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听课记录笔记整理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笔记整理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笔记整理

科目数学课题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

程的关系

授课教师

班级听课时间年月日第节听课人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 y=0 时,自变量x的

值,它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

例1 求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探究2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思考:

(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

探究3 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估算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的两根是什么?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广东中山中考)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1.教材P28第1~3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记录-参考模板

小学语文听课笔记记录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

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初三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初三数学上册的听课记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完整版)教师听课笔记检查记录情况表[1]

六合中心学校教师听课检查记录表检查人:时间:

检查小结和反馈: 一、优点: 1、开学虽然只有两个月,但所有老师的听课节数都在5节以上,可见本学期老师们相互研讨、相互学习的氛围很浓。 2、其中听课节数较多,记录和点评很详细、实在,又有针对性的有段美华、史明、周辉、孔迪辉、、陈水明、曾繁峰、周觅、柳絮等老师。 二、对于听课记录的一些建议: 1、少数老师还是没有标记听课的节数和其他内容的记载。 2、过程的评点(也就是边评)不太详细,部分老师甚至没有,尤其是跨学科的课程。教师对于最后的综合意见(也就是总评)没有针对性,有些没有及时反馈。 3、各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开出教研课时,要通知全校教师,让每位没课的教师能够进行跨学科听课。 4、听课要实在,不允许抄袭其他老师的听课记录,尤其是师徒间的听课和指导,要真实、有实效性。 5、要针对学校的常规管理特色,认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以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和方法,给少先队部门提供典型的一线资料和意见反馈。 6、教师在听课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带着问题听课并思考,如:教师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学习的地方。

六合中心学校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检查记录表检查人:时间:

学习笔记检查小结 月日,学校全校教师的学习笔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整体情况非常令人满意。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学习经常、热情高 老师上交笔记本准时,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的经常。全校除16名教师因请长假、支教、学习未按时上交外,绝大多数教师上交都非常及时,从老师摘抄的字数,也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经常、热情高,99%以上的教师都已记录XX字以上,刘岳军、马跃、陶岭梅、刘华良、刘博等老师,已记录完了整整一本。 二、学习认真,觉悟高 老师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有时事政治学习,有师德行风探讨,也有法律法规研讨……老师书写情况令人叫好,绝大多数老师都采用学校下发的专用笔记本,字迹规范美观,有的老师一笔一画,写得一丝不苟,有的老师字体飘逸潇洒,有的则遒劲有力…… 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几个小问题,有待大家予以改正、规范。 (一)个别教师书写欠规范 检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未使用下发的专用笔记本,有个别教师采用的下载复印的资料未手写,有个别教师书写时使用的蓝色圆珠笔或蓝墨水笔(不便于保存)……请予以改正。 (二)个别教师学习待加强 理论学习应该人人进行,不能有丝毫懈怠。请未能及时上交的教师(无论在哪个岗位、年龄50岁以下)或极个别将上期笔记当作本期用的教师、字数未达数量的教师在近期内加强学习,重新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 录(第二学期11次) 《雷雨》听课札记 3月6日; 地点:湖小三楼; 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请生读相关语句。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重复,混乱。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七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初中数学7年级听课记录【1】 听课课题《圆柱的体积》听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一个长方体的钢锭通过锻造形成一个与长方体高相等的圆柱体模具。) 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是一样的。 师:比较这两个物体,它们还有什么是相同的? 生:这两容器的高也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有关。] 师:这个圆柱的体积我们怎样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学习

1.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怎样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我想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呢?) 师:对啊!我们是不是也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沿着圆柱底面扇形把圆柱切开,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师:如果我们把这相等的16块分成32块,64块,或更多,,那么拼成的立体图形就…… (学生回答: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更接近于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再点击出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例题。 (1)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师:为什么杯子的数据要从里面测量? (2)学生尝试完成例题。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精华版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一): 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二): 听课记录 一、激情,情境导入 师:这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二、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u)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听课评析 艾滋病是透过血液等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齐吃吃饭、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完美。

