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车联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车联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录

1 引言 (2)

2 车联网的概念及原理 (3)

2.1 车联网 (3)

2.2 车联网的基本原理 (4)

3 国内外车联网的研究现状 (4)

4 未来车联网的发展趋势 (6)

5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车联网的发展及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加剧,交通安全和效益成为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车联网技术作为系统的核心,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需求性。本文介绍了车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对其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车联网;智能交通;车载系统;交通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traffic problem, traffic safety efficiency gradually become a hotspot in research of the traffic,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become inevitable. The car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main core of the system, has the very strong demand for its research. Combining with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concept of car networking technology,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s are expande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in-depth study.

Key words:car network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vehicle system; traffic management

1 引言

2011年随着北京限购令的出台,中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热点。大中城市的家用汽车数量巨大,尽管采取限行、公交优先、摇号限购等举措。但由于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大多数家庭仍然愿意选择驾车出行,城市的交通状况始终无法改善。由交通拥堵、车流量大等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频发。出行道路的选择,行驶的安全性,交通事故的紧急处理,停车难等问题在困扰着有车一族的同时,也在困扰着政府和管理职能部门。发展智慧交通成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车辆网正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一步,基于此的一系列应用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1]。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车联网领域的巨大市场及商机已吸引了包括汽车企业、经销商集团、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多个行业大量企业的积极涉足。近年来,车联网相关的技术产品在中国的汽车邻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这个产业呈上升趋势。据易观智库预计,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1]。然而,在规模增长的大好形势之后,中国的车联网产业也面临着统一标准及统一标准缺乏,关键技术及核心产品有待突破,产业

链不合理,商业模式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车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2]。

2 车联网的概念及原理

2.1 车联网

车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和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是城市智慧交通的关键组成部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示了对车联网的远景展望并举行了“直达2030”可持续交通系列论坛“车联网——网联城市交通”[3]。车联网的概念在本次研讨会上被首次提及,会上相关专家围绕车联网这一全新概念,深入分析并论证了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及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的改变。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的概念源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由于行业背景不同,各行各业对车联网的定义不尽相同。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利用传统电信网为载体,能够使所有被独立寻址的普遍物理对象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而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路、行人及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邻域的典型应用。车内网是指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技术(CAN)建立的包含多种车辆状态传感器的车内局域网络,也称汽车局域网;车际网是指基于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和IEEE802.11p 等协议建立的、以车辆为节点的车辆自组织网络[4-5];车载移动互联网是指车载终端通过3G、4G等蜂窝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从而实现车辆与信息服务平台及外部网络之间信息交互的网络。

根据车联网的定义,其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

图1 车联网的示意图

2.2 车联网的基本原理

车联网的整体结构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6]。车联网硬件平台:由多种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构成,包括电源转换、信号处理、数据处理与存储等。硬件平台是车联网的基础,也是信息的来源,通过传感器将车辆外的环境信息、车内的信息转换为能够被控制中心处理识别的信号。车联网系统软件层:由系统管理、通信系统、无线通信及语音构成,系统软件层在车联网中为中枢部分,能够将硬件平台得到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目前,已经制定了车载环境下无线接入的相关协议。车联网应用软件层:主要结合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应用,利用车联网对车辆进行控制、安全驾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等。

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硬件平台电子控制、安全驾驶、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等系统管理、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语音等

电源转换、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储存等图2 车联网系统整体结构

3 国内外车联网的研究现状

从国际上来看,车联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美、日、欧走在研究和示范应用的前列。其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图3为2006-2011年全球车联网产业的发展规模。2009年12 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首次提出了“车联网”构想。其目标是利用无线通信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多模式的地面交通系统,形成一个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乘客的便携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环境,最大程度地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性[7]。日本大规模推行的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是从各地警察和道路管理部门收集道路拥堵情况、道路信息及路线、停车场空位、交通事故等实时交通信息,并通过道路电波装置发送至经过的车辆。2011 年时,日本就已在全国范围内安装了超过3400 万台VICS 车载设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8]。欧洲正在全面应用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s),将在全欧洲建立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网,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费等相关应[9-10]。

图3 2006-2011年全球车联网产业规模

与美、日、欧等国家地区相比,中国车联网技术及相关应用起步较晚。2007 年12 月,通用汽车公司与上汽集团联合成立了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务公司,在亚洲市场推出通用汽车的安吉星(Onstar)服务[11-12]。2009 年,赛格导航、好帮手、城际通等企业陆续推出车载信息(Telematics)服务系统,标志着中国进入车联网时代,2009年也被称为车联网元年。2010年2月,由工信部指导的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简称“车联网联盟”)正式成立,旨在加强车联网产业链多方合作,促进中国车载信息系统发展。2010年,首届“车联网”研

