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人生

国学与人生
国学与人生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在上国学与人生这门课以前对国学与人生的思考很少,也许只有在遇到一些事才能或多或少的用上一些。但是上过这门课后给我的感触很大,深刻的体会到国学的博大精深,给我的启示是应该从学过的国学中不断挖掘人生哲学,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的内省不断强大。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在经历了20世纪大半时间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连续不断、有古有今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近百余年来中国遭受了沉重的屈辱和曲折,因此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复对于民族生命的畅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学热使我们意识到,不能孤立地看待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过程,而必须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及其近代曲折的历史来认识,把它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生命过程联系起来,视为民族奋斗史的新篇和文明史的新开展,看成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历程的一部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根源之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滋养、壮大起来的,因此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态及其内涵是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主要土壤和环境,民族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这正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国学热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开始。

国学热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的传统资源的热切渴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新的变化,也使得青年一代在寻找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等方面把眼光转向古老文明的人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已经成了现代人待人、处世、律己的主要资源,与其他外来的文化、宗

教相比,在稳定社会人心方面,传统文化提供的生活规范、德行价值及文化归属感,起着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周恩来曾说,中国人办事的一些哲学思想“来自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几千年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在“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提升,以及增益人文教养”方面,为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主要的精神资源,在心灵稳定、精神向上、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国学热还有助于破除“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对我们的影响。百余年来,我们大力学习西方文化,谋求现代化,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且要继续学习,扩大开放。但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产生过全盘西化的思潮,对民族文化持虚无主义的态度,导致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意识彻底失落。这既不利于现代化,使现代化失去民族精神的支撑,又易导致食洋不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软实力,也是我们最大的特色。美国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靠它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好莱坞等文化影响力。而我们中国要提高软实力则必须靠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2010年9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讲了一段话很

有道理:他说现代人要有“全球视野,非常开放的心态。不要像美国的政治家一样,觉得美国是最好的。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派个军队打掉你。不要忘了,这个世界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话,就是世界末日。因为文化也像基因一样,需要杂交后产生新的文化,不能太狭隘”。

?儒家的“仁论”、道家的“道论”以及他们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维模式,同样会对今天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其哲学的思维方式也会对21世纪的哲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要“一分为二”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比如,如果夸大儒家思想的意义,它的人本主义将会走向泛道德主义,像一切以“修身为本”,所有的事情都靠修身是解决不了的,既靠德治也靠法制现代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再比如,如果夸大了道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自然主义将会泛滥,就会走向无所作为。我们不能无量开发自然、破坏自然,但也不能不利用自然,如果不利用自然社会怎么前进。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

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做人学问大,标准很重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

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首先是做人要讲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所在。可见,国家强调德育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的持续是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孔子提出以一个“恕”字,作为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干。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还有一个“仁”字,“仁”就是“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从上述思想可以看出孔子的确实是一个正人君子。一个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师长,人常说: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孔子主张做人要有标准,交友要有标准,行为也要有法度……。就我们而言,一旦致力于做人的学问,便会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合义理的。而当那些没能知道的人终于在迷惘中做出了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最后出了问题而后悔莫及

时,我们不但为他惋惜,同时更为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能早点认识到这点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由此可见,“学而时习下,不亦悦乎?”,就包含了这么多的道理,真是做人学问大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试题 总分值 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 题. 中国的文化理念中,真正爱情的唯一目的是婚姻,没有婚姻保证的爱情是生命 的悲剧。()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第2 题.到了《易经》的时代,中国人实现了由抽象观念到具象观念的转变;把握了世界变化的基本规律;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哲学基础。()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B 您 的答案: B 第 3 题. 韩非子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B 您 的答案: B 第 4 题. 《易经》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变化的核心是阴阳。()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第老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5 题. A. 正确 B. 错误 标 B 准答案: 您 B 的答案: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的诗句。 第 1 题. A. 虞姬 B. 杨贵妃 C. 西施 D. 昭君 标 A 准答案: 您 A 的答案: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 第 2 题. A. 战国 B. 春秋 C. 商代 D. 西周 标 B 准答案: 您 B 的答案: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 第 3 题. A. 春秋 B. 战国 C. 商代 D. 西周 标 D 准答案: 您 D 的答案:

