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学史话(二)三大师与《红楼梦》(

百年红学史话(二)三大师与《红楼梦》(
百年红学史话(二)三大师与《红楼梦》(

百年红学史话(二)三大师与《红楼梦》(

2.索隐派

旧红学发展到了蔡元培的时候,才开始有了一点学术的影子。像蔡氏研究的这一派我们现在叫“索隐派”。除了蔡本人的《石头记索隐》之外,影响最大还有一部《红楼梦索隐》,是王梦阮、沈瓶庵两个作的。在出版顺序上稍早于蔡氏的不久。以致当时为蔡出版的张元济不得不催促蔡元培暂时放弃修润。稍后一点,还有一部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三者一并称为“索隐派三大著作”。

王、沈和蔡氏的观点来源,都自一部《燕下乡脞录》,该书记载徐柳泉的一番话,是索隐的前哨。蔡氏了发展这一观点,认为小说“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但王沈两个则另辟路径,认为这是写顺治帝和名妓董小宛的往事。从篇幅上看《红楼梦索隐》的篇幅更长,而且其观点更新,出版更早。但从论证上看,《石头记索隐》更有理论层次,也更具实证精神。相比起来,《红楼梦索隐》就穿凿的多。所以如果从学术为主的角度,我们更愿意认蔡氏的《石头记索隐》作索隐一派的鼻祖,而不是王沈两个的《红楼梦索隐》了。

《石头记索隐》是将书中人物的人物和历史中存在的人物隐隐作比。如其认为“贾宝玉,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林黛玉是影射朱彝尊。黛玉是绛珠仙子,“珠”正与“朱”姓的读音相同。林黛玉居住在潇湘馆,而朱彝尊号为“竹垞”。薛宝映射高士奇。《红楼梦》中屡屡将薛与雪联系在一起。宋代诗人林和靖(逋)有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是“薛”字和高士奇名字中“高士”的联系。探春映射徐乾学,乾卦作“?”,所以探春是三姑娘。徐乾学中过探花,所以用“探春”这个名字来影射他。最有趣的是蔡氏认为刘姥姥映射的是汤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影的是影射汤斌买的一部《廿一史》;而她的外孙女青儿影射的是汤斌每天吃的韭菜。

平心以论,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中确有可取之处,如其认为第二十五回贾宝玉、王熙凤被魇是影射胤礽的事,贾王两个在排行上都是第二的,一个是宝二爷,一个是琏二奶奶(在《红楼梦》的文本中贾琏行大,但旁人却称他为琏二爷,称王熙凤为琏二奶奶,其中原因我们后文另叙),也都是老祖宗的宠孙,胤礽也是如此。又说迎春之混名二木头,两个“木”字是一个“林”字的拆来的,也对——林黛玉与红楼诸钗的关系,是尤其值得我们当下红学家们重视的,可惜没人做这样一个研究。尤为正确的是,林、薛二人的姓氏当真在林和靖的《吟梅》中对应着,并且我怀疑,宝琴立雪时抱了一瓶红梅,就是取这诗题目的意思。但蔡氏说之弊在于过分穿凿,非要把女儿们的故事跟名士们的往事对应起来。反对他的理由只用一个便够了:既然是写名士的生活,何以影射成为女儿以后,在大观园里还能这样真实呢?

二、历史考证时期

1.胡适的红学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红楼梦》研究史上一部纪元式的作品,它实现了《红楼梦》由文学评论到学术考证的重要转变。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胡适早年的红学观念同样属于索隐的一派。观察胡适早起的手稿,其无论是观念上还是观点上,都与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甚为相似。但这些观念只保留在胡氏的手稿当中,并且这些手稿在胡适的生年并未发表,因此这些文章算不上胡氏的成熟的意见。

1921年的时候,胡适的思想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开始从索隐的研究发展成为学

术的考证。尤其在他得到两个版本的《四松堂集》之后,更是公开同索隐派的蔡元培叫板,走到了索隐派的反面去。这当中有两个细节十分有趣。一个是《红楼梦考证》虽然仅署胡适一人之名,但实际上是得到了他的俞平伯和顾颉刚两位先生的帮助的。那时候,俞、顾两位还都是他的学生。其中俞平伯因为受到胡适的指引,从此走上了《红楼梦》研究的道路,并在稍后写出了著名的《红楼梦辨》。顾颉刚虽然没有进入红学界,但胡适“新红学”之名实为顾颉刚所取。而且就现存的资料来说,并没有发现胡氏与俞氏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有过书信的往来,二人观点的交流均由顾颉刚转述。顾颉刚在红学上有独到的观点,俞平伯自己说,《红楼梦辨》就有吸收顾氏观点的成分。如果考虑到这样一层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文革对俞平伯红学的批判实际上是对胡适学术批判的扩大和深化。而红研所成立时请顾老当顾问,实际上是对胡适红学的认可与回归。

