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1504-89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生产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早期表现为卟啉代谢障碍、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系统症状,中毒较重时出现贫血、腹绞痛,严重时出现铅性麻痹或中毒性脑病。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中接触铅烟或铅尘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2诊断原则

应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和以神经、消化、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有关

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后,方可诊断。

3诊断及分级标准

3.1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μmol/L(0.08mg/L)或

0.48μmol/24h(0.1mg/24h);或血铅≥2.40μmol/L(50μg/dL);或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

≥1.44μmol/L(0.3mg/L)而<3.84μmol/L(0.8mg/L)者。

3.2轻度中毒

3.2.1常有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尿铅或血铅量增高。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乙酰丙酸≥23.8μmol/L(4mg/L)35.7μmol/24h(6mg/24h);

b.尿粪卟啉半定量≥(++);

c.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或红细胞锌原卟啉≥2.34μmol/L(130μg/dL)。

3.2.2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4μmol/L(0.8mg/L)或

4.80μmol/24h(1mg/24h)者。

3.3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a.腹绞痛;

b.贫血;

c.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3.4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铅麻痹;

b.铅脑病。

4治疗原则

可用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等驱铅治疗,同时辅以对

症疗法。铅吸收者是否需予驱铅疗法,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劳动能力鉴定

5.1铅吸收

可继续原工作,3~6月复查一次。

5.2轻度中毒

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

5.3中度中毒

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

5.4重度中毒

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6健康检查的要求

铅作业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并每年定期体检一次。体检时需作内科检查、

尿铅或血铅、尿粪卟啉或尿δ-氨基乙酰丙酸、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或锌原卟啉测定。

7职业禁忌证

a.明显贫血;

b.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c.明显的肝、肾疾病;

d.心血管器质性疾病;

e.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附录H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参考件)

H1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中接触铅烟或铅尘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H2诊断时应作环境调查,并结合职业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方可确诊。

H3铅中毒诊断指标比较多,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也有多种。由于方法、仪器、地

区等因素的区别,其正常值也有差别,目前尚未建立自己正常值的单位可以使用

邻近地区所用的正常值,并参考本标准中提出的数据,但要求做到检测方法一致。

另外在诊断时,不能凭一次检验结果即下结论。

H4铅性绞痛主要表现为顽固便秘几天后出现阵发性腹正中绞割样疼痛、腹软、

喜按等。需结合职业史、现场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H5诊断性驱铅试验主要应用于一些长期在空气中铅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溶度的现

场工作的工人,有临床症状而化验指标仍属正常范围者,药物可用依地酸二钠钙

0.5~1.0g,分2次肌肉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一次静脉滴注,对诊断性驱铅

试验的尿铅值,应参考本标准并结合具体情况决定。

H6驱铅治疗常用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等,一般3~4日为一疗程,二疗程间隔停药3~4日。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药物的品种剂量而定。对轻度铅中毒的治疗建议一般不超过3疗程。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试题及答案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试题 考试学员:方青 总分值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90.0 第 1 题. 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神经、消化和造血系统损害为主。 A. √ B. ×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2 题. 制造铅合金、旧法印刷业、制造蓄电池等行业都是铅中毒的职业接触行业。 A. √ B. ×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3 题. 人体内90%—95%的铅存储于骨内。 A. √ B. ×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4 题. 控制融铅温度,减少铅蒸汽逸出是职业性铅中毒的常见原因。 A. √ B. × 标准答 B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5 题. 铅中毒患者长期用药,应注意避免“过络合综合征”。 A. √

B. ×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6 题. 体内的铅主要经尿液排出,因此尿中铅排出量可代表铅的吸收状况。 A. √ B. ×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B 案: 第 7 题. 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将急性铅中毒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三级。 A. √ B. × 标准答 B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8 题. 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注意个人卫生是预防铅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 A. √ B. ×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B 案: 第 9 题. 口腔疾病是从事铅作业劳动者的职业禁忌证。 A. √ B. × 标准答 B 案: 您的答 B 案: 第 10 题.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和蒸汽的形式污染作业环境。 A. √ B. × 标准答 A