讨会成功召开。2010年10月,车联网中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以及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13-16]。

“十二五”期间,工信部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推进车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2011 年,第二届“车联网”产业链合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12 月,由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发起组建的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车联网联盟)在北京成立。2012 年至今,车联网联盟等多家机构或单位已发起举办多个车联网领域技术研讨会、技术论坛、标准化会议及工作会议等。目前国内车联网商用用户的比例如图4。

图4 国内商用用户比例

4 未来车联网的发展趋势

目前,交通的三大问题,安全、效率、能效和污染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各种各样的智能交通发展得到了推广,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一些问题[6]。车联网及信息互联是智能交通发展的大趋势[17-18]。目前我国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9-20]:(一)动态及静态交通管理方面:智能收费系统,自动路径导航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智能车辆调度,智能交通,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车辆监控;

(二)公共安全方面:智能超载超速报警系统,智能预警系统,疲劳驾驶检测系统;

(三)公交服务:智能交通查询系统,智能收费系统;

(四)物流运输领域:智能车辆管理系统,货物实时监测系统,物流检测系统。

未来车联网将利用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GPS技术的相互配合,组成全立体、多层次的网络拓扑结构,逐步建立一个车辆与车辆内部之间、车辆与路边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在未来的车联网时代,将主要整合车与通信交流技术、传感技术及通信技术。未来汽车之间能够进行信息沟通并感知周围环境,具备行人探测、3D智能导航、无人驾驶、自动刹车以及紧急停车等智能功能。

5 结语

车联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当今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很广,车联网技术在我国智能交通的建设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21]。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在于车辆的精确定位及通信平台的建立,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车辆及交通管理控制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交通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刚, 杨屏, 张红. 车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 办公自动化. 2015,(295):58-60.

[2] 陈前斌. 车联网何去何从[J]. 中兴通讯技术. 2015,21(1):47-51.

[3] 刘小洋, 伍民友. 车联网: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J]. 计算机应用. 2012,

32(4):900-904.

[4] WILLKE T L, TIENTRAKOOL P, MAXEMCHUK N F. A survey of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tials. 2009, 1(2):3-20.

[5] TOOR Y, MUHLETHALER P, LAOUITI A, etal. Vehicle ad hoc networks: applications and related technical

issue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2008,1(3):74-88.

[6] 张建华, 邹常丰. 车联网技术及其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16(6):91-94.

[7] 沈建华. 基于物联网的车联网技术[c]. 中国通信学会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 成都,2011年.

[8] 李宏海, 刘冬梅, 王晶. 日本VICS 系统的发展介绍[J]. 交通标准化. 2011,(15):

107-113.

[9] 张家同, 王志强, 曹绪龙. 国内外车联网的发展[J]. 数字通信世界. 2012(2):4.

[10] Kevin C. Lee, Uichin Lee, Mario Gerla, etal. Geo-Opportunistic Routing for Vehicular Networks[J]. I

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0(5):164-170.

[11] 王贵槐, 万剑. 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支持系统信息感知技术综述[J]. 交通与计算机. 2008(3):50-54.

[12] 周户星. 车联网环境下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3.

[13] 程刚, 郭达. 车联网现状与发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0,22(17):23-26.

[14] 饶毓, 戴翠琴, 黄琼. 车联网关键技术及联通性研究[J]. 数字通信. 2010:5(10):36-40.

[15] 许勇. 车联网通信协议研究和系统开发[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30(5):

457-461.

[16] 史小平, 黄爱蓉, 张涛. 车联网感知技术研究进展[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1,25(3):39-44.

[17] Shafiee.Kaveh, Lee. Jinwoo, Leung. Victor C.M.Chow, Garlan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vehicular

networks[C]. 1st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Vehicular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 2011,77-85.

[18] Mateus, B runo G. Impact of density, load, and mobil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routing protocols in vehicular

networks[C].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VCT Fall). 2012 IEEE.1-5.

[19] 王建强, 吴辰文, 李晓军. 车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1, 27(4):156-159.

[20] 诸彤宇, 王家川, 陈智宏. 车联网技术初探[J]. 交通工程. 2011,44(7):266-268.