第4 题.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 的名言。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标 准答案: C 您 的答案: B 第 5 题.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记载于()。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 题. 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A. 自然技术科学 B. 人文 C. 哲学 D. 社会科学 标 准答案: ABCD 您 的答案: ABCD 第 2 题. 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人释放情绪的是()。 A.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 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 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偏舟。 D. 自古逢秋悲寂寥 标ABC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最新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是感觉良多,使我感觉到我学习几十年的知识还不如古人几叶书,古人的几叶书写尽了统治国家的方略和治国之道,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 一办学校与治国 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

本在身。” 二《论语》治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文献,实践,忠诚、信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国学与人生》有感

读《国学与人生》有感 前不久,学校为了党员教师的成长,要求我们每人选一本有益自己的书,经过再三考虑后我选取了这本《国学与人生》,虽然我是计算机教师,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于我们做人的地方,而且书中众多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学家,现如今仍是很多教育学者竞相效仿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亮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 国学的精髓有一个源头,当数《易经》、诸子百家学说。这个源头之于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意义,或者说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确切地说就是“轴心”的意义,并且这个轴心至今还是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的源头是没有枯竭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民族只要存在下来了,并不断地得以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就有着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们发现前人智慧实际也是发现自己的智慧,找到我们的精神之根。或者说得更深入一点,国学的源头,与其所在的时代共创了一段历史的辉煌,开创了一种思想精神的轴心时代,因而也成就了很多圣人们的辉煌人生。而与社会历史人生言之,历史是群体的活动,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史,但这所有说到底又是以个人集合的形式完成的。这样,焕发一个民族的精神落实下来就是焕发每一个个体的精神。 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探讨,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名教师,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要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当然,随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培训心得2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的培训学习,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此次培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第二讲教案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第二大专题教案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孔孟及其思想;掌握孔孟思想的知识体系;明了儒家思想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孔孟思想精髓;引导学生运用智慧改善自己为人处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倡导学生尊师重道,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运用知识改造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孔孟其人的基本知识;孔孟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儒家经典论语的解说、经典故事的为人处事实质;掌握孔孟及其儒家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转型时期对于引导大学生为人处事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这些就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知识,也是要求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 4、《易经》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推荐看曾仕强教授的讲课视频。 5、抓核心词,教会大家学习——孔孟之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集合 6、尊五美、摒四恶 五美:1)惠而不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从大局、人民利益考虑事情)

2)劳而不怨——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 3)欲而不贪——廉洁从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泰而不骄——平易近人、泰然处事 5)威而不猛——心服口服、刚柔并济 四恶:1)不教而诛——对部下、民众多教化于民,上行下效 2)不戒视成——不事先订好规章制度,事发后埋怨指责 3)慢令致期——不严格要求,不监督,出事后责怪下属 4)出纳之凝涩——领导人心胸狭窄 7、仁者爱人——两个实例(日本人折枝母亲、乾隆配康熙狩猎的故事) 8、为国以礼——徳治与法治并重、通俗讲就是治理国家要依靠老百姓自己内心加强修养,遵循礼法、礼制;管理者要按照礼法制度教化民众 9、以和为贵——中国人最大的审美:对称;改革的力度与社会承受度有机相结合 10、仁义礼智信——仁者要爱惜民力;义:针对个人修养而言就是要求行得正、站得稳;言行合一;仁义就是1、推己及人;2符合社会发展的标准,不能带着一种浓厚的党同伐异 11、孝亲尊师——百行善为先;百善孝为先 12、孔子以前的文化,收集于孔子;孔子以后的文化,放置于孔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论语》这部经典一共25篇;《论语》仁者的叮咛;见微知著