您的答 A 案: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 1 题. 铅中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 A. 肌肉麻痹 B. 腹绞痛 C. 腹绞痛 D. 腹绞痛 标准答 B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2 题. 铅中毒的主要吸入途径是()。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皮肤 D. 眼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 3 题. 进入体内的铅最终在骨骼内沉积的形式为()。 A. 磷酸铅 B. 磷酸氢铅 C. 磷酸氢铅 D. 血浆蛋白结合铅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C 案: 第 4 题. 铅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 A. 比重 B. 溶解度 C. 吸附性 D. 表面张力 标准答 B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及处理。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和处理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 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尿铅≥0.34mmol/L(0.07mg/L、70mg/L)或0.48mmol/24h(0.1mg/24h、100mg/24h); b)血铅≥1.9/mmol/L(0.4mg/L、400mg/L,); 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mmol/L(0.3mg/L、300mg/L)而< 3.86/mmol/L(0.8mg/L)者。 5 诊断及分级标准 5.1 轻度中毒 5.1.1 血铅≥2.9mmol/L(0.6mg/L、600mg/L)或尿铅≥0.58mmol/L(0.12mg/L、120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mmol/L(8mg/L、8000mg/L)者;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mmol/L(2mg/L、2000m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mmol/L(13.0mg/gHb);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5.1.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mmol/L(0.8mg/L、800mg/L)或 4.82mmol/24h(1mg/24h、1000mg/24h)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5.2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腹绞痛; b)贫血; 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5.3 重度中毒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ll504—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尿铅指标由原 0.39μmol/L(0.08mg/L)调整至 0.34μmol/L(0.0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根据临床经验,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0.39μmol/L(0.08mg/L)调整为0.58μmol/L (0.12mg/L),以减少假阳性。 3.根据3588例的调查中,引进职业接触限值(可接受上限值)与诊断下限值(诊断值)的概念,并以诊断值作为诊断分级的基础,对原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起点作了较大的修改。既体现了单项指标的作用,也突出了多项指标综合诊断的重要性,使诊断更趋合理。 4.在治疗原则中加入了口服络合剂二巯丁二酸。 5.原标准中将多种测定方法列作标准的附录,鉴于多数与现已一致认可的标准化方法相同,故加精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市中心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绍兴市防疫站、甘肃省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景德镇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镇江市卫生防疫站、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研究室。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慢性铅中毒治疗方法

慢性铅中毒治疗方法 说到重金属,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毕竟我们在中学的课本上是有学习到的。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常会碰见重金属中毒这种情况,但是呢,认为大家还是应该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治疗慢性铅中毒的一些方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思想认识上应将汽油看成是一种有毒物质。 2、工作必须与汽油接触时,应穿上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口罩,尽量避免身体皮肤与汽油直接接触;同时应站在上风口工作,防止汽油蒸气直接吸入呼吸道。 3、工作中或手未洗干净时,不要喝水,不能吸烟,不要长时间穿被汽油侵湿的衣服。工作结束后应用热水和肥皂将手、脸洗净;工作服、口罩、手套应勤洗勤换。 4、加取汽油时要用抽油工具,严禁用嘴直接吸吮,以防汽

油蒸气或汽油液体吸入肺部和肠胃。 5、当使用汽油时,发动机的零件和燃料系,都是有毒的。维修中,供油系零件应先放在煤油中侵泡一段时间;清除燃烧室积碳时,应先用煤油将积碳润湿,以免刮下的粉末飞扬被吸入呼吸道。不得用嘴吮吸汽油、汽油泵进、出油阀和化油器量孔。 6、作业中若汽油溅入眼内,会使眼粘膜枯萎或出血,必须立即用食盐水或清水冲洗。 7、经常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蒸气的含量,加强通风;若发现"生油味"太浓,应检查发动机燃料供给系有无漏油并予以排除。 8、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心血管和皮肤病的人,最好不要接触汽油。[2] 主要治疗方法 对慢性铅中毒主要采用驱铅治疗。目前有肯定效果的络合剂驱铅作用强弱情况:CaNa3DTPA(钙促排灵)

药物治疗 >CaNa2EDTA(依地酸钠钙)>ZnNa3DTPA(锌促排 灵)>Na2DMS(二琉基丁二酸钠)、DMSA(二琉基丁二 酸)>811(螯合羧酚), 以上呢,就是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了,包括治疗慢性铅中毒前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也希望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慢性铅中毒不是一件小事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不会有生命危险。

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检测

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检测 铅是一种较常见的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据称全球年产量超过800吨。但是,铅是一种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的金属,尤其对于儿童,即使是低浓度铅的摄入,都有可能影响到认知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健全发展。 儿童铅中毒的首选指标是血铅,血铅水平是目前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的首选指标,根据中铅的含量能判断儿童是否有过量的铅吸收,是否必须进行医学干预或治疗。血铅检测方法常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 检测流程 1.血样采集: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清洁皮肤后抽静脉血,采集末梢血则要求先洗手,用0.2%硝酸、纯水、碘酒、酒精清洁中指或无名指指腹后采血(尽量使用激光采血),让血自然流出,放弃第一滴,采集足够平行样血量。 2.血样检测:预热稳定、制备标准曲线、、样本平行样分析、实验记录、结果报告。 检测要求 1.基本条件: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采血场所无污染源,条件和仪器、耗材、试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基本检测方法:血铅检测方法的主要参数如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应符合《血铅临床规范》要求。 3.:质量保证措施必须贯穿于整个分析步骤的每一个环节,样品的选择、采集、运输、实验记录、报告及评价等步骤都要有质量把关。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地降低检测空白值:分析过程使用的试剂(抗凝剂、清洁和消毒液等)以及实验器皿(注射器、采血量器、带盖试管、消毒棉棍等)的空白抽检尤为重要,要求所有空白铅含量低于6 g/L。 (2)采血场所必须远离铅污染源,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室内地面和墙壁应易于湿式清洗,采血前清洁采血场所、采血间不要使用风扇降温以防止污染。