[21]周洪波. 车联网的力量[J]. 权威论坛. 2012,(2):54-56

浅析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李兆荣 从09年G-Book和Onstar引入中国,09年被业界定位成中国的Telematics元年以来,汽车信息化的概念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越来越热,汽车行业没人不提Telematics,眼下的汽车产业,Telematics代表着先进,代表着高端,代表着创新,中国的汽车业仿佛从09年开始已然进入了T时代。T的热度在2010年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所取代,这就是车联网。2010年10月28日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传出消息,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项目将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并且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一期拨款有望达百亿级别,预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车联网这个名词在物联网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车联网的概念通过这次大会逐渐被放大,现在不管是Telematics还是GPS运营,都被纳入到车联网这个范畴中了。 然而车联网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被烙上私家车的标签。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前面讲过,先有Telematics的概念,再有车联网的概念,而二者都属于汽车行业。Telematics概念是因为做乘用车的通用和丰田引入中国的,加上这两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的迅速增长,业界把眼光聚焦在乘用车这个领域,所以,提起车联网,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就是乘用车厂的Telematics系统,想到的是汽车后市场的DVD导航厂商所推出的类似G-Book这样的系统,仿佛车联网就是乘用车市场的一个系统或平台。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乘用车在我国机

动车里所占的比重,我们从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摩托车1.02亿辆。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比2010年底上升1.21个百分点。个人汽车拥有率不断提高,私家车作为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日益普及。正因为以上原因,业界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车联网就是私家车的市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实车联网的领域,除了私家车,还有行业用户市场,集团用户市场。 车联网在私家车领域的现状 在私家车市场,你会发现车联网企业一边高调推出车联网的产品,一边又半遮半掩,迟迟不肯全面推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车厂主导的车联网产品还是后装市场的车联网产品,都绕不开一个门槛,就是商业模式。有人曾说过,如果车厂标配,车联网可全面开花。情况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以车载导航娱乐设备为例,目前车厂只是在中高端车型上安装相应的设备,并没有全面普及到中低端车型。前装市场车载导航设备的装配量和我国汽车1800万辆的产销量相比非常低,因此,前装市场的车载导航设备渗透率也不会很高。反观后装市场,DVD导航市场以30%-50%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后装市场的产品给产业链各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因此,目前通过车厂标配的方式让车联网遍地开花,还尚需时日。 目前国内车厂主导的车联网平台,合资品牌车厂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以及日产的CarWings+智行;自主品牌车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浅析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李兆荣 从09年G-Book和Onstar引入中国,09年被业界定位成中国的Telematics元年以来,汽车信息化的概念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越来越热,汽车行业没人不提Telematics,眼下的汽车产业,Telematics代表着先进,代表着高端,代表着创新,中国的汽车业仿佛从09年开始已然进入了T时代。T的热度在2010年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所取代,这就是车联网。2010年10月28日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传出消息,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项目将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并且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一期拨款有望达百亿级别,预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车联网这个名词在物联网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车联网的概念通过这次大会逐渐被放大,现在不管是Telematics还是GPS运营,都被纳入到车联网这个范畴中了。 然而车联网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被烙上私家车的标签。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前面讲过,先有Telematics的概念,再有车联网的概念,而二者都属于汽车行业。Telematics概念是因为做乘用车的通用和丰田引入中国的,加上这两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的迅速增长,业界把眼光聚焦在乘用车这个领域,所以,提起车联网,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就是乘用车厂的Telematics系统,想到的是汽车后市场的DVD导航厂商所推出的类似G-Book这样的系统,仿佛车联网就是乘用车市场的一个系统或平台。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乘用车在我国机动车里所占的比重,我们从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摩托车1.02亿辆。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比2010年底上升1.21个百分点。个人汽车拥有率不断提高,私家车作为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日益普及。正因为以上原因,业界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车联网就是私家车的市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实车联网的领域,除了私家车,还有行业用户市场,集团用户市场。 车联网在私家车领域的现状 在私家车市场,你会发现车联网企业一边高调推出车联网的产品,一边又半遮半掩,迟迟不肯全面推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车厂主导的车联网产品还是后装市场的车联网产品,都绕不开一个门槛,就是商业模式。 有人曾说过,如果车厂标配,车联网可全面开花。情况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以车载导航娱乐设备为例,目前车厂只是在中高端车型上安装相应的设备,并没有全面普及到中低端车型。前装市场车载导航设备的装配量和我国汽车1800万辆的产销量相比非常低,因此,前装市场的车载导航设备渗透率也不会很高。反观后装市场,DVD导航市场以30%-50%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后装市场的产品给产业链各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因此,目前通过车厂标配的方式让车联网遍地开花,还尚需时日。 目前国内车厂主导的车联网平台,合资品牌车厂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以及日产的CarWings+智行;自主品牌车厂有上汽荣威的InKaNet、一汽奔腾的D-Partner、长安汽车的InCall、吉利的G-NetLink。合资品牌的车联网平台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OnStar,其用户规模已超过20万。自2010年北京车展上推出InKaNet之后,上汽对车联网的推广力度还是比较大,但也只是在荣威350上安装,并没有普及到750、550所有车型,并且在350