教师听课笔记检查记录情况表

六合中心学校教师听课检查记录表 检查人:时间: 姓名听课节数边评总评记录情况

检查小结和反馈: 一、优点: 1、开学虽然只有两个月,但所有老师的听课节数都在5节以上,可见本学期老师们相互研讨、相互学习的氛围很浓。 2、其中听课节数较多,记录和点评很详细、实在,又有针对性的有段美华、史明、周辉、孔迪辉、、陈水明、曾繁峰、周觅、柳絮等老师。 二、对于听课记录的一些建议: 1、少数老师还是没有标记听课的节数和其他内容的记载。 2、过程的评点(也就是边评)不太详细,部分老师甚至没有,尤其是跨学科的课程。教师对于最后的综合意见(也就是总评)没有针对性,有些没有及时反馈。 3、各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开出教研课时,要通知全校教师,让每位没课的教师能够进行跨学科听课。 4、听课要实在,不允许抄袭其他老师的听课记录,尤其是师徒间的听课和指导,要真实、有实效性。 5、要针对学校的常规管理特色,认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以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和方法,给少先队部门提供典型的一线资料和意见反馈。 6、教师在听课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带着问题听课并思考,如:教师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学习的地方。

六合中心学校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检查记录表检查人:时间: 姓名字数学习内容记录情况

学习笔记检查小结 月日,学校全校教师的学习笔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整体情况非常令人满意。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学习经常、热情高 老师上交笔记本准时,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的经常。全校除16名教师因请长假、支教、学习未按时上交外,绝大多数教师上交都非常及时,从老师摘抄的字数,也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经常、热情高,99%以上的教师都已记录XX字以上,刘岳军、马跃、陶岭梅、刘华良、刘博等老师,已记录完了整整一本。 二、学习认真,觉悟高 老师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有时事政治学习,有师德行风探讨,也有法律法规研讨……老师书写情况令人叫好,绝大多数老师都采用学校下发的专用笔记本,字迹规范美观,有的老师一笔一画,写得一丝不苟,有的老师字体飘逸潇洒,有的则遒劲有力…… 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几个小问题,有待大家予以改正、规范。 (一)个别教师书写欠规范 检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未使用下发的专用笔记本,有个别教师采用的下载复印的资料未手写,有个别教师书写时使用的蓝色圆珠笔或蓝墨水笔(不便于保存)……请予以改正。 (二)个别教师学习待加强 理论学习应该人人进行,不能有丝毫懈怠。请未能及时上交的教师(无论在哪个岗位、年龄50岁以下)或极个别将上期笔记当作本期用的教师、字数未达数量的教师在近期内加强学习,重新记录。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和评课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和评课 教师:(展示课件)分析案例·想一想 课件:案例1 某个人能正常的过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正常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在偶感不适后去看病,在诊断过程中发现了癌症,从此以后就寝食难安、惊恐失措、郁郁寡欢。 学生:(讨论) 结论:身体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心理变化。 (评课: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且自己得出结论,很好。) 课件:案例2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annon)在本世纪初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在焦虑忧郁的时候,会抑制肠胃的蠕动,抑制消化腺体的分泌,引起食欲减退。突然的惊吓会导致心电图发生明显的波形改变,甚至会出现暂时性的呼吸中断。 学生:(讨论) 结论:心理状态同样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 (评课:这个结论正好与上一个结论相对的,也可以给出学生结论,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所接触的例子。) 教师:(课件小结) 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互相制约,相互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影响神经系统(主要是脑),而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因此,心理因素能够对生理产生作用。 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当人身体健壮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触手可及、应付自如时,自然就会有良好的心态,反之,则不然。 我们认为先有物质的身体后有心理现象,物质和精神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身体的一种机能。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师:(举例:三国赵云……)人之精神藏于身体之内…… (评课:这里主要是教师的讲解,从老师的讲解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很好,所讲内容包含政治、文学、历史等。) 3 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有什么作用? (评课:由前面的是否喜欢体育转向是否喜欢体育活动,过度自然,通过讲解心理与身体的关系,也调动起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的兴趣。) 学生:(讨论)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调节精神、玩……带来快乐……(评课:学生回答体育活动的作用时,谈到了可以玩。教师抓住一 个‘玩’字和学生们讨论起‘运动的愉快感’。教师善于抓住来自学生的信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二).docx

