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xx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

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6.绘画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认识策略

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写字

C.解应用题

D.笔算

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6.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指()。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7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或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叫()。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8.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20.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这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1.主要靠视觉控制,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2.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3.完成一个动作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D.操作整合

24.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言语信息C.操作技能学习D.辨别学习

25.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这说明动作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6.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多余动作消失,该动作处于()。A.操作熟练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D操作整合

27.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内部反馈的()的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动觉

28.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29.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型操作技能。

A.连续B.闭合C.粗放D.徒手

30.小学生做加减法用手指、木条、小石头的帮助完成计算活动,这属于()。

A.原型定向

B.动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

31.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于分散练习

B.模拟与实际练习

C.过分与适度练习

D.整体与部分练习

32.()是指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动觉反馈

C.过程反馈

D.外部反馈

3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34.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

35.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方法的学习属于()。

A.xx性知识的学习B.心智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感性知识的学习

36.肌肉运动感觉变得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说明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37.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技能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发型操作技能

38.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若夫

39.智力技能执行的特点是()。

A.外显性

B.物质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40.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语言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创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41.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来看,具有()。

A.简缩性

B.内潜性

C.外显性

D.展开性

42.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操作C.原型定向D.原型内化

43.用公式S=∏R ,计算R=14cm的圆的面积属于()。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44.()阶段,活动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A.原型内化

B.原型模拟

C.原型定向

D.原型操作

45.()阶段的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A.原型内化

B.操作定向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46.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

A.标志并组织正在进行的活动

B.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

C.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

D.改变动作方向

47.以下不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特点的是()。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高原期

C.后期进步慢

D.一直是进步的

48.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49.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试图尝试作出某种动作行为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整合

C.操作模仿

D.操作定向

5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二、多选题

1.技能具有以下特点()。

A.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

B.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

C.各动作要素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

D.技能是一种习惯动作

2.动作技能按照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肌肉运动强度可以分为()。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3.操作技能按照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开放型操作技能

D.断续型操作技能

4.操作技能按照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闭合型操作技能

C.开放型操作技能

D.断续型操作技能

5.操作技能按照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

A.徒手型操作技能

B.器械型操作技能

C.开放型操作技能

D.连续型操作技能

6.操作技能具有以下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7.唱歌属于()。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闭合型操作技能

C.开放型操作技能

D.断续型操作技能

8.溜冰属于()。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9.剑术属于()。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器械型操作技能

D.断续型操作技能

10.属于心智技能的有()。

A.口算

B.笔算

C.解应用题

D.写字

11.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对象具有观念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C.结构具有简缩性

D.结构具有展开性

12.加涅认为智力技能按照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可以分为()。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行为派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精神分析学派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构造主义心理学14.操作技能又称()。

A.智力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认知技能

15.动作技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D操作整合

16.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是()。A.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

B.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

C.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

D.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

17.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是()。

A.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

B.动作具有轻快感

C.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

D.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

18.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

A.示范者的年龄B.示范的准确C.示范者的身份D.示范的时机

19.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

A.准确的示范与讲解B.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0.练习的共同点是()。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个高原期

C.后期进步快D.有时候会出现暂时退步

2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练习可以分为()。

A.集中练习B.实际练习C.部分练习D.分散练习

22.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练习可以分为()。

A.部分练习B.模拟练习C.实际练习D.心理练习

23.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练习可以分为()。

A.分散练习B.整体练习C.部分练习D.实际练习

24.加里培林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A.动作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

25.原型内化包括以下哪些阶段()。

A.动作定向阶段

B.内部言语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

26.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要注意()。A.激发学生的积极性B.注意原型的独立性与概括性

C.正确应用xxD.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7.原型内化阶段,教师要做到()。

A.要求学生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的顺序

B.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C.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

D.要使学生了解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

28.在原型操作阶段,教师要做到()。

A.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B.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C.提供机会让学生多练习

D.按心智技能各动作要素的顺序来练习动作

29.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B.运算C.记忆D.吹拉弹唱

30.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

31.以下属于原型定向教学要求的是()。

A.了解活动的结构B.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C.要变更活动的对象D.教师示范要正确