车联网总结

车联网的现状及趋势 当前车联网的发展应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无人驾驶、无事故、不堵车、智能停车、智能导航等理想的交通状态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车联网的发展要更针对当前拥有的技术和需求进行设计:一方面去掉那些现阶段难以实现的功能和华而不实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用好RFID和传感器方面的最新进展。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应用方面,因此技术上有很多重合,如RFID和传感器,;又有其特点,是对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对传感器要求更高,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传输是个难题。 一、车联网主体功能现在对车联网的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主体大致是连接车和路、人和车、车和车以及车与服务中心的一个网络,主要实现车辆的安全、有序驾驶,交通的智能管理、方便的服务等功能。 二、车联网网络架构根据各个科研单位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车联网的网络架构也不相同。《车联网网络架构与媒质接入机制研究》,同济大学,2011年05月18 日,作者:须超,王新红,刘富强。文章提出面向安全应用的车联网无线网络架构及其协同通信协议栈,并对车联网自适应多信道媒质接入协议进行分析。网址如下: 我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网络架构,如按照物联网结构也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结构。也可以按照功能来设计网络架构。下图为自己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断调整扩展。 现阶段车联网的两个关键领域为(ITS)智能交通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交通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发布技术等;射频识别技术可应用于车辆通信、自动识别、移动定位、远距离监控

等方面。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等几所院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定能力。 国内车联网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专项资金、国有大企业、民间基金三个方面,主要来自于政府支持和国有企业投资。 三、车联网相关科研院校及公司 1.目前车联网终端设备领先的是金龙客车与杭州鸿泉合作开发的G-BOS 设备,即苏州金龙智慧客车3G客车。其车载设备终端整合了数据采集、硬盘录像、车辆身份信息、可视倒车、行车记录仪、GPS导航等主要功能。获得相关专利两项:司机行为监测方法和基于3G无线网络海量实时数据采控装置。 2.同济大学在车联网的应用示范与原型系统搭配方面有实力,它提出的车联网架构包括三个方面:被服务终端(汽车、列车、路上行人等),基础设施(热点接入点、基站、卫星、交通设施等),交通管理和控制实体(交通控制中心)。 3.长安汽车与清华大学:侧重于汽车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国外已较为成熟。 4.力帆汽车、长安汽车与重庆邮电大学: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2011年4月11日成立。 5.车联网车载系统设备产品还有中国电信、华为的车载模块/EVDO车载模块,江苏天泽的天泽星网,潍柴动力的共轨行系统等。 6.国内的宝信软件是公路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启明信息是车载端信息系统开发商,新国都开发了自助缴费系统。

车联网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趋势分析

车联网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趋势分析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 IOV)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交通层面,通过和车辆相关的设备、技术等,对在网络中的行人、车辆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辨识,并将信息在后端平台通过整合来达到智慧化管理及服务的目的。 在目前的发展中,车联网涉及到到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智慧运输技术以及智慧城市领域等多方面,并且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普遍认为车联网的架构与物联网类似,可以分成以下三层: 一、第一层即感知层,这一层是车辆的智能感测器,其作用是对车辆所需要侦测的资料进行采集与获取,从而实现感知周围状态和环境的目的。对于车辆内部状况的监测,目前主要是通过控制器区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来实现。对于车辆外部环境的监测,目前使用较多的技术有雷达、GPS、方向感应器等。 二、第二层即网络层,是车辆的对外通信,解决车对车、车对基础设施以及车对人的连接,从而达到实现汽车内部于外部多重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并在功能上保证其可服务性与即时性等。 三、第三层即应用层,是智能计算(云运算),车联网是通过云架构来实现的汽车运行讯息平台,为后台大数据提供了整合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现阶段智慧汽车所包含的技术范围甚广,但是严格说来,真正汽车要做到智慧化,也就是要做到完全自动化并且可以感知周遭一切,这部分并不能仅仅单独依靠车辆本身的运作,还必须跟整体外在环境,包含人、事、物进行完整的关联,才有可能做到完全“智慧”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该状况,将进一步结合更多样化的技术,这些技术包含车辆间互相信息传递与沟通、车辆与交通环境(外在状况)的信息传递与沟通、车辆与必要交通设备及公共设施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甚至包含车辆与使用者的目的及行为的预测与沟通传递。 通过这些状况与情境叙述可发现,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将不再仅是受限于车辆本体,而是将车辆视为一个更广泛的资料集中与发散平台,该平台将可以进一步针对各类型生活状况及交通状况进行连结,甚至预测,为此将帮助车辆进一步有效结合至人们的生活,而该过程即可说是现阶段智慧汽车发展的重要发展契机,这部分的演进,现阶段逐渐以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做为其代名词,而“V2X”就是将车辆逐渐视为一大型沟通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将所有的相关设备进行连结与连接。 这类型思考运用模式可说是未来通讯及物联网的重要关键,整体而言这不仅是将车辆带到一个新的世代,相对而言甚至将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生活环境,使得车辆不再仅是单纯的车辆,更是一个庞大的联网与互通机构,该设计将可以有效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更可以进一步带动新一波的产业与技术革命,这或许是现阶段逐渐饱和的信息产品新的应用与新的拓展机会,而这正是为何现阶段信息厂商积极投入该领域,并积极与车商进行竞合的关键。 互联网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更多样化、更便捷化的可能,依赖于物联网,与车辆工程相关的产业链得到多方面的告诉发展,有助于在未来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