另一件是关于胡蔡论证的细节。彼时的胡适在北京大学做教授,而蔡元培则是北大的校长。但胡适丝毫没有为自己的校长留情面,称蔡元培做的是“笨伯”,猜的是“笨谜”。蔡元培基本上认同胡适在《红楼梦考证》里所做的结论,但对其否定索隐一派的观点表示保留。蔡氏认为,索隐和考证并不矛盾,两者应该共同存在。因而,就具体的观点来说,胡氏毫无疑问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但就理念而言,则蔡氏的理念是更为正确的。盖因学术的研究除了严谨的考证外,还应当有合理的附会和推测——这也是现代学术的一个根本原则。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大师的学术论证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私谊。胡适的两种《四松堂集》,当中的刻本即为蔡氏借给他的。但这种温静、平和、互相尊重的论证模式在“文革”之中受到了李希凡之流的破坏,这无疑是深让人所痛心的事。

在《红楼梦考证》之后,胡适的红学还有进一步的发展。1927年,胡适获得了甲戌本,开始对抄本和脂砚斋批语有了一定的认识。1933年,胡适再获得庚辰本。后来俞平伯根据此本为底本,甲戌本作为参照,进行汇校,开启了古典小说汇校的另一种模式。对抄本和批语的重视,使学者们开始重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后来的学术,考证、索隐也好,版本汇校也罢,尤其是在探佚和补写上,均受到了抄本和脂批的重要影响。这也是胡适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2.鲁迅的红学研究

在现存鲁迅的作品里面,专研《红楼梦》的文章不多(最宽算去,也只有两篇半,两篇见于《中国小说史略》中《红楼梦》的专章,以及他为陈梦韶写的《绛洞花主小引》,半篇指的是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红楼梦》的专题评价),针对《红楼梦》的专著更是一部也没有。但他对红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政治对他观点的传播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将《红楼梦》纳入了小说史的研究体系中,上述两篇半文章有一篇半是小说史。且在中国人自著的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当中,专章介绍《红楼梦》,确立了其在小说中的独特地位。这是《红楼梦》研究别于其他小说研究的一条理论基础。而且其在《小说史略》当中多引胡适、俞平伯的观点,这是奠定新红学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地位。所以鲁迅对现代红学实有奠基之功。就文章本身来说,鲁迅对于《红楼梦》的分析精辟,语言精炼也精致,我们之前的一篇万字的文章只配当他两句话的注脚。基于这个缘故,其文章往往被人学习和引用。

鲁迅的红学观点,来源于胡适的《红楼梦考证》的居多,但他只受益于一部《考证》,而没有关注胡适后来的观点,更没有重视脂砚斋的版本,所以对《红楼梦》的研究少有发明。至于他觉得高鹗续书中,“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今

日看来也未必全对。蒙古王府本《石头记》第四十九回回末批语:“宝玉红猩猩毡斗篷,为后雪披一衬也”,可见曹雪芹的原本之中也是有批大红猩猩的斗篷这一情节的。但此版本发现于1961年,我们可以以此商榷他的结论,但不能用新发现的、其所未见的文献来苛责前贤。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 1、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每一个生命都有灵魂,只是怎样唤醒他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3、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时候死的。 一种想立即逃开却又想永远留在那恼人的寂静和可怕的孤独之中。 她并不想以这种方式打破孤独,相反,想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孤独。 他隐约知道,幸福生活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签一个体面的协定。 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要迷失方向。 那一年一个流浪的犹太人来到了镇子上,带来了那么酷烈的热浪,以至于连飞鸟都冲进房子里,掉在地上死去了。 地球是圆的,就像橙子一样! 可是当我闭上眼,再睁开眼,只看见沙漠,哪里有什么骆驼。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著。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一旦到了人们只顾自己乘头等车厢,却用货车车厢装运书籍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 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 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 时间也会有差错,也会出故障,它也能被撕成碎片,在一间屋子里留下一块永恒的碎屑. 用蔑视织就的盔甲是任何诱-惑也无法攻破的 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科学缩短了距离。 记住,老朋友。”奥雷连诺上校对他说,“不是我要枪毙你,是革命要枪毙你! 繁殖吧-母牛,繁殖吧,时光短促! 命中注定孤独百年的世家,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第二次的机会。