慢性铅中毒的解读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解读 一、标准修订的意义 铅为灰白色软金属,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常见的品种有十几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铅的行业有:铅矿开采和冶炼;蓄电池制造和维修;制造含铅耐腐蚀化工设备、管道、构件等;交通运输行业的火车轴承挂瓦、桥梁工程、船舶制造与拆修;放射性防护材料制造;印刷行业;电子与电力行业;军火制造;化工行业;食品行业;油漆生产、颜料行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医药工业;农药工业;玻璃陶瓷工业;自来水管道和暖气管道连接铅封等。铅及其化合物的烟和粉尘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人类很早就认识到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铅中毒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职业性铅中毒以慢性铅中毒为主,研制并及时修订其诊断标准,对指导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实施临床救治、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合法权益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本次修订主要变化 本标准适用于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间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本次修订对铅中毒的诊断起点和分级条件没有改变,只是在慢性轻度中毒诊断中删除了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指标,该指标在2002版标准中不是独立的诊断分级指标,且在实际诊断中很少应用,故标准修订对既往诊断病例不会有影响,保持了诊断起点和分级的一致性。为提高生物标本测定的准确性(血铅、尿铅等),本次修订提出了实验室测定的质量控制规范和质量保证措施。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铅中毒实验室检测指标应合理应用,血铅为接触铅的首选检测指标。但仅凭某一单项检测指标诊断铅中毒,往往有漏诊或误诊的可能,应该几项指标联合应用。

(二)作为用于诊断的实验室指标,有别于一般临床实验室要求。国内外的既往和现今的实践证明,要准确表达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铅的中毒各项指标,必须要从经常被忽视的样品采集、传递、运输及检测分析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质量控制,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样品采集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对超出标准曲线的高浓度样品分析,应用检测方法使用的稀释剂准确稀释后进样;应以能准确表达基体相同或近似的标准物质作为评价检测质量的标准。作为复检,检测方法可选用: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18),血中锌原卟啉的血液荧光计测定法(WS/T 92),血中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 174),尿中δ- 氨基乙酰丙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3)。 (三)络合剂驱排试验主要用于一些长期在铅浓度超标环境下工作的铅作业工人,有临床症状而铅实验室检测指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者,药物可用依地酸钙钠。收集24小时尿进行铅测定,对络合剂驱排尿铅值,应参考本标准并结合具体情况而定。

职业性中毒案例讨论(教师用).

实习六职业性中毒案例讨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2.熟悉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的方法与要求 3.掌握职业性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案例一] 患者肖××,男性,35岁,于1988年以来常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近二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经常性的脐周、下腹部无固定的绞痛,用手压腹部可使其缓解,于1993年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2℃,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痛触觉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问题讨论1] 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 (1)职业史若怀疑为某职业病,应详细询问职业史,这是职业病诊断的前提。 (2)患者的同事有无类似疾病、出现的时间等。因为职业病具有群发的特点。 (3)以前就诊的情况。该患者病程较长,应利用以前的就诊资料。 2.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 腹痛:炎症性、穿孔性、梗阻性、内出血性、缺血性、扭转性、损伤性 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毒及代谢障碍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精神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腹膜疾病、腹内血管和淋巴及肠系膜疾病等铅绞痛的特点:多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部位多在脐周,少数在上腹部或下腹部,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多伴有呕吐、烦躁不安.手压腹部疼痛可缓解; 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发作可持续数分钟以上。检查时腹部柔软平坦,可能有轻度压痛, 但无固定压痛点,肠呜音减弱。 3.从职业病角度,你认为该案例的职业性毒物最有可能是哪种? 哪些工种的工人可接触到这种职业性毒物? (1)铅及其化合物(常见)。 (2)蓄电池制造、铅矿开采冶炼、熔铅、含铅颜料制造、拆船业、电缆复层、含铅焊锡、汽油防爆剂等。 进一步追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人于1985年起从事印刷厂的浇板工作即将熔铅锅融熔的铅水浇进字模当中,当浇板时有大量的铅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有防护服、手套等。 [问题讨论2] 4.该患者能否诊断为慢性铅中毒?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尚不能诊断为慢性铅中毒。因为慢性铅中毒诊断要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 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该患者尚缺有关实验室检查和作业环境调查资料。 (2)早期表现:主要为中毒性类神经征如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的酸痛,失眠和食欲不振等。 消化系统表现有口内有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是常见症状。 典型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 ①腹绞痛(特点见上)