车联网及OBD现状及发展

首先讲讲车联网现状。现在行内大家对于车联网的未来看得都比较好,有一些数据也支撑了它的未来的乐观的前景,有一组数据说是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大约能够达到390亿欧元,其中83%是来自于卫星通信。国内在这方面并不落后于欧美国家:在2018年,大约有3000多万辆汽车在通信的情况下提供安全、娱乐的服务。 在201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预计能够到2500万辆,但是按今年的市场变化,这个数据不一定能实现,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消息,汽车的库存量急剧增长,预示着它的增速会放缓。大家认为车联网是一个超级的蓝海,从车辆的保有量来看是这样的,但是从车联网市场来看,这只是一个蓝领的市场:车联网从业员工数量有30万人,从业的企业有上万家,这里面没有一家规模性的企业,在国内规模前10名的,一年也只有几个亿的销售额。到目前这一行没有特别富裕的老板,也没有特别富裕的员工。 从车联网的上下游的产业来看,深圳是仅次于上海,排名中国第二的基地,大约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主要原因是沿海和北京、上海的车联网的意识崛起的比较早,参与的企业和单位比较多。从这几年来看,国内的车联网应用主要还集中在后装的市场,所谓的内嵌式的终端市场。这几年的市场的变化,出货量在去年大约是有700万套设备。我们有这么多从业人口,有这么多从业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占有的份额还是很低的,在目前中国跟车联网,或者是GPS终端运营商相关联的17家上市企业当中,一年的总销售额大约只有82亿,平均每家只有几个亿。 价格的恶性竞争是目前这个领域当中最显著的特点。这里给了两组数据,一个是乘用车市场,这三年价格的变化,一个是商用车的情况,出货的数量都在增加,但是市场的整体规模并没有增加。从利益链条来看,目前最大的获益者是移动运营,比如说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因为它是个摆渡的,大家都知道河对岸是车联网,它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家都要靠摆渡过去,所以它最终是最大的获益者。从第三方运营服务来看,赛格导航、九五一九零、安吉星、G-BOOK、翼卡、车友互联、车音网在国内是规模比较大的。车联网最后的落根它一定是汽车制造厂,当然现在也有几个热门的事件,腾讯、百度和厂商的合作,他们都想拿未来车联网的入口,他们现在是概念和商业意图大于短期之内的实效。 TSP的内容提供商包括地图、安防、道路救援以及还包括智能驾驶、语音识别、图象识别,将它合在一起就是智能汽车。 车联网从整体来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个是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出现两三家大的企业,没有出现就说明没有,后装市场是现在主要的情况,但是受到前装市场的挤压是非常厉害的。车联网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大部分的内容被手机应用取代,互联网技术的入侵会把免费的互联网概念带入移动互联网,这是非常有害的。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6908046.html,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成莉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物联网的内涵, 分析了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发展趋势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陸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 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中国汽研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4 B.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14 C.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启示38