.. 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 y=0 时,自变量x的 值,它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 例1 求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探究2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思考: (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 探究3 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估算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的两根是什么?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广东中山中考)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1.教材P28第1~3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听课记录

..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

图1 最终引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后,学生分组分别添加三种辅助线来证明性质1. 一、课本的探究简单易行,课堂上探究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轴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听课就是教师进行再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实现自 我提升的直接途径。首先明确听课不就是完成任务,而就是 我要去学习,特别就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更 要去瞧,去借鉴,每个人都有她独到之处,只要您踏下心来去 发现,就会有收获。接下来小编为您带来二年级语文听课记 录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篇一:听课记录检查总结本学期11月15日,教导处对本学期的听课记录本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反馈如下: 总体检查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认真听课,并及时做好 听课记录,大部分教师听课记录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填写认真,规范,数量足,质量高。大多数教师的听课记录质量非常高,在记录的同时都注重各个环节的反思与整体授课的反 思。所有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把听课笔记上交到教务处接受检查。 但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在书写的听课记录 的教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有部分教师字迹太草,书写不认真。 有个别教师存在抄袭现象。 许多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听课,虽然教师的听课次 数都达到了要求,但听课的效果却没有得到真实的显现。

一份好的听课记录具有保存与借鉴的意义。如何记录: 第一、记录精妙之处。一堂课四十分钟,执教者行云流水,听课者却不必面面俱到。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就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自己成为有长处的人。 第二、记录不足之处。听课教师应该有个人的瞧法与见解,有甄别能力,这既就是自己学习探讨的需要,也就是帮助她人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我们应当将其记录下来,课后回顾、梳理与剖析。 第三、记录疑问之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别人的授课,自己持不同瞧法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与询问。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课堂中就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 第四、记录感悟之处。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感想、感悟与收获,这不仅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为进行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写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 希望各位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同时,挤时间深入班级听课,并认真做好评课工作,真正把新课程理念最终落实到课堂中,从而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胡集小学 篇二:听课记录检查小结本次检查总体良好,绝大

小学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导语】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篇一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起齐读课题——“秋思”预备起。 2、“秋思”是什么意思呢?——思念家人 二、生字词 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重”(chong)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什么意思? (老师):哪个同学可以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洛阳城里见秋风”讲的是哪个季节?——秋天。秋天来了,用你的话来描绘一下。 “见”是无形的,把它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比如:叶子在瑟瑟秋风中悄然飘落 “行人临发又开封”,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捎信的人说什么? 张籍,请问你在信中写了什么?

(请四五个同学回答,并加分)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远方的家人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篇二 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老师马上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制,这决定今天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起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 2、“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有短。 二、生字词 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畔”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老师):哪个同学可以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八年级数学实习听课记录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 科目数学课题等腰三角形授课教师张旭 班级八(七)听课 时间 2012年5月18日第2 节成绩 教学内容一、回顾.提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 二、新授课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9,完成课本上的探究. 1)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 2)教师口头讲解探究过程; 3)提问:折完后,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如图1) 得到:△AB D≌△ACD AB=CD ∠B=∠C BD=CD ∠1=∠2 ∠ADB=∠ADC=90° 由AB=CD引出△ABC是等腰三角形; 由∠B=∠C引出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性质; 由BD=CD引出AD是底边上的中线,直线AD为线段BC的对称轴; 由∠1=∠2引出AD是顶角的角平分线,直线AD为∠BAC的对称轴; 由∠ADB=∠ADC=90°引出AD是底边上的高. 最终引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板书:性质1:等边对等角 性质2:三线合一 强调“三线合一”的“三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举反例:折底角的角分线,说明等腰三角形其他边上的三线不重合. 4)证明性质1.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后,学生分组分别添加三种辅助线来证明性质 1. 三位学生上台板书,教师简单点评,重点讲解添加高线的证明方法. 5)证明性质2. 教师口述证明过程. 三、例题讲解 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 D⊥BC于点D 求证:BE=CE 教师简单板书证明的关键步骤,分别分析了 证二次全等、一次全等、不证明全等三种方法, 图1