《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国学既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先贤哲人的思想和古代社会的道德体系,是我国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由中国人才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1】 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小跃先生以《国学与人生》为题,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人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国学既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先贤哲人的思想和古代社会的道德体系,是我国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生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孕育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培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与德行品质。我们要自觉加强国学修养,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积极营造和谐的人生。 一是要自觉的学习好国学。国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汲取国学的营养,须先要学习好国学,掌握其精髓。首先,学习国学要全面深入的学,克服功利和形式主义。学习国学要注意防止走过场、跟风,防止只学只言片语,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切实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学一学,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深入思考,注重实效,从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中吸取精髓,古为今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统道德修养。其次,要辩证的学。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因此,我们学习中要清醒地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适应时代需要、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传统的美德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二是要积极地用好国学,既要积极地践行好运用好国学的智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学以致用。通过运用、实践来印证或补充、完善理论,使国学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工作和人生修炼的效果,增强工作实效,完善自己,营造和谐人生。运用国学智慧要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人生。唯此才能学有所用,用有所效。 《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2】 11月14日,泗阳县十一月份市民讲坛邀请到了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小跃先生,我有幸在泗阳大剧院聆听了这场题为《国学与人生》的精彩讲座,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21世纪是属于网络的时代。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社会,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新闻所充斥,但这并没有解决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空虚,反而是人们在这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中愈觉迷失。究其原因,是我们忘了自己的精神之本、文化之源。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国学,就是我们的本源所在。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试题 总分值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中国的文化理念中,真正爱情的唯一目的是婚姻,没有婚姻保证的爱情是生命的悲剧。 () A. B.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A A 第2题.到了《易经》的时代,中国人实现了由抽象观念到具象观念的转变;把握了世界变化的基 本规律;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哲学基础。() A. B. 标准答案:正确错误B 您的答 案: 韩非子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A. B.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4题. 正确 错误 B B 《易经》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变化的核心是阴阳。() A.正确 B.标准答 案:错误A 您的答 案: A 第5题.老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B. 错误 标准答 安. B 案. 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1题?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的诗句。您的答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2题.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3题. 虞姬 杨贵妃 西施 昭君 A A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 战国 春秋 商代 西周 B B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春秋战国商代西周D D 第4题?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的名 言。 A. B. 老子庄子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孔子韩非子C B 第5题.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记载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A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 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的基 A.自然技术科学 B.人文 C.哲学 D.社会科学 标准答 案: ABCD 您的答 案: ABCD 第2题.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人释放情绪的是()。 A.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偏舟。 D.自古逢秋悲寂寥 标准答 案: ABC 您的答 案: ABC 第3题.下述诗句中歌颂礼义,倡导人伦的是()。