执行摘要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正在经历从“政策监管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逐步转型,未来受关键技术发展、下游行业需求、各类玩家参与驱动将保持快速发展 –商用车利润来源将不断向后市场转移,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车联网盈利模式更为清晰;从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看,车联网对TCO潜在成本优化空间巨大,潜在市场价值可达万亿 –预计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硬件及服务市场规模达~806亿元(CAGR ≈ 28%),从产业链角度看来,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行业降本增效增值服务的运营服务是未来的行业核心价值所在 –快递快运、汽车物流、电商、危化运输等下游应用行业受不同行业特征驱动,在成本、安全、货物管理和增值服务等领域呈现出不同需求和发展趋势 >从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在单车价值等方面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在数据深入挖掘利用、上下游合作分工等领域有借鉴发展意义 –形成针对行业痛点和核心需求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带来增值服务是制胜关键 –主机厂和第三方玩家可通过安全的协议和技术通道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用户并最大化数据价值 >“提升协作整合能力”和“赋能下游行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商用车车联网行业两大关键趋势 –形成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丰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方式,并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制定行业大数据指数等方式赋能行业精细管理和效率提升需求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

云端 云端 管理端 智慧交通 自动驾驶智慧家居 以收集、记录数据为主数据收集和反馈 特征 1.0 基础连接 2.0 人车交互 3.0 车车交互/万物互联 车联网:基于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商用车车辆运行和使用提供服务,以“云-管-端”三部分作为核心组成 云端 数据计算、分析 提供主机厂支持、车队管理、司机用车等服务 数据搜集/处理/运算预测 导航和车辆状态监控为主搭载简单的车载联网硬件终端,以数据收集为主,配套服务较少 终端硬件功能提升,并针对各类需求服务搭载相关功能模块 数据深度挖掘带来全行业价值, 并实现自动驾驶、万物互联 >OEM 自有平台 >2G/3G 、GPS/北斗、车内网… >车机、OBD 、TBOX … >OEM 自建平台/第三方独立平台>4G/5G 、GPS/北斗、LTE-V… >传感器、ADAS 硬件、路侧终端…>第三方独立平台/企业联盟平台>方式多元、标准统一的通讯… >车载导航、通讯模块 云管端目前商用车车联网所在主要阶段 管理端 数据传输 商用车车联网定义:车联网从1.0阶段的"基础连接",到目前2.0阶段以"人车交互"为核心,并逐渐向3.0阶段的"车车交互/万物互联"发展 商用车车联网概念定义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商用车车联网定义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对物联网的需求,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201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 2014年2月18日,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决心、更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马凯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物联网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全局与局部、创新与合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着力统筹推动物联网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上下游联动、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着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产品研发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摘要: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分支,而车联网体系建设是智能交通、智能终端、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平台以及4G或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深度应用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的驱动力,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交通体系的深入开展。 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车互联(V2V)、车人互联(V2M)、车路互联(V2R)甚至汽车与互联网的连接(V2I),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本文对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1.1 全球市场规模 根据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联合发布的《车联网预测报告》称,全球车联网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1.2 国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首先,美国交通部在《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中,首次提出了“车联网”构想。其目标是利用无线通信建立一个全国性、多模式的地面交通系统,形成一个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乘客便携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环境,最大程度地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环境友好性。 其次,日本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是从各地警察和道路管理部门收集道路拥堵情况、道路信息及路线、停车场空位、交通事故等实时交通信息,并通过道路电波装置发送至经过的车辆。 再次,欧洲正在全面应用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s),在全欧洲建立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网,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费等相关应用。 据调查,搭载苹果CarPlay与谷歌Android Auto平台的汽车预计2015年将分别增至3700万辆和3100万辆。涉足车联网的品牌如表1所示。 1.3 国内车联网发展现状 国内车联网产业政策的发展如表2所列。 目前,互联网汽车市场发展很快。在地图方面,腾讯和阿里分别与四维图新和高德合作;在接口硬件方面,腾讯有路宝盒子,阿里将要推出智驾盒子。百度也推出了Carnet 的开放车联网协议。淘宝网也已开始涉足汽车维修O2O。国内车联网市场的主要玩家如表3所列。 2 车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纵观国内外车联网发展情况,“用户体验”已然上升为车联网各方关注的核心焦点,安全、便捷、舒适、省油成为车主们正在关注的共性问题。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支撑未来车联网“用户体验”的核心能力。 2.1 车联网语音交互能力——语音输出与车载互动 交互能力,是人与车互动的关键能力。而语音技术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尤其迅猛,它不仅成为了驾驶者获取信息、互动娱乐、程序操控的重要工具,而且在车载设备综合控制终端中担负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改善行车安全,提升车载娱乐价值,以及促进车载信