同时强调了利用性质2的证明步骤. 四、作业布置:每课一练P39-40 评价及建议一、本节课是国庆放假后的第一节数学课,经过一个假期,学生们对国庆前学习过的知识遗忘不少,所以课前回顾多花些时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课本的探究简单易行,课堂上探究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轴对称、全等的知识顺理成章完成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完成了知识的过渡,也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是一个很有效的研究工具. 三、由学生根据所折图形得到的信息,引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一过程自然连贯,学生容易接受.同时,所举的反例十分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这一性质的理解. 四、性质1的证明过程中,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均有涉及,重点讲解添加高线的方法,详略得当. 五、性质2的证明可以认为是性质1证明的延续,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对这部分内容采取简单口头讲解的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 六、例题考察的内容全面,三种证明方法层层递进,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经过证明的性质是对全等的简化.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既复习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又对新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七、本节课设计连贯自然,容量适中,教学时如果能够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会更好. 听课人:王世佳

听课记录检查总结

听课记录检查总结 【范文一:听课记录检查总结】20XX年12月27日,教科室对任课教师的听课记录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检查。现将具体检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优点 1、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及时并保质保量的把听课笔记上交到教科室接受检查,还有极个别教师没有上交,请同办公室的教师转达到个别教师,以免没有积分。 2、总体检查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认真听课,并及时做好记录、感悟。 3、大部分教师听课记录书写认真、规范,字迹清楚,数量足,质量高。 4、多数教师都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录。 5、韦学翠、闫红岩、詹其侠、朱敏敏、喻梅、董金平、陈昌燕、陈爱菊、张新平、刘慧、王立芹、张克平、李岩、刘金菊、赵静、王珍、刘孝颖等教师听课记录记录完整,书写规范,评价详细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听课、反思的结合。特别值得表扬的是王珍老师,年龄大但听课节数达到了56节,学校没有安排的听课任务她也主动去听,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二、不足 1、部分教师听课节数太少,平均22节,有的教研组几

乎都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参加听课。 2、部分教师字迹太草,书写不认真,随意性太强。字数很少,更没有反思。 3、部分教师书写时项目书写不全,如不填写课题、任课教师名字等。 4、部分教师记录的东西太少,一节课就记录了三五行,字大行稀。 5、教师记录的侧重点以知识结构的勾勒、教学主要环节的摘要、习题的抄写为主,而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关注不多。 6、多数教师都能结合具体的教学细节,指出优点,提出建议,但部分教师或部分记录数量偏少。 7、多数教师都能分条理从不同的方面作客观的评议,但点评过简,语言老套,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 三、评分标准 本次检查平均节数是22节,听课节数达到16节即积10分,高于22节积11分,记录详细反思较多,具有对教育教学指导作用积12分。15-13篇积9分,12-10篇积8分。因本次检查较为仓促,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翻阅,难免失误,敬请谅解! 四、整改措施 听课是每位任课教师一定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忽

优秀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优秀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通过这次活动是在安庆市最好的小学高琦小学举办的,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教研活动,年轻女教师的精彩上课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优秀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2012年5月10日我们特岗教师在官埠桥镇中心学校的统一安排领导下开展了以“学习精品课”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是在安庆市最好的小学高琦小学举办的,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教研活动,年 轻女教师的精彩上课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 术化.听了其他三位年轻女老师的课,被她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 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三位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 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 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三节精品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 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 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三位年轻女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 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1) 上课教师:李红梅 上课内容:人教版8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运算》 上课时间:2017年3月10日星期四第5节 听课参加人员:韩满科赵林梅孙茂林李红梅孙立强李凌霞 评课过程:初中部分数学教师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2) 上课教师:李红梅 上课内容:人教版8年级数学《勾股定理》 上课时间: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第3节 听课参加人员:韩满科赵林梅孙茂林李红梅孙立强李凌霞 评课过程:初中部分数学教师 一、教师们针对自己的做法与经验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1)勾股定理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指明使用范围,即直角情况下使用。 (2)注意重点内容要板书。 (3)小组讨论时,声控适当。 (4)学生回答问题时,养成表述完整的习惯。 (5)图形中字母要标清。 《勾股定理》定理证法众多,应用广泛,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习当中的一次飞跃,是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兴趣的重要一课。 在课题引入部分,丁老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证明的魅力,感受到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由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向外做三个正方形,以此提问学生联想到什么结论。这个设计新颖独特,构思巧妙,也是老师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以此来引导学生猜想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 在验证猜想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并量出斜边的长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特殊例子来体验猜想的正确,进而对问题的探究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论证猜想的开始先提问,如何证明该猜想,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给老师的授课做了铺垫。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出发,老师安排学生4人一组完成。这个教学设计既是游戏又是探索对猜想的证明方法,一举两得,活跃思维,寓教于乐。通过学生谈这节课的体会突出本节课老师的教学目的,掌握一个定理勾股定理,学习几种几何方法,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探索过程。 但是学案设计应注意题目多样化。 二、就几个知识进行讨论: 1、教学方式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衔接,学习内容方面的衔接,学生的心理变化的衔接,学生适应能力的衔接,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牛津小学英语听课笔记范本