新红学成就贡献意义

新红学的成就贡献意义 一、新红学的产生及发展: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一文,在对当时弥漫于社会的索隐派红学给予正面打击的同时,又把《红楼梦》的研究建立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和《红楼梦》版本源流的科学基础之上,以翔实的史料,证明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从而使红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胡适的影响下,俞平伯、顾颉刚二人,也对《红楼梦》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二人便以通信的方式,共同讨论、研究《红楼梦》,俞平伯在此基础上,写成了《红楼梦辨》一书。无论观点还是研究方法,该书都与《红楼梦考证》一脉相承,且更为完备和丰富。后来,人们就将胡适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而将胡适、俞平伯、顾颉刚以后的“红学”称为“新红学”。又因“新红学派”主要以考证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红楼梦》的版本源流为主,因而人们又将“新红学派”称为“红学考证派”。 胡适是“新红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而他的《红楼梦考证》则是“新红学”的开山之作。这是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文。胡适又根据清人书籍中有关曹雪芹及其家世的片断记载,得出了以下六条结论: 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二、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叛的儿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极繁华绮丽的生活,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他会作诗,也能画,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时,或稍后;四、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做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成而曹雪芹死了;六、《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 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故贾府在长安都中,而甄府始终在江南) 作为“新红学派”的创始人,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无论对曹雪芹家世生平的研究,还是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考证,都是从他开始的。他不仅论证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将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而且还考证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胡适曾经发现并收藏了“甲戌本”,评价介绍了“庚辰本”,并用这些早期抄本中的材料,与