国内外车联网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国内外车联网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 智慧产品圈2015-08-06 09:15:00联网发展交通阅读(127)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成为城市发展 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车联网应运而生。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车互联(V2V)、车人互联(V2M)、车路互联(V2R)甚至汽车与互联网的连接(V2I),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 体化网络。本文对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全球市场规模 根据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联合发布的《车联网预测报告》称,全球车联网的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图1: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 国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首先,美国交通部在《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当中,首次提出了“车联网”构想。其目标是利用无线通信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多模式的地面交通系统,形成一个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乘客的便携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环境,最大程度地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性。 其次,日本的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是从各地警察和道路管理部门收集道路拥堵情况、道路信息及路线、停车场空位、交通事故等实时交通信息,并通过道路电波装置发送至经过的车辆。 再次,欧洲正在全面应用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s),在全欧洲建立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网,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费等相关应用。 据调查,搭载苹果CarPlay与谷歌Android Auto平台的汽车预计2015年将分别增至3700万辆和3100万辆。涉足车联网的品牌如下表所示。

中国车联网产业研究-行业概况

中国车联网产业研究-行业概况 (一)行业概况 1、车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各种交通问题凸显,例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尾气污染等,使城市承载能力与社会运行效率受到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近年来居民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对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智能交通可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通过推动交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增强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通过信息技术将人、车、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提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的同时,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缓解交通供需矛盾。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落实,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车联网是交通产业智能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实时通信、实时监测,既满足应用需求也满足监管需求。 车联网是从物联网引申出来的概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车联网白皮书(2017 年)》,车联网是指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

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车联网可以通过车辆为车主提供智能导航、娱乐信息、紧急救援以及车辆自身的安全、节能、安防等各项智能服务;车联网也可以对车辆行驶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获取道路交通流量信息;车联网还可以为车辆安全与高效行驶提供帮助。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如下图所示: 车联网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数据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车联网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跨越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领域,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工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物联网”观念的问世,冲破了以前传统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即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成为了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枢纽,本文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系列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特性;用途;物联网发展趋向;中国物联网 (一)物联网发展起源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首次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一词便从此诞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发表“感知中国”讲话,也将物联网的发展首次提升到国家层面。从此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达到了高潮,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二)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通的,具有全面感知,稳定传输,智能处理的特性。 1-全面感知 因为物联网连接对象的是物,物通过物联网的平台与其它物体相?B。因此,物联网需要有能够感知物的性质,方可授予物智能,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这性质也是物联网的最大特性之一。 2-可靠传输 物联网通过前端感知层收集各种信息,还要通过传输网络将感知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传输。 3-智能处理 通过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对信息实现远程获取,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在流通中的物体内安装内置芯片,系统就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物体运行的状态,且在智能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 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每个物体都能“说话”,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流。此外,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有机结合,使人类能够更精细、更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三)物联网用途

浅谈物联网四大发展趋势

浅谈物联网四大发展趋势 简单、便捷、节能是物联网应用普及的基本要求,除了所说的4个宏观方面的改善外,微观具体的事项上,以下几方面的完善将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1.更小尺寸、更快运行、灵活敏捷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是有效路径 物联网时代是一个计算无处不在的新时代,每个设备、每个物体都将具备计算能力,这意味着集成的计算解决方案必将向尺寸更小、运行速度更快、功能更敏捷、产量更大的方向演化。关于这一点英特尔在物联网领域的核心策略值得学习。它主要通过开发智能硬件设备、网关,促进传统系统与云的连接以及实现端到端的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商业价值,从而加速包括零售、车载系统、数字安全监控等在内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在该策略指引下,2013年9月,英特尔宣布推出夸克(Quark)处理器系列,它是专为那些不仅要有更高性能,更需要优先考虑更低功耗、更小尺寸的应用而设计的。这些全新低功耗产品使英特尔的计算力触角得以延伸,进入从工业物联网到可穿戴计算设备等日益增长的细分市场。 2014年1月,英特尔在CES上又宣布了基于夸克技术的E出son计算平台。该平台内置无线功能并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外形仅SD卡大小;同时,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第一批创新技术成果已经日趋成熟,包括物联网式空气监测与服务平台、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智能商业平台、基于视频前端服务器技术的商业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等。毫无疑问,完整而轻便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更加适合市场的实际运作,有利于终端应用的真正落地。 2.新型低能耗需求的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技术终端落地的正面力量 数据表明可穿戴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布全球。任何通过加入连接能力、穿戴在身上并为用户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产品都可以定义成为一款可穿戴产品。以衣服为例,只要我们为衣服加