国学与人生

国学与党性修养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要申明的是:国学与党性修养都是内涵非常宽泛的课题,本人才疏学浅,只能向大家汇报、交流自己这几年学习国学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 今天与大家主要交流如下几个内容:1、什么是国学?2、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3、国学的要指——易道儒释, 4、国学与党性修养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晚清时期。当时,西方国家科技发展迅猛,凭借坚船利炮,到处攻城略地、全球殖民;而清政府抱残守缺、妄自尊大、不思进取,导致国家积贫积弱。一批思想先驱寻求救国图强之路,引入西方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称为“国学”,以有别于外来的西方文化即“西学”。 要讲清楚什么是国学,应该把握如下几点: 1、儒学不等于国学。 虽然儒学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2000多年里被历代统治阶级奉为指导思想。但是,道学、佛家学说在构建中国思想文化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使中华民族成为多民族的大家庭等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次从大乱走向大治的一定历史时期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国学应该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儒、释、道、医、武等,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2、国学具有开放而非封闭、包容而非排斥的传统,是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向西方取经,一次是唐僧去当时的西方印度取回佛学真经,一次是五四运动后,取回马列主义真经。佛学自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唐朝六祖慧能创立禅宗、将印度佛学改造为汉传佛学后,成为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列主义自“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也应该纳入“新国学”的范围。但“新国学”尚处于构建阶段,体系、内容都还在探讨中。 3、国学热中的冷思考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国学》的范畴很大,但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是指以儒家哲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已经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多生活中的智慧,假若没有这些智慧也就无法取得如此的成功,比如说他们的爱心,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智慧等等。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具有高智慧的普通百姓。正是因为有了智慧,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尊重与爱戴。可以说,我国几千年的国学经典名句,对我们的智慧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我们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好《国学》就是要学好国学中的经典智慧名句,唯有如此,我们每个人就能成为一个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做人、懂得发展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人类才会永久和谐共处。 《国学》文化中不凡糟粕的东西。假若能将古今伟人名人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编写成《智慧国学》,并在学校或是公益性社区开展相关教学,不仅能有效提升国民智慧,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但是,近几年热起来的《国学》逐渐没有市场了,除了应试教育因素外,也与其中不少糟粕有关。为此,本人精选了一百多条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提供给相关人士参考。 因为不少家长至今仍然看中应试教育中的成绩,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远比重视道德修养强。加上市场经济等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道德匮乏已经到了不得不有效重视的时候了。这种有效重视就是要在社区在公益校外教育中普及“国学智慧经典名句”的学习,这是提升国民道德修养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不少多才多艺的人退休后,大多只能在家自娱自乐,至多在住宅小区带领居民跳跳健美操等等。我们国家应在城镇与农村建立起公益活动的社区,提供一个舞台让爱好公益活动的人士发挥他们的余热。退休后的老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能在老人群体中开创一种无忧无虑自娱自乐的群体生活方式之先河。 公益活动不仅仅是扶贫助学,也应该是互帮互助。像目前我国不少养老院已形成了互助组织,甚至还自力更生种植蔬菜瓜果,在劳动中自娱自乐,获得心身健康。同时,像我国的精粹文化的气功、针灸、保健、智慧国学、演讲口才等等有利于健康人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能在社区中发扬光大,一定能造福一代代人。 1、孔子曰(yuē):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乎? 注解:曰——说;时——时常;习——温习;亦——也;说——高兴;乎——吗。 【译文】孔子说: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2、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孔子说:好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不也高兴吗?

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

单选题(共5道,20.0分) 第1题.在《周易》中,乾代表(),坤代表()。( 4.0分) *口 A.阴;阳 ■ B.阳;阴 * r C.义;仁 r D.仁;义 正确答案:B 第3题.以下关于《易经》六爻叙述正确的是:( 4.0 分) A. 初爻、上爻代表地;二爻、三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B. 二爻、三爻代表地;四爻、五爻代表人;初爻、上爻代表天 C. 初爻、二爻代表地;三爻、四爻代表人;五爻、上爻代表天 D. 二爻、三爻代表地;初爻、上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正确答案:C 第4题.“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这句话的是谁说的? (4.0 分) A. 孔子 B. 程颐7 第2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分) ■" A.《孔子》 r B.《庄子》* a C.《老子》9■s D.《易经》 正确答案:C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4.0

C.韩康伯 E_U D.金景芳 正确答案:B 第5题?“《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强调()的重要性。( 4.0 分) A. 计谋 B. 德性V C. 能屈 D. 能伸正确答案:B 判断题(共28道,80.0分) 第1题?《易传》中提到的“天”,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自然而然”,“自然”最大的特点就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2.0分) B.错 正确答案:A 2.0 分)第2题?“克己复礼”指的是要克服与“礼”不合的思域,强调要完全恢复周礼。( A.对 B.错9 正确答案:B 第3题?“穷变通久”就是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中“穷”为贫穷的意思。(2.0 分) A.对 Ip L_J B.错< 正确答案:B 第4题.孔子认为,正名的根本在于正文。( 2.0分)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欢迎阅读。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中成才。在看完《国学小名士》之后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国学,国学是对人类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 比赛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古典诗词、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恍然之中,我也成了一名优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过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在一辆古代的马车上“吱呀吱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眼映照的微红,叫我怎么不停下来望几眼?“小林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晚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心爱的人跳着心爱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做一日多情公子?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的音韵之美,天