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2百多年前,寒士曹雪芹著小说《石头记》,后名《红楼梦》。奈何曹氏后半生穷愁潦倒、英年早逝,小说80回后章节佚失,留下千古之谜,于是,2百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 没有创作能力的庸碌文人,以考证《红楼梦》为借口忽悠学界混饭吃----这就是所谓的“红学”真相! 由此,《红楼梦》以及后来无休止的红学考据索隐,成为中国最庞大的文化产业种群之一,200多年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庸碌文人,解决了他们的谋生就业问题直至今日。这或许是当年喝粥度日的曹雪芹本人万万想不到的! 一、《红楼梦》究竟是部什么书? 《红楼梦》是部什么书,这个问题原本不需要笔者回答,中外文学史基本上都定位他是小说!异议很少。 然而,两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红学家都没有按照小说规则研究这部千古奇书----这就是所谓的“红学”真相! 在此,我们不得不为天下红学家们,补上有关小说常识的基础课! “著小说以穷传奇”中国人关于小说的定义自唐宋已明确!小说者,传奇也!传奇是小说的本体!至于过去所谓的笔记文章,早已退出小说行列,成为稗官野史之类,所以,历史的选择再次证明,传奇是小说的唯一本体! 中国北方农民对于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一个更为生动的比喻,叫做“吃柳条拉鸡笼”---编出来的! 然而,绝大部分红学家自己没有小说创作经验,甚至连很多北方农民都懂得的小说常识不甚了了,所以才出现了天书般的所谓红学考据与索隐。 从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看,几乎所有的红学考据文章都是违反创作常识、随心所欲、望文生义和想当然的“再创作”,然而数百年来,中国文化界竟把这种以《红楼梦》为素材的再创作称作“学问”,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的可悲! 其次,《红楼梦》不仅是小说,而且用今天的创作理论来衡量,《红楼梦》不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红楼梦》的主语是“梦”!其原名《石头记》,讲述女娲补天遗留的一块石头,目睹尘世间儿女情长与世故人情的传奇故事,这个情节框架不是现实主义的。后人将其取名《红楼梦》,不是说主人公在红楼做了个梦,而是把红楼里的一切人情世故、儿女情长全部当做梦来写。应了“人生如梦”这样一句古话。因此,《红楼梦》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都是写梦,但含义恰好完全相反----一个以梦为梦;另一个则以现实人生为梦! 数百年来,很多文学史家极不负责地把《红楼梦》说成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其实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中国现实主义小说有很多经典:《水浒》、《三国》、《七侠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但惟独《红楼梦》不是!《红楼梦》的整体构思不是现实主义的! 《水浒》虽不乏公孙胜妖术之类,但其整体构思是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元素明显处于边缘地位。但《红楼梦》相反,她首先有一个非现实主义的基本情节框架,而后才是儿女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百年孤独》是拉美文坛的杰作。它们都以描写了一个大家族数代人从发迹、鼎盛到衰败的百余年漫长的过程,表达出整个社会的滞重。在创作手法上也各具特色:《红楼梦》是一个由社会—贾府—大观园—怡红院组成的空间向心环状结构,《百年孤独》则是从第一代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分成阿卡迪奥与奥协良诺两个系统直至第七代长猪尾巴的奥雷良诺,是一个按时间顺序的链状结构。 由于长篇小说本质上不受任何既定的形式所限,因此无论在中国在外国它都能自如发展,常具规模。而小说家仿佛要用大量精密的细节来替代那些较难把握的思想和知识上的集成。中西传统对结构概念的不同,但在努力将大堆材料作系统的组织时,却都找出相似的方法来。即以几代人为基础建立循环式的小说结构,极力把各种纵横交错的母题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长篇小说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它能以批评的态度来重建一个新的世界观。它根基于现实,却要越进一个假想的“非现实”层次里去。小说家(至少是其中最伟大者)在力求忠实地表现一个满布可信的细节深具说服力的完整世界时,必然要面临现实世界一些比较深入的本质上的难题。小说家一开始去追求客观现实的世界,则早晚上要陷入自相矛盾的局面。他会发现,客观事物之存在实际已假定了有一双外在格物的眼睛,因而也早不确定了一个主观而相对的视点。“长篇小说不若史诗般拥有一颗天真灿烂的童心,它乃一门雄浑老成的艺术。”(卢卡契)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作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创造了一个发自内心的世界,它不是确实世界的重复,而是要谴责它的丑恶和虚假,因此他们探求,他们重建,他们发明。对这个世和这个时代,他们既不进行复制又不使其理想化,也不简单地加以歪曲。他们从中截取的不是偶然性,而是深刻的规律。他们还证明了按其它规律创造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他们使现实之树长出了新枝。他们创造了一些种类陌生的事物,也有一些魔鬼,但是他们都具有有机的统一性,这些生机勃勃的生物是由一种巨大的发问和挑战和赋予活力的。可能的和幻想的绘画是现实和日常的绘画的延续。“真正的艺术就是使人想起它的一种方式”。艺术作品的使命不再是再现世界,而是表达人的愿望。“作家的使命是把孤独的和必死的一切引向无限的生活,把偶然的东西变成符合法的东西。他的使命是带有预言性的。”(雅奴赫《卡夫卡谈话录》P162) 《红楼梦》并卷就勾勒了一个女娲补天的创世神话,因而引出了“无材可去补苍天”的宝玉,以及灵河岸边的绛珠仙子。加以“还泪说”,真是神而又奇。这个“朱兰白石绿树清溪、人迹罕逢飞尘不至”的理想世界就是与《红楼梦》中描写的丑恶肮脏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太虚幻境”。它是全书的基石,给整部红楼罩上了梦幻飘渺的气氛。《红楼梦》中的现实世界是龌龊不堪之至了,如柳湘莲的名言:“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让我们先从贾赦说起。贾赦在《红楼梦》里可算是最肮脏的人物这一。《红楼梦》中有条无形的章法,即凡是比宝玉长一辈的人,对其不堪之处,描写都多少有相当保留,这也可以说是“为尊者讳”吧。尽管如此,作者对贾赦仍不肯轻易放过。所以第四十六回专章声讨,详写强纳鸳鸯为妾的丑事。曹雪芹借袭人之口写出他的史家定评:“真真——这话论理不该我们说——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红楼梦》中对贾琏淫行最多特写镜头,恐怕是表达“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名古谚吧。东府自然更为肮脏: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贾珍诸人整日聚赌玩娈童,以致曾跟老太爷打天下的焦大痛骂:“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当然如鲁迅指出:“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为贾府好,不过是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伪自由书·言论自由的界限》) 应当指出的是大观园的归属问题。大观园是曹雪芹着力最深的地方,是作者的希望所在。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集锦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集锦 1、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2、我怀念你的疲惫,怀念我给予你的安全,怀念你给予我的温暖,怀念那一个个慢慢流淌过的日子。 3、人生有两大欢乐,一是拥有后细细的品味,二是追求之中倍感无比充实。有些人为了享乐而苦了一生,有些人为了休息却忙了一生。人们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美好,却往往错过了当下的美好。其实,贪婪才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才是最真实的财富。 4、当全世界都要我放弃的时候,我还是期待有人轻语一声:“再试一次。” 5、门是双向的,推门者常将对方碰得鼻青脸肿;拉门者方便了自己和别人。开着的门,人们毫无兴趣;紧闭的门,人们浮想联翩;半开的门,最易勾起人们的窥视欲。大人关上门才觉得安全;儿童打开门才不会害怕。心灵也有一扇门,关闭它,只有孤独相伴;只有打开它,放精彩走进来,让自己走出去。 6、等待是一种痛。忘掉也是一种痛。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是一种更折磨人的痛。 7、没有人有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没有人喜欢听你抱怨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这世界愿意倾听,习惯沉默的人,难得几个。 8、生活常常出人意料,如果你不逼逼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棒。 9、家世好的女孩,会有爸妈铺好华丽的金砖大道;相貌好的女孩,会有男友老公鞍前马后尽献殷勤;运气好的女孩,会有贵人相助而平步青云;真是“不