某塑胶厂慢性铅中毒调查

某塑胶厂慢性铅中毒调查 ?????塑胶行业配混料作业操作工在短期内发生多例铅中毒,所见报道不多。现就我市某乡镇塑胶厂配混料车间工人慢性铅中毒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劳动卫生学调查 1.基本情况:该厂于1993年投产,现有职工300人。其中,配混料车间职工12人,男Il人,女1人;年龄20-39岁,平均25岁;工龄0.5-41月,平均16.4月;均招自外地农村,文化程度初中以下。主要产品为聚乙烯塑胶电线管和排水管,生产原料聚乙烯中需加碱性硫酸铅和硬脂酸铅粉剂作为稳定剂,配料比例为每锅100kg加稳定剂2kg性产电线管)或4kg(生产排水管)。工艺流程为配料~混料~剂出-成型。混料后需加热200℃以上。 配料间容积35m2x5m,混料间容积250m2x5m。两车间相互连通,单面窗户,除有两只换气扇外,无其他抽风除尘设施,亦无个人防护措施。 手工操作。每天约需配混70锅,约用稳定剂200kg,工作时间约7h。 2.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测定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用无铅滤膜常规采集铅尘样本各4个,按《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推荐,用双硫腺比色法分析。结果显示配料间铅尘平均浓度1.178mg/m3,超标22倍;混料间铅尘平均浓度 3.448mg/m3,超标68倍。 临床检查 选同厂不直接接触铅的成型车间操作上24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人,女2人;年龄IS-42岁,平均26岁;工龄5-44月,平均20月。两车间工人均排除在车间内吸烟、进食等不良习惯。 1.临床表现:12名铅作业工人中,自诉脐周隐痛2例,腹胀4例,呕吐l例,经常头昏5例,乏力7例,四肢关节酸痛5例。其中,I例工作0.5月即有头昏、乏力,]例工作8月即有腹胀、腹痛、头昏、呕吐。而对照组无上述症状。 2.实验室检查: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1504-89)附录所列方法,对l2名铅作业工人进行晨尿铅(PbU)、尿δ-氨基乙酸丙酸(δ-ALA)、尿粪叶琳(CP)半定量检测,并检查了血红蛋白(Hb)。结果见表1,20???由表1可见,除I例外,其余尿铅均超过正常值,最高超过6.8倍;δ-ALA除2例正常外,其余均超过正常值,最高超过9.6倍;CP最高洲;H6有6例低于正常水平,最低84g/Lo???配混料作业工人的H4,Pbu,δ-ALA,CP的异常检出率均较成型操作工高,两者有显着差异,见表2。