32.以下不属于内部反馈的是()。

A.视听觉获得的反馈信息B.教师给予的反馈

C.看录像得到的反馈D.计算机给予的反馈

33.吹拉弹唱不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34.原型内化包括几个阶段()。

A.动作定向阶段

B.内部言语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35.以下属于言语讲解应注意的一项是()。

A.言语要简洁、概括与形象化B.过度讲解

C.讲解动作的结构和具体要求D.讲解动作包括的基本原理

36.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A.演唱B.文学创作C.打球D.开车

3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A.原型整合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38.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也称()。A.认知策略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技能

39.掌握技能有以下作用()。

A.有利于获得经验B.有利于解决问题

C.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D.是变革现实的前提

40.操作模仿阶段的特点是()。

A.动作的稳定性较差B.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C.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D.动作的准确性较差

41.以下属于操作整合阶段的特点有()。

A.肌肉运动感觉比较清晰、准确

B.动作控制主要靠动觉

C.各个动作之间衔接xx、流畅

D.动作的准确性较差

42.有效练习的条件有()。

A.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

B.练习要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

C.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D.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

43.下列有关练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练习的速度应先慢后快B.集中练习一般比分散练习效果好

C.练习方式多样化D.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信息的强化作用

44.培养心智技能的具体途径有()。

A.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B.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C.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D.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45.加里培林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了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三个阶段是()。

A.动作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内部言语动作阶段D.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6.原型定向阶段也是主体掌握()的阶段。

A.动作B.认知策略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47.以下关于技能说法正确的是()。

A.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B.技能属于动作经验

C.技能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D.技能就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48.根据心智技能的内容和概括化程度,心智技能可以分为()。A.一般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特殊智力技能

49.在操作定向阶段中,映象包括()。

A.对操作动作方式的认识

B.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

C.对操作技能学习有关的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别

D.尝试作出某种动作

50.以下属于外部反馈的有()。

A.教师B.录像C.听觉D.视觉

三、判断题

1.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本能行为也是一种技能。()

3.技能属于动作经验。()

4.习惯动作属于技能。()

5.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6.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8.认知技能分为专门智力技能和一般智力技能。()

9.数学推导技能属于一般智力技能。()

10.观察技能属于一般智力技能。()

11.操作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肉的操作活动。()

12.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技能。()

13.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14.操作技能是智力技能的最初依据,也是智力活动的经常体现者。())

15.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16.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17.操作定向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8.操作模仿是指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9.操作整合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0.动作的讲解只需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不需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原理。()21.练习的开始一般进步比较慢。()

22.练习的后期进步比较快。()

23.计算机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是外部反馈。()24.通过自己的听觉,触觉获得的反馈属于外部反馈。()

25.视觉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26.心智动作来源于实践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

27.原型操作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

28.从练习曲线可以看出,技能有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

29.原型内化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0.动作的执行可以先从不出声的外部言语转向出声的外部言语。()

31.操作技能形成的整合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的动作却有所增加。

()

32.动作技能形成的模仿阶段,动作的动觉控制水平较高,而视觉控制水平较低。()33.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34.加里培林最早对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研究。()

35.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定向阶段。()

36.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37.操作技能形成的熟练阶段,动作执行达到高度自动化,及动作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控制。()

38.动作技能的基本单位是动作。()

39.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

40.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安德森。()

41.原型操作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42.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高原期。()43.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44.原型是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

45.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46.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就是操作整合。()

47.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的。()

48.练习的速度应该是先快后慢。()

49.练习要坚持循序渐进,先简后繁的原则。()

50.外部反馈又称结果知识。()

四、案例分析

1.有的教师教低年级学生做手工艺品,课堂上讲解了很多,可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位教师该如何教会学生?

2.某个学生学习弹钢琴,开始很有兴趣,觉得进步挺快的,可过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明显进步,想放弃了。作为老师,应该怎样从技能练习的角度劝解这个学生?3.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经常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提出建议,并对其作品进行指点,这样学生提高很快,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4.有的体育教师教小学生做体操动时,总是很急躁,喜欢把一整套体操全部教完,可后来发现学生经常跟不上,学习进度很慢。应该如何运用技能练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呢?5.有的教师对小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不知道从何入手,那么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的途径有哪些?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 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6.绘画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认识策略 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写字 C.解应用题 D.笔算 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6.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指()。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7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或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叫()。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8.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20.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这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1.主要靠视觉控制,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2.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3.完成一个动作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4.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言语信息C.操作技能学习D.辨别学习 25.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这说明动作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6.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多余动作消失,该动作处于()。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 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 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 (一)大学生的需要特征(二)大学生的动机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四)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 (五)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六)大学生的意志特征 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结构(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大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及其理论(二)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六、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二)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七、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性别及其差异(二)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专题二“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一)高校教师角色与角色期待(二)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压力与调适(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二、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一)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二)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三)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三、高校教师的威信 (一)影响高校教师威信的因素(二)高校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四、高校教师的成长