幸”,我似乎哪个都排不上,但我有幸知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我虽平常,但不愿当被附属,我坚信:让自己强大就是最大的幸运。 10、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11、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 12、友情这东西,一旦玩真的,比爱情还刻骨铭心。 13、我们之间有彼此才能开的玩笑,我们之间有彼此才能说得秘密,好久没有联络,并不是距离远了;好久没有消息,并不是关心没了。从成为朋友那刻起你就不曾远离,就注定扎根在我心里。其实朋友就是这样,无需想起,因为从未忘记。想和你拥有一生一世都不变质的友谊,因为我们是朋友,请珍惜。 14、关于我有多爱你,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15、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总有一个人,是一经遇见就再不能割舍的。遇见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等待,而遇见之后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相守。有一天那个人走进了你的生命,你就会明白,真爱总是值得等待的。 16、世界上最疼痛的话是:“我爱你,但是……”世界上最甜蜜的话是:“……但是,我爱你。” 17、热恋时的爱情,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一旦感情平复了下来,心中就会出现接连不断的计较,为什么我付出的比你多;为什么我什么都可以给你,你却要有所隐瞒……然后冷战,争吵,分手,和好,冷战。走得过的就是执子之手,走不过的就只能缅怀当初。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9422351.html,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作者:周立权 来源:《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年第04期 俞平伯是近代红学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在他去世前九个月,由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以下称“辞典”)“红学人物”一条“主要收列红学史上各个时期的研究家”,“也收录当代中青年红学研究者的简况”。[1]俞平伯名列其中,当属前一类。《辞典》出版在二十世纪末期,近代红学发展到此时已经经过了七八十年的历史,其中收录的近代早期红学家多已过世,可以说《辞典》中的描述,在揭示他们学术观点的同时,一些评论,多少也反映出“盖棺论定”后对他们在红学史上贡献、地位的基本看法,而对于俞平伯来说,尽管《辞典》未能录其卒年,这一点也应该是适用的。 据俞平伯自己的说法,他的《红楼梦》研究是在胡适《红楼梦考证》出来以后才开始进行的,而且与顾颉刚有莫大关联。在与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过程中,俞氏对胡适的观点应该有更为清晰的了解,这些有俞、顾两人的通信为证。[2]因为胡适的《红楼梦》研究与顾氏也 有重要关联(所以《辞典》会把胡适、俞平伯、顾颉刚三人定为近代新红学之创始人),而如此一来,俞氏的研究受到胡适的影响是很自然的,《辞典》将坚持“自传说”视为俞氏基本红学观点,[3]而这正是胡适《红楼梦考证》的一个基本看法,可视为受胡适影响的最好例证。但 是俞氏的研究又并不尽是依循胡适而来,这一点顾颉刚早已看到,他对俞、胡各自著作的特点有明显的区分,认为胡适侧重的是作者、续者以及本子的“历史”,俞氏关注的则是作者、续者的“态度”,[4]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俞氏的自我认识,在认为《红楼梦》是“文学书”这一点上,俞平伯显然比胡适更为自觉,所以在“考证”“校勘”《红楼梦》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批评”,[5]此处批评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而这一点在《红楼梦辨》一书中确实有具体的实践。俞氏之所以会有此种认识并能加以实践,与他本人对诗词等文学门类有相当的兴趣不无关联,而早先在与傅斯年“剧谈《红楼梦》”过程中,傅氏以“文学的眼光”批评《红楼梦》,而且“时有妙论”,则给了他实际的启示。[6]俞氏曾经又试图和顾颉刚合办一《红楼梦》研究月刊,其中重要的一个版即是刊登“用文学的眼光作批评”的红学研究文章,[7]凡此之类,均可见文学视角下的《红楼梦》研究于俞平伯是早有意识的,这与胡适仅仅从事“著者”和“本子”的考证不尽相同。 不过尽管俞平伯注重从文学角度批评《红楼梦》,他的实际研究依然是以“自传说”为基本前提的,《辞典》中所引其“《红楼梦》是为情场忏悔而作的”“是为十二钗作本传的”“风格是‘怨而不怒’”等观点,[8]都是以曹雪芹本人为依托而得出的结论,而且在遇到有明显矛盾的地方,如大观园地点问题,俞氏则试图以“传世钞本纷多”,或自己“历史眼光太浓厚”为说,来弥合这种矛盾现象,他甚至也能够直接从《红楼梦》是“小说”出发,认为其所记不全是信史,不必处处坐实,但此时他终究未能直接对“自传说”提出质疑,[9]可见“自传说”的重大影响。俞平伯明确对“自传说”提出质疑是在建国以后,他认为将《红楼梦》视为曹雪芹的自传有着不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失去小说所以为小说的意义”;“处处粘合真人真事,小说恐怕不好写,更不能写得这样好”;“若处处都是真的,即无所谓‘真事隐’”,[10]然而随即俞平伯的研究

