则,用已知地方时±时间差,求出未知时间 区时的推算: 每隔经度15º划为一个时区。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原则同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日界线: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和自然日界线(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 1新的一天(即今天)的范围是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新的一天日期更大; 2 计算今天的范围只要计算180°的时间点就可(如180°为6点则今天占6小时,昨天占18小时) 顺自转方向越过自然日界线加一天的是0时经线,减一天的是180°经线。 判断经纬度: =0°经度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且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度;若以180°经线为起始线,180°经线以东为西经度,以西为东经度,且向东减小为西经度,向西减小为东经度。 假设无0°或者180°起始线,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经度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赤不偏:左右手法则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判断太阳直射点和节气: 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点坐标,纬度:为出现极昼/页纬度互余的纬度经度: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上。节气: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则为二分日日照图;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以内为极昼(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为极夜(极昼),则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 ≈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 A 运动特征 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不规则的椭球体。 2.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与经纬网 I. 地球仪: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 的地球模型称为地球仪。 (1)形状:正球体 (2)一轴:地轴: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假想轴称为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极点) (3)两点:两极(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4)线无数: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2、经纬网 一、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1.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是地球的自转(如图1所示)。 2.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 旋转角度时间意义 太阳日360°59′24时0分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4.速度 (1)角速度:指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分布规律:除极点为零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都是15°/时。 (2)线速度:指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分布规律:地球自传的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 大,极点为0,60°纬线线速度约是赤道一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 高,线速度越大)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影响关系 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 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 (2)判断纬度带:线速度在0837km/h范围内的为高纬度地区;8371447km/h为中纬度地区;14471670km/h 为低纬度地区。 (3)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高中地理必备核心知识全归纳(人教版2019)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的时间和的空间的结合。 2、宇宙的特性 (1)物质性——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①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质量、体积都很大 ②其它天体: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人造天体(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 (2)运动性——天体系统 ①概念:距离较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小(低)到大(高)的排列,有以下4个层次 ③太阳系概况: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行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3 农历的一月当中,每月分上、中、下,但是月中只有一天就是十五,除去这一天,上半月是上弦,下半月是下弦。

1、地球的普通性:就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而言,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2)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 (1)外部环境: ①太阳是单颗、中年恒星,太阳光稳定; ②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安全。 (2)自身条件: ③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短——适宜的温度(平均温度15℃); ④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氮和氧为主); ⑤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原始海洋——液态的水。 ⑥C、H、O、N等元素——生命体的基本物质组成; 其次,地球具有磁场,也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臭氧防止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防止陨石对地球的撞击等都是地球生命诞生的条件。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纬线和纬度 1、纬线和纬度知识点共9个 (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2)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5)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的起始线; (7)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8)北极和南极各为90°; (9)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2、纬线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和经度知识点共6个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 (4)由此向东向东,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示; (5)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称为180°经线; (6)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划分为两个半球。 2、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非常重要) (1)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耀——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灰尘 天系统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而形成的不一样级其余天系统统。 天系统统的层次: 地月太阳系银河系 最高一级天系统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系统统总:星地系月系。 河外星系 宇宙包含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地区。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运动特色: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构造特色: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同易燃烧,用小行星带分开);金星距地球近来 分类(物理特色):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别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己条件: 有适合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有适合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当的合适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此有适当的大气

外面条件: 1.安全的运转轨道2、稳固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供给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根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别热量差别: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2、促使水、大气的运动 3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太阳黑子(周期11 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记,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色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P15 )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 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老是指向北极星邻近) 地球真实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36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