我国车联网现状

;自09年被行业称作车联网元年开始,到今年已经四年了,四年过去了,车联网概念从产生以来其热度从来没有没有减弱过,车联网不但被业界一路看好,甚至吸引其他行业逐步渗透到车联网行业来。车联网发展究竟如何,产业链上的企业是踌躇满志,还是彷徨在路上,甚至是匍匐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车联网的现状做相关的解析,以期能逐一破解车联网发展的怪局,帮助企业理性地进入车联网产业。严格意义上讲,车联网是指是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及控制等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车联网有三层,第一是感知层,就是感知系统,这是很多企业正在做的,也是最简单的层面;第二层是互联互通,即车与车、车与路互联互通(注:对于车路互联互通,涉及到智能交通的整个大范畴,本文没有展开来详细分析);第三层是通过云计算等智能计算,调度、管理车辆。中国车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整车厂的积极参与及推动,尤其是合资品牌,如Ontar和G-book在国内的大力宣传,培育了国内的用户市场,让消费者知道了什么是Telematics,什么是车联网。国产品牌方面,上汽从最初的积极跟进,之后推出了Inkanet,到后来居上,推出iVoKa。iVoKa也是率先将声控技术引入到车联网的国产服务品牌。整车厂的积极参与,将车联网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普通消费者。车联网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市场,一个是商用车市场,另一个是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受政策的影响相对比较大,2010年交通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自这份通知出台之后,按政策要求,两客一危车辆必须安装相关的车载终端设备,且必须接入到交通部监控平台。部分省市对货运车辆也做了相关的规定,要求8吨以上的货运车辆必须安装车载终端。因此,商用车市场,政策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产品和服务平台都有一定的标准(JT/T794-2011),企业的产品都是根据部标来实现的,最终用户的可选择性不多。商用车市场,基本上以B2B的模式为主,且以自上而下的项目形式进行市场推广,无论是在收费方面还是在项目推进方面,要容易很多。而乘用车市场则不然,乘用车市场受政策的影响相对小很多,但最终用户的可选择性就非常多。乘用车市场以B2C 为主,对企业的渠道运作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产品研发实力及商业模式等方面要求非常高,乘用车市场发展这几年没有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就有这个原因的存在。由于商用车市场地域性很强,所以主要市场以后装为主。虽然车厂也推出了相应的品牌,如宇通的安节通,三龙的G-BOS,陕汽重卡的天行健,北汽福田的欧辉,但车厂很难做到这些车联网服务的真正落地。一方面,这些商用车的运营牌照是当地交通部门颁发的,因此,必须接受当地交通部门或安全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地方交通部门的监管平台必须接入到交通部平台统一监管。因此,无论车上安装了那个品牌的设备,只要不满足交通部或当地交通部门的要求,车辆就无法接入。除了欧辉还未正式上线之外,其他三个品牌的车联网目前都面临着服务的落地问题,甚至可以说,整车投入使用很长时间,但这些随整车配套的车载终端尚未投入使用。 如何加强和传统运营商的合作是整车厂的头等大事。从目前看,商用车车联网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应付交通主管部门的检查,另一方面,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控。只是实现车连网,与车联网相差还很远。尤其是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只是解决了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并没有为物流公司或车主带来增值服务乘用车市场也分为两大阵营,其一就是以车厂为主导的前装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

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分析 车联网需要多系统的融合。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车联网的实现需要通过多个数据采集器对车辆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做出响应决策。其中会涉及到“端管云”三层体系,分别对应的是车载系统、系统间互联互通以及生态的管控。车联网可看作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提升车辆运行体制的效率。 车联网示意图 车联网产业链条较长,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包括RFID/传感器、定位芯片和其他硬件等元器件设备制造商。中游:主要包括终端

设备制造商、汽车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下游:主要包括TSP、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制造业中整车厂作为核心位置,一方面作为终端、软件、服务的集成者,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同时也在开展自身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业务。通信芯片和通信模组由于涉及通信技术,门槛较高,主要参与者是华为、大唐、中兴以及国外的高通、英特尔等通信行业领先企业。服务领域,通信运营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主,同时运营商也在积极拓展其他车联网领域业务。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方面,包含了传统TSP供应商如安吉星等、主机厂自有TSP平台以及新兴车联网创业企业。从整个产业链条看,初创型企业更多的集中在车载终端设备、交通基础设备、软件开发、信息和内容服务等市场刚刚起步或者门槛较低的环节。 车联网产业链 车联网有望成为5G最大应用市场,产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

据报道,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5G应用80%将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讯。“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 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应用。”苗圩表示工信部正在研究推动车联网的发展,并已与交通部部长达成共识,加快推动公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此外,2020年1月1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第六届年度论坛上,苗圩宣布2020年7月1日,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再次退坡,同时表示“在中国我们在道路的改造方面坚决的推行5GLTE-V2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