百年红学史话(五)重估1954年的评红运动

百年红学史话(五)重估1954年的评红运动 正因为俞平伯的红学思想跟胡适有着继承和发明的关系,所以很快就受到了当时研究者的批判。 第一个向俞氏发难的,是一个叫白盾的人。白盾的真名叫吴文慧,那个时候他还是宣城中学的一个教员。那时白盾初读《红楼》,针对俞平伯的“怨而不怒”说,发表了《〈红楼梦〉是“怨而不怒”的吗?》一文,并在1952年投稿给《人民日报》。文章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对俞氏的文章进行阶级分析和思想批判。不过这篇文章过于幼稚,也过于粗糙,用口号代替方法,用喊叫代替学术。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文章解释俞平伯所说:“想竭力避免那些可能排去的偏见私好,至于排不干净的主观色彩,只好请读者原谅了”(见《红楼梦研究·红楼梦底风格》)一句: 俞平伯先生正是这样:他从心里否定自己的“阶级的感觉”——竭力“排去偏见和私好”;但却不可避免地仍是“阶级的感觉器官”——无法“排除干净”。其实,岂只是“排不干净”而已——从“红楼梦底风格”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偏见和私好,不折不扣地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偏见和私好;封建文人的偏见和私好。(见华东作家协会资料室编:《红楼梦研究资料集刊》1954年9月~11月) 然而,彼时《人民日报》还没作为统治者打击知识分子的工具,所以拒绝发表此文。直到蓝翎、李希凡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二文发表,《人民日报》才意识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和资产阶级的文学观的斗争的问题,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同上)并在1954年11月12日于《人民日报》检讨自己并发表此文。 如果仅从学术性和科学性上来说,蓝、李二人的文章并不比白文高明多少。不过相较于白盾,蓝翎和李希凡无疑更为走运。因为他们的文章转而发表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上,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在其《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看门见山:“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文章中间又用不可置疑的口气说道:“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 “三十多年”、“三十余年”,当然是从胡适发表《考证》一文开始算起的。从上面的两个表述可以看出,毛的这一封信,首先是针对胡适的,俞平伯只是作为一个代言的活靶,申明这一点其实是为了转移批判的方向,把蓝、李、白盾的学术叫嚣彻底转换成打着学术批判的幌子做政治批判;其次,这个批判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观点,甚至不是针对学术方法的,而是针对思想。把胡适的思想彻底清除,以达到控制意识形态的目的,实现在中国大陆的思想独裁;其三,这封信宣告了学术是附庸于政治的,即在学术批判中突出政治话语优先权。 ——毛的这篇文章原本不长,但每一句话都有深刻探究的必要。但限于本文的内容和篇幅,我们不作更为详细解读。 在前文,我们曾经谈到,中国思想史上有三次大的思想输入:一是东汉佛教思想传入;二是清末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思想的介入;三是建国后所谓“马列主义”在中国的普及。这三次输入,都在文学研究上有所附会。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后两者在中国文学上的附会更为广阔,也更具煽动性。 具体到《红楼梦》的研究上,前者产生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后者产生了蓝翎、李希凡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二文。王氏文章与蓝、李

国学经典:红楼梦与红学,

红楼梦与红学 一、《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赢得了国内外亿万读者的欣赏和赞誉,曹雪芹的名字已被选入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中国文学家只有曹雪芹和屈原。 1842年即被部分译成英文,此后陆续有近20个国别语种,六十一种译本,几乎遍及全世界。《红楼梦》的外文论着也有10多种。 《红楼梦》的世界意义已经日益被人认识,以致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一)市场 1、曹雪芹去世后10年、带脂砚斋评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抄本日渐增多,并公开在庙市中抄卖,价格昂贵至数十金一部。 2、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行世以后,文人雅士“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出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风靡状况。 3、清代商人女因林黛玉焚稿断情而疯癫,家中人不得不把他的手抄本《红楼梦》烧了,埋怨母亲“奈何烧杀我宝玉”文坛佚话。 (二)评价 1、文学 (1)清朝末年,著名诗人黄遵宪称《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可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 (2)清末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称《红楼梦》是“宇宙一大著述” (3)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4)毛泽东主席认为《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 (5)著名作家王蒙《红楼启示录》,作过《红楼梦》评点。 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 “《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2、文化 (1)华东师大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 (2)人称《红楼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 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广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官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病亡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3)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万字的红学著作。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