字之丽,在悠长的时空里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的心间,回想在天际…… 而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千年的腥风血雨,曾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发扬国学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国学小名士让我们一起在对经典的践行中,不断前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多读书。读国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土欲宣启义,必先读其书。让国学带领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向梦想前进,超中国梦前进。国学,必世代相传。 传承国学经典感悟人生2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

【反思】听课反思诵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人生

【关键字】反思 听课反思诵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人 生 国学典范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学典范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国学典范的学习,一方面提升他们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建构起他们的正确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完备而健全的人格。 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诵读国学典范的积极性,让国学典范更好地走进课堂?朱红甫老师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两天,在郑州春晖小学,我有幸聆听了朱红甫老师的一节国学典范课:《论语》——《12、坚贞刚毅》,深受感触。这节课,朱老师设计精巧、构思新奇、悬念丛生、寓教于乐! 课堂之初,朱老师没有急着揭示课题,而是出示一张骏马的图片,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孩子们有的说是一匹正在奔驰的骏马,有的说是一匹健壮的马,有的说是一匹千里马……当学生回答千里马时,朱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千里马有什么特点吗?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求知的欲望,目光中饱含期盼。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特别忠诚,无论发生什么事,对主人不离不弃,这一德行深受人们的称赞。同时,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在古汉语中称之为“骥”,接着展示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朱老师通过示范读、知名读等形式,指导孩子们诵读。紧接着,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因为良好的德行受到人们的称赞。孩子们纷纷畅所欲言:小草很坚强,梅花不怕寒冷……朱老师很巧妙地引出了这节课需要学习另外一句名言: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朱老师由此及彼,由千里马到松柏,然后联系到做人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接着展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第三句名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朱老师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孩子的记忆情况,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准确记忆,课堂效率极高。 做人应该有志气,有志向,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道理,朱老师和学生分享了一则历史故事——《苏武牧羊》。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苏武为什么不投降呢?当朱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有孩子迅速站起来,大声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国学典范名句,而且能够活学活用。 看到学生们能够感悟到典范名句蕴含的哲理,朱老师顺势展示了本节课孩子们最后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 论文题目:学习庄子和经典文学作品有感 姓名: 学号: 年级:____ _ 专业: 学院: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课程类型: 素质教育课 授课教师 学 时:24 学 分:2 批阅意见: 摘要:这学期我学习了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这门课,通过老师的教授我进一步了解了庄子,孔子等一些古代圣人的思想,老师的课堂以给我们介绍这些圣人的著作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 注意事项: 1、 以上各项由选修《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的学 生本人认真填写; 2、 本课程结课考核论文应符合一般学术规范,具 有一定学术价值,严禁抄袭或应付;凡学校检 查或抽查不合格者,一律取消该门课程成绩和 学分,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原则上要求论文均须用A4纸打印,加装本封 面,左侧装订;

典,我对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小学之前对大学和三字经以及弟子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背诵。中学时期有深入的学习了里面的一些知识,到了大学由于对国学的喜欢和作为一名中国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选择了这门课,老师的课堂我也非常喜欢,用一些趣味生动的小故事来帮助我们学习。这让我对四书五经和古代圣人的思想更为佩服与敬仰。因为了解所以会体会到其中的奥秘,我希望可以把这些圣人思想和中国五千年来积累的精华和知识深入我心,并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我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庄子孔子大学感受