预防铅中毒

一、婴幼儿铅中毒的危险 铅是一种多系统、多亲和性的毒物,铅及其化合物的蒸汽、烟和粉尘主要以呼吸道侵入人体,也可经消化道吸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和肾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智力发育、潜能发展都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保留终身。理想状态下,人体内的含铅量应为零。一般来说,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为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0.483 u mol/L,不管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血液生化变化。 血铅水平分五级 Ⅰ级:<0.483 u mol/L(10 ug/dl) Ⅱ-A级:0.483-0.1676 u mol/L(10-14 ug/dl) Ⅱ-B级:0.724-0.917 u mol/L(15-19 ug/dl) Ⅲ级:0.965-2.123 u mol/L(20-33 ug/dl) Ⅳ级:2.172-3.330 u mol/L(45-69 ug/dl) Ⅴ级:≥3.378 u mol/L(70 ug/dl) 目前认为,I级是相对安全的血铅水平,而Ⅱ一V级属于不同程度的铅中毒。 二、铅的来源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婴幼儿铅中毒的根本原因。 1.大气中的铅的来源 (1)自然来源:自然环境中的铅可能经过地壳侵蚀、火山爆发、海啸和森林山火等自然现象而释放于大气环境中。 (2)非自然来源 非自然来源主要是指来自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 2.环境媒介中的铅 土壤是自然界中铅的最大储存库。土壤中的铅会在婴幼儿玩耍时被有意无意地摄入,造成婴幼儿的铅中毒。室内铅尘也是婴幼儿铅暴露的重要来源之一。室内铅尘的含量和婴幼儿血铅水平呈非常明显的相关,所以控制室内铅尘能有效降低婴幼儿的血铅水平。 3.水中的铅 一般情况下水中的铅不至于成为婴幼儿铅暴露的主要来源。清晨第一次打开水龙头放出的水往往含铅量较高。热水龙头放出的水含铅往往较冷水龙头为高。但其生物利用度往往较食物中的铅高。 4.食物中的铅 食物中的铅可能来自几个方面:大气中的铅直接沉积到谷物和蔬菜中;室内铅尘污染厨房中的食物;以含铅釉彩器皿储存食物造成污染;铅质焊锡制作的食品罐头对食物的污染等,其中,铅污染罐头食品的危害最大。 食品中的铅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铅中毒诊疗指导资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疗规范 一、理化特性 铅为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原子量207.21,密度11.34g/cm3,质软,延展性大,在常温下即可轧成铅皮、铅箔。熔点324.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冒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Pb 2 O),凝集为烟尘。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PbO);温度升高到接近450℃ 时进一步氧化成三氧化二铅(樟丹,Pb 2O 3 ),至450℃以上时形成四氧化三铅 (Pb 3O 4 )。金属铅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碳酸和有机酸。铅的化合物很多, 常用的有:一氧化铅(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红丹)、二氧化铅、碱式碳酸铅、碱式硫酸铅、硫化铅、硫酸铅、铬酸铅、醋酸铅、砷酸铅、硝酸铅、硅酸铅、碱式亚磷酸氢铅。 二、接触机会 常见的职业性铅接触行业有:铅矿开采及冶炼;蓄电池行业;制造含铅耐腐蚀化工设备、管道、构件等;交通运输业;制造放射线防护材料;印刷行业;电力与电子行业;军火工业;化工行业;食品行业。铅化合物接触行业有:油漆、颜料行业;塑料工业;橡胶工业;农药工业;玻璃、景泰蓝、陶瓷工业等。 三、毒代动力学 1、吸收铅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一般不经皮肤吸收。有机铅如醋酸铅可有少量经皮肤吸收。铅经呼吸道吸收较为迅速,吸入的氧化铅烟约有40%吸收入血循环,其余由呼吸道排出。铅尘的吸收取决于颗粒大小和溶解度。消化道摄入的铅化合物约有5%~10%通过胃肠道吸收。缺铁、缺钙及高脂饮食可增加胃肠道对铅的吸收。 2、分布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血浆中的铅与血浆蛋白结合,少量形成磷酸氢铅。血循环中的铅早期分布于肝、肾、脑、皮肤和骨骼肌中,数周后,由软组织转移到骨,并以难溶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铅在骨内先进入长骨小梁部,然后逐渐分布于皮质。人体内90%~95%的铅储存于骨内,比较稳定。 3、代谢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当缺钙或因感染、饮酒、外伤、服用酸性药物等改变体内酸碱平衡时,以及骨疾病(如骨质疏松、骨折),可导致骨

劳动卫生学 考试试题 第一套 附答案

预防医学专业职业卫生考试试题第一套附答案 一、选择题(分*40=20分) A型题 1.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常见的心身疾病 A.中毒性类神经病 B.冠心病 C.原发性高血压 D.支气管哮喘 E.消化性溃疡 2.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的三个因素是 A.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 B.易感者、病原、作用途径 C.易感者、接触机会、接触强度 D.接触方式、劳动者、有害因素种类 E.以上都不是 3.职业有害因素对职业性损害产生的机会和程度的主要取决因素不包括 A.生产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细胞免疫状况 D.生活方式 E.职业卫生服务状况 4.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第二级预防不包括 A.劳动者的定期健康检查 B.早期识别职业性病损 C.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护 D.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 E.对受损者做劳动能力鉴定 5.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 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 B.接触机会 C.接触方式 D.人体的健康状况 E.每次接触量 6.某喷漆女工,近期发现有时眩晕,皮下有出血点,经医院检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含量明显降低,应该对该职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抓紧治疗 B.由临床医师进行职业病诊断 C.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D.详细了解该职工的职业史 E.申请职业病鉴定 7.经过测定,某制衣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28,按照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该工种劳动强度属于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8.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 A.通风排毒 B.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 C.个人防护 D.安全生产管理 E.个人卫生 9.慢性铅中毒主要损伤 A.消化、造血、神经系统 B.神经、消化、循环系统 C.消化、血液、泌尿系统 D.消化、造血、心血管系统 E.消化、造血、免疫系统 10.刺激性气体的刺激反应不包括 A.眼结膜充血、流泪 B.流鼻涕、打喷嚏 C.呛咳、胸闷 D.接触性皮炎 E.咽痛、咽部充血 11.有关苯在体内代谢,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部分苯以原形从呼气排出 B.极少部分苯以原形经肾排出 C.部分苯氧化成酚类由尿排出 D.苯代谢产物可与硫酸盐结合随尿排出 E.一部分以原形储留在体内