中外大家族的兴衰——《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中外大家族的兴衰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百年孤独》是拉美文坛的杰作。二者所阐述的内容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创作手法上却各具特色。他们都创造了一个发自内心的世界,它不是现实世界的重复,而是要谴责它的丑恶和虚假;但是《红楼梦》是一个由社会—贾府—大观园—怡红院组成的空间向心环状结构,《百年孤独》则是从第一代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分成阿卡迪奥与奥协良诺两个系统直至第七代长猪尾巴的奥雷良诺,是一个按时间顺序的链状结构。本文将对两篇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着重阐述小说中对大观园和马孔多两个理想世界的描述,分析中外长篇小说在揭露现实社会中的异同。 关键词:太虚幻境马孔多虚假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百年孤独》是拉美文坛的杰作。它们都以描写了一个大家族数代人从发迹、鼎盛到衰败的百余年漫长的过程,表达出整个社会的滞重。在创作手法上也各具特色:《红楼梦》是一个由社会—贾府—大观园—怡红院组成的空间向心环状结构,《百年孤独》则是从第一代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分成阿卡迪奥与奥协良诺两个系统直至第七代长猪尾巴的奥雷良诺,是一个

按时间顺序的链状结构。 一、理论基础 由于长篇小说本质上不受任何既定的形式所限,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它都能自如发展,常具规模。而小说家仿佛要用大量精密的细节来替代那些较难把握的思想和知识上的集成。中西传统对结构概念的不同,但在努力将大堆材料作系统的组织时,却都找出相似的方法来。即以几代人为基础建立循环式的小说结构,极力把各种纵横交错的母题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长篇小说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它能以批评的态度来重建一个新的世界观。它根基于现实,却要越进一个假想的“非现实”层次里去。小说家在力求忠实地表现一个满布可信的细节深具说服力的完整世界时,必然要面临现实世界一些比较深入的本质上的难题。小说家一开始去追求客观现实的世界,则早晚上要陷入自相矛盾的局面。他会发现,客观事物之存在实际已假定了有一双外在格物的眼睛,因而也早不确定了一个主观而相对的视点。“长篇小说不若史诗般拥有一颗天真灿烂的童心,它乃一门雄浑老成的艺术。”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作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创造了一个发自内心的世界,它不是现实世界的重复,而是要谴责它的丑恶和虚假,因此他们探求,他们重建,他们发明。对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他们既不进行复制又不使

百年孤独经典哲理语句

百年孤独经典哲理语句 本文是关于百年孤独经典哲理语句,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篇一:百年孤独经典哲理语句 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每一个生命都有灵魂,只是怎样唤醒他们&& 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时候死的。 一种想立即逃开却又想永远留在那恼人的寂静和可怕的孤独之中 她并不想以这种方式打破孤独,相反,想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孤独 他隐约知道,幸福生活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签一个体面的协定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要迷失方向。 那一年一个流浪的犹太人来到了镇子上,带来了那么酷烈的热浪,以至于连飞鸟都冲进房子里,掉在地上死去了 地球是圆的,就像橙子一样! 可是当我闭上眼再睁开眼只看见沙漠那里有什么骆驼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著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一旦到了人们只顾自己乘头等车厢,却用货车车厢装运书籍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 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 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 时间也会有差错,也会出故障,它也能被撕成碎片,在一间屋子里留下一块永恒的碎屑. 用蔑视织就的盔甲是任何诱-惑也无法攻破的 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科学缩短了距离。 ——xx·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篇二:百年孤独经典哲理语句 1、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2、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3、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_从_红学学案_到_金学学案_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第2期,2013年4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14,No.2,Apr.2013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 ———从《红学学案》到《金学学案》 高淮生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红学”若无“史”可鉴,它的发展也就没有方向;当然,“金学”若无“史”可鉴,它的发展也同样没有方向。“红学史”著述已见规模,“金学史”著述有待跟进。红学史常见的写法基本上是或“通史”写法,或“专题史”写法,尚未看到这种“以学人为主线,逐一立案考述”为旨趣的红学史著。于是,《红学学案》的撰述则立意出新,试图写出“似旧而新”的“学案体”或“学案性质”的红学史著述,以“学人”为主线建构红学史著述新体例、新格局。 庶几可不拘格套,另辟蹊径,换一种眼光看红学。《金学学案》可谓《红学学案》写作模式的全方位地移植,即《红学学案》的学术理念、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以及整体构想等都对《金学学案》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红学学案;金学学案;学术史;新体例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79(2013)02-0242-05 The Academic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From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Case Studies to The Golden Lotus Case Studies GAO Huai-sheng (School of Literal Arts and Law,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10000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will lose its direction without its history as refer-ences,the same case with the study of The Golden Lotus,the former made great achievements,while the latter needs further studies.In the past,General History writing or Specific Subject History writing is the widely used writing method in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Studies,now the book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Case Studies creates a different writing method,i.e.case body or case character writing style,it takes the researchers who study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as the core to construct a history of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Studies,which is an innovative way in this filed.The Golden Lotus Case Studies can be called as a complete transplant of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Case Studies because the latter pro-vide direct references for the former in that the academic ideas,writing principle,writing method and the general thought of 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Case Studies are adopted in The Golden Lotus Case Studies.Key words:The Dream ofRed Mansions Case Studies;The Golden Lotus Case Studies;academic histo-ry;new writing style 收稿日期:2013-03-05 作者简介:高淮生(1964—)男,安徽淮南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与中国古代诗歌。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理事。 E-mail:hshgao@cumt.edu.cn