1.对庄子的认识 庄子是我学习这门课学习最多的一个人物,我从中学的时候学习他的逍遥游,和在《锦瑟》一诗中读到他庄周梦蝶的经历对他有了一些认识,但是我并不了解他,也不明白他的逍遥游想表达的真正含义还有他梦蝶的奇怪经历,可能我的学识和见识浅薄,不太懂大家的真实思想,但是他的文章流传几千年一定有他独特的利于人的神奇之处。我希望我可以通过老师的教授来理解庄子的意愿不同于常人的思想,最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庄子的生平是让我了解他经历的第一部分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周出生于宋国蒙。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面对他的追求自由与快乐的态度我深感佩服,当我读到他不愿意做官却只想像一只乌龟一样快乐的在泥潭里面生活,以前的我多为不解,真的有人可以拒绝这么丰厚的金钱功名的诱惑吗?可能小时候的我多偏重于物质生活,认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有很多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庄子的含义,在社会压力这么大的情况有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金钱和物质的,他们更愿意在自由和快乐中度过一生,钱财乃身外之物,有更多人的追求更偏重于精神方面并不是被利益蒙蔽双眼,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人。有些大国工匠一生为祖国事业和人类发展做贡献,他们并不在乎自己得到了多少,并不在乎自己挣了多少钱。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为祖国做了多少贡献。还有的一些人身为高职高管却以自己的职位谋取私利,这让我为他们感到羞耻,他们的行为实在是可耻。 学习庄子除了让我知道不注重物质生活之外还告诉我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现。庄子在《田子方》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列御寇,就是那个御风而行的列子,为伯昏夫人表演射箭。他射箭的时候,志满意得,满是骄矜之卸,拉满了弓弦,然后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满满一杯水,弯弓射箭。第一支

《《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1】 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小跃先生以《国学与人生》为题,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人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国学既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先贤哲人的思想和古代社会的道德体系,是我国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生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孕育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培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与德行品质。我们要自觉加强国学修养,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积极营造和谐的人生。 一是要自觉的学习好国学。国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汲取国学的营养,须先要学习好国学,掌握其精髓。首先,学习国学要全面深入的学,克服功利和形式主义。学习国学要注意防止走过场、跟风,防止只学只言片语,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切实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学一学,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深入思考,注重实效,从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中吸取精髓,古为今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统道德修养。其次,要辩证的学。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因此,我们学习中要清醒地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适应时代需要、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传统的美

德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二是要积极地用好国学,既要积极地践行好运用好国学的智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学以致用。通过运用、实践来印证或补充、完善理论,使国学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工作和人生修炼的效果,增强工作实效,完善自己,营造和谐人生。运用国学智慧要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人生。唯此才能学有所用,用有所效。 《国学与人生》心得体会【2】 11月14日,泗阳县十一月份市民讲坛邀请到了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小跃先生,我有幸在泗阳大剧院聆听了这场题为《国学与人生》的精彩讲座,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21世纪是属于网络的时代。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社会,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新闻所充斥,但这并没有解决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空虚,反而是人们在这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中愈觉迷失。究其原因,是我们忘了自己的精神之本、文化之源。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国学,就是我们的本源所在。 亘古历今,国学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

第一讲 国学经典与教育

第一讲国学经典与教育——师德与修养 主讲:曹廷华 一、国学与经典 1、什么是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2、教师学习什么? 教师主要学习它的教育思想方法,领悟其中包括的教师道德修养。 二、国学的起源与内涵 1、师德修养的四个字: 师:师发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然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自然教会了我们学习。因此,教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二是让人学习,是学习的榜样,是学习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师的本意是学习,老师总能让人学习,能者为师。 德:古人讲:德者得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人格修养,你就要进步、就有收获,这个得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和心里有是升华,这个得应从正道当中来,不能走歪门邪道,道德是人内在心灵的体现,是人格追

求的体现,是文化高低的体现。 修:按规律、原则规范自己的原则,规范自己的待人处事、职业行为、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能光说不练。所以要实实在在的去修。 养: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学好的东西去滋润别人,要有信仰、有追求,始终保持成长、向上的趋势,养而有成。所以“养”要相伴终身。 2、为什么教师要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决定,师德是师业之魂,身教重于言教,没有师德就没有师魂。 三、国学与教师的关系 1、修养好应有的社会公德 2、认真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是爱学生。 3、个人自身修养,追求人格品味,生活情趣。出污泥而不染,得意而不忘形,失败而不气馁。 师德是师才之本 师德是师风之根 第二讲国学经典与教学思想 主讲:熊笃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