听课记录: Step 1: Greeting Step 2: Free talk Step 3: Play a game: Follow the teacher’s orders 在这里先呈现两个B 部分的单词,open, close Step 4: presentation 1、open, close T: Today a funny friend’s coming, let’s say “Hello” to him. Ss: hello! Bobby: hello! T: let’s play a game with Bobby.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互动) 这部分通过学生和卡通人物玩做指令的游戏,巩固新单词open, c lose 。 2、new words, eat, drink T: 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卡片 What do they mean? 通过卡片和动作教授eat, drin k ,并通过对Bobby 发出指令来巩固这两个单词。 3、copy, write, draw, read T: Bobby is tired now, he wants to order us. Bobby says, we d o. 通过Bobby 的指令引出并学习cop y, write, draw, read 。 Copy :出示卡片 Write: c an you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S1: … … Draw: draw an apple for me. (简笔画) read:Read the new wor ds.齐读生词。 Step 5 practice 1、T: here’s a rhyme多媒体呈现work in groups, finish the rh yme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图画书,以看书的方式学习C部分的句型。并完成选择题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二)

科目 数学 课题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 程的关系 授课教师 班级 听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第 节 听课人 向中伟 教学内 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实数根,就是二次函数y=ax 2 +bx+c,当 y=0 时,自变量x 的值,它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 横坐标 .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 求抛物线y=ax 2 +bx+c 与x 轴的交点 例1 求抛物线y=x 2 -2x-3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探究2 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思考: (1)你能说出函数y=ax 2 +bx+c(a ≠0)的图象与x 轴交点个数的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 2 +bx+c=0(a ≠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 (2)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 探究3 利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估算下一元二次方程x 2 -2x-2=0的两根是什么?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广东中山中考)已知抛物线y=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方程ax 2 +bx+c=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1.教材P 28第1~3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评价及建议

科目数学课题等腰三角形授课教师李琼芳 班级132听课时间2019年11月12日第1 节听课人向中伟 教学内容一、回顾.提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 二、新授课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75,完成课本上的探究. 1)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 2)教师口头讲解探究过程; 3)提问:折完后,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如图1) 得到:△AB D≌△ACD AB=CD ∠B=∠C BD=CD ∠1=∠2 ∠ADB=∠ADC=90° 最终引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板书:性质1:等边对等角 性质2:三线合一 强调“三线合一”的“三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举反例:折底角的角分线,说明等腰三角形其他边上的三线不重合. 4)证明性质1.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后,学生分组分别添加三种辅助线来证明性质1. 三位学生上台板书,教师简单点评,重点讲解添加高线的证明方法. 5)证明性质2. 教师口述证明过程. 三、例题讲解 已知:如图2,在△ABC中,AB=AC,A D⊥BC于点D 求证:BE=CE 利用性质2的证明步骤. 四、作业布置 评价及建议一、课本的探究简单易行,课堂上探究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轴对称、全等的知识顺理成章完成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完成了知识的过渡,也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是一个很有效的研究工具. 二、由学生根据所折图形得到的信息,引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一过程自然连贯,学生容易接受.同时,所举的反例十分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这一性质的理解.三、性质1的证明过程中,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均有涉及,重点讲解添加高线的方法,详略得当. 四、性质2的证明可以认为是性质1证明的延续,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对这部分内容采取简单口头讲解的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 图1

2019年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2019年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

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