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四)

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四) 四关于凤姐复杂多样的性别描写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作者使用“雌凤”一词是为了暗示我们凤姐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的与众不同的性别!而用“雌凤”来形容太监实在是让人有些忍俊不经!我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在重新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书中关于凤姐性别不同寻常的暗示实在是不少,以前我们只把这些当成闲文,但回过头来仔细品味,真是让我又惊喜、又感慨!感慨三百多年前这些大文人给我们的暗示居然一直没有人能够看懂!我们还是先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凤姐的性别的吧,在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大家注意,这里居然说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按照书中提示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原则,我们可以知道:“自幼假充男儿教养”是书中表面故事里的情节,而实际上反面所影射的历史原型应该“自幼就是男儿身”!因为魏忠贤跟一般的太监不一样,别的太监都是自幼净身的,而他是成年以后才净身的,所以他自幼自然就是个男儿!表面的故事给我们的印象是凤姐自幼就是个假小子,长大以后她也是很豪气,严重缺少女人味儿,比如第五十四回里大家看放炮仗,有这样的描写:

凤姐儿笑道:“等散了,咱们园子里放去。我比小厮们还放的好呢。”这里的凤姐给人一种女汉子的感觉!另外王熙凤除了在书中一直被称为“凤姐”以外,还经常被称为“凤哥”,比如在第六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周瑞家的说:“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在第七回里: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在第三十五回里: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在第三十九回里: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在第五十七回里:薛姨妈用手摩弄着宝钗,叹向黛玉道:“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在第七十五回里: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王熙凤被人称为“凤姐”,小名叫做“凤哥”,那她到底应该是“哥”还是“姐”呢?

红楼梦研究综述只是分享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 一.研究热点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 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2005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883年2月12日)。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曹雪芹到过张家湾,所以墓石并不一定真正是曹雪芹之墓碑。

《百年孤独》文献综述

《百年孤独》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百年孤独》,继《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1967年,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百年孤独》,短短三四十年间,《百年孤独》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世纪狂潮,但是2011年以前,因作者马尔克斯与国内出版商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百年孤独》中文正版一直不能与国内读者相见。但这似乎从未影响中国读者的热情,也从未影响《百年孤独》对中国读者的诱惑。研究《百年孤独》的文献日益增加,也日趋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研究的方向大致有三条:一是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二是孤独的主题;三是对《百年孤独》底蕴的探讨。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孤独;女性;拉美文化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把现实和虚幻生动可信的呈现在人类面前。仿佛,那沉寂在拉美的马孔多小镇,人类一直存在着。“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竟然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让人类的神志出现如此的空灵。《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但作者的文字并不是狭隘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人类历史、移民文化、生命宿命的赤裸裸的整个世界的世纪孤独,这也是学者们长期以来,不懈研究的原因。下面我就结合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我自己的一些个人见解,来对《百年孤独》做一个概述,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者有一个帮助和启发。 一、写作方法的研究 无论哪一部文学作品,都极力与其他作品相区别,而创作方法是作家们追求的一个途径。《百年孤独》,采用人们鲜以为见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让作品在追求虚幻与现实中,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契合。但一部作品中,不可能只运用了一种写法。以下是我对学者们研究作品中涉及到的主要的或是常见的写作方法的说

《百年孤独》的经典语录句子

《百年孤独》的经典语录句子 本文是关于《百年孤独》的经典语录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百年孤独》 2、此时微风初起,风中充盈着过往的群声嘁喳,旧日天竺葵的呢喃窸,无法排遣的怀念来临前的失望叹息。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3、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4、一分钟的和好抵得过一辈子的友谊。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5、不到一百年,就不该有人知道其中的含义。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6、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7、 "留神你的心,奥雷里亚诺,"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对他说,"你正在活活腐烂。"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8、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9、 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0、 "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1、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2、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