GBZ 37-2002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ICS 13.100 C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37-2002 职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2002-04-08发布 2002-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11504-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尿铅指标由原0.39 μmol/L(0.08mg /L)调整至0.34 μmol/L(0.0 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根据临床经验,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0.39 μmol/L(0.08 mg/L)调整为0 .58μmol /L(0.12mg/L),以减少假阳性。 3.根据3588例的调查中,引进职业接触限值(可接受上限值)与诊断下限值(诊断值)的概念,并以诊断值作为诊断分级的基础,对原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起点作了较大的修改。既体现了单项指标的作用,也突出了多项指标综合诊断的重要性,使诊断更趋合理。 4.在治疗原则中加入了口服络合剂二巯丁二酸。 5.原标准中将多种测定方法列作标准的附录,鉴于多数与现已一致认可的标准化方法相同,故加精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市中心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绍兴市防疫站、甘肃省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景德镇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镇江市卫生防疫站、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研究室。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 损害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铅是作用于人体多系统的有毒化学物质,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年以来通过临床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铅中毒可对肾脏造成损害,现将有关铅中毒肾脏损害概述如下。 1肾脏的形态学改变 1.1肾脏的肉眼形态我们用B超观察了2例铅性肾病患者的肾脏,发现1例回声稍增强,1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体积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关于铅中毒肾脏损害后肾体积的变化,国外报道53例死于慢性铅性肾病的病人中47例肾体积缩小。 1.2肾脏的病理形态肾脏的早期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是在近曲小管,晚期可见肾小球膨胀,球囊粘连,肾间质局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炎性细胞浸润。 动物实验发现铅对肾脏的损害可分为三期: 早期:接触铅时间短于1年,可见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有核内包涵体出现。尿铅增高,而肾功能正常。其亚微结构的改变是可逆的。

中期:接触铅时间长于1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形成核内包涵体的能力降低。肾脏间质有中等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尿铅排泄减少。临床检查肾功能尚在正常范围。已形成的病变一般不易复原。 晚期:更长时期的铅接触,使肾间质纤维化更明显,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萎缩。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2效应标志物的改变 2.1尿蛋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尿蛋白增高是一个重要的效应标志物,主要的靶部位在肾小管,故低分子蛋白尿的测定应作为工作的重点,观察尿蛋白的含量和增高持续时间,可判断肾脏损害的程度,通常把低分子量的蛋白如β-MG作为肾小管早期损害的指标,如果β-MG 大量出现即可提示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受损,但对铅性肾病的诊断特异性较差。有人提出α1-MG作为铅性肾病早期效应指标物要优于β-MG。 2.2尿糖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小管损伤后,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受损,但在早期尿糖大多数正常。

铅中毒讲义

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Z37-2002) 副主任医师:梁启荣 一、定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二、诊断原则: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三、诊断依据: (一)、职业接触史: (1)铅的理化性质:铅(lead,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OO℃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烟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2)工业铅接触有: 1)铅矿的开采,冶炼(烧结、精炼) 2)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 3)蓄电池制造; 4)印刷业铸字和浇板; 5)电缆包铅; 等等。 6)含铅锡箔业(浙江中部发现“大面积的锡箔业)

以上作业铅以蒸气和烟尘形式逸散。 7)铅的化合物作油漆、颜料、橡胶、玻璃、陶瓷、釉料、药物、塑料、炸药等工业。如氧化铅(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铬酸铅(又称铬黄)、硝酸铅、硅酸铅、醋酸铅、碱式碳酸铅、二盐基磷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等分别用于此铅化合物均以粉尘形式逸散。 当前国内危害最重的行业是蓄电池制造,铅熔炼。 (3)吸收途径:铅及其化合物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整的皮肤不能吸收。 (1)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尘及粉尘形态进入,其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Hm者吸收率达54%。一般说,吸入的铅70%~75%仍随呼气排出,仅30%~50%吸收人体内。 (2)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日常生活食物、饮料中每天摄入铅量约300mg。 (4)吸收分布: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仅有5%左右的铅存留于肝、肾、脑、心、脾、基底核、皮质灰白质等器官和血液内。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贮存于骨内的铅在①食物中缺钙②感染③饮酒④服用酸、碱药物 情况下可重新进入血循环,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属于职业病吗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属于职业病吗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 消化道进入人体,大气、饮水、食物中有微量铅进入人体。铅在人体主要以不 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着蓄积于骨骼中,也有小量蓄积于脑、肝、肾及其他脏器。 铅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有毒性作用,其中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 病变为主。严重时则出现贫血、腹绞痛、肝肾损害,以及铅麻痹和中毒性脑病。 引起铅中毒的原因: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汽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消 化道,如果在生产中长期吸入大量的铅蒸汽或微细粉尘,血液中铅含量就会超 过正常范围,引起铅中毒。 铅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是由于服用大量铅化合物所致, 工业生产中急性铅中毒较少见。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早期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等,随后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食欲不振、腹部 隐痛、便秘等。病情加重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触觉、痛觉减退等神经炎表现,并有握力减退。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色“ 铅线” 。重者可出现肌肉活动障碍。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多发生于脐周部,也可发生在上腹部 或下腹部。发作时查体腹软,无压痛点,挤压腹部时疼痛可以减轻,面色发白,全身冷汗。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另可出现中度贫血,有时伴发 高血压。 预防铅中毒的措施: 1、预防铅中毒关键在于使车间空气中铅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应 采取如下措施:用无毒或低毒代替铅,如印刷用锌代替铅制板,用钛白代替铅 白制油漆等;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减少手工操作,如用机械化浇铸代替手工,熔铅炉使用感应电加热炉控制温度,安装吸尘排气罩,回收净化铅尘等。 2、铅作业的工人应穿工作服、带过滤式防烟尘口罩,严禁在车间进食, 饭前应洗手,下班应淋浴,坚持湿式清扫。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的浓度、检 修设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应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患有神经系统、贫血、高血压、肝、肾疾病的人不宜从事铅作业,怀孕及哺乳 期的妇女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慢性铅中毒如何治疗