(一)教师职业成长理论(二)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及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三)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专题三“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一)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学习(二)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分类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总的特点: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 (二)其他特点: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特点 三、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二)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四)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 五、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专题四“认知心理与知识学习” 一、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一)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二)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黃金期 (三)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四)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二、大学生的知识获得 (一)大学生知识的表征(二)大学生知识的获得 (三)大学生知识的保持(四)大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大学生思维的特点(二)大学生问题解决的特点 (三)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专题五“德育与心理健康” 一德育概论 (一)品德概述(二)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章节题库-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D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添加、构建和生成,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其中,记忆术是适用于简单知识学习的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注意策略指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选择性地指向重要内容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告知目标、使用标识重点的线索等;复述策略指为了促进信息保持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各种方法,包括画线,复习策略等;编码与组织策略指用某种结构将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各种方法,包括列提纲,画图表,流程图,网络关系图等。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A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时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根据定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选A。 3.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加工策略 【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控制的学习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察策略和调节策略。调节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属于调节策略。 4.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学习策略是()。 A.谐音法 B.抄写法 C.过度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7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 l、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B 】 A.本能行为 B.活动方式 c.知识 D.习惯动作 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P106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 】P107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4、操作技能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主要靠何种感觉控制【 B 】P109 A.动觉 B.视觉 C.听觉 D.触觉 5、操作技能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何种控制增强? 【 D 】P111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动觉 6、动作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各个动作之间相互干扰减少,这个动作阶段是【 C 】P110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 C 】P118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在练习的中或后期,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D 】P111 A.练习曲线 B.负迁移 C.学习干扰现象 D.高原现缘 9、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 C 】P111 A.示范与讲解 B.模仿 C.练习 D.有效反应 lO、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 B 】P111 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 】P111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2、吹拉弹唱属于。【 C 】P106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1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D 】P114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4、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B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5、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D P111】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o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3.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7.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8.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9.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0.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________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它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2.影响练习的因素有________和练习方式。 3.我国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________反馈。 5.心智动作的形成阶段中________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6.原型操作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________阶段。 7.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有关________的各种信息和与________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8.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为基础。 4.原型内化 五、简答题 1.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2.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3.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7. 4.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 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 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个案研究法(5)教育实验总结法(6)作品分析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选择)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大题论述)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初的图式源于遗传。 例如出生的婴儿具有吸允、哭叫以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属于遗传图式。 例如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拨浪鼓时,就会伸手去抓,抓住后摇晃拨浪鼓。这一个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即图式。或者:敲击东西有声音。 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事物(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小孩子敲东西,给他新的事物的时候她还是敲。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的抓到床单一拉,玩具就从远处到了近处,以后婴儿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或者:小孩子敲击鸡蛋时鸡蛋碎了,打破了原有的图式任何东西都能敲击。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举的实例,当婴儿获得拉床单可以得到远处的玩具,这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意识。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论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意义。 答:(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1、能力的类型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大学生中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人擅于模仿而不擅于创造,有人既擅于模仿又擅于创造。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有的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占有优势,而有的大学生在其他能力上占优势。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针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2、能力的水平差异。 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的高低可用智商表示。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与学科差异一样,从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发下几个方面: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智力水平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智力水平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进度。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三、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组织能力。如果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变量中能表现出较好的技能、想象力和敏感性的话,就会促进学生获得优良的学习结果。教师安排学习活动有条理、有组织,学生的学习收获就大。 2、教学认知能力。教师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发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与教师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知识结构有关。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总之,在整个教 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 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准备水平,影响教案 设计的质量。 3、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 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语言操作能力和选择、运用教学 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 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 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分 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 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 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 识的自我控制。 四、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 移? 答: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相同要 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 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那么,知识 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 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 实的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 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概括来讲, 前面的学习能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基 础,后继的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前面学习的结果。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 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 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 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 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利用和改造过程,而学生已有知 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学习迁移效果有直接 影响。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 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 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 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 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番禺市学 习迁移的效果。这是因为指导有利于发现 并掌握更有效的解题与学习方法,使学生 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 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 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 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 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 掌握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 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 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 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 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 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态既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学习既有满腔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 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 中会有助于迁移的实现。相反,就会出现 负迁移。 五、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 标。