慢性铅中毒如何治疗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慢性铅中毒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当我们的身体中的铅含量慢慢累积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出现慢性的铅中毒。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没有很好注意自己的身体,以至于身体受到了很多伤害。那么对于慢性铅中毒如何治疗呢?慢性铅中毒如何治疗 慢性铅中毒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大家一旦确诊为慢性铅中毒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这样,我们才能够较好的治疗慢性铅中毒。通常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以及康复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当然,也可以选用食疗。 慢性铅中毒的患者,需要多食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瘦肉、家禽、以及各种豆制品,维生素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膳食调配时还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当吃一些驱铅的食物,那么哪些食物具有驱铅的效果呢?很多天然食物其实就具有防铅和驱铅的功能,如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以和铅结合形成不溶物,而且其在所含的钙也可阻止铅的吸收。茶叶也是一种天然的驱铅的食物,其中的鞣酸可与铅形成可溶性复合物,然后随尿排出。海带中的碘质、海藻酸等也是可以促进铅的排出的。 慢性铅中毒会有什么症状 慢性铅中毒一般上会出现肚子绞痛,这种痛跟平常的肚子痛是有区别的,这种痛是持续性的,而且每次的疼痛都在不断的加剧,会疼的人面色苍白、全身在冒冷汗,非常难以忍受。慢性铅中毒会表现出消化系统内的疾病,患上这个疾病会影响消化系统进行正常的运作,会使人表现出食欲不振,腹部还会感觉胀胀的、闷闷的,同时还会表现出便秘等症状。慢性铅中毒还会表现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一旦患上这个疾病就会开始出先恶心、呕吐等症状,还会表现出精神障碍、注意力无法集中,人会变得焦躁不安等这类病症。 通过以上的内容想必我们当中大部分的人应该对慢性铅中毒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说我们很不幸患上这个疾病的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不然很容易会引发起其他的疾病。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好好注意饮食健康就不会轻易患上疾病了。

卫生习题

1. 营养素是指下列哪种化学物质ABCDE A.食物中存在的 B.可以提供能量 C.维持组织结构 D.调节机体代谢必需 E.能在人体内被利用 2. RDA指:2-5EACD A.推荐营养素摄入量 B.推荐适宜摄入量 C.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E.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3. 衡量蛋白质利用率最常用的指标是 A.生物价 B.氨基酸 C.消化率 D.氮平衡 E.以上都不是 4. 储留氮/吸收氮×100%表示 A.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B.蛋白质真消化率 C.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D.蛋白质净利用率 E.蛋平衡 5. 在我国,蛋白质供给能量比例为: A. 60-70% B. 50-60% C. 20-25% D. 10-14% E. 5-6% 6. 必需脂肪酸是指6-10DADEC A.亚油酸 B. α-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 D. A+B E. A+B+C 7. 下列哪项不是抗脂肪肝因子 A.胆固醇 B.卵磷脂 C.胆碱 D.蛋氨酸 E.以上都不是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A.体型 B.年龄 C.性别 D.饮食 E.内分泌 9. 以下是影响钙在肠道吸收的因素,除外 .. A.植酸 B.草酸 C.氨基酸 D.过多脂肪酸 E. 脂肪消化不良