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 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 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 目的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 一门新课或一节课以前,都要让学生知道 具体有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在中的应用价值 的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激 发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 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 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 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 得学习上的成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 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的心情,大学生也不 例外。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 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知晓自 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 学习,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激 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的多 样性。求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 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 的不断更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 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 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5、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是按照人 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 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 订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 表明,学校中适当地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归因 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 因此,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 矫正。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归因训 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要让学 生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 比如能力高、努力了等等,以增强其自尊 心和自信心,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 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差、考题太难等等。 希望以后获得成功。 六、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 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 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 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 境四个方面。 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 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掌握为 基础,创造性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 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 理技巧。这三者构成了创造性的认知基础。 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 领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 要条件。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创造技 法是在创造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方法、技能和技术,它既来源于创造活动, 又能指导创造活动。3)培养科学试验能力; 近年以来的科学又被称为实验科学,每年 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基本上都来自实验 室。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 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环境、 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2、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 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确定目标和意图; 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 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和创造学的 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 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培养创造性人格, 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 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 强的品质。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 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确立创造的信念。 4、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 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 教师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 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 彩的竞赛活动。 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关系到大学 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好 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 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那么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 采取以下对策: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 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 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 指导和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 包括: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 理健康的教育观念;(2)开设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3)设置心 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4)利 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 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 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当前的生活与 学习,还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各种 心理现象,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 论是政党的还是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 自己身上。因此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 我调整、自我拯救都是最为重要的方法。 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 到如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 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1)学习负 担要适量;(2)生活节奏要合理;(3)用 脑要科学。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1)培养个人 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 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 统一的反映。辨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体 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 仅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 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 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在青少 年时期,个体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辨证思 维的方式,但形式逻辑思维仍占居优势地 位。大学生辨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 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二)在常规性思 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 展的需要。其次,从创造的最佳年龄来看。 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 (即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大学生尚未进入 创造的最佳年龄区,但却处于这一时期的 准备阶段。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 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他们能直接思考自 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 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2.大学生对自己 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 深刻的反思。3.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 容及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 能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 则,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 类推策略最多,自由产生策略最少。大学 生对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最好,而元认知监 控能力较差。 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 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 1.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 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 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 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 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 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 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 四个方面: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 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 (一)学习 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 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 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二)学习过程的阶 段性 1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阶段 2 专业课阶段 3 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 文阶段(三)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大学生 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 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 (四)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存在相对选择 习动机。(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 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 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 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因 为只有大学生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 意义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愿望。(二)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习积极 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景下,大学生所 产生的矛盾、疑惑和惊讶最能引发求知欲 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 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利用学习结果的

教育心理学期末牛题库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某一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且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一做法体现了周老师具有(A)。 A.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B.关注结果的教学理念 C.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 D.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 2.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李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B)。 A.教学情境 B.职业生存 C.学生发展 D.教学设计 3.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讲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B)。 A.教学态度 B.教学方式 C.教学手段 D.教学组织形式 4.尽管工作压力大,事情繁忙,何老师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这体现了何老师(B)。 A.教学水平超高 B.职业心理健康 C.学科知识丰富 D.身体素质良好 5、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声音却很小,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C ) A 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B 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反思 C 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D 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 6、孙老师给小华写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题,其他题型全部

答对,能够非常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A 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 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C 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 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7、某学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讲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大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B ) A 进修培训 B 同伴互助 C 师徒结对 D 自我研修 8、面对违纪学生,个别教师采取罚款的办法,叶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耐心地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这说明叶老师能够做到(A) A 依法执教 B 团结协作 C 尊重同事 D 终身学习 9、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B) A 开拓创新的理念 B 素质教育的理念 C 资助发展的意识 D 因材施教的意识 1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D)作用。 A.关键 B.桥梁 C.决定 D.主导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12.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用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3.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的从业、乐业、敬业的动机,属于教师的(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