10. 喝牛奶主要是补充: A.蛋白质 B.VB2 C.钙 D.脂肪 E. 以上都不是 14. 食物中钙的最好 ..来源为 A A.奶类及其制品 B.小虾皮 C.海带 D.黄豆 E.青菜 15. 含锌最丰富的食品是E A.蔬菜 B.干豆 C.蛋类 D.肝脏 E.鱼贝类 16. 锌的主要来源是A A.牡蛎 B.水果 C. 肝、鸡蛋 D.粮谷类 E.以上都不是 17. 维生素是下列哪一类物质E A.不构成组织成分 B. 不能提供能量 C. 人体不能合成 D.人体需要量很少 E. 以上都包括 18.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A A. vit A B. vit B1 C. vit B2 D. vit C E. vit D 19.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CD A. vit A B. vit B1 C. vit B2 D. vit C E. vit D 20. 哪种维生素缺乏可以引起人体暗适应能力下降D A.叶酸 B.尼克酸 C.硫胺素 D.视黄醇 E.抗坏血酸 21. 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C A.胡萝卜 B.水果 C.肝、鸡蛋 D.粮谷类 E.以上都不是 22. 在体内β-胡萝卜素可转变成A A. vit A B. vit B1 C. vit C D. vit D E. vit E 23. 1国际单位(IU)维生素A =0.3μg视黄醇当量,100μg视黄

铅中毒

慢性铅中毒是一种由于铅的累计吸收而导致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典型的症状性儿童铅中毒并不常见,多数儿童虽然没有出现大脑病变的体征,但却存在着持久的行为和认知问题,严重地影响健康和学习。表现为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绞痛等症状时,其血铅含量一般在50μg/dL左右,已经属于重度铅中毒。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 一、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正常人每日由饮食进入300μg铅,其中约有10%可被吸收,由呼吸道吸入的铅约有40%可被吸收,铅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软组织如肝、脾、肾、脑等,以后铅在体内重新分布, 90%—95%的铅贮存于骨骼,吸收到体内的铅主要由肾排出,一小部分由粪便、唾液、汗、乳汁等排出,每日铅吸收量超过0.5mg可发生蓄积并出现毒性。血液、软组织中铅为可转运性铅,具有生物活性,其量超过正常,但尚无中毒症状时为铅吸收,过量铅可产生毒性,骨骼内铅为贮存铅,无生物活性,血铅、软组织铅与骨骼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感染、饮 酒、酸中毒等情况下,骨骼中铅转运到血液和软组织可引起中毒。 铅中毒的机制 中毒机制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毒性与体内铅量有关,颗粒小的铅化合物容易由呼吸道吸入,集中溶解度大的铅化合物进入体内容易被吸收,因而毒性较大,铅在体内易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可抑制含巯基的酶,特别是有关血红素合成的几种酶。铅抑制红细胞δ-氨基-r-酮戊酸脱水酶(ALAD)可使血清和尿中δ-氨基-r-酮戊酸(ALA)增多,铅抑制粪卟啉原脱羧酶,引起尿中粪卟啉增多,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干扰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并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结果幼红细胞内蓄积铁(形成环性铁粒幼细胞)和游离原卟啉(FEP),游离原卟啉与锌螯合,形成锌原卟啉(ZPP)。 铅中毒可见点彩虹细胞增多,这是由于铅抑制了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梅,使红细胞内嘧啶核苷酸降解发生障碍,同时也妨碍核糖体RNA的降解,结果红细胞内蓄积经部分降解的嘧啶核苷酸和核糖体RNA,形成嗜碱性点彩。 铅贴附在红细胞膜上,干扰Na+、K+ATP酶,使和红细胞脆性增加而易溶血。 近年发现ALA可通过血脑屏障,铅中毒时大量ALA进入脑组织能引起各种行为和神经的效应,机制可能是ALA与r-氨酪酸(GABA)结构相似,可与GABA竞争突触后膜上GABA 受体而影响GABA的功能。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1504-89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生产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早期表现为卟啉代谢障碍、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系统症状,中毒较重时出现贫血、腹绞痛,严重时出现铅性麻痹或中毒性脑病。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中接触铅烟或铅尘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2诊断原则 应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和以神经、消化、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有关 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后,方可诊断。 3诊断及分级标准 3.1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μmol/L(0.08mg/L)或 0.48μmol/24h(0.1mg/24h);或血铅≥2.40μmol/L(50μg/dL);或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 ≥1.44μmol/L(0.3mg/L)而<3.84μmol/L(0.8mg/L)者。 3.2轻度中毒 3.2.1常有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尿铅或血铅量增高。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乙酰丙酸≥23.8μmol/L(4mg/L)35.7μmol/24h(6mg/24h); b.尿粪卟啉半定量≥(++); c.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或红细胞锌原卟啉≥2.34μmol/L(130μg/dL)。

3.2.2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4μmol/L(0.8mg/L)或 4.80μmol/24h(1mg/24h)者。 3.3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a.腹绞痛; b.贫血; c.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3.4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铅麻痹; b.铅脑病。 4治疗原则 可用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等驱铅治疗,同时辅以对 症疗法。铅吸收者是否需予驱铅疗法,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劳动能力鉴定 5.1铅吸收 可继续原工作,3~6月复查一次。 5.2轻度中毒 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 5.3中度中毒 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 5.4重度中毒 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